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注网瘾现象:戒网瘾还需网外力量

[复制链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3-20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在一些网络游戏中,暴力画面逼真刺激,对青少年直接产生不良影响。网瘾青少年不仅中国大陆有,日本、韩国、香港和越南等地也不少。图为香港网游展中,不少粉丝装扮成自己喜爱的网游卡通人物亮相。
5.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3-20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一位“魔兽世界”网游玩家称,所谓网瘾问题,实际上是教育与网络对青少年的时间和精力的一场争夺战,竞争的双方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6.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3-20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对BBC中文网表示,网瘾不是精神疾病,但由于中国卫生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导致了中国戒网瘾机构的混乱状况。
7.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4-11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戒网瘾还需网外力量

2010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本市专家学者研讨青少年网瘾治疗对策
文/罗雄斌 图/王欣蕊


日前,天津市社联、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等单位开展了“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心理专家、学者,以及医疗工作者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共同探讨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上网多是在玩游戏

从数量来看,我国青少年上网的人数比例低于美国。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调查,全国1.75亿青少年网民中,小学生约占40%,初中生接近60%。这一数字比美国少很多,美国小学生有60%的网民。但是,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玩游戏的比例却远高于美国。一份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中指出,我国18 岁以下的网民中,有73.7% 的青少年网民玩过网络游戏,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网络游戏的普及率只有35%,远没有中国这么高的网络游戏使用率。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很多孩子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而网络游戏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小学生游戏时间是平均每周3.3 个小时,每周游戏时间超过10 个小时的占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用户的5.5%。

○初中生为网瘾重灾区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调查,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可见,“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初中生有成瘾倾向的比例为11.1%,有网瘾的比例为3.8%。

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特别容易向网络靠拢?原天津市教科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孟育群教授认为,网瘾找上初中生并非偶然现象,父爱的缺失、同伴的缺失、游戏活动的缺失,正是这三大因素将孩子推向了网络游戏。“你去网吧看看,90%的学生都是上网玩网络游戏”。她分析指出,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严父教子,因此家庭中父子关系比较疏远,父亲和孩子沟通不顺,导致孩子父爱缺乏;又因为很多孩子的同伴交往受到家长的限制,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不容易交到朋友,导致同伴的缺失。加上很多孩子从小被困在学业之中,缺乏游戏,因此,网络游戏成为他们寻找游戏的天地。

孟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网瘾少年最容易存在于四种亲子关系的家庭中:一是奢望型,二是溺爱型,三是严厉型,四是离异家庭的不良亲子关系。因此,很多孩子在初中后染上网瘾,正是“12岁以前埋下的定时炸弹”。正是由于家庭中亲子沟通不良,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失去了控制,后期难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高期望把孩子推向网瘾

心理学教授、心帆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贾晓波认为,我们必须看到,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造成网瘾的最核心因素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少年自我接纳和肯定的需要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如成就感,胜任感,价值感(包括被接纳、被尊重、被欣赏等),自我效能感等。而自我肯定的需要满足程度直接同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及人际关系状况有关。在这两个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存在十分明显的问题。

他认为,学校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评价体系单一,以及由此导致的师生关系不良。我们的中小学对学生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由于过于简单和绝对化的分数取向,导致学校和家庭双重的期望值偏高,最终影响到许多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也偏高。于是一些不能保持尖子水平的学生通常就会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一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一系列的消极反应就会接踵而至:悲观、失望、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此时如果接触到网络游戏,很容易从中找到自我肯定的新途径,许多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满足。这种替代、补偿的心理机制,就是网瘾形成的主要内因。

◎观点和声音

机器把青少年异化了

——孙少强(天津体院心理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网瘾把人变成了机器人,导致青少年人格变态,人性变异,这才是对青少年最大的摧残。现在的研究发现,网瘾者都有中度或者重度的抑郁症,因此,网瘾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损伤。这种精神性的抑郁比神经性的抑郁,对人的损害更加严重。此外,青少年还应该提防网络“信息污染综合征”。

现在孩子都在“被”中成长

——李振涛(天津市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与身心医学教授,原一中心心理卫生专科医院院长)

目前,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的认知家庭疗法和山东临沂的杨永信推出的电击疗法等,都是国内对治疗网瘾少年的尝试。本市的一些临床专家、学者和网络工作者试图改变周边的一些因素,来引导孩子脱离网瘾的困扰。

现在孩子都在“被”中成长,被教育、被知道,不是自己主动地学习,因此失去了自己锻炼能力的机会。我们疏导网瘾孩子,应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即让本人负起责任,“如果你要上网,你要对自己负责。你决定玩游戏还是不玩了,都得自己负责。”我们应该从重视戒网瘾向重视成长转移——开始更多的建设性行为与积极的生活内容,而不是去关注孩子身上的忧愁和负面的东西。

做信息的创造者,而不仅是消费者

——李凤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信息和技术系副主任)

李开复认为,网络上只有1%不好的东西,99%的都是好东西。然而就是这1%的东西,让很多学生沉迷不能自拔,荒废学业。

我发现,很多网络高手并不是计算机高手,会玩游戏的人不会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可以让青少年创造信息,而不是只在网上消费信息。如通过学习一些软件,让学生和大明星合影;利用网络软件作曲,自己成为作曲家;自己开办个人图书馆等。要让他们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体味人生的价值和乐趣,来超越网络的局限性。

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系统

——贾晓波(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会理事长,天津心帆心理辅导中心主任)

我们应该建立完善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的心理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专业团体等方面的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其中应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社区心理援助系统,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系统等层次。各系统间应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让我们的孩子快乐上网,家长不再为孩子上网提心吊胆。

网络的正面功能没有发挥

——乐国安(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

瘾本身没有好坏,不是所有的瘾都是坏的,而是要看造成的社会后果,以及这种行为后的社会评价。工作瘾就不是坏事。现在,青少年网瘾问题严重,正是网络的正面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网瘾与法律的关系,网瘾与精神卫生的关系。如果给社会造成恶果了,如果是一种精神疾病了,就不仅是教育和心理领域的事情了。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uwenhuajia 发表于 2010-4-1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电信
要规范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aoxiong 发表于 2010-4-1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解网瘾?先学会唱国际歌吧!这个世界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现在的父母太有钱,如果不给孩子金钱,网吧的老板能让他上网吗?不学会检讨自己的行为,老是怨天怨地,永远也解不了网瘾。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4-11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呵呵,LS的观点比较犀利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7-1 10:10 , Processed in 0.06248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