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比恩 于 2018-8-22 03:35 编辑
周一看着天气预报周四周五晴天,于是举家前往明安图观测(从16号到19号凌晨三个晚上),刚到观测站,看这蓝天白云,根本不相信天气预报的我,在第一晚被淋了。(幸亏把望远镜搬进了屋里)
最后一天临走前拍的全景图,假装是第一天拍的放在这里。
降完雨,等云系过去了,终于在第二天的前半夜慢慢放晴,后半夜完全晴了,但第一晚的降水带来了一个我完全没想到的问题——结露,导星镜结露,镜头结露也就罢了,没想到连牛反副镜都接上了露水。。需要每个半个小时擦一擦。(所以第二晚的广域也因为露水废了,拍出来的星空和加了柔焦镜差不多)
正好当时是七夕,单反就用来随便拍摄光绘照片了(很巧正好拍到了一颗奇怪的人造卫星轨迹,我怀疑是失控的铱闪)
而牛反拍摄的目标还算幸免于难,成功拍到了21P彗星(处理方式放在彗星板块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2min*44 增益11 qhy183c,彗星动的还是挺快的,每张2min的照片都能开出移动来。
终于来到的第三天,天也终于完全放晴了,本想着能完成第一天拍摄行星的计划,结果又发现了一个灾难性的问题——放晴因为高空风,然后宁静度简直一团糟。。用130/650小小黑加5*巴罗镜,qhy5-II M拍了近5万帧的金星和火星也就只有这副模样(火星感觉上了色好看,于是就用ps上了一个色)
拍星星的过程中,相机当然不能闲着,架在望远镜上拍摄广域照片,小痰盂[url=]50mmf1.8@4.5[/url]加80D未改机相机拍摄,单张5min iso1600,总共4张叠加(下面的所有广域都是深空副产物,所以拍摄时间都不长)
之后用刚才行星那套设备拍摄了M17(在拍摄完3min*24张之后一不留神就全给删了,在这里为它哀悼一下),在此期间,相机同参数拍摄了10张天鹅广域照片(可惜因为记错了NGC6960、NGC6995面纱星云的位置,没能在一张照片中拍摄出来)
拍摄M13的过程中拍摄了下图M45加NGC1499红蓝目标(M13也因为忘记设置成16位fits文件而流产了。。)
这次终于是深空和广域双双成功了,下图的广域心脏灵魂与之后的M27哑铃星云同时拍摄,拍摄时间因为对焦问题,只有4张可用。很惊喜的是在这张照片中还拍摄到了最近很热门的21P彗星(其实一点都不惊喜,昨天刚拍过,早就知道所在位置了。)
上图中彗星的小截图,可见其还是挺大的。
与上图同时拍摄的哑铃星云:2min*26
之后又用天文晨光始前的一点时间拍摄了NGC253银盘星云:2min*34左右(相机因为拍摄了雷同的天津四而且又记错了面纱星云方向所以就不发了。)
晨光始开始了。在183c拍暗场的时候,把相机换上了18-135镜头@18mmf3.5,拍了拍星野与全景:20s iso6400单张,9张3*3拼接
同参数9张横向拼接,很惊喜的在目视到了黄道光后把他拍到了全景里面,这也是我第一次拍到黄道光并且第一次目视到黄道光
同参数4张纵向拼接,图中就是我整晚所用的除了正在拍摄的相机与三脚架以外的所有设备
天亮了,再拍一组环境照+器材像,收工
看着远处射电望远镜的剪影,回白旗酒店睡觉去了。
整个拍摄使用一下设备:赤道仪eq3-D铝架赤道仪,50mm寻星镜改导星双跟(跟踪曲线一般再正负5角秒以内,所以对于广域来说还是完全够用的,深空的话平均是够用的,每隔一段时间会遇到一些剧烈的波动,峰值可达8角秒以上)信达130/650小小黑加二代mpcc,qhy183c终端始终保持-20℃制冷。行星都是5*巴罗镜加qhy5-II M,金星使用了685nm红外滤镜拍摄。广域都是使用80D未改机加50f1.8小痰盂@f4.5拍摄,而星野使用的是18-135镜头。
所以总的来说整套设备还是很廉价的,多折腾折腾,其实用廉价的设备也可以拍摄出很好看的星空(作为第一次拍摄广域与拼接星野的我来说,这些成果我已经很满意了,当然这只是开始希望以后能拍摄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