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5 19:37

哈哈,咱一向喜欢收集军机的资料,已经爱好这个十多年了~~~

bg6atks 发表于 2011-1-16 18:54

暗暗 发表于 2011-1-16 20:44

美国也不是神,他的柴油发动机,坦克炮就是不如德国。据称在福建还打下一架F22(美国论坛,台湾论坛都有这说法)相信我们的科技人员。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6 22:18

呵呵,有日子没看到LS了,元老啊~~~

话说福建那个消息可以当作笑话看了。。。

国内没几个当真的。。。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26

发信人: GUNDAM (MAX | 龙王破山剑 | 我看见了时代的眼泪), 信区: MilitaryTech
标题: 镀金座舱盖已经在J10B上试飞,J20镀膜只是时间问题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an 14 20:03:37 2011), 站内

RT
ZZ CD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27

发信人: bbbs (重新开始), 信区: MilitaryTech
标题: 台湾专家:台已研制出磁性粉末可破歼20隐身性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an 14 20:21:00 2011), 站内

2011-01-14 11:09:07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跟贴 1164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台湾军事专家宋兆文在凤凰卫视1月12日的《军情观察室》中就台湾军方如何应对歼-20时透露称,台湾目前研发了一种磁性粉末,它可能会打破歼-20的隐形能力。它可以播撒在空中,飞机飞过来它都会吸附在上面,雷达就可以探测到。


台湾军事专家宋兆文在凤凰卫视1月12日的《军情观察室》中就台湾军方如何应对歼-20时透露称,台湾目前研发了一种磁性粉末,它可能会打破歼-20的隐形能力。

宋兆文首先讲,歼-20战机试飞固然可贺可喜,但是他们认为存在一定问题。他讲道,第一个就是研发的时间太短,还不到5年的时间,第二个就是研发经费较少,他称歼-20的研发经费不到美方研发经费的二十分之一,称,“这样少的经费下,能够造什么好的东西我们也觉得怀疑。”他说道,起飞是一回事,未来要能适应战场训练将是另外一回事。

随后在被问及面对比台湾现有战机和想购买的F-16C/D均高出一筹的歼-20时,宋兆文表示台湾现在研发了一种静电吸附磁性粉末,可能会打破歼-20的隐形能力。他称,“如果说这个飞机它是真的隐形的,我们现在研发了一种,就是静电吸附的磁性粉末,这是非常细微地粉末,可以播撒在空中,不管你是什么飞机飞过来它都会吸附在上面,所以一有这个磁性粉末,飞机的隐形就破解”。

他还介绍称,“如果说解破你的这个所谓的隐形的话,如果你被静电磁性的粉末去吸附的话,就接触了你的隐形,一样是地对空的导弹,舰对空的导弹,空对空导弹一样给你打下来,所以说这个飞机除非能够作出像F-22这样的一个性能,可能是我们就会没有办法。但是如果说做不到,我们还是有变法,想办法来克制的。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0

俄媒称歼20试飞将促使俄加快T50研制进程

2011-01-16 11:35:23 来源: 东方网 跟贴 48 条

核心提示:中国第5代歼击机歼-20原型机首飞成功,这对俄罗斯来说同样不是什么好
消息,它将迫使俄罗斯更加迅速地研制类似战机T-50,以此保持军事平衡,维持俄航
空工业出口潜力。目前T-50只有一架原型机在试飞,研制进展还不够快。



中国空军第四代战机歼20试飞照片

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1月13日报道,中国第5代歼击机歼-20原型机首飞成功,中国航
空工业的这项伟大成就迫使俄罗斯更加迅速地研制类似战机T-50,以此保持军事平衡
,维持俄航空工业出口潜力。

1月11日中国第5代隐形歼击机歼-20在四川成都成功首飞的图片和视频目前正在网上
广泛传播。研究中国国防问题的俄罗斯专家瓦西里-卡申指出,尽管中国官方尚未就
媒体广泛报道的歼-20新型战机试验事宜发表正式声明,但是新飞机地面滑跑试验图
片早在2010年12月底就已开始在网上流传,而此次首飞日期选在美国防长盖茨访华之
际,绝非偶然。因为此前美国防长曾经表示,中国装备新一代战机的时间不会早于2020
年。卡申认为,中国专家能否为歼-20成功研制出较为可靠的发动机仍然值得怀疑,
在机载雷达和武器装备研制方面的实际进展同样不详,加上中国此前的其他航空项目
时常迟滞的现实,可以认为美国防长的预测还是可信的。


俄罗斯航空工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师指出,从外形上判断,歼-20可以用作隐
形轰炸机,能够对部署在中国附近的美军基地和驶援台湾的美军舰队实施打击。另外
,能够把美国航母编队赶离中国沿岸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同样令西方担忧。
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马基延科认为,歼-20此时首飞绝非偶然,或许是中国
借此暗示美国,表明北京对华盛顿继续对台售武的不满。

无论如何,中国歼-20成功首飞对俄罗斯来说同样不是什么好消息,它将迫使俄罗斯
加快第5代战机的研发进程,大幅增加财政拨款,抓紧研制一年前刚刚首飞的T-50,
以此保持军事平衡,维持俄航空工业的出口潜力,毕竟中国新一代战机将来可能会对
T-50形成激烈竞争。目前T-50的研制进展不够快,现在只有一架原型机在试飞,第二
架和第三架样机将于今年春天开始加入飞行试验。预计整体项目研制费用为80-100亿
美元,目前已花费了10亿多美元。

(本文来源:东方网 )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1

发信人: Lsquirrel (demon), 信区: MilitaryTech
标题: 美国人说:J20隐身战斗机是脆弱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an 16 16:48:31 2011), 站内

因为随着AESA和L等长波段雷达的飞速发展,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越来越不可靠了:-)


Stealthy Chinese J-20 Vulnerable

Jan 14, 2011

By David A. Fulghum, Bill Sweetman, Bradley Perrett, Robert Wall

Washington, Washington, Beijing, London

China’s newest combat aircraft prototype, the J-20, will require an intense
development program if it is going to catch up with fast-moving anti-stealt
h advances.

In fact, anti-stealth will bring into question all stealth designs: How much
invulnerability will current low-observability techniques offer as air defe
nse systems adopt larger and more powerful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
ray (AESA) radars? From the early days of AESA development, a key goal was t
o build a radar that could detect very small objects—such as a cruise missi
le at a distance great enough to target and shoot it down—or a larger objec
t like a fighter with a very low-observable treatment.

Airborne detection of stealth aircraft may already be an operational capabil
ity. In a series of tests at Edwards AFB, Calif., in 2009, Lockheed Martin’
s CATbird avionics testbed—a Boeing 737 that carries the F-35 Joint Strike
Fighter’s entire avionics system—engaged a mixed force of F-22s and Boeing
F-15s and was able to locate and jam F-22 radars,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Raytheon’s family of X-band airborne AESA radar—in particular, those on u
pgraded F-15Cs stationed in Okinawa—can detect small, low-signature cruise
missiles.

Moreover, Northrop Grumman’s lower-frequency, L-band AESA radar on Australi
a’s Wedgetail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aircraft is larger and pot
entially more capable of detecting stealth aircraft at longer ranges.

Lockheed Martin also hinted at a JSF anti-stealth capability in 2009 in a re
ference to combat with sophisticated, foreign aircraft. “The F-35’s avioni
cs include onboard sensors that will enable pilots to strike fixed or moving
ground targets in high-threat environments, day or night, in any weather, w
hile simultaneously targeting and eliminating advanced airborne threats,” s
aid Dan Crowley, then-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nd F-35 program general mana
ger.

Better images emerging from China point clearly to the J-20’s use of stealt
h technology, but major uncertainties and questions remain unresolved.

The overall shape resembles that of the F-35 and F-22, which have a single “
chine line” uniting the forebody, upper inlet lips, and wing and canard edg
es with a curved surface above that line and flat, canted body surfaces belo
w it. The wing and canard edges are aligned: The wing and canard leading edg
es are parallel and the trailing edge of each canard is aligned with the opp
osite wing’s trailing edge. The same basic philosophy also has been adopted
in British, Swedish and Japanese studies for stealth fighters.

The aim in all cases is to endow a practical, agile fighter configuration wi
th a “bow-tie” radar signature, with the smallest signature around the nos
e and the greatest (still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a conventional aircraft wi
th curved or vertical-slab sides) to the side. The fighter’s mission planni
ng system, using a database of known radar locations, then derives a “blue
line” track that weaves between radars and avoids exposing the side-on sign
ature to those radars more than transiently.

The “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 avoids a signature problem caused by a
conventional boundary layer diverter plate. For example, the F-22 has a con
ventional inlet, which is likely to require extensive radar absorbent materi
al (RAM) treatment.

The biggest uncertainty about the Chinese design concerns the engine exhaust
s, which as seen on the prototype are likely to cause a radar cross-section
(RCS) peak from the rear aspect. One possibility is that a stealthier two-di
mensional nozzle will be integrated later in the program; however, the nozzl
es on the current aircraft show some signs of RCS-reducing sawtooth treatmen
t, suggesting tha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as accepted a rear-aspect
RCS penalty rather than the much greater weight and complexity of 2D nozzles
.

Other features are less clear. Stealth development has been dogged by detail
-design challenges. All the antennas on the aircraft have to be flush with t
he skin and covered with surfaces that retain stealth properties while being
transparent in a specific frequency. Maintainability becomes a complex trad
eoff: Some systems requiring frequent attention will be accessed via landing
gear and weapon bays, and others by latched and actuated doors that can ope
n and close without affecting RCS—but the latter involves a weight penalty.


Perhaps the toughest hurdle is managing radio-frequency surface currents ove
r the skin. Early stealth designs used heavy, maintenance-intensive RAM. The
F-22 introduced a much lighter surface treatment, but it has proven unexpec
tedly difficult to maintain, causing corrosion issues. Lockheed Martin now a
sserts that the F-35 will be robust and affordable to maintain in service, w
ith a combination of a high-toughness, sprayed-on topcoat and a conductive l
ayer cured into composite skin panels.

The Chengdu J-20 design has struck many analysts and observers as familiar a
nd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the F-22, F-35 or Sukhoi T-50.

“The J-20 is reminiscent of the Russian MiG-1.42 both in terms of planform
and also with regard to the rear fuselage configuration,” says Douglas Barr
ie, senior fellow for military aerospace at London’s International Institut
e for Strategic Studies.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 is the greater forwar
d fuselage shaping as the basis for low-observable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
th the different engine intake configuration. The MiG program was canceled b
y the Russian government around 1997,” he notes. However, the similarity to
the MiG concept may suggest some collusion with the Russian aviation indust
ry.

The J-20 made its first flight shortly before 1 p.m. Beijing time on Jan. 11
. The flight ended three weeks of anticipation that began in late December w
hen the new design started taxi tests.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gram will now shift to the aircraft’s mission (
fighter or, more likely, long-range strike), sensors (strike missions would
require a high-resolution, long-range radar) and communications (which would
demand high-speed data links and sophisticated integration).

Conventional radars have only one-half to one-third of the range of an AESA
radar. Moreover, the movement of a conventional, mechanically scanned radar
antenna provides a tell-tale glint of radio-frequency reflections to enemy a
ircraft with advanced radars. Such reflections undercut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tealth airframe. China is known to be pursuing newer radar technology.

“It’s too early to tell the true status of the Chinese AESA program,” say
s a Washington-based intelligence official. “We’ve seen lots of press and
air show information on the program, but that doesn’t automatically transla
te into a robust development or give us an accurate look at where is
as far as fielding one anytime soon.

“Like the engine, it’ll be a challenge to take the step
from older radars to one designed for a fifth-generation fighter,” he says
. “Again, though, the J-20 is just the first or second—depending on whom y
ou believe—prototype in a very long development program.”

If the Chinese conduct a few months of flight tests and there are no more ai
rcraft involved in the program, this might indicate that the J-20 is a proof
-of-concept or technical demonstrator. If there are several aircraft eventua
lly, a prototype program would be a more likely conclusion.

The flight occurred during a visit to China by U.S. Defense Secretary Robert
Gates, who says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confirmed the event to him in t
alks. However, Gates still believes the U.S. will retain a preponderance of
stealth fighters through 2025.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3

重庆大四学生迷追“歼20” 机场外苦守五天

2011年01月16日 10:50:00  来源: 重庆晨报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1/16/12985862_11n.jpg

重庆军迷网友“重庆雄起”讲述拍摄歼-20时的激动情景。

  重庆军迷追“歼-20”

  机场外,苦苦守了5天  

  “歼-20”11日在成都首飞成功,这一刻,来自五湖四海的军迷男人们,在成都黄田坝成飞机场外,眼含泪水。

  他们忘记了照相,忘记了录像,呆呆地望着天空中那架“很科幻”的飞机。

  之后,“重庆雄起”把QQ签名,改成了“我爱祖国的蓝天”。

  昨天,“重庆雄起”谈起追飞机的那5天,仍然激情澎湃。

  壮观,树上站着都是人

  1月7日上午,还在读大四的重庆网友“重庆雄起”听到消息,歼-20当天下午在成都试飞。

  “我当时下定决心,一定要去成都亲眼见证。”“重庆雄起”坐火车,打出租车,到达成飞机场。

  “当出租车司机把我送到成飞机场外的时候,树上站着很多人,都望着机场跑道。”

  13:30,“重庆雄起”下车,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一个适合观察的位置。

  “还没飞?”“重庆雄起”问树上的人。

  “还没飞。”树上的人头也不回,一边紧张地望着跑道方向,一边按着手机,估计是在微博直播。

  雾气大,歼-20就在机场跑道上,远远的可以看到,“重庆雄起”也爬上了一棵树,用自己的卡片机拍照。

  但飞机并未飞。当晚,“重庆雄起”在机投镇住了一宿。

  等待,天冷人越来越少

  第二天一大早,“重庆雄起”直奔机场,“中午都不敢去吃饭。”他说,“生怕自己一吃饭,飞机就飞起跑了!”

  “重庆雄起”的担心是有原因的:早上,歼-20要从机库拖出来,维护,轰油,然后滑行,“重庆雄起”不断拍照。

  等了一天,歼-20并未起飞,已经有一些人打了退堂鼓。

  10号,等飞机的人已经很少了。

  10日上午,成飞机场外飞起了雪花,“重庆雄起”在机场外把羽绒服的帽子戴上,冻得瑟瑟发抖。

  10日下午,天开始放晴,“重庆雄起”意外发现机场内在铺红地毯,一打听,成飞机场宾馆当晚房订满了。

  “明天要飞!”顿时在网上疯传。

  11日,天亮了,“重庆雄起”来到一处路边茶馆,这里也是观察的绝佳地点,已有100多位军迷。

  这天人很多,11点不到,歼-20已经在跑道上,网友的直播刷屏很快:10:36:44,飞行员的车出来了,10:45:17,歼-20发动机点火,10:52:45,歼-20已经滑到跑道上,10:53:07,本次滑行速度很快……

  起飞,男人的眼泪在飞

  12:50:16,歼-20腾空而起!军迷们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飞了飞了!”大家激动得像小孩子。

  歼-20起飞之后,一架早先起飞的歼-10赶上来伴飞,两架飞机,把军迷们看呆了,很多人忘了照相。

  很多男人都哭了,“我们国家的空中军事实力,加强了!我们都觉得扬眉吐气啊!”“重庆雄起”的心情,代表着现场等了好几天网友们的心情,网友们发帖很多都使用了“眼泪在飞”这个词,男人的泪,为国力强大而流。

  当飞机落地之后,军迷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火炮。

  晚上,“重庆雄起”回到重庆,他在房间台历的1月11日这天,写下———

  “歼-20首飞,我亲眼见证。”(首席记者 凃源 记者 胡杰 摄)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4

美国惊讶:歼10仅卖4千万美元,匹敌F-16最强型


美国智库“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近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歼十战机在经历了长期的研发
和列装部队后,将于2010年后进入国际武器市场。

拥有与美制F-16战机相当性能的歼十战机价格要便宜一半,而且在电子和武器系统方面
也颇具竞争力,决定其市场前景的主要因素将是中国在发动机研发方面的进展。巴基斯
坦将成为歼十战机的首个买家,而包括伊朗、菲律宾在内的多个国家也有意购入该战机。

文章指出,自1998年试飞以来,歼十战机在过去十年里始终处于神秘状态,如今,该战
机即将进入国际武器市场。歼十战机的研发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装备中国人民
解放军空军则已有5年时间。该战机将于2010年后亮相国际市场,性能接近美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制造的F-16E Block 60,价格却要便宜一半。

曾从中国获得核武技术和多代常规武器的巴基斯坦将成为歼十战机的首个买家。来自巴
方的消息称,中国已经就出售36架歼十战机事宜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合同总价值14亿
美元,即单价约4000万美元。美国向阿联酋出售的配备AN/APG-80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
16E Block 60战机单价约为8000万美元。

巴基斯坦购买歼十战机的合同价格中是否包括零配件、维护支持和训练等服务尚不清楚
。巴基斯坦自1982年开始装备美制F-16战机,目前正在接收18架F-16C/D Block 52战机
。预计巴基斯坦可能采购70至150架歼十战机,但有消息称,中巴不会将歼十战机纳入
合作生产。另据报道,伊朗、缅甸和菲律宾等国都对歼十战机表示出了兴趣。

除价格因素外,歼十战机的吸引力还体现在颇具竞争力的电子和武器系统上。2009年1
月,最新型歼十B(巴基斯坦称FC-20)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该机拥有与美制F-35联合
攻击战斗机相似的无隔道超音速进气口,驾驶舱内装有三个多功能显示器和一个平视显
示器,挡风玻璃前部装有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同时装有可配固定电子扫描雷达的斜向
雷达隔离壁。如果这些设备真的出现在该型战机上,那也就意味着中国雷达技术取得了
重大进步,将使歼十战机具备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升级的四代战机一较高下的竞争力。

歼十战机的市场前景取决于中国生产先进涡轮发动机的能力。沈飞集团自20世纪80年代
中期开始研发推力为13.2吨的WS-10A“太行”涡轮发动机,但来自俄罗斯的消息称其研
发受阻。成飞集团拥有“华山”高级涡轮发动机研发项目,有消息称该项目利用了20纪
90年代末得到的俄制Tumansky R-79发动机数据(该发动机原为俄Yak-141超音速垂直/
短距离起降战机设计)。不过,俄方称,中国仍然中意具备更强性能的俄制AL-31FN发
动机,该发动机推力从13.5吨至15吨不等。

中国空军现已装备约150架歼十战机。考虑到有消息称中国向俄罗斯购进300至400部12.
7吨推力AL-31FN发动机用于该型战机生产,其歼十总量有望超过300架。

中国没有公布歼十战机的性能参数,从近期媒体报道中可以了解到该战机的一些数据:
机长16.43米(53.9英尺),翼展8.78或9.75米,最大起飞重量19227公斤(42300磅)
,最大武器载荷7000公斤,作战半径1100公里(683英里),最高时速2马赫,最大过载
9G。歼十战机设计了11个挂弹点,主要对空武器是PL-12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可携带8枚
。该机装备PL-8、PL-9短程空空导弹。此外,歼十战机可能很快加装第五代“洛阳”空
空导弹。


虽然过去在设计上得到过以色列和俄罗斯的帮助,同时对俄制发动机还有所依赖,但中
国将歼十战机视为完全自产机型。中国空军去年11月举行的建军60周年庆祝活动中进行
了该型战机的飞行表演,还在国家航空博物馆展出了全尺寸的双座样机。

成飞集团还准备开发歼十战机的舰载型号。去年空军建军60周年庆典期间,有试飞员被
报道称曾提到地面模拟测试证明歼十战机可在航母上起降。(雅龙)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View 讨论区 】
发信人: i3721pp (你让世界从此不同), 信区: MilitaryView
标题: 台媒热议歼-20:制造隐形外壳不困难 难在发动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17 19:29:57 2011), 站内

近日,网络上流传据称是解放军歼-20战机的多张图片,部分外媒称解放军即将进行第五代战机试验,并表示这就是解放军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对此,台湾媒体将信将疑且显示出复杂态度。

台湾地区《联合报》以“中国首架隐形战机,真假难辨”为题报道称,从去年12月22日起,中国大陆各航空相关网站上就开始流传不明战机的照片。报道指出,“关于这架不明战机,既有中国秘密自主开发五代机、首架隐形战斗机歼-20的说法,也有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力制造隐形战斗机,肯定是PS照片的质疑”。报道引述于9日访问中国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此前的话表示,“中国不可能在2020年前拥有第五代战机”。

《东森新闻》引述台湾地区“国防部”官员的话质疑“照片是有问题的,因为大陆目前尚无能力制造出最新型的战机,更不可能试飞”。

《中国时报》对歼-20之不可能性做出了详细分析。文章认为,新世代战机(美国第四代,俄国第五代)有四大标竿,分别为: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超隐身性及配备包含主动相控阵列雷达在内的先进航空电子侦查系统。目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的现役战斗机,仅有美国的F-22,甚至连俄罗斯正在测试中的新锐战机T-50的隐形性能与航电系统都被认为逊于F-22,“科技相对落后的大陆如何制造五代战机”?

文章表示,要制造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隐形战机外壳,并不困难,但解放军隐形战机能否成真的关键,在于取得推力强大的涡扇发动机,还有先进航电探测配备上,这两点是解放军的最大弱点,绝非短短五年、十年就一蹴可就的。

不过,台媒并没有完全否认其可能性。《联合报》引述加拿大《汉和亚洲防务月刊》主编平可夫的话说,如果天气状况良好,几天内歼-20将在成都132厂试飞。“如果试飞成功,就是比西方预期提前十年”。报道还引用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的话称:“中国歼-20原型机的出现,是注定要让世界吓一跳的。”

《东森新闻》则引述新华网刊发的题为“美智库披露中国空军部署数百架现代化战机”的文章指出,这“间接”证实大陆在研发最新隐形战机。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6

发信人: i3721pp (你让世界从此不同), 信区: MilitaryTech
标题: “中国先进战斗机之父”十年前勾画四代战机轮廓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17 20:00:53 2011), 站内

早在2001年8月,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学》公开发表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位科研人员所著的《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一文。第一作者宋文骢院士被称为“中国先进战斗机之父”,曾领衔“歼10”的设计研发;第二作者谢品为国产“枭龙”总设计师。

文章描述了当时科研人员在经过大量实验后对中国新一代战机的设想,并就如何解决主要设计矛盾提供了具体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未来战斗机”的设计方案。

10年后,当一些资深军迷看到“歼20”的外形后才恍然大悟:至少在2001年,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勾勒自己的第四代战机。

从“歼20”图片上可以看到,它采用了单座、双发动机、双垂尾、带边条翼的鸭式气动布局。

气动性,是指飞机、导弹在飞行状态下,由所受到的升力、阻力、力的方向、大小与其本身的截面、长度、推力、稳定性等影响飞行物飞行的客观因素所组成的一个函数值,由这个函数值来决定飞行物的外形。

通俗地说,鸭式布局是指在扁平状的机头旁侧设置一对机翼---前鸭翼。除了“歼10”,俄罗斯的下一代战机1.44也计划使用这一设计。“黑丝带”的鸭翼略有上反,这种情况被称为“上反鸭翼”。

边条翼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机翼,一些第三代战机采用了这种设计。具体而言,在主机翼根部前方处,加装一后掠角很大的细长翼所形成的复合机翼,称为边条翼。所谓后掠角,即向后倾斜的角度。

和F22、F35、T50等相比,“黑丝带”的主机翼更粗、更短,在航空学上称为“小展弦比”。同时机翼向后斜,称为后掠翼。

“黑丝带”的两个尾翼垂直于机体,较F22、F35、T50等更小,可以操纵偏转,称为“全动尾翼”。

“黑丝带”的进气口在机身两侧,而且从起落架舱设在机身侧面来判断,“黑丝带”的进气道设计采用了S形弯曲。

根据经典航空理论,强大的气动性能设计可以更好地弥补发动机的不足。同时,修长的机身等设计会使其具有更快的速度,增强超音速巡航能力。高速一直是俄制战机的典型特色,比如曾被中国广泛引进的米格系列战机。人们对于“歼10”外形的印象就是“修长”。

也有网友对“歼20”的鸭翼等设计提出质疑,认为这些有助于“飞行能力”的附加装置会大大影响隐形性能。

如何更快、更机动

事实上,上述设计大多出现在《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一文中。从这篇文章可见,中国的顶级飞机设计师们在10年前已希望通过创新设计解决新一代战机的主要设计矛盾。

这篇论文首先提出:“未来战斗机”除了具备近代先进战斗机的中低空机动性外,还要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以及过失速等非常规机动能力。同时,隐身特性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隐身要求带来了新的气动力设计困难。机身前端的隐身,对机翼以及进气道有更高要求;侧向隐身则要求机身剖面形状和尾翼布局形式与之相适应。“这些约束和要求必须从布局的初始阶段融入设计。”

同时,现有气动力设计措施不足以解决超音速阻力以及低速情况下最大升力特征之间的矛盾。

它可以简单地解释为,高速飞行与低速机动之间的冲突。即如何飞得更快,又能创造更大的利用阻力和升力比值,使飞机获得更大的升力,最终实施完美的空中动作。“现有的气动力措施不足以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过失速机动问题则是10年前先进战机设计的第三个主要挑战。

战机在机头仰起一定角度、即大迎角后会出现失速情况。但这种动作可以使战机超常规地调整自身位置和姿态角度,在空战中从被追逐、锁定的被动位置快速转到敌机后等主动位置。俄罗斯“苏27”战机赖以成名的“眼镜蛇”动作就是一种过失速机动:战机竖起就好像眼镜蛇立起身体。

研究者们在文中特别强调,应发展新的设计概念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各种非常规的气动力控制装置。

根本措施之一就是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传统意义上的升力体是指用三维设计的翼身融合体来产生升力,消除机身等所产生的阻力。

作者认为传统的鸭式布局或边条翼设计并不能提供更大的升力,但当时还没有一种鸭式布局的战斗机采用升力体布局,因为鸭式布局要求鸭翼必须高于机翼。

作者在论述此问题时引用了多项相关风洞试验结果。在这篇6页的论文中,有6处基于风洞试验的图表,以及另外两处相关计算表格。

根据新华社、《解放军报》等消息,最迟2005年,四川西北的群山深处已建有一个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中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都要在这里进行空气动力试验。

风洞试验证明,创新性的融合设计会使鸭翼的效果有所减弱,但其总升力大大提高。

作者最后提出了一种“未来战斗机”方案:采用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有小展弦比中等后掠角机翼、较大面积的上反鸭翼和比常规战斗机垂尾面积小一个量级的全动垂尾,腹部进气法和S弯进气道。“经过评估,该方案具有优秀的超音速阻力特征、大迎角升力特征、大迎角稳定性和控制性,并具有良好的隐身特征。”

除腹部进气口外,以上设计的其他特征与“黑丝带”基本相符。虽然上述设计在“歼10”也有所体现,但“黑丝带”真正全面贯彻了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的创新性设计。

专业人士多次宣示信心

根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引述资料,美国在1991年12月确定了F22的外形,并制造了风洞试验和测定雷达反射截面使用的模型;开始准备内部设计和飞机制造用的工具。俄罗斯的T50在90年代中后期完成了类似规划。

在上述论文发表5年后,即2006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首次公布了新一代有人战斗机自主设计概念方案。

不过根据当时公开展出的模型,新一代战机虽然使用鸭嘴布局,但为前掠翼方案。

前略翼则是指主机翼向前倾斜。而且模型显示,它只装配了一台发动机。这是轻型战斗机的常用模式。

此后,不仅类似模型多次出现在各类国内外航展上,军方及科研人员也在公开场合对此发表谈话。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2009年11月,空军副司令员何为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很快要进行首飞、试飞,之后会很快装备部队,“可能还有八到十年吧。”

不久,空军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采访时表示,媒体所称的“四代机”,是指“歼10”改进型系列飞机。

此间,工程技术人员则不断表达了对新一代战机的信心。

2007年3月,中航工业网站刊登了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的采访。曾任沈阳飞机研究所总设计师的李明在谈及第四代战机时说,“如果项目及时立项,我们的研发周期也将显著缩短,距离美国的差距应在15年至20年,当然,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困难,飞机研制的产业链很长,我们需要后续的技术储备。”

他特别提到:“我们的发动机性能还相对滞后一些,从长远来看,我们的研发部门应在应用基础研究上下些功夫,当然,我们经过歼8、歼10系列的研制,已建设了一支队伍,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所以搞第四代机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对于中国空军装备,他分析说:“我们长期以歼击机为重点,作战支援飞机还不是很配套,我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正在给予重视。”

2009年秋,中新社的一则消息说,“歼10”副总设计师张继高也对中国新一代战机表达了信心:“我们一直在追踪研究国外最先进的飞机与技术,包括美国的F-22、F-35,还有俄罗斯米格1.44。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研制出更好的战机。”

他认为,从中国的经济实力到科研实力,可以讲中国的第四代战机能够达到、超越F22的水平。“但何时能够达到、超越还不好说,个人估计要以10年为单位。”

而在2006年12月29日下午,新华社播发了一条400多字的消息,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已经形成战斗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4月,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也透露,中国海军将研制新一代舰艇飞机。在他列举的新一代装备中,“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名列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之后,居第三位。

“黑丝带”全面亮相再等10年?

其实从2006年至今,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有关中国航空成就的公开报道中,至少出现过五种以上外观不同的“新一代战机”模型。

从另一个侧面,还可以看到中国新一代战机面临的严峻挑战。

1月6日,当“黑丝带”已经引起人们巨大的关注时,《解放军报》曾发布消息,中央军委表彰飞机发动机专家,甘晓华记一等功。

《解放军报》说,甘晓华是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从事飞机发动机研究工作26年来,组织、参与了多项重大课题攻关,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5项,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此前,甘晓华在接受中国科学院机关报《科学时报》采访时曾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对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技术难度认识不到位,对技术的投入不足,型号研制率也远远不够。

这则报道说,美国和欧洲为了不断保持航空发动机的世界领先地位,实现战略垄断,每隔几年就出台一个航空发动机发展计划,在相关技术研发上投入几百亿到几千亿美元。中国最近几年经过上下共同努力,也出台了几个发动机发展计划,经费在几千万到几亿元人民币。

不过,甘晓华形容这仍是杯水车薪。“我国一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最多只能安排30余台发动机进行实验、试飞,而俄罗斯一型同类发动机却能安排到60多台。”

2008年全国“两会”时,这位全国政协委员还提出,目前航空发动机科研人才流失严重,建议提高科研人员待遇。

甘晓华以民用飞机为例,2007年中国自主设计的支线民用飞机ARJ21也是用国外的发动机。一般的民用飞机发动机研发费用至少需要五六十亿,大飞机的发动机研发更需耗资上百亿。而现在因为没有专项研发经费,科研人员只能陆续获得一些研发费用。科研人员的待遇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究仍不断取得突破。

目前发动机技术的核心是推重比。所谓推重比就是发动机能产生的推力和它本身的重量之比,推重比越大意味着同样重量同样大小的发动机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力。第三代战机的推重比都在8左右,全球唯一投入装备的第四代战机F22的推重比在10左右。

根据《中国航空报》等消息,2005年4月我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点火一次成功。这台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台高推重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检查性点火试验一次成功,并顺利推到慢车状态。核心机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位,只有核心机成功后,发动机的基础才算完成。

2009年,在“歼10”全面发布后,宋文骢入选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在接受《中国航空报》等媒体采访时谈及“歼10”有20年研制历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困难就是前进的动力”。

从2001年“未来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初现轮廓算起,到今天试飞消息确认、万众瞩目惊鸿一瞥,已经过去了10年。

“黑丝带”正式亮相,中国人是不是还需要再等一个10年?

战机划代标准

根据2009年底空军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中央电视台的表述,对于作战飞机的划代表述,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不尽一致。美国将突出中低空、亚跨音速机动性的F15、F16战斗机划分为三代机,将突出隐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能的F22、F35战斗机划分为四代机。而俄罗斯则将米格29、苏27/30战斗机划分为三代机,将苏35等三代机改进型飞机划分为四代机,将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能的新一代战斗机划分为五代机。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作战飞机主要是在引进、仿制俄制装备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创新发展,媒体所说的“四代机”是指歼10改进型系列飞机。

第四代战机一览

F22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21世纪初主力重型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替换美国空军现役的F-15战斗机,在美国空军武器装备发展中占有最优先的地位。1990年原型机首飞,1997年样机首飞,已经于2005年服役,目前预定建造的180架已经全部交付空军,但美国空军希望能拥有380架,而最早的装备计划更是多达750架。

F35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的中型战斗机,目前正在试飞,预计2014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海军和陆战队,其总体布局就像缩小版的F22,但与F22相比较为低端,隐身能力无法与F22相媲美。有媒体报道说,为了兼容陆战队型号的垂直起降要求,不但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甚至最大时速不过1.6马赫,是最近50年来的战斗机中最慢的,非常不利于空战。其设计目标和执行的任务70%是对地攻击,30%是制空任务。将成为美军以对地攻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替代退役的第三代战机。此外还将作为惟---款可购买的高端战机出口到美国的诸多盟国。

T50

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刚刚推出的第四代战机,总体基础在大获成功的苏27的基础上改进,2010年1月29日上午首飞。此外,俄罗斯还在研制代号为1.44的新一代战机。(《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米艾尼 | 北京报道)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7

发信人: youyuan715 (幽远), 信区: MilitaryTech
标题: 成飞611所杨伟内部谈中国四代机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17 21:51:41 2011), 站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e6e9301017d72.html?tj=1

主讲人:611所 杨伟所长
报告题目:面向未来战争的战斗机需求与发展

不是正式行文,所以我就没必要写得太正规太详细。先把整个报告会过程给大家拉一遍,然后再着重写几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报告会刚开始先是放央视沈冰采访杨伟的短片(艳福不浅,极端羡慕,本人暗恋沈姐姐已久)。接着正要放FC1首飞专题片的时候杨伟进来了,于是就取消播放,甚为遗憾。接着是自动化学院的领导按惯例讲一通废话,幸好不长。紧接着戏肉开始。

一开篇杨伟所长就介绍了今天他将要主讲的内容。要讲的分为四点,分别是:第一点、对飞机发展历史的回顾(粗略的讲);第二点、新军事变革对飞机发展的影响(粗略的讲);第三点、新军事变革后对战斗机能力的需求(比较详细);第四点、举例说明现代战斗机(着重讲,提到了FC1以及。。。XXXX)。在讲完以上四点后他又对611所和中国当前的航空工业发展做了一定介绍(最猛的来了),最后是回答学生们的提问。

一、战斗机发展回顾

首先还是从莱特兄弟开始介绍,大概是顾及来听讲的学生绝大多数并飞航空爱好者和军事迷,所以讲的非常浅显和粗略。然后从一战时期的战斗机开始讲,二战,战后喷气一代、二代、三代、四代。讲到突破音障的X-1的时候居然将X-1说成是无人驾驶。不知道是我记错了还是杨所长记错了,估计是我记错了吧。另外,杨所长把萨伯37归类为三代机本人觉得有待商榷。当开始介绍三代机的时候提到米格29和苏27,并对这两款俄制飞机做了类比。对米格29比较轻蔑,然后说现在米格29又找到了一个好买家---印度,下面全体哄堂大笑。然后后又开始介绍LCA,可说是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下面的听众无论男女自然也笑得前仰后合。讲到中国自己的三代机的时候他说因为保密的原因他不能讲,总之大家知道我们有并且不弱于上述型号就行了,大家又笑。

通过这一段的报告,可以明显听出来杨所长的设计风格。他不强调飞机的高空高速性,反对超机动性的必要,并举例说明在战斗机全寿命期间超音速不到5%(四代除外),而苏27的眼镜蛇机动在空战中毫无意义,并特别强调了能量机动理论。看来是鼎盛的方方老师的同路人。因此本人觉得任命他为611的所长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跟上了时代步伐。

第二点、新军事变革对飞机发展的影响

这点杨所长讲的很快,我也没做详细记录,只记住了两点我认为特别重要的地方。一是杨所长对国际战略格局和新军事变革的看法和刘亚洲同志非常契合。强调网络中心战是趋势,中国必需要发展自己的C4IKSR。另外一点是他举例说明作战空间多维化的时候所用的幻灯片里的飞机投影正是期盼出现已久的10号的投影。

第三点、新军事变革后对战斗机能力的需求

由于这次报告会带有科普性质,所以讲到很多例如攻角、失速尾旋、横滚偏航、翼型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等等等等东西的时候都讲的很粗浅。在举例说明协同空面攻击的时候又使用了10号的投影。

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强调了成都的电子10所、20所、29所、34所以及西安的(具体编号没记下来,讲太快了)所联合开发战场实时信息感知系统,16号线。并着重赞扬了成都的29所在电子对抗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丰硕成果。接着表扬了611所和电子科大联合开发的战斗机综合隐身项目和为四代机预研的电子模块板。并说三代机电子设备要有几百的零部件,而四代机只需要18块模块板就行了,大大降低了维护时间和成本。

第四点、举例说明现代战斗机

在这一段举例说明中介绍F22/35的我就不在重复,想必各位高人早就了然于胸,不过在介绍F22/35的时候也顺便提到了我国也在搞类似F22/35生产线的无形架装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的,不是学机械的,不懂)UCAV的进度也不落于人后。我重点说一下杨所长关于枭龙FC1的介绍。

一提到FC1杨所长就开宗明义的指出FC1就是三代机,而不是网上纷传的2代半。定位就是用来替换J5/6/7/8和F4/5,空优为主,对地兼顾。研发这款飞机的来由就是通过对国际军火市场进行了市场调查和评估后做出的决定,目的就是通过这款飞机去抢占第三世界国家的三代机换代的市场。而之所以这么久了才首飞的原因是从1992年开始直到2001年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说服国外投资人的精力上。直到2001年国外投资人才同意投资。这个投资人自然就是巴基斯坦。FC1针对巴印斗争的特殊性特点就是小飞机大航程高机动好航点超视距低价格,举例说用纵向二余电传每架飞机就可以节约200W刀。还用FC1的座舱图和J7的座舱图做了对比,FC1的座舱不再是以前出现的那种一平两下还有不少机械仪表的那种样式,而是一平三大彩!杨所长的原话就是现在FC1的座舱就是跟F18E/F、阵风、EF2000、F16BL60版一样,全玻璃化!杨所长说整个FC1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跟美国玩政治游戏的斗争史。美国那边对巴一紧,FC1就松,美国一松,FC1就紧。杨所长还专门指出对美国最近同意向巴出售F16战斗机一事就是美国对FC1项目的打压。最后强调,我们最大的敌人就在大洋彼岸,我们的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对611所和中国当前的航空工业发展的介绍

讲完上述四点后杨所长开始对611所做自我介绍。讲述了611所的来历,是为了搞J9而建立的设计所。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杨所长自信满满的说现在611所在国内所有设计所里绝对是最好的。说到这里大大的吊了一下我们胃口。他说就现在他们正在搞的型号多达十个,FC1只是其中一个,其他九个则是他不能说的。至于这九个型号究竟都是些什么呢?我觉得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去琢磨琢磨。另外他还介绍现在611所基本上都是三四十的年轻人当家,是一只年轻的队伍,有创新精神。611所现在所有的型号设计全部是用全三维电脑设计,完全做到了无纸设计,最猛的是现在611所电脑里的设计数据可以马上传到132厂的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这个进步非常令人高兴。然后杨所长又谈到了611所和其他厂所院校的合作范例。在这些例子里居然出现了611所对国产专武直数控飞行系统的技术支持,相当猛啊!

还强调了611所并未立足于现有成绩,针对美国的F22/35,611所也在搞类似的气动设计,例如DSI等技术的同步跟进。在这段报告里非常明显的感受到杨所长对俄版五代机(西方四代)的不屑,难怪俄国邀请中国参加其下一代战斗机开发会遭到我们的拒绝。但奇怪的是杨所长似乎对前掠翼型比较欣赏。最后杨所长强调了在当前严峻的台海局势压力下,国家对611所进行了大力的扶持,611所的一切也都立足于打,而且要打得赢,整个中国军工系统都是如此。并一再强调,这一切的一切台湾根本没资格享用,他们实在不配。中国军工人普遍性的对台湾蔑视由此可见一斑。特别的是杨所长对日本的F2也极其不屑,说除了雷达,F2根本就毫无实战意义,那么贵,而且核心技术又不是自己开发的,一但打起来根本经不起一轮消耗!看来能让杨所长看得上眼的也只有美帝国主义了~~~~~~~

回答学生的提问

学生的提问普遍水平不高,或者说不会提问。提问的学生里面有三个人提到了歼10,但杨所长均以保密为由只字不提没有做答。前几个都问了些极其常识性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各位都是高人,也没必要去从头再学习基础性的东西。只有三个学生的提问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学生问到IDF和FC1到底谁强谁弱。杨所长干脆明了的说IDF和FC1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东西,FC1远超IDF。他说IDF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四不像,当年搞这个东西的时候美国对台湾是既扶持又压制,结果弄了个不伦不类高不成低不就的怪胎出来。

并且强调研发IDF的时候台海形式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紧张,所以美国人对台湾搞IDF的态度一个是安抚一下台湾人所谓的自尊心,二是让自己的军工企业小赚一笔,如果IDF真的强的话那美国人也就没机会买F16到台湾去赚大钱了。说到这里杨所长又挖苦了台湾的F16一番,老掉牙版本的F16了,要改都难。另一个学生的提问则相当于帮笔者也想问的话问了出来,估计这位同学应该是个资深军迷。他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F10和FC1会不会搞成重复建设。第二个问题是俄国在最近卖给中国RD93的时候在合同上明确了这批发动机不能用在给巴基斯坦FC1上以免刺激印度。第三个问题是FC104号机是否确实使用DSI技术对进气道进行了改进,DSI技术是否能用于F10的改进。杨所长在肯定了这个学生所提问题的专业性后对这个学生的问题里凡是涉及F10都回避不答,单就FC1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FC1肯定会装备中国军队;发动机问题我们自己有能力解决(但说到这里杨所长极其郁闷的说中国的飞机都有心脏病,他也希望并相信中国的发动机研制人员在努力在争气);04号FC1不单单是进气道用DSI技术进行了改进,还加大了边条面积,并对框架和航电也进行了改进。笔者估计加大边条和改框架的目的大概是针对FC1前几架出现的起飞的时候抬头困难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杨所长说至于DSI技术则是从美国用DSI改进一架F16的进气道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了,我们对于DSI技术的研发跟美国基本上是同步的。

并再次强调611所里有一帮年轻的工作人员随时都紧盯国际航空工业最前沿进行跟进和预研。最后一个学生的问题是美国准备在关岛部属F22,一旦这个计划实施,对我们的威胁实在太大,我们有何手段来进行应对呢?杨所长首先承认了这个威胁确实非常巨大,至于如何应对,他则低气十足的说,我们肯定会有办法应对,而且一定有把握打得赢,请大家放心!于是在全场再次响起的热烈掌声中,报告会也到此结束。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8

发信人: yuanap (指尖的沉沦), 信区: MilitaryView
标题: 推好文;中国歼20首飞内幕很可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an 15 14:46:49 2011), 站内

推好文;中国歼20首飞内幕很可怕: 125
作者:重金属装备


11日国产隐身机的首飞,实在让我太激动了,有了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文不对题,因为博弈论是一种精确的数学方法,需要进行较精确的赋值和比对,最终得出均衡状态,这里只是借用一些博弈论的思维,来谈谈我们可爱的丝带姬。

 引 这是一场波澜诡谲的赌局

  布热津斯基曾把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比做一盘大棋局,但在东北亚地区,这里的地缘政治形态不能用棋局来形容,因为下棋嘛,总是两个对手对弈才叫棋,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实在太过复杂了,参与的主要玩家有美俄中日韩印,此外还有朝巴澳等次要玩家,另外东盟、欧盟也有兴趣插一杠子玩玩,这么多玩家的游戏,称作棋局就不合适了,那是冷战中双方博弈的模式,现在的东北亚,是一场大赌局,而我们可爱的国产隐身战机,则是这个赌局里刚刚摆上桌的筹码,只是让人有点震惊的是,这张筹码的面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

  1、从美国停产F22说起

  美国为什么停产F22呢?官方的解释是裁剪军费计划的一部分,没有威胁,没必要生产这么好的武器。美国媒体的解释F22太强了没有对手。宋晓军先生和其他一些非西方专家说是有不可告人的缺陷,但我认为缺陷可能有,但是作为一种定型10多年的飞机,这种缺陷不会是致命的和无法解决的,美国之所以停产F22,最大的考虑是保障F35的销路。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日韩新澳欧盟等国的决策者,如果F35和F22让你选择,你会选谁呢?我是当然选F22的,因为它性能明显强很多,高端武器是不太讲性价比的,它只讲性能,F22虽然可能更昂贵,但是它更强大也更成熟,打下F35不是问题,为了国家的安全,多花点银子是值得的,这也是泥轰人的想法。

 但是美国不想让其他国家拥有和自己一样的军事技术,而F22虽好,但养护费用太高,迫切需要出售来降低成本,怎么办呢?美国人的博弈论学的很好,他们知道博弈论就是限制对手的选择,让别人被迫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他们停产了F22,告诉世界,F22不卖,你们想有四代机?那就买F35吧。在歼二十出现之前,这个策略基本上成功了。而性能平庸的F35单价涨到1。4亿美元,完全接近了F22,而美国人估计F35的全球销量大约为6000架,粗粗一算,就是8000多亿美元,在获得了这笔巨额利润后,美国可以从容的用这些钱重开F22生产线,并大量装备,或者干脆研制下一代战机,而同时其他各国都装备了比F22低档的F35,美国空中力量依然独步全球,这就是美国的如意算盘,通过自我限制的手法,达到既卖军火赚钱,又保持军事优势的目的,银子赚足之后,美国军工业一旦恢复元气,重开F22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儿。

2、面对T50美国很淡定

  在俄罗斯的T50出来后,美国人并不紧张。一方面T50有多大脓水美国人心知肚明,虽然俄罗斯天天叫嚷我的T50多么NB,但作为从苏联时代就研究俄的老情报分析员,盖茨校长对这个猛禽斯基根本不屑评论,它从外形上看就不隐身,神马等离子技术更是浮云中的浮云,隐形战机是什么?stealth fighter,不隐身你叫什么隐身战机。另外老毛子制造业能力萎缩的厉害,所以2016年F35上市后,T50即使装备了,其性能也低于F35。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T50不是F35的作战对象,甚至某种程度上可能成为F35的友军。因为三哥的参与,T50注定将与中国无缘,从可能的买主来看,只有3哥和俄国自己会装备T50,甚至俄国自己装备多少都是为止之数。而F35的潜在购买国很少有把印俄作为假想敌的,巴基斯坦除外。拟装备F35的国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针对TG进行军事建设,泥轰如此,澳大利亚如此,WW如此,印度如此,棒子如此,甚至新加坡也是如此,因此F35卖的好不好,关键是对TG的战机有没有优势,即使最终T50性能超过F35,只要TG拿不到,那么F35还是抢手货。

  3、圣诞节的不速之客

10年的圣诞节,美国人的美梦被破碎了,中国隐身战机的图片通过互联网掀起了滔天巨浪,丝带姬的倩影登上全世界各种媒体的头条。如果真心让五角大楼给这种飞机起个名字的话,他们一定会用bitch这类最脏的字样来形容她。其先进的气动外形、硕大的体型和隐身设计表明这是一种针对F22开发的重型战机,无论你怎样抹黑它的性能,都不是以对地攻击为主的F35能对付的了。这对F35的销路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因为谁也不想要一种制服不了TG战机的多用途战机。虽然MD可以改进F22,研发X37B,仅凭歼二十无法填平中美军事技术差距的鸿沟,但这种打击对美国绝不是仅仅是军事意义,如前所述,F35是个8000多亿,是美国航空工业的复兴,涉及该产业近百万从业人员的就业,所以一旦F35出现滞销,对美国航空工业将造成极其沉重的打击,而从美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打击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还不仅如此,全世界都看到了,除了美国自己和那个不靠谱的T50外,世界军火市场有了另外的选择,这个选择很可能更廉价,更有效,这将造成美国军工综合体这头巨兽的崩溃,而这造成的失业是美国承受不起的。由此,我们看到美国自相矛盾、笑料百出的反应。国防部和空军的专家先是质疑歼二十的性能,后又表示担忧,盖茨校长更是赤裸裸地威胁说认为美国衰落的人都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而美国海军完全不同,他们说的很白,FA18在歼20面前就是十八个轮子的马车,J20让我们海军夜不能寐,因为到了2017年,我们也没有F22,只有短距起降的F35,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赶快恢复F22生产线,速度的。美国军方,混乱了。

4、盖茨为什么判断错

  既然歼二十可能对美国航空产业和美国军方造成如此沉重的打击,那么为何美国早不做准备呢?

  2009年美国的商用卫星都拍摄到了中国研制新型飞机的情况,但这条消息很快就湮没在浩如烟海的各类花边新闻里。国军说TG战机开发尽在掌握闹了笑话,但这话用在盖茨身上却不是开玩笑。作为一个CIA情报分析员出身的国防部长,盖茨校长不会不了解如何分析情报,以他的水平和美国情报网的无孔不入,不可能对如此重大的情报无所察觉,并做出2020年前中国没有五代机的误判,这个中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于F22的缺陷上。很多人说F22有着涂料怕水,生锈、部分条件下不隐身等各种各样不可告人的缺陷,这些缺陷有没有,只有美国军方知道,但即使都是真的,也都不是致命缺陷。生锈可以除,涂料怕水不断刷,部分条件不隐身可以强化,怕反隐雷达可以加强电子干扰。F22真正要命的缺点,恐怕是使用维护费太高,从美军自己发布的出勤率情况看,F22算现役战机倒数的,那么它肯定是在频繁的维护修理。开车的朋友可以想想,如果你的车频繁在4S店里维修,那么它的使用维护费一定非常高,用不了几年就会超过车价。F22也是如此,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多一架F22就是多了一个吸血鬼。而在短期内不会与中俄发生冲突的背景下,F22并没有什么功能是不可替代的,武器如果用不上的话,和废铁的唯一区别就是废铁你不用花钱维护它。

  在深陷金融危机泥潭后,美国被迫缩减开支,务实的美国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停产F22。这实际上是一举多得的,即逼迫其他国家买F35,赚钱,并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还甩掉了很多潜在的大包袱。于是,果断的盖茨校长勇敢地无视了TG开发四代机和TG即将成为全球制造业老大的事实,为美国背了个大黑锅,公开扬言TG2020年前不会开发出四代机,帮助奥观海同志实现缩减开支的计划,将主要精力用在经济建设上,同时用F35在全世界骗钱,等到上万亿美金骗到手后,自有后生来重整我MD的大好江山。

盖茨敢出来替奥观海背这个黑锅,也不是没考虑过后果的,恰恰相反,他是精密的分析了TG的风格后,才大着胆子瞪眼说瞎话。TG的特点一般来说,武器在研制阶段绝对不会曝光,并且根据韬晦的原则,会尽力掩藏自己的实力,考虑到TG隐身机的研发进度,其2017-2019年才会服役,像歼10那样98年收费04年定型服役,06年才曝光是TG最惯用的手段。而且根据TG隐身机作战对象设定为F22的情况判断,TG一般会等到飞机充分完善,并装备部队,且下一代战机已经在研后,才公开承认自己有隐身机,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2020-2025,到时候大家不仅不会说盖校长满嘴胡抡,反而会佩服盖校长的远见卓识,10几年前精准的预测了TG四代机的出现时间。盖校长也从TG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这样做也是符合TG利益的。美国拿F35骗钱对TG来说是好事,周边国家装备了性能不良的F35,而TG的J20突然杀出来,会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坐享2020年的东北亚空中优势。在今年的圣诞节前,双方似乎很默契,盖校长很满意,损了TG半天对方没啃气,CCAV还时不常的让战略忽悠局的张局出来忽悠,说TG根本没打算搞丝带姬。某个TG卧底还非常配合地说,TG四代机8年内出来,我的掩护杂志停办。这让盖茨认为万无一失,反正我盖校长2011年就退休了,熬过这段时间就万事大吉。

 但2010年的圣诞节,性感风骚的中国黑丝MM让整个西方军事界没过好,盖校长坐不住了。完了,事情穿帮啦,赶紧去中国访问吧,但是,去中国干什么呢?

  中国公开称中国四代机J20已首飞,而之前,中国空军有关人士则称,中国的四代机J20实际上是歼10改,是准四代机,被称为超级歼10。不管是准四代机还是四代机,总之,中国即将拥有更先进的战机,这一点则是事实。歼10的部分性能已经超过了F35,也就是说达到了准四代机的水平了。超级歼10的性能会如何呢?这还真得凭每个人自己的想象去猜了。

  中国有没有四代机?超级歼10有没有?是中国军方在忽悠世界,还是中国军方在威慑世界。

  一个空军副司令,能随便的乱说话吗?能把准四代机说成是四代机吗?后来有人澄清说,中国的四代机是歼10改的超级歼10,这能令人相信吗?可是这一正一反的两种说法,还真的把世界给闹糊涂了。目前不管中国的四代机消息是否起到了威慑作用,至少也起到了忽悠的作用。中国要是真的有了四代机,也就是有了足够的制空权,那么任何国家都不敢小看中国了,四代机可以说绝对是具有战略威慑意义的武器。美国有了F22就有人放狂言,有了F22,美国就可以同时打赢中俄两国。放出四代机的风声,忽悠外界,让外界去猜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威慑作用。

  另外就算中国所谓的四代机是超级歼10,而这个超级歼10还要等7-8年才能成军装备空军,那一定是比歼10要强很多很多了,中国空军有关人员曾公开说,中国歼10的部分性能已经达到甚至已经超过了F35的水平。那么中国的超级歼10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那至少也与美国的F35的水平不相上下了,这威慑作用也足够强了。

  目前虽然中国自己已经否认了有四代机,而外界也认为中国不可能短时间内造出四代机。可是虽然不相信,但也不敢全不信。一旦中国真的有四代机,就不只是有一种先进的战机的问题了,这说明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其它的军工领域里也有了质的飞跃,这才是四代机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最大的信息。

  中国空军司令曾说过,太空军事化是必然的趋势,未来谁掌握了制太空权谁就占了先机。中国空军的发展目标,就是建立空天一体化空军。这无疑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中国正在向太空军事化进军。中国空军司令员的讲话,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的观点,中国曾经一度极力主张签太空非军事化条约,只是由于美国不答应才做罢。中国敢提出建立空天一体化空军,没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是不可能随便说的,中国一向是不喜欢张扬,更不会把自己没有的东西拿出来吹嘘。导弹射卫星、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说明在中国已经向太空军事化迈出了一大步。要建立空天一体化空军,只靠歼10是不行的,必须得有真正的四代机才能相匹配,中国四代机再研是肯定的事情,是否近期首飞那就靠猜测了。在空军许司令员说出建立空天一体化空军之后,中国空军副司令员就紧接着曝料四代机的信息,这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就很难说了。

  中国在航空航天上都有了突破,相信中国其它的军工领域也不会甘于落后。中国的反舰导弹、巡航导弹、战略导弹等也在飞速的发展。中国海军方面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只是缺航空母舰下水了。

  总之,四代机信息的透露并不单纯是一个四代机的问题,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信息才更加令人生畏,它全面反应出了中国军工科技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已前中国科技落后,一是由于外界的高科技技术的封锁,另一原因就是差钱。因为没有钱,所以很难搞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只要有钱,只要全力以赴,任何的高技术军事装备都难不倒中国人的。想当年,中国下决心搞核弹,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不就是自己搞出来的吗?难道这不是一件非常难实现的事情吗?也只有中国人能创出这样的奇迹。如今中国军队已经不差钱了,有了钱,就可以搞各种尖端武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四代机对中国来说不会是太大的难题,航天能上去,航空肯定也不会太难。中国目前需要的是时间,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9

发信人: mds (刻录必备软件), 信区: MilitaryView
标题: 成飞研制枭龙战机从出图纸到首飞仅用13个月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17 08:49:16 2011), 站内

  《瞭望》文章:探秘中国“鹰巢”

  未来10年、20年,中国“战鹰”研发将厚积薄发,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从而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勇立潮头,问鼎世界航空一流技术水平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苗俊杰

  站在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成都所)四十周年纪念标志下,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亲手点燃“薪火相传”的火种,历任所长依次上台点燃手中的火炬,庄严地将之交给现任成都所领导班子,随后,这熊熊之火又次第传递到青年职工代表手中

  近一个月过去了,当本刊记者欣闻我国新一代战鹰再次试飞的消息时,这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又浮现在脑海中。如果从精神层面讲,“薪火相传”是“航空人”自强不息的传承,那么从技术研发层面,这一幕就是我国“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军机研制格局已经确立的完美象征。

  也因此,亲赴过中国“鹰巢”采访的本刊记者,对这已经公开的喜报,少了一份惊奇,多了一份敬佩,更充满了对我国第三代机扎实研制而今天水到渠成的感慨和自信。

  跨代发展的“原爆点”

  步入位于府南河畔的成都所科研工作区,一座造型独特、具有现代高科技功能的设计大楼直冲云霄,引人注目。大楼左侧的茵茵草坪上,4架振翅欲飞的歼-7C、歼-10、枭龙和歼-10双座型战鹰模型,昭示着成都所与这些“空中明星”的血脉。

  “我们要搞歼击机,搞一个新的、性能好的歼击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将这一历史重托交给了中国航空工业。今天,面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的大型复杂武器装备、代表着当今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重点型号飞机,从最初的孕育,到呱呱坠地,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展翅腾飞,感受到的是“航空报国”带来的精神震撼。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party委书记戴亚隆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成都所通过歼-7C/D飞机的研制掌握了第二代先进歼击机的设计技术,又通过歼-10飞机的研制,牢牢掌握了第三代先进歼击机的研发技术,研究所的技术实力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未来10年、20年,成都所也必将在完成国家系列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中,通过不断攻坚克难,厚积薄发,非对称超越,无边界创造,从而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勇立潮头,问鼎世界航空一流技术水平。

  自1970年建所以来,成都所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国家多个重点型号飞机研制任务,经历了艰苦创业、追赶成长、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在40年的风雨征程中,他们品尝了创业的艰辛与不易,经受了成长的考验与磨砺,战胜了攀登途中的无数困难与挑战。

  从歼-9飞机打样到歼-7C/D飞机装备部队,从歼-10系列研制成功到枭龙飞机走出国门,从新的型号任务全面展开到无人机项目系列化发展成都所的“航空人”用激情和斗志挥洒汗水,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奇迹,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超越,敢于攀登的创新之路。

  2004年4月,歼-10飞机顺利通过设计定型审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季晓光回忆说,胡锦涛总书记获悉后非常高兴,作了“祝贺歼-10飞机研制成功。望再接再厉,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批示。

  成都所圆满完成了party中央在研制之初就提出的“研制一代先进战斗机,建设一流研制基地,培养一支掌握先进设计技术人才队伍”的三大目标任务,真正实现了航空武器装备水平、航空设计制造技术和航空人才队伍建设的三大跨越。

  今天的成都所,不仅拥有一批经过多个型号锻炼,工程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优秀科技人才,而且拥有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从副总师到各研究部部长,从各研究室室主任到一大批70后、80后技术骨干,组成了一支优秀的精英团队。

  建设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年轻队伍,是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他们不仅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精、战斗能力强、协作精神好,具有优秀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且,继承了老一代航空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执著追求,全身心投入到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的伟大事业之中,他们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和希望。

  “十一五”期间,成都所相继完成了机关组织机构变革。通过大力推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充分汲取国外军机研发管理过程的精髓,建立了型号研制全新研发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多型号并行交叉研制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2010年,研究所为适应未来航空技术综合化、系统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变革了全所的科研机构,设立了11个设计研究部,70个研究室。

  季晓光认为,通过枭龙飞机的研制,成都所实现了从研制体系、管理模式到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一系列创新与突破,构建起日益成熟、健全、高效的生产能力和研发体系,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新的提升,“这一切,对于成都所实现‘引领我国航空和空天综合飞行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Hexie研究所’的愿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望未来,戴亚隆说,没有预先研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没有核心技术储备,就不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成都所将进一步转变思路,拓展领域,重点突破,加强产学研合作,致力于争取更多的,特别是对研究所专业技术发展牵引大、对型号工程应用价值大的项目立项。通过对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基础技术更加深入、广泛的预先研究,谋求更大的技术领先,并不断促进研究成果实现工程化、价值化。

  “战鹰”从这里起飞

  在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简称成飞)的总装厂里,本刊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有条不紊地组装“空中明星”歼-10战机。偌大的厂房里树立着显示屏,可以直观地了解歼-10飞机的组装进度。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军机——歼-10飞机试制能力的企业,成飞公司一直处在国防建设的前沿。

  据成飞公司副总经理杨素华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创建于1958年的成飞,这些年来以“军民结合,航空为本”为发展战略,努力“巩固军机优势,着力发展民机,有选择地发展民品”。

  经过50年多的发展,成飞产品结构形成了航空与非航空、军品与民品齐飞的格局,先后研制生产了歼-5甲、歼-7系列、枭龙/FC-1、歼-10等20多个型号的军机3000多架,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军机研制格局,并在国际军贸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国家防务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成飞的新机研制史上,有一种飞机的制造周期曾创下奇迹:从图纸出来到首飞,只用了13个月;与以往的新机比,研制缩短了1/3至2/3的时间——这就是枭龙/FC-1。杨素华说,枭龙是我国首架全数字设计的飞机,其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设计、制造能力以及管理、整机技术输出跃上了新台阶,为我国航空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歼-10飞机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掌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制、生产新型战斗机的能力。

  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枭龙飞机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重大阶段)银奖,枭龙、歼-10的扬眉吐气,反映出成飞对技术创新的推崇。据杨素华介绍,这些年来,成飞以提高整体技术实力为核心,加快了“数字化成飞”平台的建设步伐,推动企业设计、制造、试验、管理四大支撑技术的快速提升。

  在技术基础工作中,成飞公司围绕歼-10、枭龙飞机为重点的科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加强了技术改造的投入和实施,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通过技术改造,新增仪器、设备近千台,新建和改造厂房,大大提升了成飞公司的数控加工、复合材料、钣金加工、热表加工、装配铆接的技术水平。

  成飞通过实施国家“863”计划的CIMS工程,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数控加工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信息的直接传递及无图制造,在设备数量,加工能力,检测能力及特种工艺方面都有极大提高。

  围绕飞机研制,从设计、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强化信息化应用,特别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航空产品研制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的实施应用,成飞提高了企业研制能力,成功引领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日前,成飞公司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应用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新版生产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成飞公司全年生产计划的下达实现了与专业厂及业务部门的信息有效传递共享,提高了生产管理快速响应速度。通过构建数字化车间,数控设备利用率和数控加工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数控厂数控设备主轴利用率较2006年翻了一番。

  作为国有大型军工企业,成飞担负着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的科研生产任务。为实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航空企业集团”的发展愿景,成飞深刻把握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用宽阔的世界眼光审视自我,践行高效务实的管理方法和制造理念,实现向现代化军工企业的逐步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成飞在“强壮主体”的同时“丰满两翼”,以新支线飞机机头的生产和国外民用飞机的转包生产作为企业的主导民品,与美国波音、法国空客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转包生产了波音787方向舵、波音757尾段、空客A320/340登机门等民机大部件,成为国际民机大部件优秀转包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成飞,已是我国设计、研制和批量生产现代歼击机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专业化的航空人才队伍,连续三十多年保持盈利,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数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谈到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杨素华说,成飞将继续保持航空产品的优质稳定生产和服务,作为战略调整工作的基础;完成好航空产品新品试制,巩固公司的军机领先地位;同时,成飞将全力推进军机的市场开发,实现批量出口。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39

发信人: mds (刻录必备软件), 信区: MilitaryView
标题: 汉和称中国J-20战机作战半径可达1500公里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17 09:01:54 2011), 站内

  东方网1月16日消息:《汉和防务评论》1月12日文章称,航空专家表示,处于飞行状态的中国隐形战机原型机J-20的图片表明战机已进入飞行测试的第二阶段,以测试J-20的飞行控制软件设备、发动机以及空气动力系统。J-20被认为是为对抗美国F-22而研发的,是对美国亚太地区空中优势的巨大挑战。

  文章称,周二的试飞意味着中国目前正在测试J-20的飞行软件设备、发动机以及空气动力系统,接下来数周J-20还仍将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机场进行跑道测试。航天专家表示由于看到的仅仅是从机场边缘地区拍摄的低分辨率照片,所以有关J-20的性能中国能公布的还很有限——特别是其雷达匿踪回避技术,至于J-20此次飞行的高度和速度也无法确定。

  然而,几位权威专家已从飞机的形状和相对的大小比例推断出该飞机的设计最终能够使其飞得足够高和远,并能搭载足够的燃料和武器来挑战F-22(当今世界唯一具备完全隐形性能的战机)。

  文章称,这些专家表示在2020年以前中国的J-20不可能具备完全的隐形性能。据观察,被测试的J-20至少有两种原型机,在投入大规模生产前这两种原型机还将被同时测试许多次。

  从军迷曝光的图片分析,中国应该测试了两种发动机:其中一种为中国国产发动机,另一种则是俄罗斯生产的。由于中国国产发动机推力不够,不足以支持J-20像F-22一样进行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所以在未来几年中国可能还得依靠俄制发动机。

  文章称,不过,如果中国最终成功列装了几百架J-20战机,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将有着严重的战略挑战,美国已在2009年减少了对F-22的资金投入,以后打算主要依靠体型更小巧速度稍慢些的F-35来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空中优势。

  中国的成功也将影响一些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众所周知,日本与中国有着领土争端及其他安全问题争端,而美国一直鼓动日本购买F-35,同时日本也一直依靠美国维持其在亚洲地区的空中优势。

  文章还称,J-20原型机的首飞恰好发生在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之际。

  同时,随着日本的现代化国防战略和防卫重点由俄罗斯向中国的转移,其计划在未来5年内购买12架下一代战机,无疑F-35是最优先考虑的选择。韩国和新加坡也在考虑购买F-35,而澳大利亚已决定购买F-35。

  去年9月,日本与中国在东海海域发生渔船冲突。这次激烈的冲突加剧了日本对中国的不满,因此日本急迫需要在空防上一次这样的改变。

  文章称,中国的J-20看起来像大号的F-22,表明此次设计的J-20是要装备在中国领土内,但还是能够搭载足够燃料以确立对台湾、中国的东海、南海甚至西太平洋地区的空中优势。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军备控制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称,J-20的出现将使中国战机的飞行距离扩展到1500公里。

  文章称,洪源表示,“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出现复杂局势时,已经公开曝光的新型战机不仅表明中国维持地区空中优势的决心,也反映出中国已拥有实现这个决心的技术设备保证。”

  洪源还表示,J-20的尺寸表明按照设计它能比F-22搭载更多武器,其中可能包括反卫星导弹。同时不论是否恢复F-22的生产,J-20的出现都将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空中优势。

  文章称,独立防卫智库——《澳洲空中力量》的著名军事评论家卡罗·考普称,J-20的尺寸和形状表明其能够在最多飞行1500公里后,仍能实现不加油返航。

  考普还称,“现在就得出J-20性能如何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可以说它看上去像F-22,而且在充分研发后也可能具备与F-22相同的性能。”

  “J-20原形机具备的技术已达到让中国人足够自信的开始测试飞行系统和空气动力系统的程度”,考普还表示说。

  文章称,中国的环球网和其它网站周二均报道了中国J-20隐形战机的首飞,并附带上传了照片。

  《汉和防务》总编辑平可夫也表示中国可能正在测试J-20的飞行控制软设备和空气动力系统以及发动机。他称一架原型机可能装备俄制AL-31FN发动机,另一架则装备的是中国产WS-10A发动机。

  文章称,平可夫表示,“J-20设计完全是用来对抗F-22的。中国意图去控制周边地区的制空权。”

  “J-20首飞是一次地震,特别是震动了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我确定日本和其他国家将会力促美国重启F-22的生产线。”(编译:甄蕾)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17 22:40

发信人: i3721pp (你让世界从此不同), 信区: MilitaryView
标题: 大陆歼20试飞 台军高层终于坦言“看报才知道”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17 19:32:31 2011), 站内

人民网1月17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大陆第四代战机歼20曝光甚至成功试飞,台军方上将级军方高层坦言是看报才知道,绝非联二情报单位声称的“都有掌握”。

为了解歼20可信度,台军多名空军高阶将领在先前接受记者查证时均坦言,歼20是当天一早看报才知道,同时由于军方没有任何关于歼20的性能讯息,所以无从研判真伪和战力。

这项说法,直到一月五日媒体再度大幅报道歼20的消息后,“国防部”联二情报次长沈一鸣在“立院”答复质询时,依旧坚持相同调性,他公开强调,“不清楚照片怎么出来的”,还称相关迹象显示这组照片“应该有问题”。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20 00:03

发信人: qqsn (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信区: Picture
标题: 给力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19 16:51:51 2011), 站内



中国人果然会考试。。。。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20 00:05

发信人: qqsn (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信区: Picture
标题: 给力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19 16:51:51 2011), 站内



中国人果然会考试。。。。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1-28 00:58

歼-20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终于向世人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

〔 作 者:灵云ら苍月 〕 CHN强国网 军事战略站


2010年12月,随着成飞132机场一系列爆炸性照片的暴光,中国国产最先进的歼-20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终于向世人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



为现代化高科技环境下一国武装力量的支柱,空军在战争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中国空军装备发展始终受到广大军事爱好者的强烈关 注。2010年12月,随着成飞132机场一系列爆炸性照片的暴光,中国国产最先进的歼-20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终于向世人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

1月11号,歼-20进行了首飞。他的问世,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中国互联网上更是依法一片欢呼声。作为世界第 3种第四代重型战斗机,歼-20的出现对中国航空业无疑具有里程碑是的意义。那么现阶段,这种中国第一代隐性战机都有哪些特点呢?又有何不足呢?在此,灵 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分析。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歼-20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是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国产第四代重型隐形多用途战斗机。在歼-20公开前,尽管基本都认 定是无尾三角翼鸭式布局,但外界对中国四代重歼究竟是何尊容有多种版本。有人认为他将继承歼-10的气动布局,采用腹部进气道,也就是所谓的“歼-10发 展改进型”;另一种则是两侧近气常规布局。目前的歼-20基本属于后者。但是,又与网上以前的版本有很多不同。其中很多特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别具一格。

首先,从目前的照片可以断定,歼-20最注重的就是隐身性而且运用了多种手段,几乎作到了及至。由于目前的歼-20只有照片和视频可以做参考,我们 只能大致从其中管窥其隐身能力。目前的战斗机雷达隐身技术,主要就是外形设计和机体材料以及吸波涂料的使用。首先,歼-20单纯在隐身外形气动布局上无疑 是成功的,已经超过了俄国的T-50。

从照片可以看出,歼-20在很多方面都极力追求隐身效果。为尽可能的减少雷达反射截面,世界上几种四代战斗机的机翼后缘都不是平直的,歼-20的机 翼后缘就是以一定角度前掠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隐身能力,而且由于机翼后缘是倒三角形,可以有效增加机翼面积减轻翼载。而歼-20的无尾鸭式布局,使其在 设计可以机翼前掠后缘时不用顾忌对平尾的影响。



歼-20使用了无附面层隔板超音速进气,又称“三维鼓包失无附面层隔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DSI。DSI大致就是采用一个三维复杂曲面的鼓包取代以 前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即可以对气流的压缩,而且可以对发动机风扇叶轮起到遮蔽作用,而这里战机的重要雷达反射区。此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的JF- 17“枭龙”、歼-10B和美国F-35使用了DSI,但他们都是固定式DSI。歼-20的DSI进气道的鼓包也是固定的,但他的进气口却是可调的(灵云 注:不象某些网友所说的鼓包是可调节的)。歼-20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拥有可调DSI进气道的四代战斗机。如果从正面看,他的进气道呈“V”字形,向 机身两侧肋倾斜,这点很象“枭龙”。进气调节装置被内敛的唇口包裹在里面,对隐身很有效果。



灵云认为,歼-20之所以使用调DSI进气道,首先是为追求超音速巡航能力。DSI进气道可以在大迎角下保证正常进气,同时可以在超音速飞行时降低 进入发动机的气流压力和速度。但他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而可调进气口则可以成为有效补充。目前,比较可靠的推测是歼-20的机身长是 21.30 米,而且俯视图表明他的机身非常宽大,机体内有足够的空间。而紧密并排的的发动机喷口,与机身两侧进气道口在位置上呈现出明显的“S”形有,所以可以肯定 歼-20使用了弯曲进气道。加上DSI鼓包的限遮挡,已经可以确保发动机风扇叶轮避免雷达照射。在这点上,歼-20已经超过了俄国的T-50。



目前技术下,战机雷达隐身的主要方法是机体材料和涂料。根据能掌握的权威资料,中国在军用航空复合材料的技术和应用上,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绩。例 如,国产歼-11BS多通途双座重型战斗轰炸机(灵云注:关于歼-11BS详见灵云ら苍月之前的《【原创】振翅,鹰击苍穹!浅析歼 -11BS对空军的意义》),他的机体就大量应用了中国自己研制的新型复合材料。其中,两个高大的垂尾有近五分之四的体积使用了复合材料,而全动平尾则是 全复合材料。同时还在主翼翼、边条、进气口和尾翼以及前缘机动襟翼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不导电材料。在一种战斗机上如此大比例的使用复合材料,这在目前已知 的国产战斗机中是极其罕见的。同时喷涂有国产新型雷达吸波涂料。这证明中国在战斗机大规模复合材料运用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这是第四代战斗机研制 中一项关键性技术!因此从歼-11BS身上,我们可以在某方面管窥到中国四代机的部分技术。





考虑到四代对隐身性的追求,以及成飞在歼-10B上的成果灵云推测,歼-20机身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很可能会达到 40-50%。这其中主要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其他部分主要是钛合金和传统铝合金。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比例了。复合材料主要是做机体,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皮肉”,而金属材料则“骨架”。而且从目前的高清照片看,歼-20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多余的突起物。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机体外表工艺非常 好,铆钉等都处理的处非常好,而且吸波材料涂层很厚,覆盖了铆钉等物件。

但灵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歼-20运用了大面积复合材料外蒙皮一体化整体成型、组装技术!就是首先依照骨架外形,用复合材料制造一整张大面积整体 蒙皮,然后整体一次性覆盖、安装在骨架上。其优点就是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表面接缝等,可以极大的提高隐身能力。但该技术难度非常高,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 几个国家掌握。但是,在之前的珠海航展上,“暗箭”等无人机实际上已经证实,中国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中国四代战机计划,最追求的就是隐身能力。因此,几 乎可以肯定会运用大面积复合材料外蒙皮一体化整体成型、组装技术。

同时灵云认为,不排除在雷达反射重点部位使用使用蜂窝状石墨材料。国外始终有一种看法,认为全动鸭翼会影响隐身效果。但歼 -20却偏偏采用了鸭翼,而这个东西按常理也是会破坏隐身的。全动鸭翼破坏隐身只是片面看法,这是建立在它会大量反射雷达波的前提下。但既然歼-20如此 坚定的采用了全动鸭翼,灵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歼-20的鸭翼是纯复合材料的!它对雷达波不是反射回去,而是吸收或透波!加之外形的修整不会影响袄隐身 能力。



此外,歼-20的座舱盖也是一大亮点。而歼-20的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顶级的整体式座舱盖。整体式座舱盖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消除原有分体式上,风 挡金属框架造成的雷达反射,这对隐身性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这种大型整体式座舱盖,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涉及到材料选择、生产、一次性铸造成型等多种复杂技 术。整体式座舱盖不仅要求强度、韧性高,而且要求高透明度和无曲光变形,否则将严重影响飞行员的视野直接导致作战失利。还是在不久前,战斗机整体圆弧式风 档在中国还是希罕物,材料还需要进口。仅仅几年的光景,中国已经可以生产世界顶级的整体式座舱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而且从外观看,这个座舱盖明显散发金属光泽,证明运用了金属镀膜技术。座舱内部很多东西都是很好的雷达波反射体。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就在座舱盖上镀 一层金属膜以屏蔽雷达波,效果非常明显。但缺点是价格昂贵,因为大部分选用的都是黄金!国外如瑞典或美国等,此项技术早已经实用化。但在中国还是首次应 用。这足以证明中国在技术上的飞跃性发展。歼-20在其他对隐身性的维护也做的非常好,而且细化到很多细节。

首先,他的3做起落架舱门外缘与机身结合处都是锯齿形,而且灵云推测,目前还没有露面的弹舱边缘很可能也是如此处理。这是最典型的隐身设计。在发动 机尾喷之间,是折叠式减速伞舱盖。同时,即便是目前的高清大图中,我们也没能看出明显的弹舱位置,整个机体外皮浑然一体。这一方面证明了成飞强大的工艺水 平,同时更证明了歼-20强大的隐身能力!




发动机尾喷口,是破坏隐身的重灾区。美国的F-22是将喷口完全包裹在机体内部。这对抑制雷达和红外信号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俄国 T-50,两个巨大的发动机金属喷口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挺挺的裸露在外,这势必严重破坏其隐身能力。从高清大图可以清晰的发现,歼-20发动机尾喷口结 构极其特殊。他没有象F-22那样包裹在机身里。

但他的外表也没有金属光泽,而是很明显的在金属喷口外部包裹了一层白色板状非金属结构。考虑到尾喷口巨大的高温,一般复合材料显然无法胜任。因此灵云认为,这很可能是某种耐高温的特种陶瓷材料。目的一是消除金属尾喷口带来的雷达反射,同时可以降低红外辐射!

而这和F-22是将喷口完全包裹在机体内部,其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但技术难度和花费要小得多。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歼-20的发动机喷口采用了锯齿 形边缘。不仅如此,喷口后缘与机体蒙皮接触处很明显也是锯齿结构。这都是明显的雷达隐身特征!这与之前一些人认为的,歼-20的发动机未进行隐身处理的论 点大相径庭!只是目前灵云在所有图片和视频中,还没有发现歼-20的发动机尾喷有其他红外抑制措施。这很可能会在今后的改进中逐步完善。但已经远远超过俄 国T-50。


综合后灵云判断,歼-20在雷达隐身能力上应当与美国F-22不相上下,但至少目前在发动机红外隐身能力上还有所差距,但经过今后的改进这种差距将 会得到弥补。但几乎可以肯定,目前这个初期版本的歼-20,其隐身能力就已经完全超过了俄制国T-50。目前的歼-20,隐身能力已经可以排名世界第2 了。

从目前的照片以及首飞视频看,灵云认为歼-20非常注重机动性和敏捷性。歼-20采用成飞擅长的无尾三角翼鸭式布局,主翼和全动鸭翼都进行切尖处 理。无尾三角翼鸭式布局有多种好处。首先是机动性和灵活性很强,非常有利于近距离高机动格斗。而且采用这种布局的战机起飞滑跑距离很段。在这方面歼-10 已经是很好的范例。同时,无尾三角翼布局本身适合高速飞行,但机动性和稳定性相对差。而前至的全动鸭翼则正好可以有效改善机动性和灵活性。两者可以有效互 补。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动机功率不足。这证明,中国四代机是非常重视超音速巡航能力的。而这正是世界上四代机一条重要技术标准。




同时,歼-20的双垂尾是外倾式,而且也是全动的。这种设计是极其罕见的。在目前世界战斗机中,只有俄国T-50和美国 F-117是全动垂尾。其他如F-22或更早的F15都是常规的固定垂尾加可动方向舵。全动垂尾对机体材料以及操作控制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灵云认为, 与传统固定式垂尾相比,歼-20的全动垂尾明显使用了纵向主动增稳主动控制技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追求方向稳定性和对机动性,同时可以有效减小垂尾面积。 而较小的垂尾不仅重量和阻力小,而且雷达反射截面小。同时,外倾垂尾可以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这已经是多年实践证明的。而全动垂尾配合全动鸭式布局,则 可以有效提高机动性。

因此灵云认为,歼-20之所以采用全动垂尾,主要是出于提高隐身性和机动性的目的。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全动垂尾的众多优点,所带来的是对战机飞行 操控制系统的苛刻要求!世界军用航空界在研制新型战机时,无不是以可靠性和实用性为第一需要,力求稳妥、可靠和安全。因此,往往宁可采取相对落后却更可靠 的技术,也绝不会冒险去采用不成熟的高新技术。美国的YF-23就是用大量当时最新高科技堆砌起来的,远远超过了F-22。




但正是由于采用了如此众多的、不成熟的新技术而反倒让美国空军不放心,最终导致他输给中规中矩F-22。而中国在这方面比美国人更甚!全动垂尾即便 在现在世界上都属于高新技术,国内此前从未搞过,对战机飞行操控制系统的研制提出极高的要求。而成飞居然在如此重要的四代机上采用这种技术,足以证明成飞 对相关飞行操控制系统技术的信心。这说明,中国在该技术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已经可以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灵云认为,歼-20的主机翼也是一大突破!目前,已经有大量高清晰侧视照片可以做参考。从照片看,在歼-20主机翼和全动鸭翼间是边条。边条的 主要作用是增大涡升力。中国此前在多种军用飞机如JF-17“枭龙”和L-15“猎鹰”等上已经大量使用,按说边条算不上啥高新技术。问题是这些机型的边 条是固定的,而歼-20的边条是可动边条!这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边条的作用,是在飞行过程增强涡升力,说穿了就是涡流发生器。

珠海航展上,L-15和JF-17在飞行表演中其大边条翼拉出两道非常明显的涡流,证明其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他们的边条都是固定式的不可控的。 而歼-20的可动边条,则正好改变了这一不足。歼-20的可动边是活动的,条效率极高,能有效控制涡流走向,从而可以有效强化涡升力。而且这种技术可以有 效减小边条面积,因此我们看到的歼-20的可动边条,其尺寸远远小于JF-17“枭龙”和L-15“猎鹰”!



歼-20的远距耦合的鸭翼主要提供配平力矩,次要提供涡升力矩。而他的棱型机头有两道棱边,这不是简单的设计,他也可以起到增加涡升力的作用。这点 和美国的F-22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首飞视频中,歼 -20起飞滑跑距离不超过300米而且这个那个过程非常轻松,这已经证明其强大的升力特性。

此外,歼-20的每侧主机翼下都有两个类似挂架的突起,这是控制机动襟翼的襟翼作用筒。歼-20的前、后机动襟翼是联动的。综合起来,歼-20鸭 翼、边条、襟翼、副翼和垂尾都是可动的,其中鸭翼,边条,副翼和垂尾还可以差动。如此多的可动翼面,在世界四代机中是独有的,这非常有助于提高机动性。如 果再加上以后将具备的发动机矢量推力控制技术,中国歼-20的将具有超乎寻常的空战机动性。超机动性是四代机的一个重要指标,F-22采用的是相对保守的 气动布局,他的高机动性很大程度是依靠矢量推力发动机来实现的。而俄国T-50气动布局也不如歼-20。因此灵云断言,中国歼-20的机动性将是世界四代 战斗机中最强大的!



灵云认为,超机动性对中国歼-20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现代化空战进入超视距时代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 可以用雷达探测到对方,然后才能使用远程空对空导弹进行攻击。排除电子干扰等其他因素,四代机之前的机种由于不具备隐身能力,因此双方的机载雷达都可以远 距离发现对方,可以在近百公里的距离上相互发起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的对抗是对等的,但四代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由于具有强大的隐身能力, 四代机可以在对方根本发现不了的情况下单方面对敌机发起超视距攻击。而三代机在此情况下甚至可能还没有发觉就已经被摧毁。这种作战方式已经成为只属于四代 机如F-22自己的“超视距攻击”,将直接导致空战呈现一边倒的单方面屠杀!



但灵云认为,如果中国歼-20可以在隐身能力上达到与F-22相匹敌,那空战将呈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局面——由于双方机载雷达都看不到对方,远距离 超视距攻击也就无法进行。如此,双方只能在冲到近距离后展开近程格斗。如此,四代机出现之前早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近距离空中格斗将重新成为一种重要空战模 式。而这就需要中国四代机必须具备达到或超过美制四代机的高敏捷机动性。只有如此,才能在近距离空中格斗中占的先机。





航电系统是现代化战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歼-20航电系统如何目前只能靠推测。首先,他的机载雷达几乎可以肯定将是国产最新型数字式有源主动电扫描相 控阵雷达。成飞的歼-10B使用的就是其变种。该型雷达在2007年通过技术评审验收2008年正式定型,目前正逐步交付一些重点部门。在座舱设备上,目 前可以证明的是有一具绿油油的新型衍射式平显。至于其他的则有两中可能。一种是类似现役的歼-10等采用多具显示器。

从目前能得到的照片看,高耸的操作截面有足够的空间,足以并排安装3-4具大型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矩阵。但灵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使用一具国产最新 型大型整体式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矩阵。这实际上是两块显示器的组合,目前只出现在美国F-35上。中国已经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展出过类似的国产货。而该产品 的外观明显就是四代的机头!这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产品,四代运并不存在大问题。当然,本次首飞的四代应该是不带雷达的。



采用众多控制截面的歼-20,对操纵系统将是严峻考验,歼-20的操作系统目前只能推测。最大可能,是和歼-11B与歼 -10、歼轰-7A一样,都是国产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当然,由于操作要复杂得多,操作软件会有差异。该系统经历多种机型长期使用,表现出非常 好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是目前最稳妥的的方案。但鉴于歼-20如此众多、复杂的操作难度,而且其机载设备远比第三代战斗机复杂得多。如果使用电传,将需要大 量电缆等设备,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增加机体重量。所以传统电传操纵系统已经难以胜任。

因此不排除他会使用另一种操作方式,这就是目前新兴的光传操纵系统。光传操纵系统实际上就是电传操纵系统的发展型,也是今后主流发展趋势。是以光导 纤维代传统作为物理传输媒质,以光代替电作为传输载体,传递指令和反馈信息的飞行控制系统。电传操纵系统的致命弱点是易受电磁干扰及核辐射的影响,而光传 操纵系统不仅可以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光线网络的频带宽、容量大、传输损耗低,信号传输能力数倍于传统的电缆,可以满足大量复杂数据的传输。而与之对应的, 则是其体积和重量以及价格要远小于电传操纵系统。 军事战略站





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光传操纵系统,现在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中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年来已经取得很大发展。歼-20是否 会采取光传操纵系统,关键是中国自主光传操纵系统的可靠性。研制方是绝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战机上使用一种不可靠的技术的。但有一点可以大致肯定,就是歼 -20的所有系统如座舱系统和新型综合导航系统,和新型机载综合光电/电子自卫/电子战系统等会以光纤数据总线网络为基本架构实现交联,构成整体开放式航 电网络系统。开放式航电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整套系统只需通过软件更新就可以得到升级,无须对硬件进行更换,成本和难度要小得多。这些都是歼-10等机型 上已经运用多年的成熟技术。此外,四代首飞后,很多人都抱怨飞行员的头盔过于简单,但灵云认为这是很肤浅的。



这只是一次试飞,是不需要配备先进头瞄的。当正式服役后,可以肯定歼-20会使用国产最新型头盔综合显示系统。该系统不同于以往功能单一的头瞄,而 是一种集成式宽视场双目综合显示系统。与传统的头瞄系统最大不同之处,是它采用了有源彩色液晶显矩阵。由组件式头盔显示装置、增强型显示电子装置和头盔跟 踪装置组成。除显示来自红外/光电探测系统的图像外,还将其他多种显示信息如飞控系统、机载武器系统等集成显示在头盔上的屏幕上,可以帮助飞行员驾驶和控 制机载武器的使用。此外,中国新一代近距空对空格斗导弹拥有全向越肩攻击能力。为配合这一能力,灵云认为歼-20会在机身四周以及腹部,分布多具红外/热 成像/光电探测器,这样就可以配合头盔综合显示系统为歼-20提供了360度的全向无盲区零死角视野!配合新一代近距空对空格斗导弹,四代重歼将具备强悍 的近距离格斗能力!



武器系统是现代化战机重要组成部分。灵云推断,歼-20的固定武器很可能是23毫米航炮,而不是一些人说的新型25毫米炮。因为23毫米航炮在歼 -7III、歼-8、歼-10、歼轰-7/A和、JF-17和强-5等机型上已经广泛使用多年,技术成熟可靠而且威力足够,是目前中国战斗机标准制式装 备。战斗机武备讲的就是可靠性和成熟性,中国空军不大可能去专门研制一种新型机炮。当然,也可能是30毫米机炮,但这一武器是配套 “侧卫”系列引进的,目前只有歼-11系列一种机型使用。但也不排除为追求威力而采用他的可能性。歼-20采用了隐形战机标准的内至式武器舱。如果放大他 的高清仰图,可以发现前起落架后部机腹,有一条并不明显的线,灵云认为这就是他的机腹弹舱。而两侧庞大的的S形进气道,则为侧弹舱提供了充裕的空间。机腹 弹舱很可能采用双门对开,长度从进气道头一直到住起落架后面,内部空间非常庞大。



侧弹舱主要携带空对空导弹,包括近程“霹雳”-10近程空-空导弹和远程“霹雳”-12。其中,“霹雳”-10就是专为四代重歼研制的标准配套兵 器。为了适应内至弹舱,采用无弹翼小尾翼的“光竿”布局。具备360度大离轴全向攻击,性能与美国最新的AIM-9X不相上下。 “霹雳”-12的出口版是SD-10,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主/被动雷达制导远程空-空导弹,性能相当于美国AIM-120。另外,还可能包括正在研制中的, 使用冲压发动机的“霹雳”-13超远程空-空导弹。



机腹弹舱很可能采用双门对开,长度从进气道头一直到住起落架后面,内部空间非常庞大,这里将主要携带体积、重量大的对地/ 海攻击武器。如此长度和空间,如果对海攻击,足以携带两枚空射型鹰击-91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或鹰击—83亚/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携带更大的鹰击-62 则很困难。对地攻击,则可以携带两枚KD-88远程空地导弹或反辐射导弹。前提是这些弹药必须改进为折叠弹翼。还可以使用“飞腾”和“雷石”系列制导炸 弹。尤其一点,是由于内部弹舱空间狭小,为增加携弹量,最好能携带小口径弹药。目前国内已经有现成装备如“飞腾”-5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此外还可以携带 未来的中、近程轻型空对地导弹如C-704改进型。此外,如果不执行高难度任务,还应该可以用机翼挂架携带武器。



灵云认为,目前歼-20身上最大的疑团首推发动机!而发动机也正是他现在最大的软肋!通过能掌握的照片对比尾喷口我们可以发现,出场的歼-20样机 发动机明显不同。一种尾喷口是黑色而且较长,明显是俄制AL-31系列。而另一种则是白色尾喷口而且长度较短,这是国产发动机。发动机不同,表明很可能有 两架原型机。这很符合中国为追求稳重的“两条腿走路”作风。首飞当日,使用的是国产发动机,这已经充分证明这种发动机的可靠性。这款国产发动机和以往型号 有很大不同,其尾喷口明显要粗,甚至能轻松容纳一名成年男子。目前,这究竟是什么型号有很大争议。很多网友认定这就涡扇-15。但灵云不这样认为。



军用航空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一直是中国的弱项。涡扇-10“太行”是目前已知的,可以服役的国产最先进的涡扇。“太行”从开始研制一直到交付部队,前 后经历了近20年时间。研制过程充满了坎坷艰辛,可靠性等始终无法满足需要,直到2009年才达到可正常服役状态并开始批量投产服役。这足以证明中国在航 空发动机技术上的不足和差距。目前已知确实有涡扇-15这一型号。涡扇-15是专门配套四代战斗机的,提出的技术要求如推力、可靠性和矢量控制技术等远远 超过“太行”。根据目前可以得到的公开权威资料,涡扇-15目前依然在研制中。即便已经有样机,按进度也是处于试验阶段,远远达不到装机服役状态。现有的 歼-20样机,是比恐龙还珍贵的国宝而不是发动机空中试验平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决不会在战斗机上使用一种性能不可靠,还没有定型的发动机。歼-20 首飞时之所以起飞如此轻松,发动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强大的升力特性,而无尾鸭式布局一个传统优势就是起飞滑跑距离短。



使用何种发动机,直接决定了战机性能。而四代机作为极为庞杂的系统工程,各部分尤其是发动机和机身等,必须是从开始就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考虑和设计 的。鉴于歼-20同一机体可以同时使用AL-31和国产型号,说明两者可以互换。那么,两者外形、尺寸等就必须大体接近。通过这一点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型 号。AL-31是中国现役歼-10和歼-11的标准动力,而目前可靠的、实用的中国国产发动机中,和他尺寸等最接近并可以互换的只有“太行”!

事实上,国内目前也只有这一种型号可以满足需求。WS-10A最大加力推力13200公斤,推重比为7.5,涵道比为 0.8,因此在耗油率上比AL-31F低。于2006年设计定型,2008年在珠海航展首次公开亮相,目前已经开始批量服役,是新型歼-11B、歼 -11BS和歼-10B的标准化通用动力系统。“太行”一大特色,就是可以AL-31互换。歼-20使用的改进型的推力很可能有所提升,而且发动机喷口已 经做了相关处理。他使用三维喷口,但目前还不能确定其是否拥有矢量推力能力。但是,其推力还是达不到预定要求。而中国之所以在去年首次向俄国提出购买 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灵云认为就是为歼-20准备的。这不仅因为他是目前在推力上最接近的并拥有矢量推力喷管,更因为他本身就是AL-31的变种,可 以不用改进机身就和AL-31互换。因此灵云认为,歼-20首飞使用的很可能是改进型国产涡扇-10G“太行”大推力发动机,或者是“太行”的一种衍生型 号,两者有很深的渊源。大推力发动机是超音速巡航的先决条件。由于动力不足原因,灵云认为,目前的歼-20还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这还需要以后动力系统 的进步。



同时,歼-20的机翼面积是很大的,而且是复合材料的整体成型。如果将其设计成传统结构,不仅可以在里面部署内至弹舱,而且可以布置机翼大型整体式 油箱大幅增加载油量。这无疑对提高载弹量、航程和作战半径非常有利,但现在通过照片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歼-20的机翼非常薄,以至于无法将襟翼作用筒容 纳进去。这样一个如锋利的剃刀般的薄机翼,明显是为追求超音速巡航而设计的。但如此薄的机翼,不要说内至弹舱,甚至连整体式油箱都无法装备,所以他很可能 就是通常所说的“干翼”。之所以如此设计,灵云认为和中国复合材料技术有很大关系。以中国目前的技术如果要作到拥有整体式油箱,就必须使用大量金属结构, 而这也就会影响到隐身效果。歼-20的复合材料机翼在获得隐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同时,却牺牲了机翼载弹量和燃油,这也是折中选择。



但是,歼-20庞大的机体足以满足大量燃油的携带,尤其是该机隆起的背脊全是油箱,而且还拥有可收放式受油管。如果发动机油耗可以达标,航程和作战 半径还是有保证的。灵云估计,歼-20不经空中加油,也不使用副油箱仅用机内燃油,其作战半径不会低于1700公里。如果仅使用机内弹舱,载弹量可能会达 到6.5-7吨。除空对空兵器外,还可以使用反舰或对陆攻击远程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进行空-面作战。如果从中国大陆,将足以压制整个南海和东海地区。如果 经过空中加油,将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军第一岛链。这已经达到或超过歼轰-7A“飞豹”的水准了。



灵云认为,随着中国空军转向“攻防兼备型”,歼-20在未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中除本土防空任务,将更多的扮演远程踹门进攻者者的角色!歼-20 属于最典型的重型多用途隐身战斗机,他不仅可以争夺制空权。还可以依靠强大的隐身能力、先进的航电系统、大航程和大载弹量,在其他兵种如预警机和侦察卫星 的支援下,突入敌方大纵深去寻找并摧毁敌方高价值目标,如战略指挥机构或远程弹道导弹基地。这将使其成为恐怖的进攻性空中杀手!未来战争是一体化信息战, 需要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力量有机、高效、完整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歼-20也只是其中一个节点而已。能否充分发挥歼 -20的潜力,将更多的依靠中国军队信息化的发展。而着恰恰是目前整个中国国防最大的软肋所在。





在第四代战斗机上,中国人起步最晚,基础最差。但所用时间最短,进展和成就最大!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俄国的水平。这不是偶然的。通过歼-10的研 制,成飞掌握了现代化航空技术,锻炼并拥有了一只强大的眼才队伍。而在逆境中,为生存自主研发歼-7MG和JF-17“枭龙”并成功打开世界市场,则使成 飞建立起一整套灵活高效的研发体制。目前的歼-20只是最基本的样机,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的发展起点高,速度快。

灵云估计,如果能如期解决最核心的发动机问题。以现有速度,2018年歼-20将定型并开始量产服役。如此到2019年10月1日,中国空军歼-20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与将海军航空兵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一道飞跃天安门广场,参加新中国国庆70周年的——大阅兵!



歼-20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代表了现阶段中国航空技术最高成就!他将中国航空技术历史性的推进到世界前列。他的出现,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 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自主研制、生产第四/五代隐形战斗机的国家。至此,世界第四/五代隐形战斗机领域,中—美—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灵云认为,歼 -20不仅是区区一种战斗机这样简单,他代表的是一系列诸如新材料和新型发动机的航空高新技术。中国航空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时,只能向军队提供歼 -8II这样的落后机型,总体实力落后西方发达国家30年!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可以生产、改进苏-27这样的顶尖战机,并已经开始研制属于中国自己的第三代战斗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 差距已经缩小到20年之内。到本世纪尤其是现在,中国航空科研工作者经过30年的艰辛,已经研制成功足以与西方发达国家同代型号相匹敌的国产三代战机歼 -10、歼-11B战斗机和空警-2000重型战略预警机。经过几十年的厚积薄发,从 2008年起,中国军用航空开始井喷式的大爆发!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连续出现了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歼-11BS双座多用途重型战斗轰 炸机等多个机型,并在年终展示了震撼世界的歼-20!




歼-20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的诞生,使中国作到了与世界航空技术强国俄罗斯和美国处于同一平面。将自己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军用航空技术差距缩短到 10年之内!面对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近乎病态的强大、疯狂、严密封锁,中国航空人在付出汗水甚至是最宝贵的生命后,依靠自己的能力 在短短60年里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100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上的一个不朽的奇迹!

歼-20的首飞将注定在中国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将永远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巨龙崛起的壮志雄心!!!!

〔 作 者:灵云ら苍月 〕 CHN强国网 军事战略站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国产四代机专题:新版歼20战机首飞成功(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