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方舟子:也说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关系破裂之谜

[复制链接]
愚石 发表于 2009-12-9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也说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关系破裂之谜

                             ·方舟子·

  不久前我和何祚庥院士一起参加深圳卫视“22度观察”节目讨论中国为什么
得不了诺贝尔奖,有位嘉宾称,是因为中国学者不能做到淡泊名利。何院士当即
指责其胡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就一点也不淡泊名利,还争名夺利,不也得了诺贝
尔奖……可惜节目播出时这一段被删掉了。

  杨振宁和李政道得了诺贝尔奖后,反而更争名夺利,搞得两个人关系破裂,
成了仇人。几年前江才健《杨振宁传》出版时,就炒过这个话题。最近,据说与
李政道有30年亲密合作的季承写的《李政道传》出版,又旧事重提。据说,杨、
李关系破裂的导火线,是论文署名问题:

  季承写道,在第一篇论文完成后,按惯例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姓氏英文首字母
的顺序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但是,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
意的话,他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对这一要求很吃惊,
勉强同意。
  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改了过来。
  署名问题给二人带来裂隙,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之后,虽然他在
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再合著论文。
  论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于心。那时,他并不知道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
(国民party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也参与其间。据杨振宁回忆,上述两篇论文的署
名次序,杨振宁本想把李政道放在前面,因为李毕业后科学事业一直不顺利,要
帮助他,可是杜致礼根据“女人的第六感”出面阻止,说李政道这个人不值得他
这样信任。

(2009年12月07日瞭望东方周刊)

  在物理学界,当时(以及现在)有很多人在发表论文时,署名按姓氏英文首
字母的顺序排列(这一点和生物学界很不一样),但是也有很多人并没有这么做。
李政道自己在当时和他人合作写论文时,就几次违反他所谓的“国际惯例”,让
自己成为第一作者:

  TD Lee, R Christian. Phys. Rev. 94, 1760–1767 (1954)

  TD Lee, K Huang, CN Yang. Phys. Rev. 106, 1135–1145 (1957)

  TD Lee, J Steinberger, G Feinberg, PK Kabir, CN Yang. Phys. Rev.
106, 1367–1369 (1957)

  上面这三篇发表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论文,如果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
列,李政道都不应该排第一,但是他都排第一了,倒是杨振宁遵循“惯例”把自
己名字放在最后。李政道自己定的“国际惯例”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遵守,有什
么资格去指责杨振宁呢?

  我们再来看看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合作。自1952年到1962年,两人一起发表了
23篇论文(不包括有第三者的论文),署名情况如下:

  CN Yang, TD Lee. Phys. Rev. 87, 404 (195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87, 410 (195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98, 1501 (1955)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4, 254 (1956)
  TD Lee, CN Yang. Il Nuovo Cimento 3, 749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2, 290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4, 822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5, 1119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5, 1671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11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45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9, 1755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2, 1419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165 (1959)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406 (1959)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Lett. 4, 307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12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22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897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9, 1410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2, 1954 (1961)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6, 2239 (196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8, 885 (1962)

  除了第一篇是杨振宁排第一,其他22篇全都是李政道排第一。如果杨振宁真
的那么在乎谁排第一,起码也应该要求平分吧?这么多篇论文中,仅仅因为其中
有一篇由于杨夫人的建议改变了一下李政道本人也不遵守的“国际惯例”,就让
李政道从此“耿耿于心”,谁更在乎论文署名顺序,不是很显然吗?

(XYS20091208)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bearcat 发表于 2009-12-9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科罗拉多州–布鲁姆菲尔德–布卢姆菲尔德 Level3
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改了过来。
署名问题给二人带来裂隙,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之后,虽然他在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再合著论文。
  CN Yang, TD Lee. Phys. Rev. 87, 404 (195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87, 410 (195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98, 1501 (1955)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4, 254 (1956)
  TD Lee, CN Yang. Il Nuovo Cimento 3, 749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2, 290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4, 822 (1956)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5, 1119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5, 1671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11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8, 1645 (1957)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09, 1755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2, 1419 (1958)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165 (1959)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3, 1406 (1959)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Lett. 4, 307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12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22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7, 897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19, 1410 (1960)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2, 1954 (1961)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6, 2239 (1962)
  TD Lee, CN Yang. Phys. Rev. 128, 885 (1962)

熊不了解那些八卦,不过方舟子这篇文章自相矛盾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愚石 发表于 2009-12-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09-12-9 10:22 编辑

好像,方舟子说的话并无矛盾。
裂隙是发生在1962年,在1960-63年间 李政道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授。 所以,在出现裂隙以后,他们又在一起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两个人没有再合作发表论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愚石 发表于 2009-1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09-12-9 10:53 编辑

除了第一篇是杨振宁排第一,其他22篇全都是李政道排第一。如果杨振宁真
的那么在乎谁排第一,起码也应该要求平分吧?这么多篇论文中,仅仅因为其中
有一篇由于杨夫人的建议改变了一下李政道本人也不遵守的“国际惯例”,就让
李政道从此“耿耿于心”,谁更在乎论文署名顺序,不是很显然吗?


方舟子的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政道比杨振宁更在乎论文署名顺序,方舟子的论证逻辑有些不合适。因为作为顶级的科学家,他们肯定能够知道,第一篇论文的影响力可能比其它22篇之和都大。杨振宁也许是觉得自己第一这一次,后边都给李政道去第一,也合算。所以,篇数上的不平衡不能证明杨振宁吃亏了。

但是方舟子给的数据说明,李政道用“国际惯例”说话确实不合适。因为他与别人合作时,并未遵守“国际惯例”,这是不可辩驳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搜星星 发表于 2009-12-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愚石 发表于 2009-12-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兼听则明,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没有坏处。
现在的网上言论,对杨振宁很不利。方舟子的这篇文章,在“国际惯例”这一点上,很有说服力。若果李政道不是从“国际惯例”,而是从“谁先得到灵感”来说明问题,可能更有说服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愚石 发表于 2009-12-1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再说说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论文署名之争

                          ·方舟子·

    前面说到,自1952年到196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一起发表了23篇论文
(不包括有第三者的论文),除了第一篇杨排第一,其他22篇全都是李排第一。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论文是在同一期Physical Review
(1 August 1952, Volume 87, Issue 3)杂志上紧挨着发表的。也就是说,同
一期杂志发表了他们的两篇论文,杨要求两人各在其中一篇排第一,这个要求我
看一点也不过分。

    同一期的杂志还有36篇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的论文,其中有16篇没有按作者
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可见在当时,在Physical Review上,不存在李政道所
说的“按作者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排列”这一“国际惯例”,李政道因为杨振宁要
求一篇论文的署名不遵守“国际惯例”,就对他心怀不满,真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这一期杂志不按“国际惯例”排名的16篇论文如下:

The Disintegration of Cs130
Alan B. Smith, Allan C. G. Mitchell, and Robert S. Caird

The Coherent Neutron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s of Nitrogen and Vanadium
S. W. Peterson and Henri A. Levy

The Disintegration of Ce144 and Pr144
Fred T. Porter and C. Sharp Cook

Slow Neutron Crystal Spectrometry: The Total Cross Sections of Co, Er, Hf, Ni58, Ni60, Ho, and Fission Sm
S. Bernstein, L. B. Borst, C. P. Stanford, T. E. Stephenson, and J. B. Dial

The Stopping Cross Section of D2O Ice
W. A. Wenzel and Ward Whaling

Gamma- and Alpha-Produced Scintillations in Cesium Fluoride
W. Van Sciver and R. Hofstadter

Half-Life of 139-Min Dy165
R. Sher, H. J. Kouts, and K. W. Down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in Films of Silver
J. W. Beams, W. E. Walker, and H. S. Morton, Jr.

Impurity Effects in the Thermal Conversion of Germanium
W. P. Slichter and E. D. Kolb

Gamma-Rays from Sc48
Bernard Hamermesh, Virginia Hummel, Leonard Goodman, and Donald Engelkemeir

Azimuthal Variation of Cosmic Radiation for Zenith Angle 40° at λ=19 N
B. Bhowmik and G. S. Bajwa

A Narrow Angle Pair of Particles Produced in Hydrogen
A. B. Weaver, Earl A. Long, and Marcel Schein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the Be9+D Neutrons
J. S. Pruitt, S. S. Hanna, and C. D. Swartz

Narrow Angle Pairs of Particles from Nuclear Interactions
J. J. Lord, Joseph Fainberg, D. M. Haskin, and Marcel Schein

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s in Compounds of Vanadium
H. E. Walchli and H. W. Morgan

Polymorphism of ND4D2PO4
Elizabeth A. Wood, Walter J. Merz, and Bernd T. Matthias

(XYS20091210)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4 03:02 , Processed in 0.07479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