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卫生部叫停电击治网瘾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9-07-14 01:51:00 来源: 新京报(北京) 跟贴 887 条


核心提示:卫生部发出通知称,“电击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因此要求停止该疗法的临床应用。

日前媒体报道称,山东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利用电击治疗网瘾。据悉,因为舆论压力大,该院已停止了电击治疗网瘾。

新京报7月14日报道 日前,卫生部发出通知称,“电击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因此要求停止该疗法的临床应用。
 
 电击治疗安全性不确切
 
 日前,媒体报道称,山东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利用电击治疗网瘾。
 
 报道中,杨永信称,他独创的“醒脑疗法”是用1—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这种刺激治疗网瘾,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
 
 日前,卫生部向山东省卫生厅发出通知称,近来,该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开展的“醒脑电击治疗网瘾法”受到关注。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和论证了相关问题,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治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因此,卫生部要求山东省卫生厅停止辖区内电刺激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国内某戒除网瘾专业网站总编孔令中表示,电击疗法一般用于精神疾病患者,而网瘾患者多为教育问题,业内绝大部分的专家不赞成这种疗法,“毕竟有没有副作用,谁也不知道。”
 
 院方称“电击疗法”已停止
 
 昨晚,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宣传部负责人杨淑云表示,医院之前已经看到卫生部专家的意见,因为舆论压力大,该院已停止了电击治疗网瘾,但是戒网中心仍在招收戒网者。
 
 杨淑云称,戒除网瘾治疗是包括药物、心理干预等多方面的工作,电击只是其中一部分。
 
 昨日下午,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网瘾治疗中心咨询,工作人员说,如果治疗网瘾,每人的治疗住院费每月约5500元。至于是否使用电击疗法,她纠正说应该叫“脉冲疗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使用。
 
 记者拨打杨永信手机,至昨日22时,对方一直没有接听。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戒网专家”电击治疗惹争议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7-14 13:41 编辑

2009-05-07 12:03: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跟贴 1292 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杨永信演示治疗仪。 本报记者 白雪摄

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

杨永信拿起仪器的两个端子,对着少女的太阳穴轻轻地点了一下。

“难受吗?”他盯着少女的脸问道。

“不难受!我没有网瘾!”少女说。

“那好,再来一下。”杨永信又点了一下,少女颤抖了一下,可她咬紧牙关,不说难受。杨永信在两个太阳穴上同时点了一下,少女受不了了,叫起来:“我难受,我难受,医生,你用的什么东西,我的脑袋为什么这么难受?”

“不是仪器的问题,是你有网瘾,有网瘾就难受。”杨永信开始心理引导,“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想告诉你,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想去找我未婚夫……”

杨永信又点了两次,少女终于挺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

杨永信又亮剑了……

“好吧,医生,我错了。”少女终于缴械了,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着……她与杨永信交谈了45分钟,向杨永信保证,留下来治疗,并且会向父母道歉。

以上内容摘编自公开出版物《战网魔》一书,描写的是“戒网专家”杨永信在演示他的“行为矫正治疗”。这本书和同名纪录片光碟是杨送给记者的纪念品。

书中这个叫“武旭影”的女孩,在接受电击之后,被收缴了手机、钱包、钥匙等一切会造成危险的东西,不允许私自与外界联系,她在父母的全程陪同下,完成了4个月的戒网瘾治疗。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近3000名“网瘾少年”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过治疗。记者在网戒中心出早操的队伍中看见,有二三十名孩子列队在内圈跑动,该院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这些是出去后再次“走偏”,被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送回来的孩子。

但杨永信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其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

而且,陆续有一些自称曾接受过治疗的少年,聚集在百度杨永信贴吧里,对其治疗方式进行了全面批判,他们认为,杨是利用“电休克”手段逼迫孩子们就范。

“楷模”杨永信

4月27日,“杨永信事迹报告会”在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的食堂举行。记者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杨叔”(网戒中心内部对杨永信的尊称)。

时值中午,他正看着一些家长将网戒中心带来的20名孩子按高矮胖瘦,在讲台上排成三行。孩子们身着迷彩服,军训般站起、坐下,反复演练。杨永信回头笑道:“总是我一个人在台上说,气氛不好,他们作背景比较有气氛。”

在下午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上,这些孩子纹丝不动地坐在杨身后的铁架上,充当“背景墙”。回来的车上,记者听见3个孩子在讨论僵坐有多难受,其中一个说“坐得腿都麻木了”。

杨永信先告诉孩子们“网瘾”少年的顽劣与可怕。当说起一个网瘾少年抗拒入院,并“拿出一把尖刀”时,杨永信认真地说:“我大叫一声,让身边的人退后,而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

台上充当“背景墙”的孩子,面无表情。

次日,一位杨姓家长表达了对台下蒙阴一中小听众的“不看好”:“那些孩子呀,其中后排有一些人迟早要走偏的,和我们中心的‘精品’不能比。”

“和 谐”的氛围

“精品”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是专用语,意指改造成功的孩子。“走偏”则是走上邪路,染上网瘾等行为。在网戒中心治疗的孩子统称为“盟友”。

“盟友”都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很多家长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别的网戒中心……据说,都比不上独创“醒脑”电击疗法的杨永信网戒中心。

与网上传说的阴暗、冷酷的“集中营”、“受刑房”完全不同,网戒中心是一座独院小楼,楼上2、3、4层住着网瘾孩子及其家长。走廊里绿植繁茂,杨的办公室是2楼的一个单间。

距其10米不到的另一个房间,就是“13号”——电击治疗室。

网戒中心光线明亮,孩子们大多眼神纯净,笑容灿烂。记者在走廊经过,听到此起彼伏的“姐姐好”“阿姨好”,“盟友”见到对面走来的记者和医护人员,都面带微笑,主动大声打招呼。

杨永信告诉记者,这里曾得到各界领导的视察和关心,领导们看到网戒中心把顽劣的网瘾孩子改造成天使般的青春少年,都非常惊喜。

一个十四五岁男孩正擦门框,刚探头擦外面,见到一群盟友经过,想缩回去,继而发现盟友队伍后面还有个陌生人,于是他迅速地从门里探出头来,大声向记者致意。

网上的帖子是这么分析的:“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这个时候网戒中心的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一名即将离院的男孩和父亲一起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孩子:你马上要出去了,开心么?

他皱皱眉头,想了几秒钟后,字斟句酌地说:“我出去,后,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走偏……”每说两三个字,他的眼珠就迅速左偏,望向父亲。

山东省某市有位官员去年曾造访这里。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时他觉得,这里的Hexie未免“太过了,倒像是做表面文章似的”。而且,一旦他和孩子单独在一起,还没说上两句话,网戒中心的家长同盟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成员或医护人员就默默地站在一边。

严格的制度

每个盟友的房间里都有一张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最上面是“网戒中心主任”,也就是“杨叔”,下面支开两线,分别是“家长同盟委员会”和“同盟班会”,家委会主任之下,还列有8个分组织。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

“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不是“加圈”,就是“点现钱”。

“点现钱”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可能点现钱”的规定多达86条,具体到“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

甚至,“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都在其列。

还有一些则很抽象,需要家委和班委做裁决,诸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以及“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

违反以上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旁听日常班委会

4月28日上午8点多,记者旁听了一次日常班委会。轮到一个戴眼镜的十六七岁男班委发言时,他脖子昂起,严肃地逐字念道:“某某、对母亲冷暴力、令母亲不满”,“某某、昨天在治疗室里要面纸。”

班长例行询问“冷暴力”的具体体现,他低声答:“就是……她妈妈说话,他没回应。”

随后的点评课上,被判处“冷暴力”的孩子和昨天在电击治疗室里要面纸的孩子始终肃立着。一名范姓家长指点着说道:“课上站着的孩子,要么加圈,要么下午直接进电疗室。”

记者同时约见三名男孩和他们的母亲,三名十六七岁的男生乖巧地站在母亲身后。突然,其中一名开始给自己的母亲整理头发。右边的男生半分钟后,也如法炮制,并把手搭在母亲的肩膀上亲密耳语。他们的母亲乐在其中。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以前让自己操碎了心,不仅在家打母亲,对父亲的眼神也桀骜不驯。家里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但“疗效”都比不上“醒脑疗法”。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醒脑疗法”实际上就是“电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以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

杨永信告诉记者,网上指称他使用“电休克”手段对待孩子,完全说错了。他使用的是1~5毫安微弱电量。记者问,“醒脑疗法”会不会对脑子有伤害。

杨永信表示“不会有任何伤害。”

“那,疼吗?”记者问。

“疼!怎么能不疼,那是相当的疼!”杨永信说。

4月28日下午,记者终于进入了传说中的13号室,在一张黑色的皮垫治疗床边,杨永信向记者展示了“心理治疗仪”。大约两个巴掌大小的黄白相间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上面写着“治疗仪(电休克)”,“电休克”三字被一块白胶布盖住了。

杨永信手握旋钮微向右偏,指针瞬间弹过150毫安,他说:“你看,这才是电休克要用的,这个很强了。”

然后他手指微向左偏,指着屏幕说:“这才是我给孩子们用的微电流。”此时,指针在1格到2格之间快速颤动。

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记者注意到,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差不多。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一个盟友告诉记者,他曾看见一个女盟友还没进去,就在13号外呕吐了。

令人难以想象的家长们

来这里的许多家长都放弃了温和的纯心理疗法,因为他们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网戒中心二楼,两位母亲热情地招呼记者,并拿出孩子的改正日记给记者看。一位母亲刚说一句:“他以前……”就声音哽咽,再也说不下去。

杨永信和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在网吧不回家、和社会上的损友胡混甚至吸毒、早孕……这些孩子的过去让父母伤透了心,有的孩子不仅打骂父母,还想要杀掉他们。

怀着对戒除网瘾的殷切期待,家长们的举动有时也处于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状态。

有几名家长被一个人收取了2000到3000元的“信息费”才找到杨永信,然而,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才找到杨叔,他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

对这些家长来说,将网戒中心说成“电休克”、“集中营”完全是污蔑。家委主任是一位姓杨的父亲,他质问道:“你看看我们,是不是想要害孩子的人!我去所谓的行走学校考察过,也看过成天给孩子军训、体罚的地方,甚至殴打孩子,我们不去。”

在这位父亲看来,杨叔的网戒中心非常科学,给很多家庭带去了希望,给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份事业需要人们理解。“那些一帆风顺的家长体会不到我们这些走偏孩子家庭的苦难。”

临沂四院的前身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然而记者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们却通过签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给孩子吃药、通电等行为。

一些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几名接受采访的家长和孩子表示:“大概是补脑的药吧,具体我们也不懂。”但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吃药。一名家委成员告诉记者,有时孩子没记圈或犯错,一些家长主动要求加圈,让孩子经受电击。“电完就乖了”。

对于电击的强度,他们有的说,只有“0.3~0.5毫安”,有的认为是“0.1~0.5毫安”,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杨永信对记者说的,一直是1~5毫安。

“杨叔”的梦想

面对网上的种种质疑,杨永信表示,自己是正规的精神卫生领域主任医师,他数次提出,网戒中心“坦坦荡荡,任由你看!”

“总有一天,别人会理解我的这份事业。”杨永信表示,他独创的网瘾治疗环节有71个,其中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应用的领域也很广,学校也能把这一套模式的某些环节采纳进去,戒网瘾事业发展最困难的是缺人才。

杨永信的梦想是,成立“网戒精品园”。他说:“有的家长来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孩子能改变,做个普通人、正常人就行。但是,我们作为医生,能忍心看着这样聪明的孩子不思进取,就这样让他们走偏吗?我们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追求‘精品’,我们追求无止境,还要追求‘极品’。”

一名家长在4月28日的点评课上感慨,孩子“走偏”其实是一种机遇,因为他们遇到杨叔,由此成了超越普通孩子的“精品”!

在这堂点评课上,杨永信稍作讲演,就提出请各位家长发言。他说,为了欢迎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的主题是“谈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一名家长应声而立,大声控诉一些媒体及一名前来暗访的记者素质低、居心叵测。甚至有家长自愿捐出1000元钱,给其他家长作为通讯费,轮流不断给这名曾来暗访的记者打电话、发短信,表达家长们的意见。

点评课约3个小时,其间约30名家长,10余名孩子起立发言,以敦促中国青年报记者做出“客观”、“正面”的报道,敦促媒体加大对网戒中心的宣传。

下一页:关于电击治疗网瘾的几点疑问

治疗方案应否获得患者同意?网瘾能否用药?网瘾是否能被医院收治?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烨捷 白雪)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能用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治疗网瘾吗?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7-14 14:0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杨永信在点评课上。 本报记者 白雪摄

最近几则网帖,把“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了极大争议。

目前,正有100多名孩子留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这种治疗,不能擅自离开。在这里“治疗”过的“网瘾孩子”,据杨永信介绍,已经近3000人。

4月2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探访了杨永信网戒中心,确认孩子受到电击,并服用精神类药物,入院时大多被强行押制。

对此,大部分“网瘾孩子”家长表示认同,另一些专家却认为有待商榷。

电击疗法的资质

杨永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他独创的“醒脑疗法”是用1~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这种刺激的确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

有家长告诉记者,孩子送来治疗的第一天就接受了“醒脑疗法”。记者采访到的一名官员也表示,曾有家长向他描述过电击过程。

中国青年报记者向其他精神卫生领域执业资格的医师求证发现,这种以电击方式“惩罚”网瘾患者的做法,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aversion therapy)。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位吕姓医生指出,厌恶疗法是通过惩罚性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方法。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给予一定的刺激,使患者产生痛苦的厌恶反应,如给予电刺激、药物催吐等,在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最终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行为。

电刺激厌恶疗法,就是将被治疗者的不良行为与电刺激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旦这一不良行为出现就予以电刺激,使被治疗者产生厌恶体验。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性变态行为等。

“此法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要在控制下使用,但是针对未成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一般是通过指导、建议或帮助的方式。”吕医生说,“据我所知,在上海,要对病人进行行为治疗可能需要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才行。”

类似的说法在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临床心理医师口中也得到了证实,“在北京,要对病人进行行为治疗,光有精神卫生执业医师证是不够的,还要单位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培训才行。”

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地均已出台了地方性的精神卫生管理条例,用以进一步规范本地精神卫生领域医护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山东省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管理条例。

杨永信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并没有听说过“心理治疗师”这门考试。他和网戒中心其他六名经常给孩子做“醒脑疗法”的医师都没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

治疗方案应否获得患者同意

判断一名求治者是否应该接受电击厌恶疗法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要视不同病人的情况而定,我们如果对病人做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有的要用好几年。”北京回龙观医院酒依赖病房主任孙洪强认为,不论花多长时间对一个求治者进行诊断,都要遵循严格的诊疗规范,“先对患者及其家属采集病史,然后做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再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做诊断,确定一个治疗方案,并将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并获得同意。”

孙洪强说,在患者本人处于无判断能力或者无行为能力的情况时,应当将治疗方案告知其家属,征得其家属同意才可以进行治疗。

家长们告诉记者,孩子们大多不愿意来,最终只能被绑来或骗来。

杨永信告诉记者,网戒中心使用电击其实非常少,每个人只有一两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认为,现在网瘾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律底线”问题,“那些被扣上‘网瘾’帽子的孩子的基本公民人身权利怎么去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权怎样保护?谁能保证电击不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王新说,把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用在所谓的“网瘾少年”身上,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二次伤害,“在国家尚未对‘网瘾’进行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就用封闭式集训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孩子,难免有限制他们人身自由的嫌疑。”

网瘾能否用药

王新还对“网瘾”能否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所谓的“网瘾”,与烟瘾、酒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属于“非物质依赖成瘾症”。

“烟瘾、酒瘾都有依赖物质——烟和酒,但网瘾不是说人依赖网络或电脑,他依赖的是上网这种行为。”王新说,“据我所知,‘非物质依赖成瘾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网戒中心,记者看到,每天三次,会有广播提醒孩子吃药,其中包括一舒、乐友等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不过,一些孩子和家长都对此不太清楚,只知道是“补脑的药物”。

对此,长期从事酒依赖工作的孙洪强有着不同看法。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依赖性疾病有时会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如果经过专业医师诊断,认为患者伴有各种情绪障碍在里面,是可以针对这种情绪障碍用药的。”

如果一个正常人服用了上述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是否会出现不适或者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对此,孙洪强强调,药品在上市前都会经过动物试验和四道人体试验的“关卡”,其中人体试验的第一关就是在一个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的,“只有在健康志愿者身上安全性和耐受性试过没有问题了,才能进入后面几次试验,最终才能上市。”孙洪强说。

网瘾是否能被医院收治

孙洪强说,一个有医德的执业医师一定是在求治者出现各种适应症的前提下,才会开处方,否则不予以收治。

在公共医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看来,所有的疾病都必须要经过疾病分类标准,才能够作诊断,只有诊断了才能被医院收治。

卓小勤指出,目前没有标准认定网瘾是精神疾病,也就不存在适应症,将其收治进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精神疾病来治疗是有问题的。

4月28日,记者曾询问杨永信的电击疗法是否经历摸索和实验。杨永信表示,他是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以前也给患者做过20毫安左右的电休克治疗,他甚至有权力给患者做90毫安电流的电休克治疗。因此,在最初的几个网瘾孩子身上,杨永信分别用20毫安电流做电击,渐渐减弱,通过实验探索出现在“1~5毫安”的“安全值”。

卓小勤表示,精神卫生科医师的确有权给病人做电击休克,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否具有适应症。如果没有统一的治病标准,就没有适应症,即便可以开展这方面的科研,也需要经过审批,尤其涉及人的时候。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裕众 发表于 2009-7-1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联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谁都想在网瘾治疗市场分杯羹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7-14 14:26 编辑

“网瘾”这个词自从诞生以来,就一路伴随争议。究竟什么症状表现才叫“上网成瘾”?上网成瘾究竟是不是病?如果是病,应该由具有哪些资质的机构来收治?治疗方法究竟有哪几种?

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只是诸多“网瘾戒治机构”中的一个代表,在全国各地,具有不同学识和身份背景的人都分别在用自己所认可的方式对“网瘾患者”进行治疗。

有人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患者聊天,有人把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军训”,有人使用精神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还有人将上述三种方法综合使用;这些人中有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有的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师,还有的根本不具有任何资质,只是曾经做过或者“略懂”心理治疗。

然而,家长出于对治愈孩子网瘾的迫切愿望,在明知网瘾治疗市场混乱的情况下,还是不惜代价地把孩子送到各种类型的治疗机构去“试试”。

山东省某市一位官员认识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各种网瘾戒治机构几进几出,花费几十万元仍没能根治网瘾。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该市近年来收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网成瘾,要求予以关注的来信。

“现在各种戒网瘾机构太多了,治疗方法、收费标准基本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上述人士曾经组织过几批专家学者,在一些网瘾治疗机构开展调研。

据悉,目前全国各地的网瘾治疗机构收费少则每月三四千元,多则每月上万元,这还不包括一些机构开具的各种中西药费和诊疗费。在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记者看到一对即将出院的父子,他们治疗近5个月,花费25414元。

“这是一块大蛋糕,国家还没规定谁有权做这个事,现在谁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这位官员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认为,要规范网瘾治疗,必须要先回答“什么是网瘾”,然而,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结论,“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就不可能去说怎么治疗它。”

杨永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国家没有规定说可以还是不可以,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不做网瘾治疗。”

杨永信告诉记者,他的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因为他们没有向上报批,也“不必向上报批”。他解释说,2006年成立网戒中心还有另一块牌子,也就是其前身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医科”(2003年成立)。他告诉记者,在精神病医院开设心理康复医科不需要审批,因此开设网戒中心顺理成章,收治网瘾孩子是合法的。

公共医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表示,如果在精神病医院开设网瘾治疗中心,那么至少要符合一个条件——国家承认网瘾属于一个新的医疗项目。而新的医学活动要符合相关标准。比如网瘾的认定,首先应该由中华医学会的相关学科统一制定一个标准,成为行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可以上升为部颁标准或国家标准。如果没有走这个程序,肯定是不行的。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烨捷 白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emingfu 发表于 2009-7-1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安溪县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还是会寂寞 发表于 2009-7-14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好恐怖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4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电击”可治网瘾?卫生部叫停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7-14 14:54 编辑

2009-07-14 09:02:33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暑期即将来临,不少家长开始为孩子寻找网瘾治疗机构,以期让孩子戒掉网瘾。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治疗网瘾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催眠治疗、暴力治疗、集体游戏治疗、电击治疗等。而就在昨日,山东杨永信首创的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电击”治疗法被卫生部叫停。

网瘾难戒,电一电?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电击”治疗网瘾的方式是山东精神病专家杨永信提出。

杨永信,已在临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为临沂精神病医院)工作20余年,专业是心理精神卫生。
2006年初,杨永信成立中国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开始探索一套“心理+药物+物理+工娱”戒治模式,至今,已有超过3000人在这里接受过治疗。
网戒中心紧邻四院,占据了一栋独立小楼的二到四层。这里离四院收治精神病人的楼也不远。
杨永信称:“帮孩子戒除网瘾只是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家长打造‘精品’孩子!”在网戒中心,改造成功的孩子被称为“精品”。
杨永信表示,他独创的“醒脑疗法”是用1—5毫安的电流通过脑部,这种刺激治疗网瘾,会造成疼痛,但非常安全,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
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师指出,这种以电击方式“惩罚”网瘾患者的做法,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aversion therapy),通过惩罚性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方法。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 时,立即给予一定的刺激,使患者产生痛苦的厌恶反应,如给予电刺激、药物催吐等,在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最终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行为。
在网戒中心,每天三次,会有广播提醒孩子吃药,其中包括一舒、乐友等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不过,一些孩子和家长都对此不太清楚,只知道是“补脑的药物”。
部分家长坚持认为”电击“疗法有效,有家长说,16岁的儿子染上网瘾已经三年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让孩子脱离网瘾,在网瘾戒除中心治疗后“老毛病”一直没犯。
但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大多不愿意接受到网瘾戒除中心“电击”治疗,最终只能被绑来或骗来。接受过治疗的孩子有人表示这种疗法“让人生不如死”。
《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一个孩子离开网戒中心时离高考还有半年。他时常做噩梦,梦见被抓回四院,白天,他就拼命学习,想考上大学后离开家,“反正是不能在家呆了,太危险了。”

安全性不确切

13日,卫生部网站上贴出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
通知指出,近来,该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开展的“醒脑电击治疗网瘾法”受到关注。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和论证了相关问题,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治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卫生部要求各地根据专家讨论意见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停止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通知的落款日期是7月8日。

院方称“电击疗法”已停止

《新京报》报道, 昨晚,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宣传部负责人杨淑云表示,医院之前已经看到卫生部专家的意见,因为舆论压力大,该院已停止了电击治疗网瘾,但是戒网中心仍在招收戒网者。
杨淑云称,戒除网瘾治疗是包括药物、心理干预等多方面的工作,电击只是其中一部分。

昨日下午,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网瘾治疗中心咨询,工作人员说,如果治疗网瘾,每人的治疗住院费每月约5500元。至于是否使用电击疗法,她纠正说应该叫“脉冲疗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使用。
《新京报》记者拨打杨永信手机,至昨日22时,对方一直没有接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yf1997 发表于 2009-7-1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联通
我太火星了,这么重大的消息现在才知道。电流通过脑部还怎么了得,不就成“电脑”了吗?羊角兽~~~你太伟大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LS的新称号也很伟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735725028 发表于 2009-7-14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钦州 电信
那是相当的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4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LS的头像可是相当地罕见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5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德国专家谈治疗网络成瘾

文化社会 | 2009.07.14

本周德国私营电视台RTL对中国山东一家医院使用"电击"等疗法戒除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进行了报道。报道中称,许多家长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将孩子送入这所特殊的"治疗中心"。病人在接受治疗期间,不仅要写悔过书,还要完成在父母面前下跪,保证其从此不再对网络上瘾等86项规定。7月14日,中国卫生部已勒令各地医院停止使用"电击疗法",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而德国网戒专家则认为,"这是对青少年人权和尊严的侵犯。"  

在德国电视台播放的画面中,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短发女孩被几位医生的助手按倒在病床上,她的四肢被固定在床的四角,嘴里还塞着块方布。女孩在几经挣扎后,开始接受"电击"治疗。对于不服从管教的孩子,这家医院的医生还使用隔离法,例如:不允许与其他接受戒网治疗的孩子进行交谈,并要定期服药。当记者问及医院的护士发放的是什么药物时,回答是治疗感冒的药物。以上的画面令德国网瘾自救协会会长加布里尔拉.法尔科女士感到十分震惊,她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

“非常恐怖、无法想像。在德国没有人用电击治疗网络成瘾。因为德国历史上有过那样一段糟糕的年代,或许那个时代的人们还对电击是什么略有所知,但是现在的德国是不允许这样对待一个普通公民的。不仅如此,德国也禁止驯兽师以电击疗法训练动物。这两样在德国是无需讨论的话题,是完全被禁止的。”

十年前,法尔科女士在德国创办了一家名为"网络自救"(HSO)的协会和网站。每年大约有超过3000名网络痴迷者希望通过该协会戒除网瘾。法尔科女士强调,协会并不是一开始就强迫人们必须要戒网。她认为,首先应对网络"瘾君子"进行详细的分类,例如:是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电影还是网络交友,让人们弄清自己究竟对什么上瘾。同时,自救协会网站上的所有戒网训练课程和举办的活动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对情况特别严重的家庭来说,一对一的戒网心理辅导更为重要。法尔科说:

“ 我们经常会和父母们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协会帮助每个家庭制定每周的计划表,用于观察孩子戒网的情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很多辅导方法。但是我们更愿意说,首先家长必须意识到,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应该知道是家长教育上出了问题。”

在该协会公布的一份统计报告中显示:德国现有6千万网民,其中网络成瘾的人占3%到7%,相当于超过200万德国人对网络产生依赖感。尽管如此,德国还没有将网瘾归于精神病范畴中去。法尔科女士表示,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时,父母们想到的不应该是把孩子推给医院或某个机构,而是应该通过家庭环境,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达到解除网瘾的目的。

与德国相比,早在几年前中国的心理和精神专家们就开始治疗网瘾"患者"。2004年,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最早开展"电击疗法"的试验基地。当时就有专家反对以这种强制手段达到戒网的目的。对于束手无策的家长来说,昂贵的治疗中心或许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即便如此,法尔科女士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在几个月内治愈网瘾。她说:

“辅导执行之前,我们必须与家长和孩子讨论,他们需要哪种治疗方法,还要根据孩子的上瘾时间,上瘾程度,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但我们也不能说2到3个月,准能戒掉网络,这是不可能的。”

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是9600万。2008年中国出台了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网瘾归入了精神病诊断范畴。诊断的标准和如何治疗成了眼下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者:严严

责编:石涛

网吧是让很多中国家长感到担忧的场所

网吧是让很多中国家长感到担忧的场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枫舞星海 发表于 2009-7-18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中电飞华
但仍然有不少家长站在对立面……

PS,今天地铁上听到一女的电话里说,貌似她侄子还是什么人玩电脑,她就出主意说请电脑公司来把内存拆下来藏起来,孩子就没法玩电脑了。虽然没羊叫兽雷,问题是,即使碰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堵,但你好歹也该知道堵不如疏吧。。。都几千年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重堵轻疏”其实是一种惰性思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枫舞星海 发表于 2009-7-1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中电飞华
至少你的意识里知道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且后遗症众多,比如他家里的用不了,可能会去网吧,可能被带坏,可能XXOO OOXX,最终到了羊叫兽手里被电击,还要花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甚至于未来还会说出“赚钱有什么意思,还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这种蠢话……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7-19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广州戒网瘾专家:电击疗法无安全性证明

2009-07-18 10:57:25   

本报讯 (记者 伍君仪 通讯员 伍展虹) 日前卫生部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山东精神科医生杨永信及其“醒脑电击疗法”被叫停。我市部分“戒瘾专家”对事件做了全面的解读。

  广州脑科医院药物依赖科的副主任医师王达平称,用电击戒除网瘾目前确实未见国内外有研究报告证实其安全性,更不要说有效性了。

  有患者和网友批评杨永信的“电击疗法”不人道,王达平表示:“任何治疗都应得到患者的同意。知情同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能随意剥夺,即使精神疾病患者也不例外。”

  鉴于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沉迷网络,可孩子自己没有意识到,王达平认为这需要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同意接受治疗。

  王达平介绍,目前精神科对于网络成瘾的治疗遵循“心理治疗+药物”模式。心理治疗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具体措施包括让成瘾者(例如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约定每日上网时间并及时提醒,列出每日行为的清单并提示成瘾者完成,等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3 09:24 , Processed in 0.08954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