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育部透露课本循环试行遇阻 效果不尽如人意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1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www.henanedu.com/       发布时间:2008-3-3 9:04:37       来源:新京报  


新华社专稿
   
教育部日前透露,今春开始,我国农村中小学将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近年来,一些地方试行“课本循环使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经济账”和“环保账”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义务教育法,有“国家鼓励课本循环使用”的内容。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局部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改革试点。上海在2006年秋季开学,针对660多所公办初中学校试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教材费由政府支付,近20万学生对音乐教材“只使用、不占有、不带走”,教材循环周期为四年。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徐淀芳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上海试点实施课本循环使用后,按照一本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时间四年、同一年级的学生可共享同一套音乐教材来计算,上海660所初中学校四年将节约70余万册音乐教材。按照单价10元/册计算,仅上海公办初中音乐教材一项,四年可节约人民币700余万元。  

   三年前,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扬呼吁推广课本循环使用制度。张扬算了一笔“环保账”:生产一吨纸,需要100吨纯净水、600千瓦时电、3立方米木材、1.2吨煤和300公斤化学原料。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约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个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亿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   

  与学生读书习惯相冲突   

课本循环使用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能达到“双赢”,但近年来,尽管课本循环使用的呼声逐波起,实际效果却不大。     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分析,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课本循环使用”在我国现阶段遭遇的最大难题在于新课改产生的“教材不稳定性”,“教材不稳定,课本使用就无法‘循环’”。其次,我国教材的“课”(知识性课程)和“本”(作业训练)长期合二为一,如果为了保持书面整洁、人为地将“课”、“本”分开,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则将与绝大多数学生的读书习惯相冲突。第三,课本涉及多方利益。对出版社来说,若推行教材重复利用,无疑动了其生存之本。(新华社专稿)
作者:

资料图片:2008年2月17日,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各班级学生代表在阅览室为本班同学领取免费新课本。新华社记者孙 ...

 资料图片:2008年2月17日,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各班级学生代表在阅览室为本班同学领取免费新课本。新华社记者孙 ...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1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文化观察:教材循环,动了谁的奶酪

2008年02月28日04: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小一本课本背后,有一根复杂的利益链条


春季新学期开始,上海市的小学、初中学生都发现,自己不必再为领到的新课本交纳费用,但有些课本却要好好爱惜,因为它们还要传下去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接着使用。
  据了解,这一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目前正在全国很多省市如火如荼地铺开,“教材循环使用”这一呼吁了多年的话题,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而原本成为瓶颈之一的费用问题也由各地政府出面解决,比如在上海,政府将出资3.2亿元“埋单”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本费。

  而记者调查后发现,教材循环使用这条“鲶鱼”,目前也“搅动”了整个教材相关行业的利益链条,业内人士担忧,如不能破解小小一本教材后的利益怪圈,教材循环恐怕难免尴尬。

  课本循环,出版业面临“经济危机”

  在上海,出版业内的空气已经有些紧张。

  上海的大部分中小学教材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发行,该集团数位人士不约而同地感叹,随着近年来纸张印工不断上涨、教育部门对教材编写出版的放开,出版教材的利润已大大摊薄。“从去年到今年,集团一直在为教材的事情开各种各样的会,不停地讨论。”该集团出版业务部的钟燕辉说。

  该集团出版业务部副总经理段学俭算了笔账,“在一个人口大省,一个年级教材有上百万本,成本摊开了,还是有利润的。但在上海,一个年级的学生只有数十万上下,教材还有多个版本,没法比。”段学俭透露,如今一套成熟的教材约能保持5%的利润率,而一套新教材由于修订大大增加了成本,达不到这个利润水平。

  实际上,从2006年秋季开始,上海在600多所公办初中的音乐课上率先使用循环教材试点。为了让教材更不易损坏,出版社对初中的音乐教材进行了改进,如纸张更加结实,装订也改为使用布条粘合等,这也增加了不少制作成本。一旦课本循环使用办法全面推开,原来一套教材一年的获利,以后至少需要两三年才能达到,这将使教材的利润甚至降为负数。

  不少从事教材编辑、出版的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尽管教材利润率在逐年下降,各类教材、教辅书等仍然是出版行业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和重要的获利渠道,这也是各家出版社争抢教材出版的主要原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下属某出版社负责人透露,2007年整个集团约有40%的盈利由教育、科教类图书贡献,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教材出版甚至占到了整个出版业利润的70%。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业态环境中,一旦全面推开教材循环使用,出版业的利益必将受到“重创”,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造纸、印刷、出版、发行等相关行业。

  盘根错节,扯不断的“利益链条”

  有人说,真正可能造成教材循环难以推广的,是小小一本课本背后,有一根复杂又隐秘的利益链条。这根链条上各个单元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很难自己“革”自己的命。

  一位业内人士说了真心话,“教材的出版,有大量得罪不起的刚性成本,出版社唯一能‘强势’一些的,就是印刷装订这一块。现在利润一让再让,压缩的都是这一块。”

  这些得罪不起的刚性成本,究竟是哪些呢?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直言不讳,“出版或修订一本教材,决定权在于主管部门,其下属的课改办负责定课程大纲和大致要求,然后公开发标甚至直接指定作者队伍和出版机构。”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出版界人士透露,由于各方都在争抢教材出版和发行,因此出版社的大部分成本,都将花在编写过程中的各种开销上,如:付给课改办的稿费;课改办前期调研时的开支;替有关部门组织大量教师培训的开销;甚至在付清整本教材的版权费给课改办后,一些教材中所引用材料或图片的版税,还得由出版社单独重新支付。

  “统而言之,就是从启动教材出版修订起,一般的开销就都是出版社负责的。”该出版界人士说。这些,都变成了教材的前期投入成本。

  利益链条中最隐蔽的地方,发生在折扣这一环节。按照教材回扣的“潜规则”,除了明折扣,还有大量暗折扣将从书商的口袋里直接进入学校有关人员的腰包。暗折扣有时还体现在报销发票、组织旅游或年终“奖励费”上。

  业内人士表示,所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在现阶段很难打破。而这些,都将变成推行教材循环使用中的巨大阻力。

  全面推广,关键看如何算账

  如何斩断教材背后的“利益链条”,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意识和行政能力。

  某出版社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副课教材编辑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学校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修订变化较小。从2000年上海“二期课改”至今,他们编写的教材每年都要根据教育部门和有关专家意见作20%至30%的修改,连开本也从小到大不时调整。

  据了解,上海“二期课改”的探索至今,课本每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版版不同的教材,如何投入循环使用?而出版界更担忧的是,在此过程中,各家出版社尤其是各地的教育出版社,为编制、修改教材投入了巨额资金。推广课本的循环使用,一些出版社甚至不能收回前期投入成本。

  熊丙奇分析说,这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变味的“改版”。推行教材一年一版、不断“修订”,由此让教材从源头上失去循环的可能,保证每年固定的销售量,会成为不少出版机构应对循环的“高招”。

  “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关系到利益的调整。”熊丙奇说,目前看来,学校缺乏循环使用教材的激励机制,出版机构显然不希望看到教材高效循环而导致其利益受损。所以,治本之策还在于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利益模式,才能使教材循环真正落到实处。   

  有专家指出,推行课本循环使用说难也难,说不难也很难,就看这笔账如何算。算小账,算行业利益的账,就能找出循环使用课本的很多“弊端”和“不切实际”的地方。而只要你算大账,算对了账,就会同意,全面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已经不是应该不应该做、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尽快去推动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鸿帆 )

2月24日,河南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用循环教科书学习。

2月24日,河南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用循环教科书学习。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1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课本循环堵在哪里

2007-10-24    郭岱峰    来源:市场报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目标。然而,“目前我国有在校中小学生2亿多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每年要用30多亿册课本,消费纸张达55万吨之多,需要砍伐1100多万棵大树。”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算过这样一笔账。循环使用教科书既有利于节约,又有利于环保,国外也有很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识者呼吁多年,为什么推广不了?究竟难在哪里?
  作为北京四中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近日笔者无意中对自己使用过的教科书做了一点统计: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12年共24个学期当中,所使用的课本大约216本,共需人民币约1622.71元。如果将所学过的课本重叠地堆放在一起的话,它的高度恐怕不会低于2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纸和纸板第二大消费国。生产一吨文化用纸要消耗生长20至40年的树木20多棵,用水100吨、电600度、煤1.2吨、化工原料300公斤、同时产生污水300吨。就是说,造纸用纸不仅有能源消耗问题,而且伴生环境污染。我国原本就是一个森林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如果我们再这样大量地消耗纸张的话,那么不远的将来我们整片的森林将变成荒山秃岭。
  笔者在网上搜索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有关资料,发现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国外早已实行了很多年,在我国利在千秋却起步艰难。

一位日籍学生的倡议

  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闸北区青云中学的初三年级一日本籍学生阿部由佳向市少代会提出倡议:将旧课本收集起来,给下届学生继续使用。此后上海市政协委员、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扬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上海所有中小学推广旧课本循环使用制度。
  同一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小学部提出循环使用课本。这在上海学校中尚属首家。
  从去年开始试点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山东省,目前试点效果良好,循环使用课本册数达到90万册,节约资金450余万元。
  但由于观念、习惯、改版等原因,教科书循环使用还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

家长反对课本循环使用

  教科书循环使用向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中国的多数家长都有强烈的望子成龙、成凤的愿望,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更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除了无奈的特困家庭外,多数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不断地拥有新的教科书,这些家长普遍担心使用别人用过的教科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家住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刘女士表示:“循环使用课本确实是个好事,省了钱,还能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但有条件还是愿意让孩子用新书。”还有些家长由于虚荣心强,怕自家的孩子使用旧课本被人瞧不起,对教科书循环使用认可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上海大部分家长反对课本循环使用,认为省钱不多;北京一位从事网络工作的王先生认为一般城市里家庭也负担得起新课本,何况还有消毒顾虑。
  确实,绝大多数家庭都拿得出几百元课本费。但在比我们富裕得多的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供8个学生使用,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在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课本循环使用已经形成制度。美国、日本等国的家庭穷吗?

教育模式成为推广障碍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使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把教科书视为“经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赖教科书,把教科书作为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工具,习惯于让学生精读教科书上的内容,并在书上划段落、圈重点、做记号;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也养成了经常在书本上圈划批注、涂涂改改的习惯。年深日久养成的习惯,要彻底改变,需有一个过程。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张芸芸说:“也不知道我用的是哪位大哥哥的书,他好像老在提醒我怎么做题。老师说还是自己独立思考好,但看了他的答案,我的思路就差不多固定了。” 
  在国外,教科书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知识载体,考试也主要留意学生的能力体现,因此课程结束后教科书就没有再继续保留的价值。我国的考试一直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命题范围,为了应试,学生往往无法离开教科书。如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包括我国的考试制度在内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在探索中磨合。

出版业利益将受到“重创”

  教材循环使用,社会呼声也很高,但真正推行起来却并不顺利,有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据相关数据,出版业一年的产业规模是500多亿元,其中中小学教材要达到200多亿元,而中小学教材是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经销发行渠道也从中获利不小。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界人士介绍,2001年至2004年,全国教材和教辅类书籍的销售利润,为出版行业平均利润的520%。如果推行课本循环使用,造纸、印刷、出版、发行及相关行业的利益无疑将受到“重创”。
  课本循环使用还得转几个弯 宁波大学一位教育学专家称,如果能够循环使用,带来的不仅是环保理念,而且还省下了实实在在的钞票。但也有人认为,旧课本上的标记、答案会让后来者产生依赖心理,养成懒惰习惯。此外,就学生而言,新课本可能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推行课本循环使用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很难。就看这笔账如何算。算小账,算行业利益的账,就能找出循环使用课本的很多“弊端”和“不切实际”的地方,推行循环使用就非常难;而算大账,从培养学生的节约、环保、诚信、责任的品质的角度着眼,就会发现课本循环使用既节约了教育开支,又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是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优秀制度。而只要算对了账,难题就不再是难题。

河南省实验小学外国语分校高年级同学把用过的课本送给弟弟妹妹们。

河南省实验小学外国语分校高年级同学把用过的课本送给弟弟妹妹们。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1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江苏试水“课本循环”遇难题

教材编写尚未配套 纸张质量难尽人意

2008-03-10    刘益广    来源:市场报


  从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始,江苏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新规正式试行。目前该项举措已经试行半月有余,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推广“循环教材”的前景表示担忧。
 
 根据江苏省“课本循环使用”的规定,小学所用循环课本主要为《科学》、《音乐》、《美术》、《信息科技》。记者在南京洪武北路小学随意翻开了一本四年级《科学》书,发现所有的课后作业都在书上,都是填空“作业”,要求学生直接在书上作答。该校一位老师说,这本教材如果做循环之用的话,那学生就不能在书上做填空作业,否则下一届学生就没法用了。这个问题,在音乐以及美术等科目上也存在。
 
 记者了解到,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计划,课本每年的更换率为1/5,但是不少老师认为这个标准很难达到,因为循环教材的纸张质量不尽如人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学生尽管新书才使用半个多月,由于质量以及爱护问题,已经出现了起角划痕等破损状况,这让人很难相信大部分教科书在使用一个学期后还能再用。
 
 同时,不少学生家长对使用循环教材提出了异议,南京市民陈先生对循环教材的卫生状况表示担忧,他说,学校里的循环教材是“公用书”,每节课上完了就收上去,第二节课再发下来。“这么多双手摸来摸去,如果有病菌,发生交叉感染怎么办?”不少学校的老师也表示,他们只能定期对循环教材进行消毒,每天消毒很难做到。   
 
 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现在的循环教材无论是纸张,还是内容都很难达到循环再用的要求。从内容上看,由于政策出台比较仓促,很多教材在内容上没有考虑学生课后作业的问题。说到纸张质量问题就更多了,国外使用的都是不易撕烂的高价纸张,而江苏学生目前使用的循环教材还是普通纸张,别说使用5年,就是两年都很困难。而如果一旦使用了高价纸,质量上去的同时,成本也会提高很多。该人士估计,由于教材实际完好率低,循环使用政策只能名存实亡。
 
 据了解,循环教材遭遇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据江苏省教育厅一位人士透露,开学以来,他们已经陆续接到各地教研员对循环教材的反映,目前由于政策执行比较仓促,教材编写尚未配套,只能辛苦学生和老师,该抄写的还是要抄写。目前,江苏省教育厅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循环教材政策,预计今年秋季开学情况会有所改观。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hy 发表于 2008-3-1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请介绍发达国家具体是如何操作课本循环使用的。不要又是国人在学发达国家的名词,内容没学来,自然是瞎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3-1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3-1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吉林大学
只是看到方法好,并未看到好方法的生存条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3-14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吉林大学
其实涉及到到出版企业也不过就是那么几个。吃这个吃惯了,怎么舍得撒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涛 发表于 2008-3-16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循环在于资源帐,经济帐来看绝对是矛盾的,资源不流动是使用就没价值,没价值就没经济,不过长远来看,资源还是经济根本来源,不过对于基数庞大,贫穷指数,思想观念等等因素的作用,这循环,基本是循不起来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optic 发表于 2008-3-1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纸上谈兵!闭门造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3 05:00 , Processed in 0.09023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