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球的偏西力 偏西力是一种效果力。由于我的理论远未达到无可争议的地步,所以在此就不陈述了,我只简单地讲一些可能被实验检测到的而又能被大家很快理解和认同的现象。
一.落体偏东:如果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失去动力之后,它最终会落向地球,这时卫星就象地球引力场中的一个自由落体,首先它的角速度会减慢,向西偏移,这也是很多人造卫星的“西退”现象。这说明在离地球的某个高度,我们看到的是落体偏西现象,但在离地表很近的地方,落体都是偏东,那么什么高度才是这两种现象的转折点呢?我的答案只有一个——落体都是偏西的,只是相对落体来说,铅垂线更偏西,才会使我们产生落体偏东的错觉。我们在讨论科里奥利力的时候,都会说到一个旋转的圆盘,当从圆盘的边缘向圆盘的中心抛一个物体时,物体会偏离圆盘的中心,而我们如果向地球中心抛物体,物体绝对不会跑到地心以外的地方。以上两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物体的角速度不会增加,但如果我们认为落体偏东,那物体的角速度就会增加,这里是有矛盾的。在地球的引力场中,离地心四万公里的高空抛落一个物体,它先是向西偏,后又向东偏,最后又转弯回落到地心上,这种落体的轨迹我认为是不美的。 落体偏东还有一个逻辑矛盾:假设落体下落的速度为无穷大,落体不偏东也不偏西,当假设的速度减小一点,落体就会偏东,当假设的速度再减小一点,落体就会更偏东,那么速度越小,落体越偏东,这和科氏力理论是矛盾的。火车轨道西边的磨损大,这点正说明偏西力的存在,如果按科氏力解释,南来北往的火车会使轨道两边的磨损一样大,当然这跟西风多还是东风多也有关系——中纬度应当是西风多,如果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西边的铁轨磨损大,那么只能用偏西力来解释了。
如何解释落体偏东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证明铅垂线偏西,无论是证明还是证伪,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实验,否则怀疑总会存在的。
二.傅科摆的运动轨迹:在文献中苦苦查找,却看到傅科摆的两种运动轨迹,如图1、图2,图3是我根据自己的偏西力理论画出来的。理论总结为: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受到一种偏西力,物体离地轴越远,其线速度越大,受到的偏西力也越大;物体离地心越远,其周围空间的地球力场强度越小,受到的偏西力也越大。我所说的地球力场是一种混合力场,可能是由地球的引力场、磁场、电场等力场组成,这种力场相对地球是静止的,能和地球同步转动。与地球力场对应的是地球背景力场——包含宇宙力场、太阳力场、月亮力场等。现在来分析一下傅科摆的运动:如傅科摆放置在北纬40度,朝南北方向摆动,在一个摆动周期中,摆球在摆动中心南边运动时,它离地轴远,受到的偏西力大,向西偏移的角度大;摆球在摆动中心的北边运动时,它离地轴近,受到的偏西力小,向西偏移的角度小,这样摆球在摆动中心两边的偏西角度不一样,摆动平面就会向西移。摆球的轨迹就象“8”字形,在摆球动能最小时,摆球都是向西偏移,如图3。图3的轨迹和图1、图2有本质的区别——当傅科摆在赤道上朝南北方向摆动时,图1、图2的轨迹弧线是平行而且是重合的,而图3的“8”字形轨迹却是最不平行的,摆球在摆动中心南北方向偏西的角度最大而且是相等的,“8”字形轨迹是闭合的。傅科摆运动的轨迹是可以通过实验观测到的,但不是肉眼可以看出来,必须通过仪器观测,比如利用放大镜缩小视野放大视角的方法,去观测摆球上一个非常微小的斑点。这里还要考虑摆球上的质点相对摆球重心的摆动。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摆球由于在不同的位置,所受到的偏西力是不一样大的,偏西力差使摆动平面相对地球偏西。如果摆球向东西方向摆动,偏西力差会很小,一般的摆在东西方向摆动可能不会发生偏移。
三.陀螺仪与偏西力:根据偏西力理论,陀螺仪在地球上的运动规律是:当陀螺仪转子轴的两端离地心的距离相等时,离地轴远的那一端偏西;当陀螺仪转子轴的两端离地轴的距离相等时,离地心远的那一端偏西。1. 假设有三个陀螺仪,一个放置在赤道上,一个放置在北纬45度,一个放置在北极点上,陀螺仪转子轴都与地轴平行,都指向北极星,按现有的理论,地球的自转对陀螺仪是没有影响的,陀螺仪的转子即使不转动,只要先对准北极星,它的指向也不会改变。陀螺仪的转子轴如不与地轴平行,转子不转动时对准太阳,随着地球的自转,转子将不再对准太阳。但根据偏西力理论我发现,只要这个陀螺仪能够敏感出地球的自转,让它放在赤道以外的地方对准北极星,不管陀螺仪是否转动,它的转子的指向都会偏移。在赤道上,陀螺仪转子两端到地轴的距离是一样的,到地心的距离也是一样的,转子指向南北方向时,它两端的受力方向也是一样的,所受到的作用力都会互相抵消,转子不偏移。 2. 找来A、B两个相同的陀螺仪放置在北纬45度,让A陀螺仪对准北极星,B陀螺仪对准真北方向,A陀螺仪转子的北端会向西偏,B陀螺仪转子的北端会向东偏,在这两种状态当中必定有一个中间状态——就是陀螺仪转子不偏。把B陀螺仪转子的指向慢慢向北极星方向移动,当达到一定角度时,B陀螺仪转子的指向就再也不会改变了。这一点说明,在赤道以外,我们也可以让陀螺仪不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如果引力实验B中的陀螺仪是这种角度放置,陀螺仪之间将不会发生偏移或偏移量最小。
如果把一个陀螺仪放置在同一纬度的不同的海拔高度,高度越高,其转子上端偏西的角度越大。地球就象一个陀螺仪,南北两极到太阳的距离不相等,春分点过后,地球北极离太阳近,北极就会相对南极向偏东方向进动;过了秋分点以后,南极离太阳近,南极就会相对北极向偏东方向进动,这样地轴的进动方向是一致的,从而引起岁差现象。这种解释可以找行星验证——如果行星的自转轴与太阳的自转轴平行,其轴的进动就非常小;相反,行星自转轴与太阳自转轴的夹角越大,而且离太阳越近,行星自转轴的进动就越大。金星、火星等行星都有自转轴的进动,而且方向和地轴的进动方向相同。行星自转轴的进动是由一个共同的原因引起的,而月球只对地轴的章动有影响。
由于地球周围的背景力场是不均匀的,如在太阳和月亮下面,地球的背景力场强度要相对大一些,这样就使地球上的物体在一天当中所受到的偏西力有变化,从而产生海水的潮汐现象——潮汐现象还与海水的共振有关。利用偏西力可以解释大陆西海岸的负相潮(如当月亮在非洲大陆的上空时,大陆东海岸的海水高于海平面,而西海岸的海水却是在海平面以下退潮)。听说阿莱摆在日食时有显著的变化,而用弹簧秤却检测不到重力的变化,这可能跟偏西力有关,因为偏西力是与引力方向垂直的。从偏西力不均匀这一点可以看出,利用陀螺仪来检测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不可能的。
四.光与偏西力:我认为——如果光是波,任何物质(力场)都是光的媒介,就象很多物质都是声音的媒介一样,透明物质是可见光的媒介,X光可以把不透明的物质当作自己的媒介。流水可以带动光已被菲索所证明,爱因斯坦认为:流水并没有带动以太,只是带动光本身,水本身就是光以太(我认为)。在做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时,光周围的地球力场远远大于地球背景力场,而且做实验时的真空度是有限的,里面有空气,还有在高负压下容器“挥发”的微粒,它们都是光的媒介,都可以带动光运动,那光与运动力场的作用力远远大于光与地球背景力场的作用力,虽然有微弱的偏西力,但我们是检测不到的(迈·莫实验的原理可能有问题)。但在做塞格尼克实验时,光路中带动光运动的力场强度与地球的力场强度相差就要小一些,所以地球力场阻碍光运动的“偏西力”就被检测出来了。如果光路中的介质是不同的,那塞格尼克效应也是不相同的,高密度的玻璃带动光的能力要大于低密度的空气。对于机械陀螺仪和光学陀螺仪,我们要考虑匀速还是加速运动,即使一个陀螺仪的转子不转动,我们突然使陀螺仪基座有一个角速度,陀螺仪转子的指向也不会很快跟着改变的。很多陀螺仪都是在测这种角速度的加速度。
亚里士多德的落体思想有些也是对的——同样大小的球通过有阻力的介质落下时的收尾速度是和它们的重量成比例的。听说一个硬币在空气中下落决不会快于每秒10米。在做粒子加速实验时,实验容器的真空度也是有限的,高负压也会使容器“挥发”出微粒,那被加速的粒子也会有“收尾”速度。我们是通过力的作用来感知物体的质量,在不能完全排除力作用的变化就说质能转换是值得怀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