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学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打劫银行计划书(图)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3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8-03-20 01:29:13 来源: 大洋网(广州)

核心提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老师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要求7分钟完成打劫。

他表示这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


信息时报3月20日报道

前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正如火如荼地商讨如何“打劫银行”,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原来,这是任课老师在对之前布置的作业进行点评。该名任课老师称,目的是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而学生们则普遍反应作业题有创意,能从中得到启发。

师生密谋“劫银行”

前日,在广外的课堂上,一场“打劫银行”的行动正在“密谋”当中,而参与者竟是老师和学生,他们正在共同商讨“作案”的方法。

“为什么从后门逃跑?”老师问。“后门更方便嘛!可以更快地运钱啊!”学生回答。“但后门那么窄,不容易逃跑,很容易被抓哦!”老师说。“我们可以分成两个小组抢劫……”学生换了一个话题。“这样时间安排不当很难实施。如果我要去打劫银行,我就不敢和你们一组了。”老师说。

老师不教学生防止抢劫却让学生打劫银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被要求“打劫银行”的是该校中文学院文秘专业的学生。在3月上旬的一堂基础写作课中,同学们学习了撰写企业计划书的理论。任课老师随即就给他们布置了作业——写一份打劫银行的企划书。

如何打劫银行成了学生们日夜惦记的事。“全级的同学两个星期以来都在讨论如何打劫银行有些同学在睡觉、吃饭的时候都在研究。”记者看到,一位学生的QQ签名上俨然写到:“神啊,教我怎样才能成功打劫银行吧!”

要求7分钟完成打劫

前日,记者亲身来到该校课堂上体验。在离上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期待即将来临的课堂作业点评——“银行打劫案”。只见一名30多岁的男性任课老师来到课堂上,打开课件亮出了作业的要求:

人物:1位首领、1位开锁工、1位司机、2位抢劫员、1位枪手。

时间:必须在7分半钟内完成。(因为开锁工一碰到后门警铃就会响,届时警察就会来到现场)

限制:

从银行后门到前门需要45秒
开锁工开后门需要2分钟
从后门到保险柜的距离为1分钟
前门的人就位需要30秒
穿过柜台需要30秒
洗劫柜台需要3分钟
撤退需要45秒
组织:5~6名学生为一小组。
要求:根据以上的人员以及时间限制,运用人力资源配置等方法,以抢劫银行为目的,撰写一份企划书。

炸药炸弹派上用场

前日是作业点评的时间。记者亲历了这场“打劫计划”大讨论。出题老师把各组的作业以文档形式呈现在投影仪上。虽然规定在7分半钟内把计划实施,但大部分的学生组都用不到7分钟,有的学生只用了4分45秒就完成了抢劫流程。

在方案中,学生使用了许多在影视节目中的经典物品:如AK47冲锋枪、催泪弹、假军牌车、炸药炸弹等等;而在抢劫路线上,充分运用管理学制图、拓扑学方法、鱼刺图等方法来展现自己的资源分配能力。
有的组员决定让首领和劫钞员在后门作案,有的则将首领和开锁工安排在后门,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把首领安排在后门,有的则将首领安排在车里。“首领坐在车里。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首领是可以统领全局的人,应该跟着大队走,照顾大多数的弟兄,而不是窝在车里,做好逃跑的准备。”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很多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资源分配能力。

学生认为有创意

老师出这样的点子,学生们又会如何看待呢?记者采访发现,多半学生认为撰写这样的企划书有创意有挑战。同时,学生认为老师的点评多围绕人力资源、书面表达等展开,并非是在真正教他们如何抢劫银行。

“学文秘的学生思维没有工科的学生好,这样做主要是锻炼他们的思维。”老师道出布置作业的初衷。他表示,这是国外的教育方式,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由于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判断力,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因此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 (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

在广外第二教学楼2楼一个课室,学生们正对着投影机讨论“打劫银行”的方案。 ... ...

在广外第二教学楼2楼一个课室,学生们正对着投影机讨论“打劫银行”的方案。  ... ...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3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教育应容得下“打劫银行计划书”

发布日期: 2008-3-21 10:52:00 稿件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郭文婧 刘道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的任课老师,为了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的作业。这一作业引起了较大的社会争议。(3月20日《信息时报》)
  
  面对“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的作业,社会人士质疑,如果大学生真的模仿实施,老师是否负有诱导教唆的责任;任课老师说,这是“沿用哈佛教案无碍道德”;学生的反映是,“有创意有挑战有收益”。

   对“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的作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原因有三:其一,讨论抢银行与实际实施抢银行的行为完全是两回事,这几年社会上流行一个“杀人游戏”,但事实证明那些参加游戏者并没有去模仿杀人。其二,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既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更是对银行安全的研究,作业是公开的,这些抢劫银行的方案,不仅不会导致银行被抢,而且有利于银行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其三,我们平时也经常说“穷得想抢银行”,但我们并没有真去抢银行;相反,那些抢了银行的,反倒不把“抢银行”挂在嘴边,期望不去讨论“抢银行”来避免“抢银行”现象的发生,是自欺欺人,我们要相信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判断力,要相信社会法治的威慑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现代教育应该容得下“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的作业。首先,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一种以道德的方式教授学生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内容,“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去抢银行,而是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确实与道德无碍,如果老师还适当地加以道德的引导,就完全变成了一件好事。其次,现代教育强调生活化的教育,强调开放化的教育,凡是社会上存在的现象,都可以进入教育讨论的范围。最后,现代教育强调一种创新教育,无论是教育的手段、方法,还是教育的内容,都应该结合社会实际推陈出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仅仅是一个教育素材,它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关键是在教育中怎样利用这个素材。当然,教育也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而教育的规律之一,就是必须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进行相应的教育。比如,“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对已经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的大学生,是完全可以的;但对各方面还不成熟,且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就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面对一个教育素材,既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要一个高帽子戴上天,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3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学生所写的打劫银行计划书之一

时间: 2008-03-20 08:14:37   来源: 信息时报

时间:2008年4月28日上午11点整

  地点:G市L区××路××银行,该地区不是商业旺地,道路畅通方便逃跑。

  参与人员:枪手A、B,开锁员C,司机D,首领H

  准备工作:

  1.枪手A、B军火(飞鹰手枪4把,AK47冲锋枪3把炸药4颗);

  2.开锁员C先盗取出租车一台;

  3.

  司机D先去银行附近摸清楚路线;

  4.开锁员C与首领H去银行踩点(如运钞车几点把钱运到银行,保安人员人数等);

  5.穿运动服装样式不一,准备打劫专用的头套,两副假车牌,替换的几套衣服,事先盗取的出租车一台,换上假牌,电子手表5块,时间相差正负1秒;

  行动流程:

  1.10点开车去到银行后门,A、C下车,开始破解后门,下手打劫保险柜(C负责开锁,A做掩护,排除一切障碍)如果开锁有障碍则使用炸药;

  2.把A、C放下后,立即开车前往银行前门对面马路,B、H下车,从前门下手搞定柜台(B、H一进门就控制人质,注意不能让营业员触动警报按钮。控制成功后,B开始洗劫柜台,而H则继续控制人质);

  3.把B、H放下后,D在马路对面原地等候,4分50秒后到马上把车开到门口接应兄弟。

  4.A、C搞定保险柜后从柜台区域出到大堂与B、H汇合;

  5.A、B、C、H全部上车后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衣服,司机D开车逃跑;

  整个时间估计:

  1.后门保险柜:开后门1分钟+开保险柜,劫钞2分30秒+撤退到大堂1分钟;共用4分30秒。

  2.前门:下车及就位30秒+控制人质和保安30秒+穿过柜台开始洗劫30秒+洗劫柜台3分钟,共用4分30秒。和AC汇合后撤退到门口上车20秒。

  可能出现的意外:

  要是后门打不开可以使用炸药。

  不是万不得已不开枪。

  策划时间:2008年3月15日

   

【责任编辑: 张宁宁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3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假如刘伯承点评“打劫银行计划书”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悦悦  作者:于立生  2008-3-21 14:23:28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老师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要求7分钟完成打劫。他表示这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引发争议。(据3月20日《信息时报》)

  看了这个新闻,就想起“李云龙”,想起《亮剑》。《亮剑》的最后一集里,南京军事学院论文答辩,“丁伟”将军的论文题目是:《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对客观上在短期内构成军事威胁的国家排除了美国——朝鲜战争新败;排除了日本——二战大败,军事工业被摧毁;而把“假想敌”确定为“老大哥”前苏联,结果引起一连串质疑:“丁伟,你的政治立场很危险,任其发展下去太可怕了。”“丁伟”将军不得不掷地有声,再三申明:“我今天所讲的,是单纯的国土防卫问题,就事论事,与政治、外交无关,如果同志们有什么想法,你就把它当作一场沙盘上的军事对抗游戏好了……我是军人,我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军事问题就是军事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同样的,技术问题就是技术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打劫银行计划书”,所涉及、探讨的是在假设条件下,经济学范畴内的关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技术问题而已。事一码归一码。至于道德问题,以至法律问题,大学生已是成年人,相信价值判断层面,自有辨别能力、判断能力,相信能够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打个或许不大恰切的比方:尽人皆知,技术上菜刀可以伤人,但有几多伤人仅是因为知道菜刀技术上可以伤人?何况伤人固然有罪,而仅知道有菜刀技术上可以伤人这回事,又岂应获咎?

  当然,“打劫银行计划书”引发争议,受到质疑,也并不谓奇怪,——关乎文化传统,“基因遗传”问题。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即早有深刻批评并提醒:“……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能代替法律……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

  回头,再说说“丁伟”将军的论文答辩获得通过了吗?当面对质疑,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力排争议,评点道——“我们既然在学术上提倡自由争论,探讨问题,我看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军事学院,毕竟不是总参谋部,我们不是在制定国策,和战略方针。……围墙之内你都设置桎梏……这也不能想,那也不能动,那还办什么学啊,是不是?干脆办一个标准工厂。可我们毕竟不是生产机器啊!……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军队作为假想中的对手,这没什么奇怪的,……假设敌,不过是个代号而已,如果你高兴,这个代号可以叫做阿猫阿狗都行……论文通过,存档。”——恐怕,对于“打劫银行计划书”的争议,同样适用;并且发人深省,予人启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optic 发表于 2008-3-23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很强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kdoptic 发表于 2008-3-23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不会开实习课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3-23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涛 发表于 2008-3-23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教育网/扬州大学
很好,很强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hdxgz 发表于 2008-3-23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eng123 发表于 2008-3-2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闵行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打劫银行”计划书种下暴力种子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悦悦   http://news.jschina.com.cn  2008-3-21 14:03:0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老师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要求7分钟完成打劫。他表示这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3月20日《信息时报》)

  老师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并在课堂进行讨论,这显然够恐怖的。或许教师是出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也相信学生是成年人,不会轻易盲从和和模仿,但教师却恰恰失掉了一个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育人”。如果在学生心里种暴力“种子”,将学生引向了犯罪,哪怕是培养出具有最出色思维能力的学生,被其用在犯罪上,那对社会不仅没有丝毫益处,反而是个祸害。

  退一步说,如果“打劫银行”计划可以,那下一步,学生是否需要制订“绑架人质”的计划书?是否需要制订“贩卖毒品”的计划书?学校可能要改名了,变成犯罪教唆学校了。

  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出发点没错,但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难道只有让学生制订“打劫银行”计划这一条路?教师为何不从正义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思维?如果指导学生制订一份“反打劫银行”计划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道德,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样两全齐美的方式,教师为何不用?

  让人奇怪的是,这位教师如此指导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书的理由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暂且不说哈佛大学商学院是否真的用过,即便是用过,也不能成为我们使用的理由,毕竟国情不同,学生也不同;同时,这位教师竟然表示,制订“打劫银行”计划书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策划犯罪的事情,怎么会没有道德方面的问题。这岂不是在教唆学生犯罪?也许那么多的学生不可能都真的都去“打劫银行”,但却不能保证以后不会有学生由此种下“暴力”种子。我们有见过小学生去打劫银行吗?

  让人担忧的是,学生们普遍反应作业题有创意,有的学生还日夜在“创意”这份“打劫银行”计划书,人都有犯罪的欲望,只是因为法律的严惩而却步。教师在课堂和学生“共谋”打劫,哪里有育人的影子?

  说到底,教师之所以让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书,无非是在借教育创新的名号,做些教育“喙头”的事,其本质已失掉了教师为人师表的“教育良心”。育人永远是教育的第一位,失去了育人的目的,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失去意义的,其危害性同样也是不可估量的。教育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创新”而走向极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打劫银行”作业“打劫”了教学伦理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悦悦  作者:欧木华 2008-3-21 13:37:53  
  据《信息时报》3月20日报道,近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正如火如荼地商讨如何“打劫银行”,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原来,这是任课老师在对之前布置的作业进行点评,何老师表示:由于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判断力,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因此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大学确实存在教学方式呆板乏味的问题,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但新颖的教学方式,不能成为放纵教学内容的理由。

诚然,让学生们做“打劫银行”的计划书,并不等于赞同他们去抢劫,也很可能并不会因此而培养出几位抢劫犯,甚至也许能提高学生做计划书的能力和一定的想象能力,但任何“模拟”教学内容都不应该违反世风良俗,否则,“杀死老师”、“强奸同学”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课程,这些不也能提高思维能力吗?如此这般,大学还成为大学吗?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这不错,但成年人就不需要正确的道德指引了吗?认为成年人就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这样的结论真的可靠吗?如果确实可靠,那么多的成年人犯罪都是从哪里学来的?教学伦理永远高于教学形式,新颖的教学形式,加上以良好的教学伦理为底线的健康内容,才是一流的教学,用“打劫银行”来搞教学,从好的方面来说,是追求新颖,从坏的方面来说,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是教师无视教学伦理的体现。这就如同把讲粗话、流氓话当作有男性魅力,用吃大便来培养勇敢精神,是一种可笑的误解和短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4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打劫银行教案是无效的教育思想创新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编辑:悦悦  作者:徐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一任课老师布置了一个奇特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打劫银行”计划书,称目的是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

  我倒不担心有学生会拿这些精心设计的企划书去付诸实施。如今大学生们的道德水平虽有参差,但起码的智识水平当在社会平均线以上,基本的法律和知识理性能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主题很搞笑”。毕竟抢劫银行即使在犯罪这一行当里也属高风险,一般人不会疯狂到手持一本完美的企划书就敢抢银行。

  有意思的是网民意见的分裂,近4成网民认为此举有教唆学生抢劫银行的嫌疑,超过5成人则认为作业题有创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前者有些言重,教师的授课动机与课程效果显然不至于得出如此结论。但后者的“创意”说也过于简单。

  在我看来,这样的创意并无太大价值,而且是某种教育思想破产的象征。何况这创意还是“拿来”的。

  我们身处一个如此渴望创新与创意因此点子和概念满天飞的社会,象牙塔中的教育当然也不甘平庸与乏味。比如这位高校教师,或许是出于教学压力下的课程革新,或许为了吸引学生们不再新鲜的胃口,以“打劫银行”这样耸人听闻的题材作为“锻炼学生思维”的教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固然是教育的重大目标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把握并运用这些能力,尊重普遍价值,实现个人与社会福祉的共进。学生课程设计因此显得格外重要,理应科学而严谨,并贯穿着基本而恒定的教育思想及价值观,比如遵守规则、尊重生命、反对暴力、维护正义。

  而“打劫银行”教案难以绕开上述价值诘问。比如遇上反抗者开不开枪?如果被警方包围是否劫持顾客作为人质?即使只是纸上谈兵,完美的“企划案”也对此避而不谈。

  新闻中有一段对话意味深长。“老师:你们怎么能从前门穿过柜台呢?学生:用刀砍啊!(笑)老师:太暴力了。如今讲求和谐。学生:既然讲和谐,为什么还写抢劫银行的企划书呢?(一阵议论)老师:你们的技术含量太低,也不要动不动想杀人,如今是讲求高科技的。”老师看来有意识地想引导某种“非暴力抢劫”,可惜却难以自圆其说。

  这样的教案从专业角度也令人生疑。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是否真能在这样的教案中得到锻炼,又,是否只能从这样的教案中获得。如果说越世俗越新奇才能吸引学生兴趣,那还不如让学生讨论“如何调动身边的人力资源获取一名异性的芳心”之类。如果说越高难度的犯罪越能“考验”团队配合及人力调度,那又何不以今年春运广州火车站为例,让学生讨论“作为志愿者组织如何及时有效地向受灾民众提供救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打劫银行成作业比大学堕落更甚

来源:中国网  编辑:悦悦  作者:郭松民  

  看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的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居然是写一份“打劫银行”的计划书时,我不禁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难道我们的大学真的要培养江洋大盗了吗?同时我还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凉:大学堕落如斯,究竟要伊于胡底?
  
  布置作业的老师对此的解释是,这主要是为了“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而学生们则普遍反映作业题有创意,能从中得到启发。”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理由,那我觉得这个创意还是不够有挑战性。应该让男生设计一个如何遂行强奸的计划,让女生设计一个如何色诱富翁然后绑架的方案,岂不是更有挑战性,更能令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只是,如果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男盗女娼,那对家长和社会来说,不就成了一种可怕的梦魇?
  
  中国近几十年来,如果说有什么失误的话,那就是工具理性猖獗,价值理性式微。其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做事只顾目的,不择手段,一事当前,只问怎样做最有效率,而不管是不是缺德。其在社会上造成的后果,就是腐败盛行,假冒伪劣盛行,坑蒙拐骗盛行,血汗工厂盛行,黄赌毒盛行,“杀熟”盛行……,结果就是人人都丧失了安全感,“他人即是地狱”,连老太太倒地要不要去扶,看到有飞贼行窃打劫要不要报警,有人落水要不要伸出援手之类不言而喻的问题,都在媒体上反复讨论还很难达成共识。
  
  工具理性猖獗,价值理性式微的原因,一个是所谓“现代性”造成的。凡是实行市场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阶段。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成本-收益”的考量,自然会成为压倒一切的考量,你道德水平再高,无法进入市场卖个好价钱,又有何用?
  
  另一方面,这种状况也和精英以及权威方面的提倡有关。比如“理性经济人”,本来仅仅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一个假设,但经过一些精英学者的反复鼓吹,它居然成了做人的标准,似乎一个人如果不是凡事不先替自己打算,就不太正常。而主流媒体也曾公然主张“一切向钱看”,“低头向钱看,抬头向前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钱看”,至于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逐GDP,亲商媚商,公然践踏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其对社会风气造成的恶劣影响,就更是不必多说了。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大学本来应该成为潮流中的中流砥柱,应该成为高扬价值理性旗帜的希望之岛,大学应该用包括学术和行动在内的一切手段,向社会表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更应该把学生塑造成富有价值理性的人。因为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社会化,是要为社会培养富有人文精神,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公民,以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成为引导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行的骨干。
  
  但遗憾的事,我们的大学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大学堕落的甚至比社会还快、还深,这些年来大学里发生的种种丑闻,包括出卖学历学位证书、让女生为官员陪舞、教授诱奸考研女生等等,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这次大学教师让学生制作“打劫银行”计划,甚至比堕落本身更恶劣,因为这无疑会给学生造成这样一种暗示:只要你做得有效率,打劫就不仅不是一种罪恶,而且还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很有成就感的行动。
  
  大学在教唆犯罪,这就是我的结论!作为一个信号,这件事提醒我们,是到了对大学的办学理念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反思的时候了——因为如果社会堕落了,大学还在坚守,那我们的社会还有希望,但如果大学也堕落了,那我们可能真的要进入一个人对人是狼的野蛮时代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4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抢银行作业”有那么可怕吗?

来源:大河报  编辑:悦悦  作者:赵志疆 2008-3-21 13:30:42  

 国内教育观念的落后饱受诟病,但有时候觉得教育工作者其实也很不容易——因循守旧不免被人斥责为思维僵化,而突破创新却又难逃“此乃哗众取宠”的指责,这位布置下“抢银行作业”的老师,更是被直接扣上了一顶“教唆犯罪”的大帽子。
  
  反对者个个义愤填膺,理由无外乎担心学生“学以致用”云云。那么好吧,如果我们修改一下作业计划,将“打劫银行”换成“抢夺敌军弹药库”如何?倘若布置“打劫银行”的作业就是教唆犯罪的话,安排学生“抢夺敌军弹药库”的老师是不是可算得上英雄了?其实,“纸上谈兵”的作业终究只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银行”也好、“弹药库”也罢,都只不过被假设为了所要突破的困难,仅此而已。
  
  还有,如果“抢银行作业”真的具有足够的威力,我倒觉得应该由银行主动邀请学生来完成——对于银行来说,还有什么比及早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呢?
  
  依笔者看,要想真正扭转当前落后的教育观念,不仅要鼓励创新,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适合锐意进取者生存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刚一露头就急匆匆一棒挥舞过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打劫银行创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来源:红网  编辑:悦悦  作者:马而立 2008-3-21 13:21:31  

 前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正如火如荼地商讨如何“打劫银行”,这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情景,原来是任课老师在对之前布置的作业进行点评。(《信息时报》3月20日)
  
  有人讥讽大学教育“毁人不倦”,现在终于有了看得见的版本。任课老师洋洋自得的“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其实是在激发人性中的恶。据说,这种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作业,本身就很有创意,学生们普遍反映“感觉异常兴奋”。
  
  在这一份份有着首领、开锁工、司机、抢劫员、枪手,必须在7分半钟内完成的策划方案中,学生使用了许多在影视节目中的物品:如AK47、催泪弹、假车牌、炸药炸弹等等。老师的评点是,“首领坐在车里,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首领是统领全局的人,应该跟着大队走,照顾大多数的弟兄,而不是窝在车里,做好逃跑的准备。”“你们的技术含量太低,也不要动不动想杀人,如今是讲求高科技的。”
  
  一个法治国家的大学课堂竟然喧嚣着抢劫、犯罪,充斥着暴力、杀戮。对此,任课老师竟称这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判断力,因此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本来具有善良、恻隐、羞恶、谦让、是非之心。做坏事的人并不是天生的坏人,只不过是失去那种心(放心),学问就是去搜寻遗失在某处的良心。荀子则相反,认为人生下来就性恶,是通过师法礼仪的教化才变好的。告子则认为,人生下来后,由于外界的作用既可以变善,也可以变恶。不论人性中是否带有犯罪的因子,但从社会学研究看,则把犯罪归咎于环境,教育则是改变环境、预防犯罪的根本。
  
  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打开盒子之前,人类没有任何灾祸,生活宁静,那是因为所有的病毒恶疾都被关在盒中,人类才能免受苦难。“打劫银行”的策划方案,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将人性中的恶淋漓尽致地激活、放大了出来。这时,抢银行、杀人、爆炸已无一点罪恶感,有的只是实施犯罪过程中的神秘、激动和成功后的兴奋。
  
  诚然,策划“犯罪”并不等于犯罪,可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方法千种万种,偏偏要选取这种为人类不齿的罪恶行径作为教育手段。大学培养学子向善、做人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传道解惑。如此,分明是在“诲淫诲盗”。如果,这些策划书再流传出去,大学的“学问”指导他人犯罪,这种恶劣的后果是创意者未能预料到的,至少,昭示人们抢劫银行也是有学问的。大学教育走到这一步,已是剑走偏锋,实在令人扼腕兴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3-24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打劫银行”的思维游戏与道德无涉

来源:红网  编辑:悦悦  作者:宕子   2008-3-21 13:24:09  

 3月20日《信息时报》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老师要求学生制定“打劫银行”计划,要求7分钟完成打劫。他表示这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
  
  尽管该老师为自己的创意作出了解释,但仍然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谩骂与谴责,而这些网友无非就是担心“打劫银行”计划书会诱导教唆学生犯罪。然而,这种担忧却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有点将大学生当成两三岁的娃娃的味道,严重低估了他们作为一个“理性人”的智商和正常价值判断能力。既然该老师从2002年就开始应用“打劫银行”的方式来布置作业——止不过那时媒体并没有报道出来,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没看到他的学生因制定虚拟的“打劫银行”计划书而真的去“打劫银行”的报道见诸报端,可见网友的担心实在有点多余。如果按照网友们这种逻辑,可以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的恐怕不仅仅是“打劫银行”计划书吧,因为银行并非一个计划书就能打劫得了的,同时还需要很多作案工具,甚至一些高科技的手段——这些为“打劫银行”作出了贡献的工具与技术,包括会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的人,不是都有诱导犯罪的嫌疑么?何况,就算在大家公认的健康的文艺作品里,都免不了会有描绘作爱或偷盗的场面,难道这也算是“诲淫诲盗”么?
  
  在笔者看来,该老师布置的“打劫银行”计划书作业只不过是一种锻练学生思维的游戏罢了。游戏的参与者们就象电影中的演员,当他们进入“打劫银行”这一想像的空间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日常的生活脱离了,并且也遵守着这一想像空间的新的“游戏规则”。正是由于这一作业的游戏性质,使它超越了日常道德的束缚,变成了一次与道德无涉的事件,因为在此空间里,现实的“打劫银行”的社会危害性被控制在于社会无害的范围之内。当这一游戏的幻觉被打破,即他们退出游戏之时,他们便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并按照日常生活的规则办事。如果这也“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那么,即使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当他看到漂亮的女人时,恐怕也免不了会想入非非,甚至头脑里幻出一些所谓的“黄色”镜头来——尽管他的理性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这种“白日梦”或“幻觉游戏”到底是存不存在道德上的问题呢?由于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显然,这种没有表现为行为的“想入非非”与道德没有任何干系。
  
  中国是一个过分“道德化”的国度,国人不但喜欢将并不损害或妨碍他人的个人的事件当成公共事件来处理,而且也喜欢将一些与道德无涉的事件上纲上线到“道德”的层面——这恰恰正是国人的堕落和不道德之处。因此,国人各方面的禁忌特别多——这也折射了国人在道德方面的虚弱和底气不足,正如鲁迅所言,“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曰,“人是万的尺度”。人们在看待万事万物的时候都是在以“己”这把尺子来量度别人,因此,别人在他眼中的样子往往其实只是人们自身形象的外化或投射——在此意义上,网友对该另类老师的批评只不过是他们自身精神的衰弱和缺乏活力的表征罢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梦想飞行 发表于 2008-3-25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西单北大街133号太运大厦)
我相信学生讨论这个比别的题目都上心!! 挺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homo 发表于 2008-3-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电信

其实我也想

我很想打劫银行,也不是没有在心里筹划过,但是写策划还是没干出来。这个想法真有创意。如何通过这个文档清晰的反映出正个计划的关键,让每个人看到文档都能迅速的理解行动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同时在行动过程中给予同伴最大配合,把完成行动的可能性增加到最高。这个主意真是不错。同学对于这种新颖的方式必定可以投入很大的精力,脑力也因此比平时更加活跃,教师此举绝对正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ittlePig 发表于 2008-3-2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圣荷西 Microsoft
个人感觉这个没啥问题。我以前参加一个管理培训也有类似的题目,大家对方案讨论的很认真不过都明白这只是用来培训的例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16:40 , Processed in 0.1235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