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6-1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2009-4-11 20:36:48 炎黄论坛

于建嵘

 
  近日,有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来访,陪其参观宋庄美术馆,他指着新落成的遇罗克雕像问我:遇罗克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为他献花?听此言,我深感意外。

 像我这样在“文革”中长大、在“文革”后上大学的人,大部分是知道遇罗克的。1966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风行之时,他写作《出身论》予以痛批,并因此在1970年3月5日被判处极刑,年仅27岁。1979年,此案平反,惨情揭露,震惊全国。
 
 这个出身普通的年轻人,之所以让千万人为之动容,是他在那个荒诞年代里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是他表达和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是他在黑暗中仍信仰和追求光明的“天真”。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思想和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那年我刚进大学,在“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背景下,遇罗克、张志新等作为“解放思想”的先驱,受到了政 府的大力宣传。可以说,正是读过他们的著作、听过他们的故事之后,才使我认识到中国现代史的沉重,理解到独立思考的价值和艰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遇罗克等人所代表的精神,并没有真正被归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体现在国家教育、宣传政策之中。因此,这位法学博士受基础教育时,历史书中对“文革”一带而过,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多是雷锋式的道德英雄。而在家庭之中,父母的血缘之爱,似乎更希望子女能获得现世的安稳,而并不注重精神的追求。本来是历史的亲历者,但很多父母却在孩子面前绝口不提过去。法学博士大约就是这样,失去了在未成年时知道遇罗克的可能。
 
 他现在仍对此一无所知,在我看来,则是很严重的事情了。首先,他出身名校。名校的魅力,一大半在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出色的同伴教育。看来,这个思想前沿之地,关心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人也少了。其次,他是位博士。这已经到了主动学习的阶段。他从未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产生过兴趣?从来没有因坚持独立思考与现实产生矛盾,而产生困惑和思考?甚至,他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毕竟,遇罗克们并没被屏蔽,也始终被人怀念并一再提起。更重要的是,他学的是法学。法律虽是一门实用之学,但并非纯技术性的,它离不开对公平、正义等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法学博士不知道遇罗克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有人也许可能这样反驳说,不知道遇罗克又能怎么样?人的精力有限,有时间多背点英语单词,多看几本专业书籍,可能会更早成为专家。再说,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可能更会妨碍获得现实中的利益。个人的选择也许不能强求,但如果不知道遇罗克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而且,人对从来不知道的东西,是无所谓错过和遗憾的。如果我们的历史正在进行选择性失忆,那将会剥夺下一代了解的权利和选择的可能,使他们只能按规定的模式成长,甚至失去了探究历史和真相的兴趣,失去了对更纯粹、更美丽的生活方式的想象。这才是最为可怕的。
 

 温家宝总理曾对学生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它才有希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需要记住曾在黑暗中仰望过星空的遇罗克、张志新们。请记住,如果没有他们的鲜血,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今天的生活就不会如此美好。而我们每一个“过来人”,面对下一代和后辈,也都肩负着同样的责任。

图片说明:遇罗克塑像

图片说明:遇罗克塑像
kson 发表于 2009-6-1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联通
铭文看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everuse 发表于 2009-6-10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首尔国立大学
别玷污星空这个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木习习 发表于 2009-6-10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报业大楼
楼上眼睛有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everuse 发表于 2009-6-1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首尔国立大学
本帖最后由 neveruse 于 2009-6-11 17:32 编辑

说什么话,政治归政治,天文归天文,想批政治就好好的批,别没事扯天文。这样的用词是个天文爱好者看了都不舒服。牧夫论坛是不是“中国最大最早的政治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lice-dan 发表于 2009-6-1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顺义区 联通
我光知道遇罗克的名字,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宫飞云 发表于 2009-6-10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鞍山市 联通
LZ还遇到过这样的文盲博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宫飞云 发表于 2009-6-1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鞍山市 联通
LZ还遇到过这样的文盲博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幽哎浮欧 发表于 2009-6-1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移动
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遇罗克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everuse 发表于 2009-6-1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首尔国立大学
本帖最后由 neveruse 于 2009-6-10 21:37 编辑

知道罗森是谁不?
知道宋志光是谁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井蛙 发表于 2009-6-1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许昌市 联通
一个都不知道,俺也不关心这玩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6-1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电信
说什么话,政治归政治,天文归天文,想批政治就好好的批,别没事扯天文。这样的用词是个天文爱好者看了都不舒服。牧夫论坛是不是“中国最大最早的政治论坛”? ...
neveruse 发表于 2009-6-10 16:05


不要什么什么事情都用“泛政治化”的出发点去解读,那样反而会容易导致一叶蔽目。

此文的标题我已经装修过了,有必要说明的是,星空这个词并不是绝对的天文用语,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也有多次提及到。比如曾经说过灿烂星空和道德准则的康德先生,他本身就并不是个专业天文工作者,

但是他的那段话却被随后历代天文科普书籍多次引用,从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词汇的“多元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6-1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电信



您的视力还处于正常范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兵弓长 发表于 2009-6-1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网易云BGP数据中心
哀其不辛(可怜的人啊!)。。。。。。
怒其不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son 发表于 2009-6-1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联通
那些小字确实有几个看不清,LS诸位都能看清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星人 发表于 2009-6-1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本溪市 联通
我们也是仰望星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6-1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电信
LS说的很对,天文爱好者也是仰望星空的人,从更广义上讲,某些粉丝们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夜狼星 发表于 2009-6-1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记住了,会永远记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everuse 发表于 2009-6-1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首尔国立大学
本帖最后由 neveruse 于 2009-6-11 14:52 编辑
此文的标题我已经装修过了,有必要说明的是,星空这个词并不是绝对的天文用语,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也有多次提及到。比如曾经说过灿烂星空和道德准则的康德先生,他本身就并不是个专业天文工作者,

但是他的那段话却被随后历代天文科普书籍多次引用,从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词汇的“多元属性”。。。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6-11 09:04

康德说的星空用的是词语的本意,和这里引申义不同。

我接触过的天文爱好者,从忠心的老party员到支持胎毒臧毒的愤青都有,如果都拿天文来比喻政治(打个比方,“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西藏五十年风波记”这样),那天文也就像搞政治一样结小帮派,互相仇视,那才是天文爱好者的悲哀。

10楼提到的那两个人,我想是没人知道的(放心,还没人放到网上来),但是我不会像顶楼那个怨妇一样指责你们无知。记住发生过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就好。具体的人名没必要都去记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6-1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6-11 16:04 编辑

呵呵,LS的良苦用心我自然明白,对待历史的最简单做法就是“拒绝遗忘”。

关键是有些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是以个人的良好意愿为转移的。。。

从这方面来说,各种本归其位的“特定词汇”被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也就不难发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