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锐星107mm f/6.5 PH
台架:信达HEQ5赤道仪
目镜:天虎SWA 20mm(35倍,视野120')
不明牌子UltraWide 66° 9mm(78倍,视野51')
不明牌子ED 5.2mm(135倍,视野24')
寻星镜:ES ReflexSight仿Telrad红点、信达8×50直角正向寻星镜
时间:2025年7月31日20:00~8月1日03:00
地点:长沙县金井天文台
双星热身
今晚天晴,没有游客预约观星,遂又把自己的107PH拉出来搞观测。恰逢农历初七,月龄6.5,前半夜又月光影响,只好先拿一些不易受月光干扰的目标热热身。
此时北斗七星和大角星都已经出来了,想起之前一直想尝试观测的双星猎犬座α常陈一还没看过。将望远镜指向该星,35倍下即可分解,135倍下感觉伴星呈黄白色。常陈一子星相距19.24″,方位角228.7°,星等差2.67等。
看向西边,还有一对之前没看过但听说挺有挑战性的的双星室女座γ东上相。135倍下轻松分解,两子星呈黄色。东上相子星当前相距3.37″,方位角352°,星等差0.05等。
意大利爱好者做的双星网站Stella Doppie上的东上相的轨道模拟图
看向东边,此时夏季大三角都已显现。之前看美国天文望远镜测评博主Ed Ting测评信达100ED时提到了天鹅座δ天津二,可以作为测评4吋镜的参考。天津二两子星相距2.74″,方位角212.6°,星等差3.38等,观测难度在于两子星的星等差大且靠得近。之前有一次尝试分解,但不敢确认。今晚也是135倍下疑似分解,加巴洛镜上到270倍才确认分解。看来下次可以尝试分解下角距接近但星等差更小些的牧夫座ε梗河一。
截取自Sissy Haas的《Double Stars for Small Telescopes》,可见分解天津二双星很有挑战性
之前曾尝试寻找人类最早测量出距离的恒星之一的天鹅座61,但因为寻星镜视野内恒星太多,因此老是找错地方。今晚总算是找对位置了,其和天鹅座τ、天鹅座σ大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35倍下分解,两子星呈黄色。天鹅座61两子星角距32″,方位角154°,星等差0.75等。
夏夜梅西耶天体长跑
21:50,送走最后一个来参观的游客,总算有时间专心观测了。此时月亮已西沉,应该不会对今晚的观测计划有更大的影响了,要担心的反而是西南方向长沙城区的光害。梅西耶天体之前只用双筒看过一些,如今有了我一直想要的4吋APO,终于可以践行自己的计划了。
第一个目标是心宿二边上的M4。之前用天文台的24吋R-C看过,一个很松散的球状星团。35倍下,可以看见一个中心和周边亮度没有明显差异的光斑。
从心宿二往西北找到M80。35倍下是圆形光斑,但核心明显比外围亮很多。按Sharpley-Sawyer分级,它属于II级,是核心聚集度很高的球状星团。
蛇夫座里的球状星团我都还没看过,107PH里没什么特点,以下简单记述一下:
M19:从心宿二往东,对照手机上的Stellarium Pllus找到下一个目标。8×50寻星镜内可见,35倍下是一个圆形光斑。
M62:从M19往南找,35倍下也是个没啥特点的圆形光斑。
M107:记忆中只在13年前跑半程梅马时借其他人的10.5×70双筒疑似看到了。从天市右垣十一(韩)往南,星团北面有三颗星构成直角三角形。35倍下是一个略暗弱的光斑,核心不明显。
M9:从蛇夫座η宋往东南,位于三颗星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外侧。8×50寻星镜可见;35倍下只能看到圆形暗光斑。
M12:天市右垣十一往东北偏北。8×50寻星镜可见;35倍,较亮的圆形光斑。
M10:M12往东南。8×50寻星镜可见;35倍下呈圆形光斑。
M14:从M10往东南偏东,距离较远,反复对比Stellarium Plus和寻星镜视场。8×50寻星镜可瞥见,35倍下呈圆形光斑。
视线转向人马座,这里的M天体很多都用双筒看过,这次可以更仔细地观察。
M8:35倍可见中间的疏散星团NGC6530,以及星云最亮的部分。看来长沙城区方向的光污染还是影响挺大的。
M20:未看见星云。
M21:8×50寻星镜可见明显恒星聚集;35倍可分解。
M22:斗宿二往东北,8×50寻星镜中很明显;35倍下,很大很亮,个人认为比M13更好看。下次得花更多时间仔细观察!
M28:斗宿二往西北。8×50寻星镜可见;35倍,圆形光斑。
M24:位于斗宿三以北的人马座小恒星云。35倍,可见一些松散分布的恒星。可惜没去天文台圆顶把朋友送我的40mm目镜拿下来,不然可以用3°多的视野更好地观察整个恒星云。
M54:位于人马座“茶壶”底部的球状星团,从斗宿六往西南偏西,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寻星镜视野和手机星图对应上。35倍,中心略亮的圆形光斑。
M70:从M54往西南偏西,其东南有4颗暗星连成一条线。35倍,没什么特点的圆形光斑。
M69:M70往西,其西北面有一颗8等星。35倍,较暗的圆形光斑。
夏季星空的疏散星团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小且密集的M11野鸭星团。之前用24吋R-C看过,一堆白色星里混进了一颗红色星,颇像一堆白色盐粒里混进了一粒辣椒粉,因此得名“椒盐星团”。可惜24吋R-C放大倍数将近200倍,视野偏窄,没法看到“野鸭”形状。
M11:从天鹰的脑袋天鹰座λ往西转到盾牌座β,在天鹅座β东南有4颗星构成直角梯形,从梯形继续往东南在8×50寻星镜可见明显恒星聚集。在35倍和78倍下,可见“野鸭”张开的翅膀和尾巴,东南方向的HD174553可以看作“野鸭”的脑袋。
盾牌座R:直角梯形西北角(下底直角),橙黄色。
M26:从盾牌座β往南找到盾牌座δ,M26位于盾牌座δ东南不远处。35倍下,比M11暗很多的星团。
仙后座探宝(续)
之前找M103的时候曾经搭星桥跳太远到了“NGC654”,而没有看到卡洛琳·赫歇尔发现的NGC663(Caldwell 10)。今晚就可以弥补这个遗憾。8×50寻星镜中,仙后座δ阁道三和M103的连线延长线上有一块明显的光斑。对照手机星图才确认是NGC663,而且前几天观测时以为是NGC654的其实就是NGC663。35倍下,能看到NGC663一团很明显的光斑,其间点缀着几颗暗星。而NGC654,则显现在视场中4颗星构成的“箭”的箭头位置。在视场另一边则有一个小而暗的光斑,是疏散星团NGC659。这三个星团出现在同一视场中,颇像下面这幅捷克物理学者兼天文爱好者Alexander Kupčo描绘的素描,从上到下分别是NGC654、NGC663、NGC659,只是我没看到其中恒星的颜色。(PS. 我写观测报告的风格一定程度上也是模仿他的,毕竟是对我影响颇大的观测者之一。)
另一个上次没看到的星团是著名的“ET星团”/“蜻蜓星团”NGC457(Caldwell 13)。从仙后座δ阁道三往西南偏南找到仙后座φ,它就是“蜻蜓”/“ET”的其中一只“眼睛”。35倍下,其中恒星的连线很像蜻蜓或者张开双臂的ET。
卡洛琳·赫歇尔发现的NGC225“帆船星团”就位于仙后座γ策与仙后座κ连线中点处。35倍能看到一些恒星构成的“碗”/“字母C”,NGC225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过我没有用更高倍,没能看到成员星连线构成的帆船图形,只能下一次再尝试了。
此时已经到了凌晨3点,本来还想继续找NGC189,但白天还得值班,只好收了器材,回宿舍洗澡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