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高中生退学要当歌星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1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7-05-06 04:02:09
[扬子晚报网消息]
“五一”节前,梦想成为专业歌手的丹阳市高一学生司马辉俊,将自己创作的歌曲《美丽丹阳》的歌词寄给丹阳市有关部门,他希望这首歌能够得到政府部门和市民的认可和支持。从去年年底开始,司马辉俊就忙着制作单曲《老外公》和进行网络发行,今年更是退学在家专心圆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歌手。司马辉俊的做法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昨天记者对其及家人进行了深入采访。

  上海老板20万助其创作

  司马辉俊今年才18岁,父母经商,退学前就读于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刚上高一。司马告诉记者,他家庭条件很好,父母一直忙于做生意,上初中时父母才把他接到身边,此前一直跟外公外婆过。他从小就喜欢唱歌表演,初中后就非常喜欢模仿歌星唱歌,现在特别能模仿《那一夜》等流行歌曲。从初一开始,就经常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演出,尤其是每年都参加一家上海美容连锁公司丹阳分公司的春节联欢晚会性质的演出。2006年年底,该公司上海总裁在现场听后,觉得司马有做歌星的潜质,于是给了他20万元,让其创作歌曲,并希望他能够早日当上歌星。

  这一下让司马觉得自己距离歌星并不遥远了。在南京艺术学院赵老师的指导下,今年1月司马创作出了一首以怀念其外公为主题的《老外公》,并在上海经过录音、合成后成为其首支单曲。1月16日,他将“处女作”歌曲《老外公》在“音库网”上发布,并且等待网友点击下载。

  《老外公》网络点击量过万

  “我们都经过同一个岔口,因为时间的缘故,只得匆匆一瞥。在我懵懂时你背我行走,在我成长中你为我挡风遮雨,虽然您从未说爱我,但我看得见您寂静眼眸里的爱惜……”记者在网络上找到了这首歌听了一下,感觉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创作来说,应该说还是完完整整有模有样的。司马说其网络点击量已经过万。

  《老外公》的诞生如一针强心剂,给了司马无尽的信心。为了能早日圆梦,他还向中央电视台《非常6+1》和《星光大道》等选秀节目递交了报名材料。在采访中,司马还急切地希望记者能从中牵线,让他早日登上这些选秀舞台。

  因“红”而被迫休学

  记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司马为何要退学。司马说,他是被迫退学的。《老外公》出来后,他在丹阳就小有名气了,丹阳、镇江以及常州的一些媒体经常去采访,但学校却不允许他接触那么多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到南京录音棚录音,学校竟不准假!司马还说,自己并不讨厌上学,语文成绩非常好,曾获过作文比赛等奖励,但数理化一般。他也知道学习重要,但“要等专辑出来后,再找个学校静下心来读书。”于是这学期就退学在家,静心实现“歌星梦”。

  司马的母亲眭女士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首先她证实有人20万元巨资赠与儿子打造歌星梦的事,并且儿子这两年来通过“走穴”也挣了10多万元,但这些钱根本不够他录音、请教师的费用,目前在孩子身上他们已经贴进了10多万元。在音乐方面有天赋,他们就准备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付出多少代价都愿意。记者问她是否担心孩子的知识积累不够,她坦承不怕,并佩服孩子能写出《老外公》,不仅有能力,还有孝心。

  班主任说他很“古怪”

  通过司马提供的手机号码,记者联系到了司马的班主任王洪祥老师。获悉记者的来意后,王老师就问记者要听实话还是假话,当记者说当然听实话后,王老师向记者描述了一个“古怪”的司马同学。

  王老师说司马性格古怪、孤僻,在司马退学后,他和学校都曾打过电话劝他返校,但没有效果。他说司马在校内很少有朋友,和同学之间关系也很不好,因为好胜心强,“人际关系相处有一定问题”,很难融入班集体中,或者说他想融入却融入不进来。在高一开始时,司马还当过班长,但很快因为经常旷课加上军训时不遵从校规,一个月就被撤了。对于司马退学专心在家圆歌星梦,王老师说他得知后心态十分复杂,作为一名老师,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完功课,最起码能拿到一张毕业证书,但从司马平时的行为习惯及任课老师的反映来看,“还是走了好”。

  王老师还向记者披露了司马让人意想不到的事:首先,学校很少有人听到其唱过歌,学校搞元旦晚会,想让他唱一首歌,却被他讥讽为师生们素质低,没有资格品味其歌;其次,在听完司马《美丽丹阳》歌词后,王老师说其中不少词句他很熟悉,是学校元旦晚会上学生朗诵过的。

  退学当歌星引来众说纷纭

  18岁高一学生退学专心当歌星,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争议和质疑。发稿前,记者采访了多名司马的同龄同学,以及部分教师。

  镇江某高中的高一李同学,此前特地听了一下《老外公》,他觉得如果此歌出自同龄人之手还是非常不简单的,但如果认为有此歌奠基就能当歌星,确实“有点想当然”。同校的王同学则认为,不管怎么说都应该给予司马鼓励,但有无必要退学来专心当歌星,还是值得商榷的。

  众多教师在听完司马退学当歌星的事后,都持不赞同意见。省重点高中镇江一中名师孙国瑾告诉记者,现在虽说社会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但司马同学要走艺术这条路,也还需要一个成长发展平台,高一的起点毕竟太低,发展空间也不会太大。

  孙老师举例说,一中03级有个女生,舞蹈非常好,在才艺展示节目中曾拿过大奖,当时就准备专业发展舞蹈,但意识到积累不够,于是完成高中学业并考取北京舞蹈学院,现在还在继续读研,目前在舞蹈圈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而如果高中就退学,要发展到这一步可能就十分困难。  本报记者  万凌云
编辑: 杨昉   来源:扬子晚报

W020070506145290465097.jpg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1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司马辉俊退学当歌手呼唤个性化教育

2007-05-09 02:29
司马辉俊退学当歌手呼唤个性化教育
http://bbs.jschina.com.cn/showthread.php?t=38399

李万友

江苏丹阳有个叫司马辉俊的高一学生,从小喜欢唱歌,初一以后,经常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演出,有了近10万元的演出收入。上海一位老板听了他的演唱,给了他20万元,让其创作歌曲。去年他制作的一首单曲在网络发行,点击率超过了一万人。今年退学在家,想专心致志地为当一名专业歌手而努力。司马辉俊的退学引发了广泛争议,尤其是他的老师,都持不赞同的意见,认为要走艺术之路,还需要成长发展的平台,高一的起点毕竟太低,发展空间不会太大(5月6日《扬子晚报》)。

一名中学生为了实现歌星梦想,甘愿退学,这就意味着将与大学失之交臂,也无缘天之骄子。这对习惯了大学就是通向成材、成功之路,甚至是前途光明的国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可在我看来,虽然这种“赌博式开发”过于“冒险”,但我想相信司马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举动,对于已完成义务教育的他来说,并没有违反法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其的选择对与错。相反,更应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正如论者所言,教育靠什么挽留司马辉俊?

是的,教育靠什么挽留司马辉俊,这话说到心坎上了。尽管司马具有当“歌手”的天赋,而且如今的歌曲还不错,但他仍然需要知识的再造和积累,只有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深度时,思想更加成熟,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成为优秀歌手,甚至是红极全球的歌星的机会更大。如此,心志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半路出家”,今后的路任重道远,谁都知道是在“赌博”。然而,我们的教育能为司马提高一个发展和创作的平台吗?看看高中阶段的教育,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自习,学生们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学生是充满个性化的群体,各有各的个性,却都在接受同一模式的教育。对立志成为歌手的司马来说,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是难以满足其兴趣和志向要求的,其退学是可以理解,教育留不住司马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司马此举是对应试教育的“回避”,也是对个性化教育的渴盼,更是在呼唤个性化教育的到来。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在完成必要教育内容的同时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让共性教育得以发挥作用,又不抹杀学生个性,司马何乐而不为呢?也不至于退学。比如,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才艺方面得到塑造和发展,可现实是学生们面对成天的共性教育,那来时间去学习“唱歌”,弄不好“勾担挑水两头塌”,不仅抹杀了个性,恐怕还会扭曲学生的发展。既然在学校不能实现“两全齐美”,退一步去寻求较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也是不心甘情愿的。可以说,司马退学是无奈之举,并非完全自愿。

人们对教育缺乏包容性、不够个性化等等的争论有其合理性,其危害究竟有多大也不好说。但个性化教育培养的精英有目共睹。黑柳彻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人。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她能有如此成就,是与个性化教育密不可分的。《窗边的小豆豆》中就讲述了个性化教育对她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样说并非否定我们的教育,而司马退学也只是个案而已。可我们不能忽视,更应该思考,我们的教育怎样才能挽留司马,否则会有更多的“司马”退学,那就是教育的悲哀。

新闻链接:http://www.yangtse.com/xwpd/sh/200705/t20070506_291565.htm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10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别一听说“退学”就抓狂

2007年05月07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王玉初
  从去年年底开始,司马辉俊就忙着制作单曲《老外公》并进行网络发行,今年更是退学在家专心圆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歌手。此举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5月6日《扬子晚报》)。

  当下,“退学”二字总是那般惹人眼。只要有学生主动退学,总会引发一场争论。而且,争论矛头多指向我们的教育,说我们的
教育缺乏包容性、不够人性化,等等。那些争论有其合理性,但笔者觉得应该对教育形式多一些建设性评论,毕竟,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大众群体,而非某一个体。如果一味地迎合个体,学校教育的主体也许就偏离了大众教育,教育本身也许就少了一份秩序。依我看,对个别学生的退学,没必要大惊小怪,赠予一份祝福就好。

  有时候,个性的张扬,不一定要逼迫教育制度让路。就拿司马辉俊来说,他选择退学并不是说放弃了学业,而是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求学之路,譬如请专业音乐老师指点他等等。那是他的自由选择,但不能因此完全否定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都知道,音乐学院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但同样有若干歌者是草莽出身,他们同样演绎出了精彩的人生。

  以愚之见,对学生的退学,真的没必要大惊小怪。退学的人多了,也许更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条条大路通罗马,别再一听说“退学”就抓狂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1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赌博式育人”看得学不得

华商网-华商报   2007-05-09 16:55:31
--------------------------------------------------------------------------------

  
    5月6日《扬子晚报》报道,“五一”节前,梦想成为专业歌手的(江苏)丹阳市高一学生司马辉俊,将自己创作的歌曲《美丽丹阳》的歌词寄给丹阳市有关部门,他希望这首歌能够得到政府部门和市民的认可和支持。从去年年底开始,司马辉俊就忙着制作单曲《老外公》和进行网络发行,今年更是退学在家专心圆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歌手。 司马辉俊的做法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

    笔者认为,这种赌博式开发值得商榷。所谓赌博式开发,就是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前景放到了急功近利和光怪陆离的名利场上,将“能力泡沫”当作赢取社会赞誉度和经济收益的资本,将成长通道用娱乐化途径进行炒作,将“终南捷径”替代苦学过程。这种过分开发如果成功了确实能够收到实惠和金钱荣誉,比如台球神童丁俊晖。然而,“丁俊晖式成功”又有几人?更多的孩子只能在“赌博捷径”中血本无归。“过早成名是一架巨大的梦想发动机,也是一架巨大的梦想破坏机。”20多年前耀眼的童星方超曾说:“在我不懂得演戏,不懂得名利为何物时,就拥有了童星的头衔。后来越来越多的导演找我拍戏,我学习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将精力的大部分放到了拍戏上。等我长大了,找我的导演越来越少了,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可怕’!如果能重新选择,我情愿从小不当童星,好好学习。这是人生的遗憾和痛苦,我领悟得太晚了。”

    对于孩子而言,知识和才能才是永恒的,习惯和道德发展才是久远的。暂时的成功和辉煌虽能获得虚荣、实惠,却让孩子失去了终身学习和提升内涵的最好时机。孩子由于身心发展不够协调,却又过早浸泡在成人社会的乌烟瘴气中,幼小的心灵受到超前冲击,不但会失去学习知识的良机,还让心智发展受到误导和扭曲。速生之木早入衰期,而柏、樟、松等生长缓慢的树种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到底哪一种培养方式更科学、稳定,这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年,教育观念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家长们不要淡忘了教育底线和基础规律,否则,孩子长大成人后,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和含量,只会鹦鹉学舌,事业也不会走得太远。成名以后的丁俊晖不但告诫家长不要模仿他,他还选择了“读大学”。这种幡然悔悟告诉我们:赌博式的培养靠不住,知识和能力才是成功的支撑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ovoylx 发表于 2007-5-1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教育网/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教育网
评论有点多   各有说法    没发一种就定论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5-10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宇称守恒,歌星退役上学得,学生退学唱歌不得?

    只要他自愿选择道路和不回避风险,都是个人的事情嘛,科举制度舆论当然认为错误,本能地只套形式主义观念,否定一切不通过学校而成功发展的非正统途径了。潜台词就是只有一条活路走,其他都不通。跟否认在学校受教育有用的读书无用论派是一丘之貉,都玩党同伐异,其实都是亲历经验派或者是对成功者方法盲目认同的艳羡巴结派。
    主流发展途径上总体说整合了普适性的大众培训引导条件,经常可以采用完全被动适应的办法按它的干涉来成长,因为它就是把普通人大规模合理加工成为社会人的机器,按它的搅拌棒移动,就符合“向正常的社会人发展”的设计,于是放行,逆着来,或者要硬跑出设定路线,就趋向发展成不合格的社会人,这是基于加工品不会自己控制方向的普遍经验来断定的,于是机器就阻挡、拦截、惩罚、拉扯、引导,要实现把不会自己引导而且容易乱窜的未成年人加工成为合格品的设计目的。
    所以这个机器是设计来对付普遍社会要求的,经常基础级别技能的培训就全同,然后再宏观统计上按合理比例故意引导成越来越高级同时越来越特异化的产品,适应社会分工的职业需求,通过生产流水线检验合格放出来后,普遍都是满足最终特异化的社会人了。当然,过程中必定会磨掉一些毛刺,阻挡一些不管预期好不好的试图提前变向和进入社会,机器庞大,对微观的个体是冷漠的,没有提供所有个体微观发展阶段随时都最佳引导的服务,因为成本太高了不能理想化培养,那就必然有某些强制动作错误的副作用,但是,长期总体效果才是它的设计动机,船大难调头,只有发现大量产品不合要求才会花费高额成本缓慢调整,就会宁可错埋一天才,不可放出一千件废品了。反正意思就是大流水线不为超标准的优质产品制作理想服务,是对付普遍原料共有特性、产品不报废就行的。

    本来天资就超常,或者自我培训能力超常的原料,在机器里按正常步骤发展当然就甚感无聊,或者认为有害了,那是微观的个人立场,这样的出类拔萃者有,而且少,除了机器设计勉强在高端步骤附加的人为干涉协助天才开小灶的客观功能,就基本要靠自己来防止资质退化,否则就磨成普通级别的平庸了,这个问题将很痛苦,不把时间精力适应机器的冷漠恒速度运转,完全擅自锻造,就会被阻挡拉扯,干扰强烈而有力,太逆行肯定祸害连连,甚至被贴上不合格标签禁止进入想提前达到的高级培训环节,或者禁止参加社会特异化职业活动。所以以这种准完全自我培训方式最后成功进入社会的产品,一般来说需要甚高天资和甚高自习能力,还要有甚优自习条件,更要有甚高发展方向的识别控制能力、最终超常的社会活动实践能力,才可以得到“比机器加工效果更好、极其的好”的舆论折服标签,完全替代了机器的培养、推荐功能,用超高姿态俯冲进入社会。这就是真实天才诞生的过程,而且经常需要韬光养晦到进入机器的较高端加工步骤,按设计的最终特异化动机开始大放羊允许凭自我能力加速发展,之后,才可以比较成功。 还在基础培训阶段就会超级无敌自助餐成长为社会天才的情况就概率极其低了,因为个体的社会活动能力几乎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是受社会中别人的引导传道的影响,获得多代人积累的知识才自我消化形成内部发展能力促成的,不象小鸡全靠孵蛋期间基因的作用就几乎足够形成全部行为能力了,于是人的少时了了,就不过是无源之水,立即脱离社会群体的知识灌输,未来几乎都要变成仲永的。所以,基础级别的机器加工是自我特异发展动力的本源,赞美天才青年很可能是妙语,吹捧天才少年甚或天才儿童、天才婴儿,就超经常地是蠢话了。
于是,对提前脱离社会加工机器的事情,就要看脱离物的内在资质和特异化的自我高级发展能力了,也要看已经积累了多少外来知识,才方便预测未来的势头强烈与否、方向正确与否,当然也要看脱离动机是什么,难保不是故意提前终结特异程度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变化,只想追求低收益的勉强进入社会,或者只是追求能生活不管质量好坏呢? 终归都是不可绝对强制阻挡的个人自我发展意向,别人再怎么旁观探讨,也只能是旁观而已,只是经常爱用第一人称去设想如果是自己这么干,到底自己愿不愿意接受那可以预测的结果......嘿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4 12:19 , Processed in 0.09412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