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uskxi 于 2024-12-26 16:07 编辑
总比585MC Pro 要好多了
如图,是585MC P的范围
585MC Pro拍摄的视野,其长度甚至还不如2600的宽度
而且我最多上减焦镜到f/7给到2600,因为本质上来说,C8的出光面积是不足以支持全画幅的
只能说最后大不了买个Hyperstar V4 改f2.2,毕竟我是HD,能改RASA 8 f/2.2
至于我目前可以得到的极限视野, 如图模拟:
正好可以给马头星云和IC434来张合影
说实话如果视野太大也就意味着一些细节没法被记录,我也觉得不一定是说,有了大像元,就非得抛弃马赛克,只要每张照片的亮度差距不是太大,我使用Astro Pixel Processor处理的马赛克甚至只需要打开MMB边缘渐变,都不用做LNC亮度同步迭代,就可以很无缝,你看我昨天发的M42大星云,就是4张天区马赛克做的
同时,使用马赛克拼接意味着最终出图所蕴含的像素信息数量变得更多,多到一定程度,我们都不需要降噪,直接把分辨率12K的图片,缩小到4K,那是真的细节清晰,噪点看不见。当你的出图的4K分辨率里面每个像素点都蕴含了降采样之前的4个,8个像素点的信息的均值,那可不是更加清晰了么。
我让GPT用python分别算了一下C8HD 在有减焦镜,没减焦镜的情况下对于585和2600的像元分别对应的角分辨率,如下:
焦距 (mm), 像元尺寸 (µm), 角分辨率 (角秒)
2032.0, 2.9, 0.2943742618110236
2032.0, 3.76, 0.38167145669291336
1422.39, 2.9, 0.4205346597300338
1422.39, 3.76, 0.5452449381327334
主要是角分辨率会直接限制最终我们拍摄的结果中能获得到的最细节的信息
585MC Pro 的确从数据上理论上可以拍摄出比2600更细节的照片,但是得不偿失,因为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曝光上,而对于上海这种气候一坨答辩,光污染严重,而且光污染强度还变化的地区,一个作品的拍摄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差越长,尤其是马赛克的不同区域分布在不同日子里面就越容易造成背景亮度在合成的时候不平衡
所以目前来说,2600MC Pro F/10的拍摄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假设要拍摄再大尺度一些的,可能再把减焦镜装上就行
而且我计划整个60ED APO做导星镜,反正是APO嘛,可以让导星精度更上一层楼,而且APO也可以当主镜,有空我就把220mini装到C8HD上面,然后2600装到APO镜子上去,来个倒反天罡,380的主镜焦距配1422的导星焦距,这样2600就可以拍摄更加广泛的区域,模拟了一下发现,这种配置两张照片就可以让IC434,NGC2024,M42大星云,一起合影
计算代码:
- # 已知参数
- focal_length_original = 2032 # mm, 原始焦距
- focal_length_reducer = focal_length_original * 0.7 # mm, 加减焦镜后的焦距
- pixel_sizes = [2.9, 3.76] # 像元尺寸,单位:µm
- focal_lengths = [focal_length_original, focal_length_reducer] # 两种焦距
- # 角分辨率计算公式
- def calculate_resolution(pixel_size, focal_length):
- return (206.265 * pixel_size) / focal_length
- # 计算所有组合的角分辨率
- results = []
- for focal_length in focal_lengths:
- for pixel_size in pixel_sizes:
- resolution = calculate_resolution(pixel_size, focal_length)
- results.append({
- "焦距 (mm)": focal_length,
- "像元尺寸 (µm)": pixel_size,
- "角分辨率 (角秒)": resolution
- })
- import pandas as pd
- df = pd.DataFrame(results)
- import ace_tools as tools; tools.display_dataframe_to_user("星特朗C8HD不同配置下的角分辨率", df)
复制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