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为什么没有工业革命?

[复制链接]
boomerang 发表于 2007-6-1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civ.ce.cn/zt/gygm/sy/200703/14/t20070314_10689135.shtml

许博渊先生的《国人柔与西人的刚》一文中说香港《南华早报》最近发表了菲利普?杨的文章,说有个叫迈克尔?哈利迪的教授悬赏6.4万美元征求一个答案“中国为什么没有工业革命?”教授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是因为受了儒教的影响”,菲利普教授那篇文章我没见过,倒看见了许先生的一番论证,小子看了这篇文章后认为许先生的论断虽然极为精彩,但犹有不足之处,不过我并非为找茬而来,也非为那笔奖金而来,小子常识浅薄,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因此想阐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正如许先生所言,这个问题不知道被多少人讨论过,但至今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结论。大多数人只是单一地从儒家文化这一主流意识形态上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好则好矣,但未免忽略了一些问题,正如身入庐山中,云深不知处。

    可以这么说-------明末以前中国无论从科技文化方面还是生产力方面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沉淀,勤劳的祖先匍匐在黄土地上虽然生活艰苦倒也颇有建树!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无不标志着我们有了创造先进文明的可能,无疑地自然而然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脸上的骄傲,但有“这个可能”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掌握的先进科技力量就能够很好地为创造先进文明、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面服务呢?我看未必!、

    其一:从中国历史上科技发明创造所产生的来源来看,大多是在因缘附合,巧合天机的偶然条件下发生的,如火药的产生最初是因为炼丹炉的偶然爆炸;锯的产生则是有人被一一种茅草划破了手掌,当然历史上科技文明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巧合,也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最初都有了一定的科技发明发现,初步具备了发现、改造世界的能力,从此开始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旅程。

    然而这仅仅是最初阶段的积累,随着历史的逐步发展,总是等着上天的赐予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足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的,更枉谈创造一种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

    而我们中华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这样,坐在家中睡懒觉,脑袋不去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等着上天掉下大馅饼来,即使几百年出了那么几个天才,也终究是少得可怜,等到人家飞机大炮了,我们手里还捧着标枪长剑,人家已经飞出去地球,我们还在地里寻食。

    传统的中国人只在农耕生活中看到自然,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及相关的土地、气候,人们只是一味地依赖和顺应自然,很少积极去改变和再造世界,思维方式是不在于制造业、商业等运作方式中形成,而是从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些手工制造上的发明被视作奇巧淫技,商业运作所带来的利润更被视作有那么一股子铜臭气,中国历史上工商是没有地位的,再有钱也是白搭,照样被人瞧不起!而从历史事实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每一次导致工业革命产业的重大科技发明都是在手工制造业、商业中产生的”,试问这样的社会科技发明从何谈起?工业革命从何谈起?

    另外我们可以从科技发明后的应用方面来探寻这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政治永远是两大主宰性的话题,一切科技发明也只有顺应这两大话题不可能有存活的空间,否则只能死于襁袍之中,火药发明后很快被用上了战场用来侵略杀夺别的民族以及残杀本民族的同胞;在中国的大地上,至今还可以到处看像筒车等落后的农业生产工具,恐怕这发明到现在已经几千年了吧!生命力倒挺强,只是太落后,丝毫不知改变,于此同时,我们又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项发明产生被应用后就很难得到改进再创造再发明-----火药被人家塞进了枪膛,而我们还是火药、老祖宗制造的弓箭几千年后还在被人用,缺乏创造与再创造的主动,即使有了先进的科技发明也用处不大,只能在岁月的蹉跎中一步步走向没落。文化逐渐走向了僵化,再古老伟大的民族也难逃屈辱的命运!

    再来对比观照一下西方,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则开始的形势情况比中国更不如,但西方有一个很好的促使科技文明发展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基督教信仰所结出的原创活力型的实证科学创造性科学,这是东方文化所不具备的!

    集古希腊哲学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西方古代科学代表阿基米德,欧几里德这位数学天才,文艺复兴暑期的哥白尼、普鲁诺、伽利略,这些科学巨匠的思想以及他们的建树,无不为后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更重要的尤为我们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科学实证精神,这是在东方(包括中国)难以见到的,大胆地假设,仔细地求证,严谨地治学,这是任何科学文明发展所必需的实证求是精神。

    我们再回来看一个自己,我们也出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哲学大思想家,沈括、张衡等科学家,祖冲之等数学家,是否这就说明我们那些悠久历史下形成的逻辑、算术、几何方式以及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科技文明中就具备了西方的实证精神呢?我看未必,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中,直观形象的体验多于客观理性的分析,主观经验的揣测和直觉多于客观力度的分析和计算,甚至没有严格的主体、客体的分离与对立,有顿悟、综合思辩,而缺乏归纳、演绎、分析、实证,人们有深刻的辨证思维,却没有数理科学及其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换句话说,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并没有一种可以依靠的以之进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价值尺度,上面的那些大师中除了墨子还有点理性思想,但也因为不合时代潮流的节拍而被淘汰,要孔老夫子写西方那种哲学书籍-----简直天方夜潭,大师尤如此,那些愚民们更枉谈了,积极改造世界还不如积极“改造地球”有实用的多。

    谈到这里,我们便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造东西方如此大的差距?诚然各民族生存方式的不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社会化文化中心的不同、文化的特点及成分的不同,还有其生产方式基础的不同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但我认为并不是最主要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在于这民族的文化的骨架又由何种关系所支撑?

    以人的情感为核心,便是一个浪漫或冒险的社会,以人的信仰为中心,便是一个宗教的社会;以人际关系为核心,便是一个伦理或政治的社会;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便是个自然崇拜或科技的社会,梁漱溟先生认为:“社会生活可以选择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三种关系之一为中心”,我不敢苟同,其实这三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而决定一个社会的形态,一种民族文化的根本是在于哪一种关系所占份量的重一些。

    中国文化恰恰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两种关系主要搀杂而成的,当然也有人与神的关系,但是其并没有占据多重大地位,而儒家文化的出现则顺应了这样两种关系,但又在发展过程中,儒家所倡导的“人本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和协思想”之间不停地进行冲击,在这种矛盾化的过程中,导致了文化发展的畸形!后来儒家经过了多次包装,更加歪曲了文化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只单纯地信奉“天不变,道亦不变”?

    一个封闭的铁屋子开始形成,既然斗不过天,也只得顺从,企求老天爷不翻脸,太平犬总比乱离人来得好,关起门来过安稳日子,管他东西南北风,可以这么说,中国文化的一大部分时间便是在这段历史中蹉跎……

    一睡就几千年……

    许博渊先生所说的中国人不愿冒险,害怕变化,闭关自守的根源在于此,与其说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是不如说是两种关系畸形发展牵扯的结果。

    其实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下为什么同被儒家文化熏陶了上千年的亚洲的小龙,能够如斯迅速之崛起,些许岛国日本竟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原因何在?也无非是在处理了两种关系矛盾冲击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换的时候,较好地吸收了外来文化并将其与全国文化结合的很好。

    而近代中国历史上,总是盛行拿来主义,要么完全拒绝,要么就全盘接受,结果还是没有拿过来什么真正的东西,工业革命还是没有发生。

    其实发生任何一场科学技术上的大革命都离不开文化的积累,西方的工业革命离不开文艺复兴一直积累的良好文化,离不开人本精神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更离不开自由理性精神的指导,而我们中国缺乏的正是这样的土壤!美国学者格里德在分析以湖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的原因便讲到:“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者没有抓住某种现成的机会,而是他们不可能创造他们所需要的机会”。

    这当然说的是旧中国的情形,而今天我们又如何呢?

    中国沿海地区,农村变城市,农田变工厂,经济特区林立,情况和英国工业革命暑期很相似,这就是否意味我们的工业革命会即将到来呢?

    我看未必,至少形势不乐观。

    看近年出版的《大学重建》,姚国华先生就在书中刚开始便说过:“近代中国由于急功近利,在器物层面上务实,在文化层面上务虚,因此所有重建的努力都缺乏有生命活力的现代文化的支持……,科学技术更与传统迷信、巫术划不清界限,只是盲目跟踪,没有自主创造的知识淹没了人文教育,人的自我成长遭受压抑,造成知识精英人格畸形,灵魂苍白,僵化的意识形态已经解体,人的创造力反有退化之势”。先生之话一点也不过重,实为洞察社会现实的灼燃真理,实为惊世警钟。


    前些日子看詹?陈德金所绘的《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队旗舰的对比》这幅画后感到了深深的悲哀的痛楚,最有前途的不一定是最强大的,同样最有希望的民族也不一定是最悠久的古老民族,希望所有的国人铭记这点!


    也希望我们中国的文化精英们目光放的更长远些,不要盲目乐观,也愿我们整个华夏民族能够立足长远,重新摆正姿势,加紧思想文化建设,使中华民族独傲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那么吾国幸,世界幸甚!
万有引力是最弱、最不可捉摸的力!就像一个女孩,越不可捉摸越显得有吸引力,所以“越弱越美丽”!
fkm2000 发表于 2007-6-17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义乌市 电信/之江宾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26 08:21 , Processed in 0.08512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