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pana_cn 发表于 2009-6-1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中移铁通
十号还发9号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a_cn 发表于 2009-6-1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中移铁通
不看  
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69年6月9日
贺龙元帅含冤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贺龙元帅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身于湖南桑植县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参加中华革命party,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又参加第二次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率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途中加入中国共产party。
    1928年,根据party中央指示,成立了工农革命军。1930年秋,贺龙奉命率部去洪湖地区,1934年6月率部进入贵州,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参加长征,对张国煮分裂party和军队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深入敌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多次指挥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贺龙当选为中央委员。
    建国之初,他参与指挥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任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1952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任,后又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四人帮”诬陷,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贺龙元帅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历史上的今天6.11

1911年6月11日
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独秀和李大钊起草《北京市
民宣言》,英译文为胡适翻译
    1911年6月l1日,陈独秀、李大钊等亲自到北京城南游艺园和“新世界”等地向群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宣言说:“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government提出最低之要求,如左:(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2)免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贵、王怀庆六人官职,井驱逐出京。(3)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4)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5)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宣言最后说:“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government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告,敬求内外士女谅解斯旨。”
    当日,陈独秀被暗探逮捕。8日,陈曾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是科学研究室,-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15年6月11日
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方代表陈录(前排右二)在恰克
图会议上与俄方及蒙方代表合影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共同签订《中俄蒙协约》。这是自1914年9月8日中、俄、蒙三方恰克图会议以来的最终结果。
    《中俄声明文件》签订后,根据文件的规定,中、俄、蒙三方于1914年9月8日起在恰克图会议,解决各项未决问题。中国代表为专使毕桂芳、驻墨西哥公使陈录,俄国代表为驻外蒙总领事密勒,外蒙代表为喇嘛达锡札布。三方各自提出了条约草案,其争执的要点在于铁路、邮政、税则、司法诉讼等具体问题。6月7日,三方终于达成协议。
     《恰克图协约》商定:外蒙承认中俄声明文件及另件,承认中国的宗主权;中俄承认外蒙自治,不在外蒙驻军及办理殖民;外蒙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名号受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外蒙公文使用民国年历,兼用蒙古干支纪年;外蒙有权办理一切内政及与各国订立工商条约,但无权订立政治与土地关系的国际条约;中国商民运货入外蒙不纳关税,但须按当地规定交纳各项货捐;中蒙、中俄人民间发生诉讼,由中蒙、中俄双方会同审理;《俄蒙通商章程》继续有效。
      协约在形式上取消了外蒙的“独立”,代之以“自治”,但外蒙仍有权与外国缔结有关工商条约,俄蒙商约依然有效。
      《协约》签定当天,袁世凯宣布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所有外蒙王公喇嘛的爵职名号一仍其旧,赦免所有参加库伦独立之人。
       9日,库伦活佛致电北京government取消“独立”及国号年号,北京government于库伦设办事大员公署,任命都护使,于恰克图、科布多、乌里雅苏台设佐理专员公署,任命佐理员。中国对外蒙恢复了名义上的治权,喧嚣一时的外蒙问题至此暂时告一段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19年6月11日
徐世昌提出辞职
    1919年6月1日,民国总统徐世昌向国会参、众两院提出辞职。
    他在辞职咨文中说:关于对德和约,“原拟全约签字,惟提出关于胶澳各条声明保留,此项原属不得已之办法。但体察现情,保留-层,已难办到。......内审国情,外观大势。惟有重视英、美、法各国之意见,毅然全约签字,以维持我国际之地位。......惟是国内舆论,坚拒签字,如出-辙,......欲以民意为从违,而熟筹利害,又不忍坐视国步之颠踬。此对外言之不能不引咎者-也”。
    关于上海的南北和会,他说:“乃沪议中辍,群情失望,在南方徒言接近,而未有完全解决之方;在中央欲进和平,而终乏积极进行之效。......此就对内言之不能不引咎者-也”。
    同日,参、众两院议长李盛铎、王揖唐亲自登门退还徐大总统的辞职咨文,并联名通电:“查现行约法,行政之组织,系责任内阁制,一切外交、内政,由国务院负其责任,大总统无引咎辞职之规定。且来文未经国务总理副署,在法律上不生效力。当由盛铎、揖唐即日躬赉缴还,吁请大总统照常任职。”当天,段祺瑞也亲至徐宅挽留。
    各地挽徐电内容,一是挽徐,二是表明对德和约签字的态度,三是表明对再开南北和会的态度。支持对德和约签字的有安徽督军倪嗣冲、山东督军张树元、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福建督军李厚基、山西督军阎锡山、四川督军刘存厚、甘肃督军张广建、淞沪护军使卢永祥。一度反对签约的江西督军陈光远、察哈尔都统田中玉,转而支持签约。他们主张:“今保留一层,既万难办到,则两害取轻,不得已签字,亦无不可。”
    奉系张作霖、豫督赵倜、湘督张敬尧、浙督杨善德等,在通电中除对徐恭维一番,不能去职外,皆敷衍搪塞之语。
     12日,《公言报》发表安福系“某君”的谈话。“某君”以讥讽的口吻说:在当前的局势下,“想大总统亦不忍拂衣而去,以负天下苍生。此种咨文表示,只可当-种发牢骚之文字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37年6月11日
“七君子”被控参与发动西安事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狱中高歌的六君子,左起:李公朴、邹
韬奋、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
  1937年6月11日和6月25日,江苏高等法院两次开庭对沈钩儒等人进行审理,硬说他们和西安事变有密切关系,事先与张学良有“勾结”。
    张学良同情救国运动,曾与沈钧儒等有过一两次接触,共同讨论过抗日救亡问题,在“七君子”被捕的前几天,全救会曾致电张学良,希望他火速坚决要求中央援绥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揭示的主张,与全救会的主张又完全相同,并要求立即释放沈钧儒等人。
   据此,起诉书对沈等罗织“十大罪状”,其中一个重要罪名,就是“勾结军人,谋为轨外行动,驯致酿成巨变,国本几乎动摇,名为救国,实则害国”。
   “七君子”和他们的辩护律师们,除在答辩状中驳斥了起诉书的诬陷之词外,还在法庭上据理抗争,与检察官翁赞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致要求向张学良进行调查。但翁一再重复老调:“已在起诉书上载明,不必调查。”此时,被告的20名辩护律师全体起立,表示抗议,审判长朱宗周宣告暂时退庭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63年6月11日
沈钧儒逝世
  沈钧儒(1875一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
   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参加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1912年参加同盟会。后又参与护法运动,反对曹锟贿选。
   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government总检察厅检察长、浙江省临时government秘书长。1928年起任上海法科大学(后改为上海法学院)教务长,并执行律师业务。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22月领导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次年6月与宋庆龄,马相伯等领导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1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同被国民party反动派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

    1938年代表救国会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曾组织平民法律扶助会,为被迫害的人们、抗日军人家属及进步图书杂志义务辩护。并在汉口筹组抗日救亡总会。1941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6年1月代表民盟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当国民party反动派撕毁旧政协决议,下令召开伪国民大会时,代表民盟发表声明,坚决反对伪国大。1947年民盟被国民party反动派非法解散后,于1948年年初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同年5月响应中共五一宣言,9月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春到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government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3年6月11日
画家李苦禅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1年8月,84岁的李苦禅与学生在一起
   李苦禅,原名李英,号励公,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1919年他来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坚持学习。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先生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1923年,他拜齐白石翁为师。齐白石看出22岁的他乃天纵英才,视他为知已,赞赏他道:“英也奇吾心,苦也过吾,英也无敌,将来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也!”此时,齐翁名气尚微,加之当时北京摹古风盛,唯齐翁别开生面,大胆创新。因此,颇受讥议。
    1925年,他从“北京国立艺专”毕业,任北京师范学校的教授,兼任保定第二师范教授。1930年,应聘到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
    抗日战争初期,北京沦陷,李先生极为激愤,辞去一切“公职”,隐居前门老爷庙与西城柳树井二号,因他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于1939年被捕入狱,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抗战胜利后,1946年李苦禅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1949年,北京解放后改为兼任教授,李先生于1950年上书毛主席,请求安排工作,毛主席当即写信给徐悲鸿院长,并派秘书前去看望,随即李先生被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附设之“民族美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尔后又调至该院的国画系任写意画教授。
     “文革”期间,李先生惨遭迫害,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栏”,经受百般折磨,之后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派人请老画家作画,李先生被邀请参加,三年中为国家作画三百余幅。
      “文革”后,李先生恢复了名誉。绘出《红梅怒放图》、《晴雪图》等等,尔后,又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与政协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1年投入科教片“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与“苦禅写意”的拍摄工作,将毕生宝贵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付诸银幕,献于子孙后代。期间,创作了巨幅“墨竹图”与“盛夏图”等杰作。
       1983年春,有关部门举办李苦禅教授从事教育事业六十年祝贺大会。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子庙书写了巨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1983年6月11日凌晨一时李苦禅先生不幸逝世。
       在艺术上,李苦禅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画方面发展出独到的特色。他的画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李苦禅常言:“字画如其人,艺术及人品之体现,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苦禅传世作品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容》、《秋节风味》等。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李苦禅去世后,山东济南市government将“李苦禅纪念馆”建在山东济南西青街的万竹园里。这是一座占地1.2万平方尺、历经六百年历史的庭院,1986年正式开放,里面收藏有李苦禅的重要画作及古董。其中有李燕在文革中冒死救出的文物,明版的周易、乾隆手抄本《奇门五总龟》(奇门遁甲)及《玉匣记、道家方士典籍》、齐白石的几方印章,包括“死无休”三字印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丰台区 联通
1985年6月12日
数学大师华罗庚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4年,数学家华罗庚(左3)在农村推广优选法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名闻遐迩的数学巨星华罗庚教授精神矍铄地
出现在东京大学讲台上。他是应日本数学界的邀请作《在中国普及数学方
法的若干个人体会》的学术演讲。75岁高龄的华老开始用汉语讲,由一位
译员翻译成日语。后来华老征得与会者同意,改用英语讲,会议气氛一下
子活跃融洽起来,听众反应强烈。华老的腿不好,平时走路都用拐杖,日
本朋友为他准备了轮椅,然而他兴高意浓几乎一直站着在那里讲,甚至奇
迹般地迈上黑板前约一尺高的平台,在黑板上写写划划。华老越讲情绪越
高,竟然脱下了上装,解下了领带,滔滔不绝。

   他讲得生动,言简意赅,诙谐风趣,不时赢得日本同仁的欢笑和掌声。
原定的报告时间45分钟很快过去了,华老言犹未尽,又一口气讲了20分钟。
华老演讲完毕,正欲从轮椅上站起表示谢意时,突然倒在地上--急性心肌
保塞,在场医生立即进行抢救,然而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

   华罗庚是我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及教育家,江苏金坛人。20岁时发表论
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熊庆来教授重
视,被请到清华大学当助理,一年后任助教,不久升任讲师。1936年去英
国剑桥大学,一边进修一边从事数学研究,在数论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解
决了当时一些如华林问题等著名难题。1938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1
946年去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和伊利诺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应用数
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主任、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
校长等职。在代数、几何、多复变函数、数论等领域都做出过卓越贡献。
他还与王元合作进行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应用的研究,其成果被
称为“华--王方法”。

   在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数学方法在工农业
生产中的应用,为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学术著作有:
《堆垒素数论》、《数学引论》、《典型群》、《高等数学引论》(第1卷
)、《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方法平话》、《数学归纳法》等。

   华罗庚一生共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专著10本,其中有8本被国外翻
译出版,有些被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华罗庚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
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
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国际数学界公认他是“绝对第一流的数学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华罗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历史上的今天6.12

1923年6月12日
鲁迅参加爱情问题大讨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鲁迅
    1932年6月12日,鲁迅著文。参与爱情问题大讨论。

    进入6月,全国性的爱情问题大讨论愈发热闹,讨论者各持己见,互
不相让。一位叫梁国常的作者说:“谭熙鸿为北京大学教授,既自身受过
高等教育,又为全国最高学府的师表,所以他受道德的制裁,应该比普通
一般人严紧的几倍。”一位叫张县民的作者说,张竞生既然主张爱情可以
变迁,那自己“也应该加点小心才是”。南开大学的黄慎独也表示不禁要
为张竞生捏一把汗,因为他并不是条件最完备的人,如果他的妻实行他的
爱情定则,也会有可能变心。

    6月6日,一位叫钟孟公的作者写信对编者提出忠告,主张终止这场讨
论,因为他认为这些文章“除了足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的佐证之外,
毫无别的价值”;不登这些太说不过去的言论,既使读者免于白费精神,
“也是体惜作者省得献丑”。

    鲁迅在6月12日的《晨报副刊》上读到钟盂公的来信后,立即致函孙
伏园,反对截止讨论。他说:“先前登过二十来篇文章,诚然是古怪的居
多,和爱情定则的讨论无甚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却可作参考,也有意外
的价值。这不但可以给改革家看看,略为惊醒他们黄金色的好梦,而‘足
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的佐证’,也就是这些文章价值之所在了。”对
于“主张爱情可以变迁,要小心你的老婆也会变心不爱你”以及对教员“
应该格外严办”之类的言论,鲁迅觉得“非常有趣,令人看之茫茫然惘惘
然”,倘无报章讨论,难于听到这些“名言”。

    至于揭出怪论是否会使作者出丑的问题,鲁迅认为:(1)“甲们以为
可丑者在乙们也许以为可宝,全下一定,正无须乎替别人如此操心”;(
2)丑不能遮盖,因为“外面遮上了,里面依然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
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30年6月12日
蔡和森遇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蔡和森
    蔡和森是我party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是我party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宣传家。1931年6月他因叛徒顾顺章出卖,惨遭杀害。

    蔡和森是湖南湘乡人(今属双峰县),早年就读于湖南国立第一师范学
校。曾同毛泽东一起建立新民学会,并创办进步刊物《湘乡评论》。

    1919年率全家赴法勤工俭学,在法期间组织中国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冬因组织勤工俭学学生争“生存权,求学权”的斗争,被法国government
遣送回国,年底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party。

    在中共第二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曾主编过
party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1925年在上海参加领导过“五卅”运动,
同年10月去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中共第五、第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均被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0年回国后受王明等人排挤,1931年他被中共中央派往香港主持中
共广东省委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35年6月12日
红一方面军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在汉源击溃川军杨森部后,经天全
、芦山抵宝兴。6月12日,自宝兴县硗碛村出发,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
雪山夹金山。此山海拔4000多米,一上一下要走70里路,高山缺氧,积雪
终年不化,行人翻越十分困难,有些人坐下休息就再也起不来。

    同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后,到达四川懋功
达维地区,与李先念率领在此迎接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合。

    14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到了达维镇。接着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
行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领导红四方面军
的张国焘都出席了大会。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总兵
力达10多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39年6月12日
平江惨案发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悼平江惨案烈士大会会场
    1939年6月12日午,驻湘鄂的国民party杨森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
派兵包围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嘉义的平江通讯处,将新四军参议涂正坤、
通讯处秘书吴贤众杀害。半夜又将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通讯处秘书吴
渊、新四军司令部少校秘书曾金声及家属赵禄英等4人活埋于黄金洞。

    这一惨案激起抗日根据地和国民party统治区人民的公愤。8月1日延安各
界集会,声讨国民party当局的暴行,追悼死难烈士。毛泽东在会上发表《必
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说,抨击蒋介石及其party徒的罪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纪念九一事变8周年和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9年8月1日《新华日报》刊登的
周恩来为揭露惨案真相同记者的
谈话和两次给陈诚的抗议电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a_cn 发表于 2009-6-1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中移铁通
真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44年6月12日
世界上第一种导弹V-1正式投入实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4年6月12日,由德国研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种导弹---V-1导弹正式
投入实战。

    由保罗-施密特于1928年开创的对间歇喷射引擎的研究最终使AS 109
-014引擎得以问世。这种引擎被用作Fi 103(也称V-1或FZG 76)的推进器。
这是最早投入实用的巡航导弹。Fi 103就是一架小型飞机,其翼展依不同
型号为5.3米或4.87米,由一具间歇喷射引擎推动。为了达到引擎的工作
速度,Fi 103须由长斜角发射架或飞机携带发射,其航线由罗盘控制,飞
行距离则由一个小推进器调节。飞临目标上空时,V-1改以急速俯冲的方
式飞行。这一加速过程将导致推进器停机。这对攻击效果有很大影响,因
此后来的V-1都被改装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V-1的飞行高度比较低,速度
不够快,最快的盟军战斗机就能拦截它,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防御是完全
可能的。伦敦被2418枚V-1击中,落在安特卫普则有2448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种设计简单价格低廉的武器是所有巡航导弹的前身。它必须由一条
长长的斜角发射架发射,以使其速度达到间歇喷射引擎开始工作的要求。
随后,V-1在3个简易陀螺仪的引导下,在2000-3000英尺的高度飞行。飞
完设定航程后,引擎关闭,导弹向下俯冲,在触地前瞬间爆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V-1导弹参数:

型号:中程巡航导弹
制造国:德国
翼宽:17英尺,里宽7.5英尺(5.37米)
长度:25英尺,里长11英尺(7.9米)
高:4英尺,里高77/8英尺(1.42米)
重量:2152千克
引擎:1阿尔戈斯As 109-014推动器
推力:300千克
推进剂:568升80辛烷
最高速:390-410英里/小时(624-656千米/小时)
一般飞行高度:2500英尺(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10000英尺(3050米)
航程:150英里(240千米)
飞行时间:2小时30秒
弹头:830千克阿马图炸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65年6月12日
我国首例人造心脏瓣膜手术成功

    1965年6月12日,上海某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在我国第一次成功地
给严重心脏病患者许淑宝的心脏内装置了一个我国自制的人造心脏瓣膜,

来替换她的有病的二尖瓣瓣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65年6月12日
我国首例人造心脏瓣膜手术成功
    1965年6月12日,上海某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在我国第一次成功地 给严重心脏病患者许淑宝的心脏内装置了一个我国自制的人造心脏瓣膜,
来替换她的有病的二尖瓣瓣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78年6月12日
郭沫若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郭沫若
    1978年6月12日,我国现代杰出文学家、历史家、社会活动家、五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在北京逝世。

    郭沫若生于1892年。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学医,
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五四”时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
动,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1924年以后,郭沫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
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
入中国共产party。

    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有《中
国古代社会研究》等。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抗战开始后回国,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
抗战工作。历任《救亡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国
民government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这一时期著
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揭露国民party的卖国投降政策。

    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所
著《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
颇多创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又发表了《蔡文姬》等
历史剧作。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
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

    郭沫若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主席、中
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
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当选为第九至
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
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大会上作报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6-12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1992年6月12日
我国研制出汉字掌上型微电脑
    中科院振中计算机磁盘公司1992年研制成功一种汉字掌上型电脑ZZ5
01B。这种电脑只有19.5厘米,宽8.6厘米。具有微机所具备的一般功能和
中英文显示.

    振中公司研制的这个掌上型电脑可与微机通讯、驱动打印机和通过调
制解调器进行远程通讯,还具备低功耗、低电压报警、自动关机、实时时
钟及在零下24摄氏度低温环境工作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显
示能力和可编程数据库管理能力。它可显示4行10列汉字或8行21列字母,
这是国内掌上型电脑目前最高的显示水平。在如此小的电脑终端上实现关
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国内外属于首创。特别适宜现场数据采集和查询,
将成为这类产品研究、开发的一个方向。该电脑样品曾获北京国际博览会
金奖。

    这种超微化电脑可大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如交
通警察过去查对丢失车辆号码以前只能在办公室内进行,而且需要10-20
分钟时间,现在有了这种掌上型电脑后,可将丢失车辆及时地记录到这种
掌上型电脑里,警察在两三秒内就可在现场查证任意一个车辆是否为丢失
车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