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18

猫座41b是一颗环绕天猫座41运转的类木行星,其质量下限为2.7倍木星质量,轨道周期为184个地球日(相应的轨道长半轴为0.81天文单位)。它于2008年2月19日被佐藤文卫等人发现并向外公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c/Planet_HD_81688_b.png/200px-Planet_HD_81688_b.png
艺术家笔下的这颗温暖型木星。这颗类木星的行星是通过径向速度法发现的,而且是日本科学家发现的。其旋转母星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年的时间是地球的一半略多。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20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猫座41b是一颗环绕天猫座41运转的类木行星,其质量下限为2.7倍木星质量,轨道周期为184个地球日(相应的轨 ...

这颗行星的质量将近有三个木星那么大,密度大约是水的3.04倍,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6.5倍,温度有人估测是570摄氏度左右,一颗温暖型的热木星。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21

天秤座23b是一颗围绕天秤座 23运转的类木行星,于1999年被发现。其轨道位于适居带内,表面温度则接近于金星。

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1.6倍木星质量,质量上限为34倍木星质量,表明其也可能是一颗亮度极低的褐矮星。天秤座23b的轨道与其母星的平均距离为0.82天文单位,如果在太阳系中,则将位于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艺术家笔下的气态庞然大物。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2/Planet_23_Librae_b.png/250px-Planet_23_Librae_b.png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22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天秤座23b是一颗围绕天秤座 23运转的类木行星,于1999年被发现。其轨道位于适居带内,表面温度则接近于金星 ...

这颗行星还有一个别名:HD 134987 b,系凯克天文台采用径向速度法发现的,发现者是Vogt等人。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32

天秤座 23c (23 Lib c)是在2009年发现绕行天秤座 23的一颗像木星 的系外行星,它是利用长久以来就知道的径向速度法检测出来的。这颗行星确实的轨道周期在4600至5400天的范围内,或是从12.5至15年。在周期上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持续迄今尚未观察到它完成一周的运转。依据这个轨道周期的范围,这颗行星的平均距离在5.3至6.3天文单位之间,也就是7亿9千万至9亿4千万公里之间。

----这颗行星距离我们的太阳大约84光年,母星光谱类型为G5V型,轨道离心率大约为0.12,别名:HD 134987 c,这个行星系统目前已知共有两个偏心率较大的气态庞然大物。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37

接下来这颗算是个系外行星的绝对奇葩:轨道会在高离心率和低离心率之间切换,但是周期却是数千万年。真够BT的。
----天鹅座16Bb是一颗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约70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一颗与太阳相似的黄矮星天鹅座16B,这颗恒星与另外一颗黄矮星以及一颗红矮星组成了三合星系统。1996年,科学家在天鹅座16B周围的偏心轨道上发现了这颗行星。

---这颗行星也是96年发现的,同属第二批发现的系外类木行星,1996年10月,科学家在天鹅座16B附近发现了一颗质量为行星级的伴星,其质量下限约为木星的1.68倍。当时,天鹅座16Bb是所有已知系外行星中轨道离心率最高的。科学家是通过测量其母星的径向速度发现该行星的。和其他使用该方法发现的行星一样,科学家现今还只知道该星的质量下限。和太阳系内的行星不同,天鹅座16Bb的轨道离心率极大,故其轨道距母星的距离在0.54-2.8天文单位间变化。 这种高离心率可能是由联星系统内的潮汐引力效应造成的。而该行星的轨道也可能以数千万年为周期,在高离心率状态和低离心率状态之间变化不定。

该行星的质量下限远低于褐矮星与行星的质量分野值,即13倍木星质量。2001年的天体测量显示该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观测者的视线的倾角较高(达到约173°), 这一数值意味着该行星的质量可能为木星的14倍,这将会使其步入褐矮星的行列。不过后来这一测量数值被证明只能作为该其质量上限。

由于科学家是通过观测母星从而间接证明该行星的存在,所以至今还不知晓该行星的半径、物质构成和温度等物理特性。

天鹅座16Bb的高离心率轨道意味着该行星经历着极端的季节性效应。此外,针对该行星进行的模拟表明,如果该行星拥有一颗类似于地球的卫星,那么该行星表面就有可能常年存在液态水。
----这颗行星大概就是国家地理频道报道的太阳系外行星专题片里提到的怪异的溜溜球行星的典型实例,其卫星气候会随着行星运转轨道发生非常夸张的变化,有几个月会炙热无边,而远离母星的若干个月会寒冷无比,甚至大气都可能消失。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39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接下来这颗算是个系外行星的绝对奇葩:轨道会在高离心率和低离心率之间切换,但是周期却是数千万年。真够BT ...

不过这颗行星如真的有卫星,大概也不会像维基说的常年存在液态水,而是地下岩层可能会有少量冰或盐湖存在。可能存在微生物,虽然可能性也很低。这颗类木行星的质量大约是木星的2.4倍,离心率高达0.67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43

天龙座42b是一颗位于天龙座、距地球317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第五星等K型巨星天龙座42。该行星质量接近木星质量的4倍,故属于类木行星;其轨道周期为479个地球日,轨道离心率达0.38。2009年3月20日,科学家通过径向速度法发现该行星。

----这颗行星也是通过径向速度法发现的,这颗行星距离母星只有不到1.2个AU,温度大概比较高,可能比地球略低一些。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48

本帖最后由 zenghan 于 2013-6-10 15:54 编辑

补充一下常识:哈佛大学天文台给出的恒星光谱类型表,注意最上面的O型光谱蓝巨星数量很少,占恒星总数的不到千万之三,实际上相当于不存在,而且寿命很短,在这些恒星周围寻找行星的希望非常渺茫。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dae897d77c6a7efb926a82ecdfbafe9/a71ea8d3fd1f41340db529dc241f95cad0c85e95.jpg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51

天龙座ι星b是一颗位于天龙座、距离地球约102.7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K型巨星天龙座ι。该行星是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对K型巨星的研究中发现的,它是被发现的首颗环绕巨星运转的行星。该行星的轨道离心率较高,这在巨星普遍具有角频率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往往会干扰对行星的观测)有助于科学家发现该行星。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9/Iota-draconis-b.jpg/250px-Iota-draconis-b.jpg艺术家笔下的这颗非常接近巨星的庞然大物的概念图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该行星距离恒星比较远,但是鉴于母星是颗K型巨星,直径较大,因此这颗行星很可能是颗被母星烤得发烫的热木星,甚至处在比较危险的位置,会不会被母星潮汐锁定尚未可知。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52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天龙座ι星b是一颗位于天龙座、距离地球约102.7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K型巨星天龙座ι。该行星是在2002 ...

值得注意的是这颗行星的偏心率也很大,高达0.71,需要511天才能绕它的太阳转一圈。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5:57

下面是一颗围绕三合星系统之一的黄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奚仲四(天鹅座16,天鹅座c,16 Cygni)是位于天鹅座的一个三合星系统,距离地球约69光年。这三颗恒星当中有两颗是与太阳相似的黄矮星: 奚仲四A (天鹅座16A)与奚仲四B (天鹅座16B),以及一颗质量较低的红矮星。1996年,人们发现有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以椭圆轨道绕着系统中的奚仲四B公转。

测量最亮的这两颗星的视差是依巴谷卫星天体测量任务的一部分。测得奚仲四A的视差是47.44毫角秒,而奚仲四B是47.14毫角秒。由于这两颗恒星是相关联的,因此可以假设它们与地球有着相同的距离,所以视差上的差异是测量误差造成的 (事实上,当相关联的误差都考虑在内时,视差的范围是重叠的)。使用奚仲四A的视差,距离是21.1秒差距;使用奚仲四B的视差,距离是21.2秒差距。

奚仲四是一个阶层式的三合星系统。奚仲四A和奚仲四C是一对密接联星,在投影上的距离只有73天文单位。目前还不知道A-C联星系统的轨道要素。第三颗成员,名称为奚仲四B,与奚仲四A相距8,600天文单位。奚仲四B 相对于A-C联星对的轨道在1999年测量过后,迄今 (2007年6月) 未曾更新过:合理 (表面上说得通) 的轨道是周期范围在18,200年至130万年之间,半长轴的范围从877至15,180天文单位。此外,奚仲四B 的轨道倾角在100和160度之间,这是针对A-C的极,也就是距离A-C黄道90度之处。

奚仲四A和奚仲四B都是类似太阳的黄矮星,依据Geneva–Copenhagen巡天调查的资料,这两颗恒星的质量都与太阳相似。估计这两颗恒星的年龄有些微的差异,奚仲四的年龄可能比太阳系更老,大约已经有100亿岁。奚仲四C比这两颗中的任何一颗都要暗淡许多,可能是一颗红矮星。

---看来这才是真正的三体世界。在1996年宣布奚仲四B附近有一颗系外行星在离心轨道上。这颗行星完整的轨道周期是798.5天,半长轴为1.68AU 。

像大多数从地球检测出的系外行星一样,奚仲四Bb是从母恒星的径向速度推断出来。在当时只能给出行星直量的下限:在这个事件中,大约是木星的1.68倍。在2012年,两位天文学家, E. Plavalova和N.A. Solovaya,显示需要2.38木星质量轨道才会稳定,而它的轨道倾角是45度或135度。

"奚仲四B的系统,在距离大约0.3AU之内,轨道保持稳定的时间在形成后只有数百万年,留下短周期的行星是有可能的"。对它们而言,依观察的标准,行星质量应该会超过海王星的质量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6:02

宝瓶座91b(也被称作宝瓶座Ψ1b)是一颗位于宝瓶座、距离地球148光年的系外行星,其母星为宝瓶座91。该行星是一颗热木星,其质量接近木星的三倍,其轨道与中央恒星的平均距离为4850万公里,较之水星与太阳的距离更近。该行星的轨道周期大约为181地球日,其轨道离心率很低(约为0.003)。

----这颗系外类木行星距离母星的距离达到0.324个天文单位,但仍然被划到热木星的行列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颗行星的偏心率很低,接近我们太阳系的行星,据测算这颗行星的大气顶层温度高达1212K。该系统主星宝瓶座91是一颗橘色巨星,已知有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在距离恒星略少于太阳和水星之间距离的轨道上环绕。之所以高温乃是因为这颗行星与恒星的距离相对于母星半径而言不够大,接受的辐射较高之故,这还没有考虑行星内部残留的内能能因素。估计也是个极高温的地狱般的酷热世界。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6:05

室女座70b是一颗位于室女座、距离地球约60光年的系外行星。1996年,杰弗里·马西和R·保罗·巴特勒宣布发现了该行星,从而使室女座70成为第一颗被发现拥有围绕其运转行星的恒星。最初,该行星被认为处于适居带内,但是后来发现该行星的轨道离心率较大,距离中央恒星也较近。

----既然飞马座51b波罗乐丰已经是第一颗被确认无疑的系外行星,我说的是主序星的行星,怎么杰弗里马西和保罗发现的这颗行星又成了第一颗?我怀疑维基描述有误,我估计应该是第一颗发现的估计处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罢了。

室女座70b的轨道离心率较大,轨道周期为116地球日,质量为7.5倍木星质量。其表面重力为木星的2-3倍。1996年1月发现该行星之时,科学家认为室女座70距地球仅29光年,基于其视星等而推测该恒星的光度较小,故认为室女座70b位于适居带内。该行星还由此得到了一个绰号,即“金发少女”。后来依巴谷卫星探测发现室女座70距离地球较原来的预计更远,因此其光度也就更大,由此预计室女座70b的表面温度将会更高,因此并不位于适居带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0/70_virginis_b_%28Celestia%29.jpg/250px-70_virginis_b_%28Celestia%29.jpg艺术家笔下的这颗行星概念图。怎么画的都像海王星?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6:07

一颗偏心率高达0.47,半长轴大约是2.14AU的系外行星:室女座χb(HD 110014 b)是一颗环绕室女座χ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它位于室女座,距离地球约293.5光年。它的质量至少是木星的11倍,围绕室女座χ公转一周需要835.5个地球日。

---这颗行星也有可能是一颗褐矮星类型的天体,2009年7月通过视向速度法发现。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6:11

呵呵,又是一颗据说是“第一颗被发现的系外行星”:看来大家都喜欢抢这个第一发现者的头衔啊!
少卫增八Ab是一颗位于仙王座系外行星,距离地球45光年,其母星为少卫增八A。科学家于2002年证实它是一颗行星,但是早在1988年,人们即怀疑其是行星家族的成员(这使得少卫增八Ab成为第一颗被发现的系外行星)。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5/Errai_b_%28Celestia%29.jpg/280px-Errai_b_%28Celestia%29.jpg艺术家想象中的少卫增八系统的行星。
1988年,科学家首次宣称发现了少卫增八Ab——加拿大的一支天文学家团队(由布鲁斯·坎贝尔、戈登·沃克和斯蒂芬森·杨领导)初步确定了该行星的存在。其后在1989年,安东尼·劳顿和P·赖特亦宣布发现了该行星。尽管还尚未证实,但是现在看来,少卫增八Ab的确是第一颗被发现的系外行星。发现者是使用后来已经日渐成熟、被广泛用于系外行星探测的视向速度法发现该行星的。不过,由于观测数据的质量并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说服力,发现者于1992年收回了发现声明。

2002年9月24日,少卫增八Ab最终被确认为一颗系外行星。初步的探测结果显示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1.59MJ。后来对少卫增八B进行的直接观测使科学家得以对该系统的参数作出进一步的修订。修订后的结果表明少卫增八Ab是在一个距离中央恒星2.044天文单位的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其轨道周期接近2.5个地球年,轨道离心率为0.115,这表明其近拱点和远拱点距离中央恒星分别为1.81天文单位和2.28天文单位。其轨道如置于太阳系中,则将位于火星轨道之外。

依巴谷卫星2006年的观测数据表明该行星的质量有95%的可能性小于13.3MJ,有99.75%的可能性小于16.9MJ.该数据并非十分精确,但已经足以排除该行星属于红矮星或褐矮星的可能性。
---该行星登记的发现日期确实是1988年7月13日。够早的,但当时科学家没有足够自信坚信这就是一颗行星,后来又撤回了发表论文,等于宣告观测结果是错误的。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后来还是确信了当年的结果,还了坎贝尔同志一个清白。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31

巨蟹座55b(有时也被称为巨蟹座55Ab,以区别于恒星巨蟹座55B)是一颗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巨蟹座55A运转的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14.65地球日。它是距其母星第二近的行星,是热木星的典型代表。该行星于1996年由杰弗里·马西和R·保罗·巴特尔发现,是第四颗被发现的系外行星。

和大多数系外行星一样,科学家是通过测定由于行星引力引起的恒星径向速度而发现这颗行星的,在测定巨蟹座55A光谱的多普勒频移之后,科学家发现了周期为15地球日的扰动现象。该发现与仙女座υ星最内层行星、牧夫座T的行星的发现一同于1996年对外公布。

即使抵消质量至少为木星质量的78%的内层行星的影响,中央恒星仍然表现出径向速度的位移,据此科学家最终在2002年发现了外层行星巨蟹座55d。

巨蟹座55b的轨道周期极短,约为14地球日,只是仍长于飞马座51b4地球日的轨道周期。如此短的轨道周期表明该行星很接近于与巨蟹座55c的1:3轨道共振状态。但是在牛顿力学模型中对该行星特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尽管其轨道周期十分接近于这个比率,但是事实上这两颗行星并未真正处于轨道共振状态。

由于径向速度法的局限性,科学家只能据此得知该行星的质量下限。哈勃空间望远镜所作的天体测量这颗行星与天球切面的夹角约为53°。科学家预测该行星系中的各行星的轨道是共面的。如果此预测无误,那么该行星的真实质量就为1.03倍木星质量。
巨蟹座55b的质量较大,所以它可能属于类木行星,从而并不拥有固体表面。同时由于科学家只能间接的探测该行星,所以至今还不知道其半径、物质构成和表面温度。如果该行星的物质构成和木星类似,且其环境接近于化学平衡,那么其大气层上层就可能较为清澈,主要的吸收光谱也是碱金属光谱。

科学家预计该行星不大可能拥有大型卫星,因为如果存在大型卫星的话,那么在从该系统形成至今的漫长时间里,巨蟹座55b的潮汐引力也早就将它们抛离轨道,或是摧毁它们。
----该行星于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二日发现,也是杰弗里马西团队通过径向速度法发现的,属于第二批被科学家发现和后续证实的大型气态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大约是木星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35

巨蟹座55系统的第二颗行星:巨蟹座55c是一颗环绕巨蟹座55A运转的系外行星,轨道周期为44.34地球日。它是距离其中央恒星第三近的行星,其质量接近于土星。该行星于2002年6月13日被发现。

和大多数系外行星一样,科学家是通过测定由于行星引力引起的恒星视向速度而发现这颗行星的,而其视向速度的测定则是通过精确测定其中央恒星的光谱的多普勒频移得出的。而之前,科学家已经在该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行星(巨蟹座55b),但是即使抵消掉这颗行星引力引起的扰动,该恒星仍然会出现视向速度位移。2002年,进一步的探测发现在距中央恒星5天文单位远的轨道上存在着一颗长周期行星。但是即使摒除了这两颗行星的影响,中央恒星仍然存在周期为43地球日的扰动现象。由于该周期接近于巨蟹座55A的自转周期,所以这种现象更可能是由恒星自转而非行星的引力扰动造成的。尽管如此,在同一份报告中,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巨蟹座55d和巨蟹座55c。2004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位于内层的行星巨蟹座55e,该发现支持了之前所述的扰动现象是由行星引起的假说。对其中央恒星进行的长达11年的观测并没有发现与上述视向速度位移周期相吻合的恒星活动;同时进一步的观测表明该位移周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稳定的,这与引起视向速度位移的恒星活动假说不相符合。而且视向速度位移的幅度较大,无法为巨蟹座55A不大活跃的光球层活动所解释。在巨蟹座55行星系统中,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5颗行星。在5颗行星中,巨蟹座55c的轨道属于轻度偏心轨道:其远拱点较之近拱点远了19%。该行星的轨道周期要长于热木星,但是其轨道与巨蟹座55A的距离还要小于水星与太阳的距离。模拟表明该行星与巨蟹座55b并没有处于事实上的轨道共振关系,不过两者的轨道周期比却十分接近于3:1的比值。由于视向速度法的局限性,科学家只能据此得知该行星的质量下限。哈勃空间望远镜所作的天体测量表明这颗行星与天球切面的夹角约为53°。 科学家预测该行星系中的各行星的轨道是共面的。如果此预测无误,那么该行星的真实质量就为0.21倍木星质量。由于科学家只能间接地探测该行星,所以至今还不知道其半径、物质构成和表面温度。该行星质量接近土星,所以它可能属于类木行星,从而并不拥有固体表面。

---这颗行星于2002年被同一个团队发现,也是采用视向速度法发现,这颗行星的偏心率较高,接近0.1,距离恒星较远,大约是3600万公里的样子,还是比水星距离太阳更近。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40

巨蟹座55d是一颗在长周期轨道上环绕巨蟹座55A运转的系外行星,其轨道和中央恒星的距离与木星和太阳的距离相当,它是距离其中央恒星最远的行星。该行星于2002年6月13日被发现。
杰弗里马西团队一天之内发现了两颗系外行星,还是在同一个系统之内,令人震惊啊。
和大多数系外行星一样,科学家是通过测定由于行星引力引起的恒星视向速度而发现这颗行星的,而其视向速度的测定则是通过精确测定其中央恒星光谱的多普勒频移得出的。而之前,科学家已经在该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行星(巨蟹座55b),但是即使抵消掉这颗行星引力引起的扰动,该恒星仍然会出现视向速度位移。

2002年,进一步的探测发现在距中央恒星5天文单位远的轨道上存在着一颗长周期行星。 这次探测还同时发现了另外一颗行星,即巨蟹座55c。
巨蟹座55d被发现之时,轨道根数还未得到准确测定,科学家估计其轨道离心率很低,接近于木星。 而当搜集到更多的数据之后,科学家发现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该行星的轨道离心率可能远高于太阳系内的任何行星(甚至高于冥王星)。但是在2008年,对该行星的轨道进行了一个完整周期的观测之后,科学家测得了其真实的轨道——正如最初所预想的,其轨道接近于圆形,距离中央恒星5.77天文单位。

由于视向速度法的局限性,科学家只能据此得知该行星的质量下限,为木星质量的3.835倍。2004年,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精细导星敏感器(Fine Guidance Sensors)所作的天体测量发现这颗行星与天球切面的夹角约为53°。如果此测量值无误,那么该行星的真实质量比其质量下限高25%,约为4.8倍木星质量。

----又是一颗超级木星,这个系统内部居然有四颗巨行星,看来存在类地行星的概率很低。巨蟹座55d的质量较大,所以它可能属于类木行星,从而并不拥有固体表面。同时由于科学家只能间接的探测该行星,所以至今还不知道其半径、物质构成和表面温度。如果该行星的物质构成和木星类似,且其环境接近于化学平衡,那么其表面可能就覆盖着一层水蒸汽云:该行星的内热可能使星体表面温度过高,从而无法形成如木星表面那般普遍的氨云。该行星的表面重力可能是木星表面重力的5倍,或地球表面重力的10倍。
至于非常靠近母星的那颗最内层的巨蟹座55e,前面已经提到过,是一颗非常炎热的地狱行星:巨蟹座55e是一颗环绕着巨蟹座55A的太阳系外行星,大小跟海王星差不多,他离母恒星很近,公转周期不到两天。直径达2.1万公里,质量和密度分别是地球的8倍和2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密度最大的固态行星。表面温度接近2700摄氏度。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8/Newneptune_nasa_big.jpg/250px-Newneptune_nasa_big.jpg地狱般处于母恒星烘烤下的电烤箱行星。

zenghan 发表于 2013-6-10 17:43

巨蟹座55f(英语:55 Cancri f)是一颗太阳系外行星,环绕距离地球约41光年的巨蟹座55A运行。巨蟹座55f也是已知距离巨蟹座55第4远的行星,也是第一颗获得f编号的行星。直到2009年4月为止,巨蟹座55也是人类已知太阳系外唯一拥有至少5颗行星的恒星。

---到那时为止,人们已知拥有行星最多的系统当属巨蟹座55系统了,那时候人们都认为这个行星系统非常接近我们的太阳系,但它的行星排列次序和结构与我们的太阳系毫无共同之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在2005年4月首次发表巨蟹座55f的消息,然而在2年半后,巨蟹座55f才出现在同行审核的杂志当中 。它也是首颗运行轨道完全位在适居带内的系外行星。而且它的发现也使得巨蟹座55成为太阳以外首颗拥有至少5颗行星的恒星。直到2009年4月为止,巨蟹座55仍是人类已知太阳系外唯一拥有至少5颗行星的恒星。巨蟹座55f距离主星约0.781 天文单位,需花费约260天来完成一次公转。因为使用迳向速度法来观测巨蟹座55f,所以只能够知道它的最低质量,大约是木星的0.144倍或是海王星的2.67倍。根据观测结果,巨蟹座55f的轨道可能接近圆形,虽然目前假设它的轨道离心率是0.2±0.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来模拟行星间的交互作用后,天文学家推测它的轨道离心率仅有0.0002,接近正圆形。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天体测量学观测显示外侧行星巨蟹座55d的轨道相对于巨蟹座55f运行的平面有53度的倾斜。如果这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话,巨蟹座55f而且假设巨蟹座55符合共面性的话,巨蟹座55f的真实质量将会比目前估计的质量下限要增加约25%,达到0.18个木星质量。
因为这颗行星是透过观测巨蟹座55间接侦测出来的,所以相关的数据,例如直径、结构组成及大气层成份都是未知的。因为巨蟹座55f的质量达到土星的一半,所以它很可能是一颗气体行星,而不是类地行星。它的轨道位于适居带当中,这意味着液态水可能存在它所拥有的系外卫星表面。
---看来这颗行星附近是否有适宜的卫星都是有疑问的,不是每个土星质量似的天体都有泰坦存在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维基百科中记录的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