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的内容只是稍微拎出一些共通部分(意象、情感等等),至于形式上的东西(结构、速度、节奏、音律等等),没做过多解释,在这里那些可能才是真正没有意义的。
当然这首诗还有很多缺陷,比如“枯遗的野心”一句意象上较强,节奏却弱了下去,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换成“枯遗之心”;还有最后一段,由于追求形式上的工整(主要是为了成全“引弓”与“呜咽”的工整,这两个词有着类似的结构,这种工整作为某种情趣添置进来),“从”、“自”、“将”三个相同句式连用不免让人感觉疲劳,疲劳是由字面升至听觉的(读音是词语的基本属性,词语的视觉认知必然会唤起听觉刺激),就像反复听一段并不高明的乐曲,这种感官上的疲劳会反馈至心理,让人产生不快的情绪。类似的地方还有许多。
诗与音乐与画与任何艺术作品一样,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解(概括、阐释、一对一的情感描述等等)的问题,她是全方位感官的,任何一件作品任何一个细微部分的存在形态都值得反复咀嚼。
最后我也直言一下,我相信你不一定解释得出蒙德里安的“Composition with Black, Red, Gray, Yellow and Blue ”,然而可以断言“它对于所有人而言就没有意义了”吗?和他的冷抽象绘画比较起来,这首拙诗至少还算是具象的(这也增强了我对她的被理解可能性的信心)。当然,我相信你可以看得出来,举这个例子毫无将我与蒙德里安相提并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