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卡尔·萨根逝世26周年纪念(多图)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22-12-20 12:49 编辑

在当下这个各种流言、伪科学传闻满天飞的时代,不得不令我再次怀念起敬爱的卡尔·萨根,下面请允许我再次将这个帖子提起,希望了解他的人不要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记他,不了解他的人能够通过这个帖子了解到他对于天文学和天文科普曾做出过的丰功伟绩!!


26年前的今天(美国东部时间),1996年12月20日,这位当代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在与骨髓癌抗争了两年之后,在福莱德·胡钦斯癌症研究中心与世长辞,享年62岁。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ward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天体化学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作家。

                0823dd54564e925844e5bc9d9c82d158cdbf4eeb.jpg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卡尔·萨根博士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普大师,他的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他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奖励。难能可贵的是 在很少有科学家实际投身于对介乎科学边缘的或伪科学的信念进行检验或向之挑战时,萨根勇敢地站了出来与迷信盲从和伪科学抗争,他成了许多美国人心中代表现代科学的偶像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是太空科学和太空探索的化身。世纪年代他主持拍摄的国家科学院对他的评论说:“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如此成功地向公众讲明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智慧以及那些令人惊奇不已、令人激动不止的发现和愉悦。他能够成功地启发数以百万计公众的想象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清楚复杂的科学概念,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暗淡蓝点”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该书是作者60岁那年出版的,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的家园。该书的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横往昔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交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全书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未来太空家园的长远展望。该书布局大气磅礴,井然有序,淋漓酣畅而又丝丝入扣地阐明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移居太空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与萨根的其他书相比《魔鬼出没的世界》更富个性,内容也更丰富。在该书中萨根大量分析和揭示了人类的各种传说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通过描述他的经历和列举大量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故事告诉读者,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破除偏见和偏执认识,发现令人惊奇的事实真谛的有力武器。他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绑架事件”、信仰疗法、月球上的“人脸”以及其他各种骗局,驳斥了科学毁灭信仰和科学是另一种专横的信仰体系的观点,探讨了误用科学的危险,提出了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的“探测谎言的方法”。



怀念卡尔·萨根

——淡蓝色星球为失去一位
 充满热情的科学家而忧伤

Corey S. Powell


  赵洋译自《科学美国人》网站


 1996年12月20日,卡尔·萨根去世了。科学界因此失去了
一位最有创造力的研究者和善于表达的代言人。在他逝世之前,
萨根是康耐尔大学“大卫·邓肯”教席的天文学与空间科学教
授及行星研究实验室的主任。从1971年起,他就在该大学任教
授之职。

  萨根是空间探索的积极拥护者,他对绝大多数探索太阳系
的无人探测计划均有贡献。其中包括最先拍到火星的细节照片、
证明那是一颗荒凉贫瘠行星的“水手9号”飞船; 在火星表面
寻找生命的“海盗号”轨道器(其任务并不成功)与着陆装置;
第一次揭示太阳外围行星及其卫星奥秘的“先驱者”与“旅行
者”号探测器;还有正在传回极其清晰的木星和木星卫星图像
的“伽利略”号飞船。

  萨根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识。
他推断,由于强烈的温室效应,金星表面其实热得可怕——以
前人们曾一度认为那里可能是气候宜人的地方。他还指出,宇
宙中大量存在的复杂碳基化学成分可能是其它生命的原始形态。
萨根还搜集了土卫六大气层中存在与生命的基团相似的有机分
子的证据。此项工作被20世纪80年代的“旅行者”号探测器极
好地证实了。

  在萨根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赞同寻找地外生命迹象的工
作的重要性。在康耐尔大学,他开创了“外空生物学”的新领
域——这是研究可能的外星生物化学和生命形态的学科。他曾
设计过一块包含地球人的问候信息的金属板,这块金属板正随
“先驱者”10号飞船飞向星际空间(还有两张更复杂的刻录唱
片正随两艘“旅行者”号飞往其它恒星)。萨根与多方面的的
合作者(包括哈佛大学的Paul Horowitz)一道支持利用射电天文
望远镜“倾听”天外信号的计划——这些信号可能源自外星智
慧文明。

  但萨根最杰出的能力也许体现在与地球人类的交流中。通
过一系列的书籍、杂志文章和电视节目,他超越了科学共同体
的局限,力争与外行公众分享科学研究中的激动人心之处。萨
根所关心的领域很广,从核战争的影响到意识的进化再到伪科
学对人们头脑的侵蚀(他在最近的《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
对此有详述)。据估计,他主持拍摄的电视系列片《宇宙》影
响了五亿观众;他的小说《接触》已被拍摄成电影,今年晚些
时候就将上映(译注:指1997年)。萨根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
空爱好者组织——行星协会(Planetary Society)的创立者之一。

  我自己和萨根的交流始于书面形式,当时我读到他的第一
本书《宇宙的联系》(The Cosmic Connection,出版于1973年)。
在我看来,那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萨根的文字与我读过任何
关于太空的描写都迥然不同。在各式各样针对年轻读者的天文
书籍中,行星的特点常被生硬地描述为质量、密度、周期等等
的表格形式。在名为“巴苏的月亮们”的一章中,他把Edgar
Rice Burroughs的科幻小说内容与他的现场见闻结合在一起——
他亲身经历了“水手9号”传回火星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首张
照片的时刻。这些神秘的石块曾是多年来好奇者幻想的主题,
转眼间就变成了屏幕上类似布满凹坑的“土豆”。萨根解释说,
它们如此微小,以至于站在其表面的宇航员能轻松把一个棒球
掷入轨道(火星卫星中最大的火卫一,其最长径也不过14千米)。
这对好奇的少年是怎样一幅景象啊——在火星卫星上的棒球!

  在该书的另一章,萨根推测了其它行星系统存在生命的可
能性,在书中插了一幅由当时在兰德公司工作的Stephen Dole通
过计算机生成的解释五种“模型太阳系”的图解。我无法把眼
睛从这些简单的、示意性的图画上移开。我一次次地试图想象
那些假想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试图选择出一颗会有可呼吸大气
和适宜温度的行星。从1995年末开始,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些围
绕类日恒星公转的行星,首次为其它行星系统该是什么模样提
供了实例。所有这些行星系统的存在坚定了萨根的信念——行
星在银河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与Dole的模型的极端不同表明
自然界的创造力是如何超越着人类的想象。我为萨根在有生之
年目睹了这些美妙的发现感到。

  后来,作为《科学美国人》的编辑,我有许多机会见到萨
根、甚至同他一道工作。令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在科普写作和
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他也一直是一位活跃的研究者。
他从来没有失去研究有机化学物质普遍存在或探索外星文明信
号的兴趣。没有发现这些信号并不要紧,掌握超越现有科学的
任务和概念才让萨根感到欣喜。顺着这样的脉络,《宇宙的联
系》最后的几章反映了他的思索——地外文明可能是什么样、
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萨根的话语在振奋人心的同
时也使我们谦卑:

  “我们就像生活在新几内亚与世隔绝的山谷里的居民,通
过信使和鼓声与邻近山谷的部落(也许我该说,是非常不同的
部落社会)联系。当被问及如何与一个非常发达的部落社会联
络时,这些居民的答案也许是一位跑得极快的信使或是一面大
得不可能的鼓。他们对技术的预测不会超越其知识水平。然而,
大量的国际通讯电缆和无线电讯号就从他们的上方、周转甚至
中间穿过……

  “我们想要聆听来自星际的鼓声,但我们可能错过了星际
间的‘通讯电缆’。我们或许会收到来自星系山谷的鼓手发来
的第一条讯息——来自未来的文明。比我们高级得多的文明,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论从距离上或可理解程度上都会离我们
十分遥远。即使在未来星际无线电通信已经相当发达时代,对
于我们来说,非常先进的文明仍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式的
存在。”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1-12-20 16:41 编辑

萨根其人及其思想
http_imgload.jpg



李大光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文版译者


我是萨根作品的忠实读者,同时也是长期跟踪研究萨根思想
的学者。最近,我翻译了萨根的著名作品《魔鬼出没的世界》。
萨根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
他在天文学和科普方面的贡献在人类近代史上是罕见的。他不仅
是科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他对科学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实在应
该使我国的学者对其有所了解。
  

                   一、 萨根其人


  卡尔·萨根博士是美国康耐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他又
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
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成为本世纪
最有影响的人物。

  卡尔·爱德华·萨根于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
他于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
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从60年
代早期他就在哈佛大学执教。1971年任康耐尔大学正教授。1996
年12月20日,这位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在与骨髓癌抗
争了两年之后,在福莱德·胡钦斯癌症研究中心与世长辞,享年
62岁。

  卡尔·萨根一生研究成果惊人。他的研究重点为金星上的温
室效应、火星上的季节变化、原子战争所造成的长期环境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
始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以来他一直担任康耐尔大学天文学和太
空科学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在病重期间,他仍然在指导他的学
生。他是康耐尔大学最值得尊重的教授。

  卡尔·萨根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海者”、“海盗”、
“旅行者”和“伽俐略”宇航探险计划中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为
此,他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局颁发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荣获杰
出公共服务奖和航空航天局颁发的阿波罗成就奖。萨根除了获得
航空航天局的承认和奖励以外,还拥有美国大学和学院授予的22
个荣誉学位,以表彰他在科学、文学、教育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
要贡献。由于他在原子战争的长期后果和反对核武器方面的杰出
贡献而获得了许多奖励。他还获得过许多其它部门给予的奖励,
如美国太空航行委员会的约翰·F·肯尼迪太空航行奖;探索者
俱乐部第75届年会奖;苏联航空联合会康斯坦丁·柴科夫斯基奖;
美国天文协会马素斯基奖;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公共福利奖;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最高奖,以表彰他在“将科学应用于公众福利
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萨根是美国天文协会行星科学学会的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
会联合会行星研究会主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行星学会主席。他
在12年的时间内连续担任研究行星的权威杂志《伊卡洛斯》的主
编。萨根是行星协会的合作发起人,这个机构拥有10万会员,是
世界上最大的以研究行星为主的组织。这个组织为寻找外星智能
生命的无线电联络研究项目和地球附近的的小行星的研究项目提
供帮助。萨根还是加利福尼亚的喷气推进器研究所的客座科学家
和《太空漫游》杂志的投稿编辑。在这个杂志上他发表了许多论
文。在他病重期间,他还写了一些与他的疾病有关的文章。

  卡尔·萨根还是伟大的科普专家和科学教育家。1980年,他
推出大型长达16集的电视序列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极其强
烈的反响,这部电视片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放映,
观众达到5亿!这个电视片获得米·彼博迪大奖。与这个电视片
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发行量最大
的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中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他
的一生著述甚多。除了各种科普文章以外,他还写了30本书。其
中《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
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
触》、《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和《浅蓝色的圆点:人
类在宇宙中的未来之展望》(
编者注:此书中文版已出版,名为
《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
)等书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
语言。《伊甸园的飞龙》还获得美国普利策奖。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于1982年将2709号小行星命名为“卡尔·萨根”。

  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
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领导
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
名字名列榜首。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立下赫赫战功的
斯瓦兹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
他同时还是“美国超自然现象说法科学探究委员会”的成员,并
于1987年获得该委员会授予的“维护理性奖”。1994年,他又获
得第一届“阿西莫夫奖”。


             二、 萨根的科学观


  萨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天文学和其它科学事业。他热爱科
学,崇尚理性。而理性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是他的科学观的
核心所在。他在进行天文学研究中,深刻地感受到科学与大自然
相遇时,作为一个科学家所产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
说:“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科学总是时能够探索出自然所具有
的令人尊崇和敬畏之处。理解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人类加入和溶
入到宇宙之壮美之中的一种盛赞(即使是在极小的程度上的加
入)。”“当科学与大自然相遇时,科学就必然会使人产生对大
自然的敬畏的感觉。对大自然的真正的理解的行为是与自然的结
合和融合的欢庆,即使是在很小程度上的结合也能使人感受到宇
宙的宏伟和壮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积累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知
识体系使科学变成了跨国界、跨时代的超越所有界限的理智的东
西。”科学使萨根获得了理解宇宙和大自然所带给他的愉悦和快
乐。他没有将科学作为自己征服世界或者征服自然的工具。在他
看来,“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人类对于外部世界是恐惧
和害怕的。因为人类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不能预测。人类对于任何
能够减少他们恐惧的解释都欣然接受。科学在了解世界、掌握事
物的发展规律、控制自身和指导安全航程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
功。”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

  萨根对科学和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
“医学和农业的进步所挽救的人命比死于历史上各种战争中的人
的总和要多的多。运输和通讯的进步以及娱乐业改变了世界并将
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一个接一个的民意调查表明,尽管人们对
科学有所顾虑,但是人们仍然将科学工作列为是最值得尊重和信
赖的职业之一。科学之剑是两面有刃的,它令人畏惧的力量使所
有人,包括政治家,当然特别是科学家,必须肩负一种新的责任,
那就是,一定要从全球和超越时代的角度,对技术所带来的长期
后果给予更多的关注,竭力避免对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依恋。
犯错误的代价太昂贵了。”科学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其逐渐显
现出的巨大的力量成为许多掌握有对某些人群有控制权力的人,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的人想要利用的工
具。科学既能给人类带来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汽车和电脑,
同时,也有核武器,并能够给保护人类的臭氧层撕开裂缝。科学
在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具有阶段性的局限性。
正如萨根所说:“科学远不是十全十美的获得知识的工具。科学
仅仅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工具。就此而言,与其他并无差异,
比如民主。科学本身不能支持人类行动的途径,但是,科学却能
够预测人类选择的行动途径的可能结果。”科学的双刃剑的作用,
使得科学家和政治家们的身上肩负了一种责任,这种的责任的基
础就是社会的正义感和理性精神。


             三、 科学与伪科学



  当人类发现宇宙的年龄是80亿到150亿年, 而不是6000年或
12000年时, 人类对宇宙的变化和其深邃宏伟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人类明白了人只是原子的复杂的结合体,而不是什么神灵的创
造后,人类至少增加了对原子的景仰之情。当人类了解了我们居
住的星球只不过是银河系中数以十亿计的星球中的一个,而这个
星系也仅是数以十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时,人类的视野得到了极
大的扩展。当人类发现自己的祖先同时也是猴子的祖先的时候,
人类知道了自己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越来越认识到这个发现
的重要意义。

  无论人类怎样看待科学,人类的一切都与科学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人类不可能回到愚昧中去。人类最好还是充分利用科学。
当我们最终认识到科学的美妙绝伦和其极大的力量的时候,我们
就会发现,无论是精神还是实际物质方面,科学都给我们带来了
极大的益处。但是,迷信和伪科学至今仍在大行其道,迷惑人们
的思想,对复杂的问题作出轻率和随意的回答,对于怀疑的质问
采取回避搪塞的办法应付,使人们惶恐迷惘,将事实当作过眼烟
云,视而不见。迷信和伪科学使我们墨守陈规,不思进取,使人
们变成轻信的牺牲品。确实如此,如果UFO潜藏在百幕大群岛附
近的深海之处吞噬飞机和轮船,如果死去的人能够通过意念使电
话听筒震颤并脱离电话机,如果我们的梦能够解释,如果我们能
够用我们对于世界所了解的知识精确地预测未来,那么,世界将
变得多么吸引人!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伪科学的例子。他们声称他们使用的都
是科学的方法和发现的成果,但是实际上他们完全背离了科学的
本质。这是因为他们的所有结论都缺乏充足的证据,同时将能够
证明不同结论的证据弃置不论。他们能将假的说得像真的一样,
使人轻易相信。许多报纸、杂志、图书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和
电影商等在未做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就给予配合,使这些伪科学思
想得到广泛和大量的传播。这些思想的传播为对事实的其他解释,
对科学的新发现所带来的新思想的传播增加了困难。

  萨根对于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区别作了精辟的分析:“伪科
学与错误的科学是有区别的。科学就是在改正一个又一个的错误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经常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但是,这
些结论不是最终的,而是暂时的结论。科学家总是先设立假设,
然后,再去确定其正确与否。任何假设是否能最后证实是可行的,
完全要依靠实验和观察。科学是经过探索和曲折,才逐步加深对
事实本身的了解的。当一个科学假设被证实是错误的时候,任何
想秘而不宣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种对假设的反
证被认为正是科学事业的核心。但是伪科学却恰恰相反。伪科学
的假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防任何能够提供反证的实验,因此,
即使在原则上,他们也不能被认为是无效的。伪科学的实践者采
取防守战略,谨慎小心。他们激烈反击对他们的论点表示怀疑的
任何调查和研究。当他们的假设经不住科学家的调查和质问的时
候,他们就会策划出压制科学家的意见的阴谋。”“科学和伪科
学之间的严格区别可能就在于,与伪科学相比,科学对人类的不
完美性和犯错误的不可避免性,具有深刻得多的认识。如果我们
坚决拒绝承认人是必定会犯错误的这一基本常识,我们就一定会
永远犯错误,而且是严重的错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一点自
我评价的勇气,无论这种评价会获得多么令人沮丧的结果,那么
我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科学取得成功的原因之
一是科学的核心具有内在的改正错误的机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
是对科学过于夸张的描述,但是,我认为,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
的时候,我们时刻在进行自我批判,时刻将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
界的思想进行比较。当我们自我放纵和放弃自我批判时,当我们
将希望和事实混为一谈时,我们就滑入了伪科学和迷信的泥沼。”

  知识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世界上没
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萨根说:“一个国家将会因
为没有知识而灭亡,可以避免的人类的灾难在这些国家会因为无
知和愚蠢而更多地发生,特别是当这个民族对自身缺乏了解的时
候。”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充斥着封建文化,缺乏怀疑精神和思
考的习惯时,这个民族的整个利益必定要受到侵害。伪科学并不
仅仅来自民间巫师,同时来自专制政体。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学素
养是一个民族获得自身精神解放的重要保证。

  让我们用康耐尔大学校长亨特·R·罗林斯的话结束这篇文
章:“整个康耐尔大学的学术界为自己的同行——邓肯天文学和
太空科学协会教授卡尔·萨根的去世而深深悲痛。作为一个天才
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卡尔·萨根激励了数以千计的伊萨卡的学生
和世界各国的学生,使他们敞开思想,探索科学和自然界的奇迹。
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和电视作品将科学的发现给人类带来的愉悦和
挑战送入美国和世界各国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他有效地用自己的
才能为公众谋福,使自己成为不仅是行星探索,而且是地球环境
保护的有力的推动者。我们将悲痛地怀念他,他在康耐尔大学的
业绩将在康耐尔大学世代相传。”


01-01.jpg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0-1-12 22:18 编辑

宇宙与心灵的诗歌

碧声

 那一刻,一定有什么东西唤醒了我沉睡的心。

  1999年12月,一个充满了世纪末气氛的平淡冬季。兄弟们接下了
一项写书的工作,回顾20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我分到的题目是宇宙
大爆炸、类星体、脉冲星和黑洞。没有系统地学过天文学,仅凭着看
了些科普书的残余印象自己来写科普,真是罪过。为了稍微对得起良
心,决意先尽量多搬几本书回来研究一番——有名言曰“偷一个人的
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在北京图书大厦四楼的科普
专架前,把《宇宙最后的三分钟》、《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等听
起来似乎有用的书全取下来,跌跌撞撞扛去收款台。一大堆书里,有
一本的名字简洁得让人以为是天文学概论:《宇宙》(Cosmos)。

  ——原谅我吧!从小就自命为科学爱好者,做科技记者也不是第
一天,竟然是在那时候才头一次知道《宇宙》。

  回家草草翻阅了几章,感觉这本书并不符合我的期望。即使不为
了眼前写书的工作起见,理想中的标准科普作品,也应该是百科全书
式的,简洁明了、脉络清晰,一路给出准确扼要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听起来有点像考试大纲?),添上公式就可以做教材,其中以美国
作家阿西莫夫的作品为典范。感觉《宇宙》写得太随意了,完全没有
一般科普书籍的结构章法。一般而言,当我需要就某个具体的学术问
题寻求解释时,应当可以根据目录立刻从中找到有关的章节,但《宇
宙》并不如此。不仅那些诗句一样的章节标题让人不易捉摸,而且叙
述方式跳跃性很强——此外,源平合战(12世纪日本的源、平两大贵
族争权的一场战争)究竟与宇宙学有什么关系?

  因此,在赶稿的过程中并没有多看这本书,更没有特别的认知。
直到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将心沉静下来仔细去读它,才慢慢地陷入
那个宇宙,仿佛陷入梦境。那时候,一定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发生了
吧!但我当时无暇去想到这些,只感到难以描述的激动、不安与忧伤,
许多纷乱的想法如万马奔腾一样在脑海里呼啸而过,却找不到一个合
适的词语。我知道这种激动并非仅仅来自那在科普作品中罕见的诗歌
般的语言,而是因为心里有某一部分被触动了,仿佛越冬的种子见到
第一线阳光。

  ——原来,科学不仅可以让人景仰,也可以让人感动、关怀人的
心灵。

  小时候,科学是一个很酷的梦想,关于遥远星辰的故事和画面使
我格外感兴趣。但在对付各种各样考试的过程中,原本并不坚韧的梦
想与兴趣,渐渐地消磨掉了,只剩一点自己并未明显察觉的残余,引
领我无意识地在职业上靠近它。在应该自己规划未来的年纪,几乎全
部注意力都放在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上,并以把它们维持至人生尽头
为长期目标。待到被平淡的生活骤然抛出轨道,面对未来一片茫然,
才惊觉早已为了生活而忘掉了活着的理由。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每天例行公事的工作与生活,是否能使我三十年后敢于说自己没有虚
度年华?我曾经追逐的东西,真的值得我付出全部精力吗?是不是还
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去了解、去思考?

  在这种茫然中,《宇宙》像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我的视线,唤
醒我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这样强烈地感觉读科
普是一种完全的享受。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萨根的《宇宙》
不是天文学或宇宙学概论,不是除地球之外的外层空间里某些古怪天
体的古怪性质,而是有着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的完整的宇宙,一百多
亿年前的那场大爆炸之后在不断演化的动态的宇宙。

  源平合战衍生出传说的平家武士蟹,实质上是人工参与的“选择”
过程。壳上有特定花纹的蟹会被渔民放生,花纹就成为蟹争取生存优
势的投资。在不同的尺度上,自然的选择过程驱动着分子、细菌、各
种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运动,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生命。选择原则也
将适用于其它环境的生命演化过程,即使最终的结果可能与我们完全
不同,宇宙中生命之歌的主旋律将是一样的。

  尽管当今世界仍有人相信大地是平的,但两千多年前,就有学者
发现我们住在一个小球上,并相当准确地测出了这个球的周长。在文
明前进与后退的反复中,在人类害怕真理、仇恨异端的磨难中,总有
一些不安分的思想飞越藩篱,希望找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窥见宇
宙Hexie运转的规律,努力把探测的触角伸得更远。未知的事物使我们
恐惧,但我们也在克服这种恐惧,寻求事实真相。

  天文学的发展打碎了许多梦想,却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梦想。我们
期待着在不远处那颗红色行星上找到第一个地外生命的证据,即使那
是完全不能与我们对话的细菌;期待着我们派出的信使终有一天会在
星辰大海里遇到知音;也期待着走出地球的束缚去建造新的家园。我
们还试图根据观测的结果描绘宇宙过去与未来的图景,揣测其中最深
的奥秘,例如创生大爆炸和时空的终结。

  这种讲述的方式使我无法不沉醉。在萨根的宇宙里,我们不是在
一个特殊坐标系里旁观一切天文事件,而是身处其中,如水滴之于大
海。宇宙的秘密不是守着大型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们独享的事物,不是
一门特立独行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紧密交缠在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政治与宗教、命运与梦想之中。这是一首真正的宇宙之史诗。除了博
学与睿智,整本书还浸透了一种和平、慈悲的博大之爱,对生命不分
种族不分地域乃至不分星球的尊重,以及对人类前途的深深忧虑。

  ——如果你问我,我会说这就是终极关怀。

  到这时候,我才能真正地理解《宇宙》中译本的序言《怀念萨根》
中那些赞誉之词的分量,例如阿西莫夫称萨根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
学普及家”。也知道了电视片《宇宙》——我所读的这本书是与电视
片相辅相成的——能够吸引数亿名观众的原因和意义。既然我读书的
时候会惊叹“科普原来可以这样写”,那么观众们也会惊叹《宇宙》
的电视片给科普节目提供了全新的标准吧!

  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曾经被我遗忘、误解的科学,首
次展露了像杰出艺术品一样令人沉醉的一面,而不仅仅再是提供物质
文明的工具、与心灵无涉。但是,萨根已于1996年去世。在那个伟大
的头脑尚在运作的时候,在电视片《宇宙》十几年间折服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的时候,在萨根于病床上
倾其心血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中讲述科学的蜡烛怎样照亮黑暗的时
候,在人们于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与恒河河畔恳求不同的神使这位无神
论者恢复健康的时候,我都对之一无所知。追怀五年前那个寒冷的冬
天,唯有深深叹息。

  人类智慧的结晶应当为人类所共享,而不应是少数人的阳春白雪。
在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今天,也很难想象一个公众普遍缺
乏科学素养的社会能够对相关事务作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属于每一
个人”,卡尔·萨根无疑是迄今把这句话实践得最彻底、最出色的人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0-1-12 22:15 编辑

呼唤中国的卡尔·萨根

庞旸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专家卡尔·萨根大约不会想到,在
他逝世5周年的时候,遥远中国的科普界将以举办大型“科学与
公众”论坛的形式来纪念他。如果知道的话,他那已为许多中国
人所熟悉的富于魅力的面容,一定会笑得更加灿烂。萨根生前不
仅以他在天文学、宇宙生物学上的杰出贡献,被誉为“科学先生”;
更以他向大众传播科学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忘我热情,被称为
“科学的传教士”。他也曾像许多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一样,受到
过同行的嘲笑和轻视,认为他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是自贬身份,
但他对此付之一笑,仍我行我素地活跃在大众科学传播领域。他
主持拍摄的16集电视序列剧《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极其强烈的反
响,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放映,观众达到5亿!
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普书籍;他一
生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三十多本科普书,在各国广为流传,其中
《伊甸园的飞龙》获普利策奖。萨根毕生在科学传播上所取得的
巨大成就,使他成为许多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心目中现代科学
的化身。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就开始接触萨根的著作和思想
了。1982年经著名科普工作者李元先生推荐,中央电视台译制引
进了电视序列片《宇宙》,《宇宙》一书也随之翻译出版,当时
《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曾对此进行过评介和赞美;1984年,著
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在编撰《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
时,曾就一些词条直接向萨根请教,得到这位科学大师的热情帮
助;1998年萨根去世2周年之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萨根的
反伪科学力作《魔鬼出没的世界》等;2000年为了纪念萨根逝世
4周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萨根的《暗淡蓝点》和纪
念文集《卡尔·萨根的宇宙》。中国的科普界和热爱科学的公众
之所以如此怀念萨根,爱戴萨根,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我
们的社会,萨根这样的人太少了。人们期盼有更多的科学家能像
萨根那样,把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作为一种天然的责任。萨根生
前曾坦言,他不遗余力地传播科学,有4条主要理由:1、科学可
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金光大道;2、科学使我们对
我们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保持警觉;3、科学使我们懂得关于物
种、生命、星球和宇宙等的起源、本性和命运;4、科学是反对
神秘主义、反对迷信的堡垒。显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迈向现代
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加需要科学,需要公众理解科学,需要
更多像卡尔·萨根这样的“科学传教士”。

  我是一家少儿出版社的编辑,近几年侪身科普出版领域。和
许多同行一样,我工作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是优秀科普作
家难寻,因而好的原创科普书出版举步维艰。这固然有许多原因,
比如长期“文理分家”的教育体制,使科学家不懂文学,文学家
不懂科学,科学和文学被人为地分成楚河汉界;比如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科学家只管躲进科研的象牙塔,没有向公众传播科学的
义务和需要,而热心科普的科研工作者反被目为“不务正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家有义务向纳税人解释自己的科学工
作,得到公众的普遍理解,这也是科学家重视科普的动力之一。
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上述情况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又
比如我国的“科普”长期被视为向低文化人群普及科学常识和推
广实用技术的工作,而忽视了对科学文化的传播和科学精神的培
养……但更加重要的是,许多科学家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科学传播
是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知识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彼得
·得鲁克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
《魔鬼出没的世界》的译者李大光说:“没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科
学素养的公众就不可能有国家和社会的民主和进步。”萨根生前
特别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希望在下个世纪生存得好,都应
该关心国民的思维、理解水平,并为未来做好规划。而“科学是
达到上述目的的基本手段——它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
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他诘问道:“如果科
学家不来完成科学普及的工作,谁来完成?”每个有责任感的科
学工作者,都不应漠视这样的提问,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WTO,
以更快的步伐向一个科学、发达、民主的社会迈进的时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萨根作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6-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演讲中的萨根
16-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萨根和海盗号火星着陆器在一起。作为一位行星科学家,萨根参与了 NASA的火星探测计划。
16-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电影《接触》海报和剧照。朱迪·福斯特饰演女主角。这部电影是根据萨根的同名科幻小说《接触》(Contact) 改编的。
16-11.jpg
16-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2001年12月15日,北京中国科技会堂纪念卡尔·萨根“科学与公众”论坛左起:论坛主持人、新华社记者姜岩;科普作家卞毓麟;萨根的儿子多利恩;北大哲学系科技哲学教研室教授吴国盛 摄影:刘华杰
16-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08-12-2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中移铁通
敬佩!afasdfasdfasdfds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好星空 发表于 2008-12-2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南宁市 电信
一个巨匠啊,记得我当时刚了解他的时候,过了几年,后来才发现他就不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jz92006 发表于 2008-12-20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河池市 电信
~~~~~~~~~惋惜
也没能怎么
统一场论也还在继续
探索宇宙不会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inaOS 发表于 2008-12-2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有线宽带
我也读过他的不少作品,
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epgreen 发表于 2008-12-20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香港 城市电讯有限公司
缅怀一下。。。9#的那个论坛主持人笑得那么欢,好像不太适合当时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JJ 发表于 2008-12-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让我们再次想起了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hl91 发表于 2008-12-2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 有线通
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前赴后继,让我们做一个开路先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8-12-20 17:14 编辑

卡尔·萨根部分著作简介

宇宙 Cosmos

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的电视片是一个
传奇,这本书同样如此。它与电视片相辅相成,
但并不完全是一个脚本,而是一部独立存在的
巨著,是时间、空间、地球、生命、人类和文
明的历史,一首真正的宇宙之史诗。从来没有
任何一部科普作品能这样恢宏、优美、光彩夺
人,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触及心灵深处。


中文版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7-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数以十亿 Billions and billions ——新千年来临之际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Thoughts on life and death at the brink of the Millennium

萨根在病床上完成的遗著。所涉话题非常广泛,
从寻找地外行星到全球变暖、从军备竞赛到堕
胎问题。他把科学和数学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
系起来,对道德、宗教、政治、环境、科学等
关乎新千年里人类命运的问题进行深入长远的
思考。萨根在书的最后一章讲述自己病重求医
的事,很少见地在作品中流露他作为一个普通
人对生命、爱、死亡与神的态度。跋是安·德
鲁彦在萨根去世后第一个情人节所写的,以极
为感性的文字回忆了他们的爱情。
17-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魔鬼出没的世界 The Demon Haunted World ——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

萨根生前付梓的最后一本书,讲述他与科学终
生的爱情故事。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普作家
对伪科学、反科学、迷信、偏见等种种魔鬼发
起的全面战争。在其它的作品里,他主要是作
为科学传道者向大众正面阐述科学的优美。这
一次,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接近普通人
对科学的态度与认知,剖析充斥于公众视野的
谎言,解释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


中文版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7-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8-12-2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暗淡蓝点 The Pale Blue Dot ——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

本书的主题是地球,一颗自己不能发光的蓝色
行星,太空中一个暗淡的蓝点,人类目前唯一
的家园。这是一部人类作为漂泊者的历史,我
们从非洲的河谷中走出来,经过痛苦的历程确
定了自己在广漠宇宙间的位置,试探着向地外
空间迈出漂泊的脚步。我们对太阳系了解多少?
为什么要走得那么远?在谈论了这些问题之后,
萨根像一个热情的诗人一样乐观地预期着我们
的后代在新的太空家园中遥望暗淡蓝点的情景。

中文版由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社出版
17-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