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44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0/Artist%27s_concept_shows_four_of_the_five_planets_that_orbit_55_Cancri%2C_a_star_much_like_our_own.jpg/250px-Artist%27s_concept_shows_four_of_the_five_planets_that_orbit_55_Cancri%2C_a_star_much_like_our_own.jpg
这颗推测出的行星概念图,事实上这个行星系统排列比我们太阳系紧密多了。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46

开普勒-10b是使用NASA的开普勒望远镜发现,被确认的第一颗岩质系外行星。截至2011年1月 (2011-01)开普勒-10b也是使用凌日法发现的最小的系外行星。这颗系外行星的发现是以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长达8个月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再辅以凯克天文台使用HIRSE的径向速度测量确认了开普勒-10b的存在。

系外行星,开普勒-10,是第一颗被确认窝藏着小的凌日行星的一颗恒星,它一直被列在位于夏威夷的地基10米凯克望远镜优先观测目标的顶端。开普勒-10位于天龙座,距离我们的太阳系560光年,大小与太阳相似,估计这颗恒星的年龄已经有119亿岁。

开普勒-10b的大小是地球的1.4倍,它绕行恒星的周期短于一天,距离连有水星到太阳距离的20分之一都不到。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1,600K,足以将黄金都熔解。

开普勒-10b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这增加并确认了发现比地球更大或更小的类似我们地球的岩质行星的可能性。

---这是一颗堪比科洛7b的酷热类地行星,表面到处是岩浆海的恐怖世界。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4/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10_b.png/200px-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10_b.png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48

开普勒4(Kepler-4),是一颗位于天龙座的G5V型恒星,距离地球约1631光年。

2010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它的一颗行星开普勒4b
-----这是一颗典型的炎热海王星,质量只有不到木星的百分之八,距离恒星不到0.08个AU,一年大约是地球上的3天5小时。假定偏心率为0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50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开普勒4(Kepler-4),是一颗位于天龙座的G5V型恒星,距离地球约1631光年。

2010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它 ...

开普勒4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0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龙座,环绕恒星开普勒4公转,距离地球约1631光年。它的半径是木星的0.357,是新发现的5颗行星中最小的。
----这颗行星的温度高达1650K,通过凌日法发现。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0/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4_b.png/300px-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4_b.png
这颗行星-右边和海王星(左边)的对比效果图。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53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d/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5_b.png/300px-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5_b.png开普勒5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0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鹅座,环绕恒星开普勒5公转。它的半径是木星的1.431倍,质量是木星的2.114倍,也是通过凌日法发现的热木星,其一年不到地球上的四天。温度高达1868K,下面是其和木星(左面)的体积对比效果图,由于表面情况和组成未知,因此无法描绘其外观。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8:31

zenghan 发表于 2013-5-14 1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下面出场的这位算是系外行星的奇葩:
HD 114762是一颗暗星,位于后发座,距离地球约98光年,其光谱类型为F9 ...

啊,此处评论有误,虽然其他参数不清楚,不过从红外光谱数据是可以估测行星外表颜色的,但是要考虑背景和其他干扰因素的,真实的表面状况估计只有实地考察了。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05

开普勒6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0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鹅座,环绕恒星开普勒6公转。它的半径是木星的1.323倍,质量是木星的0.669倍。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5/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6_b.png/300px-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6_b.png
开普勒6b和木星的对比效果图。很明显,这也是一颗热木星,因为其假定离心率为0,而半长轴仅为0.046个AU。轨道倾角高达87度,大约3.2天绕恒星转一圈。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10

下面这颗行星也是一颗围绕类似太阳般的恒星近距离绕行的热木星,其母恒星的半径大约是太阳的1.8倍,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3倍,比太阳稍大,温度也比太阳略高,大约是5900K左右。那颗已知唯一绕这颗恒星运行的热木星就是:开普勒7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0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琴座,环绕恒星开普勒7公转。开普勒7b的半径是木星的1.478倍,质量是木星的0.433。这颗热木星性质类似于飞马座51b,不到5天绕恒星一周,轨道偏心率假定为0,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4/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7_b.png/300px-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7_b.png
又是典型的热木星和木星大小对比效果图,如前所述,假定这颗行星的组成类似于木星,其表面应该较为清澈,云层较少或较薄,颜色未知,其密度由于比木星还小,应该是由轻元素构成的,很可能没有内核。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11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下面这颗行星也是一颗围绕类似太阳般的恒星近距离绕行的热木星,其母恒星的半径大约是太阳的1.8倍,质量大 ...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颗行星都是通过凌日法发现的。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17

开普勒8(Kepler-8),是一颗位于天琴座的恒星。

2010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它的一颗行星开普勒8b
---这颗行星的质量大约是木星的百分之六十,轨道周期不到四天,距离恒星更近,只有720万公里的样子,这颗恒星距离我们大约是4338光年,非常遥远啊。这颗恒星不仅质量比太阳重大约百分之二十,半径多出一半,即200万公里左右,而且温度也要高一些,大约为6200K左右。开普勒8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的5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一,于2012年1月4日公布。它位于天琴座,环绕恒星开普勒8公转。。开普勒86b的半径是木星的2.219倍,质量是木星的12.7,其质量及大小亦居于所有行星首位,它的质量及大小还在增加中。最后这句才是亮点:质量还在增加!以前看到的热木星质量都在迅速的减少,只有这个例外,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这颗行星是2012年1月4日发现的,仍然是通过凌日法发现的,这颗行星应该有浓密的被烤的发烫的大气,温度估计高于2000K。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21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4/Rings_of_Iota_Horologii_b.jpg/250px-Rings_of_Iota_Horologii_b.jpg艺术家笔下的行星概念图
时钟座ι星b,也被称为HR 810b,是一颗位于时钟座、距离地球约50光年的系外行星。最初的天体测量结果显示该行星的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24倍,这使其可能成为一颗褐矮星,后来经过修正的数据显示其质量下限为2.26MJ。时钟座ι星b是发现的首颗处于适居带内的系外行星,同时它也是日射量接近水星的类木行星的原型。时钟座ι星b的发现是对四十颗太阳相似体进行的长期观测得出的结果,该观测活动始于1992年11月。该行星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设备发现的首颗系外行星,其观测数据来自于智利的拉西利亚天文台。

依据开普勒光谱学,科学家测得该行星的轨道周期为320.1地球日,这表明其质量下限为2.26MJ。“该行星的轨道离心率为0.161,半长轴为0.925天文单位,它是迄今为止轨道最接近地球轨道的系外行星。”时钟座ι星b于1998年夏为马丁·柯斯特所领导的团队发现,它是该团队发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

数据显示时钟座ι星b的轨道周期为320地球日,依据这一数据,以及已知的中央恒星的质量(1.03倍太阳质量)和轨道速度变化幅度,科学家确定了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2.26MJ。

该行星在一个略呈椭圆的轨道上环绕其母星运转。如果该行星位于太阳系内,其轨道将覆盖从水星轨道外侧(距离太阳1亿1700万公里或0.78天文单位)至地球轨道外侧(距离太阳1亿6200万公里或1.08天文单位)的区域。由于该行星的质量至少为地球的720倍,人们预测它是一颗更为类似木星的行星。这颗行星也是通过多普勒光谱学方法发现的。虽然半长轴大约为0.91个AU,但是由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温度应该不会低,而且其极强的辐射也使它周围的卫星世界,如果有的话不是个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即使它处于西方学者认定的适居带。时钟座ι星b是人类发现的首颗处于适居带内的系外行星。不过基于其轨道与中央恒星的距离,该行星可能位于适居带的内侧。这样,该行星的日射量将可能接近水星。

就该行星的质量和轨道距离来说,它可能保有一个卫星系统。由它的质量下限推测,其卫星的顺行轨道距离行星中心约412万公里。而要保持这一稳定轨道,则该卫星的质量上限为10M⊕。该行星表面的反照率约为0.79。其引力的影响范围(即希尔球)约为1147万公里(0.076天文单位)。不过这些测算都是基于该行星的质量下限值。由于时钟座ι星是一颗较太阳年轻的恒星,在该系统中发现的原行星盘使人猜测该系统可能仍然处于碎片轰击阶段。

曾有科学家预测该行星的质量可能达到了木星质量的24倍,从地球上观测其轨道倾角为5.5°。如果此种预测准确,时钟座ι星b则可能是时钟座ι星的伴星——一颗极其微暗的褐矮星。不过后来这一数据被证明仅仅对于测定该行星的轨道倾角上限有参考价值;而这类数据往往与实际测得的轨道倾角值相矛盾,这种情况即发生在了HD 192263b、巨蟹座55c和仙后座υ星d的测量中。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22

下面是以前报道过的星际流浪行星,有人估计这类行星的数目比围绕恒星的行星数目还多:蛇夫座162225-240515(Oph 162225-240515),或简称为蛇夫座1622,是第一对发现的星际行星双行星系统。 天文学家利用欧南天文台(ESO)望远镜,发现了一对双行星,其中一颗子星的质量只有7倍木星质量,另一颗较大的子星也只有14倍木星质量 年龄可能只有100万年左右,相距距离则约为240天文单位(约冥王星到太阳的6倍),距离地球约400光年远,位在蛇夫座方向一个恒星诞生区中。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22

一般人或会认为,该等行星在没有太阳的环境下,其温度一定接近绝对零度。但在1999年大卫·史提芬逊(David J. Stevenson)发表的论文则提出不同的看法,文中提及被逐出太阳系的行星,由于有“放射性热力散失”(radiative heat loss),因此在冰冷宇宙中,它们或可保留气态的浓密大气层,因此有可能不会被冻结。此推论以大气的阻光度来推测的,大气越浓密,阻光度越高,因此浓厚的氢气可阻挡不少放出的红外线,保留热力。

另方面,有认为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有不少较小的原行星会被弹射出该系统。由于距离太阳越远,行星所接收的紫外线会越少,其空气分子的动能也会越少,在这种情况下,重力与地球相近的行星可保留其氢气和氦气。

通过计算,一个与地球体积相近的行星,在一个千巴氢气的大气压力下,其核心的放射性同位素发生衰变所产生的地热能可把表面温度上升至水的熔点,因此有认为该等行星或有海洋存在。他们也认为该类行星的地质活动可持续极长的时间,通过地质活动产生磁层抵御外来辐射,以及海底火山活动,能为行星的生命提供能量,所以其上是有可能有生命的。但要侦测该类行星的存在可谓十分困难,因相对于宇宙背景辐射,它们所释出的微波会显得极弱。

同时,气态流浪行星周围也有可能有像木星般庞大的卫星系统。在其卫星群与流浪行星的潮汐作用下可保有热力,所以可能存在生物。卫星上也有可能存在靠分解卫星上的物质获得能量的微生物。[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40

柯洛3b(最初也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3b)是一颗位于天鹰座的天体,其母星为F型恒星柯洛3。该天体质量为木星的21.66倍,可能是褐矮星或大质量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4.2568地球日。由于法国所主持的柯洛计划观测到了柯洛3b与其母星的凌星现象,所以该天体的存在得以确定。柯洛3b的质量是通过视向速度法测定的,由于受到环绕其运行的天体的影响,中央恒星会出现时而接近地球、时而远离地球的运动,视向速度法即通过测定该运动所引起的中央恒星光谱的多普勒效应来确定环绕其运行天体的质量。该方法通常只能得出天体的质量下限:其测量值等于真实质量与天体轨道平面之法线和观测视线倾角正弦值的乘积。由于往往无法得知该倾角的大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天体的真实质量都是未知数。但是就柯洛3b来说,科学家已经通过观测器凌星现象得出了倾角值,从而测定出了其真实质量,其真实质量为木星的21.66倍。

由于柯洛3b与其母星之间存在凌星现象,所以可以通过测量凌星过程中柯洛3b所阻挡的母星光线量和母星的半径来计算其半径。该天体被发现之初,科学家认为其半径远小于木星半径。这表明其很多特性均介于行星和褐矮星之间。而后的更多细节研究则表明该天体的半径接近于木星,符合科学家预计的处于柯洛3b这种质量下的褐矮星的特性。

该天体的平均密度为26400千克/立方米,远大于标准条件下锇的密度。如此高的密度是星体内部物质极度压缩造成的;而事实上,柯洛3b的半径与科学家预计的主要由氢构成的天体的半径是一致的。相应的,该天体的表面重力也很大,大约是地球表面重力的50多倍。
----这颗行星的密度出奇地大,居然有水密度的26倍还多,比水银还重一倍多。柯洛3b到底是行星还是褐矮星,取决于两类天体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褐矮星是一类能够进行氘的核聚变的天体,这种核聚变的临界条件是天体质量达到木星质量的13倍以上。该定义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系外行星工作组所采纳。如按此定义进行归类,则柯洛3b属于一颗褐矮星。但是某些模型也预测通过吸积作用可以形成质量达到25-30倍木星质量的行星。如果据此分类,由于柯洛3b的形成过程还不为人知,则其归类更加模糊不清。此外,该天体的轨道特征也使其归类问题更加难以解决:褐矮星的轨道很少接近于中央恒星(这类地区被称为褐矮星荒漠带);而大部分已知的距离中央恒星较近的大质量行星(如XO-3b、HAT-P-2b和WASP-14b),其轨道离心率都较大——与之相反,柯洛3b是在一个近乎圆周的轨道上运行。
----由于这颗行星距离母恒星只有850万公里,加上母恒星温度比太阳温度高,F型恒星嘛,所以这颗热木星的温度极高是必然的事,估计有可能超过2500K。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5:00

柯洛4b(最初也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4b是一颗系外行星,其母星为柯洛4。该行星可能运行于同步轨道上,即其公转周期等于中央恒星的自转周期。2008年,它由法国主持的柯洛计划所发现。
----这颗行星距离母星不超过1350万公里,温度超过1050K。大约9天围绕母恒星一周。这颗行星的质量大约有木星的百分之七十二,平均半径只比木星超出百分之十七,密度只有水的一半。

gliese581 发表于 2013-6-16 06:04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4 14: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柯洛3b(最初也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3b)是一颗位于天鹰座的天体,其母星为F型恒星柯洛3。该天体质量为木 ...

能进行核聚变活动的都不应该定性为行星了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9 11:58

本帖最后由 zenghan 于 2013-6-19 12:31 编辑

柯洛5b(最初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5b)是一颗系外行星,其母星为一颗尚未被确认的恒星柯洛5。该行星由欧洲空间局的柯洛计划于2008年发现;而后续的多普勒光学研究则确认了它的存在。

该行星的天球坐标系统尚未被公布,故至今SIMBAD数据库还未收录该天体。

----奇怪的是这颗行星的数据非常缺乏,就连其母星的数据也没有,目前只知道这颗行星的质量和木星相仿,也是一颗类木的气态行星,大约有木星质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半径比木星超出百分之二十,密度显然比木星还小,原因可能是距离恒星过近受到大量的辐射热量发生膨胀之故或是内部热源产生的体积膨胀,具体什么情况只有了解了其母星才能弄清其形成机制。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9 12:34

柯洛6b(最初也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6b)是一颗于2009年2月2日由执行柯洛计划的卫星发现的系外行星。该行星的轨道周期为8.89地球日,但其母星柯洛6仍然未经确认。其半径为木星半径的1.16倍,表面温度约为700-1000°C,属于热木星类型。

---这颗行星的发现者是劳尔(Rauer)等人通过凌星观测法发现的,目前其他资料比较缺乏,估计距离母恒星不超过1000万公里。其轨道的离心率较为普通,不是极小或极大的类型。有人认为其离心率大致在0.10上下。还有人指出这个系统内可能还有别的行星存在,但大概不会有类地行星存在。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9 12:40

柯洛7b(COROT-7,最初被称为柯洛-系外行星-7b)是一颗位于麒麟座、距离地球390光年、环绕未经确认的恒星柯洛7——该恒星比太阳稍小——运转的系外行星,它于2009年为法国所主持的柯洛计划所发现。在迄今为止所有已知直径的系外行星中,该行星直径最小,约为地球的1.7倍。其质量约为地球的5.6-11倍,这表明它可能是一颗岩石行星。该行星的轨道十分靠近其母星,轨道周期为20小时。这也是太阳系外发现的第一颗岩质行星。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据说是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超级岩浆行星-科洛7b,该类地行星的表面温度极高,达到了1000-1500 °C。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其上可能布满了熔岩和水蒸气。该行星的物质构成和密度仍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不过普遍认为它可能和地球一样,是一颗岩石行星。也有人认为该行星属于由等量的水蒸气和岩石构成的一类行星。 理论研究表明柯洛7b最初可能是一颗类似于海王星的行星,但是由于过于靠近其母星,导致该行星上的大部分物质都被抛离出星体。

科学家还不确定该行星是否是一颗海洋行星——而该类行星的存在也还有待证实。从理论上说,在该类行星形成早期,其上至少部分地覆盖着冰体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星轨道向内推移,这将导致其上的冰体融化,形成一层覆盖表面的液态水。
该行星轨道周期仅为20小时,是所有系外行星中最短的。

参与柯洛计划的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员Suzanne Aigrain认为,较之之前发现的系外行星,该行星更加类似地球,其表面上可能存在着固态表面。

科学家是通过观测由凌星现象引起的母星亮度的变化来确定该行星的存在的。如果能够知道该亮度变化的精确值,以及母星的大小,则可以推算出该行星的体积。

科学家于2009年2月在巴黎举行的2009年柯洛计划研讨会上对外公布发现了该行星。该结果将会被作为柯洛计划的发现成果,在《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即将出版的专刊上发表。
及至2009年5月12日,柯洛计划还未公布柯洛7的天球坐标系。该计划准备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确认该发现,但是仍然无法观测到母星的明亮变化。考虑到进一步的观测所需的条件已经超出了地球观测手段所及的范围,一项观测请求已向史匹哲太空望远镜计划提出并被受理。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b/Artist%E2%80%99s_impression_of_Corot-7b_%28alternative%29.jpg/250px-Artist%E2%80%99s_impression_of_Corot-7b_%28alternative%29.jpg这颗行星距离母星只有285万公里左右,离心率暂时定为0,轨道周期即公转一周只有18个小时,半径大约有0.157个木星的半径,个人估计它的性质可能不像地球也不像木星,外观可能非常奇特,不类似于我们太阳系内任何一颗行星。有人猜测这才是真正的冥府行星,它也许有一层不算太厚实的大气,但大气外层估计非常炎热,大概不止1500K,有可能升到2500摄氏度,但内部温度以及物质的状态不得而知。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9 12:44

柯洛7c是一颗环绕COROT-7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位于麒麟座,距离地球约497光年。它在2009年由法国主持的柯洛计划所发现。它的质量是地球的8.48倍,和COROT-7的平均距离为0.046个天文单位,围绕COROT-7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98个地球日(88.8小时),这颗行星引人深思的是距离母星也很近,为何如此巨大的两颗行星排列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这个恒星系内还有别的行星质量天体会分布在距离较远的位置么?看来这个系统不是生物良好的繁衍之地,排列如此紧密的行星,不但恒星的潮汐作用非常强烈,就是行星之间的作用也很可观,都是高温酷热的世界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维基百科中记录的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