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2004年——世界第一高楼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完工启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2004年——世界第一高楼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完工启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2007年——香港数码电视第一阶段启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2008年——2时49分(当地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外海发生5.9级地震,震中在苏门答腊西南方136公里处的班古鲁,震源深度10公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2008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三鹿集团及田文华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一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876年——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王襄出生
编辑词条 王襄
  (1876~1965)

  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字纶阁,号簠室。天津市人。清光绪二年十一月十六日(1876年12月31日)生,1965年1月31日卒。 1910年在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毕业,1913年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曾在天津、福建、广东、四川、浙江、湖北等省盐务稽核所任职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长。

  王襄业余研治金石、甲骨之学,是最早蒐集和研究甲骨的学者之一。所著《簠室殷契类纂》一书,1920年初版时,释字873个,1929年增订再版时,释字957个,是最早的一部甲骨文字典。据自藏甲骨所撰的《簠室殷契徵文》(1925)一书,收录甲骨1125片,并附有释文。晚年又著有《古文流变臆说》(1964),考甲骨文69字、金文75字,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880年——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马歇尔出生
马歇尔目录[隐藏]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约翰·休伯特·马歇尔 马歇尔-赫伯特 马歇尔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1](1880.12.31~1959.10.16)生于1880年12月31日。马歇尔的父亲曾经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并一直遗憾自己未能成为一名军官;因此,他特别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完成自己夙愿。1897年9月,不满17岁的马歇尔跨入了维吉尼亚军事学院。与著名的西点军校的最大不同,是它的毕业生并不能保证都可以成为美国陆军军官。因此,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只有设法使它的毕业生超过西点军校毕业生的水准,成为具备更大发展潜力的军人。刚刚从一场伤寒病中痊愈的马歇尔,一入校门很快就赢得了全校高年级学员们的敬重。当时,高年级学员经常以虐待新生为乐,其中最拿手的一项虐待方式是坐刺刀;在地板上立起刺刀,刀尖朝上,然后命令新生蹲坐在刀尖上;坐刀者必须恰到好处地压住刀尖而不使刺刀倒下;同时又要避免蹲得太重而使臀部刺痛。大病初愈的马歇尔因体力不支而倒在地板上,刀尖深深刺刺入了他的臀部。如果马歇尔向校方告发,则肇事者肯定会被开除;但马歇尔保持缄默,从此之后,新学员马歇尔威名大振,高年级学员宣布,自这一天起将决不再欺侮这个勇气过人的“北方佬”。坚韧不拔的良好品性伴着马歇尔渡过了4年的军校生活和终其一生的军旅生涯。1901年9月,马歇尔以全校第8名的成绩毕业。院长希普将军认为;“如果乔治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将会青云直上,远远超过西点军校的一般毕业生。”

  1904年2月3日,马歇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少尉。当时美国陆军中的晋升机会非常非常少,马歇尔不得不在早期军事生涯道路上艰难绶慢地前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34岁的马歇尔已是具有12年的任职资历的军官,在美国14个不同的部队服过役任职过,两次被派赴菲律宾,两次在国民警卫队服役,还被选送到陆军参谋学院学习及任教的经历,为马歇尔日后成为美国陆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参谋军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每一个职位上都受到上司的好评,但仍只是中尉军衔。1916年初,马歇尔中尉的司令官詹森哈古德将军在对他的鉴定中写道;“马歇尔应该被任命为正规准将,此事每拖一天就是对陆军和国家的损失。”但晋升委员会仅擢升他为上尉。

  1916年5月,刚晋升为上尉的马歇尔被调往旧金山,担任美国西部军区怀念官詹森严贝尔将军的副官,并深得贝尔将军的赏识。不久,美国陆军进行扩建,威廉赛伯特将军负责组织陆军第1师,需要出色的参谋军官鼎力相助;当被问及是否需要马歇尔上尉时,赛马伯特将军马上回答说;“是的,但是我更愿意在他的指挥下服务。” 1917年6月,作为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先在欧洲登陆的部队,第1师抵达法国。年底,罗伯特布拉德将军接任第1师师长职务,新来的师长早就认为他是美国陆军中最有才华的青年军官之一。1918年初,工作出色的马歇尔被提升为第1师人作战处中校处长,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1918年8月,马歇尔等到人负责制定的圣米希尔进攻计划获得采用;稍后他又独自制定了获胜的默兹—阿尔贡进攻计划。在整个大战期间,马歇尔一直在积极谋求前线部队的指挥职务,但师长布拉德将军则明确表示;“我不能批准他的要求,因为我知道马歇尔中校特别胜任参谋工作,也因为我怀疑在今天的陆军中带兵,不论是担负训练或实际作战的责任,他是否能取得同样的成就。” 布拉德将军推举他到美国欧洲远征军部司令官潘兴将军的总部去当作战参谋。马歇尔不负重望,以出色的工作赢得潘兴将军的器重。在大战结束前,潘兴将军提拔马歇尔担任第1集团军的作战处长,并报请他晋升为准将。遗憾的是,晋升报告未经批准,大战就落下了帷幕。马歇尔不得不等了18年久,直到1936年才晋升为准将。

  1924年7月,在潘兴将军即将退休之际,马歇尔中校被派往到中国天津,先后任美国第15步兵团副团长,代理团长。1927至1932年在本宁堡步兵学校任职期间,是马歇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对美国陆军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他在这里倾心培养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军官和教官。当时受到马歇尔赏识的共有160人,他们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因功成为将军。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奥马尔·布莱德雷、约瑟夫·史迪威等。

  1936年8月,马歇尔晋升为陆军准将,任第3步兵师第5旅旅长,终于步入了将官的行列。但此时他已56岁,且缺少正规陆军部队较高级别的带兵作战资历,因此,在军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不久之后却发生了变化,1938年2月,马歇尔出任陆军助理参谋长,主管作战计划处;同年10月,升任陆军参谋长;次年7月,又出任代理陆军参谋长。

  1939年4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单独召见了马歇尔,表示已打算让他在9月1日接任美国陆军参谋长这个最高军职。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已越过波兰边界;英法两国按照相关对波government作出的保证,必须出兵支援波兰抵抗德国。马歇尔立即意识到世界大战已为期不远了。9月1日上午,原定的就职仪式取消了,马歇尔准将未经宣誓就立即前往陆军部,他先受领了美国陆军的永久少将军衔;片刻之后,他再次举起右手,宣誓受领临时上将军衔并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就这样,在经历了漫长而又希望渺茫的曲折军旅生涯之中,从未亲自带兵打仗的59岁的老参谋军官马歇尔,从准将越过众多资历丰富具有实战经验的少将和中将,成为四星上将陆军参谋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歇尔大胆启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军官,这批军官用战场上卓越表现和战绩,回报马歇尔的知遇之恩。这些在大战中获得奇功伟绩的著名将领。就是马歇尔上将知人善任的注脚。马歇尔有一本黑色皮笔记本,上面记着一些有才华和培养前途的壮年军官的名字。第3集团参谋长艾森豪威尔上校的名字便在其中。根据艾森豪威尔上校在演习中的出众表现,马歇尔建议予以破格提拔,担任陆军作战计划处长,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马歇尔亲自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写报告,请求把我提升为少将,他说他在美国陆军中创立的作战处并不真正是一个参谋位置。他说我是一个指挥官,因为我做的工作是调兵遣将等等。此后不久,他决定派我去英国,当他派我去那里时,他给我加了一颗星,接着又是加了一颗星”。在大战中,马歇尔全力支持艾森豪威尔全权指挥作战,使这位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创造了一系列佳绩。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乔治·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和欧洲战场院是一位著名的骁将,他也是马歇尔上将启用的。马歇尔在笔记簿里巴顿名字后面写有三句话;“他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但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装甲部队,就交给他指挥”这三句短语,足以证明马歇尔对巴顿的了解。曾在堡步学校当过马歇尔下属的奥马尔·布莱德雷也是马歇尔大胆启用的一名高级军官。布莱德雷在欧洲战场显示出杰出的指挥和外交才能,战后获五星上将军衔并出任参谋长,被公认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有才干的领导人之一。此外,还有一大批优秀军官在马歇尔的大力提拔使用下大放异彩。例如,中校参谋军官马克拉克在大战前被马歇尔破格提升为四星上将,指挥一个集团军。在二战期间,马歇尔作为陆军参谋长和罗斯福总统的主要助手,领导并且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参加了每一次的盟国首脑会议,为夺取大战的胜利而竭尽全力。1944年12月,马歇尔荣获五星上将这一最高荣誉军衔。

  1945年11月26日,65岁的马歇尔获准退休,但在10天之后他又应杜鲁门总统之请,再赴中国调停国共冲突。调停失败后,马歇尔于次年11月回国出任国务卿,并组织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施了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此后,他曾担任美国红十字会会长,国防部部长等职。1959年10月16日,马歇尔与世长辞,享年79岁。早在大战刚刚结束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就给马歇尔写过这样一封信;“在这些殚精竭虑的岁月中,我对您英勇精神和宏伟魄力始终怀有饮佩之情;正是您这种精神的魄力,使得您共渡艰危的战友们获得真正的慰藉,而我切望自己能被公认为您的这些战友之一。”

  在马歇尔将军的葬仪上,已经卸任的杜鲁门说;“他是我们这一时代伟人中的伟人,我衷心地希望,当我跨入另外一个世界,马歇尔能收留我当他的部下,从而我得以努力报答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65年——巩俐,中国女演员出生新加坡籍
编辑词条 巩俐 巩俐

概述巩俐(1965年12月31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山东济南,女电影演员,现为新加坡人。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话剧研究所演员。1988年,她与首次执导的张艺谋合作,在影片《红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儿。随着《红高粱》的一炮打响,巩俐也被海内外广为关注。此后的两年间,巩俐又主演了两部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饰演了中国社会深受压迫的女性形象。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巩俐
外文名:Gong Li
国籍:新加坡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沈阳
出生日期:1965年12月31日
职业:著名演员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
主要成就:第十三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日本影评人最佳外语片女主角奖

第十六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二十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1989年: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4年: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
2000年: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2001年: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
2007年: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


目录[隐藏]
【个人详细档案】 【个人经历简介】 【所有的电影作品】 【获得的主要电影奖项】 【部分中外演艺圈名人评价巩俐】  



[编辑本段]
【个人详细档案】  目前社会身份:好莱坞著名演员

  家庭成员:黄和祥(配偶) 巩力泽(父亲) 赵英(母亲) 巩固(哥哥) 巩正(哥哥) 巩雯(姐姐) 巩蒂(姐姐)

  小学:济南三合街小学(现在的山东省实验小学)

  
中学:
济南二中

  学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

  个人嗜好:烹饪、看名人传记

  优点:不言自美、妆扮出东方女性的神韵

  社会头衔:世界明星厨师联合会副主席

  最喜爱的季节:

  最喜欢的化妆品:贝雅诗顿

  最喜欢的颜色:黑、白、红

  最喜欢的服装:旗袍,绸质白衬衣

  最喜爱的明星:梅丽尔·史特里普

  最喜爱的国家:美国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唐伯虎点秋香

  最喜欢的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曾参演MTV的拍摄:叶倩文的《焚心似火》(也是她主演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主题曲)

  身高:168CM

  体重:56公斤

  家庭排行:老幺
[编辑本段]
【个人经历简介】  山东济南人。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话剧研究所演员。大学二年级时,她被首次执导的张艺谋选中,在影片《红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儿。巩俐的表演虽略嫌稚嫩,但清新可人,显示出良好的潜质。而随着《红高粱》的声誉日隆,巩俐也在海内外声誉大震。

  
 1988年在影片《代号“美洲豹”》中她饰演护士,获第十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1989至1990年间,巩俐又主演了两部张艺谋执导的两部影片《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旧时代深受家族压抑的女性形象。使巩俐的表演迈向高峰的是1992年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员赋予角色的生活实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秋菊不仅使巩俐荣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而且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是大陆女演员首次荣获国际大奖。她与张艺谋合作的影片还有《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与其他导演合作过《霸王别姬》、《画魂》和《风月》等。她还拍了不少香港娱乐片,像《古今大战秦俑情》、《天龙八
部》、《唐伯虎点秋香》、《西楚霸王》、《周渔的火车》等。2006年,巩俐的演艺事业再攀高峰,除与老搭档张艺谋合作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外,还进军好莱坞,与一线大明星合作了《迈阿密风云》,接下来她还将出现在《沉默的羔羊》前传中。

  巩俐是中国女星的国际代言人。她创造了中国影人闯荡世界影坛的奇迹。她是第一个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女演员,第一个代言法国化妆品品牌欧莱雅的中国女星,荣获法国骑士荣誉勋章,被《People》收录为世界上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上的特别奖,第51届戛纳电影节的特邀嘉宾,被奥斯卡委员会接纳为会员,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2008年十一月,还具有相当于国会议员的政治协商会议委员身份的情况下,宣誓加入新加坡国籍,引起各方面非议诸多。
[编辑本段]
【所有的电影作品】  2008年《谍海风云/上海》饰安娜

  2007年《汉尼拔崛起/少年汉尼拔/沉默的羔羊前传之揭开罪幕/汉尼拔前传》饰紫夫人(汉尼拔的婶婶)

  2006年《迈阿密风云》饰伊莎贝拉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饰皇后

  2005年《艺伎回忆录》饰初桃

  2004年《爱神

  2004年《2046

  2002年《周渔的火车》饰周渔

  2000年《荆轲刺秦王

  2000年《漂亮妈妈》饰孙丽英

  1997年《中国盒子/中国匣

  1996年《风月

  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4年《画魂》饰潘玉良

  1994年《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饰天山童姥

  1994年《西楚霸王》饰吕后

  1994年《活着》饰家珍 巩俐荣登美国“时代”杂志


  1993年《霸王别姬》饰菊仙

  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饰秋香

  1993年《秋菊打官司

  1992年《梦醒时分》饰马莉

  1992年《大红灯笼高高挂》饰颂莲

  1991年《豪门夜宴

  1991年《赌侠II:上海滩赌圣

  1990年《菊豆》饰菊豆

  1990年《古今大战秦俑情》饰冬儿

  1989年《代号美洲豹》饰阿丽

  1989年《一代妖后》饰桂连

  1987年《红高粱》饰我奶奶

  《最佳女婿》饰小英
[编辑本段]
【获得的主要电影奖项】  1989年: 第十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代表作《代号美洲豹》

  
1993年: 第十三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代表作《秋菊打官司》

  1993年: 意大利《查克》杂志电影评奖最佳女演员奖:代表作《秋菊打官司》

  1993年: 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外语片女主角奖:代表作《秋菊打官司》

  1993年: 获第1届保加利亚瓦尔纳市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代表作《菊豆》

  1993年: 第十六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代表作《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3年: 荣获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奖:代表作《霸王别姬》

  1994年: 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代表作《秋菊打官司》

  2000年: 第二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代表作《漂亮妈妈》

  2000年: 第二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被授予艺术成就大奖

  2000年: 第十届上海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代表作《漂亮妈妈》

  2000年: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代表作《漂亮妈妈》

  2001年: 第二十三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代表作《漂亮妈妈》

  2001年: 第八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代表作《漂亮妈妈》

  2003年: 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代表作《周渔的火车》

  2005年: 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代表作《艺伎回忆录》

  2007年: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女主角:代表作《黄金甲》

  2007年: 第二十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代表作《黄金甲

  2007年: 第十二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代表作《黄金甲》

  在中国电影百年到来之际,有五十位台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巩俐是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电影演员。

  走向国际的巩俐


  1997年 获邀出任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

  2000年 获邀出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2年 获邀出任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巩俐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都担任过评委或评委会主席的华人女影星。

  同时;巩俐凭借主演的《红高梁》《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三部电影分别荣获了

  1988年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993年第43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1992年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一位电影女演员主演的电影能够囊括世界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属罕见;在华语电影界内还没有第二人能做到这一点。

  并且;巩俐本人也分别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发的“金摄影机奖”(1993年) 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发的“戛纳特别大奖”(2005年)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颁发的“最佳女演员奖”(1992年);也是迄今唯一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都获得过个人殊荣的华人影星。

  1998年 法国文化部授予巩俐“绿骑士文化艺术勋章”;这也是内地女演员第一次获得该项殊荣。

  2000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巩俐“促进和平艺术家”荣誉称号;这也是迄今为止华人女演员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高荣誉。
[编辑本段]
【部分中外演艺圈名人评价巩俐】   巩俐与约翰库萨克


  ◆好莱坞巨星芮妮·齐薇格说:巩俐是我的偶像。

  ◆喜剧片《BJ单身日记》、著名歌舞片《芝加哥》、战争史诗片《冷山》的女主角:芮妮·齐薇格

  记者:你对中国电影熟悉吗?比较喜欢哪个演员?

  芮妮:我看过的中国电影不多,但他们都很棒,我比较喜欢张艺谋的影片,演员中是巩俐(兴奋而夸张的大笑)!她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很喜欢,她是那种你不需要字幕翻译都知道她在演什么的演员。

  芮妮·齐薇格说:“我好喜欢巩俐,她正和我一位好友拍片《艺伎回忆录》,我迫不及待要去探班,当面跟她问好。”

  (小插曲:让芮妮·齐薇格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影片《芝加哥》的导演,正是执导巩俐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艺伎回忆录》的导演罗勃·马肖)

  ◆德国电影大师、导演温韦达斯:希望巩俐在他的电影中任女主角。

  德国电影大师、《柏林穹苍下》、《天使多情》导演:温韦达斯

  在200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任颁奖嘉宾的德国殿堂级导演温韦达斯(Wim Wenders),原来非常喜欢巩俐,并希望巩俐在他的电影中任女主角。

  温韦达斯接受记者访问时,他承认对港产电影不太熟悉,但他却极喜欢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及巩俐的新作《漂亮妈妈》,温韦达斯更对巩俐赞口不绝:“她乃当今世上其中一位最好的女演员,她的演技一流。如果我能够为早前重拍我的前作《柏林穹苍下》的《天使多情》选角的话,我一定会选巩俐(该片女主角是美琪赖恩),而男主角我会选汤汉斯(该片男主角是尼古拉斯基治)。”

  ◆斯皮尔伯格说巩俐: 我决定一定要和你合作

  <<艺伎回忆录》的监制斯皮尔伯格在美国见到巩俐时,对她说:“我看过你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决定一定要和你合作,如今果然实现了!”

  ◆美国大导演迈克尔·曼说::“巩俐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女星也是最棒的女士之一”

  环球公司(3月30日)正式宣布:巩俐确定将在这部迈克尔·曼执导的犯罪片中出演女一号,与《少数派报告》中的科林·法瑞尔和《借刀杀人》中的詹米·福克斯对戏。

  迈克尔·曼在声明中表示:“巩俐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女星也是最棒的女士之一.”

  ◆德哈登(他担任柏林电影节主席21年之久):巩俐在陈述观点时表现出的智慧与大气令他十分欣赏

  2002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上,来了一位国际电影界的“重磅级”人物———被誉为“柏林电影节之父”、如今转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
德哈登先生。于是,在洒满阳光的复旦草坪上,记者与德哈登先生围绕中国电影展开了长久的交谈。

  为何两选巩俐做“主席”? 

  今年,中国著名影星巩俐出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继2000年担任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后再次出任世界知名影节的“领导”,这是德哈登先生一手促成的。问德哈登为何两次选中巩俐做“主席”,这位德国老人调皮地反问:“你难道不喜欢巩俐么?”

  德哈登1988年就认识了巩俐。当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大奖;五年后,巩俐凭借在《菊豆》中的表演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德哈登强调,巩俐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还是一个对电影有着深刻理解和感悟的人。三年前,德哈登在电视里看到CNN对巩俐的一段采访,巩俐在陈述观点时表现出的智慧与大气令他十分欣赏,当即决定邀请她担任2000年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要知道,在国际电影节上,评委会主席并没有“生杀予夺”大权,其主要工作是在评委之间进行沟通和调节;而巩俐凭借其温柔气质和人格魅力,将这一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今年德哈登从柏林来到威尼斯,刚转换舞台便“故技重施”,结果巩俐再次出任主席。

  巩俐抵达水都,德哈登亲自迎接!

  ◆《艺伎回忆录》导演马歇尔特别评论了巩俐:

  “巩俐不愧是大明星,也是一位专业的演员,拍摄前的任何练习她都认真对待,一下子就带动了其他工作人员。她的角色其实有相当的难度,并不是发发火那么简单,关键是表现女性脆弱无助的一面,我想她做到了!你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演员,对剧本的理解非常到位,入戏最快,还激发了其他演员的潜质!”“仅仅说他的名字,而没有说‘伟大的巩俐’这是很难的”马歇尔笑着说。 "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来没有与一位演员这样工作过, 她在每一个平面上都是惊人的。" 导演说,巩俐是个富有感染力的演员,片场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告诉他巩俐的存在感有多强,令人提起她的名字时想说“巩俐陛下”。

  ◆费翔: 巩俐一个人把章子怡、杨紫琼的戏全抢了!

  费翔透露,自己也有拍戏的打算,经纪人柴智屏正在台湾和几个公司谈。如果拍戏,自己不想演男一号,最好是演“有点问题的人物”。“《艺伎回忆录》在美国已经上映了,这个电影的主角是章子怡和杨紫琼,可是很多评论家说,巩俐因为演坏女人,已经把戏抢得一干二净了,抢得完全没有别人在银幕上了。我就想演这样的角色。”

  费翔和美国评论家的观点是一样的,“巩俐的表演席卷了整个影幕,随着她的退场,影片开始变得乏味”。

  这就是一个表演艺术家的功力!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我特别喜欢巩俐,也与她私交甚好!

  德国著名电影马可.穆勒,多年来从事国际一流电影节组织实践工作。多年从事德国柏林电影节主席、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年轻时曾在中国就学,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电影迷,更是中国影星巩俐的FANS!他特别喜欢巩俐,也与她私交甚好!

  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期间马可.穆勒曾力邀巩俐担任颁奖嘉宾,谈到巩俐,穆勒则一副老朋友的样子,“我请她,她不会不给面子。从《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就认识了,当时是我选择这部影片来到了威尼斯,最后得了银熊奖,我和她是特别好的朋友。”

  但是最终巩俐因为拍摄《艺伎回忆录》,未能出席!他表示:“巩俐本人很愿意来,我们一直在联系,她也一直在争取,但由于她的《艺伎回忆录》目前正在美国拍摄,她实在挤不出时间,于是只好临时作罢。我很遗憾。”

  马可.穆勒说,到《爱神》为止,巩俐的演技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马可.穆勒还透露,巩俐成了威尼斯电影节看片委员会的提神挤.因为委员们要从全球1500多部片中选出几十部优秀影片,影片参差不齐,每天看片很闷,所以委员们没个星期都把巩俐主演的《爱神》调出来看,巩俐成了威尼斯电影节看片委员会的提神剂

  ◆刘佩琦:“我从巩俐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和你在一起》《秋菊打官司》男主角:刘佩琦

  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采访中,说起拍电影经历中,最喜欢的演员,刘佩琦不假思索地说出是巩俐:“我从巩俐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1991年我们拍摄《秋菊打官司》的时候,巩俐经常给剧组的人洗衣服,当时摄制组所有人的脏衣服她全给承包了。”现在谈起巩俐带着胶皮手套洗衣服的情景,刘佩琦的眼中仍是充满了感激,而谈到一件关于签名的故事,刘佩琦更是觉得巩俐很有修养,“有一次我们去给副导演买药,一个卖萝卜的人认出了巩俐,他想要巩俐的签名,但他没有笔没有纸,他找了一个破圆珠笔,看到地下有一个人踩特别脏的烟盒,于是他很失望,不好意思拿起来。这个时候巩俐上去捡起来,弄平了,签好名送给了那个人。”对这件事,刘佩琦坦言,自己是受益匪浅。

  ◆张瑞希:我很喜欢巩俐。她是那种不需要说台词,用脸部表情已经可以表达很多的演员。”

  韩国明星、《人鱼小姐》女主角:张瑞希

  此番来北京,张瑞希张口“巩俐”,闭口“张艺谋”,扮足了中国电影的粉丝。“可以说所有张艺谋与巩俐合作的片子我都看过,从小就是看张艺谋的电影长大的。而且在韩国,张艺谋的电影是很受欢迎的。每次他的电影上映,电视台都会播放宣传片。我喜欢张艺谋电影的风格,无所谓演哪种类型的角色。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像巩俐那样的角色。我也很喜欢巩俐。她是那种不需要说台词,用脸部表情已经可以表达很多的演员。”

  ◆皮尔斯·布鲁斯:说如果可以自己挑选“邦德女郎”,会毫不犹豫地挑选巩俐。

  《明日帝国》等多部007影片的男主角:皮尔斯·布鲁斯

  (2000年香港新闻)皮尔斯如果可能,他演戏之外,还会参与制作、编剧等工作。他说如果可以自己挑选“邦德女郎”,会毫不犹豫地挑选巩俐。皮尔斯看过巩俐演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片,觉得巩俐不但人美,而且有非常吸引人的气质。听说巩俐住香港,皮尔斯像个小男生,急迫地要巩俐的电话。

  巩俐听说后开心地说:“如果有缘分,就一定有机会合作。”巩俐看过皮尔斯主演的《天崩地裂》等好几部电影,觉得他不像一般的偶像明星,而是充满个人魅力。 当年《明日帝国》曾找过巩俐,但她一听说片中要打斗,觉得自己再怎么学,恐怕也应付不了,就没有答应。

  近年国际影坛几乎把巩俐视为中国电影及中国女演员的象征,很多国外大明星都认为巩俐是他们最欣赏的中国女影星。

  ◆王家卫说巩俐:巩利是一个面貌多样的优秀演员,她就是拥有这样的魅力与能力。

  女主角巩利是一个面貌多样的优秀演员,她的角色起伏很大,需要非常精准和精湛的表演。她有天份又有表演底子…当我喊完ACTION之後,我几乎只要让摄影机跟著她就行了…这样的演员要和我达到这样的默契,需要一段时间来暖身…如果我要拍的就是她本来的样子,这会简单许多,但如果我希望她能给我一些别的,我就得给她很多压力…所以我曾经没有休息连续拍摄了48个小时,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她感到压力…对她这样资深的演员来说,足足演出48个小时,是非常让人焦虑的…但很神奇的,她竟可以越表现越好…通常拍摄时间这麼久时,疲惫会不知不觉写在演员脸上,但她反而相反,尤其当夜晚来临时,她反而越发显的美丽…就像我们愿意花时间等待一朵美丽的
花盛放…她就是拥有这样的魅力与能力。

  ◆章子怡说: 崇拜巩俐,她是我的偶像。

  章子怡少年时的偶像就是巩俐。据章子怡的同学说:“读书的时候,子怡就知道自己长得很像巩俐,尤其是嘴以上的部位,她是打心底崇拜巩俐。她还把巩俐的一张大的黑白照片贴在宿舍的墙上,那是一张巩俐很酷的照片———戴着鸭舌帽,子怡当时很崇拜她,每天都会对着照片看。”

  2000年2月,在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章子怡第一次见到巩俐,也是在生活中第一次见到她。她觉得颁奖典礼上她很高贵,很有气质,是中国演员的骄傲。典礼之后的酒会上章子怡与巩俐有了真正近距离的接触,她谈到对巩俐的印象时说:“她特别客气,而且雍容华贵。她是主席,特别忙,要招呼很多人。她并不像媒体上说的那样很难接触,她同张导演和我都打了招呼,我们还在一起聊天,问我毕业后准备去哪儿。近距离看巩俐,我感觉她很美,脸色、感觉、身体状态都很好。当时,能见到巩俐我心情特别激动,她是那么漂亮,我看了她很多作品,我都很喜欢。”

  ◆德哈登(他担任柏林电影节主席21年之久):巩俐在陈述观点时表现出的智慧与大气令他十分欣赏

  2002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上,来了一位国际电影界的“重磅级”人物———被誉为“柏林电影节之父”、如今转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德哈登先生。于是,在洒满阳光的复旦草坪上,记者与德哈登先生围绕中国电影展开了长久的交谈。

  广告:

  美的电热水器

  太阳摩托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新地平线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安丘市 联通
辛苦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3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650年——中国清代摄政王多尔衮逝世
多尔衮概述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对顺治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生平简介  多尔衮(又译铎尔衮),汉语读音作duō ěr gǔn,满语为穆林德夫,罗马拼 多尔衮真实画像
音转写为Dorgon,意思是。姓氏为爱新觉罗,名多尔衮。

  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大妃乌拉纳喇氏出,与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五子多铎为同母生。天命五年,由台吉晋和硕额真。十一年,封贝勒。天聪二年,晋固山贝勒。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硕睿亲王。三年,降郡王。六年,以功复亲王。顺治元年,授皇叔父摄政王。五年十一月,尊为皇父摄政王。七年十二月初九病死于喀喇城,年三十九岁。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明年正月,尊妃为义皇后。祔太庙。八年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乾隆四十三年复宗籍,还爵。

人物年表  零岁 公元1612年11月17日(明万历四十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一岁 1613年2月,阿巴亥的母国即海西女真乌拉部被努尔哈赤所灭,所幸努尔哈赤对阿巴亥非但宠爱未衰,还更增了几分。


  四岁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迁都辽阳

  九岁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分封八旗。多尔衮与弟多铎被合立为一个和硕额真,同掌一旗。这是多尔衮参与到后金政治架构中的第一步。

  十二岁 公元1624年,娶蒙古科尔沁部十四岁的博尔济吉特氏为妻。

  十三岁 公元1625年,后金国迁都沈阳。

  十四岁 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足以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多尔衮晋贝勒;农历八月十一,努尔哈赤死;次日,农历八月十二,大妃阿巴亥生殉;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登汗位,宣布将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恩养”于宫中,交由大福晋照看。

  十六岁 天聪二年(1628),从后金汗皇太极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获敖木伦(今大凌河上游)大捷,俘众万余,以功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封固山贝勒。

  十七岁 天聪三年(1629),从皇太极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入明边,与贝勒莽古尔泰等围攻北京,败山海关援兵于蓟州(今天津蓟县)。

  十八岁 天聪四年(1630),还师先行,再败明军。

  十九岁 天聪五年(1631),初设六部,受命掌吏部。参加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之战,率先冲击,勇胜明总兵祖大寿部。与贝勒阿巴泰等奔袭锦州,击败出城明军。

  二十岁 天聪六年(1632),与贝勒济尔哈朗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黄河岸俘蒙古部众千余。

  二十一岁 天聪七年(1633),皇太极问进军方向,力主以征明为先,奏言乘机入明边、围北京,被采纳。

  二十二岁 天聪八年(1634),纵掠山西等地。

  二十三岁 天聪九年(1635)二月,任统兵元帅,贝勒岳托、萨哈林、豪格等为副帅,以正黄旗固山贝勒纳穆泰为左翼,以吏部随政图尔格为右翼,统兵万余招抚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额哲,深入青海却只围不攻,秋毫无犯,怀之以柔,耗时半年,而终使察哈尔十万兵马投诚,获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随率林丹汗的众后妃与其子额哲班师还朝。回军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斩六千余人,俘获甚众。九月五日,凯旋大军班师过辽河,皇太极亲率众福晋、贝勒及文武群臣出迎数十里。

  二十四岁 清崇德元年(1636),晋封和硕睿亲王。为配合武英郡王阿济格进关攻明,受命与多铎率兵攻山海关,以牵制明军。继从皇太极进兵朝鲜(今朝鲜、韩国)。

  二十五岁 清崇德二年(1637),同肃亲王豪格进克江华岛(今属韩国),迫使国王李??请降。

  二十六岁 清崇德三年(1638),监筑辽阳、都尔鼻城(今辽宁彰武),治盛京(今沈阳)至辽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四旗兵与扬武大将军岳托所率右翼军大举入关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属河北),分兵八路,乘虚掠山西及保定(今属河北)地区,击败明总督卢象升部。继破济南,掠天津等地,凡二十余战皆捷,克城四十余座,俘掠人口二十五万余。

  二十八岁 清崇德五年(1640),率兵参加松锦之战,与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轮流充任前方统帅,以筑城屯田、围城打援之策,进围锦州,败明军于宁远(今辽宁兴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锦州南)间。

  二十九岁 清崇德六年(1641),以私遣甲兵归家罪,降为郡王,被罚银万两。后两次围锦州。

  三十岁 清崇德七年(1642)二月,参加松山决战,大败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所统八总兵十三万人,俘洪承畴。三月,迫前锋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城降,获松锦大捷。 进克塔山(今葫芦岛东北),歼明军七千余人,再破杏山。师还复亲王爵。

  三十一岁 清崇德八年(1643),在皇太极卒后,立年幼福临为君(是为顺治帝),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旋称摄政王,实掌军政大权。

  三十二岁 顺治元年(1644)四月,以奉命大将军率阿济格、多铎等统满、蒙、汉军十余万攻明。在山海关东威元堡诱降前往乞师的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约十万(一说六万)。五月攻取北京,确定迁都于此,以武力统一全国。制定了先攻农民军,后灭南明政权,联合汉族官僚地主势力,以汉治汉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将抚定山东、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卫京畿地区。遣辅国公吞齐喀等赴盛京奉迎顺治帝至京。致书南明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劝其削藩称臣。十月,受封叔父摄政王。旋命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合击大顺军于陕西。

  三十三岁 顺治二年(1645)初,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统领,率准塔、谭泰等代豪格征山东。三月,命多铎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扬州,五月占南京,于芜湖(今属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继灭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权。晋封皇叔父摄政王。六月以剃发令激起江南各地民众的反抗,相继派兵镇压。闰六月,命兵部尚书洪承畴等经略江南及粤、赣、闽、湖广、云贵等地,以攻抚之策相继平定江南。

  三十四岁 顺治三年(1646),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攻四川大西农民军。命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征闽、浙。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师征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等。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同耿仲明等率师征湖广。十一月,部将豪格部于四川西充凤凰山射杀大西农民军首领张献忠

  三十五岁 顺治四年(1647),修成《大清律》,命颁行全国。七月,罢济尔哈朗辅政,独专朝政。

  三十六岁 顺治五年(1648),命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会征讨降而复叛的原明将领、江西总兵金声桓。调户部侍郎额色率兵协助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镇压甘肃回民米喇印丁国栋起义。命吴三桂镇守汉中。为排斥异己,迫害豪格致死。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间养马及收藏军器。命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征湖广大顺军将领李过、高一功部。十一月,晋封皇父摄政王。

  三十七岁 顺治六年(1649),两次率师亲征降而复叛的大同总兵姜?,克浑源(今属山西)等地。同年,弟多铎、嫡福晋、长嫂孝端相继去世。

  三十八岁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先追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生前谋逆罪,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睿亲王封号。已距其亡128年矣。

少年时期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降生在赫图阿拉,生母阿巴亥,姓乌拉 多尔衮
纳喇氏。这时,努尔哈赤已不再是地位低微的小部落头领,而是统一了女真各部的“聪睿恭敬汗”,并且正在进一步发展统一事业,为建立清朝奠定基础。当多尔衮诞生未满百日,努尔哈赤就率大军进攻乌拉,最终灭亡了其妻阿巴亥的母国,多尔衮母子面临着被打入冷宫的危险。但是,由于努尔哈赤优待降顺者的政策,以及阿巴亥富于心计,善为周旋,使他们母子安然度过难关,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尔衮也步入了台吉的行列。 努尔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的时候,曾经指定他最疼爱和器重的十四子多尔衮作继承人。可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年纪太小。八子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势力强大,夺得了继承权。

  公元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年号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告天,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揭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在对明战争节节胜利中,后金内部的矛盾斗争也不断发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尔哈赤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 也就是说,从此时起,多尔衮以八龄幼童跻身于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

  这样一个改变后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动,是从当年三月努尔哈赤休弃滚代皇后富察氏开始的。当时虽然给大福晋富察氏头上加了四条罪状,但是都缺乏足够的根据,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与富察氏关系暧昧,实际上,是有人对他们进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弃之后,取代她作为大福晋的正是多尔衮之母阿巴亥。这样,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多尔衮及其兄弟阿济格、多铎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代善由于处处计较而失去乃父的欢心,又听信后妻的谗言而虐待已子硕讬,这就为觊觎其地位的人们带来了反对他的口实,造成了前面所说的其“太子”地位的被黜。这样,在努尔哈赤共治国政的制度下,多尔衮兄弟便第一次成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多尔衮此时还不是旗主贝勒,而仅与其弟多铎各领十五牛录,他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政治地位不如阿济格,甚至不如多铎。在天命年间许多重大活动中,都不见多尔衮的踪影。天命元年(1616)正月初一的朝贺典礼中,可以亲自叩拜努尔哈赤的宗室显贵中,阿济格与多铎分列第六、第七位,而多尔衮则不允许参与其中③。尽管如此,除四大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多尔衮是领有牛录最多的主子,超过了德格类、济尔哈朗、阿巴泰等人,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颇有实力的一位台吉了。

  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临终前曾召见爱妻乌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遗命。但众贝勒早就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阿巴亥自尽殉夫,声称是太祖的“遗命”。这时候,多尔衮三兄弟的处境最为艰难,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临着兄弟们对其所领旗分的攘夺,谁知道今后又会有什么灾祸降临?

青年时期  皇太极继位之后,虽未向他们开刀,但也通过三份效忠的誓词把他们的地位贬低很多,特别是皇太极在后来一系列加强皇权的行动中,更是都处压制他们的两白旗势力。连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都处处受挤,多尔衮兄弟又怎能幸免。但是,皇太极知道,若要削弱最威胁皇权的三大贝勒的权力,自己的实力还不够,还必须拉拢和扶植一些跟他无甚利害冲突的兄弟子侄,其中就有多尔衮。


  天聪二年(1628)三月,皇太极废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济格之旗主,以多尔衮继任固山贝勒。这时候,多尔衮刚满十五岁。 少年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开始显示出他善于韬晦的过人聪明。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的战功。天聪二年(1628)二月,他初次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立下战功,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赞他既勇且智。半个月后,他就继任了固山贝勒。

  多尔衮少年得志,为他将来的进取开始奠定基础。 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在山西掳掠,结果“宣大地方,禾稼践伤无余,各处屋舍尽焚,取台堡、杀人民更多,俘获生畜无数”。

  当然,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朝鲜和察哈尔被皇太极视为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后金攻明的后顾之忧。天聪六年皇太极虽大败察哈尔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滩,但其残部仍散布在长城内外,于是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便命多尔衮率军肃清残敌。结果他首遇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及琐诺木台吉来降,又趁大雾包围林丹汗之子额哲所部,使人劝其归顺,双方盟誓而回。这一次出征,多尔衮不费一刀一枪,出色地完成了皇太极的使命。更具重大意义的是,多尔衮从苏泰太后(林丹汗之妻)那儿得到了遗失二百余年的元朝传国玉玺,其玺“交龙为纽,光气焕烂”,后金得之,使皇太极获得称帝根据及招揽人心的工具。

  果然,皇太极闻讯大喜,亲率王公大臣及众福晋等出沈阳迎接凯旋之师,对多尔衮等亦大加褒奖。 皇太极亲征朝鲜,多尔衮也在行伍之中。他率军进攻朝鲜王子、王妃及众大臣所居之江华岛,一方面竭力劝降,一方面“戢其军兵,无得杀戮”。对投降的朝鲜国王“嫔宫以下,颇极礼待”。这使朝鲜君臣放弃继续抵抗,减少了双方的杀戮。 这两役之后,战局顿时改观,皇太极除去了后顾之忧,便可全力对付明朝。他在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南面称帝,与明朝已处在对等地位。多尔衮在这两大战役中所立的战功,也使他的地位继续上升。 正月初一新年庆贺大典时,多尔衮首率诸贝勒向皇太极行礼,这与十二年前的情形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当年四月皇太极称帝,论功行封,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二十四岁。 在此之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崇德三年(1638)他被授予“奉命大将军”,统率大军破墙子岭而入,于巨鹿大败明军,明统帅卢象升战死。然后兵分两路,攻打山东、山西,多尔衮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败敌十七阵,俘获人畜二十五万七千多,还活捉明朝一亲王、一郡王,杀五郡王等,给明朝以沉重打击。班师之后,多尔衮得到了马五匹、银二万两的赏赐。崇德五年到六年,多尔衮又作为松锦决战的主将之一走上战场。起初,他由于违背皇太极的部署,私遣军士探家而遭到急于破城的皇太极的责罚,但他仍以郡王的身份继续留在军中,一方面屡次上奏提出作战方略,一方面率领四旗的护军在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截杀,并在攻破松山后率军围困锦州,迫使明守将祖大寿率部至多尔衮军前投降。松锦之战后,明朝关外只剩下宁远孤城,清军入关已是时间问题。

  多尔衮并不是一介武夫,这点连皇太极也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更定官制时,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他统摄。根据他的举荐,皇太极将希福、范文程、鲍承先、刚林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根据他的建议,皇太极又对government机构作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衙官制。此外,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之手任命。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

  更需注意的是,多尔衮一直秉承其兄皇太极意旨,对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大作用。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极两度打击岳讬,意在压制其父代善正红旗的势力,多尔衮等人揣摸帝意,故意加重议罪。崇德三年遣人捉拿叛逃之新满洲,代善略有不平,便被多尔衮抓住大做文章,上报皇太极,欲加罪罚。这些举动,正合皇太极心意,他一方面对忠君的兄弟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又减轻被议者的处罚,以冀感恩于他。通过这一打一拉,来稳固自己的独尊地位。 但是,皇太极并没有料到,多尔衮正利用皇帝的信任,逐渐削弱昔日曾打击他与母亲之人的势力,等待时机,觊觎权柄。

争夺汗位  不久,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时,皇太极“暴逝”于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的突然死去,未对身后之事作任何安排,所以王公大臣在哀痛背后,正迅速酝酿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多尔衮母子撤出庙享诏
这时候,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第三代的阿达礼和旗主罗洛浑颇不甘为人后,但崇德年间却屡遭皇太极压抑。由此看来,两红旗老的老,小的小,已丧失竞争优势。但以代善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实力,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皇太极生前集权的种种努力和满族社会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极长子豪格参加到竞争中来。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但同时又保持着一定实力,又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另一个竞争者便是多尔衮。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他就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

  虽然他不大可能参与竞争,但他的向背却对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响,无论他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

  平心而论,皇太极遗留下的空位,只有三个人具备继承的资格:代善、豪格、多尔衮。但实际上竞争最激烈的是后两人。就这两人来说,豪格居长子地位,实力略强,这不仅因为他据有三旗,而且由于代善和济尔哈朗已经感到多尔衮的咄咄逼人,从而准备投豪格的票了。

  果然,皇太极死后不久,双方就开始积极活动,进而由幕后转为公开。

  两黄旗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等议立豪格,密谋良久,并找到济尔哈朗,谋求他的支持。而两白旗的阿济格和多铎也找到多尔衮,表示支持他即位,并告诉他不用害怕两黄旗大臣。双方活动频繁,气氛日益紧张,首先提出立豪格的图尔格下令其亲兵弓上弦、刀出鞘,护住家门,以防万一。

  是年八月十四日,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会,讨论皇位继承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能和平解决,直接关系到八旗的安危和清皇朝的未来。两黄旗大臣已经迫不及待,他们一方面派人剑拔弩张,包围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剑柄,闯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但被多尔衮以不合规矩喝退。这时,阿济格和多铎接着出来劝多尔衮即位,但多尔衮观察形势,没有立即答应。多铎转而又提代善为候选人,代善则以“年老体衰”为由力辞,既提出多尔衮,又提出豪格,意见模棱两可。豪格见自己不能顺利被通过,便以退席相威胁。两黄旗大臣也纷纷离座,按剑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代善见有火并之势,连忙退出,阿济格也随他而去。多尔衮见此情形,感到立自己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见,主张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他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待其年长后归政。这一建议,大出众人所料。立了皇子,两黄旗大臣的嘴就被堵上了,豪格心中不快,却又说不出口。多尔衮以退为进,自己让了一步,但作为辅政王,也是实际掌权者。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也沾了光,当然不会反对。代善只求大局安稳,个人本无争位之念,对此方案也不表示异议。这样,这个妥协方案就为各方所接受了,但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却对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政局起着巨大影响。

  多尔衮之所以选中福临为帝,曾被某些骚人墨客扯到他与其母庄妃的“风流韵事”上。实际上,多尔衮之所以选中福临,一是由于他年甫六龄,易于控制,而排除了豪格,因而也排除了叶布舒、硕塞诸皇子;二是由于其母永福宫庄妃深得皇太极之宠,地位较高,选其子为帝更易为诸大臣所接受,甚至可以说是符合先帝的心愿。当然,麟趾宫贵妃的名号虽高于庄妃,但她的实际地位并不高,所以她才两岁的幼子博穆博果尔也不可能被选中。同时,辅政王的人选也代表了各方势力的均衡。既然黄、白二旗是主要竞争对手,福临即位便已代表了两黄和正蓝旗的利益,多尔衮出任辅政则是必然之事。

  但他一人上台恐怕也得不到对手的同意,所以便拉上济尔哈朗。在对方看来,这是抑制多尔衮的中间派,在多尔衮想来,此人又比较好对付。而对下层臣民而言,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是皇太极晚年最信任、最重用的人,许多政务都由他们二人带头处理,所以对他们出任摄政也并不感意外。

  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随后,统治集团处理了反对这种新格局的艾度礼、硕讬、阿达礼、豪格及其下属,稳固了新的统治。多尔衮的这一方案,在客观上避免了八旗内乱,保存了实力,维护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基本一致。当然,他这一提案,是自己争夺皇位不易得逞之后才提出来的,是在两黄旗大臣“佩剑向前”的逼人形势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并非是他一开始就高瞻远瞩、具有极广阔的胸襟。

攻占北京  就在八旗贵族因为内部矛盾争吵不休的时候,明朝后院起火。这年十一月,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潼关,占领了西安,然后分兵攻打汉中、榆林、甘肃,在年底以前已据有西北全境,以及河南中、西部和湖广的数十府县。另一支农民军在张献忠率领下,转战湘赣鄂数省,亦给明廷以重创。而在关外,多尔衮一待政权稳固,并于九月派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等率军出征,攻克明朝关外据点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割断宁远与山海关的联系。明朝内外交困,已经无力抵御。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李自成农民军和清军一南一北,都距明朝政治中心北京数百里之遥,究竟谁能逐鹿得手呢?

  公元1644 年春,历史的天平开始向农民军倾斜。三月中,农民军便包围了北京城。多尔衮虽然试图与农民军协同作战,但并没有什么结果,直到明朝崇祯帝急诏宁远守将吴三桂回师勤王,才知道一块肥肉已落入他人之口。

  但是,历史的偶然性使吴三桂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在山海关首先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由唐通接管了山海关,然后率兵朝见李自成。但他走到玉田时,得知自己的私人利益遭到损害,便“翻然复走山海关”,击走唐通,背叛了李自成①。至此,历史的天平又开始向清方偏倒。

  这时候,清廷已经意识到实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遗志的时机到了。四月初四日,即吴三桂刚刚叛归山海关之时,内院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认为“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主张立即出兵进取中原。他提出,“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即不仅在战略上改变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战术上也要招揽民心。

  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并在得到北京为农民军攻破的确报之后,“急聚兵马而行”,与农民军争夺天下!

  四月初十日,“吴三桂移檄至京,近京一路尽传”。李自成此时方知事态的严重,于十三日亲率部队往山海关讨吴,但仍带有招降他的侥幸心理,行军速度亦颇迟缓,十九日前后才兵临关城之下。在此期间,吴三桂已派出使者向清军求援,使者于十五日便见到了多尔衮,向他递交了吴三桂的信函,表示如清兵支援,则“将裂土以酬”。还不是投降的意思。多尔衮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非常谨慎,一方面召集大臣谋士们商议,一方面派人回沈阳调兵,再一方面故意延缓进军速度,逼迫吴三桂以降清的条件就范。由于事态紧急,吴三桂只得答应多尔衮的要求,请清军尽快入关,因为二十一日清军还距关十里,而关内炮声隆隆,喊杀阵阵,农民军已经开始攻城了。

  多尔衮非常了解吴三桂的窘境,因此长时间地作壁上观,在李自成即将攻下东西罗城和北翼城,吴三桂几次派人又亲自杀出重围向他求救的情况下,估计双方实力已大损,这才发兵进入山海关。在与农民军的决战中,他又使吴军首先上阵,在双方精疲力竭之际再令八旗军冲击,结果农民军战败,迅速退回北京。可以说,在山海关以西发生的这次著名战役前后,多尔衮充分利用了汉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挟制了吴三桂,使他不得不充当清军入主中原的马前卒。

  山海关战役后,李自成慌忙退出北京,撤到山陕一带休整力量,以图再举。多尔衮则乘胜占领了北京,接受明朝遗老们的拥戴。从此,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统中原  在不到一年里,多尔衮为清朝立下了两件大功:一是拥戴福临,巩固了新的统治秩序;二是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特别是他占领北京之后,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这些功绩,在顺治元年开国大典上均得到表彰,不仅给他树碑立传,还赐他大量金银牲畜和衣物,并封他为叔父摄政王,确立了他不同于其他任何王公贵族的显赫地位。

  李自成退入山陕之后,原明朝降官降将纷纷反水,但他在顺治元年(1644)六月仍积极准备反攻,坐镇平阳(今山西临汾),分兵三路北伐。另一支农民军在张献忠率领下已建大西国于成都,统一了全川,而多尔衮对此尚不了解。其他小规模的农民军则更是活动频繁,使近畿地区常常飞章告急。除此之外,残明势力已于五月中拥戴福王朱由崧为帝,定都于南京,改年号为弘光。虽然其政权君昏臣暗,但毕竟尚拥有中国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兵多粮足,构成清朝统一中国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的战略是:对农民军的主要力量坚决消灭,其中对地方小股起义、“土贼”则剿抚并用;而对南明政权则是“先礼后兵”。在此方针领导下,多尔衮先后派叶臣、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吴惟华等进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进而包围陕西。同时,多尔衮派出大量降清的明官对南明君臣招抚,并写信给南明阁臣史可法,提出“削号归藩,永绥福禄”。在南明派出左懋第使团来北京谈判过程中,他将其软禁起来,并不给予明确的答复。此时,清军已于九月占领山东,十月进据苏北,与史可法的军队沿河相峙。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认为全面进攻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十月先后命阿济格和多铎率军出征,向农民军和南明福王政权发起了战略总攻。就当时双方力量对比而言,多尔衮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由于他双管齐下,本来不多的兵力却分兵作战,兵分则势弱,容易被分别吃掉;况且此举很容易引起汉民族的同仇敌忾,使他们暂释前嫌,有可能携手作战。就在这年十月,大顺农民军二万余人进攻河南怀庆,获得大胜。败报传来,给多尔衮猛然敲了警钟。他立即令多铎暂停南下,由山东入河南,与北面的阿济格军对陕西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历史的偶然性再一次救了多尔衮,使他得以在战略上改变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②。很快,多铎于十二月底破潼关,李自成放弃西安转移。多尔衮下令由阿济格追击农民军余部,而多铎则继续南下。至顺治二年(1645)二月,农民军连战失利,五月,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这时多铎军已克扬州,史可法殉难。

  接着,清军渡长江,南京不战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权灭亡。

  这一连串的胜利不禁使多尔衮喜出望外,他以为天下就此平定,江山已归一统。五月底,他已对大学士们表示要重行剃发之制,六月初,正式向全国发布剃发令③。这好像是一根导火索,一下点燃了各地的抗清烽火。本来清军南下就打破了南明官绅“联清抗闯”的迷梦,鲁王政权、唐王政权已纷纷建立起来,这一下则更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各阶级各阶层的汉族人民纷纷起来抗争,其愤怒的情绪,如火山爆发,正如一首诗写道:“满洲衣帽满洲头,满面威风满面羞。满眼干戈满眼泪,满腔忠愤满腔愁。”①鲁王朱以海政权曾在十月给清军以重创,被时人评论为“真三十年来未有之事”②。唐王朱聿键政权也颇想有所作为,在仙霞岭一线设防备战,但终因这两个政权的腐朽,内讧不断,而被清军各个击破。

  抗清力量的主体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余部和自发起义的广大人民。大顺农民军余部李过、高一功、郝摇旗等与南明何腾蛟、堵胤锡部联合抗清,在湖南等地连获大捷。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农民军在李定国等人率领下,与永历政权联合,也接连掀起抗清高潮。其他如山东揄园军、山西吕梁山义军等亦在北方暴动,搞得多尔衮防不胜防。根据《清世祖实录》的不完全统计,从顺治二年七月起到五年七月止的三年中,关于反清斗争及清兵攻击农民军的记录就达一百二十条左右,而官书未载的小规模斗争更是不计其数。此外,还有明降将金声桓、李成栋、姜瓌等人各怀着不同的目的在江西、广东和山西宣告反清,也使多尔衮一时手忙脚乱。虽然各地起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先后为清军镇压下去,但直到多尔衮离开人世,他也没能看到一个他所希望的“太平”天下。尽管多尔衮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但由于他制定的某些政策失当,而引起连年战乱,并招致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社会恶果。

开国定制  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多尔衮也开动了整个国家机器,力图使其正常运转。在政治体制上,他无法完全采用在关外时期的一套来治理如今这样庞大的国家,而是接受了明皇朝的现成制度,并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将降臣,因而十分得心应手。在中央机构中,仍以六部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尚书皆由满人担任,但王贝勒亲理部事的制度却在入关前夕废除掉了。到顺治五年,多尔衮于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命陈名夏、谢启光等六汉人侍郎任汉尚书,但其地位要低于满尚书,金之俊对此曾表示不胜感慨,更不胜恐惧。

  多尔衮力图表现得比较开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来,并一再鼓励官员犯颜直谏。总的来说,中央机构中虽承明制,但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除满官权重这一点外,还引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理藩院等机构,其内院的权力比起明代的内阁要小得多,并对原明臣试图增大内院权力的努力加以压抑③。地方机构不同一些,由于新朝急需用人,所以普遍任用了降清的汉官。如多铎克南京后,把南下途中招降的明将吏三百七十二人分别任命各级职务。洪承畴总督江南军务后,也一次推荐旧官一百四十九名,这些都得到多尔衮的批准。多尔衮把明朝遗留下来的国家机器全盘继承下来,乃是为适应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施行的明智之举,但急于补缺,宽于任人,难免把明皇朝的弊习带到新皇朝来。

  对于吏治,可以说多尔衮是加意整饬的。明代胥吏之弊遗留入清,他曾批示:“衙役害民,从来积弊。如果有巨奸,即加重治,严禁重蹈明朝故辙。”如,发现吏部中有四名小吏,为害甚多,他批示道:“三法司严审追拟,毋得徇纵。”府、州、县守一级,贪劣者亦不乏其人。如牛金星之子牛铨,降清后任黄州知府,他在任上贪污受贿,被人举劾。多尔衮批道:“牛铨著革了职,并本内有名人员,该督抚按提问具奏,该部知道。”最贪酷的大员当属福建巡按周世科,其为非作歹,令人发指。被人参劾之后,多尔衮批示革职,并令督抚按审问定罪,最后将其就地斩首。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传统的京察大计,对各级官员严格考核。顺治七年正月,大计全国官员,对谢允复等八百一十六名官员分别加以革职、降调、致仕。

  除整顿旧官之外,多尔衮还注意选用新人。他自称:“别的聪明我不能,这知人一事,我也颇用功夫。”所以自入北京伊始,便多次下诏各地征聘“山泽遗贤”。此外,在顺治元年十月的登极诏书中,还规定了重开科举的制度,并于顺治三年、四年、六年举行了三次会试,共取进士一千一百人。首科之中,出了四位大学士、八位尚书、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抚,还有都察院副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内院学士等六位高官,如傅以渐、魏裔介、魏象枢、李霨、冯溥等均出自是科。其他人也都充实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机构中,成为新朝统治的骨干力量。

  由于明末清初动乱不安,社会经济十分凋敝,而要想使社会安定,非恢复和发展经济不可。清军入关甫一月,汉官宋权便提出:“尽裁加派弊政以苏民生”。多尔衮便批示道:“征输须循旧额,加派弊政速宜停止。”十天后便发布“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向全国人民宣布取消明末加派。但从主观上说,清government按万历年间则例征派赋税,免除了天启、崇祯时期的加派,而万历末年加派之辽饷通共五百二十万两照征如故;从客观上说,由于连年战争,经济支出庞大,所以一些“杂费”的征派逐年增加。

发病而死  多尔衮因为在和明朝历时两年的松锦之战中劳累过度,元气大伤,得了三种病症:第一种是怔忡之症,第二种是中风前兆,第三种是咯血症。入关后更是“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十三日,多尔衮“以有疾不乐,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额真、官兵等猎于边外”。十二月九日,多尔衮因狩猎坠马,膝盖受伤,涂以凉膏,竟于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谥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身后清算  政治舞台的幕后,隐藏的是鲜血淋漓的残杀。以权力争夺为中心内容的宫廷矛盾,沉寂数年之后,又以多尔衮之死为突破口,犹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统帅的三百骑兵飞驰北京,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闭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建议,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诛杀殆尽。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监牢幽禁。他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这个举动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清算多尔衮也从此开始。

  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party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阴谋篡夺”;又说他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服装,家中收藏着当皇帝用的珠宝。

  这时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多尔衮被撤去帝号,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1943年夏天,盗墓者曾将多尔衮陵墓的正坟挖开,只见地宫中摆放一只三尺多高的蓝花坛子,里面放着两节木炭。当时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盗墓者解释说:“九王爷身后被论罪,其中的金银圆宝都被掘去,据说坟地遭过九索(挖抄九次)。坛子是骨灰罐,是一个虚位(象征性的尸棺)。”彭孙贻笔记中有关焚骨扬灰的说法,当然是可以相信的。

  顺治帝福临对多尔衮是仇恨的,其中有多种原因。

  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暂时没当皇帝只是策略而已,这对小皇帝是个寝食不安的威胁。顺治五年十一月,他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当时人写的《汤若望传》说:“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装。”顺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多尔衮一旦机会得手,亲自登上皇帝宝座,没有任何理由排除这种可能。

  逮杀豪格后强占他的妻子,是多尔衮引起福临愤怒的一个焦点。顺治元年四月,以往支持豪格的正黄旗头子何洛会,向多尔衮告发豪格图谋不轨,说豪格后悔当初在继位大事上有失谋算。其中有一句侵犯多尔衮的话说:“我豪格恨不得扯撕他们的脖子。”多尔衮以“诸将请杀虎口王(豪格)”为理由,企图谋杀豪格,由于他的同胞弟弟顺治小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死。顺治五年,反对毫格的人建议将毫格处死,多尔衮假装说:“如此处分,实在不忍!”便将豪格幽禁起来,等于判了无期徒刑。数月后,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强迫豪格的福晋(妻子)博尔济锦氏做自己的妃子,又害怕此事贻笑后人,秘密布置大学士刚林在史档中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娶皇嫂孝庄皇后,是福临痛恨多尔衮的难言之衷。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

  历来关于多尔衮的私生活传说纷纭,多尔衮被描绘成一个好色之徒。理由之一是害死豪格后,他马上将豪格之妻霸为福晋。豪格论辈分是多尔衮的侄子,侄妻都霸占,可见其好色无耻之至!乍一看是这么回事,细考则不然。论辈分多尔衮虽然是豪格的叔叔,但实际年龄比豪格还要小三岁,豪格的大福晋想必年龄相当,霸占这么一个黄脸婆,多尔衮应当主要还是出于政治报复的目的,和好色无耻恐怕扯不上什么关系。除此之外,史书中并没有相关多尔衮私生活放荡的记载。我否定多尔衮生活放荡、沉溺女色的主要原因还是和庄妃有关。如果多尔衮是好色之徒,断不会为了一个女人放弃江山。

  乾隆四十三年,弘历阅看实录,以为多尔衮“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明示平反昭雪,还其原爵,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从清廷爱新觉罗氏家族看,多尔衮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创建者,乾隆帝为他重新作出评价,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乾隆多心,避免日后惹起宫廷是非,上谕中说:“为后世征信计,将从前关于此事之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于是有关多尔衮的档案概行销毁,以至《八旗通志》中的多尔衮传,记他死后的事也只寥寥数笔,后人很难弄清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之事的本来面目。 多尔衮死后不到两个月被追罪,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产,罢庙享,断其后嗣,掘墓,开棺,鞭尸。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多尔衮过继多铎的第五个儿子为己子,多尔衮获罪后,顺治命其归宗,即让他认回多铎为父,而让多尔衮死了,都没儿子送终.这也是实情。顺治勒令其归宗,是为着兵权。因为多尔衮掌握白旗,如果多尔衮死后无继承人,白旗就要收归天子掌管,这样收兵权就名正言顺。

  另外,令旨不得去给多尔衮扫墓祭祀,让其不能得享血食,这算是封建时代最为严厉的惩罚了。此后百多年间无人敢论及多尔衮,直到乾隆四十三年“平反”,命多尔博的五世孙淳颖承继睿亲王爵位

  至于掘墓鞭尸,这好象是古人的一种流传久远的迷信,认为可以使死人下了阎王殿也受到痛苦,才可以去投胎。这件事是在顺治默许下干的。到了顺治十年三月,顺治亲政也有段时日,估计是体会到了当朝处政的艰辛,也尝到了坐拥天下的绝妙滋味,推己及人,想起当年对其亲叔父所做的过份了点,就下了一道诏书,说是睿王当年犯罪自然是他咎由自取,但是其陵墓被平毁也处置太过,因此命内务府重新修葺,殿柱用黑色,由信郡王多尼派人看守。又过了几年,有大臣上书要求为多尔衮恢复名誉,顺治处以流放之罪。

  官书上载,多尔博以及东莪被发往多铎长子、信郡王多尼府中,加以看管。这以后就没有什么记录提到这二人的命运了。不知所终。 

  多尔衮死后不足百日便遭到清算,他的墓地当然要被严重损毁。写靼鞑日记的传教士当时并不在中国而是身在罗马,他对多尔衮死后被鞭尸扬灰的记述并不是亲临其事,而是根据友人的信件。另外汤若望也在他的日记里记载着生前尊荣无比的摄政王死后,他的骨灰被扬弃一说。

  对鞭尸一说仍有怀疑,并不是说顺治还顾念亲情,以他对多尔衮的成见,怎么处置多尔衮的遗体都可以想象的到。但是满人当时还保留着入关前火葬的习俗,所以多尔衮死后和被清算前应该按礼火化,以后他的陵墓被平毁,根据朝鲜的记录,装有骨灰的金棺也被取出换成是陶器,这中间骨灰必有被抛洒,留有其一已经是万幸。

  不管顺治有没有毁多尔衮的尸,他的坟墓是被毁了几次。从这一点看得出两个人的风度天差地别。皇太极对多尔衮有杀母,占位,夺爱(该打个问号,这始终是个谜)之仇,但皇太极的昭陵是多尔衮一手主持修建的,气势非常宏伟,是关外三大陵之首,到顺治八年完工。皇太极对他老子的坟墓也不怎么的,整整十七年也没弄出个样来,是到多尔衮手中才真正完成,福陵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也是到顺治八年才完工。他还把洪承畴当初被囚禁的三官庙改建成孔庙。看来多尔衮的精力真是过人,一边是九洲干戈,打不完的仗,一边是开国定制,收拾前明的烂摊子,一边大兴土木,修紫禁城,太庙,皇陵,一边还有满汉两头的政治权力斗争。

得祸原因  多尔衮得祸的原因,史书归罪为他想当皇帝。乾隆帝以为,这是“诬为叛逆”。他明白,中国历史上那些当了皇帝的人,包括他的父亲雍正帝在内,在他们没有当皇帝之前,有谁没有想当皇帝的念头和动作?想当皇帝的人,为什么当了皇帝就没有罪,没有当上皇帝就有罪呢?问题就在于做皇帝的怎样对待反对派。彭孙贻以为,多尔衮“初称摄政,次称皇父,继而称圣旨”,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没有称谓的皇帝。但多尔衮 “无成谋,拥戴者骎骎,骑虎难下。”这是认为,多尔衮不是毁于政敌,而是拥戴者拍马招摇所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一件当年审问多尔衮心腹刚林的档案,其中说:“刚林昼夜不断往默尔根王处阿谀奉迎”。多尔衮死后,他在以往的一片“皇父之恩浩荡”的呼声中败下阵来。对于反对派,如果多尔衮能像李世民收用魏徵那样,那就称得上胸有成谋了。或者退一步说,他生前能在反对派的挑剔监视下,严于律己,谨慎从事,与朝廷大臣之间的距离不要拉得太远,反对他的人就不会那样蜂拥而上,以至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造成全局的败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历史上的今天1.1

元旦
编辑词条 元旦 元旦

概述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是指国际通行公历纪元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夏历新年。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中国元旦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 欢度元旦
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节日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government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government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定元演变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西方元旦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埃及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不过,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地域、民族特色了。

发展历史  元旦,也被称为“新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

  元旦是很多国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元旦均为法定假日;中国大陆及台湾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三天。习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贺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汉语“元旦”含义:“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时间,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国以前,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历史上,中国各个朝代对“元旦”说法不一致

  夏代为正月初一(夏历1月1日)

  商代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

  周代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

  秦王朝时期为十月初一(10月1日)

  (参见农历、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的记载)

  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邓平等人创立了“太初历”,定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自此我国的每年1月1日就成我们家喻户晓的新年“元旦”节日。







元旦诗话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元旦贺诗


  七律-贺岁


  连心缀韵作诗文,


  恭贺新春福乐频。


  年货备齐贴门对,


  檀香摆毕供财神。


  饺子包好才除夕,


  鞭炮点燃又早晨。


  电话手机鸣响际,


  争相拜访问安勤。


  七律-拜年


  遥相拱手拜新年,


  祝愿全家俱合欢。


  邻里祥和皆乐善,


  亲朋吉利尽平安。


  钱随鞭炮响漫地,


  笑逐烟花爆满天。


  美酒佳肴饱尝足,


  看开电视喜连番。


短信祝福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的晶莹的琥珀.祝新年快乐!


  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生活的珍贵,生活的炙热。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你我相拥倾听新年的钟声犹如年轮的呼吸,簇拥着我们共同的梦,满心的爱意化作真挚的祝福“新年快乐”!


  当您看见这信息时,幸运已降临到你头上,财神已进了您家门,荣华富贵已离您不远。祝福您朋友:元旦快乐!


  新年快到了,你想做些什么?不论做什么,请记住我的格言:笑容是良药,音乐是秘方,睡觉则可以让你忘掉一切。祝:新年快乐。


  元旦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元旦快乐!


  新年到,好事全来了!祝您及全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吉祥如意!天天都有好心情!


  一天我擦亮阿拉丁的神灯,灯神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一个愿望,说吧,什么愿望?”我说:“请祝福正在看短消息的人元旦快乐!”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这一季有我最深的思念。就让风捎去满心的祝福。缀满你甜蜜的梦境。祝你拥有一个灿烂的新年!


  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也不需要多么郑重的誓言。我只需要你一个甜甜的微笑,作为我新年最珍贵的礼物。


  一朵花摘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记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句话想了很久才说出口,新年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新年之夜,我梦见了你。给您拜年了:新年好!一个喷涕从梦中惊醒,我知道是你想我了,所以马上打电话对你说红包拿来!


  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我的爱人,新年快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前45年——罗马共和国开始使用儒略历
儒略历  《儒略历》(英语:Julian calendar)是现今国际通用的公历的前身。西方国家16世纪大多采用它。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盖厄斯·儒略·凯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的,并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实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8日,闰年29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上8月(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1](Gregorian calendar),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

  盖厄斯·儒略·凯撒

创立的动机  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人的纪年方法是将一年分成12月,每月30或31天,全年355天,另有包含27个日的“闰月”(Mercedonius intercalaris)有时会夹在二月和三月之间,这样闰年里就会有377或378天。在这样一个历法系统里,平均下来每年有366又1/4天。本来这个历法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但是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同时由于消息传播的方式并不发达,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这个情况在凯撒当政时期变得颇为严重,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以永久的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不受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儒略历各月名称  一月 Jan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 Mart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 Aprili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 Jun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独裁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原来应排为小月,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将后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404年——东晋将领桓玄正式称帝,国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976年——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南唐国灭亡
[编辑本段]
简介
  
南唐疆域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五百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国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但因资料和遗迹极少,并未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编辑本段]
南唐概况
  南唐,五代时割据政权之一,
南唐世系表
开国皇帝为烈祖李昪。首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称江宁府。最盛时疆域广及三十五州,大致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 湖南、湖北等部分(详见“疆域”一节)。人口约五百万。历三代君主,前后约三十九年[2]。

  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其中,杨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吴国大权。海州人徐知诰,少孤流落,后来被徐温收为养子,并且借助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政柄。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 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南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南唐得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government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李昪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升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由于李昪在争斗激烈的割据局面下仅力求自保,造成了南唐军事实力的下降和实行统一有利时机的丧失。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与吴越的关系也迅速恶化。这一时期中,两国战祸频起,而吴越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吴越也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国之地,并夺得福州(今属福建)保大九年,马希粤与马希祟兵戎相见,南唐遂借机出师,一举灭楚,马希崇降。后来,王逢据朗州,击退南唐军队,楚地得而复失。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后周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寿州一战,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同时,南唐对后周称臣,去年号。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今属江西)府,自此南唐国力大损,不复大国之强盛。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驾崩,因太子弘冀已亡,李煜(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都金陵。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南唐原先地跨江南江北,南北之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江南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还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李后主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课税。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party争开始了。当宋军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这样周而复始的政治内耗中,人心涣散。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显然不通晓政治,这时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张洎

  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十月,由江西赶往金陵的15万水军(朱令赟部)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孤城。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两年多以后,吴越王钱俶应宋太宗赵光义之邀,赴北宋都城开封。五代十国的历史终于结束。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的某个片段生活,那么最应该选择的就是宋代。因为当时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事实上,宋代的这些为后世人们向往的风貌在南唐已经颇现雏形。南唐和宋朝相仿,一方面是国势日危,不断地丧失土地,另一方面却是歌舞升平。所以,如果不必担忧那日益逼近的中原军队的脚步,那么南唐会是一个最适宜生活的时代。

[编辑本段]
南唐疆域
  南唐国的疆域经过两次变动,分为三个时期。
杨吴地图


  第一个时期,从南唐昪元元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至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这一时期,南唐保持原杨吴的疆域。(见右图

  
南唐中期、后期地图
第二个时期,疆界开拓。李璟继位不久,闽、楚发生内乱,南唐有开始作扩展疆土的努力。保大二年(后晋开运元年,公944元年)十二月,南唐将查文徽出兵闽国建州,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攻破建州,汀、泉、漳诸州归附。南唐于建州设永安节度使,又于延平、建浦、富沙三县设剑州。次年,改漳州为南州。闽亡国后,其土地分入南唐、吴越,南唐疆域扩展至汀、剑、建、泉、南五州。保大五年(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南唐兵败福州,泉州留从效趁机逐走唐军,拥兵在泉、南二州自立。南唐虽于泉州设有清源节度使,而其在当地的统治名存实亡。(见左图

  第三个时期,剩下江南一隅。交泰年间[1],南唐在淮南败于周,李璟尽献江北土地,南唐从此与中原政权以长江为界,疆土仅剩江南半壁江山,这一疆域维持到南唐亡国。

[编辑本段]
社会经济
  提及江苏地区的历史发展,人们言必及六朝,大明和民国,往往忽略五代十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南唐国。当是时,随着动荡式改革的推进,我国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杨吴和南唐国先后以扬州,金陵为都经略江南,南方在区域性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取得了跳跃式发展,在杨吴及后继政权南唐国所辖范围内的今江淮平原,苏南西部,更是突破了传统陈式,发展速度与规模尤为突出,为我国古代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和江苏地区开放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探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模式和特点,重新评价杨吴及南唐国在江苏区域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从历史渊源角度探索江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经济角度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择要论述[3].。

  一、农业

  在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绩中,杨吴及南唐对江淮的经营是浓重的一笔。唐末兵燹使淮南成为重灾区,扬州被坏尤为惨烈。昔日繁华都市,“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卷61,《吴世家》)不仅城中,“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辐数百里,人烟断绝”。(卷134,《杨行密传》)杨行密初定江淮,从谋士高勖议,招抚流散,保境安民,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数年之间,江淮几复唐时盛况。但李昪执掌吴政时,吴民间仍继续“以见钱纽纳税直,既为不堪,然于其中所谓和卖折帛,尤为名不正而敛最重”。宋大中祥符间太常博士许载《吴唐拾遗录·劝农桑》亦云:“吴顺义年中,差官兴版簿,定租税,厥田上上者,每一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算计丁口课调,亦科钱。宋齐丘时为员外郎,上策乞虚抬时价,而折紬绵绢本色,曰:“江淮之地,唐季已来,战争之所。今兵革乍息,黎甿始安,而必率以见钱,折以金银,此非民耕凿可得也;无兴贩以求之,是为教民弃本逐末耳。‘是时,绢每匹市价五百文,紬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齐丘请绢每匹抬为一贯七百,紬为二贯四百,绵为四十文,皆足钱。丁口课调,亦请蠲除。朝议喧然阻之,为亏损官钱,为数不少。齐丘致书于徐知诰曰:'明公总百官,理大国,督民见钱与金银,求国富庶,所谓拥彗救火,挠水求清,欲火灭水清可得乎’知诰得书曰:‘此劝农上策也。“即行之。自是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自吴变唐,自唐归宋,民到于今受其赐。”(卷16,《宋齐丘》)

  杨吴和南唐在不断加大政策力度的基础上,根据江淮环境形势,优先发展水利,淮南和江南等地区的农业迅速恢复发展。杨吴建国之初,便着手在楚州和扬州修复或新建陂塘;南唐立国,筑楚州境内白水塘,淮南为之得益。又“命州县陂塘湮废者,修复之”。(卷3,《嗣主书第三》)唐五代对于江南运河的疏浚和整补,亦是大手笔,可见记载的就有驿亭埭,奔牛埭等。升元年间对丹阳练湖的整修,更是一项重大工程,向为水利史所重。练湖始开于西晋,东晋时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湖泊,可溉丹阳,金坛,延陵等县万顷良田;唐代,练湖开始对江南运河进行水量补给,唐末兵乱之后,练湖年久失修,至南唐几无灌溉之力。丹阳县令吕延桢主持疏浚整治练湖工程,“筑塞环岸,疏凿斗门”,使练湖恢复了水利功能。多雨时节,可汲纳四十八派之水;旱季可溉周围诸县,又灌注江南河,“使命商旅,舟船往来,免役牛牵,”。(卷871)陶懋炳认为,“南方诸国兴修水利,成绩之著,无如吴越”,(p181)应是中肯之论。从地域政治上看,江苏东部当时处于吴越国统治范围,但吴越对今江苏太湖地区的水利整修,得益于南唐与之共同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是南唐政策间接使然,值得一提。时吴越于重要水利工程处置“撩浅军”,“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上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卷78,《吴越武肃王世家》)元璙在苏州任中吴节度使时,命部将梅世忠为都水使,“设锸港口,按时启闭,以备旱涝”。(卷115,《拾遗》)对于秦淮河的整修也值得一提。杨吴时始将秦淮河贯于城中,作为重要航道;南唐保大年间,又疏浚河道。《宋朝事实类苑》卷47《休祥梦兆》云:“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是为验证。

  在南唐经济发展中,随着我国农业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水稻种植为主,麦,桑,茶,麻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的新格局在江苏地区逐渐形成。南方优良作物品种北上,蔚成大势。江南地区是稻米之乡,扬州,泰州,楚州和泗州等地,南唐时已广种稻米,不仅产量提高,品种也得到改良,泰州的香粳就很有声名。北方传统优良品种南渐势头也有增无减,在江南地区,北方的小麦已普遍种植,出现了“极目青青垄麦齐”的景象。桑树栽培遍及江淮,故有“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之谓。(卷270,《后梁纪五》)[4]楚州和泗州的麻有名,为朝贡之物。茶叶的生产以扬州,常州和润州的茶园闻名于当时。宜兴产茶历史久远,“阳羡茶”向为江淮名品,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就驰名江南,当时称为“国山茶”,后来又有“阳羡贡茶”,“毗陵茶”,“阳羡紫笋”和“晋陵紫笋”等称谓。唐肃宗年间,列“阳羡紫笋”(阳羡紫笋因鲜芽色紫形似笋而得名)为进贡珍品,茶圣陆羽认为阳羡茶“芳香冠世产”,可为贡品。常州刺史李栖筠采纳了他的建议,即在鼋画溪旁造起茶舍,每年采制茶叶万两进贡,品饮阳羡茶成为风行的时尚。南唐时“阳羡茶”依旧为名茶,后随着产茶区域的南移,产于建州的京铤茶渐渐取而代之,成为贡品,朝廷方罢“阳羡茶”。在南方国家中,南唐对于农业的开发最具力度,其时,皇家府库充盈,“凡积兵器,缗帛七百余万”。国家农桑之盛,前所未有,农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南北无出其右者。当然,单一叙述农业的表现是缺少学术意义的,上述内容旨在揭示,在正确的政策之后,兴修水利对于地处江淮流域的南唐政权,是开发南方,改善生存环境和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第一要项。以水稻种植为主,麦,桑,茶,麻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模式的渐渐成型,标志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新格局在江苏区域形成,以此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渐渐这才显示出新鲜的活力。郑学檬先生在1985年发表的《五代时期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一文里指出,我国古代北方自商鞅变法开始,基本实行耕战政策,所谓“足兵足食”是也。因为北方是古代的政治中心,官多兵多,粮食需求大,government的赋税政策决定了北方农业以种粮为纲。南方各国由于缺少北方以粮为纲的传统,不象北方有那么多的官兵,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极易种植经济作物,多种经营条件好。所以,江南农业在商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使南方较早地出现了农业商品化似的趋势。笔者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商品化的植入,才使南方农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较高的平台。从此,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突破口,渐渐拉开架势,向着新的纪元前进。

  二、手工制造业

  据冯梦龙《太平广记钞》载,三国孙权夫人赵氏能够织出有龙凤花纹的织锦。南朝刘宋时期,刘裕迁洛阳锦工于建康,设“斗场锦署”专事锦缎生产,金陵织锦工艺自此发轫。杨吴时以纺织品输税,极大地刺激了纺织品生产,及至南唐,盛况空前。润州的方纹绫,水波绫,技术高超。民间机杼普及,织工无数。不少人技术过人,不仅在南唐境内做工,而且在邻国也有分布。润州的锦工享有盛名,润州人徐绾在杭州发动叛乱,城中有三百余锦工,全是润州人,钱鏐长子元瑛恐怕他们参与徐绾叛乱,宣布“王令百工悉免今日工作”。(卷1,《武备王》) 以平息叛乱。南唐官府里设有作坊,品种众多,数量也很大。“升元初,许文武百僚观内藏,随意取金帛,尽重载而去”。可见国库藏量之巨。对封官的奖赏,也多奖励帛品。监察御史张宪上书,李煜“赐帛三十段,以旌敢言”。(卷上) 李后主词是南唐宫廷生活的写照,在他的作品里,红罗绿锦之类的美词艳句俯拾皆是,譬如“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绣床斜凭娇无那”(《一斛珠》),“淡淡衫儿薄薄罗”(《长相思》)等,读来十分可人。而“珊枕腻,锦衾寒”(《更漏子》),“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临江仙》)之类,则有些伤感了。李煜“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幂其壁,以白银钉玳瑁而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如是数处。每七夕延巧,必命红白罗百匹以为月宫天河之状。”如此奢侈的背后,是以盛大的纺织基础作为支撑的。由于纺织业的发展,染色技术也有了改进。李煜宫人“染碧,夕露于中庭,为露所染,其色特好”,(卷上) 这种若有若无,近乎青绿色的染色在当时享有声誉,建康市内染肆之榜多题曰“天水碧”。后人对“天水碧”多有赞誉,就连状物抒情,“天水碧”都成了司空见惯的美辞。宋代晏殊有“夜雨染成天水碧”的句子;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蜇,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借“天水碧”渲染出来的意境自是不同凡响。纺织业不仅是一种手工业品种,而且是国家管理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南唐升元三年(939)诏书规定,“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匹”。(卷15,《南唐·烈祖本纪》) 李煜崇佛,施事寺院亦多丝帛,可见南唐丝织品的富余存量。

  一部淮南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盐业的兴衰史。淮南扬州和楚州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盐业产地,扬州以江都,海陵著名,楚州以盐城,涟水产量最大。尤其是扬州,地处南北通衢,自古盐商巨富云集,为全国盐业集散中心,唐代已有“扬一益二”的说法。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早在汉代,吴王刘濞就开邗沟,自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磻溪,专煮海为利,凿河通运海盐而已。杨吴与南唐立国后,以盐业为重要资本,制盐业成为江淮社会经济的大宗。杨吴在泰州设置海陵制置院,民户田赋,规定每正苗一斛,加收三斗,官给盐一升,谓之“盐米”。南唐升元元年(937),南唐又改置泰州,置海陵监,加强了对盐业的管理。又在楚州设置盐城监,“管盐亭百二十三”。至北宋统一,盐城“岁鬻四十一万七千余石,泰州海陵盐如皋仓,小海场六十五万六千余石。”(卷182,《食货下》) 淮南盐利在南唐统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致后周南征取得南唐数州后,南唐盐场尽失,经济遭到沉重阻遏。李璟上表称愿意“尽献江北郡县之未陷者,……岁输土贡数十万,而乞海陵盐南属”,周世宗“不许”,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南唐,同意“岁给赡军盐三十万石”。[5]从此,盐业成为后周政权牢牢节制南唐的一个经济筹码。

  杨吴与南唐地处江淮水乡,湖泊纵横,造船业十分发达。早在隋唐时期,今淮安就是沿淮的造船基地,隋文帝从淮浦修造的船舰,沿淮入汴;唐太宗讨伐高丽,亦在江淮建造大型战船数百艘。扬州境内的扬子造船厂是唐代大型造船基地,刘晏主持漕运时,根据黄河,长江,淮水和汴水的不同水文特性,建造各种相适应的船只,投入运输。唐朝后期,官府的造船业由于管理不力渐渐萎缩。杨吴与南唐时期,扬州,金陵等地是重要的造船中心,官府设置造船工场,建造各类船只。造船业兴旺的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濒江临淮的地理环境,使生活视野渐渐开阔的人们扩大了生活范围,商品经济萌芽后,日常商旅贸易,生产生活需要船只开辟水路交通。比如南唐与契丹进行海上贸易,南唐升元二年(938)契丹“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契丹传》) 交易规模如此之大,若在陆路阻断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船只运输 可以推知;二是随着漕运特别是盐业的发展,造船业重新出现兴盛的局面,沿海盐场的成品盐,都要输送到集散地,船只是首选的运输器具;三是出于战事的需要,直接促使杨吴与南唐造船业兴旺起来。先是杨吴与吴越以太湖中心线为界,进行长期拉锯式的战争,在长江的狼山江面,太湖水域,双方都投入大量水军,战状惨烈。后是后周在大梁设立造船基地,南唐面临战争威胁,加紧了造船竞赛,既能建造硕大无比的战船巨舰,又能建造短小灵敏的侦察轻舟。从后周显德三年(956)到显德五年,双方水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较量,从文献里屡见不鲜的“皮船”,“橐船”等名称里,可以想见当时双方造船业的发达程度;四是出于外交航海的需要。由于南北交通的阻断,南唐不得不寻求向外发展。譬如南唐与契丹交好,就是为了对付中原政权开辟了海上航路。又如出于军事考虑从占城进口“猛火油”,再将此油运送到契丹,没有巨大的运输船只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南唐还与新罗,高丽,大食等国家保持联系,如此航程也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做保证。

  江苏地区濒江临海的优势,使杨吴与南唐统治时期的手工业既有十分浓重的区域色彩,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宜兴归迳一带发现的晚唐五代青瓷窑址,反映江南一带的制瓷业,无论胎质,釉色,造型还是文饰,都别具一格。南唐扬州蜀岗茶,常州紫笋茶闻名于世,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制茶业在南唐兴盛起来,南唐仅官府就有茶叶坊38处之多,专门生产高级茶品,供皇家和贵族使用。民间制茶作坊更多,境内私茶作坊有1000多处。南唐的造纸业中心在皖南,但据《江南通志》记载,当时六合县曾设立“纸务”,今六合浮桥南一带尚呼为“纸房”。由于李煜钟好宣纸,在池,歙二郡和金陵都有专门机构造澄心堂纸亦是可能的。有人从民间传说考证,宣纸中的“白鹿”品种,就是在南京制造的,这种纸即是为了纪念一位从宣城到金陵造纸名叫白鹿的青年而命名。(P300) 另外,扬州,润州的金银器和铜器制造堪称典范,据传李煜特命工匠打造高达6尺的金莲,令宫女窅娘立于莲上,缠足翩翩而舞。

  三、商业

  南唐商业出现的新特点,应当引起学界的注意。五代十国是一个特定的时代,在相对分割狭小的空间里,各国特别是南方各国国用严重不足,因此普遍重视招徕商贾,经营商利,征收商税,以充军国用度,商品交换空前活跃。结果是,虽国与国间时恶时睦,民间交易却日益频繁;大运河虽然阻断,海运却发达起来。南方各国商业的活跃程度视唐代有加。各国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在江南农业和各种经济行为商品化过程中,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政治功能逐渐淡化,经济功能渐渐增强。这一功能的转换,对于我国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对于江苏地区提早进入较发达地域的序列,意义不可低估。

  第一,杨吴和南唐的商业活动使它们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国用所需的物质条件,充实了国力,提升了政治影响力,使南唐成为能与中原抗衡并有可能统一全国的南方政权。

  杨吴和南唐自然条件的多样化,带来了物产的丰富性,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使南唐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国商茂的中心。南唐与中原划淮水为界,双方贸易活动多通过寿州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茶和帛,主要换取羊和马匹。南唐与南汉,吴越,马楚和西蜀等国之间也有交易往来,商人的足迹遍布周边国家。南唐伐闽之役,“翰林待诏臧循者,尝贾于闽,具知山川险易,为文徽陈进兵之计”。[6] 开宝四年(971)冬,宋在荆南建造战舰,在当地做生意的南唐商人发现后,“上密事,请往江陵窃烧皇朝战舰,国主惧事泄,不听,商人遁去”。(卷5,《后主书第五》) 南唐与契丹的贸易主要通过海上进行,以羊马等牲畜为主,也有军用物资如猛火油。“当时,契丹已灭掉东北地区的渤海国,南唐与契丹之间的海上交往,走的应是从东海长江口北上,越过山东半岛,直达辽东半岛南端的南北沿海传统海路”。(p323)

  海外贸易是南唐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是重要的港口,从这里出口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占城,新罗,高丽,远至大食等地。各地的消费品也从海外输入南唐。在太常博士陈致雍的《奏番国使朝见仪状》中,提到了“占城国献驯象”;(卷873) “元宗时,海国进象数头,皆能拜舞山呼”,(卷上) 这个海国是哪个国家,语焉不详。邹劲风认为,一些海外商人为提高自己身份,以获得更多商业利益,常自称为某国使臣,这些所谓海国进象,很有可能是当时中外民间贸易的一种形式。(p188) 从《江南余载》的记事风格来看,有一定道理。

  商业活动给南唐带来了充足的社会财富,直接拉动了经济发展,《钓矶立谈》说“于时,中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丰采”,并非溢美之辞。反映在政治上,南唐成为在十国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南方大国,不仅成为能够与中原抗衡,还有相当的实力进而实现全国的重新统一。后来的五代十国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南唐国与中原的对抗史。

  第二,杨吴与南唐的商业活动带来了城市近代化的最初信息,金陵,扬州,润州等成为我国较早感受近代氛围的区域城市先驱,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实质性南渐和江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早期基础。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产物,金陵,扬州等江淮城市的兴起虽历史久远,但在长期发展中由于缺少突变的基因,发展速度相当缓慢。究其原因,是城市商品化的程度远远不足以推进城市的脱胎换骨。不能说南唐完成了这个使命,它的努力也远远不够,但它开始了这个蜕变,使江南城市在背负着沉重封建义务的背景下沿着近代化的道路缓缓潜行,我们不用去探讨这些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城市形制,也无须去论证商品种类如何增加等常见要素,而有必要从另外特定的角度去一窥“近代化”已经在南唐萌芽的事实:

   一是新型的经商场所不断出现,商品交易多方位化的趋势,延展了商业时空。唐代大城市实行坊市制,到了南唐,江苏境内的金陵,扬州,润州等大城市都有专门的商业市场。金陵城内的坊市多集中在城南地区,郑文宝在《南唐近事》中曾经提及的“鸡行”,是南唐的闹市区,宋〈庆元建康续志〉说此地“自昔为繁富之地,南唐放进士榜于此”。又云,“戚氏《续志》云银行,今金陵坊银行街,物货所集。花行,今层楼街,又呼花行街,有造花者,诸市但名存,不市其物”。这些坊均为手工业作坊集中地,所谓银行,就是金银器加工场,花行是专门制作装饰用花的地方。随着交换量的增加,一些自发的新的经营场所开始形成。润州紧临长江,南唐有诗赞金山江面:“淮船分蚁点,江市聚蝇声”。(卷上) 江边有市,显而易见是为了适应江上往来船只增加的需要而形成的,已经不受到固定地点交易的限制。徐知谔在润州任团练使时,曾经“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卷279,《后唐纪八》) 也显然不在城中规定的贸易之地,这种近乎“偷偷摸摸”的交易受到了徐温的批评。这同时说明,由于利润丰厚,象周宗这样的开国显贵经商,象徐家这样的重臣,都卷入了商品交易的潮流之中,应是大势所趋。不但城市里商业繁荣,农村里也商机多多。草市,圩场很是兴旺,不少圩市升为县或者置为镇,[27][28]如新置海陵东洲镇,清江,海陵,如皋等升为县,泰州则升为州,成为江北重镇。(卷111,《地理表》) 说明商品经济的萌芽已经向沿江乡间集镇转移,具有了一定的广度,成为城市商品经济的扩展与补充。郑学檬先生在1982年发表的《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中提出“地方小市场”的概念,指出,这是形成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的基础。除了空间的扩大,交易时间的变化也值得注意,夜市在唐代就已出现,南唐的城市夜市更加普遍,上述润州的江市诗就是夜宿金山时偶然想起的。

  二是南唐重商及商业的活跃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富商阶层,他们甚至与士大夫共同执掌国运,开历代风气之先。南唐开国[23][24][25][26]元老周宗,“既阜于家财而贩易,每自淮上通商,以市中国羊马”,成为政客与富商双料货。其交易规模巨大,闻于中原,以至周世宗兵谋渡淮时,竟想出了将士兵蒙上羊皮,伪为商旅的计谋。(卷上) 大商人的囤积居奇,一度使南唐财富集中到了商贾手中,李煜即位之初,国库储备不足以向宋进贡,不得不从金陵富商那里购得绢品以充贡物。宋灭南唐前的金陵之役,到瓦棺阁避难的尽为“士大夫暨豪民富商之家”。商人与士大夫比肩于南唐的社会生活中,并对国家施加影响,南唐以往见载不多。著名的李平改制,正是因为受到了豪民富商的抵制才以失败而告终。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富商地位的上升本质上是商品经济萌芽的积极表现,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气象。虽记载无多,但我们还是能从有限的文字里捕捉到了这一讯息。

  三是城市特殊消费群体的出现,增强了城市的消费能力,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庞大的阶级基础。江淮古代城市的居民主要是官员及其家属,军队,部分商贾,城市手工业者等,随着南唐在金陵建都,随着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南渐,一大批皇家政要及其家属,经营盐,茶暴发的富豪,北方南下的士大夫,文人墨客以及妓女等成为金陵及其周边中心城市新的消费阶层,他们人数众多,经济能力雄厚,其生活状态影响着城市的消费习惯,对江淮区域的城市经济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人董逌《广川书跋》云:“江南当五代时后,中原衣冠趣之,以故文物典礼有尚于时,故能持国完聚一方。”宋初王禹偁也说,“于时宦游之士,率以东南为善地,每刺一郡,殿一邦,必留其宗属子孙,占籍于治所,盖以江山泉石之秀异也”。(卷30,《柳府君墓碣铭》) 南唐正是这样,象韩熙载,卢文进,江文蔚,高越等,尽为北人,家眷人等动辄以百计。吴越兵临润州城下时,守将刘澄与驰援的卢绛有隙,卢绛对一裨将杀之未决,刘澄意在投降,乘机要裨将先出,裨将曰:“奈家口在都城何?”刘澄曰:“事急,当为身谋,我家百口,亦不暇顾矣。”(卷27,《叛臣传第二十四》) 主帅与裨将的家眷都在金陵,且人数众多,推而论之,整个金陵应在一个不小的数字。南唐重科举,境内举子集中到金陵,有的长期滞留,成为又一个消费群体。卢江人伍乔,来金陵参加春试,“是岁同试数百人”;宣州人舒雅,“保大时随计金陵”,得到韩熙载的赏识;泉州人康仁杰,也“易儒服,至金陵”;潘贲“五举犹为白丁”;而邱旭“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南唐重视书画艺术,我国最早的画院就出现在南唐,顾闳中周文矩徐熙卫贤王齐翰等一大批画家,活跃在画坛,他们与冯延巳等文豪才子组成了庞大的文人群体,这些人与官僚,贵族,富商聚居一处,使金陵平添了别样的脂粉繁华之气。一部分需要纵情声色犬马的消费者,则使唐代就已时兴的艺伎队伍不断壮大,她们既是一种行业[17][18][19][20][21],更是一个消费阶层。《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王屋山就是当时著名的舞妓。延英殿使魏进忠“造宅于皇城之东,广致妓乐”。(卷下) 过去我们常常孤立地看待这些对象,将上述人等的风流倜傥视作另类,其实,他们的生活状态正是那个时代商品化的客观反映,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他们的商品化特征。

  四是各类城市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外延,商品萌芽基础的系统化,从较高的经济平台上为唐宋之交的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唐宋之交社会转型的实质,政治上是民主意识的萌芽,经济上是商品化程度的增加。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是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商品化程度的重要反映。城市人口增加后,要住房,建筑木工就出现在坊中;道路要清扫,河道要清淤,就需要道路与河道的保养人员;城市范围大了,路途遥远需要车船,就有了脚夫和船家;有人求佛问道,祈求平安,就有了相命的,木平和尚“知人祸福,所言辄验,倾都瞻礼,阗塞街巷,金帛之遗,日积万数”。(卷24,《方术传第二十》) 金陵在唐朝就以酒楼众多闻于南北,李白“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句,杜牧“夜泊秦淮近酒家”句,都道出金陵饮食业的盛况。南唐讲究美食,仅李昪“其食味有鹭鸶饼,天喜饼,驼蹄餤,云雾饼”等。由于士大夫蜂拥南下,面点食品推陈出新,花样繁多,南唐的“建康七妙”,饼可以映字作劝盏,面能穿结带,就连混沌汤也能注入砚中,堪称神奇。服务行业进一步细化,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了城市的功能与活力,有叫周则的,年轻时以制伞为生,李煜尝问及此事,答曰:“臣急于米盐,日造二伞货之,惟淫雨连月则道大亨”。

  我们还可以从货币的演化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南唐商业的发展问题。如史家多对南唐铸造铁钱持批评态度,以为穷途潦倒的体现,其实,为了适应交换需要,南唐在货币方面的成绩是主要的,有的很有创新意识,如“对钱”,就是货币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在北宋盛极一时。当然,南唐处于唐宋之交的过渡带上,在许多方面仍处于初步的阶段。但它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新鲜的,它在众多方面的建树还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并用一颗平常的心态去研究,评论它,特别是它在江苏区域经济乃至我国经济与文化南移的过程中,对于江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有一个全新的定论。

[编辑本段]
【历代君主】
  
【烈祖李昪】

  生于唐文德元年十二月二日(889年1月7日)。本名徐知诰,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本为孤儿,战乱中被杨行密收留,后送予徐温为养子。徐温去世后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曾任吴国大丞相、大元帅,937年废黜吴帝,建立南唐。昪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昪元七年(943年)病逝,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元宗李璟】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烈祖长子。公元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后主李煜】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中主第六子,徐州人。961年即位,在位15年。后主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次年十一月城破,后主奉表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封为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编辑本段]
【国史资料】
  南唐史研究对五代十国史和江南社会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特殊价值,然而南唐史料颇乏,传世文献屈指可数。今日我们所能看到的较为完整的南唐史著,即入清之时尚存者,幸赖《四库全书》全部收入。个别残篇亦有存目,为今日南唐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

  《四库全书》所收南唐史著,计有陈彭年《江南别录》;郑文宝《江表志》、《南唐近事》;龙衰《江南野史》;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不著撰人的《钓矶立谈》、《江南余载》;以及明陈霆《唐余纪传》和清王先舒的《南唐拾遗记》。此外尚有无名氏《五国故事》和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叙及南唐史事。

[编辑本段]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即南唐先主李昪与中主李璟的陵墓,李昪墓称为钦陵,李璟墓称为顺陵。二陵位于祖堂山的西南麓,若从远处综观群山,形如一条巨龙,祖堂山乃龙首,二陵正位于龙口位置,显然,这是精心选择的皇家风水宝地
南唐皇陵


  钦陵墓规模较大,长21米余,宽10米余。陵墓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十是侧室,前、中室为砖结构,后室为石结构。中室墓壁上绘有鲜艳的彩画,力案有牡丹、莲花、宝相、海石榴、云气纹等。据专家考证,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中室和后室之间有一通道,通道口的中室北壁上方横列大型双龙攫珠的石刻浮雕像,下方的左右两侧有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武士浮雕。后室屋顶上绘彩色天像图,有日月星辰百余颗,下刻曲折的江河形状,其中两条状如长江、黄河。钦陵曾先后三次被盗,丰富的随葬品所剩无几,厚达十几公分的巨大石门也遭到了破坏。

  顺陵位于钦陵西侧,结构与钦陵相近,但规模较小。中主在位时,南唐国势已渐衰弱,不得不去掉帝号,向北周称臣,因此,顺陵虽与钦陵并列,但棺座上已不能用龙形浮雕。

[编辑本段]
【南唐 (937年-975年) 纪元表】
  
庙号谥号姓名陵墓统治时间年号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永陵937年-943年升元 937年-943年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顺陵943年-960年保大 943年-957年
中兴 958年
交泰 958年
显德 958年-960年
建隆 960年
(无)文宪昭怀孝愍皇帝(非正式谥号)李煜(无)960年-975年建隆 960年-963年
乾德963年-967年
开宝 968年-97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085年——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成书

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1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岁。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举荐兴国之才——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福建兴化军城西驿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其故居尚存)黄太常寺卿第。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四年(1052)中福建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以司马光温国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对《资治通鉴》称誉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通鉴》,有助于人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子,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名字的由来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版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party,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关于作者: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一、司马光砸缸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二、功名早成

  宋仁宗宝元初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可谓功名早成。然而,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一席话反映出青年司马光不图虚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成圣称贤。此后,他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司马光历来朴素节俭,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考中进士后,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这件事,到了司马光晚年,被他写进家训来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要注意节俭。

  此外,司马光对双亲特别孝顺。他被任命为奉礼郎时,他的父亲在杭州做官,他便请命要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离父亲近些,可以奉养双亲。

  司马光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担任并州通判时,西夏人经常入侵这里,成为当地一大祸患。于是,司马光向上司庞籍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控制西夏人,然后招募百姓来此地耕种。”庞籍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郭恩去办理此事。但郭恩是一个莽汉,带领部队连夜过河,因为不注意设防,被敌人消灭。庞籍因为此事被罢免了。司马光过意不去,三次上书朝廷自责,并要求辞职,没得到允许。庞籍死后,司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为自己的母亲,抚养庞籍的儿子像抚养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贤德之人。

  三、经世致用

  《资治通鉴》内页

  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仍然潜心学习,力求博古通今,他通晓音乐、律历、天文、数学,而对经学和史学的研究尤其用心。 当时北宋建国近百年,己出现种种危机,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司马光,以积极人世的态度,参与政事,力图拯救国家。

  1•直谏忠臣

  司马光秉性刚直,在从政活动中亦能坚持原则,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方略。而在举荐贤人、斥责奸人的斗争中,他也敢触犯龙颜,宁死直谋,当廷与皇上争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仁宗得病之初,皇位继承人还没确定下来。因为怕提起继位的事会触犯正在病中的皇上的忌讳,群巨都缄口不言。司马光此前在并州任通判时就三次上奏提及此事,这次又当面跟仁宗说起。仁宗没有批评他,但还是迟迟不下诏书。司马光沉不住气,又一次上书说:“我从前上呈给您的建议,马上应实行,现在寂无声息,不见动静,这一定是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马上做这种不吉利的事。那些小人们都没远见,只想在匆忙的时候,拥立一个和他们关系好的王子当继承人,像‘定策国老’、‘门生天子’这样大权旁落的灾祸,真是说都说不完。”仁宗看后大为感动,不久就立英宗为皇子。

  英宗并非仁宗的亲生儿子,只是宗室而已。司马光料到他继位后,一定会追封他的亲生父母。后来英宗果然下命让大臣们讨论应该给他的生父什么样的礼遇,但谁也不敢发言。

  司马光一人奋笔上书说:“为人后嗣的就是儿子,不应当顾忌私亲。濮王应按照成例,称为皇伯。”这一意见与当权大臣的意见不同。御史台的六个人据理力争,都被罢官。司马光为他们求情,没有得到恩谁,于是请求和他们一起被贬官。

  司马光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一直坚持这种原则,被称为 “社穆之臣”,宋神宗也感慨地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如果常在我的左右,我就可以不犯错误了。”

  2•高谋远略

  司马光经常上书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大致是以人才、礼治、仁政、信义作为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他曾说修心有三条要旨:仁义,明智,武略;治国也有三要旨:善于用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司马光的这一主张很完备,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

  朝廷下诏在陕西征兵二十万,民心大乱。司马光认为此举不妥当,便向掌管军事的韩琦询问。

  韩琦说想用突然增兵二十万来吓唬敌人。司马光认为这只能欺骗一时,而且庆历年间征兵戍守边地,已经把老百姓吓怕了。韩琦说他不会用老百姓戍边,司马光表示不信。不出十年,事情果然如司马光所料。

  仁宗(赵祯一○二三--一○六三,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一○三八—— 一○四○)初中进士,英宗(赵曙,一○六四—— 一○六七)继位前任谏议大夫,神宗(赵顼,一○六八—— 一○八五)熙宁(一○六八—— 一○七七)初拜翰林学士(唐时始设此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兼顾问,参予机要,宋代以后权位日低)、御史中丞(官名,始于周期,东汉以后专司弹劾之任)。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曾自请任西京御史台(御史府长官),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赵煦,一○八六—— 一○○)继位后任尚书左仆射(yè)(秦始设,后分左右,即正副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数月后,卒。追赠太师,温国公,谥(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chì)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一○六六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一○八四)。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yìn)(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除了历代“纪传体”断代史(所谓“正史”)之外,还采用了大量的“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考订史实,舍弃“符瑞”等神怪材料删繁就简、取精用宏,先由“当代通儒(博洽多闻的学者,即今之史学家)(司马光的助手)刘攽(fēn)、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所以全书读来如出一人手笔,很少有自相矛盾之处,文字也简洁流畅,富有文学色彩。

  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另外又由司马光编写了《通鉴考异》卅卷、《通鉴目录》卅卷,以备参考和检阅;又由刘恕另写《通鉴外纪》,记述庖羲至周的历史。

  《通鉴》的编写,为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它是继《史记》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目的而言,正如题名一样:“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是为使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

  就作者说,他的正统观念是很强的,在他的那些“臣光曰”(见《通鉴》的史评)中体现得是很充分的。他主张法制永远不变,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同时,他还把人们的思想活动,尤其是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做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些观点当然要贯串于《通鉴》之中,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不能不加以注意。

  还有一件事表明司马光是很有军事眼光的。

  西戎部将嵬名山打算帮助朝廷捉住敌人谅祚。司马光上书反对,他认为:嵬名山的兵力不足,未必能性谅祚。即使侥幸得胜,治标不治本,以后还会产生另一个谅祚。而且嵬名山如果失败后来投奔我们,不被接纳的话,穷途末路,就会突然占据边城来活命,成为我们的祸患。皇帝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从此西边狼烟四起。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一名守旧派,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说:“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而且治理天下,就好比对待房子,坏了就加以修整,不是严重毁坏就不用重新建造。”

  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 “重建房子,非得有良匠优材,而今二者都没有,要拆旧屋建新房的话,恐怕连个遮凤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了”。

  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宋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偏差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四、编写《资治通鉴》

  著史,也是司马光从政治国的一种方式。1071年,王安石为相,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请求担任西京留守御史台这个闲差,退居洛阳,专门研究历史,希望通过编写史著,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提取治国的经验。

  早在仁宗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司马光担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官时,看到凡间屋子都是史书,浩如烟海的史籍,即使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是看不过来的。于是他逐渐产生了一个编写一本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使人读了之后能了解几千年历史的兴衰得失。他的想法得了好友——历史学家刘恕的赞同和支持。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司马光把自己创作的史书 《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 《通志》八卷本。英宗看后,非常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司马光深受鼓舞,召集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共同讨论书的宗旨、提纲,并分工由刘班撰写两汉部分、刘恕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撰写隋唐五代部分,最后由司马光总成其书,由其子司马康担任校对。

  神宗即位后,认为 《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说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还亲自为此书作序。神宗还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给司马光参考,写书所需的笔墨纸砚以及伙食住宿等费用都由国家供给,这给司马光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这部史书的编修工作。到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此书终于完稿,这部书的修订前后共用了十九年时间。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个年头的历史。全书共计二百九十四卷,另三十卷,《考异》三十卷。这部书选材广泛,除了有依据的正史外,还采用了野史杂书三百二十多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非常严格,力求真实。这部书所记述的内容也的确比较详实可信,历来为历史学家所推崇。而且 《通鉴》记事简明扼要,文笔生动流畅, 质朴精练,不仅可以作为史学著作阅读,有些篇章也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

  《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己远远超过了司马光著史治国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笔知识财富。清代学者王鸣成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通鉴》已和《史记》一样,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也代代相沿,使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即“通鉴学”。

  当然,这些都与司马光的呕心沥血分不开。在洛阳的十五年,他几乎耗尽了全部心血。在完书后他曾上表皇上说:“臣现在骨瘦如柴,老眼昏花,牙齿也没几颗了,而且神经衰弱,刚刚做过的事情,转过身就忘记。臣的精力全都耗费在这部书里了!”司马光为编书经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到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几次催促,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草书,全是一丝不苟的楷书。书成之后,仅在洛阳存放的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可见他为这本书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司马光一生著述很多,除《资治通鉴》外,还有 《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五、司马相公

  《资治通鉴》写成以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他在洛阴居住了十五年,天下人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老百姓都尊称他为司马相公,而司马君实这个名字,妇孺皆知。神宗逝世时,司马光赴丧,卫士望见他,都说:“这就是司马相公。”他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以至于马都不能前行,老百姓对司马光说:“您不要返回洛阳,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救百姓吧。”

  等到哲宗即位、太皇太后临政时,司马光已是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的四朝元老,颇具威望。他建议太后广开言路,于是上书奏事的人数以千计。当时天下百姓,都拭目以待,盼望革新政治。但有些人却说:“三年之内不能改变先皇的政策。”于是,只改革了一些细小的事,堵堵人们的嘴巴。

  此时,司马光上书直言:“先帝之法。好的即使是百世也不能改变。而像王安石、吕惠卿所制订的制度,已经成了天下祸害,应该像救火灾、水灾一样急迫地去改变它。况且太皇太后是以母亲的身份改变儿子的法令制度,并不是儿子改变父亲的法律。”这样大家的意见才统一下来。于是,废除保甲团教,不再设保乌;废除市量法,把所储藏的物资都卖掉,不取利息,免除所欠钱物;京东铁钱及菜盐的法律都恢复其原有的制度。

  晚年的司马光疾病缠身,但是不把新法完全废除,他死不瞑目。于是他写信给吕公著说:“我把身体托付给医生,把家事托付给儿子,只有国事还没有托付,今天就把它交给您吧。”于是上书论免役法五大害处,请皇上下诏废除,并请求废除提举常平司;边地的策略以与西戎讲和为主;又建议设立十科荐士之法。这些建议都被朝廷采纳。

  司马光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时,又废除了青苗法。两宫太后听任司马光行事。当时司马光功高盖主、权重无边,连辽国、西夏派来的使者也必定要询问司马光的身体起居,他们的国君对戍守边境的将官说:“大宋用司马光做宰相,你们轻易不要惹出事非,使边境出问题。”

  司马光对于朝廷可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带病处理各种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别人劝他注意身体,他却说:“人的生死是命中注定的。”病危时,他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还不停地呓语,说的全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逝世,终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到消息后,和哲宗亲自去吊唁,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赐碑“忠清粹德”。京城的人听到噩耗,都停工前往吊祭;岭南封州的父老乡亲,也都备办祭祖;都城和周围地区都画了司马光的遗像祭祖,吃饭时必定为之祈祷。

  六、盖棺定论

  司马光一生忠孝节义、恭俭正直,他安居有法、行事有礼。在洛阳时,司马光每回去夏县老家扫墓,都要去看他的哥哥司马旦。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不仅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他,还像照顾婴孩一样照顾他。

  司马光一生从不说谎话,他评价自己时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平生的所作所为,皆问心无愧?百姓全部敬仰信服他,陕州、洛阳一带的百姓被他的德行所感化,一做错事,就说:“司马君实会不知道吗?”

  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不喜华靡。史书上记载着他这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传为美谈。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与他为邻。据说,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 "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马光的品格德行、修学治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但对他的政绩,人们却时褒时贬。

  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赦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洋洋几千言尽是赞美之辞。

  而改革派当政时,司马光不仅漫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人奸相之列。宋绍圣年间,御史周铁首论 "温公(司马光死后谥号)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朝廷不仅夺去了所有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其与三百零九名朝臣列入“元祐奸party”,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立 "奸party碑"。 但是在立碑肘,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对蔡京说:"小人是愚民,不知道立碑的意图。但司马相公海内都称道他为人正直,现在却要列人奸party,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之下便要处罚他,吓得安民一面求饶,一面哭诉:"大人的命令,小人不敢违抗。只是小人有一个请求:碑上刻匠人名字时,不要把小人安民的名字署上,以免留下千载骂名。"蔡京仔细一想,司马光虽然有错,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排除在奸人之外。

  可见,司马光的人格不仅为百姓所称道,甚至连对手也为之 折服。在封建时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时至今日,人们仍记得历史上有一"涑水先生",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788年——伦敦泰晤士报》首次出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801年——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合并组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801年——意大利巴勒莫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发现“谷神星”,这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
编辑词条 皮亚齐
  姓名:皮亚齐 Piazzi, Giuseppe

  国家或者地区:意大利

  学科:天文学家

  发明创造:第一颗小行星的发现者

  简 历

  皮亚齐(Piazzi, Giuseppe)意大利天文学家。1746年7月16日生于蓬德瓦尔特里那;1826年7月22日卒于那不勒斯。皮亚齐是西厄汀修道士兼牧师,1764年进入教会。他年少时受过哲学的训练,但后半生从事数学和天文学工作。那不勒斯(当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government决定在它两个最大的城市----那不勒斯和巴勒莫建立天文台,就委托皮亚奇负责。他到法国和英国旅行考察,在英国还拜访了赫歇耳*。他在赫歇尔那里没交上好运-----他从大反射望远镜的梯子上摔了下来,跌断了一只手臂。皮亚齐的天文台建在巴勒莫,1814年时他在星图上标出了7646颗恒星的位置。他证明,哈雷*首先发现的自行在恒星之间是普遍的现象,不是例外。他也发现了叫做天鹅座61号的暗星具有快得出奇的自行,这颗星在一代人之后当贝塞耳*观测到它的时候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是,皮亚齐的主要成就中根本就不包括恒星。赫歇耳发现天王星之后,天文界为发现另外的行星而跃跃欲试。天王星所在的位置,可用一个数学法则预测;这个法则是波得*推广的,所以叫做“波得定则”。按照这同一个法则,天文学家们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一颗行星。(甚至开普勒*也评论过这两颗行星之间大得出奇的空隙。)一群德国天文学家(其中最杰出的是奥尔勃斯*)准备彻底巡察天空以找出这颗行星,如果它存在的话。正当德国天文学家们在准备地时候,1801年1月1日皮亚齐在系统观测恒星的过程中偶然看见金牛座中一颗星,它在几天的观测期内改变了位置。他开始跟随这颗星的中线。看起来它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颗行星,因为它的运动比火星慢得多,又比木星快得多。他把这件事写信告诉波得,但在测定这颗星的轨道之前,皮亚齐病了。而当他回到望远镜旁的时候,这个天体离太阳太近而无法观测。在这个时刻,高斯*推出了一个只从三个适当的空间位置计算轨道的新方法。皮亚齐的观测是足够的,轨道算出来了,这颗行星重新找到了,并且它证明确实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这个新天体以和西西里密切相关的罗马女神的名字取名为谷神星。可是,这颗行星非常暗;考虑到它的距离,它一定很小。赫歇耳估计它的直径为320公里,现代的数据是776公里。无论如何,简直不能把它看成一个象样的行星。因此又去寻工另外的天体(何况德国天文学家们全都准备好了)。后几年又发现了三个行星,甚至都比谷神星小。它们被称作似星体(asteroid)(“象恒星的”)。这名字是赫歇耳取的,因为它们太小,在望远镜里显不出星面,看起来象恒星的光点。(有些人猜想,赫歇耳要把发现行星的权利留给他自己,所以鼓动不给这些新发现的天体取行星的名字。)不过,“似星体”是一个蹩脚的名字,因为这引起天体并不真的象恒星,而鼍外的名字“似行星体”(planetoid)或“小行星”(minor plamet)一般认为更可取,不过“似星体”总仍然是更通俗一些。*(“asteroid”、“planetoid”和“minor planet”在中文里都译成小行星。----译者)现在已知的小行星超过1600个,因此皮亚齐发现的不只是一个行星,而是整整一圈行星。可是在皮亚齐的不只是一个行星,而是整整一圈行星。可是在皮亚齐死的时候,已知的小行星数目还只有4个。1923年发现了第一千颗小行星,为纪念皮亚齐把它命名为皮亚齐亚(意为皮亚齐星)。



谷神星概述谷神星(Ceres)或小行星1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颗位于小行星带矮行星。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并于1801年1月1日公布。谷神星的直径约950千米,是小行星带之中已知最大最重的天体,约占小行星带总质量的三分之一。

目录[隐藏]
发现 特征 物理资料 神话传说

  
谷神星[1](1 Ceres)火星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人们最早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由意大利皮亚齐于1801年1月1日发现。其平均直径为952公里,等于球直径的1/4,质量约为月球的1/50,和青海省的面积相当,又被称为1号小行星。谷神星是太阳系中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现在它又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一颗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
[编辑本段]
发现  1766年,德国有一位名叫提丢斯的中学数学教师,把下面的数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最后得到:

  0.4,0.7,1,1.6,2.8,5.2,10,19.6……

  令提丢斯惊奇的是,他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比例(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

  提丢斯的朋友,天文学家波得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即:把下面的数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最后得到:

  0.4,0.7,1,1.6,2.8,5.2,10,19.6……

  即太阳系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以为土星就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1781年,籍德国人赫歇尔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数列中的第八项)发现了天王星,从此,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根据这一定则,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只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还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星空。突然,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可是,当皮亚齐再想进一步观察这颗小行星时,他却病倒了。等到他恢复健康,再想寻找这颗小行星时,它却不知去向了。皮亚齐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的机会,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那颗行星,并把它命名为“谷神星”。

  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这一发现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彗星,不然的话,为什么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呢?

  几个月过去了,人们的争论也没见分晓。可是,这场争论却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许多天文学家对高斯的这一提法不以为然。天文学家都找不到谷神星,难道高斯还能把它算出来吗?朋友们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浪费在这一毫无希望的问题上。

  年轻的高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天文学是离不开数学的。如果没有雄厚的数学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的。在天文学发展史上,情况也正是如此。开普勒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数学才能,才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也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太麻烦。高斯决心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利用这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谷神星出现了!

  高斯的计算方法成功了。高斯从笔尖上寻找到的这颗行星,在隐藏了整整一年后,却又成为人类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礼物向人们显示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在发现小行星之前,皮亚齐原是找寻Francis Wollaston的恒星列表中所记载的Mayer 87星,但他在表中所述的位置找不到该星。及后他找到一颗会移动的星,最初他认为这是颗彗星。

  皮亚齐持续观测至2月11日,但他的发现却未受注意,之后该小行星已公转至太阳背面而无法观测。及后德国数学家高斯凭著皮亚齐的三次观测结果去估计其轨道,并于翌年由Franz Xaver, Baron von Zach和奥伯斯成功寻回该天体。另一位天文学家波得认为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位置理应有行星,而谷神星正是该颗他认为的未知行星,但它的体积比起其他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歇尔后来把这类天体称为“小行星”(asteroid)。并由此延伸出一个标准,即要确定一个天体是否为行星,这个行星的体积必须比谷神星要大。
[编辑本段]
特征  谷神星是迄今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但随着凯柏带及其天体的发现,比谷神星大的天体也随之被找到,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夸奥尔星(Quaoar)、(90482)小行星(Orcus)以及最近发现的2003 UB313等,而新发现的最远天体(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可能比谷神星大,它可能来自奥特云内层。冥王星有时也会被认为是凯柏带天体。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远镜首度摄得谷神星的外貌,发现它相当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拥有复杂的地形,有天文学家甚至推测谷神星的具有冰质的幔及金属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国太空总署将发射Dawn探测器前往谷神星,预计于2015年8月到达。
[编辑本段]
物理资料  直径 959.2×932.6 km

  质量 9.445×1020 千克

  密度 2.05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26 平方米/秒

  逃逸速度 0.51 km/s

  自转周期 0.3781天

  光谱分类 G型小行星

  绝对星等 3.34

  反照率 0.113

  表面平均温度 ~230 K

  太阳系中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也是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亚齐于1801年元旦发现的。随后观察中断了,直到1801年的最后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轨道计算法才又发现了它。谷神星每4.6个地球年才绕太阳公转一周,直径约1000公里。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长期以来,谷神星一直被看作构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几万颗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谷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还多。这颗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为谷神星拍摄了267幅图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彼得•托马斯领导的小组发现,谷神星几乎为球状。这表明它的形状受到重力控制。此外,这颗小行星的物质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其内部。电脑模型表明,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谷神星表层25%由水构成,那么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还多。

  英文名:Ceres

  中文名:色列丝

  象征:收获

  季节:秋天

  心理层面:怀孕,食物,家庭,祖国,劳动与工作及养育,被视为母亲的象征

  占星意义:用来判断母性倾向的特征

  

[编辑本段]
神话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丰收女神是得墨忒耳(Demeter)。而在罗马神话中,色列斯(Ceres)是主管农业和丰收的女神,象征着养育人类文明的肥沃的土壤,她被作为滋养众生的母亲来被人们祭拜。在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色列斯的女儿珀尔塞福涅突然被冥神普路托绑架。闻此噩耗,色列斯万分悲痛,无心本职之工作,于是世间万千植物,皆慢慢枯萎。直到她的女儿返回,她才恢复过来。于是一瞬间,世间的种子开始发芽,鲜花开始盛开,农田里又布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色列丝女神在神话中谷神是农业之神,其养活万物,被视为母亲的象征,是除了月亮之外,第二个关于母亲(性)的指标。代表了怀孕,食物,家庭,祖国,劳动与工作及养育。

  据统计,太阳系中约有50万颗小行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公转,目前已登记在册的超过8000颗。它们大多体积很小,最早发现的四大小行星(谷神星(Ceres)、智神星(Pallas)、婚神星(Juno)和灶神星(Vesta))中,谷神星是最大的一颗,通常被称作『伟大的母亲』。这种称呼,就是来自那些遥远的罗马神话。

  每年5月11日前后,将会发生谷神星冲日,届时,谷神星、地球与太阳将呈一条直线,地球位于两者之间,谷神星的亮度会达到最高值。此后十多天时间里,天文爱好者通过双筒野外望远镜即可看到其倩影。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长期以来,谷神星一直被看作构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几万颗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谷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还多。这颗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为谷神星拍摄了267幅图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彼得•托马斯领导的小组发现,谷神星几乎为球状。这表明它的形状受到重力控制。此外,这颗小行星的物质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其内部。电脑模型表明,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谷神星表层25%由水构成,那么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还多。

  有趣的事,很多国际上的环保主题网站,都采用谷神星的标志来表示自己环保的决心。这也许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吧。

  谷神星又称榖神星,在星座方面的含义是:

  谷神星在我们的星盘中代表了我们所接收到的早期的养育(关爱)和我们是如何养育(关爱)他人的。它也 直接地主宰我们的食物和衣服。例如两个职业设计师的星盘中,他们都有着谷神星和智神星(主设计的能力)的重要相位。

  谷神星落入星座表示了我们养育(关爱)的方式和我们愿意接受的养育(关爱)。

  谷神星落入宫位表示了我们最愿意表达和接受养育,关爱的方面。

  谷神星在白羊座:这表明此人是在动作和身体接触中养育长大的。什么样的动作?任何动作。随着白羊 座的成长,他们看不去并不会很特别。如果你这样的星位,一般你更少地去拥抱、爱抚你养育的人。你喜欢 一些更积极,更奋发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位置,他们需要的是少一些拥抱,多一些与你共同的行 动(例如一起出游等)。

  谷神星在金牛座:想知道如何养育有这种位置的人?喂他们吃东西。很多的东西。当你长时间的按摩他 们的双肩和后颈时,他们也会感到自己是被关爱的。

  谷神星在巨蟹座:当他们在家时,这些人会觉得很舒服。拥抱也是十分有用的。做家务也十分有用。他 们喜欢接受母爱同时,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母爱。不好的方面有,他们可能会患“巨蟹疯狂症”("Cancer Crazies" ),当他们需要关爱时,他们会觉得“没人爱我,没人在乎我,我将来会死在救济院里的”。在这 种情形中,就需要刺激他们,让他们打消那种念头的。

  谷神星在狮子座 :关心,敬重和赞美会令他们感到自己是受关爱的。为了他们而说谎也是必要的。更好 的方法是,做事情让他们也参与其中。狮子们的座右铭是“只要最好的。”有时做到这一点代价是很昂贵 的,但这会令他们很满意。如果你想用便宜一点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话,那就想办法让他们成为关注与赞美 的中心吧。

  谷神星在处女座:让他们工作,特别是有详细计划的工作。有时这样的人会试着用批评你的方式来表达 他们的关爱,所以可别会错了意。当然,如果你对他们进行中肯的批评的话,他们也会觉得很受用的。至于 度的把握,就看你自己了。如果你有一个有谷神落在处女座的孩子,那么就常常给他们布置一些工作吧,甚 至是你的公务也可以!

  谷神星在天秤座:这些人是被美的东西养大的。对于天秤座的人,记住,常常会被精巧的、合适的东西 打动。好的礼貌和仪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他们自己也会趋向于用同样的方式来关怀别人。

  谷神星在天蝎座:通过性,他们会感到自己受关爱的。他们也会令他们的性伴侣感到关爱。如果你正和 这样的人在约会,那就是非常令人愉快的,但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话,那就比较头疼了。任何与深奥,神 秘,变化相关的事能提高与他们的亲密。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假设他们的谷神星在盘中没有任何的困难),带 他们去庞培古城这样的历史古迹也是一个好方法。有这样位置的人,也许还适合去做医生或健康专家,因为 天蝎座主康复。并且他们能令病人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的关爱。

  谷神星在射手座 :我的谷神座就在这儿。知识,智慧和冒险是这里的“养育者”。当有这个位置的人处 于长期假期时,会感到特别舒服。如果你倾向于智慧方面,那么在你会很喜欢让别人教授和指导你一些事情 。你还会喜欢阅读抽象的哲学方面的书。当然,你同样也会喜欢给别人建议和指导。

  谷神星在摩羯座:让他们感到一切尽在掌握是十分必要。土星(具有收缩的性质)是摩羯的守护星。因而 他们接受的早期抚养是不完善的,有所欠缺的。即使家庭十分富庭,父母仍可能是冷漠的,孤僻的,或倾向 于较厉严的家教以防止孩子被宠坏。当这类人在抚养别人时,会尽量做到完善的,没有欠缺的。

  谷神星在水瓶座 :这些人喜欢超自然,神秘的东西。和他们做朋友就好,这是最好的方式去抚养他们, 反过来,他们在供养别人时,也喜欢交朋友。可是,他们所接受的早期供养可能常常是不稳定的。比如,当 他们是孩子的时候,哭泣常常不得不自我停止,原因是妈妈不在。当长大一些,开始约会,并喜欢上了一个 人,感到“我需要他(她)”,这时他们因受到怂恿而离家出走的可能非常大。不好的方面还有,这类人常 常与最亲密的人会有沟通上的困难。

  谷神星在双鱼座 :想象和幻想是他们的关键词。这些人着迷于想象中的东西。比如让他们位于海边,听 着海浪声,闻着咸咸的空气。当你心情不好并想找人倾诉时,那么就找谷神星在双鱼座的人吧。

  谷神星在一宫:人们常常认为你是个母亲一样的人物,哪怕你是男人。那是因为谷神星一宫的人常常喜欢去关心,供养别 人。这种情况也是可以减轻的,如果你的谷神星在一宫宫尾,或者在与上升点所在的星座不同的星座内。但 如果你和我朋友一样,有不少星落在双子座的话,那么这可能会是一个问题。她更喜欢交谈而不是去关怀别 人,但那些情绪不佳的人却经常地会把她当作母亲一样。

  谷神星在二宫:如果有好的相位支持的话,你的(父母所提供的)物质生活将时常得到保证,而且你将来也趋向于好好的 供养他人。而这一切当然都取觉于大数额的银行存款和满满的冰箱。

  谷神星在三宫 :你常常会得到来自你兄弟姐妹,甚至邻居的供养和关怀。同样的,你也可能成为供养他们的人。你的话 语会充满关怀的口吻。这一个利于你成为医生或法律顾问的好星位。 

  谷神星在四宫:能呆在家里就给你的最大的供养和关怀,你关爱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就是这么简单。同时,“家”的概 念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开去。有这个星位的人,适合去处理自己的家庭房产。

  谷神星在五宫:这些人趋向于从娱乐,运动,比赛,冒险,孩子,赌博和投机中获得关怀。任何令你感到刺激的活动你 都会去做。因而你会和你一起冒险的伙伴们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赌博并不是一个好 主意。

  谷神星在六宫:工作可以轻易地给你受关怀的感觉。有这个星位的人趋向于关怀自己的工作伙伴或从他们那儿得到关怀 。也常常容易从医生和其它健康工作者身上感到关怀。

  谷神星在七宫:有这个星位的人趋向于关怀自己的(婚姻上和工作上的)伙伴并得从他们那儿得到关怀。提醒你要注意平 衡,否则要么你们中的一方会特别累,要么最终会导致怨恨。

  谷神星在八宫 :你会比较可怜。你需要性来得到满足,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背负的十字架。努力吧(同时我确定你也一 定会这么做的)。事实上,你的伴侣可能也需要你用这个去满足他。除了性之外,第八宫还主宰着其它一些事 。对那些跌倒后正爬起来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好的星位来获得关爱。Demetra George在他的书《Asteroid Goddesses》中指出,那些在收容所照顾垂死之人的那些人常常会具有这个星位的人。

  谷神星在九宫:你趋向于通过长期旅行来获得关怀,无所谓是具体的或精神上的。研习和讨论宗教,哲学方面的内容也 是一种方法。

  谷神星在十宫:这个星位令你变得很受欢迎(哪怕你并不想这样)。一旦你进入人群,人们便会开始要求得到你的供养和 关怀。还好,在你的个人生活里不会这样。甚至你的老板也会这样(你也支趋向于会老板那儿获得供养和关怀 )。你还可以吸引老板变得喜欢关怀你(如加薪),以及任何与你的衣食相关的人。

  谷神星在十一宫:有这个星位的人趋向于关怀自己的朋友或从他们那儿得到关怀。由于十一宫还主宰着你的希望与愿望, 你可能会希望自己能够关怀一大批的人,因而你或许会加入(或创建)某一人道组织。

  谷神星在十二宫:这也是主那些隐藏的事,心理问题和“约束”("restrictions")的宫。任何在这宫内的东西,都是那些 我们暴露和公布给别人知道的事,或自己不能面对的事。有这个星位的人,他们的关怀常常是被压抑着的。 这会让他们很难去关怀别人。好的一面则是如果你去关怀和供养那些穷困的,生病的,不幸的人,那么一 切的挫折都是可以化解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实施黑人奴隶解放宣言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10-1-1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893年——日本采用公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3 19:18 , Processed in 0.133881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