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岛慈善家遭上百人“索捐” 称感觉后悔恐惧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3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7年08月28日07:33   信息时报

    青岛消息 “王明殿,你这个骗子!没有钱你还上什么电视,还吹自己是什么慈善家?!”一位来自大连的妇女,在向青岛慈善人士王明殿索捐无望之后,守在王明殿的小饭馆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

这是王明殿最近遭遇的“索捐”事件中的一个。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索捐”事件在各地均有发生,“索捐”正在成为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


出名后频频遭人索捐


王明殿是青岛市崂山区东韩村村民,1993年至今,共为740名学生捐钱捐物,价值累计达到100余万元。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他也获得了“感动青岛十佳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

然而,随着自己的“出名”,王明殿的麻烦却越来越多,其中尤以各种各样的“索捐”让他非常烦恼。

前文提到的那位大连妇女,孩子患有白血病。从电视上看到了王明殿的事迹后,她来到了王明殿经营的小饭馆,求他捐8万元给孩子治病。王明殿说手头实在没那么多钱,只能给她1200元作为回家路费,请她另想办法。这位妇女“索捐”不成绝望了,于是就出现了前文的一幕。

王明殿有一个小本子,一一记录了他遇到的“索捐”事件:2007年以来已有138人上门“索捐”,最多的一天达到了12名,最远的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

王明殿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近日,包括王明殿在内的多位来自青岛、南京、长春等地的慈善人士,一起到北京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时,向记者介绍了亲身经历的五花八门的“索捐”:一个家庭贫困的农民上门求助没拿到钱,就扯来一张席子,把自己裹在里面,横躺在慈善人士经营的饭店门前,逼人捐钱;有的困难人员趁慈善人士的家属住院,到病床前吵闹,逼人捐款……

许多慈善人士还反映曾经受到实为敲诈勒索的“索捐”:有人向慈善人士讨要根本就不存在的“10年前借去的5万元钱”;有人叫上一帮大汉登门“索捐”,随后不时半夜打来电话让慈善人士“意思意思”。王明殿曾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有人雇我们花5万元买你的一条腿,但我们看你是个善人,如果你拿3万元出来,我们对付过去就算了……


个人捐赠方式较落后


王明殿对记者说,“对于慈善行为,以前自己感到很光荣、很欣慰,然而,现在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有些后悔和恐惧。”

记者采访的一些慈善人士说,近年来耳闻目睹的“索捐”现象让他们寒心,捐助积极性已经受到影响。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鲁仁说,慈善行为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慈善人士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义务。然而,许多身处困境中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往往对慈善人士抱着过大的期望;当最后的希望破灭之后,他们往往就把慈善人士和“骗子”等形象联系起来,出现不理智的言语和行为。

鲁仁说:“‘个人——个人’的捐赠方式其实是一种落后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索捐’现象的出现,还容易导致慈善资源浪费。完善的‘机构——个人’的慈善运行方式,才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

新华社供稿

“实在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我后悔、我恐惧。” 伊凡绘

“实在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我后悔、我恐惧。” 伊凡绘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8-30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河东区 电信/超越神话网吧

用“善施分离”化解“慈善索捐”

 中国宁波网   07年08月29日 14:50

  一位妇女在向慈善人士王明殿索捐无望之后,守在王明殿的小饭馆前大声喊闹。类似的“索捐”事件在各地均有发生(8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本来,相关法律规范的缺位已对社会捐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而“索捐”的出现,不仅会打击捐助者的爱心,也不利于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事实上,“索捐”这种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集中反映出当下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民间慈善组织的缺位以及良性慈善文化的缺乏等。如果说慈善文化的欠缺及对民间捐助缺乏法律规范为“索捐”提供了土壤的话,那么民间慈善组织的不发达以及慈善运作的不规范则进一步助长了“索捐”现象。

  眼下的慈善义举,大多是慈善家一对一地直接面对受助者。这样的慈善,既牵扯慈善者的精力,又容易让慈善者被索捐者“盯上”和纠缠。如果有一类组织或机构,如比尔·盖茨会、李连杰的“壹基金”,慈善家只需将钱捐给他们,再由他们对受助者进行甄别、遴选,不仅能扶危助困,还能在捐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筑起一堵“防火墙”,让受助者在获得“免于匮乏的自由”的同时,捐助者也能获得“免于受扰的自由”。

  在慈善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善举大多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的。但在我国,由于有公信力的慈善机构总体上不够多,加上慈善渠道不畅,许多捐赠者不是依靠慈善机构,而是直接捐赠。这种“面对面”的模式,显然存在“索捐”等弊端。

  无疑,放宽民间慈善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让更多直接捐赠变为间接捐赠,以慈善机构来管理善款,不仅能使捐助的项目得到更好的管理,还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善施分离”,让慈善人士只负责“原料供应”,而不必承担因“产品销售”而导致的“供求压力”。

稿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编辑: 崔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29 23:00 , Processed in 0.09251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