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不要妖魔化科技记者  

[复制链接]
黄永明 发表于 2003-1-12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近日,一条标题为“一颗特超巨星大爆炸 天文爱好者争睹奇观”的科技新闻刚刚在网上出现,就招致众多网友的强烈批评。原因是该报道出现多处知识性错误。
  报道中所讲的发现,实际上是美国天文学家在今年元月上旬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2003年第一次会议上公布的。所以这条新闻的来路还是正的。只是由于记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态度,造成内容上错误百出。

  错误的确是有的,但一些网友在评论时的心态也不甚正确。比如有人说“真是无稽之谈,文章撰写者你懂不懂天文你就胡编乱造,欺骗百姓,简直是‘扰民’!!!” ,有人说这是“满篇的胡说八道!”,更有甚者,直接进行人身攻击。这些网友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其一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这篇新闻中所报道的事件、妄加分析和评判;其二,这些网友也不见得比这位作者多懂多少天文知识,也不过是一知半解地骂街罢了。

  现在,颇有一批激进分子,对科技记者的报道特别敏感。在他们眼里,科技记者写的东西都是胡诌、全是错误、压根不能看、要坚决打倒。这种看法未免以偏盖全,抹杀了科技新闻的价值。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人们容易一看到与自己知识背景有所出入的报道,就强烈怀疑其真实性和正确性,一看到科技记者,就有一种厌恶感。

  这其实是把科技记者妖魔化了。科技记者为何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需要比较客观地来分析,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记者的错。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原因使得科技新闻报道总是出错:
   一、一名记者要关注的东西非常多,不可能把每条科技消息都研究地很透彻。大家也许不很了解一名记者的工作量,特别是日报记者。一般说来,一名记者每月要完成的工作量是按分来记的。比如每篇报道按长短、重要性等可得1到5分,一个月要累计70分才算完成任务。于是你可以计算一下他每月要写多少东西——这意味着他每天都要写出不同的新闻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够保证所写的报道滴水不漏?

   二、记者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如果一名记者专门负责采写自然科学的新闻的话,他需要了解的领域至少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学科。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仅仅熟悉以上学科中的一门,就已经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了,更不要说熟悉所有领域。科技新闻涉及科学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除非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恐怕没有谁能保证所写的报道没有差错。

   三、记者经常被调去采访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一名记者负责哪块的新闻并不是固定的,很可能突然就从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如果这样出来乍到的记者犯了错,就被斥为“不学无术”的话,未免也太不公平、太冤枉人家了。

   四、某些错误并不是记者造成的。要知道,记者写完一篇报道,自交稿时起,稿子的命运就完全由编辑、主编等人决定了。交出去的稿子就好象嫁出去的女儿,这时编辑们怎么删改,就由不得记者了。有些错误就是在编辑的环节产生的,但记者却背了黑锅,遭人斥责。

  说以上这些话,没有为写错误报道的科技记者开脱的意思。我只是提醒大家要冷静看待科技新闻出错这种现象。当然,如果那些特别激进的人认为我以上的几点原因完全站不住脚、是胡搅蛮缠,一心想要把科技记者妖魔化的话,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 探索者* 发表于 2003-1-1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教育网/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有时候记者的确是很可怜的哦~~~~~~~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周恒 发表于 2003-1-1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海珠区 电信

不同意见

作为一名记者,虽然不能要求什么都懂,但最起码他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如果这篇文章不是他有意哗众取宠,那么他根本不配做一个记者,或者说他只是靠写一些这样的文章来混口饭吃,我们称之为“文丐”。
我们正是有了这种人,人云亦云,伪科学才大行其道,这种的工作态度就是我们要严厉的批判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xf 发表于 2003-1-12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丽水 电信
也不是读者刻意为难科技记者,主要是这类文章出现的太多了,看看新浪科技频道,几乎每篇科技新闻都会受到攻击,此类文章无一例外都有一个震天响的大标题,其实科技记者可能知识不全面,但作为审稿者就不能如此要求自己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广东星船 发表于 2003-1-1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顺德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007 发表于 2003-1-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 电信

这绝不是简单的“过失”,而是“故意”,是缺少基本科学道德的行为!

没有几个同好会有意去找科学工作者的错,作为科学新闻记者或编辑因知识领域的限制,出现一些差错可能也是在所难免的,哪怕是出现一些”把光年当成时间单位”这样的作为科学工作者必须了解的常识的错误(未超出一个中学毕业生知识范围),同好们最多认为这样的科学工作者需要加强科学知识修养。可现在的问题绝不是这样!
    现实生活中,如果某种产品因有缺陷伤害了用户,生产厂家要负责,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更要受到法律制裁!
“一颗特超巨星大爆炸 天文爱好者争睹奇观”与”XX新产品物美价廉 广大市民踊跃购买“伪劣产品宣传如出一辙。我们无故的爱好者还成了他们推销伪劣新闻的工具!能不让人气愤吗?
  暂且不说这个新闻背后的所谓正道来源的“大爆炸”目前只是一种科学界的理论观点,让国人了解你也得把内容搞全了吧,简要的话也得要最要紧的内容写上,以免误解呀(原文可是强调了)!看看吧,这位可好断章取意,是有意要让我们误解,新闻才会招来更多“眼球”,很有经济头脑,居心不良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黄永明 发表于 2003-1-14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联通

答复linq对《不要妖魔化科技记者》的回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黄永明 发表于 2003-1-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联通

答复汤海明对《不要妖魔化科技记者》的回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izar 发表于 2003-1-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记者也许确有苦衷,但这样造成的影响是极坏的,报纸上的这些报道应该说也是一个科普的过程,普及不正确的科学还不如不普及。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矛盾,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全面提高记者和编辑的科学素质,让他们具有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周昆 发表于 2003-1-3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联通/165联通用户

记者必须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就完成不了计划,就没有工资,就下岗啦!

让他们说去吧!
生活在中国,习惯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1 04:49 , Processed in 0.0728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