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以下部分的行星收錄了NASA拍攝、製作的動態影片喔! 圖片來源:NASA網站,此處並未符合實際的比例大小(按圖片可放大)
| 水星
水星幾乎沒有大氣層,表面遍佈隕石坑,乍看之下很像月亮。由於沒有大氣和水,水星的日夜溫差很大,白天面向太陽的那一面溫度很高,大約攝氏400度左右,晚上背對太陽的那一面則可以降到零下100度左右。由於水星的位置很靠近太陽,所以不適合用光學望遠鏡直接觀測,通常會改用無線電望遠鏡觀測它。
| | 金星
金星的大氣非常濃厚,約為地球大氣的一百倍,對我們而言,金星是個高溫高壓的地方,由於金星大氣的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很明顯,使得金星雖然距離太陽比水星距離太陽還遠,但是白天的高溫卻可以比水星還高,大約到達攝氏500度左右。金星的地表曾經有大量的火山熔岩流,地球在形成初期也是有旺盛的火山活動。
金星有個特別的地方是「太陽打從西邊出來」,這是因為金星的自轉方向是由東向西轉,與我們地球的自轉方向相反,所以在金星上看到的星星、太陽都是西升東落。
|
| 地球
地球上的生命奇蹟是太陽系中最獨特之處,這張照片是阿波羅太空船17號的太空人從太空中拍攝回來的美麗照片,藍色的部分是地球上分佈最廣的海洋,白色的部分是雲,黃土色的部分是陸地。
|
| 火星
NASA火星動態[url=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solarexplore/vitmars3[1].avi]影片1[/url]:火星自轉且可清楚看到火星的地表。
NASA火星動態影片2:從不同角度的觀察火星地形與極冠。
根據火星的觀察紀錄,火星上有許多的自然河道,表示火星上可能曾經有水,但是這些河道一度被誤以為是人工運河,使得關於火星人傳說的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盛行一時。
火星的自轉軸傾角和地球相近,有季節的變化,只是它繞日公轉一圈的時間約是地球的兩倍,也就是在火星上度過一年,地球上的人已經過了兩年了!火星的南、北兩極的極冠有白色的乾冰(固態的二氧化碳),北極極冠看起來像梯田,科學家推測乾冰底下的永凍土中,可能會有水。
| | 木星
NASA木星動態影片1:木星自轉且可清楚看到木星的大紅斑。
NASA木星動態影片2: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撞木星。
NASA木星動態影片3:望遠鏡受到大氣擾動下的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巨人,重量約地球的三百多倍,體積約為地球的一千多倍,如果木星再大10倍,應該就足以點燃內部的核融合反應,而變成另一顆太陽呢!
木星的主要成分大多是氣體,自轉速度很快,約10小時就自轉一圈。木星表面最大的特徵就是位於南半球的大紅斑風暴系統,從伽利略發明望遠鏡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它了,一直到現在仍然存在。木星也有一圈光環,只是比較細薄,從地球上不容易觀察到。
| | 土星
NASA土星動態影片1:地球因為繞日公轉,所以從地球上
看土星環的角度會有所改變。
NASA土星動態影片2:土星環看起來的變化。
土星的主要成分大多是氣體,它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有一圈寬而薄的環帶,伽利略長期使用望遠鏡看到土星環有傾角的變化,但因當時的望遠鏡解析力不夠,所以在他的紀錄中將土星環稱為「惡魔的耳朵」。
| | 天王星
天王星有最懶惰的行星之稱,它幾乎是一邊躺著自轉,一邊繞著太陽公轉,自轉軸的傾角比地球大很多。
| | 海王星
海王星上的風暴系統也頗負盛名,木星上的大紅斑長年都在,而海王星上的大暗班卻是有時出現、有時消失,而且會出現在海王星上的不同地方。
| | 冥王星
1930年,湯博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找到曾被預測存在的X行星----冥王星。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約為地球與太陽距離的四十倍,由於距離遙遠,加上冥王星體積很小,所以即使是使用望遠鏡,也不易觀測到冥王星上的地表特徵。
冥王星算是太陽系當中的怪胎,除了軌道傾角特別大之外,它的組成成分與距離太陽的位置都顯得與其他行星格格不入。我們依據各行星的成分與特色,以及其距離太陽的遠近,將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顆行星歸為類地行星,將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歸為類木行星,而冥王星則沒有被歸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