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磁场起源的实验正式启动
前一段时间我曾经提及,想用一个实验验证地球磁场的起源问题: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21116-1-1.html
这项实验今天正式启动。已经跟泊头市的铸造厂家订立合同,开始铸造一个直径一米的铝球,重量1.5吨,20天后提货。
明天就开始机械加工、动平衡校正的准备工作。
这次开工的只是第一期试验,目标是把这个圆球驱动到一万转 /分钟, 看它能否出现磁性。
如果第一期试验中不出现磁性,就开始准备第二期实验,努力把转速提高到十万转/分钟左右。
如果第二期试验中仍然不出现磁性,就结束实验,承认实验失败。
如果第二期试验中出现磁性,就准备后面的第三期实验。
第一期工作的难点:
1、机械加工和动平衡校正;
2、高速驱动的实现;
3、微弱磁场的测量;
我有个猜测:一个导电的球体,只要有足够的直径和足够的转速,就会自动产生磁性。第一期和第二期实验就是要验证这个猜测的正确性。第三期实验(如果进行的话)是要验证磁场与直径、转速以及导电率的关系。
我知道,这个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我还是下决心试一试。 理论分析过么?感觉不是太可能,LZ的理论放在一百年前应该会有不少人赞同的,当时人们认为是因为地球普遍带有负电荷,地球自转形成电流产生的磁场。不过这个理论现在的认同度不高,现在普遍认为是由于地球内部核心的活动导致的地磁场,而且LZ的理论显然无法解释磁偏角。
只能说关注此帖,但是成功的希望不大 理论分析过么?感觉不是太可能,LZ的理论放在一百年前应该会有不少人赞同的,当时人们认为是因为地球普遍带有负电荷,地球自转形成电流产生的磁场。不过这个理论现在的认同度不高,现在普遍认为是由于地球内部核心的 ...
yugang 发表于 2010-3-6 20:59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的很对,现在几乎没有人同意我们的观点。而我们认为值得一试的原因有三点:
1、有人进行过电动力学推算,存在这样自维持解。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违反电动力学理论。甚至说,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早已经有了电动力学的支持;
2、我们的粗糙的电动力学分析也发现,或许存在这种可能性;
3、金星与地球的条件相差不多却没有磁场,我们猜测只是因为它的自转速度太低。否则实在不好做出其它解释。
你说的很对,现在几乎没有人同意我们的观点。而我们认为值得一试的原因有三点:
1、有人进行过电动力学推算,存在这样自维持解。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违反电动力学理论。甚至说,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 ...
愚石 发表于 2010-3-6 21:1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结果看结果。不知道前人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如果没有的话只能看实验结果
看结果看结果。不知道前人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如果没有的话只能看实验结果
yugang 发表于 2010-3-6 21:36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想知道是否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如果前人的试验失败了,可能的原因是他的球直径不够大或者转速不够高。
因为根据我的猜想,只有直径和转速都足够大,越过某个“阈值”,才能达到正反馈系数=1。一旦满足了正反馈系数=1这个条件,磁场会突然建立起来,并维持下去。在达到这个阈值之前,哪怕是转速低一点点儿,磁场也不会出现。基于这种猜测,我这次就要尽力增加直径和转速。 不管如何,支持这种尊重实验的做法(而不是空想),特别是不为名利,自掏腰包只为一个结果。 问问你那个球铸造花了多钱?啥铝的?密度那么大?如果是,1.5吨,哥们你需要小心些了,转到1万转,非常大的离心力,一旦球体密度不匀,飞出去不是好玩的 问问你那个球铸造花了多钱?啥铝的?密度那么大?如果是,1.5吨,哥们你需要小心些了,转到1万转,非常大的离心力,一旦球体密度不匀,飞出去不是好玩的 ...
xtjj01 发表于 2010-3-6 23:0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铝材为104,密度2.7。
1万转的离心力不会有任何问题,他们那里成批铸造直径将近一米的风机叶轮,转速3000. 而我的球体强度比叶轮大多了。
如果不平衡,产生的振动力难以想象。所以,解决动平衡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铸造价格5万,第一期下来,预算15万到20万。如果第二期进行(驱动到10万转),可能会花完我的所有积蓄。 8# 愚石
15W,似乎不够,1吨104,大概就要10W了。
benlinliu 发表于 2010-3-7 10:2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从那里得到的价格?在泊头铸造界,大概2.8万一吨。我的球体风险较大,所以价格多一些。 现在普遍认为是由于地球内部核心的活动导致的地磁场,而且LZ的理论显然无法解释磁偏角。
yugang 发表于 2010-3-6 20:59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倒是认为,我们的猜测能够更好地解释磁倾角问题。
我们认为,如果地球的壳体是理想的旋转对称体,就不会有磁偏角。因为地壳的非对称性,有陆地有海洋,才使得磁场的轴线出现了偏转。也就是说,磁轴的偏转来源于磁路的不对称。我们的这个理论的另一个旁证是:太阳的磁偏角总是近于零。只是因为太阳上面没有地球这样的非对称性。 你用什么做轴啊? 不管如何,支持这种尊重实验的做法(而不是空想),特别是不为名利,自掏腰包只为一个结果。
positron 发表于 2010-3-6 22:4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对对对,赞一个,比光说不做,而且满口空话的民科强多了。LZ的行为应该赞扬!!!::070821_04.jpg:: 你用什么做轴啊?
jzhx 发表于 2010-3-7 16:27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直接铸造出两个很短的轴,只有50毫米长。因为是立着转,所以短轴不承受弯矩(除了振动造成一些的弯矩)。 支持愚石兄的实验,我想在第二轮实验前,先总结第一次的各种结果是最主要的工作。如果可能,后期也许应该改进方法,使用较小但旋转较快的球。 支持愚石兄的实验,我想在第二轮实验前,先总结第一次的各种结果是最主要的工作。如果可能,后期也许应该改进方法,使用较小但旋转较快的球。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3-7 19:2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支持。
你说的很对,在第二轮实验之前,我一定会仔细地总结和分析之前的经验教训。 LZ能不能写一些说明性的论文啊,也就是实验前瞻性的分析,给大家看看 LZ能不能写一些说明性的论文啊,也就是实验前瞻性的分析,给大家看看
yugang 发表于 2010-3-7 20:5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项实验还不可能有拿得出手的理论,还属于“民科”类题目,所以我无法满足你的想法。
我之所以下决心花钱做这项实验,主要是凭我的物理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