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调查:八成博士求学期间生活苦闷 15%的人未婚

[复制链接]
voyagerbb 发表于 2008-1-2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科学院网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万人艳羡的博士生生活是否真如糖衣药片般外边看上去是甜的,里边的实质却是苦的?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路?他们认同“十年后博士与大白菜同价”的论调吗?

  2006年底,本报刊登的一位署名远潇的管理学博士生的文章《一名在校博士生的来信——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引发广泛讨论,博士生的生存状态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
2007年4月,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会对重庆市在读博士生进行了调研,试图为上述问题求解。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5份,一定程度地还原了博士生的状态。

  结果令人震惊:八成博士生求学期间生活苦闷,其中经常觉得苦闷的占11.6%。近来,记者追访了部分在读博士生,探寻那些即将获取最高学位的学界骄子的梦与痛。

  15%的博士生未婚 最苦闷的是“Money and sex”

  肖伟是重庆某高校博三学生,已过而立之年,依然孑然一身。

  “到底是"硬件"先天不足,还是"软件"运行不畅?这个问题比我的课题更深奥。”他打趣说,“正解实在不浪漫:因为不知道自己将身在何处,游荡中的浮萍该向哪个方向扔出"秋波"?”

  肖伟硕士研究生期间曾沐于爱河,后来因为自己异地求学而分手,“分手很痛苦,而且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等以后稳定下来再考虑。苦恼的是每次打电话回家,老妈都要念叨:妹妹比你小好几岁,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从小学一直念到博士的人很多,而目前这一人群仍在不断扩大。调查显示,15.2%的博士生未婚,甚至没有男(女)朋友,另有39.6%属于已有男(女)朋友的未婚博士生——已婚博士生不到一半。

  在北京某著名高校读博一的何斌更是典型案例。身高长相都不出众的他在情感方面一直不得志。为了心理平衡,他把时间都花在学业上了,考博一结束,家里就开始“逼”他结婚。

  “问题是和谁结婚,总不能画一个吧?”何斌很无奈,读博才一学期,就被誉为“相亲专业户”,却总以失败告终。

  最惨烈的一次,学长牵线,两人交往了不到一个月何斌就被对方“pass”了,说辞是“没感觉”。这让人云里雾里的解释刺得何斌拉着哥们儿去买醉,他报出的择偶标准却被一致嘲笑为“低劣得令人发指”。

  相对于男博士生,单身女博士生的婚恋显得更难。

  秦虹在重庆某高校读博二,衣着灰暗,看上去远大于她的实际年龄。谈起婚嫁,她显得很尴尬,“我要求不高,但至少也要我看得上他、他也看得上我吧。”但由于沉迷于学术,忽视了婚姻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择偶面越来越窄,“不高”的要求也渐渐显得“高”了。

  调查显示,八成在读博士生感叹自己的交往圈子不够大,其中34.7%的博士生感觉自己的交往圈子窄,只有19.5%的博士认为自己交往圈子宽。

  调查中,男女博士都把品质列在择偶条件的首位,同时,都较为注重性格和能力。结果还显示,83%的女博士生愿意接受对方比自己的学历低。

  已婚博士同样饱受情感困扰,主要表现在不得不忍受的两地分居。北京某著名高校博士生程亮调侃地说,他最苦闷的两点就是“Moneyandsex”(金钱和性)。

  “经济压力之下,频繁回家并不现实,只能通过电话和短信缓解相思之苦。仅这一项,我们每个月就要花上百元的通讯费,而这对没钱的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程亮苦笑道。

  59.1%的博士生反对将学位与论文数量挂钩

  在很多人看来,博士生肖伟显得有些自闭甚至“异端”。一心扑在学术研究上的他,每天待在一方小小书斋里,除了必要的学术交流,几乎不与人交往。

  “我也不想把自己关起来啊,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时间紧,压力大,导师的期望又很高,所以总得加班加点,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代价就是觉得身心俱疲。”科研的重压让本来很年轻的肖伟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我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有些博士为了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经常要连续奋战几个星期,常常累出病来。”

  吕峰是北京某高校博二的学生,眼下正忙着拟博士论文提纲。“学校规定在开题前必须有一篇论文在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否则就不准开题;在毕业前至少有两篇,达不到就不准毕业。”他说,博士生在核心期刊特别是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不容易,除非文章质量很高,或者作者在其所在领域已小有名气。为“曲线救国”,不少博士生都选择和导师联合署名,借导师的学术知名度增加发表的可能性,但这样就只能署第二作者,被“打折”以半篇计分。

  还有一些期刊要求作者交纳版面费,这对很多博士生而言,也是一道坎儿。

  林单是重庆某高校博一学生,学校要求,博士生毕业前必须完成10分的科研工作量。刊物和课题的不同级别被折算成不同分值,最后累加。其中还必须有一篇分值不少于4分的论文或课题,否则就不具备论文开题资格,更甭谈论文答辩了。“很多人读了七八年也没有完成科研积分,毕不了业,拿不到学位证,压力可想而知。”

  调查显示,赞成与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与学位授予挂钩的博士生为四六开,更多的博士生并不认可该制度,“科学无捷径,科学研究的规律也不能违背,这样只会制造学术垃圾。”

  论文发表并不是最难过的关口。能否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更加重要。而博士论文能否顺利通过,选题至关重要。秦虹的论文选题非常新颖,学术前沿的新领域却要求有很深的学术功底,涉及多门学科。论文开题报告改了一次又一次,都被导师“毙掉”了,“怎一个郁闷了得!每天都在冥思苦想甚至熬通宵,感觉自己一下老了很多。”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在校博士生愿意忍受学术研究的孤独。70.1%的博士生满意自己的导师,26.2%的博士对导师的评价为“一般”,只有6名博士生选择了不满意。

  42.4%的博士生把就业难归咎为就业面狭窄

  肖伟舍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自己梦想中的大学,相距甚远的女友不堪相思之苦提出分手给了他第一次打击,而今,他更加茫然:“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眼看就毕业了,工作一点眉目都没有,夜深人静时,我时常会问自己这样的选择是否值得,以致夜不能寐。”

  肖伟其实很优秀,常发表论文、学术随笔等。“我们就业面窄,可选余地不大,不是高校就是科研机构,一方面是自身意向,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现实。”说起就业,肖伟当年的豪情,化为一声叹息。

  85%的女博士认为当前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就业更是她们的切肤之痛。很多用人单位公开宣称“招男博士,非常优秀的女博士也可以考虑”。这无疑增添了在校女博士生对自己未来的忧虑。

  四川省某高校博三学生李勤表示,她梦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但是现在稍好点的高校,不是倾向于要男博士,就是有职称要求,可是没有工作经历,怎么会有职称?跑了大半个中国,一学期过去了,钱花了不少,工作却仍旧没有着落,她的自信被一点点磨掉。

  “早知今日,当初还不如硕士毕业便上班。以前的同学,当时工作找得不怎么样,可是现在的日子都很滋润。”眼看着毕业时间逼近,未来尚不确定的她总有一些烦躁、一些不安。

  调查显示,期望值过高、就业面狭窄、年龄偏大、缺少工作经验……都是博士生眼中导致就业难的因素。而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也无论热门还是冷门专业,博士生都面临着就业面狭窄的问题——42.4%的博士生认为就业面狭窄是制约他们就业的突出“瓶颈”。特别是文史类专业的博士生,大多对就业信心不足。

  调查显示,愿到高校做老师的占66.7%,愿意去科研机构的有19.4%,而选择愿意去政府机构的为15.2%,公司的为12.1%,选择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博士生均只占到3.6%。显然,在读博士生就业意向过度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田文生谢锦添)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樱桃
转自:
http://campus.chinaren.com/20080121/n254784275.shtml
我梦想有那么一天,能够像voyager-2一样,飞出地球, 飞出太阳系,飞向星空的深处,那儿才是我的归宿, 小小的地球容不下我,小小的太阳系也容不下我.
VIVAVIVA 发表于 2008-1-21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我的一位老朋友还在北京读博士学位,今年应该出头了,也是经常有苦闷之感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禁止心跳 发表于 2008-1-2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辽阳–文圣区 电信/阳光网络(四道街祫国星园小区2号)
只是少部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kdoptic 发表于 2008-1-2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讨老婆和学历没关系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1-2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1 12:36 , Processed in 0.0569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