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御夫座α流星雨:诸位,别着急!在家睡觉吧!
叶 泉志 发表于2007年8月29日15时48分
最近关于御夫座α流星雨的新闻可谓铺天盖地。真奇怪!一个预测在西半球出现的流星雨怎么轮到东半球更激动了?就好像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结果广州人比北京人还激动一样。呵呵,各位莫怪我泼冷水,我们还是仔细看看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吧。免得到时候热热闹闹出去,回来又嚷嚷“预报错了”之类的话。
写给所有人看的一句话:就算真有爆发的话,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看不到,因为我们都在“背面”呢!背对着辐射点,哪儿看得到?这道理就如同黑夜里看不到太阳一样简单。
这句简单的话希望给各位降降温度了。拜托,在家睡觉吧!
好,现在估计走掉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服气吧?那让我们再深入解释一下。
1. 所用的模型成功预测了前几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所以可信赖?
这套模型的确非常符合实际,但是不是就说明它在任何一个流星雨上都能应验呢?我们打个比方:你和某人很熟悉,然后他每天7点都到某处,那你由此推断:明天7点他一定在那里,这个推断正确率是很高的,没说;但假如你今天7点在某处看到一个陌生人,你能不能推断明天7点他一定在那里?
御夫座α流星雨我们了解得很少,以往对它的观测资料也不多。因此模型尽管还是狮子座流星雨的模型,但我们却不可以说这个预测的准确率也和狮子座流星雨一样高!事实上,对于这类长周期彗星的尘埃团预测,也仅仅是个预测而已。这次流星雨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观测结果,对长周期彗星的物理性质等有更多地了解,而不在于可以看到多少颗流星。
当然,也许也是暴雨。没人排除这种可能性。
2. 极大流量超1000?
我看也只有国内的人才说极大“可以”达到1000。Jenniskens的原话里做了个简单的比较,认为是“200以上”。而且这也仅仅是在极大中心前后15分钟以内可能达到的值。Vaubaillon还说估计流量“最多”为100呢。
要想看到,建议买张到夏威夷去的机票。
3. 东亚可以看到什么?
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辐射点要晚上10点多钟才升起(估计是这个时间—— 我没细查)。就算是九点半升起吧,也比预报持续到最晚的时间(20时33分)晚了一个小时,这个时间有点儿太长了;而且辐射点高度太低的话,实际流星数会来个“大优惠”。之后呢?一般御夫座α流星雨的极盛天顶流量为7颗/小时。考虑各种因素,也许一小时三两颗是比较切实际的想法。
来个总结:活跃表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我们这边看不到,所以还是在家睡觉比较划算。
======================
(二)2007年御夫座α流星雨前瞻
叶 泉志 发表于2007年7月30日11时30分
流星暴?不是没有可能的,概率很小。大流星雨?有一定可能吧。这一次遭遇事件令人激动的地方不是流星暴或者大流星雨,而是地球将穿越一颗长周期彗星的尘埃带,而类似的事件平均要30-60年才发生一次。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已经能较准确的预测流星雨—— 前提是它们是由短周期彗星产生的,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周期33年),英仙座流星雨(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周期120年),诸如此类。长周期彗星也能产生流星雨,但人类的研究却极少—— 极少,因为很少有类似的遭遇事件。这一次将是个好机会,地球将以不到3万公里近距离擦过凯斯彗星(C/1911 N1)在公元前83年留下的尘埃带,这颗彗星的周期大约是2000年。你瞧,我们对长周期彗星的物理性质还不怎么了解,怎么能断言会发生流星暴或者什么呢?不过,理论上的东西还是出来了不少的。让我们看看预测之中会发生些什么吧—— 尽管东亚应该是与此次事件无缘的。
根据Jenniskens和Vaubaillon的预测,极大将发生在北京时间9月1日19时36分,误差为20分钟左右,持续时间大约有2个小时(19时36分前后各一小时)。可见区域为北美西部以及夏威夷群岛,加上远东地区的一小块。雨会下多大?根据理论推演,这次遭遇的条件和御夫座流星雨1935年、1986年和1994年爆发的条件差不多。这三次爆发的ZHR都达到约200,Jenniskens估计这次的ZHR也在200上下,而Vaubaillon认为至多100。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由于回归物年代久远(2000年前),因此亮流星的比例会比较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强月光的影响。地球另一边的我们可以通过美国西部的全天域摄像仪(比如Concam之类)来观测这一景象。
根据Lyytinen和Jenniskens的计算,下一次潜在的地球-长周期彗星尘埃遭遇事件将发生在2007年12月21日北京时间11时40分,届时是天猫座α流星雨。——呵,别急,是“潜在的”。2003年我参与了对C/1969 D1流星雨的观测,世界各地的观测结果无一例外都是—— nothing。
参考资料:
NASA, http://leonid.arc.nasa.gov/aurigids.html
Vaubaillon, J., http://www.imcce.fr/en/ephemerid ... gids/2007/index.php
************************************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http://cmcn.y234.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