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ho——网民的门槛降低了
CNNIC这次把who的定义都改了——现在的统计方法是“只要半年内用过互联网的人”,都算是网民.看来,“网民”的门槛很低了.CNNIC说,这和之前的统计结果只差3%,我有点怀疑,不过肯定这个差率在降低.
再来看,现在上网的人中小孩子比例越来越大,25岁以下占到了一半以上(51.2%),马化腾、陈天桥等人恐怕得笑了.
2.When——从猫头鹰,到夜游神,再到布谷鸟
说到when,这次调查显示,网民上网的高峰期还是在晚上8点,变化不大.但这个时间从长期来讲,在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变化:
10年前的中国网民大都是“猫头鹰”——他们习惯于在半夜“猫”叫中上网,尽管那个时候已经叫“冲浪”,但网速那个慢啊,有如龟爬;后来网民变成“夜游神”,虽然习惯于晚上出没,但一般凌晨2点左右就鸣金收兵,洗洗睡了;随着这波小孩网民的长大、就业,相信网民的主体人群会再度化身为“布谷鸟”,一早上班,上网.
3.Where——陈天桥们又笑了
再来看where,这次调查变化很大——网民都跑到网吧去了(37.2%,第一次超过工作场所,成为第二场所),这个数据和网民年纪的低龄化有直接关系,君不见现在家长们找不到孩子时,都直奔网吧吗?
网吧成为中国互联网的超级终端,要想赚钱,必须好好分析下这个人群.
4.What——这里还是游乐场
中国互联网就是一个免费的游乐场,从它诞生起就从没变过.以后的n年里,大抵也不会变.互联网的生活、商务助手功能远没发挥.
吕本富说的网民、网友、网商三个时代,要完成这个跨越,我预计,起码再过10年.
5.Why——年轻人要开始反哺了
之所以会出现前面4个W的变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轻人对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而且他们更“闲”.年轻人开始习惯于用网络进行沟通,中老年人会越来越无所适从,从而形成另一种层面的所谓“文化断层”.
这种“断层”只有通过年轻人对他们父母的一种“反哺”来消除,这一点张朝阳在前几天陕西卫视的一个论坛中提到过,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本文摘自天空软件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