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n_a_s_a 发表于 2009-6-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历史上的今天6.5

1932年6月5日
中共中央对第四次反围剿作出部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央苏区军械修理所的战士们正在加紧修理、制造枪械
为第四次反“围剿”作准备
  1932年6月5日,中共临时中央发出《致各苏区的军事训令》。训令通报了国民party第四次“围剿”苏区的兵力部署,并对各地红军反“围剿”的任务作了规定。
  其要点为:(1)中央苏区一、五军团主力应先与河西三军团配合解决入赣粤敌,在可能条件下占领梅岭关,再沿江北上占领赣州、吉安、樟树,以争取南昌为目的;
  (2)红十二军应向闽北发展,使闽西与赣东北苏区打通;(3)赣东北苏区首先要与闽北苏区连成一片,并向皖南发展;
  (4)湘赣苏区红军除与三军团配合击破入赣粤敌外,应积极在永新、莲花、宁冈等一带活动;
  (5)湘鄂赣红十六军主力应加紧在鄂东南,尤其应在祟阳、蒲圻、咸宁一带活动,破坏武长铁路;
  (6)湘鄂西红三军以一部兵力巩固洪湖苏区,主力应积极在襄北发展,以造成鄂中连成一片的苏区,与鄂豫皖苏区打成一片;
  (7)鄂豫皖红四方面军,除以红二十五军巩固皖西新苏区外,主力应扩大巩固鄂东苏区,以一师以上兵力过平汉路配合红三军行动,造成平汉路两侧的新苏区,必要时再进攻黄陂,造成包围武汉的形势。
  21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关于帝国主义国民party四次“围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要求各地红军必须坚决执行中央的军事计划,以造成占领南昌,包围武汉的形势;必须尽量扩大与巩固红军,中央苏区红军扩大三分之一,湘西红军扩大三分之一,鄂豫皖红军扩大二分之一;各地红军必须编足和充实起来,红军各军必须开始城中战、堡垒战与射击飞机的演习。
  《决议》要求非苏区的各级party纲织更大规模的组织罢工、飞行集会、示威游行和兵变,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区,以牵制敌人进攻中央苏区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39年6月5日
徐世昌病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世昌
  1939年6月5日,原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在天津病死。
  徐世昌,1855年生,原籍天津,生于河南汲县,幼入私塾,后得袁世凯资助,北上应试中进士。1889年为翰林编修,后为袁世凯重要谋士。
  辛亥革命后,他协袁谋取清government军政大权。1918年10月,他被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1919年主持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主张“偃武修文”。“五·四”运动时,指示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后在全国群众运动的压力下,罢兔曹汝霖、章宗祥等。
  1922年6月,被直系军阀逼迫下台,后避居天津英租界。晚年编著有《清儒学案》、《东三省政略》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a_cn 发表于 2009-6-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中移铁通
今天好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41年6月5日
重庆防空隧道发生窒息惨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窒息而死的重庆市民堆满了大街
  1941年6月5日夜,重庆发生“六·五”防空大隧道惨案。重庆的防空设施极不完善。早在1939年6月11日日机来袭时,中山公园下的防空隧道内便因窒息而死伤妇女、儿童多人;1940年8月12日日机来袭时,左营街的防空隧道内又因窒息而死伤百余人。但未引起国民party当局的重视。
  重庆公共防空大隧道设在市中区的十八梯附近,是一条由地面向下深挖10米,然后平伸约2公里长,宽高各2米,有3个出口供一般市民使用的临时简易防空隧道,没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和照明设备。平时可容纳四五千人避难。
  6月5日晚9时许。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规模的“地毯式”反复轰炸。市中区居民困准备不充分,接到警报后未及时疏散开,而是如潮水般地拥向由石灰市、演武厅、十八梯三段连成的公共防空大隧道中,洞内避难人数较往常激增一倍,达到万余人,几近饱和。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视避难群众如囚徒,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
  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除身处三十洞口附近的近百人得以出洞幸免于难外,其余近万名避难人员因窒息而死。大部分死者因窒息、挤压,衣服被撕烂,皮肤变成蓝黑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大隧道窒息大惨案。
  隧道内避难的市民死亡9992人,其中儿童为1151人。重伤者1510人。轻伤者不计其数。该惨案与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可以相提并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空袭警报拉起,重庆市民拥向隧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5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4# 大恒星 多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09-6-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邢台市 电信
最后一个看的心情很沉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历史上的今天6.6

1901年6月6日
苏加诺诞生
  苏加诺于1901年6月5日出生于爪哇泗水(今苏腊巴亚)的贵族后裔家庭,父亲为小 学教师。1916年在泗水的荷兰中学就读。1926年毕业于万隆工学院,获工学士学位。
就学期间参加伊斯兰教联盟,爪哇青年会等组织的民族主义活动。

 1927年参与组织印度民西亚民族联盟。1928年3月将“印尼民族联盟”改组为

“印尼民族party”并任主席。试图通过“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独立。同年12月,印尼
民族party与伊斯兰教联盟、至善社、巽他青年会、苏门答腊同盟、泗水研究会等组成印
度尼西亚民族政治联盟,当选为主席。

 1929年12月被殖民当局逮捕。1930年在万隆法庭发表《印度尼西亚的控诉》长篇

辩护词,历数殖民者的罪行。1932年获释后参加印度尼西亚party,任主席。1933年再次
被捕。1942年日军侵入印尼后获自由。日本占领印尼期间、曾幻想依靠日本实现印尼
民族独立,并担任日本御用组织“民众力量中心”主席,同时又秘密与抗日组织联
系。

 1945年6月1日,发表“印尼建国五原则”民族主义、人道主义,民主、社会公平

和信仰神道。1945年8月17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并
当选为总统。

 荷兰殖民者重返印尼后,苏加诺于1948年12月被逮捕,并被流放邦加岛。直至

1949年8日荷印(尼)圆桌会议承认印尼独立才得释回到日惹。同年12月再次当选为印
尼联邦共和国总统。1955年积极倡导并参加亚非会议,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开幕词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洲际会议......”1959年兼任总理,并先后任最
高议院主席,最高战时掌权者,民族阵线主席等职务。一贯主张执行反帝反殖的不结
盟外交政策,促进亚非人民的团结合作。

 1965年“九、三O事件”以后,其总统权力逐步被军人集团剥夺。1967年3月被撤

销总统职权,并遭软禁。1970年6月21日病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16年6月6日
袁世凯病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代枭雄袁世凯
  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病死。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1859年(清咸丰九年)生。

 早年应童子试不弟,投淮军将领吴长庆。1882年(光绪八年)随吴入朝鲜,1894年
回国。其间首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代表,并得授浙江温处道。

 1895年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出卖维新派,取得慈
槽太后的宠信。次年升山东巡抚,残酷镇压义和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参加帝
国主义策划的“东南互保”。次年继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又兼练兵处会
办大臣等。借清廷筹办“新政”之机,扩编北洋军为六镇,建成了北洋军阀集团的基
本武装力量。1907年调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1909年初被摄政王载沣罢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复起为内阁总理大臣。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一
面胁迫革命party让权,一面挟制清帝退位,窃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起地主
买办联合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
届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
  1913年派人刺杀宋教仁,并在取得“善后大借款”后发动内战,以武力夺占由革
命party人控制的地区。后又解散国会,篡改约法,实行独裁。1915年5月接受日本提出
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称帝。因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并得到
广泛响应,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旋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袁世凯的葬礼上殡仪队伍在去北京火车站的路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袁世凯死后,产生以黎元洪为总统、冯国璋
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的北京政权。
图为段祺瑞的内阁成员右起)曹汝霖、刘冠雄
陆征祥、段祺瑞、钱能训、段芝贵、朱深、傅增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洋government为袁世凯在河南项城修建了奢华的陵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a_cn 发表于 2009-6-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中移铁通
I真是服了Y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25年6月6日
克莱斯勒建立汽车公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克莱斯勒
  1925年6月6日,沃尔特-克莱斯勒建立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是必然要发生的
事。他几乎在美国所有主要制造公司都大发横财,积蓄了大量的钱。

 克莱斯勒是位技工,出生于堪萨斯州。1916年他曾任别克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这
个汽车公司当时是汽车总公司的一个分公司。1921年,他加入马克斯韦尔汽车公司,
在该公司能够赢利后,他买下了该公司,并以自己的名字给该公司重新命名。

 这天他介绍他的第一批小轿车,这种车备有一个新型的高压引擎和作用于4个轮
子的刹车装置。它并不便宜,要价为1500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文星 发表于 2009-6-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大庆市 大庆中基石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28年6月6日
陈独秀次子陈乔年遇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乔年
  1928年6月6日,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陈乔年被国民party杀害于上海龙华。

 陈乔年,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次子。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法国共
产party,后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共party员,是中共旅欧支部成员之一。曾任中共北京
地委组织部长,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
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1927年秋调上
海,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
  1928年2月16日,由于叛徒告密被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32年6月6日
各界呼吁国共停止内战
  1932年6月6日,《国闻周报》载文介绍废止内战大同盟。文章说:

 废止内战,本全国人民一致之公意,酝酿已久,最近动机由于吴达诠氏本月十七 日晚应上海地方维持会之邀,为一度沉痛之讲演,认为对外长久抵抗,非从政治、军
事、教育、经济、各种建设入手不可,但唯一之障碍,为国内战争,苟内战不能废
止,一切均无从说起。认为国内民生状况,已朝不保夕,若再有内战促其崩溃,必回
演历史上之惨剧。赤眉、黄巢、张献忠、李自成往事,不难再出现于全国,必致失国
际间维护者之同情,遂侵略者之欲望。

 津市段芝泉谈话云,年来四民失业,生产萧条,直接之因,固缘内政不修,间接
之困,实缘内战环起暴发而不可止。今日中国非修明内政,无以图存,人人能知之,
能言之,然欲内政修明,非先废止内战不可。外患孔亟,夫何待言,内政克修,外交
方可着手。

 张伯苓谈话云,废止内战为全国人民之公意,饱尝内战苦痛之中国人,在此一致
对外之时,良心上可判定无一人不表示赞成。所怀疑者为此项运动之效力若何,但可
断定只要人人加入,效力立见,无所用其怀疑。京、平、汉、济及新加坡各商会,同
业公会,银行公会,教育机关各法团名流,莫不纷纷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09-6-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电信
看过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夜狼星 发表于 2009-6-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楼主,该改改,袁世凯不应该称枭雄,他是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44年6月6日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盟军占领滩头阵地后,登陆大军如潮水般蜂拥而至
  1944年3月,距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尚有3个月时,艾森豪威尔命令放弃对德
国本土的轰炸,而把全部炸弹倾泻于集结在法国西部的德军。

  与此同时,盟军展开了一系列欺敌行动,其目的在于使德军产生错觉,把
主要兵力和注意力放在加莱方向上。

  早在1943年制定“霸王作战计划”时,盟军就面临着两种选择:或在加莱
地区登陆,或在诺曼底地区登陆。加莱港距敦刻尔克港很近,濒临英吉利海峡
的最窄处,从海峡英国一侧的多佛尔到加莱仅仅30几公里,从英国多佛尔港地
区出发的盟军,可以在最短的距离内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加莱登陆区,但这里却
是德军守备力量最强的地区,相比之下,从英国海岸横渡海峡抵达诺曼底地区
,虽航程在100公里以上,但滩头的地理环境对于登陆比较理想,而且德军在
这一地区的守备力量相对薄弱,因此盟军最终把登陆方向定在了诺曼底地区。

   盟军面临两种选择,德军也面临两种判断:加莱?或者诺曼底,而他们
先入为主地认为,加莱方向更危险,毕竟,几千年前英国和法国是陆地相连
的,连接地点就是英国的多佛尔和法国的加莱,后来海水淹没了陆桥才断开,
但所形成沟堑却是海峡的最窄处。在德国人那机械的脑子里,很难想象还有
人会舍近求远,从海峡的宽阔处渡海。

   为了加强德军的错觉,盟军空军每向诺曼底投掷一吨炸弹,就向加莱
投掷两吨炸弹;每向诺曼底派出一架侦察机,就向加莱派出两架。
   加莱正对着英国多佛尔地区。盟军在多佛尔展开了忙忙碌碌的建设,
军营、仓库、铁路支线、输油管压力站都纷纷开工,动作认真而夸张,仿佛
真要以多佛尔为发起阵地,向加莱进攻。

   巴顿被派到多佛尔,指挥一个名义上的军团,这位隆美尔的老对头,每
天从多佛尔对着海峡彼岸的加莱比比划划,好像真的要在那里与隆美尔再见个
高低上下。

   盟军统帅部通过电台不断地给加莱方向假设的地下组织发布命令,提出
策应盟军登陆的种种要求。

  德国人善于勤奋地搜集资料,并有一种卡片索引式的思维,盟军制造的
假情报无一遗露地被他们记录在案。终于,德军西线司令部小心翼翼地上了
钩,伦斯德和隆美尔都坚信盟军将在加莱登陆。而战后缴获的文件表明,希
特勒倒还没有完全上钩,出于外人无法理喻的直觉,他反复叫嚷,要注意诺
曼底!

   登陆作战需要无风的天气和有利的潮汐。德军气象部门预测,1944年盟
军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是5月,进入6月后,气候恶劣。但在整个5月,盟军没
有动静,到5月底时,西线司令部大大地松了口气。

  实上,就是在5月底,分散在英伦三岛的盟军官兵和作战物资开始向待命
出发的港口集中。为此,在几天之内,每一条道路都通往港口,屯集了两年的
作战物资现在要连夜运出。

  军实行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外国使节一律禁止出入英国各港口;未经检查
的信件不得寄出;无关人员不得涉足海岸线10英里范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诺曼底登陆前夕的盟军最高级指挥会议
  6月1日,英国的港口被塞满了。它们是3000艘战舰,上面搭载着2000艘小
型登陆艇、1500辆坦克、5000辆装甲车、10000辆吉普车和推土机,以及第一
批登陆的25万名官兵。

  人员集中了,但海峡上空也逐渐集中了积雨云,它们夹带着强大的低
气压逐渐逼近。仰望着天空,丘吉尔忧郁地说:“这回可真正是听天由命了。
   天公不作美,暴风雨来了。停泊在港口的战舰上,人仰马翻,还没待出
发,就有大量人晕船。

  盟军统帅部原定6月5日为D日,这一天盟军要在法国西海岸与德军打响,
而盟军登陆部队与德军守备部队的接火,则是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但D日不
得不推迟了。

  根据原定计划,在6月4日这天,盟军的舰队己驶出港湾。海峡白浪滔天,
动荡不安,海面上狂风怒号,舰队走了一半路程又被水上飞机召回。

  D日推迟一天,6月5日,据气象部门报告,风暴将在6月6日早上暂时停
止。艾森豪威尔淡撇撇地说:“OK,我们上路吧,”

  舰队第二次驶入波涛汹涌的海峡。云层密布低悬,天海茫茫的彼岸,那片
薄雾低垂的地方,就是期待既久的“第二战场”。

   诺曼底是法国北部一片包含数省的地区,盟军登陆地点仅仅是突入于海
峡的塞纳湾的一小段海岸线。在登陆部队抵达之前,6月6日凌晨1时到3时,分
乘925架飞机的13000名伞兵在德军阵地后面空降,他们分属两个美国空降师和
一个英国空降师,任务分别是牵制德军,阻止德军向滩头增援,以及抢占要地,
建立桥头堡。他们揭开了霸王行动的序幕。

  但霸王行动的主角是由登陆部队而不是由伞兵担任的,当盟军伞兵在敌后
与德军交火时,登陆大军仍漂浮在海峡中。由于天气恶劣,德军巡逻艇没有出
海,所以纳粹竟丝毫没有察觉,一支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运输舰队正向自己驶来。

  6月6日拂晓之后,2500架盟军轰炸机开始轰炸德军据守的80公里长的海滩,
对“大西洋堡垒”的打击开始了。

  在舰炮猛烈大炮火的掩护下,盟军在诺曼底海岸登陆,由于风浪太大,最
初的登陆行动很混乱。专为这次登陆行动设计制造的水陆两栖坦克,有很多入
水后即遭灭顶之灾。

  盟军的登陆行动展开后,德军西线司令部仍然坚持认为,在如此恶劣的天
气里,不可能有任何象样的大规模进攻。盟军的轰炸,空降,登陆都还只是佯
攻,真正的攻击地点将在加莱。

  隆美尔在哪儿呢,和那次阿拉曼战役一样,当D日到来的时候,他不在军
中,而在家里。但他在“大西洋堡垒”下的功夫得到了回报。经过如此猛烈的
轰炸和炮击之后,竟然有80%的工事保存了下来,并能有效地向盟军滩头部队
开火,这不能不说是滩头部队的灾难。

  最不走运的是奥马哈海滩,根据事先的情报,这里的守军为一个营,但美
军冲上滩头才发现,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装备精良的德国师,美军在这个滩头
上死伤惨重。美军上校泰勒留在这个滩头上的话后来却被广为传播:“这个滩
头上只有两种人:已经死了的人和正等着死的人。还是跟着我闯出这个地狱
吧!”

  参加登陆的英军第2军团,官方定名为“英国解放军”,而英国老百姓更愿
意称它为“雪耻军”,如果是在加莱方向登陆,它们便几乎是顺着当年敦刻尔
克撤退的路线原路打回去。如今是在诺曼底登陆,他们也要表现出英格兰民族
精神的复活。

  长达80公里的海岸并非全部是海滩,加拿大军队的登陆地段便是陡峭的峭
壁。由于风浪太大,登陆船只靠不了岸。德军抢先攀上峭壁,居高临下射击,
加拿大军队只能被动地在山岩间与德军周旋,后来,这片高出其他海滩的地方
,却被称为诺曼底的“陷阱”。

  6月6日黄昏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碰了碰头,战况不尽如人意,
规定D日应达到的目标,还一个都未达到。但在整个D日,盟军全部阵亡人数还
不到2500人。

  6月7日,在英国分体浇铸的混凝土人工港口被运到诺曼底海滩,它由混凝
土沉箱和浮动码头两部分组成,又被称为“马尔伯里人造港”。它泊在沿海的
水深处,小型运输船只和登陆艇能直接靠泊,作战物资通过一条8公里长的由浮
桥组成的道路直接运抵岸上。

  一场半个世纪未曾有过的六月风暴席卷而来。数十艘船舶被抛上海滩,数
十艘则葬身海底。人工码头没有能经受住风暴的考验,在海浪中解体了,数百
万美元的武器落入水中,在海中停泊的大舰船,虽然没有被风浪打翻,所载的
补给品无法运抵岸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
   暴风雨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天晴了,道路却泥泞不堪,盟军行进困
难。而在风暴大作的那几天,补给又没能运上来,部分盟军现在已动弹不得。
老天爷赐给了德军一个难得的反扑机会。
  战后,西方的二战专家一致认为,隆美尔当时没能抓住这个战机。但不管
怎么说,德军已俘虏了不少盟军士兵。在少数地区,由于盟军的轰炸使法国平
民失去了房屋、谷仓、财产,有些人把怒火倾泻在盟军俘虏身上。

  但在更大范围内,在法国的西部,数不清的地下组织从地下冒了出来,配
合盟军作战。

  诺曼底登陆作战渐渐被推向高潮,它的最后一幕是夺取科坦登半岛上的古
老要塞和重要商港--瑟堡,盟军在法国西部作战,不能总依靠海滩和人工港装
卸补给,而是必须要有一个现成的、说得过去的港口。诺曼第地区的瑟堡成了
首选目标。
  希特勒给瑟堡守军下了一道死命令:不准撤退!不准投降!他要瑟堡守军
进行一场自杀性的战斗。但这里的守军多是雇佣来的,德军士兵并不多,东欧
和巴尔干雇佣军无心恋战。

  瑟堡是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城,美军的3个师一举跃入科坦登半岛,把这个
40公里宽的半岛截为两半。仅此一下,瑟堡守军就支持不住了,瑟堡城防司令被
俘后,认为自己没打好,主要原因是部队成分太杂。他说:“你不可能指望,
一个东欧人或巴尔干人,在法国人的土地上,为了德国人的利益,而与美国人
和英国人拼命,”他的话很快得到了证实。

  6月26日,瑟堡只剩一个据点了,那是个海军军械库。那里有的是武器弹药
,还有8英尺厚的混凝土工事。如果守方愿意坚持,实在是能坚持一阵。但美军
派了个心理战小组,用麦克风向军械库的守军喊了阵话。不大会儿,军械库的
指挥官出来谈判。他说:“我们可以向大炮投降,总不能向那个麦克风投降。
给点面子,关上那个麦克风,再打几炮过来。”他回去后,美军履行了这个手
续,又放了几炮。即刻,400名守军集体列队出来投降了。

  6月27日,D日之后的整整三个星期,盟军占领了瑟堡,它被认为是诺曼第
登陆战役最重要的成就。尽管这个海港已被德国人破坏到无法使用的地步,但
盟军的专家仅用19天就修复了这个海港,并迎来第一艘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33年6月6日
苏区作出扩大红军百万决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四方面军在川北举行扩大运动周纪念大会
  1933年6月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强调必须执行中
央局2月8日紧急决议中提出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party军队作
战”和“动员所有模范营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的号召,提出要通过“彻底
解决土地问题”、“彻底实行优待红军条例”、“加紧政治动员”、”采用突击方式
以扩大红军”、“有计划的领导和动员赤少模范队整个组织加入红军”等措施,完成
“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39年6月6日
日军攻占汕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日军攻占汕头
  1939年6月6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攻占汕头。21日凌晨2时,日军飞机20余架、战
舰汽艇40余艘,掩护第一0四师团之第一三七旅团及海军陆战队共约万余人,在汕头
海岸新津港、浮州附近登陆。第四战区独立第九旅旅长兼汕头警备司令华振中只以地
方团队进行抵抗,该旅则撤出防线,22日,日军攻占了汕头。

 同日,国民government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在重庆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敌军攻占汕头,就
军事上之意义而言已无价值。日军占汕头之主要目的,为“侵夺各国在太平洋沿岸之
权益,驱逐欧美在中国之势力”。
勿忘国耻.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7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49年6月6日
司徒雷登与中共再次接触
    1949年6月6日,中共代表黄华与美方代表司徒雷登举行第二次晤谈,黄华重申中
共愿意和美国及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外国government特别是美国必须断绝同国民party政
权的关系。司徒雷登不肯表示将停止援蒋,但宣称中共应意识到外国大使馆继续留驻
南京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发展。

    与此同时,司徒雷登请民主party派陈铭枢与中共联系,转达美方的五点意见和四个
文件。五点意见为:(1)美国人相信,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存(2)美国对即
将由中共控制的government,有两点特别关切:①是真正尊重人权,还是搞成极权或警察国
家?②是否从事暴力式的世界革命?(3)凡是希望美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人,都
对中共外交政策的迹象感到不安(4)在经济关系方面,中共官员言论似乎不鼓励和美
国通商;(5)美国的立场是等着瞧,但中共应该重视司徒雷登大使及其他国家使团首
长留在南京的事实。四个文件在于说明和美国保持关系对中共是何等有利与重要。

    11日,陈铭枢赴北平,向中共领导人转达了这些意见和文件。23日,他转告司徒
雷登,已跟毛泽东、周恩来顺利接触,谈话令人完全满意。

    6月中旬,司徒雷登向黄华提出想去北平出席燕大毕业典礼。28日,黄华正式通
知司徒雷登,毛泽东、周恩来真诚欢迎他前往北平。翌日,司徒雷登即向美国国务院
请示,并详陈北平之行的好处:可以当面向毛、周解释美国的政策,表明美对国际共
运的担心和对中国前途的希望,可以把中共领导人的意向带回华盛顿,为未来中美关
系产生有利影响:另一方面,他分析了不利因素:此行可能引起美国国内的强烈批
评,致使国务院处境困难,盟国将以为美国要背弃朋友,率先承认中共政权。但去北
平利大于弊。三天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否决了司徒雷登的北行之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