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欢迎参加2007年UFO科学论坛(上海)本论坛代发

[复制链接]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坛主按:王思潮先生等前辈现在正致力于将UFO研究纳入正规的科学轨道上,本次大会正是为此目的。希望更多的天文爱好者朋友能够积极参与,让UFO研究队伍更加务实更加客观更加有生命力。




UFO科学论坛》会简介

一.全国UFO研究形势:
1.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都播发或刊登了不少有利于UFO研究的节目或文章,也展开了对重大UFO事件的争论,这是科技界和公众不少人关心的焦点,正期待我们进一步的学术讨论,这是挑战,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如果我们珍惜并抓好这一机遇,就能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2、同时,我国出现的重大UFO事件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天时地利。科技界人士、媒体、公众关心的焦点是我们对重大UFO事件的解释有什么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有较好的说服力,从而能一步步争取有关部门和上层的支持。
3、现代科学已进入定量科学分析时代,不少学科还已进入精确观测、实验和精确定量科学分析。UFO研究正呼唤半定量、定量科学分析,科技界有关人士也十分关注UFO的定量科学分析。
二、《论坛》会的目的

这次《UFO科学论坛》的目的就是要开展深入的学术讨论,总结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UFO研究的意义,讨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计划。
三、《论坛》会的内容

1
、分析和讨论我国典型的、有较充分的调查事实、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影响较大的UFO事件。通过典型的UFO事件的讨论和学术争论,研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调查,开展科学分析,如何将我国UFO研究引向定量和半定量的科学分析,如何提高UFO研究的学术水平,如何使UFO研究逐步成为一门成熟的现代科学。
2、讨论和明确UFO研究的重要意义。包括UFO研究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的作用。
3、讨论如何使用望远镜、相机等手段,提高对UFO的观测调查水平。

4
、讨论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战略、策略和具体建议,争取打开新的局面。讨论如何共同努力,使我国的UFO研究在世界上有更大的贡献。
5、讨论UFO研究与探索地外文明的关系
四、论坛》会精神
1.倡导重科学调查、重科学分析;倡导科学精神的后决性,也就是重视尽可能的充分的科学调查,尽可能作定量或半定量的科学分析,并归纳出基本特性,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先决性,即先有主观的猜测,再去寻找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观测事实。
2.开展学术讨论、争论和辩论;会议将邀请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者,对我国同一类型重大的UFO事件作报告。
3.会议应有利于推进UFO深入研究,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五、论坛》会将采取邀写论文、邀请报告与特邀报告相结合和分专题讨论的形式,以
展示在UFO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讨论今后的工作。这次研讨会有以下板块专题。
(一)我国重大UFO事件
1、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专题




2
、贵阳空中怪车事件专题




3
、飞行员目击UFO事件与其他UFO事件专题

(二)观测调查方法与理论研究
1UFO观测调查方法专题
2、地外文明与UFO理论专题
(三)今后工作



1
、世界UFO探索60周年纪念专题

2
UFO宣传与青年工作专题




3
、我国UFO研究今后工作专题
(四)特邀报告


、《论坛》会议程
(一)开幕式
(二)论坛---专题讨论
说明:
1.经学术委员会评议通过后的论文,部分将作为大会报告,部分将收录进本次论坛论文集。
2.在专题讨论中,为了提高效率,不同报告中相同的调查事实、观点和理由,不重复叙述,着重探讨不同的学术观点的同时,补充新的调查结果,并组织研讨。
3.在专题讨论中,为了提高效率,采用主要发言、重点发言、一般发言的安排。
(三)闭幕式
这次UFO科学论坛将邀请影响力大的媒体参加。
七、会议组织
筹备组:楼锦洪、吴嘉禄、王思潮、陈志宏、陈晓禹、杨惠明、顾玉祥、白
涛、章云华、金帆、胡其国、刘炎、张靖平、季国平、潘长军。(会议筹备)
组织委员会:吴嘉禄、楼锦洪、王思潮、金帆、刘凤君、谢湘雄、田道均、周小强、胡其国、张靖平。
学术委员会:王思潮、吴嘉禄、刘凤君、王焕良、谢湘雄、刘炎、田道均。
会务组:楼锦洪、陈晓禹等中心大部分人。
由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主办。
八、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拟于2007720日至22日在上海市华东政法学院华谊楼宾馆召开,时间三天整





UFO科学论坛》筹备组




2007.5.19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UFO科学论坛报名通知
UFO科学论坛》将于2007720日至22日在上海市华东政法学院华谊楼宾馆召开,为了和更多热心UFO的爱好者、探索者交流,为了与更多的天文爱好者交流,我们欢迎大家报名,在经上海UFO探索研究中心同意后,我们将发出邀请。
报名表中职业一栏,若是学生,请写上初中生或高中生或大学生和所在学校(在所在单位栏)。
720上午开幕式上,将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著名科学家江晓原和王思潮作特邀报告。720下午开始将先后进行我国重大UFO事件、UFO观测调查方法、地外文明等专题讨论。(详见论坛简介)。
  
UFO科学论坛报名表
  
  

  
  
  
  
年龄
  
  
  
  
职业
  
  
  
  
所在单位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对UFO探索和这次UFO科学论坛的想法和报名意愿
  
  
  
  
  
  
  
  
对会议意见
  
与建议
  
  
  
  
  
由于时间较紧,请在2007630日之前请将上面的报名表用电子邮件或信件返回吴嘉禄、王思潮先生。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早一些。
联系人:
吴嘉禄
wjloo@online.sh.cn

上海市云锦路1851 301



邮政编码200232

电话:021-54101929
王思潮
wangsi@jlonline.com

电话:025-83357981


上海UFO探索研究中心

2007.6.17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各位先生/女士/朋友:
为了开好这次《UFO科学论坛》,我们想再次汇报对全国UFO研究形势的谨慎乐观看法,我们既不赞成悲观的看法,也不赞同盲目乐观的想法。
一、20061231日参考消息刊登法国空间局将公布UFO档案消息;今年(2007年)112日环球时报又再次发表有利于UFO研究的文章。央视科教频道今年(2007年)一月下旬又在发现之旅栏目开始连续重播我国典型的UFO事件调查分析节目。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今年222日播放了我国空军飞行员与奇特UFO群相遇事件,即1999412日上午907分到15分,中国空军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大校副队长冯义和队友在渤海湾上空惊遇庞大的UFO飞行器。从2004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新闻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等主流媒体都播发或刊登了不少有利于UFO研究的节目或文章,也展开了对重大UFO事件的争论,这是科技界和公众不少人关心的焦点,正期待我们进一步的学术讨论,这是挑战,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
这次机遇来之实在不易,一方面是由于我国UFO研究者、社会各界朋友和有关报刊、网站先后几十年来的心血付出,另一方面CCTV等主流媒体确实出了力。1999年以后,UFO研究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CCTV仍敢于播放有利于UFO探索的节目,实在不容易;2003年开始播时,放在周末深夜十一时多作为探索节目播出,最近这几年已在黄金时段多次播出。CCTV、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体现了以开放态度科学探索未知事件的精神。
CCTV等主流媒体的节目和报导已引起科技界和社会的关注,展开了疑问和猜测,但只是作了一篇文章的上半部份,而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下半部份,这只能由UFO学者和相关学科的学者来做,我们应抓紧这几十年难逢的机遇作好下半部份,展开对我国重大UFO事件的学术讨论。如果我们珍惜并抓好这一机遇,就能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二、同时,我国出现的重大UFO事件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天时地利。与国外著名的UFO事件相比,我国重大的UFO事件有其胜出之处。例如贵阳空中怪车事件不仅奇特,而且比罗斯韦尔事件调查充分和细致,而后者由于美国军方的封锁,使调查难以深入。我国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由于有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同时目击,并有质量较高的以星座为背景的目击报告,为定量的科学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重复出现19次之多。而美国阿诺德飞碟事件只有一人目睹,难以作定量科学分析。我国还有其他海外很少出现的UFO类型。这是天赐良机给我们,天赐样品给我们,有点类似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恐龙演变为鸟的化石,这些化石发现的早期,不少古生物专家也不赞成化石反映恐龙向鸟类演变的观点,后来经过更多的科学考察和定量科学分析,化石反映恐龙演变为鸟的观点已被多数科学家接受。
科技界人士、媒体、公众关心的焦点是我们对重大UFO事件的解释有什么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
我们已对一些重大的UFO事件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这方面处在相对优势,有能力较合理地解释观测事实和基本特性,能回答一些科技界人士、媒体与公众的科学质疑,有较好的说服力,从而能一步步争取有关部门和上层的支持。
三、现代科学已进入定量科学分析时代,不少学科还已进入精确观测、实验和精确定量科学分析。UFO研究正呼唤半定量、定量科学分析,科技界有关人士也十分关注UFO的定量科学分析。尽管UFO不期而遇、飘然而逝,观测难度大。但我们能够克服困难,从观测、调查入手,实现对UFO的半定量、定量科学分析;现在有的UFO研究者已自掏腰包,建立主要用于UFO搜寻观测的业余观测站,并对与UFO相似的彗星进行了试拍,取得了成功,使观测精度比以前提高了五倍至十倍,同时保持了快速反应的特点,能在一分钟内投入观测。这种观测方法还可推广,现在拥有优良望远镜、数码相机的天文爱好者、摄影师、摄影记者、摄影爱好者等已数以百计。经过今后积极的宣传、推广,数量还将猛增。这样我们有可能在今后几年内,使UFO定量科学分析的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这次《UFO科学论坛》研讨会将介绍UFO半定量和定量科学分析方法,并集思广益,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并使更多UFO研究者掌握。这对分析一些典型UFO的基本特性和机制是相当重要的。
此致
敬礼!





王思潮、吴嘉禄

2007
429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2006.6.17UFO河南开封张大庆的观测报告

                              张大庆
   
   2006年6月17日晚上,我在开封市郊外农村我岳父岳母家居住。当天晚上大约十点多,我在二楼平台的水龙头处冲脚,此时偶然抬头看天,忽然发现在西北天空北斗星的勺口处,有一个圆面直径约1度、亮度1.5等的云雾状天体拖着一条纤细的短尾在以普通人造卫星的速度向上(南)移动,尾巴背向移动方向。当时的天气虽说是晴天,但是透明度很差,天顶极限星等仅有3.5等,地平高度20度以下一圈黑看不到星星。

    当时我判断出那种空间UFO又出现了!仅用眼睛看了几秒钟,我立即回屋拿10X50的双筒望远镜和星图,进屋时先看了一下墙上挂的石英钟,时间是22点29分(北京时间下同),从开始看到UFO到看石英钟大约相隔1分钟,所以第一眼看到UFO的时间就是22点28分,此时在2000年历元赤道座标的位置为:赤经11时46分,赤纬+61.5度,见星图。我取了双筒镜和星图铅笔很快回到屋外,看到云雾状UFO已移动到北斗星的勺口和摇光星中间,肉眼看上去比刚才更模糊,亮度也下降到3等,用双筒镜则看到的一个0.5X2度长喇叭形的云雾状UFO,喇叭形散开的方向背对移动方向。

    在用双筒望远镜看的时候,我用移动手机13837893410拨通了王思潮老师的住宅电话025-83357981,此时时间为22时37.5分,云雾状UFO的2000年历元的赤道座标:赤经13时10分,赤纬+52.5度,见星图。王老师接听了电话,得知我正在现场观测的情况,他立即准备了纸笔钟表协助我进行记录,此后一直到观测结束,电话几乎一直保持通话状态,由我口述,王老师负责记录各项数据和时间。UFO的赤道座标则是我用铅笔点在6.5等全天星图上,等观测结束后总结这次观测时从星图上量取的。

   由于双筒镜看不到更多细节,我迅速回屋搬出我自制的寻彗用的口径25CM牛顿式反射天文望远镜,焦距98CM放大45倍视场角1.5度(见图)。此时肉眼已找不到目标,在用天望上配备的5X40视场8度的大视场寻星镜粗略扫描后发现目标并将云雾状UFO定位在十字丝中间,再从放大45的天望目镜里看时,景象令人大吃一惊:1.5度视场里有两个云雾状UFO,一大一小相距20角分,大的像长梭形的M31星系总亮度3.5等约30X5角分,小的像标点符号的“逗号”总亮度6等大小5角分。两者都有星状的核心,大的星状核在长短轴的自然中心,小的星状核在逗号的尖上。两个UFO以同向在星空背景上非常缓慢的做直线移动,假如果这时肉眼观测,则相当于是静止悬停状态。同向移动的同时,两个UFO的距离在慢慢拉开,这时正巧有一个大约6等星的普通速度的人造卫星以90度从两个天体中间横穿,人造卫星的视速度是这两个天体的5倍以上(此时时间22时43至45分,2000年历元的赤道座标:赤经13时40分,+47.5度)。梭形的UFO跑的快些,长轴和移动方向呈60度钝角几乎横着走直线。我对电话那边的王老师喊道:“星箭分离”!因为这景象看上去有点像火箭发射卫星时的星箭分离,梭形的是翻滚的火箭喷出的尾气,逗号是卫星自带调控姿态的小推进器喷出的尾气。我对王老师说,两个UFO的移动速度不一样,现在两个UFO距离越拉越大,不知该观测哪个?王老师当即把梭形的大目标命名为1号UFO,小的逗号命名为2号UFO,指示先观测2号UFO。22时50分1号UFO从北斗摇光星旁向猎犬座方向走,由于已定好1号UFO移动方向,回头还可以找到它,所以定好移动方向后就放弃了1号UFO的观测。22时50分至54在45倍目镜中观测2号UFO,2号UFO逐渐变暗,尾巴消失,只剩星点变暗成9等星,亮度逐渐变暗,在10-12等时相隔1-2秒不规则变光,似是人造卫星不规则固体表面在反射阳光,移动仍然和刚才一样慢,最暗12等时放弃了观测2号UFO。

   随后摆动25CM/45倍天望在预计位置扫视寻找1号UFO,约在23点01分重新找到1号UFO,2000年历元的赤道座标:赤经12时40分,赤纬+43度,亮度形状未变,比刚才向西南移动了5度在猎犬座。23点07分时仔细观测1号UFO,发现长梭形是由于中心星状核向两边旋转喷流形成的,喷流大小约5角分长,呈羽毛球状,约6至8秒从左摆到右,循环往复,喷流左右对称且与移动方向成60度夹角。我是从侧面观测的所以把1号UFO看成是梭形的云状物,假如是正面就会是风车形旋转(示意图)。这时还注意到1号UFO移动速度开始逐渐加速,到23时10分时变得和前面提到的普通速度的人造卫星一样快。1号UFO的23点09分时的2000年历元的赤道座标:赤经10时40分,赤纬+23.5度,总星等4等星,视大小仍为30X5角分,见星图。23点09分记录显示1号UFO中心星有一个10至11等星的亮度变化。实际上1号UFO中心星状核和云状物亮度始终都有不规变化,总在轻微闪动而不是恒定的,喷流开始就应该有,只不过是开始时没仔细看清楚是怎么回事而已。

23时11分,1号UFO已落向西边天空的树梢上方,消失在狮子座的背上,准确位置是小狮座最南端的星座边界线缺口处(见星图)。1号UFO消失时形状未变,但亮度和清晰度下降很多,我想这是低空大气消光造成的,实际亮度应该没有变化。

观测者:河南省开封市天文爱好者 张大庆     
现场协助记录者: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王思潮  


作者:张大庆
2007年6月16日修改稿

-------------------------------------------------------------------------------------

1995.7.26UFO河南开封张大庆观测报告

《1995年7月 26日观测原始记录抄录》:1995年7月26日农历六月二十九。
搜寻彗星和观测UFO起止时刻:20时50分~22时25分(北京时间)
观测用时:1小时35分
所使用望远镜:口径D=20cm,放大倍数26×, 视场 2.5度,焦距f=825mm(自制的牛顿反射镜)。
气象条件:晴明,透明度4,气温+30℃。
搜索范围:冲日天区东南:见M14,M27,M71,NGC6934,东北:搜仙王星座。

搜寻彗星观测结束时见一不明发光物及小移动天体,详见下文:
大约在22时10分(北京时间)之前一分钟,我偶然抬头看天,发现天龙(座)背上竟然有一团明亮的白雾状光斑,光斑有一直径约8度的外环,外环有一半缺口对着南方稍偏西,中央有一球状光团直径3度,其亮度超过银河数倍,估计光团及外环总星等约为-1m(负1等亮度,比织女星亮度高)。
此时,我激动地站起身来看了一下手表,为北京时间22时10分整。我马上离开观测点20多米,看这光斑是否有位移,因为我怀疑它是地面(附近)灯光造成的投影……但光斑毫无位移而且变得似乎更明显,我慢慢走回观测点的望远镜旁,正走着,忽然看到光斑中偏南位置出现了一颗2m星闪烁着,随即又暗了下去,我飞跑到望远镜边要看那个闪亮点,但星已暗下不见,只看见视野中白雾般背景;我正在懊悔刚才的为什么没用望远镜的瞬间,光团中的亮点又亮了(光点用肉眼几乎可以感觉到视面),这回我马上在26×(放大26倍的)目镜中看到了目标--一个亮点,后面喷射着桔黄色的火焰在微微向西南方移动(注:喷焰持续不到1分钟,火焰喷流速度大于此物本身移动速度数倍)。“物体”大小为5′长度,总星等为4m(4等),形状像一只“羽毛球”--毫无疑问,这东西与它正在离开的光团有必然联系。
光团这时已开始变暗。而飞行物的尾巴也逐渐消失,(尾巴始终是背向飞行方向的)。飞行物变成光点后,光点移动很慢,在经过几组恒星时,我默记下了光点位置及时间和星等,我将其标注到了极限8.1等的《Sky Atlas 2000.0》星图上并量取了2000年历元的赤道坐标:
光团中心位置(北京时间22时10分)
赤径:16时10分;赤纬:52°
光点移动位置和亮度:(7月26日北京时间)
22时16分  赤径  15时50分  赤纬43° 星等6等
22时18分  赤径  15时47分  赤纬42.5°星等6.5等
22时25分  赤径  15时32分  赤纬40° 星等9等
光点在飞行过程中是逐渐变暗的,最后一个记录位置时已暗到9m,可以从位置当中看出,光点移动5°花了大约10分钟,这比一般人造卫星要慢得多。最后我用100×(放大100倍)的目镜看了一眼光点,没有视面,仍然为一光点。然后就结束了观测。
图①光斑位置及形态;图②飞行物形态;均在《SRY Atlas 2000.0》P7
(说明:以上是当晚的即时记录。其中光团中光球的直径估计3度,可能有误,因为仅是肉眼粗略估计,后据星图上的描图测量,内光球直径应为5度。)

------------------------------------------------------------------------------


1995.7.27上午与《航天》杂志编辑(010)8372161通话简况:(回忆)①我叙述昨晚看到的现象及我用望远镜观测全过程,目的是为了向航天部门反映情况,看此是否系航天发射。②他询问我物体高度,我只能答曰仰角约80度;问我光团大小,答曰如同北斗星勺口那么大;问有否别人同时见到,答没有。③他说这现象非常高的,要比一般人造卫星高(据其运动速度),但如果是向同步轨道转移的火箭应在赤道上空啊,而且若是星箭分离等动作也不会在我国上空进行(指外国航天器)。我从飞行物的运动方向可知绝不是从我国西昌、酒泉基地发射的,而来自东北方的可能是日本国的航天器,是否是H2火箭?他说发射卫星要凭借地球自转力自西向东发射,没有火箭会采用昨晚那种运动方向。他说是不是彗星啊?我笑了笑说彗星没这么快,又补充一句说我就是专门找彗星的,言外之意是说我对彗星很了解,而这东西绝不是彗星。
                                  1995年10月5日
                                      张大庆
附:致王思潮老师信
王老师:
您好!来函今日收到,非常高兴!
关于1995.7.26天象事件,我在寄给您报告之后2天才收到您早寄给我的那封“快件”信,看了信,我知道有些情况没有按您要求写出;另外,您今信又问一个问题,现一并作答。①我的手表计时精度很好,误差小于±3秒,平时常注意校正(广播时号),半个月才误差1~2“时秒”;②我当时用的口径为20cm,焦距f=825mm牛顿镜光学质量很好,恒星最大像斑直径约1〃(即1“角秒”),因为设计用来寻彗,故而没有必要磨制到0〃.58的理论值;③光点亮度是逐渐变暗的,没有见到在后来的过程中有任何的亮度突变光点移动很慢,如果不是开始看到喷焰,那么后来很难把它从恒星背景中认出来,当然如果移动快的话,我也不可能从容确定位置和相应的时间。星图上标的6m、6m.5、9m,就是当时的亮度。
另外,我据您告知的光团高度,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感到很吃惊!因为假设喷焰是平行于地面,移动也是平行地面的话,那么喷焰长达2千米多,而移动速度仅相当于音速,这太离奇了!什么火箭也不会喷出那么长的火焰,而在那样的高度,物体怎能仅以音速这样的慢速度运行。另外,大光团在大气层外,气体怎会在“太阳风”下保持外形不变而渐渐消失?
信写至此,余言再叙!

                       谨祝
         工作顺利!

                                         张大庆   敬上
                                       1995年11月7日晚

----------------------------------------------------------------------------
张大庆2005.07.26UFO现场星图.jpg
张大庆UFO2006.06.17UFO现场星图.jpg
类似UFO拍摄试验061026.jpg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神秘的球状闪电,UFO?
唐洵昌(江苏省气象台研究员,南京210008)
王思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南京210008)

今年5月23日16时10分许,一声惊雷在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上空炸响,无情的火球形闪电瞬间夺走了7个孩子生命,有44名学生受伤,其中6个孩子身受重伤。对于亲历此景的四年级班主任程先文老师来说这将是永远的梦魇。“当时正在上课,先是一声巨雷,孩子们非常紧张,我让大家放轻松继续上课。紧接着又是一声雷响,只见一个火球滚过来击倒孩子们,我顿时吓呆了。”经查明,遭受球状闪电雷击的学生为兴业村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雷击发生时两班均在上课。义和镇兴业村小学位于一小山丘上,四周开阔,在西北、东北、东南面,均为低于校舍的斜坡,在事故教室的西北面2米处,成一字型排列有三棵大榆树。据重庆市气象局在现场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分析认为:兴业村小学处于相对高度的最高点,即雷击灾害的多发区,在事故教室的西北面,近距离生长10多米的三棵大榆树,成了天然引雷物,增添了教室遭受雷击的风险。教室为一层水泥预制板平房,窗户均为螺纹钢窗,没有安装任何防雷装置。事故教室于16时10分至30分之间遭受了多次雷电闪击并伴有球性雷的发生,当雷电直接击中教室金属窗时,由于该金属窗未作接地处理,雷电流无处泄放,靠近窗户的学生就成了雷电流泄放入地的通道,雷电流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导致人员出现伤亡,被雷击中的教室墙壁上,有许多被雷击打出的裂缝,在雷击过的地方,连窗台的砖头也被击碎了。根据闪电定位系统资料显示,事故发生时义和镇兴业村附近处于强雷暴控制,雷电流峰值高达53.1千安,雷电流陡度最高达15.3千安/微秒,是普通雷暴的3倍左右。雷击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分别对防雷减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或批示。
    千百年来人们经常见到的是线枝状或片状闪电(因离观测者距离远或云层厚又暗黑,线枝状闪电的光亮就呈片状),对罕见的球状闪电如何发生总是迷惑不解?国内外不少人还将呈发光球形体的球状闪电疑为神秘的UFO现象。以下又列出了发生于我国的球状闪电四个实例。
1983年9月10日凌晨,上海嘉定区桃浦储物仑库二库的上空乌云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狂雨猛。突然,一道蓝色的闪光划破长空,霹雳声中一个火球从闪电中滚下,正好击中该仑库东面六条堆垛中间,火球闪电非同于一般一闪即逝的线枝状闪电,竟然延续了一段时间在堆垛之间的间隙中滚动,燃起了熊熊大火,尽管当时大雨倾盆,大火仍然越烧越旺,把正待出口的大量麻袋、山芋干等物品烧尽,扑灭不及造成巨大损失,单保险公司就赔偿了750万元。
青岛市黄岛油库1989年“812”大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起大火,自8月12日9时55分起至16日18时全部扑灭为止,燃烧历时104小时,死亡19人,受伤65人,烧毁消防车和指挥车14辆,4万余立方米原油尽焚于火,火焰高达300米,过火面积13.4顷(200亩),直接经济损失3510万元。据目击者称,是一个火球状闪电击中1.6万吨原油的5号贮油罐罐顶而起火。
1990年7月1日下午5时许,南京城北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下关二板桥一带,一个霹雳声过后,一条巨大的火光夹带着一个火球闯进杨某家开着的窗口,进入室内滚动,发出尖叫的怪声,闪着耀眼的光芒,外环着雾状的紫光,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房顶被炸出一个大洞,满屋弥漫着石灰沙粉。火球又从杨家窜入隔壁的曹家,沙发床垫起火燃烧,高强度的闪电流又通过输电线传输,整个楼里的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瞬时全被击坏。接着居民看到火球从屋内窜出,着地后突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所幸这次球状闪电无人伤亡。
2005年7月10日11时许,60多岁的王先生带着家人一行7人到沈阳东陵公园游玩。天公不作美,他们刚下车,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电闪雷鸣,大家赶紧躲进公园售票处的门洞里。五六平方米的门洞里挤满了人。突然,王先生一眼瞥见离他10米远处,一对夫妇打着雨伞站在一棵合抱粗的松树下,男的怀里还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王先生吃惊不小,高声喊道:“那里危险!快离开那棵大松树,到这里来!”听到王先生的喊声,那对夫妇向售票处的门洞跑了过来。正跑着,空中突现一道极强的闪电,接着,“轰隆”一声巨响,两个洗脸盆大的火球,从夫妇避雨的松树树干里“蹦出”,将松树粗大的树干劈开了一个口子,露出了白花花的茬儿。火球飞舞着砸在一家三口刚刚站的位置上,又“跳”起,直奔门洞里避雨的人“跳”过来,在场的人都吓愣了。王先生大喊一声:“快蹲下,把手机都关掉!”惊吓中还未回过神来的人们,纷纷蹲下并把手机都关掉了……, 火球最终在离众人3米远的地方消失。王先生的避雷经验令大家钦佩。大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互相庆贺“劫后余生”。又过了10多分钟,雷鸣消失了,雨也渐渐小了起来,避雨的人们纷纷离去。有几个胆大的游客来到那棵刚刚被雷劈破的松树前照像,以纪念有惊无险的遭遇。
    以上五例球状闪电只有沈阳东陵公园一例只劈坏一棵松树外,其他四例均造成灾害。由于球状闪电形如圆球,体积可大可小,颜色多变,可呈鲜红色、桔黄色、蓝色、绿色、银白色、甚至暗黑色。1974年6月23日,前苏联著名文学家B.契尔诺夫亲眼看到而描述了一次飞快滚动的暗黑色球状闪电。这是在一场大雷雨中,开始是强烈的球状闪电,不一会在它后边飞过一团黑色东西,在灰色云层背景下看得非常清楚。更有趣的是在莫斯科地区大白天,一位上校军人也曾亲眼目睹一个平稳地冒着气的黑色球状闪电,看上去象是雾状凝结物,身后背景呈淡红色的阴影,周围呈深棕色的光轮。这种黑色球状闪电最危险,不易被人发现,常被误认为飞鸟或不明飞行物,当飞机接近它时会立即爆炸,成为“空中暗雷”。球状闪电有时飞行很慢,有时还会发出奇怪的声响。因它带电,常被金属物体吸引,还与汽车、轮船、飞机赛跑,就连有经验的驾驶员也被它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为此,无怪乎很多人把它疑为UFO。
其实球状闪电只是雷雨云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少见的闪电。这种云里垂直对流气流非常强烈,气流和云中水滴发生摩擦碰撞,水滴会破碎,这样的过程都会使云中产生电荷。一般对流云内的上部冰晶区带正电荷,云的中、下部液态云滴区带负电荷,其中云底又有可能产生一个带正电荷的小区域。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云中闪电,称为云闪。有时雷雨云的云底很低,地面上感应产生的正电荷和云低部的负电荷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闪电也会从云中直冲地面,称为地闪。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光速每秒30万公里,声速只有每秒332米,因而人们先见到强光闪电,后听到隆隆雷声。经观测统计,球状闪电是一团火球,多为球形,也有环状或放射出火花状,体积较宠大,直径一般为几十厘米,个别可达十米,其寿命较长,一般3-5秒,个别的可长达几分钟,完全不同于一闪即逝的枝状闪电。它通常会在空中游曳,或沿地面滚动,有时会停滞不动,有时从空中直接向下降落,在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变方向,也能越过较高的障碍物,具有曲折的移动轨迹;它喜欢钻洞,有时候可从烟囱、窗户、门缝钻进屋内,在房子里转一圈又溜走;移动速度大约每秒2至几米,它在室内可以慢慢转游,有时又完全不动地悬在空中,有时巡迥几周再从原路出去。球状闪电往往对周围物体有吸引性,如吸引到金属物体上时,会沿这些物体移动。球雷消失时发出震耳的爆炸声,可使导体熔化,人畜碰上将严重烧伤或死亡。一般情况下会悄悄消失,有时消失时能听到微弱的噼啪声。对于球状闪电,有人认为是在线枝状闪电之后,由于闪电通道间的空气温度急剧变化,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分解而形成的;也有人认为它是线枝状闪电时产生的超短波辐射的吸收物。原苏联托姆斯基大学的学生曾在强雷雨中看到过3只硕大火球脱离线枝状闪电的中部,开始缓缓地下降。球状闪电作为一团带有大量电荷的气体混合物,它的电流强度至少在1万安培以上,撞上障碍物就会发生爆炸,并发出巨响,造成极大破坏力。多数球状闪电不发声,也有不少发出嘶嘶的响声;多数无明显气味,也有的发出硫磺、臭气或二氧化氮的气味。大多数球状闪电会悄然消失,但消失处有一股臭气或二氧化氮的气味,但也有不少在消失时会发生爆炸。
近一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对球状闪电的观测和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普遍确认球状闪电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闪电,但其成因至今还没有一种完善的理论,有的认为它是一团涡旋状的高温等离子体,由于内部高速旋转造成的离心力与外部大气压力相平衡而维持了稳定性;有的认为它是由球内混合气体的化学反应而维持了稳定的能量;有的认为它是由线枝状闪电的一部分分离而成;有的认为是雷雨云的电磁辐射能量产生和维持了球状闪电;也有的认为它是由于宇宙线粒子在雷雨云的强电场中聚焦而产生。概括起来这些理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球状闪电的能源来自球体之外,即外能量球状闪电;一类认为球状闪电的能源贮藏在球体之内,即内能量球状闪电。其中较著名的是于1930年Meissner认为球状闪电是闪电通道方向剧变,形成了迅速转动的涡旋所致。Bruce于1963年提出球状闪电是由闪电通道弯曲处,由减弱的磁鞘中逃出的高压离子射流所致。这两种理论能说明球状闪电为什么是球形,但不能说明它的寿命问题。近年来又由学者提出了几种新的理论解释:
(1)Kapitsa的射频理论:认为由射频放电产生的等离子粒团,在射频电源切断后,这种等离子粒团在0.5-1.0s时间间隔内仍能存在下去;Jennison(1973)则提出电磁辐射驻波能产生球状闪电;Dawson和Jones(1969)认为球状闪电的结构是充满微波的辐射共振腔,能量贮存在共振腔中。
(2)等离子理论:由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等离子体星球。可将球状闪电看成是一团等离子体粒子流。
(3)核反应理论:根据热核反应中磁场的约束作用来说明球状闪电。静电力有助于磁约束,104v/cm电压能束缚住半径200cm圆形轨道上运动的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
(4)相干辐射理论:将球状闪电当作大气激光器。当激光脉冲击中物体表面产生等离子体涡旋。
在强雷暴时偶尔会观测到联珠状闪电:在一次线枝状闪电后的原通道上,突然出现一串发光小球体,看上去像悬挂在空中的一长串珍珠,有时则为许多长达几十米的发光段,这些亮斑一般较暗淡。联珠状闪电区别于单个球状闪电,而持续时间同样较线枝状闪电长得多,熄灭过程也较缓慢。其解释:(1)由于闪电通道中体电荷密度分布不均匀,通道弯曲处体电荷密度较高,于是在闪电过程中出现亮的光斑。(2)体电荷在闪电通道中为周期性不均匀分布,于是呈现出联珠状的亮斑。(3)由于闪电通道的半径愈大,闪电通道冷却的时间愈长,而闪电通道的半径随高度呈现周期性变化,所以在闪电通道消失过程中出现联珠状闪电。(4)闪电电流产生磁场,对电离通道内的电离气体产生磁缩效应,引起径向振荡,可能形成驻波,产生周期性节点,表现为联珠状的亮斑。
由以上分析可见,球状闪电或联珠状闪电非常罕见,既不是外星人的飞碟,也不同于一般常见的线枝状闪电或片状闪电,其危害性更大。因此,应该对它给予科学的认识,一旦遇到应有科学的防护手段。预防雷电灾害应注意如下要点:(1)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当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应合理安排户外劳动和活动,尽量不要外出。(2)户外一旦遇有雷雨云应谨防接触雷击,不要让自己成为四周最高的物体。有雷电发生时,要迅速到干燥的地方避雨,可在山岩下或山洞中暂时躲避;不要接触金属物体,不要使用铁杆雨伞,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在水边、洼地停留,不要骑自行车和接打手机。遇到突兀而至的雷电,马上蹲下,将双脚并拢,不要与别人拉扯在一起,以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应暂时放在5米之外;不要触摸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3)室内宜防雷电波侵入。平时要保持屋内干燥,房子漏雨应及时修好;不要将晾衣服用的铁丝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电源线、电话线、天线要安装相应避雷、接地装置。屋顶安装接闪器要保持适当的高度。雷雨天气时,最好关掉家中所有电源,不使用电器,并关好门窗;尽量不打电话、听收音机和看电视;远离门、窗、暖气炉和炉灶、烟囱。(4)安装避雷设施。经常发生雷击灾害的区域,应安装合适的避雷针,将整个区域纳入避雷保护。安装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主要预防直击雷和感应雷。(5)特别要预防球形雷。球形雷像火球一样,会飘进室内。预防球形雷主要方法是关闭门窗,如果球形雷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雷一般跟随气流飘动。在野外遇到球形雷,也不要跑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扔向远处,将球形雷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由此可见,球状闪电是一种机制尚不清楚的自然现象,所以也有人将它归为机制不明的自然界的UFO,(UFO 即不明飞行物,可分为3类。一类可能与外星文明有关;一类是自然界的UFO,其机制尚不清楚,提高这类UFO的观测分析水平,有可能导致新的自然规律的发现,导致原始创新;第三类UFO经深入调查分析,可明确用已知的自然规律或人为现象解释。)
要破解球状闪电机制这个世界不解之谜,首先需要取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观测资料。现在国内外这样的观测材料太少,希望我国气象、摄影、军事及其他方面的专业工作者、爱好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争取取得第一手高质量的观测资料(照相、摄像、雷达、无线电频谱、偏振……)一旦取得,希望及时与我们联系。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UFO快速观测网和观测奖
王思潮
一、UFO快速观测网
自1971年以来,尤其近几年来,我国多次出现重大的UFO事件,为UFO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天时地利。现在,观测质量的提高,已成为破解UFO这个世界未解之谜的关键之一。(UFO是不明飞行物的英语简称,中文亦称幽浮)。
UFO的特点是不期而遇,又飘然消逝,出现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有时达到几十分钟,这种捉摸不定的特点给观测和破解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有关机构或民间组织在多年探索后仍难于取得重要进展,因此退而却步。然而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再难也是能够想出办法来。经过我三十六年来对近百起UFO事件的深入调查分析,对UFO特点的了解,并结合现代观测技术的进步。现在已进一步认识到,尽早建立一个高效高质量的UFO快速观测网,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已具备良好的通讯和观测条件。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和我国经济状况的进步,拥有数码相机、摄像机和望远镜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为了提高对UFO的观测质量,去年(2006年)秋,开封张大庆用数码相机对与UFO相似的星云和彗星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观测;使观测精度比以前用25公分口径望远镜的目视观测精度提高了五倍至十倍。而且新方法可在一分钟内投入观测,连续拍摄UFO。这种新观测方法在我国可推广。
为了提高UFO定量科学分析的水平,单靠一、两个地点较高质量的观测还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观测网,一是出现重要的UFO事件,将迅速用短信、电话告知相关地点的观测者,并立即投入观测,及时取得较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有些重大的UFO事件,需要几个省甚至十多个省的同时观测。)
参加观测网的网友平时将学习与交流对UFO的科学观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观测方法有:
照相方法。建议尽可能用灵敏度较高的数码相机。有条件者还可与带转移钟的望远镜联用。
摄像方法。除摄像机外,不少数码相机也有摄像功能。
望远镜的目视观测方法。
肉眼目视观测方法。
为了对UFO有更深入的了解,还需开展以下的观测方法。
光谱观测方法。
有条件的观测者还可进行雷达观测、激光测距和偏振光观测。
UFO快速观测网将设总网,并按地区和不同类型观测方法逐步建立地区网和分类网。分别由总网、各地区网与分类网的网主负责观测方法的研究与推荐和观测的联络与组织、观测网由总网主负责总体领导和协调。
UFO快速观测网将挂靠上海UFO探索研究中心学术部。
UFO快速观测网的网友(以下简称为网友)将采取自愿报名,分批吸收的办法。
网友的权利:
1、优先学习和交流UFO观测方法。
2、优先获得重要的UFO观测讯息和研究进展,并进行交流。
3、网友的优秀观测报告将优先推荐参与北斗星观测奖的评选。
网友的义务:
1)平时学习并熟练掌握UFO的判断方法与观测方法。
2)一旦发现异常的不明飞行物和不明发光物,应在迅速投入观测的同时,立即告知网主和平时联系较多的网友,并简要说明情况,尽可能同时用短信和电话告网主。
3)一旦被告知有正发生的UFO事件,应尽可能立即投入观测,并按北斗星观测奖的要求进行观测和记录,尽早将观测报告网主和总网主。
为了破解UFO这个世界未解之谜,我们欢迎有志者积极报名参加UFO快速观测网。

联系人:张大庆  电子邮箱:zhangsky@371.net 电话: 13837893410
苏  华  电子邮箱:cdsuhuasky@163.com 电话:13973652464
                                 
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学术部
                                         2007年5月19日

二、北斗星观测奖

自1971年以来,尤其近十多年来,我国各地对重大UFO事件的观测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为定量半定量的科学分析作出了贡献,为了鼓励对UFO的认真细致观测,促进观测水平的提高,为了逐步破解UFO这个世界未解之谜,特设立北斗星观测奖。(UFO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简称,中文亦称幽浮。)
对参加评奖的UFO观测报告要求如下:
一、观测报告必须真实,决不能弄虚作假。如果有些现象在记录时记忆把握不大,这不要紧,如实说明即可。观测应尽可能冷静和细心,尤其是不同时间关键的精细特点和变化细节。
    观测和记录应尽可能准确,包括UFO出现的时间、位置、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特征和变化过程。位置:对于高空的UFO是指在星空背景的位置或方位角、仰角,例如北偏西约15度,仰角约40度,(如果熟悉星座,或注意到背景亮星群,能画图将UFO标出在星座或背景亮星群的相对位置,那更好。)对于接近地面的UFO,例如球状闪电、类似1994年的贵阳郊区空中怪车事件,可用地面参照物,例如山、房屋、门窗加上方向,仰角和离地面高度说明。观测和记录还应注意UFO不同时间关键的变化特点。
观测报告需提供观测者的姓名和通讯地址与电话,包括同时参加观测的人员姓名;观测地点(并说明相对于县城等分省地图有明显地名的距离、方位),若有地理经纬度更好。还要说明观测日期、时间和观测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情况。
二、目视观测(包括望远镜观测),除用文字描述外,还希望将观测到的现象尽可能画图并用文字说明。所用望远镜的说明。
照相观测的照片、图像。需提供5寸以上的平整的光面像纸照片。还需提供拍摄的原始记录,包括照相机参数、拍摄时间、暴光多长时间。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拍摄还需提供光盘或U盘。并用文字描述UFO出现的经过、特征与变化过程。
三、观测报告(包括照片、图像和摄像资料)将根据其观测和记录的质量与对重要UFO事件研究的贡献评奖。将发给奖状和奖金或观测设备。其中优秀奖若干项(每项奖金一百元);三等奖不超过三项(每项奖金五百元);二等奖不超过两项(每项奖金壹仟元);一等奖不超过一项(每项奖金两千元);以上奖项每年评选一次。特等奖不超过一项(每项奖励价值一万元的观测设备或一万元奖金),每三年评一次。第一次评奖将争取在2007年进行。以上全部观测报告(包括照片、图像和摄像资料)的版权归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学术部,以提供科学研究、出版或展览。
四、北斗星观测奖由王思潮倡议和出资支持。由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学术部组织。
五、观测报告请寄邮编210008,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电子信箱:wangsi@jlonline.com

                             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学术部
                                    2007年5月19日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联合国UFO议案决议文

●建议联合国同有关专门机构,着手进行不明飞行物和有关现象的性质和由来进行研究
●请求秘书长在适当的时候任命一个和平利用外太空委员会领导的三人专家小组,并指定该研究的原则。
●决定专家小组通知和平利用外太空委员会在第三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大会汇报工作。
●1978年12月8日11时30分  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三届大会正式文件,第四十七次会议纲要,其中有“大会提请各有关成员国采取必要的立场,以便在国家一级协调包括不明飞行物在内的外星生命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并把目击案例、研究情况和这些活动的成果报告秘书长。”“决议草案被一致通过”我国政府在第三十三届联大上正式表示赞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8889116 发表于 2007-6-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IDC机房
UFO?????哈哈哈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奇异的螺旋状、扇状UFO
王思潮
(通讯地址:邮编210008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首次出现
1971年9月26日晚18时58分至19时07分,江苏扬州北部邗江县槐泗公社的纪翔和扬州南部施桥镇的陶思炎,分别独立地在两地同时惊异地观测到一次奇异的天象,一个满月大小的螺旋状发光物出现在西北夜空,仰角约10至20度,这个发光物静悬在夜空,无声。仿佛在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同时在北京大兴县黄村的贺增荣也在西边夜空看到波纹状的发光光环,他定睛观察了5分钟,发现光物也是静悬空中,无声。
笔者对这几份目击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可相互验证,说明这次不明发光物是真实的,并不是什么光学幻觉。笔者是在北京大学学物理出身,了解如何区别光学幻觉与错觉。
当时笔者也觉得很奇怪,从笔者多年对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观测,可排除这不是已知的天文现象,也与已知的气象现象不同。但在当时,我还难以对目击者做出科学解释,只是初步估计该发光物高度在数百公里,很高。笔者准备继续关注。
世界上空前的UFO事件
在1971年以后,在我国上空又出现十三次螺旋状UFO和六次性质属同一类的扇状或光团状UFO(不明飞行物),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尤其是1981年7月24日晚22时33分至52分出现的螺旋状UFO和1995年7月26日晚22时0分至25分出现的扇状UFO,我国有十多个省直辖市都目击了这两次大规模的UFO事件,目击者上百万人之众,其中就有我们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好几位天文工作者。我台先后分别收集到七十多份和五十多份目击报告,随后笔者又对部份目击者作了进一步的科学调查。这些目击告报大多数是真实可信的,并且可以相互验证。
怎么计算出UFO的高度速度
对以上两次UFO事件,笔者从大量的目击报告和科学调查笔录中分别选取了38份和26份质量较高者,分析计算了这两次UFO的飞行高度、速度与其他物理参数。
有的学者希望了解,笔者是靠什么“通天之术”计算出这些UFO的高度和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形成一支人数较多、水平较高的天文爱好者队伍,他们热爱天文,熟悉小型天文望远镜,有较丰富的实测经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一张有效的观测网。一些天文爱好者细心地观测了这两次UFO事件,并标出UFO运动时经过的星座背景上的位置和时间,详细说明UFO的变化细节。还提供了观测地点,目击者的姓名和通讯方式。
而笔者本人又有多年的天文实测和野外调查火流星的经验,还多次组织过各地天文爱好者观测小行星掩星,又有在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六年学习的专业基础。
从多个相隔足够距离的地点的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就可以通过球面天文方法计算出UFO的飞行高度、飞行方向、飞行速度和“星下点”位置。由于有不少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因此所计算的参数可以相互验证。
这些UFO事件的调查分析和计算是在事件发生当年就进行的,因为从1971年以后,笔者就一直等着这一类UFO的再次出现。
令人瞩目的奇异特征
对这两次UFO事件的深入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它们都有令人瞩目的奇异特征。
1981年7月24日晚的螺旋状UFO,它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陕西北部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飞行距离约2000公里。目击范围北起内蒙古,南至广西、云南;东起山西、河南;西至西藏。
在第一阶段,这次UFO呈现为弧状光带,似星云状,亮度与银河密集星区相近,并向西运动,西移过程中,亮度有所增强,光带中心出现强烈闪光。
第二阶段,当这次UFO运动到甘肃省永昌地区上空时,曾悬停空中约半分钟,形貌已变成耳状、内耳为月牙形、较亮、而外耳较淡。在静止约半分钟后,中间的月牙状亮光开始转动,外耳也随着运动,月牙状亮光随着旋转一明一暗,明亮时特别亮,并转出螺旋状光带,同时向西飞行。在悬停的下方永昌地区和永昌地区的东西南北不同地区(内蒙固阳、陕西华县、甘肃陇西、贵州毕节、四川蓬安、云南昆明和大理地区)都目击到这一奇特的高空悬停现象。
第三阶段这次螺旋状UFO整体向西缓慢移动,愈来愈大,令人惊讶。
第四阶段我台天文工作者韩兴荣在青海德令哈观测到这次UFO在头顶编北约15度上空飞过,在西北方向仰角约30度上空突然自行消失(不是被高山或建筑物遮挡的)。
这次UFO的飞行高度为(650±10)公里,后半段(以甘肃中西部上空至新疆南部上空)的运动速度为(1.6±0.3)公里/秒,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
1995年7月26日晚的扇状UFO也有不同的奇异特征,因篇幅关系,这里不再详述。只是介绍一下要点,这次7.26UFO首先出现在陕西东北部上空,向西飞行距离为430公里,飞行高度为(1460±60)公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7.26UFO的飞行速度很低,仅为(0.29±0.05)公里/秒,远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
从这两次的UFO的基本特征可以判断这可能是特殊的空间飞行器,它一面飞行一面喷射大量的细小颗粒和气体物质,当它旋转时就形成螺旋状UFO。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否则难以解释7.24UFO的悬停太空和7.26UFO在一千多公里高空的极低飞行速度。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支配的。直升飞机空中悬停只能在高度为十几公里以下的对流层,这里空气较稠密,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旋转时,将空气往下喷射,向下喷射的喷流给直升飞机以反作用力,使之与重力(地球引力)平衡,从而能使直升飞机悬停半空。而这两个不明飞行物飞行在650公里和1460公里的空间,那里大气十分稀薄,而且观测表明它们也没有向下喷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很难悬停或以极低速度持续平飞而不陨落。因此,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人类现在尚未掌握反引力的高科技。(关于反引力的问题,笔者去年还与我台的理论天体物理院士讨论过,他认为现在人类连屏蔽引力也做不到)。所以我认为它们有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系的特殊空间飞行器。(这里需要再次说明的,外星的飞行器与外星人驾驶的飞行器访问地球并不能等同起来,就像人类的飞行器探测火星与人类登上火星并不能等同起来。可能有关系与确定有关系也是不同的,前者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如果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找到了外星飞行器来访地球的确凿证据,那就能改写人类的历史,其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进一步进行这项重大的探索目标,需要设计与制造新型的灵活的专用望远镜,因为不明飞行物不期而遇,持续时间又较短,多数在几分钟至二十多分钟。这种专用望远镜口径可相对小一些;与大型天文望远镜相比,可降低费用。我们可多制造几台,合理布置在不同的观测站,形成观测网,观测站尽量使用已有的天文观测站,以降低费用。一旦不明飞行物出现,立即发出观测指令,联网观测使观测的精度、深度和质量有质的飞跃,并在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精度更高的定量科学分析,逐步实现这项重大的探索目标。
螺旋状或扇状不明飞行物有没有可能是具有反引力特性的自然物质呢?现在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支配的,如果真能发现有反引力的自然物质,这件事也是重大的突破。
我国十几种不同类型的UFO
实际上,在35年对我国UFO事件的调查分析中,笔者已将一百多次典型的UFO事件分类为十多种:其中重点分析有两个以上不同地点同时观测到的UFO事件,在这十几种UFO中有五类是能够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的,这包括火流星状、光斑状、亮星群状、飞棒状和飞棍状UFO;而有七种UFO现在还难以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这包括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球状闪电UFO;球壳状UFO;悬停的纺锤状UFO;V型UFO;空中怪车UFO;飞碟状UFO。其中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和飞碟状UFO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的飞行器,并非全部七种UFO。我国曾多次出现空军飞行员在空中与UFO相遇的事件,例如1998年10月19日晚23时30分开始出现的河北沧州上空的飞碟状UFO事件和1999年4月12日上午9时7分至15分中国空军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大校副队长冯义和队友在渤海湾上空惊遇庞大的UFO群事件。
太空茫茫,宇宙神秘,宇宙中至少还有96%的部份,人类尚不清楚。(现代天文观测分析表明,人类观测到的可见物质的质量只占宇宙的4%,而另外的23%是有万有引力的不可见的暗物质;73%是暗能量,它使宇宙加速膨胀。对暗物质与暗能量人类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科学探索未知事物。在重大的原始创新领域中,我们不必事事跟在外国人的后面,我们为什么不能敢为天下先呢。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km2000 发表于 2007-6-17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义乌市 电信/之江宾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1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顶下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rddcrdd 发表于 2007-6-1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喜欢真实的ufo报道,但 到现在没看到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6-24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Up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azybonebelle 发表于 2007-6-2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Rogers
帮顶,可惜去不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6-2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jxie 发表于 2007-7-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UP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09:41 , Processed in 0.1875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