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在马镜和大口径APO镜子之间如何选择?
最近对两款镜子很有兴趣,一款是ORION的 OM-140马镜,一款是TEC 140 APO. 前者的有效口径是140毫米,焦距是2000毫米,重量只有3.2公斤,很短小,可选高精度研磨和高亮度镀膜,价格只有TEC 140 APO的1/3,而TEC那款是3片APO,焦距980毫米,重量近乎9KG(only O.T.A)。
现在咱们不谈两者规格上的某些区别,就说口径这一项,高级的马镜的标称有效口径能和折射的APO镜子相当么?
如果能相当的话,那么反差和周边的表现也能相当么?
如果也是差不多的话,那个OM-140由于口径想对小预热时间也短,那么是不是买它比较合算呢?纯粹从口径上考虑?
谢谢。 好的马卡也只有INTES和INTES MICRO的。同口径的马卡和APO如何比? 好的马卡还有ZEN,那是天价啊。
我就是想问问同样口径的高级马卡和APO看到的细节是否一样多,那个TV的 nagler写的文章说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无论再好的马卡。在同等口径下,无论如何不会比APO看到的细节多,光线在马卡镜里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反射后,反射镀膜无论控制的再好,也会造成很多损失,更不用说副镜的遮挡等损失了,所以如果不考虑价钱的话,还是APO要好的多,不然也不会价钱贵出三倍了。 再问,我上面说的那个主镜的直径是152毫米,有效口径是140,那么这个有效口径是否是扣除了副镜的遮挡和光量损失得到呢?
还是另有什么算法? 也许是扣除了遮挡和光量损失吧,但我认为,即使口径152,和140的APO也不能比的,这是他的结构决定的。我个人认为152口径的马卡最多能和127的折射比就不错了。当然我没有实际的使用经验,但一般来说这么理解应该是不会错的。 那么这么说140的APO估计能比170左右的马卡或者更大口径的牛反了?
要是这样,也好定个目标上TEC 140 APO.:D 呵呵。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当然APO还有别的巨大优势,很多高级爱好者即使最后有了300MM以上的反射镜子,但还是念念不忘有一个130或102的APO折射(如北京天文台的姜晓军),大概还是APO折射有他无法比拟的优势吧? 我前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同好选镜子,用镜子体会的贴子,感觉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同好都会寻求有一个中等口径如120左右的APO折射镜,但在追求口径的时候,他们就会去选择至少200MM以上的马卡或更大口径的反射,很少有高级同好会花几万元买中等口径的马镜的。 从我观看的体会来看,我感觉口径和倍率以及观察效果的关系是这样的。
只对APO镜子而言,0.5毫米瞳径是个APO镜子观察效果的门槛,对于需要高倍观察的行星而言,0.5毫米瞳径是个能够保证亮度和反差的底线,小于这个值,虽然像大小增加,但亮度和反差的降低使得观测效果并没有提高。
之所以看中APO 140这个级别,就是它在0.5毫米瞳径下有280倍的放大,这个情况下星像够大,反差和亮度也够。 忘记说了,根据观测条件的不同,很好的情况下,大概还有25%提高的余量。
就我那个镜子而言,什么色散像差在高倍下面通通不是问题,问题就是口径。 你说的这个情况,我还没有实际使用观测过,所有确实没有实际的发言权 对了,你这次127S到手了,测试一下高倍下的色散,我想做个参考,说老实话我还没有看过不是APO的镜子。:( 好,到时候再和你交流。 马卡的效果应该和同质量,同口径和同遮挡比的Sct相当。APO还是有先天优势的。不过APO的先天劣势也不少:) 谁有十寸的APO?
如果考虑马卡,应该考虑TEC的8寸和10寸F20。行星观测厉器 顾兄,你说的是,折射不可以做的很大,特别是APO如果做到10寸,大概就是天价了,我认为中小口径的马卡是不可以和同等口径的折射比的,更不要说APO了,只有到了大口径以后(200MM以上),马卡和反射才会有优势?从你的角度来看,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呢? TEC 140 APO价格多少啊?
牛反最好
如果追求大口径, 而且只要目视, 还是牛反最好, F/5, F/6 的慧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目视说到底还是口径是关键. 人眼不是CCD, 要有足够的照度才能看见东西.如果追求大口径, 既兼顾目视又可高质量摄影, 可考虑马牛, INTES MICRO 的 8吋F/6的MN86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追求大口径, 主要用于摄影兼顾目视, 可考虑马卡, SCT 等.
大口径的折射既贵又重, 很不实用. 马卡的一大弱点是超厚的改正镜和封闭结构, 冷却时间非常长. TEC的大马卡现在开始加装半导体制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