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10天内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 急待危机干预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21日09:41【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叶铁桥 郭姗姗 郝广杰

 5月8日至17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
 
 这样的频率震惊了社会,也震惊了一些专门关注大学生危机事件的人士。这些人士包括出生于加拿大、客居中国20年的费立鹏博士(Michael Phillips)和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费立鹏博士长期关注自杀问题,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负责人。林永和教授则长期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并担任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主任。 他们认为,悲剧本可以避免。

危机频发,有些高校并未真正重视

  林永和表示,历史资料表明,四五月确实是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高发期,10多年前,北京高校就曾发生过与今年相似的情况。
  费立鹏也表示,根据他的研究案例,连续几天内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的情况比较少见,明显比往年报告的密度要大得多。
  
但他们都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自杀率就特别高。林永和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率为十万分之零点四六。教育部官员日前在中山大学一次会议上说,北京高校中每80万人中仅有15人自杀,低于社会自杀案。
 
 尽管如此,大学校园发生的多起大学生危机事件,都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与大学生群体受到整个社会关注程度较高有直接联系,更重要是,类似事件的频发确实引起了社会的警醒。有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北京高校发生类似事件导致学生死亡人数平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而今年截至目前的数据,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总和。
 
 林永和认为,危机事件的连续发生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波及的人群包括大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人们心理受到了震撼和冲击,想要不断地弄清事情真相,总结分析原因,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费立鹏也认为,加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他表示,目前在自杀研究领域最需要的资源就是准确可靠的数据。他发现,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的数据并不是实际可用的研究数据,用符合流行病学的方法去分析数据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数据不可靠,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方案。
  但目前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是,许多高校发生类似事件后,采取消极应对的措施,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加强危机干预,悲剧本可避免
 
 费立鹏表示,自杀者在自杀前一定是有征兆的,有没有被发现并得到帮助,对最后是否发生自杀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周围人的敏感性,并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也给心理障碍者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求助渠道。

  林永和也认为,一个生命的主动终结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往往会留下许多痕迹,怎么遮掩也是掩饰不住的。“这种行动绝不是毫无考虑的,而是有着一个巨大的心理冲突过程,因此,这类危机事件有许多生理、心理挣扎的蛛丝马迹,就像地震前有动物慌乱的痕迹一样”。
 
 他表示,如果这种迹象及时被同学、老师等人发现,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就可大大减少发生的几率,“北京某高校一个清洁工发现有个男生在楼顶徘徊,马上通知学校相关部门,结果一问,这个学生果真已经萌生了非常强的自杀念头”。
 
 林永和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就更能说明问题,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凶手(赵承熙)存在心理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心理干预,但由于措施不到位,过程存在诸多疏忽,最终酿成了巨大的灾难。他认为,应当对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高危学生展开监控,建立了“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令费立鹏感到遗憾和痛心的是,有心理障碍并导致想不开的人,大多数从来没有寻求过心理帮助。“大学生们大多知道或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不敢求医。”他接触过一些大学生,知道自己心理出现障碍后,害怕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去,因为心理咨询室会将他们的资料和状况记录在案。这样一来,有学生担心:万一学校知道我有心理问题,要我休学或退学,怎么办?学生担心造成不良的后果,就只好继续掩盖。这种“面子问题”,在男生中更为普遍。

“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后,让学生回家,这样只会让学生更悲观。”费立鹏说,这时如果你对学生说“好好休息吧”,其实在学生听来是“你不让我上学”,会受到更大的刺激。

“要增加求助率,就要减少求助可能带来的危险。”费立鹏认为。
 
 “现在的大学心理咨询室,力量其实非常弱”
 
 费立鹏认为,学生在学校的咨询室能否得到有效的帮助,也是很大的问题。他所调研过的高校心理咨询室,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是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
 
 林永和也承认,多起危机发生后,暴露出的问题给高校敲响了警钟。按照要求,3000名~5000名大学生就应当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目前北京大约有70万在校大学生,但2006年统计出的心理咨询教师只有108名,按5000名学生配备一位算,人数还不到位,按3000名学生配备一位算,差距更为巨大。“专职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师数量不够,是不争的事实”。
 
 不仅如此,林永和认为,这些教师工作不稳定,素质不完全符合要求,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从经费上来说,缺口很大。
  “按照规定,一个学生应该下拨10元以上的心理咨询费用,但很少有高校能到位,而危机预防的整个体系,在很多高校也没有健全,潜在的危险更大。”
 
 让费立鹏不满意的是,不少大学让教品德课的老师去当心理咨询教师,“他们的服务太不专业”。他建议,高校心理咨询室应该有明确有效的评估措施,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当本校咨询教师不能解决某个问题时,要及时往上一级医院转。“大学的心理咨询室要改变服务态度和处理方式,太迟和太麻烦的方式都容易失效”。
 
 据了解,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正在推行一项全北京学校的心理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面临挫折时的调整技巧。整个计划推行下来要3年~5年,并得保证所有学生都参加。费立鹏担心,如果是自愿参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会选择躲避。
 
 费立鹏表示,这个项目需要650万元经费,可是上级部门没有批准。他介绍,在国外的学校,校长们会亲自来推行这类计划,而在中国的学校,心理咨询师们甚至没有权力去说服校长去做这些事情。
 
 媒体的责任
 
 林永和表示,他更愿意将大学生坠楼事件称为大学生危机事件,而不称之为自杀。“自杀需要公安机关或医疗卫生部门确认自杀,而且这类事件要有明显的迹象来推断,如留有遗书、做过善后安排等,但很多时候不能确定”。
 
 他表示,出于保护逝者、维持校园正常秩序、避免因报道过多引发效仿等不良后果,媒体报道时应淡化细节,尤其是在报道诱因时,不能想当然,“现在直接引发的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身体健康因素、贫困、交往压力等,但一个危机事件发生,往往综合了多因素的影响,才导致危机行为的产生”。
 
 费立鹏也认为,最近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会迅速在网络上出现,信息的扩散不但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不利于局势的控制。“过度渲染自杀,或是报道方式的不恰当,都可能引起模仿。媒体注意越多,越难阻止”。
 
 他主持的干预中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媒体如何报道自杀。他建议,媒体在报道自杀时,要避免具体方法的描述,不要说具体的自杀措施,不要放在头版渲染,更不应把死者“新闻人物化”、“英雄化”。他认为,媒体的关注点不应是“又出现了一个案例”,而是放在如何预防、提供服务机构和获得服务的途径等方面。
 
 “媒体经常会想尽办法去报道死者的死因,其实媒体所报道出来的某一死因,和自杀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只是诱发因素之一。”费立鹏说,自杀是抑郁症、遗传、自杀未遂、生活质量差、急性应激强度低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体应该做的是,让人了解自杀是怎么回事,提高人们对自杀问题的认识水平。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打一场大学生精神教育持久战

2007-5-23 0:04:02  红网

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世界的大学生是充满激情的,并且,这种激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一派愈演愈烈之势。前段时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一个韩国同学就拿起枪在几个教室进行了一次“点名”,几十个同学命丧枪下。而在我们中国,大学生们也紧跟世界潮流,不过幸好我国大学在继马加爵事件后,加强了素质教育和兵器管理制度,除了几名同学用硫酸泼熊,用剪刀挖猫眼睛,或者干脆自己找一栋楼跳下之外,目前还没有大的伤害事件发生。
  
  但在近日,一条新闻又让我不得不提起油墨未干的笔;5月8日至17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2000年以来,北京高校发生类似事件导致学生死亡人数平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而今年截至目前的数据,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总和。——毫无疑问,“跳楼成瘾“,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又出了大问题。并且,虽然这些悲剧不断的震惊着社会,也震惊了一些专门关注大学生危机事件的人士。但是,这丝毫没有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所以,至少在目前情况看来,我们还不能指着我们的大学,会因为几个学生跳楼,就会组织人力物力把大学改成慈善圈或哲学圈。
  
  世界在变,大学精神不变。大学生既要长期存在下去,又要避免长期存在的都是跳楼,变态的敢死型大学生,作为一个前大学生,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想想办法,尽可能做到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哪怕少学一两门理论,去参加超女超男红楼梦中人,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吧。
  
  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认为,按照要求,3000名至5000名大学生就应当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而就目前北京为例,全市大约有70万在校大学生,但2006年统计出的心理咨询教师只有108名,按5000名学生配备一位算,人数还不到位,按3000名学生配备一位算,差距更为巨大。并且,一个学生应该下拨10元以上的心理咨询费用,但很少有高校能到位,而危机预防的整个体系,在很多高校也没有健全,潜在的危险更大。
  
  我们看到,这些跳楼,耍激情的大学生其实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会,保研,用学校老师的话说就是“太有才了”。但是,为什么在这一点上他们会缺乏战略眼光,动不动就这么冲动?当然,站在学校的角度,我们可以怪媒体对这些负面事件报道得太多,对学生产生影响,也可以怪心理医生不到位,怪保安,楼顶扫地大妈连他们要跳楼都看不出来他们要跳楼——不知校长老师们一次次对此类事件进行回避冷处理时,他们有没有发觉一双双冰冷的眼睛正让他们头上神圣的光环结冻?
  
  第二是大学生家长的问题;我们不能光让老师去做素质教育吧?现在很多家庭正是忽略了这点,高考时一家人就忙着滋补汤养生药,屁颠屁颠不亦乐乎。孩子上了大学,考上研究生,认为就大功告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最后孩子却因一次找工作的碰壁,或者一篇论文的挫折,就感到羞愧满面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落得一个怒坠高楼,20年努力功亏一篑。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做到家人与老师首尾相连,彼此呼应,稳扎稳打,大打一场大学生精神教育的持久战。如果有了这样合理的分工,这些跳楼的孩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稿源:红网]
[作者:姚於]
[编辑:潇湘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xyzd1 发表于 2007-5-23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电信
自杀是人的权力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5-2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大众日报:高校坠楼频发呼唤心理关怀机制

2007年05月22日08:55  来源: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日报


5月16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发生一起博士研究生坠楼事件。事发后,学校紧急开展全校范围的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以避免悲剧再发生。(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据了解,近期北京高校学生坠楼事件不断发生,从5月8日到5月16日,北京各高校先后有5名学生坠楼身亡。

  高校坠楼事件频发,凸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高校、社会有必要考虑建立起常态化的、实用的心理关怀机制,关注在校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应该看到,长期以来,素质教育在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应试教育暗流汹涌。各级教育部门的一切工作似乎都只有一个旋转中心:考试,考试再考试,而那些与“分数教育”应该并肩齐驱的心理素质锻炼、危机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以及对生命的珍爱等方面的教育却十分欠缺。于是,一些学生在成绩上出类拔萃,却在心理健康上严重“缺钙”,令人惋惜地“坠楼”而去。

  应该说,高校校方,尤其是面对学生授课的教师和辅导员们,对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各种心理问题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却缺乏足够的重视,高校更是普遍缺乏常态化的心理关怀机制。

  其实,一个生命的自我终结是极其痛苦而艰难的挣扎过程,如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及时而得力,这种因心理“缺钙”而无法自立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笔者认为,除去改变心理学教学模式、提高心理学对学生现实关注度,各高校应及时建立常态化心理关怀机制。常态化心理关怀机制,应该突破固有的以上课传授和被动发现为主导的简单的心理关注方式,要注意多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全面、具体地分析和解决在校生们深浅不一、类别多样的心理问题,把功夫下在平时,这才有望防范于未然。

(责任编辑:李灿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孔方 发表于 2007-5-2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uanyuan14.leo 发表于 2007-5-2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宽带
的确,很多都完全会出现第二选择。避免悲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efang348 发表于 2007-5-2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教育网/东北师范大学
原帖由 gxyzd1 于 2007-5-23 20:27 发表
自杀是人的权力吗?.


支持安乐死,不支持自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igel 发表于 2007-5-24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教育网/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王子 发表于 2007-5-24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北京高楼太多了,选择太多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梦想飞行 发表于 2007-5-24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西单北大街133号太运大厦)
命运是自己的,以为什么都能干预的了就太愚昧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4 19:46 , Processed in 0.11860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