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外交部提醒:在国外勿大声说话勿接近陌生人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2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7年08月21日14:29 来源:新民网    作者:章文君  

新民网21日从外交部获悉,中国外交部21日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提醒中国公民在国外在勿大声说话,勿接近陌生人。
  
  《指南》中提醒,中国公民在国外住处勿给陌生人开门;勿让小孩告诉陌生人父母不在家;勿在黑暗处招呼出租车;勿轻易让陌生人搭乘您的车;勿和陌生人一起行走。
  
  并且,《指南》中提醒,中国公民在国外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
  
  此外,外交部还提醒中国公民在国外要注意防盗、防骗、防诈、防抢、防打。
  
  例如,出门时尽量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不要在居住地存放大量现金;不要在私车的明处摆放贵重物品;修车时务必要先锁好车门;不要将文件、钱包、护照等重要物品放在易被利器划开的塑料袋中;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以防被敲诈;不要在黑市上换汇;如警察检查您的护照等证件,应先请他出示证件,记下他的警牌号、警车号;交罚款时不要当街交给警察,而要凭罚款单交到银行等指定地点。
  
  据新民网了解,近期国外不断发生人质绑架案,韩国人质被塔利班绑架截至目前仍未完全获救。
  
  另外,两名中资公司人员上月初在伊朗错误拍摄了一些敏感建筑物的照片,被伊朗警方拘留。8月20日,中国外交部表示,两名中国公民已经释放,外交部及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已提醒在当地的中国公民,注意行为,避免产生误会。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2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燕赵晚报:外交部教人知礼令人汗颜

2007年8月23日 9:16 www.xsnet.cn 萧山网

中国外交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并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等。(8月21日中新网)

  中国人在国外的旅游形象向来遭人诟病,时间观念淡薄,嗓门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动不动就出言不逊。不久前,欧洲某酒店举行了一个全球游客评选,日本游客获得第一名,而中国游客得到的评价则是倒数第三。按理说,能去国外旅游的,都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还要外交部专门发文强调,实在令人汗颜。

  中国和日本同属儒家文化圈,而“礼”,则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所谓“不学礼,无以立”,而“温良恭俭让”,“言语之美,穆穆皇皇”,以及“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幸的是,如今,尊长爱幼、其乐融融的天伦场景似乎只能从韩国的电视剧中看到,“待人以礼”的精神则在日本发扬得更加光大。在孔子的故乡中国,“礼”甚至一度被批为封建糟粕,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所有文明的毛病,说到底,还是一个礼仪教育的缺失问题。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 要改善国人的旅客形象,首先必须加强对国民的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使国人既知书,又达礼。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本来顽梗的性格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获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礼仪教育不仅是一种礼貌教育,还是一种素质、人格的教育。一个随地吐痰、不顾别人感受而到处喧哗的人,或许有文化,有知识,但一定没有教养,没有素质。事实上,对于个人来说,良好的习惯和教养,也是一种资本,它可以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人的一生。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林金芳  编辑:赵麟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23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东方早报:让出国者素质先高起来?

2007年8月22日 09:2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杨耕身  选稿:项凌

  中国外交部昨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等。

  关于中国公民出境后的表现,国内外媒体已多有曝光与关注。外交部拟定这样一个“出国须知”或“五讲四美手册”,却是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看来,国人在境外的表现问题,已经到了多少有些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地步了。我们常常说国家形象是软实力,外交部这样一番提醒,倒也是一种印证。

  但是我又不免以为,除了那些有关人身安全保护的提醒之外,外交部这样一番殷殷劝导,难免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以“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为例,对那些手中有权、兜里有钱的人,或是习惯了呵斥、乐于张扬、总爱用嗓门突出自己的人来说,要让他们做到“低调”,怕是很难的。其他诸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遵守当地法律规定,注意交通安全云云,也大抵如是,也都是可以从习惯、文化、心理乃至潜规则去梳理的。

  而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不可能指望让出国者先于其他国民文明起来,素质高起来,形象好起来。一些出国者的不文明表现,哪一样在国内是稀罕之物?必须先有整个国家的素质与文明,才有出国者的素质与文明。这才是真正的本末关系。因此,这样的一个文明工程,从出国者做起,已经有些晚了。

  改变一种行为习惯也许是容易的,但要从法治的、道德的、人文的层面,来达到文明与素质的目的,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采取贿赂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的做法以及“有钱好办事”的想法,固然是一种惯性思维,但与此同时,它未必不是屈服于强大的现实的结果,而其背后则有着一种司法不公、钱权交易的阴影。

  我们这样一个向以文明古国、文明大国而自豪的国度,却必须开始重新从“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这样一些最基本的文明常识学起,这并不是文化的吊诡,而是中国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断裂。现代文明是以法治、道德为底线的文明存在。显然,外交部发出的注意事项,只是完成历史使命的其中之一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请别让中国的陋习再走出国门

2007年08月22日00:14   红网


作者:刘敏

  中新网8月21日电中国外交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并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在第二部分《出国后特别提醒》中特别关照出国人员: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

  以外交部的名义对出国人员的言行举止做出如此的规定,这也许是世界各国鲜有的事例,不知道各位国人是怎么想的,反正笔者看了是觉得挺无地自容的。

  不分场合,大声说话、喧哗,这是中国人诸多的陋习之一。中国人热情,中国感情外露,中国人喜欢大声喧哗,这都是世人公认的。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是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语。”

  大声喧哗,高谈阔论,大小便不冲厕所,随地吐痰,大街上斗殴等等,这些陋习在我们国内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国人似乎也已麻木了。然而,当这些陋习一旦被带出国门,带到了文明程度极高的西方国家,这极大的反差就显现出来。

  中国人的陋习在国外是非常招人讨厌,比方说男士当众换泳装、召唤侍者喜欢打响指、景点拍照爱打持久战、成群结队却很不团结、爱用大钞像个暴发户、排队不遵守纪、大小便不冲厕所、喜欢席地聚餐、为了小费大打出手。为了对付中国人的陋习,国外一些国家转门作了一些规定,作了一些特别提示。

  中国的经济、军事、国防、外交、人民生活水平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令世人羡慕,中国的发展水平更令世人佩服。而中国人在国外的陋习却让中国的形象大打折扣。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怎能不感到汗颜,感到无地自容。

  不要把中国人的陋习带到国外去,这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声音,也是所有中国人民的呼声。要让中国人戒除丑陋的习惯,重建被破坏了的社会公德,我们就要从国民的素质抓起,从良好习惯抓起,从个人修养抓起,只有在每个人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了,有了较高的个人修养,丑陋的习惯才会彻底消除,走出国门后也才不会流露出丑陋的习惯。

  稿源:红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8-2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是该改改的时候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夕故£淩霜 发表于 2007-8-2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东城区联通
中国人太随意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ishiChan 发表于 2007-8-2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电信
要彻底改变,该有多难,这应当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精神等等层面上的吧。 白人的素质高,依我看,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一定联系,圣经让他们的内心中潜藏着一种愧疚感,这种愧疚感让他们更多地考虑他人的需求,于是表现为道德的高尚。  这个效果好象比儒学明显的多么。  至于日本韩国人素质比中国人好的问题,我也不清楚,最好以后有机会亲自研究这个问题。 呵呵。 到时候再把这张帖子翻出来给些意见好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ishiChan 发表于 2007-8-2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电信
说真的,你每张贴的容量都好惊人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7-8-24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中移铁通
原帖由 KishiChan 于 2007-8-23 21:36 发表
要彻底改变,该有多难,这应当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精神等等层面上的吧。 白人的素质高,依我看,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一定联系,圣经让他们的内心中潜藏着一种愧疚感,这种愧疚感让他们更多地考虑他人的需求,于是表现为道德的高尚。  这个效果好象比儒学明显的多么。  至于日本韩国人素质比中国人好的问题,我也不清楚,最好以后有机会亲自研究这个问题。 呵呵。 到时候再把这张帖子翻出来给些意见好了。。。

日本韩国人比中国古人差多了,都是学中国得礼仪。

至于儒学,和西洋信仰的神学比:神学没有具体礼仪规范,例如如何吃饭、如何说话、如何睡觉,这些在儒学里都有具体规定。更没法跟中华后来引进的佛学比,佛学对睡觉的姿势(必须曲腿右侧卧),吃饭的规矩,都有规定,例如,不可吃臭秽味道的大蒜,大葱,韭菜等荤类食物。甚至人人都会有的放屁都有规定,要远离人群,在下风放屁。现在呢,要去卫生间放,绝对不能在酒席饭桌上当众放屁,这些古人都遵守,日本人不忌讳放屁,认为是健康,但也不至于当众饭桌上放吧。还有,挖鼻子屎,吃饭抠脚丫子,或者当众戳身上的“泥”,这些陋习在满清时期都是没礼貌的事情。民国以后彻底否定了一切中华文化,消灭百家独尊科技(科技不是科学),使一个本来衰退的文明走向最低谷,陷入比满清更糟糕的军阀混战局面,给日本入侵以可乘之机。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才真正结束了无政府军阀体制。但,文革后,一切礼仪都又被消灭了一次。

最近,经常吃高价饭,他们敬酒是逆时针,和奥运会比赛一样,难道要把我竞技喝爬下?

      敬酒应该从自己右手开始,第二位是左手客人,然后是左手第二位客人,这样顺时针敬一周,才是合乎礼貌的礼仪,否则就是挑战。古代礼仪,顺时针右旋方向为卍属于嘱咐吉祥,卐是竞争、是结束,是排斥、是葬礼的方向,古人知道,现在除了少数搞婚礼葬礼的知宾了解。现在都反了,上菜反了,从贵宾席位上菜呀,我看晕了都。


         酒席间评论菜不好吃,难道对东道主有意见?还是故意倒同席客人的胃口。吃菜张大嘴吧唧,嘴里菜没咽下就说话。有一次,一个人对我讲话,结果一口菜喷我一脸,没办法去卫生间洗了。

       还有一次,有人贬低一位回民朋友吃饭,说他吃饭不张嘴,抿嘴咀嚼象个兔子,我告诉他,人家吃饭是有修养,你吃饭学狗狗是不对滴,结果呢,后来兔子当下手,狗当官了。

[ 本帖最后由 望天 于 2007-8-24 02:10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ilence 发表于 2007-8-2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 移动/广电网络
好了啦,楼猪能不能发点光明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楹 发表于 2007-8-25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滨海新区 联通

回复 #10 silence 的帖子

这也不是黑暗面,只不过是在客观地报道叙述中国人地素质问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incent 发表于 2007-8-25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原帖由 望天 于 2007-8-24 01:23 发表

日本韩国人比中国古人差多了,都是学中国得礼仪。

至于儒学,和西洋信仰的神学比:神学没有具体礼仪规范,例如如何吃饭、如何说话、如何睡觉,这些在儒学里都有具体规定。更没法跟中华后来引进的佛学比,佛学对睡觉的姿势(必须 ...

记得以前著名的运动员黄MM在某大型晚会上说过,她得了世界冠军后,一次再路上故意撞了一个外国的运动员,那个人被撞了还说对不起,她很自豪,因为那个人怕她,黄MM这番话赢得满堂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上冰雪 发表于 2007-8-2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8-25 12:13 发表

记得以前著名的运动员黄MM在某大型晚会上说过,她得了世界冠军后,一次再路上故意撞了一个外国的运动员,那个人被撞了还说对不起,她很自豪,因为那个人怕她,黄MM这番话赢得满堂彩。 ...

到底是谁啊? 咱运动员素质不低啊!

<指南>这些内容...无论何时何地都适用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xjh 发表于 2007-8-25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慢来吧,急也没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蝌蚪 发表于 2007-8-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
原帖由 meteorobs 于 2007-8-23 20:13 发表
2007年08月22日00:14   红网


作者:刘敏

  中新网8月21日电中国外交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并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在第 ...



我嗓门大   我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upiter1186 发表于 2007-8-2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想出国没机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看来素质高的出不去也是个问题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2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外交部"出国提示" 究竟在提醒什么?

2007年08月22日08:5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天蔚


近日,外交部公布了《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就中国公民出国之前、之后应当注意的若干事项加以提醒,对中国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及可以给予中国公民的具体帮助,做出了清晰的解答。

  从“指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即“出国前特别提醒”和“出国后特别提醒”可以看出,这次的新版“指南”确实体现了“外交为民”的新理念,从出国前核对护照、签证,到给国内家人留下国外联系方式,再到在国外不要让小孩告诉陌生人父母不在家,出门时尽量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不要在私车的明处摆放贵重物品,不要将文件、钱包、护照等重要物品放在易被利器划开的塑料袋中……几乎做到了事无巨细。

  而从上述事无巨细的提醒中,我们还可以分析出,目前我国领事协助覆盖的区域,几乎已经遍及世界的所有角落。在上述巨细无遗的“提醒”中,既有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严格的药品、食品入境检验制度,也有针对战乱国家所作的公民登记的提醒。无论作为消费者的游客,还是作为创业淘金的生意人,中国公民遍及世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驻外领事机构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高效周到的协助和服务,也恰是新形势下“外交为民”的重要部分。

  不过有趣的是,这份由外交部发布、旨在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方便服务的“指南”,在国内某些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却被诠释为一份校正中国公民海外行为规范的“指南”。

  如在一家著名的网站,其报道“指南”发布消息的标题被处理为《外交部:中国公民在国外公共场合勿大声说话》,而文首的唯一一条提要,则是提取“指南”的“出国后特别提醒”部分中“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以防被敲诈”一段,以醒目的黑体做特别处理;在正文部分,也唯有这一段文字被做了变体的突出处理。如果读者不详看“指南”全文,则不免以为中国人“大声喧哗”的毛病不但带到了海外,而且已经引起中国外交部的高度注意。

  这种偏离“指南”原意的处理,理当不是出于网站编辑的恶意,而更可能是基于编辑自身对“国人素质”的既有印象,而替外交部做了一次公民素质教育。而在相当程度上,上述编辑处理也恰好反映和迎合了中国人当下普遍存在的“素质焦虑”。

  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已经作为“中国人的劣根性”而遭千夫所指。遗憾的是,随着中国公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多素质未及提高的国民,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鉴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心理,在家门之外的不雅行为,更容易被国人引为羞耻。不久前出现在欧洲、日本等地,专用中文针对中国游客的“便后请冲水”、“请安静”等“提示”,就曾在国内引发过大规模的声讨和反思,也进一步增加了国人普遍的素质焦虑。

  我们并不赞同以文化传统不同,作为为中国公民不雅行为辩护的理由,在一个交往日渐密切的世界,遵守某种公认的文明规则,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而中国和中国人的当下处境,是要加入一个既有的文明秩序,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是我们无可选择的选择。

  但自省并非无原则的自我轻贱,否则就可能陷入某学者定义的“逆向种族主义”,即以所谓文明的名义,对自己的民族和同胞持某种歧视的态度。这次外交部发布的“指南”,其主旨显然在于提醒中国公民在海外加强警惕和防范,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外国人”的伤害,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显然意在避免被“洋贼”惦记;“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以防被敲诈”则是提醒外国也有“碰瓷儿”。将这样的提醒也误解为对中国人的素质教育,让人觉得对中国人的素质问题焦虑得有些过头。

(责任编辑:闫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2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外交部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

2007年08月23日07:45  来源: 《人民日报》 ( 2007-08-23 第05版 )


 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等。

  类似的“提醒”,近年来已有不少。去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委就专门印发了关于《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强调提升我国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此后,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又公布了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提出要从“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的高度,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

  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专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而有关部门如此细致入微的提醒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有些国家还将“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摆放在公共场所,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地展示着我们国民素质的残缺,惭愧之余,更让人反思,来自礼仪之邦的“国人”为何给人以“不文明”、“粗鲁”的印象?

  国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公共观念的缺失”。许多到过发达国家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受:马路上,虽然熙熙攘攘,却很干净,没有纸屑,更无痰迹。街旁的公共设施,不仅完好无损,更是洁净如新。公厕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整洁、有序的现象背后,折射出强烈的公德意识。

  其实,在国人的心中,也认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排队加塞等不文明行为是一种陋习。可是,很多人觉得这是“小节”问题,不值得“上纲上线”。还有的认为,公共场所是“公共的”地盘,反正不是我的小家,脏点儿乱点儿,与我何干?没人指责,彼此彼此,没有舆论压力,形成了一种安全的、从众的集体无意识状态。这才有黄金周期间,天安门广场扫出200多吨垃圾之耻,这些垃圾装满了23辆9吨容量的大型垃圾车,其中八成以上都是食品外包装。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城市公共场所都在竭尽全力对付垃圾狂潮。

  不想改,并觉得不必改,当种种不文明的行为被“集结”起来,被放大的就是中国人的污点。在一个交往日渐密切的社会,遵守国际社会公认的文明规则,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公德意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不文明的陋习,更会造成生存环境的杂乱无章和社会秩序的失范。

  希望有那么一天,无论节假日还是平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多数国人都能以一种轻松、从容的心态来践行文明守则,无须监视,无须提醒,也无须惩罚。那时,我国公民的素质才真的提高了,我们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7-8-2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中移铁通
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专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而有关部门如此细致入微的提醒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有些国家还将“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摆放在公共场所,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地展示着我们国民素质的残缺,惭愧之余,更让人反思,来自礼仪之邦的“国人”为何给人以“不文明”、“粗鲁”的印象?--------

自古,礼仪道德一直都是国家专门机构进行教育并监管.自民国以后就打破了礼仪道德教育,维洋是举.建国后,又封闭很长时间,结果,中外礼仪都匮乏了.

文革后,见面不知道说什么好,你吃了么?吃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7 17:04 , Processed in 0.07846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