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津市赤峰道上有座瓷房子

[复制链接]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7-7-2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据说价值26个亿

4000多件完整的古瓷器,400多件汉白玉石雕和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近百只随处可见的瓷猫枕……这些宝贝没有安静地“躺”在展览台上,而是都上了墙——成了一座位于天津的法国房子的漂亮衣裳。

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jupiter1186 于 2007-7-21 23:55 编辑 ]
梦中游 发表于 2007-7-2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好多的瓶子啊
估计是预防干旱的吧?
不知道敲碎一个这座瓶子房会贬值多少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曾霖 发表于 2007-7-2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嗯!这个房子俺见过
去天津的时候路过好几次
在一群房子中好显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张瀚 发表于 2007-7-2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东城区 联通
26亿太夸张了,除非古董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7-7-2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原帖由 张瀚 于 2007-7-21 23:41 发表
26亿太夸张了,除非古董瓶


就是古董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锅盖飞仙 发表于 2007-7-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谁的故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7-7-2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原帖由 锅盖飞仙 于 2007-7-21 23:54 发表
谁的故居???



谁的故居没听说过,不过它右边那个黄色的房子应该是张学良故居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rs2 发表于 2007-7-2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靖江市 电信
谁这么有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urkish Cats 发表于 2007-7-2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7-7-22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 电信/新华网吧
这是窑子吗?

烧瓷器的窑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7-7-2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中移铁通
古董砌墙,如何收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曾霖 发表于 2007-7-2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瓷房子:捡拾文明碎片与艺术创作的升华

张连志不仅是收藏家,更是艺术家。他艺术家的所有理想,全部体现在“瓷房子”上。这是一件比“能吃的博物馆”更令人震惊的伟大艺术品。在张连志看来,在一栋老房子上贴满古瓷片,加以艺术的创造,赋予房子新的生命和内涵,是收藏文物的延伸,是对中国历史和陶瓷文化的致敬。  

    张连志5年多来醉心于“瓷房子”的建造,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梦,一个作为收藏家和艺术家的梦,一个在常人看来有些奇异、大胆,甚至难以实现的梦。但张连志却一步步实现了。他是这样表达自己想法的:“这是我作为艺术家的一种尝试,用建筑的方式坦诚与世人相见,并借助我的古瓷片和他们进行对话。”

  到2002年时,张连志已收藏了2亿多片古瓷片,足足占了他两个大仓库。为了给这些古瓷片第二次生命,张连志开始着手策划继“能吃的博物馆”之后的另一个文化新纪元——瓷房子。他将破碎的古瓷片以建筑艺术的方式展示出来。

  “瓷房子”位于和平区商业街上,原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式建筑,过去曾是银号,紧邻着张学良旧居,因年久失修,曾闲置十余年。张连志于2002年9月斥巨资将其买下,并开始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进行装修。为了这件作品,张连志还曾在上楼梯时不慎摔过一跤,三个月后才发现骨折的地方已经愈合了。到目前为止,“瓷房子”仍为未完工。

  粗略计算,“瓷房子”已经用掉了3亿多片古瓷片、5000多个古瓷瓶、4000多个古瓷瓶和碗、500多个瓷猫枕、300多尊石狮子、一尊清代琉璃狮子、300多尊佛造像、12尊小瓷人、1尊石象、几百件明清时期家具……即使在“瓷房子”的下水道,都贴满了明清时期的瓷猫枕和天然水晶,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昂贵的下水道。然而,这些巨大的消耗在张连志看来,不是奢侈,而是对文化的展示。他说,如果按照拍卖行的价钱去衡量瓷房子,未免有些太俗了。可以说,“瓷房子”是张连志出于对古老文化的热爱,展现给世人的一本瓷片情书。

  修建瓷房子的过程,就是张连志整个人生压缩的过程,只有经历和记忆,让他按图索骥,一路上他走得很孤独。他选择瓷房子,在这里筑起一道瓷器的风景,其实是旷达的灵魂虚空,是一种跋涉者的内心独白。他希望通过这个自己构建的秩序与世界对话,进而影响世界。这是对张连志的真实写照。

  走近瓷房子,你会为它的绚丽、古雅和气势所折服,这里是瓷的国度,是瓷的海洋,是瓷的天下。整栋房子上贴满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产地的古瓷片,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光彩,让你久久伫立,难以言表。尤其是盘旋在房子上的瓷龙,最长的一条达768米,宽80厘米,蜿蜒飞舞,气势壮观。此龙共花费160多天,用掉800多万片古瓷,是世界上最长的古瓷龙。此外,房子左右两侧的瓷龙从屋顶盘旋之地面,再由地面蜿蜒至墙头,造型独特,形态生动,曲线优美,蠢蠢欲动。张连志把这两条龙取名为“东方美人鱼”,给人一种童话的天真感觉。它们不仅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更象征了今日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气魄!

  “瓷房子”蕴涵着张连志所有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梦想。他没有学过专业的文物知识,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收藏家;同样,他也没有学过正规的设计,但正是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着自己的艺术主张。

  张连志的“瓷房子”,是一件完全创新的艺术品,是一件由非专业建筑师设计的非虚构作品。当他将古瓷片以色彩结构在建筑上编排,配上与视觉效果想象、充满令人意想不到的动感的作品时,或者当古瓷片的光泽和宝石产生同样的光线效果时,或者当他用古瓷片创造某种艺术形象时,所有这些都有其特别的考虑,都体现着他的美学追求。用古瓷片黏贴壁画这一效果最明显,在“瓷房子”内部,通过颜色各异的瓷片组成了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名人字画,比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现代张大千的《荷花图》、齐白石的《知鱼图》,国外毕加索的《自画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让整个画面结构产生了鲜明的层次感,以至于使平面产生立体的空间效果,给人以美感。

  张连志在“瓷房子”中实践着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以艺术的形式代替了词语和语言的表达形式,如水晶随意黏贴的“爱我中华”、瓷龙盘曲而成的英文“中国”字样、用瓷片拼成的“嘴唇”,都早已超越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象征着张连志对华夏文明和祖国深深的爱。最能体现张连志创意的是,他在屋顶放置了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这颗五角星和周围的环境不但没有产生隔阂,而且巧妙地表达了张连志的美学追求和创作主题。可以说,“瓷房子”,是他的一件主题鲜明的作品。而这些巧思妙想,都是张连志几十年文化积淀的结果。

  许多人会问,这么多瓷片,张连志是如何收藏的?在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前,许多疑问便产生了,他们猜测说,张连志把完整的瓷器摔成了碎片,用在了“瓷房子”上,这是在破坏文物。对此,张连志总是抛下一句话:作为收藏家,难道我不懂得文物的价值?这简单的话里,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他苦心创作的作品,被人曲解,他感到委屈,他有些愤怒,因为他对瓷房子投入的感情实在太深了。它就像张连志的孩子。

  张连志说,他的瓷片收藏,最初可以追溯到小的时候。文革期间,他曾亲眼目睹过红卫兵在抄家时整箱整箱地摔掉了邻居家完整的瓷器。一对老夫妇,两人是清代末期曾经为皇家服务的“宫里人”,他们平时深居简出,最终还是被红卫兵查明了身世。“抄家时,两位老人看着一件件瓷器摔成了碎片,他们心疼地叫喊着,那叫声,至今还回荡在我耳边。不久后,老人就相继去世了。”张连志偷偷地把这些散落在地上无人问津的碎片带回家,让母亲看,母亲都看呆了。那一片片碎瓷散发出的光芒,震撼了这位懂收藏的母亲。

  张连志的瓷片收藏,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从收藏的过程中体味着历史的变迁,感悟着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并用收藏深化着对历史的认识。这个时候,张连志更像一位考古学家。“过去,为皇家进贡的瓷器,绝不能出一点点瑕疵。但瓷器是易碎品,在烧制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不合格或者破碎的,如果把这些东西带进皇宫里,是要砍头的。工人们只能狠心地摔掉。过去的天津,往来于海河上的船只,许多都是为皇家进贡的,那些文明的碎片,不知有多少沉在了水底。而我,就是捡拾这些文明碎片的有心人。”张连志说。

  “一件完整的、价值连城的瓷器,我舍得摔成碎片吗?”张连志总是苦笑着回应疑问。他对瓷器的爱和他作为收藏家的素养,决定了他不会干这种傻事。很小的时候,他就学着给瓷器打矩子,不管是铜的材料和铁的材料,他在小小的钻头和榔头中体味着对瓷器近乎痴迷的喜爱,维护着瓷器的完整。只有这样的人,才真正懂得珍惜每一片小小的碎片,为它们赋予新的生命。

  张连志的“瓷房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许多人惊呼他的“瓷房子”很像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时,他笑笑说,我以前不知道高迪,但我很高兴我的生命里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就是用儿时搭积木的经验做了瓷房子。很幸运,有很多人喜欢它。”这就是张连志,用自己的作品与世界进行着平等的对话,在艺术的天地里用孩童般的天真创造着奇迹。

转自sohu文化:http://cul.sohu.com/20070420/n249581357.shtm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7-7-23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中移铁通
卧天,这么收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17:25 , Processed in 0.0945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