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2日 00:00:18 来源:新华网
张传发
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8月31日,渝中区实验一小的语文备课组长陈蓓蓓在翻阅刚刚领到的人教版十一册的新语文教材时发现了这一变化。(9月1日《重庆晨报》)
近来,有关教科书的“加加减减”闹得国人议论纷纷。中学教科书,有语文课“以金庸取代鲁迅”的,有历史课将“世界大战”删除的;小学课本,近日又冒出个《牛郎织女》落选。对此,笔者想指出两个问题。
一是为何教科书的修改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教科书内容品位的高下,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更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科书的“加加减减”必定牵动国人的神经。现在不像过去上级教育部门给出什么教材,老师“照本宣科”就是了,现在是讲究民主的时代,教科书内容的增删,老百姓有权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另外,在网络时代,教科书内容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通过网络传播,家喻户晓。
二是如何才能使教科书的修改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科书内容作些相应的调整是应该的。现在的问题是,在调整的过程中,“谁该上,谁该下”的裁定权,是由少数的教材编写工作者说了算,还是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不可否认,教育部门的教材编写及其研究人员,他们可能是这一方面的“专家学者”。但少数人的看法有时难免有“片面性”。
不说“金庸取代鲁迅”,也不说“牛郎织女落选”,仅说“世界大战被删”,当今日本与亚洲各国之间的许多纷争往往都与70年前由日本挑起的那场侵略战争有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中学历史课本删去近代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难道就不怕“日本军国主义”再卷土重来?而况,“靖国神社”至今仍“阴魂不散”。现代传媒已很发达,且国家的不少法律法规在正式颁布之前都能在网上挂出来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为什么有关涉及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教科书在变动之前,却不能或不愿这样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