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加坡大学拒招7岁化学神童 反对拔苗助长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11-1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大伟网吧分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7年11月11日 08:21:07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艾南还只是个小孩子,如果由于过早将他送入一个令他的能力和想象力受到局限的环境,
而使他丧失对于科学的热情,那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主任怀特教授
   
  据《泰晤士报》等11月10日报道,7岁的新加坡混血男童艾南·塞利斯特·考雷天资过人,今年年初,年仅6岁的他顺利通过英国考试机构的“0”级化学考试,由此成为通过该考试的最年轻考生,被列入《新加坡纪录大全》。尽管新加坡本地大学的化学教授对这名“化学神童”赞赏有加,可是却拒绝将其录取,因为现有实验设备对于艾南来说实在“高不可攀”。  

 6岁答对化学试卷     艾南目前在新加坡一所政府小学念二年级。艾南的父亲瓦伦丁·考雷是一名英国人,多年前曾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担任物理学家,目前是一名自由撰稿人。艾南的母亲斯亚哈达·考雷是一名能用左右手作画的马来裔肖像画家。   

  艾南父亲瓦伦丁介绍,“还在刚刚学会走路时,他便开始在图书馆寻找科学书籍,尤其对于配有图解的复杂科学问题怀有强烈的求知欲。6岁时,他开始对化学感兴趣,竟然在他姨妈家中拿起一份‘O’级化学试卷,并且将上面的试题全部答对。原来,他早已通过上网自学了化学。”

    今年1月,当时年仅6岁的艾南参加了英国考试机构EdexcelInternational举办的“O”级化学考试,并顺利过关,成为新加坡通过该考试的最年轻考生,被列入《新加坡纪录大全》。新加坡理工学院化学和生命科学学院讲师普利亚·南杜认为,艾南的注意广度与一名平常的7岁孩子相差无几,可是他的学术能力却已相当于17岁至18岁的化学系大学生。    

专家反对“拔苗助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主任提姆·怀特教授通过与艾南多次接触,认为他已经具备化学系大学生的程度。然而,怀特教授却拒绝招收这位“娃娃大学生”。怀特表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验室内的长椅太高,实验架子太高,试剂分配器太大,孩子的小手根本握不住。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名化学神童的诞生需要众多特殊的必备条件,这一点与那些音乐神童和数学神童不同。”  

   对于是否应将一名7岁儿童送入大学,怀特教授心情颇为复杂。他说:“艾南还只是个小孩子,如果由于过早将他送入一个令他的能力和想象力受到局限的环境,而使他丧失对于科学的热情,那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无独有偶,其他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过早剥夺孩子的童年,只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理伤害。   

  父母愿为儿子陪读     对于专家们“拔苗助长”的说法,艾南的父母坚决反对。在他们看来,如果不马上将7岁的艾南送入大学,只会令后者“智力停滞”。目前,考雷夫妇正在寻找一个愿意资助艾南上大学的赞助机构,并且表示,他们中的一个愿意为儿子上大学充当陪读。(袁海)
xinsrc_3921104110818500212383.jpg
zheng123 发表于 2007-11-12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虹口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11-12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大伟网吧分店
反观国内的某些高校好象是以破格招收这些所谓神童为光宗耀祖一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7-11-12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吉林市 教育网/吉林大学
我个人感觉这种做法十分明智。像这名神童,如果他真的进入了大学,不能够与身边的大学生正常交流,结果只能够带来相当可怕的结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1-13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这种做法相当好。人格发展和社交能力也很重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11-13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大伟网吧分店

华商报:新加坡大学拒招7岁神童的启示

2007年11月12日08:09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新加坡一名7岁的混血男童艾南塞利斯特考雷天资过人,6岁时便通过了英国考试机构的“0”级化学考试,由此成为通过该考试的最年轻考生。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主任怀特教授却拒绝招收这位“娃娃大学生”。(11月11日《齐鲁晚报》)

  我非常认同怀特教授的说法:“艾南还只是个小孩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验室内的长椅太高,实验架子太高,试剂分配器太大,孩子的小手根本握不住。如果由于过早将他送入一个令他的能力和想象力受到局限的环境,而使他丧失对于科学的热情,那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而问题远非仅仅在此。作为本城最好的一所中学,我所在的学校也曾经招收过神童,我对其中一名叫作小R的孩子有深刻印象。小R九岁就考进了初中,一看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可爱小男孩。招生之初,就在学校内部引发过一场争论,有相当多的老师反对招收年龄过小的孩子,认为会“拔苗助长”,包括当时的校长本人内心都并不是很赞成。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收了,特别安排在公认最有经验的班主任班上。

  小R的确是非常聪明,初一时成绩能在班上排进前十名,但初二时,问题逐步显现。他的同学普遍开始进入青春期,而他还完全是少年儿童的状态,没人把他当朋友,没人跟他有真正的交流。在班级的主流生活里,他完全被边缘化了。对于一个极聪明的孩子而言,这种深度的孤独感,令他的心理很受伤害。他开始有些无心读书,上课时有时刻意地胡闹——— 其深层心理应当是想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对于这样一个孩子,老师们也不好太过严厉。最后还是他的班主任想出了办法,放任他,在他不想上课时就让他出去玩。班主任老师的说法是:“这孩子可怜,玩得太少了。”持续了一年多,才逐渐调整过来。后来,小R还是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毕业时,完全成了一个沉默的小男人,似乎耗尽了生命热情的样子。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画面是,一个下雨天,从教学楼办公室的窗口望下去,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打着把雨伞,在兴高采烈地踩水玩儿。水花四溅,小男孩儿是那么的形单影只……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他的父母真是太残酷了,自己是有面子了,但却剥夺了儿子本该享有的欢乐——— 这样的一个孩子,如果按部就班的长大,可以想见,在同龄人中是会非常张扬、非常有成就感的。

  一般反对“神童”教育的理由是认为,拔苗助长,反为不美。这当然也的确是教育学的规律所在。但无可否认,在那些“神童”里,有一些的确是智商特别高,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即使是对学习没热情,要拿到好文凭也不是难事。只是,人活着,是为了幸福。成功是幸福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更遑论文凭那一张薄薄的纸了。神童,只是他智商的某个方面发育得比同龄孩子快,却并不等于他身体其它的认知与行动能力方面也发育超前了。把这样的神童投入一个与其年龄完全不相配合的环境,恐怕与把他投入一个苦狱也没什么大区别。而且这种被环境所排斥所带来的心理伤害,极有可能会伴随其一生。

  但事实上,中国社会的“神童”传奇总也不见少,一会儿是12岁少年考上大学,一会儿又是8岁女孩连跳三级。就是这次新加坡大学拒招7岁化学神童,新闻跟帖中支持者最众的一条也是:孩子,你生错地方了,来中国吧!这实在是令人深思。

(责任编辑:李灿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7-11-13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大伟网吧分店

红网:新加坡拒绝神童上大学的启示

 新加坡7岁男孩阿尼安·塞莱斯特·考利在化学方面天赋惊人,6岁时已能答对相当于高中毕业会考水平的O-level化学科目的全部试题,眼下正准备挑战大学入学水平的A-level化学试题。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考利的父母开始在全球范围征询愿意接收儿子入学的大学。但一些教育界人士质疑,上大学意味着考利放弃正常的童年生活,可能会伤害神童的未来。(11月11日新华网)
  
  按说,对这样一位智力超群,且能为高校带来眼球效应的神童,高校理应求之不得地伸出“橄榄枝”,迅及将其招纳到自己的门下。然而,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十分理智地拒绝了神童进入高校的愿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蒂姆·怀特在见过神童后,对考利的化学天才盛赞有加,但南洋理工大学却未接收考利入学。怀特在解释拒绝的理由时说,对7岁孩子而言,实验室长凳太高,仪器架够不着,器皿则太沉了。
  
  而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琼·弗里曼更是坚决反对考利父母想送其上大学的念头,认为这一决定是个可怕的错误,“把7岁孩子送进大学,那说明你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而是一只作秀的小猴子。”
  
  一位被专家教授认同的神童,却不能如愿地跨进大学学习,这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却反映出了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的问题。虽然神童在化学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他终究还只是一位尚在父母怀里撒娇的七岁孩子,身心发育均不成熟。过早地将其送进高校接受成人教育,只能让神童失去童真,失去童年和快乐,抑制了神童的全面发展。
  
  由神童被拒绝上大学,笔者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时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教育误区,那就是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一味地将孩子作为满足虚荣、追求功利的工具而越俎代疱地为孩子设计人生前程。六个月的孩子去“上学”、五岁孩子上EMBA班、十一岁的孩子“满头白发”、一次为幼儿购置万元课外书籍等等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完全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是对孩子身心的“虐待”和“摧残”。
  
  “实验室长凳太高,仪器架够不着,器皿则太沉”,新加坡拒绝神童上大学启迪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尊重其个性和年龄特征,尊重教育规律,切忌拔苗助长。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编辑:潇湘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女宿 发表于 2007-11-1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
看到國外的化學,聯想到阿里.還好不在伊斯蘭國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9 14:01 , Processed in 0.10511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