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好心态=好生活(连载完结)

[复制链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2-29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

2009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一 今晚报

始终知道“我是谁”

下面,我们先通过价值观谈谈归属感。二三十年前,价值观的问题相对简单、统一。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一个人如果是在演变过程中长大的,恐怕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感觉困扰。小刘就是这样,因为没有价值归属感而感到迷惑,活得很累,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上中学时,在应考的主科以外花费时间被批评为不务正业,工作以后,又因为没有知识面和社会经历以及其他特长而一再碰壁;小时候父母说不要把钱看得太重,现在又因为自己比父母同事的孩子挣钱少而感到失望;曾经是要重情、重义,现在又要重利、重自我保护。去年还是不好的东西,今年就变成好的东西了。前年还要回避拒绝的东西,今年竟然变成了奋斗目标。这就难免让人在价值观上迷茫、不知所措。

小邱是一个时尚白领,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他虽然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对于时常要违背自己的某些价值观而感到痛苦。如何才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呢?

简单地说,人应该有“原则性”级别的基本价值观。违背这些基本价值观的结果是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在基本价值观以外,有时有必要根据环境、场合和角色作一定的调整,但是,自己要始终知道“我是谁”。

在我的一个心理健康讲座上,一位六十岁上下的老先生说:“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追随西方,追求金钱,赶时髦,传统的价值观越来越淡漠,中国文化的很多精华,要么被淡化、忽视,要么被形式化、商业化,被利用而不是被珍惜,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健康吗?你在国外生活了二十二年。别人都想出国,你倒非要回来,而且不是有谁高薪聘请你。既不是为钱,又不是为地位,也不是为爱情。中国有这么多问题,文化危机、价值观危机。你说,中国好吗?”

我不像有些人那样担忧,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庞大、复杂、难解决的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中国好,而且会越来越好。”

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诗人T. S. Eliot。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们永远不会停止探索

而我们的所有探索的终点

都将是我们开始时的起点——

但我们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

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信念和耐心。有的东西是在被丢失或遗弃了一段时间后,才显出它的价值,才会被珍惜。当看到越来越多从前的西化时髦鬼开始爱京剧时,我深有感触。这些东西能够帮助你找到并增强归属感。而且,这种归属感不是那种因为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所以“别无选择”的归属感,而是一种自己悟出的认同,自己选择的珍惜。有了它,你才会自然地更加爱护和珍惜所有和它相关的东西,包括提高环保意识,热爱公益事业,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圈子里,无论被要求扮演什么不同的角色,无论到了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是在一个团体中还是孤独一人,你永远都有自己不变的归属感,永远都知道自己是谁。

正确、积极的肢体语言不仅仅展现给别人一个成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沉着稳重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给了自己同样的反馈。这种反馈不仅仅是“心理”的,同时更是生理的,因为它直接启动了你的“小化工厂”,帮助你不仅在感觉上,而且在行为上,真的能做到成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沉着稳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2-29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一)

2009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用语言和动作创造情绪

我们依赖语言表达内在情感,语言对人的内在情感也会产生影响。我的导师劳伦斯教授就曾说:你的词汇里没有形容某种情感的词,你就不会有或很难有那种情感。

让我们先看看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我曾经在一个餐馆里仔细地研究菜单,结果发现,饭桌上人们常常用“香”、“鲜”、“美”等不同的词汇,翻译成英文,就统统是“delicious”。但中文形容情感的词汇就很少。

不仅语言和语言之间有区别,在同一种语言里,一个人怎么运用自己的语言,怎么选择词汇,同样是有区别的。田女士平时的语言总是很消极。每次问她:“你好吗?”她都回答:“还凑合”、“将就吧”、“就那么回事”、“倒霉透了”。你想,成天用这样的词汇,心情能好吗?而在向别人倾诉时,却运用很多的过激词汇:遇到不顺心事那都是“灾难”;别人对她的态度都是“恶狠狠”,自己的同事都是“心狠手辣”的竞争对手;孩子都是“忘恩负义”的“白眼儿狼”;丈夫是“没良心的”家伙,之所以没当陈世美是因为他“有贼心,没贼胆”。结果,没过多会儿,就把自己的情绪煽乎起来了。

养成多用积极、乐观词汇的习惯,是经营情绪的好办法。

1.当状态不好时,有意识地把关键词改成正面的,起码是中性的;

2.当状态不好时,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形容词;

3.当状态不好时,问自己三个正面的、积极的问题,比如:

我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我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仍然是好的?什么是走向更好的第一步?

这样,通过语言艺术,帮助自己跳出坏情绪发酵、扩张的怪圈,把注意力引导到积极的方面来,再配合上动作、肢体语言,情绪就会慢慢稳定,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人的情绪和肢体语言是配套的。不信你就做个实验:脸上做出哭的表情,同时畅怀大笑。做得出来吗?如果一个人在树林里遇到野兽,转身就跑,多数人会认为这个人是因为害怕而跑的,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兰格认为是因为跑才害怕的。后来的实验证明,他并不正确。人体内“害怕”的生化反应发生在“跑”的动作之前。但兰格有他的道理。那个人见到野兽,先吓了一跳,然后出于自我保护做出了逃跑的“行为动作”。动作与情绪一配套,就加强巩固了情绪,换句话说,不仅仅是出于恐惧而跑,还会因为跑而恐惧,结果越跑越怕。历史上“越跑越怕”的例子不少。

要想通过“动作创造情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观察,再模仿,然后从模仿到自然,使它真正成为自己自然的肢体习惯。

如果你希望变得更自信,那么,首先观察一下自己的习惯肢体动作。如果你坐着就想瘫在椅子上,走路不是没精神就是显得急躁,和人交流时,双手不知道放在哪儿好,两眼无光,说话的声音、节奏、语调也显得畏怯,你想,就凭着这些配套动作,怎么可能有信心呢?然后,再观察自信的人的肢体习惯是什么,一点一滴地去学习。

当然,我不是说一个没有信心的人简单地通过动作,就能变成一个自信心十足的人。它只是一个帮助你的工具。

动作创造情绪还能表现在脸上。我们经常说,某某人一看就是“苦相”,或者一看就不自信。面相真有那么准吗?说实话,有时还真挺准,但是,因果关系是反过来的。人的脸上是有表情肌的。经常笑的人,负责做出笑相的那些肌肉就发达;经常哭丧着脸的人,负责做出哭丧相的那些肌肉就发达。总是做同一种表情,渐渐就“成型”了。所以,一个人不是因为面相好才心态好,而是因为总是开心地笑才面相好;不是因为面相苦才事事不顺,而是因为老做愁眉苦脸的表情才面相苦。因此,要多做开心的表情,少做不开心的表情。否则,你的脸不仅给自己不好的反馈,也给别人不好的提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二)

2009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给你的大脑装满最美好的东西

我们的大脑里装满什么东西,取决于我们想什么、怎么想,取决于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哪里。你如果想快乐,而成天在想不快乐的事情,你的大脑里就只能装满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太唯心了?难道我大脑里想什么就和客观现实没关系?

当然不是。客观现实给我们提供了怎么想的基础。但是,即使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好”与“坏”也取决于你的注意力放在哪儿。你要想找到“好”的理由,一定找得到;要想找到“坏”的理由,也一定找得到。这一切取决于你怎么想。

几年前,我和一个同事在上班路上都差一点儿被汽车撞上。同事十分沮丧。结果,一天心情都不好。搞得工作也不顺利,到处碰壁。回家的路上他更加紧张,心想:倒了一天霉了,千万别在回家路上再被撞了!越这么想,汽车越像是为撞他而来的。

同样,我也差点儿被汽车撞到。镇静下来后,我对自己说:嘿!也就是我反应灵敏,换个人早就撞死了!今儿个肯定“后福”不浅!于是,我快快乐乐地来到了办公室。由于心情好,工作也很顺心,几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你看,客观现实没什么区别,但是,不同的看问题方法、不同的分析角度、不同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

也许这件事稍微特殊了一点,大病一场则是好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吧。病愈之后,有的人逢人就谈自己病得多么厉害,多么可怜。病虽然好了,而注意力还老是停留在病痛的感觉中。我从来不这样。

记得二十年前的春天,我犯了非常严重的过敏,吃药、打针都不管用。我当时根本不能用鼻子呼吸,只能张着大嘴喘气。鼻窦胀得疼,甚至耳朵、眼睛也会时不时剧痛。睡觉时,我大约每三五分钟就会被憋醒一回。就这样熬过了一个多月。突然一天早上,我一觉醒来,过敏没了!我来到一个花园,痛痛快快地深呼吸了一个多小时。后来,每当我回忆那次过敏时,想到的就是那痛快呼吸的幸福。

我是一个很少生病的人。但自从那次过敏以后,一旦生病,我就把注意力放在渐渐好转的感觉上。我发现,病刚好时是一个非常舒服、非常幸福的时刻。所以,即便在病还很重时,我也把它看成是向那个“幸福时刻”发展的一个过程。

人的大脑再发达,也很难同时想两件事。所以,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注意力,把它放在好的一面,让积极的想法抢先“占领阵地”。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不好的一面,越看它越显得庞大无比。

首先,我们必须把更多精力用来发现事情好的一面。其次,不好的东西也分两种:一种是可以花时间和精力去尽量改变的;一种是必须用平衡的心态去接受的。

有时,我们面对的东西只有肮脏、丑陋的一面,那怎么办?

您听说过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吧?越战期间,她来到美国。一批反战人士来找她,邀请她参加一个大型的反战游行。他们万万没想到,特蕾莎修女回绝了。

“难道您不反对战争吗?”他们问。

“当你只想着反对丑陋的东西,你的大脑里装满的只能是丑陋的东西,只能是恨。它只能使你虚弱、使你渺小。而当你支持一个美好的东西时,你的大脑里装满的则是美好的东西,是爱。所以,你们反对战争的游行我不会去。但是,如果你们举行一个支持和平的游行的话,我一定参加。”

特蕾莎修女的这番话让我想了很久。它绝对不只是一个文字游戏,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思维的技巧。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发现,自从我学会运用这种思维以后,周围的世界似乎突然间美好了许多,我从事的事业也变得更加有意义。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压抑。每天都要帮助朋友们与抑郁、痛苦、误解、偏见、仇恨、悲观、沮丧、自卑、紧张、空虚、气愤、悲伤、浮躁、烦躁、焦虑、嫉妒、耻辱、压抑、恐惧、虚荣、轻生等东西“作斗争”。虽然工作很有成效,但我活得好累!现在我不想那么多负面的东西了,我的工作就四个字:心理健康。我变得更积极,更主动,面对巨大压力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三)

2009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做一个“病态的”乐观主义者

好几年前的一个凌晨,我坐在飞机上,等待着起飞。窗外下着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了。厚厚的乌云压在头顶上,周围灰蒙蒙的。这三天的天气和我的心情正好合拍。一个所有人都以为是浪漫、完美、传奇的爱情故事突然结束了。我,这个“著名”的“乐观主义者”,面对打击,感到痛苦、委屈、怨恨、伤感、无助甚至悲观。我哭了,病倒了。

但没有崩溃。

本来,心情已经开始好转。可是,连绵的阴雨天把精神上的乌云又招了回来。不一会儿,飞机起飞了。钻进了乌云,又从乌云中钻出。厚厚的乌云上面开始渐渐发亮。突然间,一颗火红的太阳从乌云里蹦了出来!我被这神奇的景色惊呆了,顿时振奋起来。我马上提笔,花了不到五分钟时间,写出了一首诗。诗的第一句就是:每一个阴雨的黎明都有一个日出。

写完后,我想了很多,也写了很多。飞机着陆前,我写下了最后一句话。自从那天起,这句话就成了我的座右铭,也是所谓“尹氏箴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

在我身上只能发生两种事:第一种是好事;第二种是暂时还看不出好在哪儿的事。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这话太阿Q了,多少有点儿自欺欺人。可是,想一想,阿Q有什么不好?鲁迅先生批阿Q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爱阿Q是换个角度说明另外一个问题,何尝不可?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发现这句话的道理。我经常让人们想一想十年二十年前发生在自己生活中,当时看上去是天大的“坏事”的事。几乎所有人都发现,现在再回顾时,它已经不是“坏事”了,甚至在多数情况下,已变成毫无疑问的好事。有时,它使自己改变了人生方向,真正找到了自己;有时,它给予自己宝贵的人生经历和积累,使自己更加明智;有时,它帮助了自己个性的形成(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事都能变成好事。有些个人和家庭悲剧的确是坏事,这点请大家不要误解)。

我曾有一个邻居,叫艾里克,是加州艺术学院的学生。他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但有两个非常不好的爱好,那就是酗酒、吸毒。有一天,我见他站在我的窗前,半天没动。原来,他是对现代派音乐发生了兴趣。我请他进来听了一会儿。兴致勃勃的他临走还借走了十几盘CD。也许是因为音乐的缘故,他一直当我是个艺术家。几天后,他带着一大堆现代派油画和雕塑的构思草图,想跟我推敲推敲。结束后他正要出门时,看到了我贴在墙上的座右铭。他大笑了一声说:“Ha! You Chinese are sure good at fooling yourselves!”(哈!你们中国人真会自欺欺人!)

由于酗酒吸毒,艾里克事故不断。一次,他到同学家吸毒,晕乎乎地回到家,异想天开地决定从他家敞开的二楼窗户爬进去。突然失手掉了下来,两条腿都摔断了。

第二天晚上,我去看望他。艾里克本来心里就烦,见我进来就吼:“少浪费我时间!我知道你要跟我讲那些‘这件事最终会是件好事’之类的废话。少跟我这儿扯淡!”

我对他说:你根本不用等着它变成好事,因为它现在就是好事,而且是你一生中最大的好事。上个月你酒后驾车,只毁了一辆车,人没事儿,算你走运。这回你吸毒爬楼,断了两条腿。它之所以是好事,就在于,它给你提了醒,敲响了警钟,提醒你戒毒、戒酒。因为没有今天断的两条腿,下次事故说不定就会要你的命。这两条腿救了你一条命。

我还给他讲了“塞翁失马”的故事。他一声没吭,听得非常认真。

从那天起,他戒了毒,也戒了酒。我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成了好朋友。由于他断了腿,不能到戒毒所去,只能在我的指导下戒毒、戒酒。几天后,为了给他解闷儿,我给他送去了英文版的《道德经》和《庄子》。

三天后,他读完了两本书,自己坐着轮椅来找我了。

“酒和毒戒了,我倒对东方哲学上瘾了。你就是我新的‘毒贩子’!坏了!哥们儿瘾又上来了,再来一‘剂’!”

“这还差不多!要多少管够,而且比空气都便宜!”

我借给了他英文版的《论语》、《孙子兵法》和铃木大拙的《禅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四)

2010 年 1 月 1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学会写自传,拉长时间观

好几个人对我说,他们写了一段时间的日记后就不写了,因为每当读自己几年前甚至几个月前写的东西时,总是感觉,我当时怎么那么傻,竟然会有这么滑稽、愚蠢的想法!我倒觉得,这正是日记的价值之所在。几个月之前的想法显得那么傻,正说明自己成长了,提高了。同时,日记上也会有自己快乐、成功的记载。在不顺的时候,读读这些成功历史,也能提醒自己,自己还是有能力的,从而,对一时的挫折有个客观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保持自信。

有的人高瞻远瞩,有的人鼠目寸光。有的人能把事情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英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时间观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也能够以此推断出他是否会快乐、是否能成功。比如,一个乞丐能看到的最长时间单位就是从现在到下一顿饭;一个酒鬼能看到的最长时间单位就是从现在到下一盅酒。而一个成功的人能看到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一世。这些人“十年寒窗”时能看到以后的事业成功,刚结婚时能看到老夫老妻时的亲情,遇到挫折时能认识到这只是登上更高山峰前的低谷,好事连连时能认识到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不会忘乎所以。洪昭光教授说过:“最好的心情是平静。”一个人只有拥有长时间观,才能有平静的心情。只有拥有长时间观,才能真正做到有耐心。

因此,虽然我认为写日记是很好的方式,但是,有一个比日记还好的方式,那就是,写自传。自传能够弥补日记的很多不足。比如,日记中的很多内容,无论是准确性还是公正性,往往受事发时的情绪主导,是短时间观的产物。很多事只有在有了时间的距离后,才能够真正看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然,有时候,人生遇到的危机和困难,让我们一时间看不到解决方法,看不到出路,看不到曙光,乐观起来还真不容易。我有一个建议,大家不妨试试。

我是个球迷。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我因为晚上有推不掉的任务,不得不错过一场重要的美式橄榄球季后赛比赛。我请室友帮忙把比赛录下来,不要告诉我比分,等我回家,我想在不知道比分的情况下看比赛录像。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听到路人说出了比分,非常恼火。回到家后,我还是看了录像。这是一场令人不敢相信的比赛。我所支持的突击者队,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在下半场0∶32落后的情况下,连得35分,最终取得了胜利!

如果是现场看这场比赛,我肯定会经历灰心、绝望、愤怒,甚至可能在32∶0时,决定放弃,不看了。在知道比分的情况下看比赛录像,虽然没有现场看过瘾,但我发现,那些情绪我都没有经历,我的心态始终是平和的。事后,我反复想了这件事,并从中发现了一个面对压力的技巧——把它看成那场比赛录像。现在情况非常不妙,但是,我知道最终结果,我知道问题最终是会解决的。因为知道结果,所以我不再紧张、不再困惑,只需要耐心地去经历这段过程。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室友时,他觉得这个技巧很好。他不是球迷,而是影迷。他想象的是007的电影。在詹姆士邦德的电影中,无论多么惊险,多么困难,多么不可能,结果你是知道的:007不会失败,也不会死。即便他失手了,那也只是一个小的挫折,007最终是胜利者。人生就是一部007电影。你要是把时间观拉长,拉长到整部电影的长度,拉长到整部自传的长度,就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只是一个小片段。只要你知道结果,坚信结果,你就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最后,必须提醒大家,拥有一个长单位的时间观,并不是说此时此刻不去享受生活,并不是说永远推迟幸福,成天拿着望远镜生活。它只是一个帮助你的小技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五)

2010 年 1 月 2 日  星期 六 今晚报

我就是那“百分之一”

一切科学的根本是数学。我们日常生活中和数学接触最多的恐怕是通过统计学。有人说,数据不会撒谎。有句名言是:“世界上有三种谎言:第一种叫普通谎言,第二种叫弥天大谎,第三种叫数据。”一位搞统计学的朋友告诉我,统计学这个行业有一个暧昧的笑话,说:“统计数据就好像一个穿着比基尼泳装的美女。让你看得到的部分很明显,而让你看不到的部分更有意思。”

就拿我自己的一段经历做例子吧。十几年前,我曾经接管一份报纸两个月。因为时间很短,所以我从未把这段经历写在我的个人履历表上。如果写上去,可以这样写:“我在接管报纸的短短两个月内,使每期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十倍,并使报社扭亏为盈。”

听上去很了不起吧?但这只是让你看到的部分,让你看不到的部分更有意思,也更能说明问题。首先,我把报纸改成免费赠送。虽然八百份都卖不出去,但送出去八千份还是不难的!于是,每期发行量就增加了十倍。然后,我又把每周出版两期的报纸改为每两周一期。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于是我把六个工作人员全部解雇,由我一个人办报,还暂时不发工资。报社改组期间停刊了一期,所以两个月统共才出了三期报。卖报的收入没有了,可出报也几乎一分钱没花。一点点广告收入比印刷费和房租稍微多出一点,其实也就是几十块钱。报纸从死到临头发展到了奄奄一息。当然,这已经很不错了,但比起有严重误导性的统计数据,比起“每期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十倍”和“扭亏为盈”来可就逊色多了!

这就是统计数据的最大问题。首先,你不知道他的数据是怎么统计的。这里面最有名或者说最臭名昭著的算是美国每月和每年出台的对外贸易逆差数据统计报告。如果美国真的每月贸易逆差都高达几百亿美元,这么几十年下来,美国人早成穷光蛋了。而其实呢,从中国运往美国的相当大比例的产品是美国公司在中国建的工厂生产,甚至是不在中国生产,而只是在中国加工的产品。多数钱都赚到美国人的腰包里了,中国人只挣到点血汗钱,他们还把这些都算在中国出口的账上。而同时,美国公司卖到中国的产品多数是在中国,或者在亚洲其他地方建的工厂生产的,包括可口可乐、万宝路香烟等,钱也都赚到美国人腰包里了,却不算在美国出口中国的账上。数据不是假的,但它并不公正,没有告诉你数据背后的所有故事。

当然啦,多数统计数据不是谎言,但它们普遍不告诉你数据背后的所有故事。我们现在言归正传。比如说,一个人得了某种疾病。诊断后,医生查了一下以往患同样疾病的病人的数据,告诉他说:“得此病的病人死亡率为百分之九十九。”多数人在这巨大打击性的数据面前,马上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肯定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之一。虽然他还会对自己说“还是有一线希望的”,但想得更多是:看来没戏了!

我从来不无条件接受数据。如果有一项数据称:百分之九十九的专家同意某种观点或诊断,我会问:为什么每一百位专家中有一位专家不同意?他是否知道九十九位专家不知道的东西?他有什么新见解?并不是多数就代表正确。同样,面对百分之九十九的死亡率,我也会问:为什么有百分之一的人不会死?我会马上主动对号入座,我就是那百分之一的一员。

有人可能会说,这又是我那“病态的乐观主义”在作怪。可我不是毫无根据呀!明明是有百分之一的人活下来了,这是事实。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少被数据阻挡住。有一份你喜欢的工作,申请的人很多,你就不申请了吗?有一所好大学,万里挑一,你就不考了吗?我并不是说,只要你对号入座百分之一,你就一定是那百分之一的一员。但你要是对号入座百分之九十九,你肯定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一员。我认识不少得了癌症、艾滋病等绝症而又康复,或能够保持病情不恶化,出乎多数人意料活下来的人。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是病理本身以及医疗手段。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一个人在不利的数据面前对号入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六)

2010 年 1 月 3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我的婚姻我做主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学业如此,事业如此,婚姻也如此。现在,离婚率迅速攀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不少人结婚不是为了自己。有些人结婚纯粹是为了满足父母,有的人在选择对象时,总是在更多地考虑别人会怎么想。每个人的需要不同,别人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而这种判断是否适合你则很难说。比如,有的人认为,丈夫最重要的就是可靠、老实,将来不会出事,让人放心。而你的需要也许不同,你很可能无法忍受一个缺乏活力和激情的男人。她的标准只适合她自己,不适合你。所以,必须以自己的感觉为主。

还有的人结婚不是为自己亲密的人,而是为自己不亲密的人,甚至是讨厌、怨恨的人。结婚成了赌气、报复。还有的人为了虚荣心而结婚。要让别人看得羡慕,自己才感觉风光。

婚姻不能强求。在现代社会,虽然包办婚姻所剩无几了,但就在自由恋爱中,强求的婚姻也不少。很多人为了追求意中人,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拴住”对方的心。

比如,不少痴情的年轻人问我,“能用性拴住他的心吗?”如果我们用一些其他名词代替“性”来提问,比如,能用金钱拴住他的心吗?能用地位拴住他的心吗?就不难看出问题之所在。金钱、地位、性,都不是你。正因为如此,单单依赖它们拴住对方,就使得你有很强的“可替代性”。

维持健康、稳定的婚姻或恋爱关系需要平衡的发展和长期不断的磨合、经营。过多依赖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使关系不稳定。然而,性在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地位的确非常重要。首先,它是重要的生理需要。但是,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一种发泄。它应该是在感情成熟的条件下,双方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问题是,很多情侣在性的问题上的出发点不一样。比如,一方把性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想用性拴住对方;而另一方是把性本身作为目的,甚至作为“挑战”或力争攻破的“堡垒”。同时,很多性关系是建立在关系不平等和认识不平等的基础上。比如,有一方感觉是在“奉献”,“亏了”,另一方“赚了”。正是这种出发点的不同,才酿造出很多的后悔、伤心和失望。

现在,发生性关系的诱惑和机会越来越多,而且,决定权也掌握在年轻人自己手中。在性问题上对自己负责,既是一种保护,也是得到真正稳定、快乐、满足的恋爱、婚姻的最好保障。在性问题上对自己负责,并不意味着一定说“不”,而是要意识到,性是谁都可以给的,而你只有一个。无论性什么时候进入你们的生活,拴住他的不是性,而是不可取代的你。还有不少人,尤其是女人,有时试图用生孩子来拴住对方。首先,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出生在充满爱心的家庭里,在爱的环境中长大。这种用孩子挽救关系的出发点,对孩子非常不公,这种婚姻没有爱、信任、体贴,孩子看不到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稍大一点,父母就开始说对方坏话,拉拢、争取孩子,让孩子觉得他们不是亲人,而是仇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好吗?  

离婚对当事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冲击。有的人伤心、自责、失去信心,有的人抱怨、怀恨。这时,“小化工厂”波澜起伏,很不稳定。此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但这需要时间。虽然此时我们很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填补空白,但是,情绪头上不是作决定的好时候。英文里有个词,把刚刚离婚或刚刚分手就重返情场的人称为“篮板球”。顾名思义,就是急于找一个“怀抱”,不加考虑,弹到谁手里就是谁了。过分急于填补空白,结果不是重蹈覆辙,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而矫枉过正。

要想重新开始,就必须重新建立起自信心。要想让别人喜欢自己,认可自己,接受自己,首先要自己喜欢自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明显的心理误区?重新审核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婚姻观,这时重返情场应该有信心能够找到更合适的伙伴。因为,和上次恋爱不同的是,你会更清醒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更明白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荣什么是实质;什么是给别人看的什么是给自己体验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七)

2010 年 1 月 4 日  星期 一  今晚报

太想赢反倒会输

当我问一些青年情侣或刚结婚的年轻夫妻“有了争执时谁说了算”时,答案经常是:“谁有理就听谁的!”这种想法听着挺合理的,但未免太天真。吵架的目的不是寻找真理。要知道,在夫妻争吵中,一旦一方“赢”了,双方就都“输”了!亲人之间的争吵,目的应该是表白、交流和宣泄,而不是争出个胜负。

董小姐就是这样一个“好胜”的人。无论你说什么,她都条件反射地把你驳回去。甚至有一次,对方嘟囔了一句“你又不是傻子”,她立刻反驳说:“我怎么不是傻子!你才不是傻子呢!”等意识到有多滑稽时,自己都抑制不住地笑了。董小姐的问题在于,“赢”对她太重要了,她的自我认可就建立在这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胜利”上,没有这些,她就会感到生活空虚。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避免没完没了争吵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她说最后一句话。如果这样,争吵立刻就会结束。通常,争吵时难免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语,这时必须注意到,是“人”在说话,还是“情绪”在说话。这时,最好等双方情绪都稳定下来再交流。在情绪头上,不可能解决好问题,甚至连基本的交流都不容易。可有人不仅不避开情绪,反而咄咄逼人,激化情绪,让对方感觉毫无退路可言。只要双方都坚持要说最后一句话,这争论肯定没完没了。不要把它变成两个“自我”的较量,更不要伤害对方的人格。要避免小事升级,绝大多数冲突和当时双方的情绪有关。事后一想都觉得奇怪,那么点的小事当时怎么吵得那么厉害?避开当时的情绪再去谈论,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现在,竞争成了我们日常工作中离不开的一个词。竞争是好事,但并不是说永远是好事。我觉得,我们不少人把竞争这个词的意思理解扭曲了。把生活变得像打仗,包括恋爱、婚姻都要钩心斗角,使出浑身解数。但很多夫妻,尤其是当丈夫的,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区分开来。在外面,可能是个领导,由于工作需要必须好强甚至霸道。可回到家里,就别继续扮演社会角色了。在家里,夫妻应该是平等的,最起码在尊严上是平等的。

当然,我们都不是圣人,总免不了争争斗斗,总想“赢”它几回。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与邪恶作斗争除外,我觉得,要想多胜,就要少争斗。一方面,成天爱争好斗,非常影响关系和睦;另一方面,你要是成天争,成天斗,自然会讨人烦。而且,你的想法也越来越不被重视。如果哪天你真的特别有理,也没人会听。因为你还没开讲呢,对方就会说:“啊,他又开始闹腾了!”

我曾经有个邻居老大爷,很难连续两天不和人争吵。有一天,老大爷又和人吵起来了,而且音量极大,还不时传来拐棍敲砸东西的声音。我怕出什么问题,就跑去把老人拉到我家来。患有气喘病的老大爷当时都快晕过去了。我劝他冷静下来,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您知道我这个人,谁都认为我无理搅三分。可今天我有理呀!”你看看,明明有理,就是因为成天争吵,落了个无理搅三分的名声。结果当真的有理时,根本没人听。

而我另外一个朋友老王,正好相反。外人都觉得他家是妻子“掌权”。其实,他家没有什么谁“掌权”的问题,而是有非常好的默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里的事情都由妻子作决定,老王基本不发表意见。他的原则是,即使妻子的决定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只要别太出格,哪怕是他觉得错误的决定,“只要负面后果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他都不干预。只有在他认为非常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开口。结果是,老王一开口,他的意见几乎都会被接纳。用王太太的话说:“我有决定权,他有否决权。”老王说:“你知道为什么我的否决权那么灵吗?因为我从不滥用!”我并不是让大家都学习老王,那毕竟是他们夫妻俩磨合多年才建立起来的默契。但老王的这套“哲学”还真值得借鉴。

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和治病没有太大的不同。往往,问题长时间解决不了,甚至越努力解决,反而越显得严重,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地找到“病”根,只是围绕着症状转圈。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八)

2010 年 1 月 5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故事是讲不完的

有一天,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老燕打电话说,他要和恋爱五六年的女朋友结婚了。我马上把这位老兄请到了附近的一个咖啡厅。

“你知道人恋爱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生起结婚的念头吗?”

我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给问蒙了。

“告诉你吧,”他抿了一口咖啡,“这是因为故事讲完了!”

“什么意思?”我越来越糊涂了。

“你想啊!”他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为什么叫‘谈’恋爱呀?所谓的‘谈’恋爱不就是讲故事吗?两个人互相讲自己有意思的经历、家史、小时候的故事——包括讲笑话。”

“有道理。”

“就是再平淡无聊的人生经历也足够讲它半年的。像你我这种‘老江湖’,两三年不成问题。再加点儿演义成分,三五年打不住!可是有一天,你开始津津有味地给她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时,还没讲两句,她突然说:‘这个故事早讲过了。’你说:‘不会吧?’她马上把故事提要给你总结一番:‘不就是你们那帮特种兵训练结束,放了假,到青岛玩儿,喝醉了酒发酒疯,自以为武艺出众,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揍了一个青岛人。结果没想到山东人团结,满大街几百人一拥而上,把你们揍了个半死,拖到海边灌了一肚子海水,还被五花大绑扭到公安局那件事儿吗?’你愣了几秒钟,马上开始第二个、第三个故事,她都说:‘讲过了!’没辙,你只好说:‘那今儿个你讲吧。’可是,她讲的每一个故事你也都听过了!一下子,两个人面面相觑。傻了半分钟之后,俩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咱们结婚吧!’”

讲故事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吃以前故事的老本儿。在老故事讲完后,剩下的就只有回忆和重温了。于是,两人的交流顿时显得乏味起来。真正值得共同回味的故事必须两人都是主角才行。而两人在认识之前,最难忘的浪漫故事往往是和别人一起创造的。当然,这些故事是保密的,并没有讲出来,但是,它在各自脑海里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

不断创造属于你们俩的故事是使婚姻保持新鲜感的关键。而绝大多数人在结婚后都会很快失去这种激情。这里面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现实问题。结婚后,两人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和恋爱时的浪漫大不相同。但即便如此,必须承认的是,婚后生活并不是没有浪漫的空间。第二点是意识上的问题。不少人觉得,恋爱和婚姻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人都把意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当然,这个观点并不一定错。但是,抱着这种心态,一进入婚姻就立马换挡,不再努力保持浪漫和刺激,会造成婚姻过早进入乏味状态。第三个原因是,不少人一结婚就产生“革命成功了”的感觉,好像浪漫的目的就是结婚。换句话说,就是惰性。如果两个人同时进入这个心态还好,如果一个人这么想,而另一个人不这么想,就难免产生“他/她结了婚就不像以前那样爱我了”的感觉,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有了第三者,才对自己失去了兴趣。

虽然婚姻生活的确和谈恋爱不同,人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但这并不绝对意味着浪漫和婚姻生活是对立的。也许浪漫的频率少于从前,激情指数不像以前那么高了,也许浪漫经常要向其他更现实的事情让位,但它不能没有。要时常创造出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外的故事。

如何创造这些故事,我想大家都会,也不用提什么建议。在一起这么多年了,应该对对方喜欢什么、向往什么略知一二。比如,如果你知道他/她觉得自己的恋爱、婚姻经历中缺少什么,就找个机会给他/她补上。就拿老燕来说吧,他妻子非常羡慕自己的同学,在大学谈恋爱时,两个年轻穷学生,旅馆都住不起,背了个帐篷出去旅游,晚上就睡在月亮和星光下,融化在大自然里,多么浪漫、难忘的时刻呀!老燕还真就带她去这么旅游了一回,妻子别提多高兴了!细节——尤其是感观的细节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所以,有意识地记忆自己的感观细节,这样,每一个美妙瞬间不仅仅会永远铭记在你心里,而且,每次想到它,都会像当初发生时那样美妙。细节越多,记忆越美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0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二十九)

2010 年 1 月 6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要对病下药

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和治病没有太大的不同。往往,问题长时间解决不了,甚至越努力解决,反而越显得严重,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地找到“病”根,只是围绕着症状转圈。

庄先生和庄太太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庄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庄太太除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之外,基本上是全职太太。庄先生很忙,通常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回家之前,他都会打电话给妻子。这样,他一进门准保吃上太太刚刚做好还热乎乎的四菜一汤。可最近这两年夫妻俩总是吵架,要不是中国人对离婚的顾虑和成见,早就离了。虽然俩人都不再对这桩婚姻抱任何希望,但就是因为离不了,所以,才被一个朋友拽到我这儿来了。

前两个星期谈了两回,他们无非就是互相指责,而且语言都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种。其实,只要有耐心,尤其是双方都愿意为挽救这桩婚姻做出努力,还是可以找出“病因”的。 三个月以后,真相大白。

庄先生工作压力特别大。可是,作为一个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压力他从来都是自己扛着,不向妻子倾诉。妻子问几句,他就有点儿烦。有一天,他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血压很高。医生警告他要减轻压力,同时,要吃口味淡的食物。

这么重要的事当然应该告诉妻子,可是,又怕她太担心。他犹豫了几天,终于有一天,吞吞吐吐地对妻子说:

“你以后做菜淡点儿,别再放那么多盐了。”

“为什么?”

“医生说的。”

“你病了?什么病?”

“没事儿。”

“是高血压吧?”

“别瞎猜了。跟你说没事儿就没事儿。”

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算是交代了。之后两天,妻子真把菜做得淡了不少。

当时,庄先生正忙着一个大项目,压力特别大。终于,项目决战的时间到了,结果是一败涂地。第二天一大早还得向老板汇报。回家前他量了量血压,结果,创了个人纪录的新高。

庄先生忘记了那天正好是俩人第一次约会的十周年纪念。妻子按照她第一次为庄先生展露自己烹调技术的菜谱,准备了一模一样的四菜一汤,要和老公重温从前的浪漫时光。

了解了这一切,你可以想象庄先生进门那一刹那的情景。庄先生一肚子火,血压奔一百八,而庄太太则精心策划了两个星期,就等着给老公一个惊喜。

庄先生一进门,没等妻子开口,也没注意到房内浪漫的布置和烛光,就先来了一句:“饿死我了!”然后,走到饭桌前,夹起一筷子菜,没嚼两下,“噗”地就吐了出来。

“你想把我咸死啊?盐吃多了能要我的命,你不是不知道!放这么多盐,还不如直接放毒药呢!”庄太太委屈死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倒霉的日子!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回到家,你又给我盐吃,你什么意思?!”

“你这么说太没良心了!我为了今天这顿饭辛苦了一天……”

再往下我也就不讲了,猜你也猜得出来。一把盐就随着误解,随着情绪,随着自尊心,越滚越大,滚着滚着就成了不可收拾的大雪球。

两年来,他俩的冷战热战多了去了。他们也去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诊断说,丈夫是“情绪紊乱综合征”,严重的“好怒型”个性,甚至有“暴力倾向”,起码是有“暴力潜力”,让他去上“情绪管理训练班”。妻子是“严重忧郁症”,给她开了药。结果,丈夫上了两堂课就不去了。用他的话说:把我跟一帮“暴徒型”的人放在一起,这叫什么事儿啊?妻子吃药跟吃糖豆儿似的,已经上了瘾。

其实他俩根本没病。说来说去,“病根”只有一个:婚后没有足够的交流。好几年都不好好交流,一切看上去都好好的,也没什么症状,一旦出了问题就小不了,因为那是多年积累的问题。反过来说,一旦出了问题,虽然症状那么可怕,根本问题其实就那么简单。根源找到了,没过俩月,夫妻俩又回到过去的幸福生活中去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

2010 年 1 月 7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设计美妙瞬间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很多故事,亮点越多,生活越美好。那么,我们最终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一个又一个像难忘的镜头一样的“美妙瞬间”。

有的人很会记忆美妙瞬间,而有的人在这方面就比较“木”。首先,让我们看看怎样才能记住更多的美妙瞬间。

虽然不少男人在这方面的敏感度也不错,但一般来说,多数女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强些(同时,记忆不美妙瞬间的能力也很强。男人早已忘记了自己几年前犯的一个小错误,女人还记得清清楚楚)。几年后提起两人第一次约会、第一次亲吻、第一个浪漫夜晚,虽然多数男人对大概经过还记得,而女人往往记得很多细节,比如,当时穿的什么衣服,听的什么音乐,吃了哪几道菜,天气如何,光线如何,闻到了什么香味儿,听到了什么声音,等等。最重要的是,她记得自己那个时刻的感受。

有人可能会问:一下记这么多细节,不累吗?很多人误认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电脑硬盘,容量有限,东西装得多了,地方就少了,甚至会把有些东西“挤”出去。而且,记太多细节是一种负担。其实正相反。细节——尤其是感观的细节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所以,有意识地记忆自己的感观细节,这样,每一个美妙瞬间不仅仅会永远铭记在你心里,而且,每次想到它,都会像当初发生时那样美妙。细节越多,记忆越美妙。

比如,两个人在森林里,突然下起了雨。他们跑到一棵大树下,男的把衣服脱下来,罩在女孩子的头上。这是个很美妙的瞬间,很多人会记得这感人的一幕。但如果你还记得一些其他的细节,比如:森林里下雨时的气味非常迷人,声音也很特别,雨水打在树叶上,然后滴到地上的干树叶上。由于雨点大,不仅声音不同,频率和节奏也不同。有时,大雨点打在干树叶上,干树叶甚至会跳起来!这些加在一起,简直就是一首浪漫交响曲。

怎么样,我对这件事的记忆比你的要美妙多了吧?可就是这么美好的瞬间,有的人竟然只记得“湿”、“冷”。

会享受生活的人并不一定比不会享受的人条件好。他们往往会创造发现每一个美妙瞬间的机会,懂得抓住每一个美妙瞬间。而那些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即使遇到机会,也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不好的一面。

第二个秘诀就是,那一瞬间既然如此美妙,就要不时地重温。就拿第一次约会或第一次接吻为例:事后女人重温的次数肯定比男人多,难怪人家记得那么清楚!

我们生活中的多数美妙瞬间,就像前面例子中的那场雨,并不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但,为什么不主动为自己和心爱的人设计一些美妙瞬间呢?

当我把这个建议讲给老梁时,老梁手一摆:“不用!我给她的美妙瞬间够多的了!”“是吗?”已经听梁太太抱怨半天了的我不相信地问:“您都给她什么美妙瞬间了?”老梁很自豪地说:“每年情人节、结婚纪念日和她的生日,还有我们有孩子后的每一个母亲节,我都给她买一大束鲜花!”我对老梁说:我相信您已经比绝大多数丈夫做得好了,但是,情人节送鲜花就像中秋节送月饼一样,送了当然是好事。可是,这四次都是定时定点的,人家早已有所期待。说句不好听的,多少有点儿像是履行义务。你有没有想过哪天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原因突然送她一束鲜花?还有,你说你并不是从没说过“我爱你”,而每次你对太太说“我爱你”都是因为你想要什么,或者是你做错了什么事,有点儿亏心了。你有没有想过哪天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原因突然对她说一句“我爱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一)

2010 年 1 月 8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少揪辫子多梳头

三年前,我的姑姑和姑夫结婚五十周年。他们的孩子在迪斯尼饭店的一个大厅为二老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祝活动,我也专程赶去参加。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我出来散步。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在另外一个大厅正举办着更盛大的结婚周年纪念活动。出于好奇,我本想过去看看热闹,可是人太多,还有不少电视台记者,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真不知里面是何等大人物,竟然如此兴师动众。

当天晚上,我在地方电视新闻上了解到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一对华人老夫老妻庆祝结婚八十周年!这可真是自古罕见,难怪如此引人注目。老先生正好一百岁,但身体健壮,声音洪亮,看着也就是七十岁的样子。老太太九十九岁了,虽然不像老先生显得那么年轻体健,但也是红光满面,谈笑风生——看上去也就是不到八十。

新闻记者们围着二老,所有人都想问同一个问题:“二老如此长寿,同时婚姻维持了八十年之久——你们的秘诀是什么?”

老太太笑了笑,看了一眼老先生,显然是希望老先生代表二人回答。

老先生还挺沉得住气。他略微想了想,不急不慢地说:“这长寿嘛,这婚姻八十年嘛,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一句话,”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下周围几乎屏住呼吸的记者们,“就是‘我不跟她一般见识’!”

说完,老先生豪爽地哈哈大笑,老太太也抿着嘴笑了。

从第二天开始,我把这条新闻当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了不少朋友听。“我不跟你一般见识”也就成了他们在争吵时断章取义乱用的一句话。咱们中国有句话叫做“好男不跟女斗”,可是,我总觉得不屑一顾地以“好男不跟女斗”来终结争吵,从根本上违背了老先生那句话的初衷。去掉惊叹号,放在心里,那才叫大度。否则,就是一种变相的挑衅,甚至是侮辱。这等于告诉对方:“你低我一等。”

很多恋爱、婚姻关系从一开始就因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不同,或因为谁是追求者、谁是被追求者而不平等。可是,人在尊严上必须是平等的。宋太太的丈夫经常说:“有多少女孩子排着大队,哭着喊着要嫁给我。我一时冲动,把这个机会给了你。给了你房子,给了你汽车,给了你好衣服、好化妆品。你还好像不知足似的,你还要什么?”其实,宋太太唯一想要的就是尊严。但有人就是要反复提醒对方:“在我俩的关系中,我的地位高你一等。”我在美国有一个华人朋友是卖人寿保险的。他告诉我说,在美国,所有的保险种类里,人寿保险最好卖,一般都是男人为保护妻子、孩子买的。他们把这看成自己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在中国,只要价钱有竞争性,其他保险都还好卖,就是人寿保险难卖。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经常有男人对我说:‘我花钱买保险,为的是我死了以后,我的老婆好拿这笔钱跟别的男人过快活日子?没门儿!’”你看看,不仅活着的时候要拥有,死了还要接着拥有。男女拥有对方的方式大为不同。很多男人希望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侣,一旦找到,就希望她永远不要变。如果爱上她时,她是个天真甚至有点无知的小姑娘,那么,最好永远这样,千万别突然有了自己的主见,或者多了什么追求。于是,从结婚第一天开始,目标就是“维持现状”,最大的要求就是“别烦我”。而很多女人,心里有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男人的概念,但并不一定真要找到他,而是要找到一个“可塑性”强的,可以往那个方向培养。于是,从恋爱开始,一个“新男人培养塑造计划”也就开始了。

对那些“维持现状派”的朋友们,必须指出,人是不可能不变的。几年以后,不用说她变了,你也变了。婚姻关系就是一个在变化中不断相互适应、相互磨合的过程。必须容许对方成长,容许对方的自我表现空间。

所谓少揪辫子,指的就是不要因为对方在思维习惯、做事方式等方面与自己不同,或与自己的期望值不同,而纠缠个没完。所谓的多梳头,指的是多给对方安慰、信任和安全感。夫妻如此,朋友也如此。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二)

2010 年 1 月 9 日  星期 六 今晚报

读懂女人的暗示

男女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交流。男人说女人思维没逻辑,女人说男人情商低,没悟性。一交流就吵架,有的夫妻干脆就不交流了!方太太和丈夫快一年没什么交流了。方先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后来,突然时不时地吵起架来了。他就纳闷:挺贤惠的妻子怎么突然间总没事找事呢?方先生希望我找机会和方太太聊聊。方太太承认,她是故意找茬儿吵架的。她说,我们交流太少了,觉得夫妻感情越来越疏远。于是我决定找茬儿跟他吵架。当然啦,我的目是跟他交流。比如最近又有什么项目啦,公司最近要物色人提升啦,最近压力特别大啦,等等。我也趁机告诉他我生活中的一些事。吵架后,就得有一个重新和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可以说好几天话。不仅这样,由于是我没理,我还得补偿他,对他特别好,又做好吃的,又陪他听音乐会,本来几乎停止了的房事又频繁了起来,我觉得我们的感情从非常疏远突然变得近了很多。吵完架的那几天特别幸福!我相信,多数男士都会觉得方太太没道理,而多数女士即便不认可方太太的做法,最起码也能理解,甚至有人采取过同样的“伎俩”。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男女交流方式的主要区别,以及在理解上的误区。

首先,男人的交流通常比较有目的性,而女人重视的是过程,是交流本身。

其次,男人和女人的交流方式也大有不同。男人一般是想好了再说。而女人喜欢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也就是说,把思考的过程也说出来。区别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女人开口了,而男人没开口。

男人习惯于说什么话就是什么意思,而听女人说话,重要的是话背后所表露的情绪、感受。比如说,当一个女人抱怨说“你从来不把我的事儿当回事”,这时很多男人会说:“我怎么从来不把你的事当回事了?”然后马上举出证据,揪着“从来不”三个字不放,这就是典型的被女人称之为“不知趣”的男人。“从来”在这里就相当于一个惊叹号。所以,男人应该针对女人的感受,而不是针对句子里的每一个字。

老吕有一位女同事,经常因为工作的事往老吕家打电话,老吕的太太因此很不高兴:“你就跟人家勾搭吧!”老吕就纳闷儿了:“我怎么跟她勾搭了?我是那种人吗?”老吕来向我抱怨太太多么不讲理。我告诉老吕:“别以为太太说你跟人家勾搭,就是在指责你有外遇。她是在表达一种情绪。她在想:‘你什么时候跟我这么耐心地交流过啊?’你对她的关照太少,你对别的女人的关照似乎多于对妻子的。”老吕开始注意和妻子多交流,果然,夫妻关系很快得到了改善。

很多女人说话比较委婉,其实,只要提高一点敏感度,就不难听出“如果你顺路,就来接我一下”,其实是说,“不管你顺路不顺路,都来接我一下”;“我有点浑身发冷,还是你一个人去和朋友打球吧”暗示的意思是“你别去了,在家陪陪我”。

谈到“针对女人的感受”,就自然涉及我要讲的最重要的一点了:不仅用行动,也要用语言告诉她:“我爱你。”男人觉得,表达的目的是澄清双方的疑惑点。而女人要的是听到“我爱你”那一瞬间的美妙感觉。能给予女人瞬间美妙感觉的东西还很多,比如鲜花,还有让她像触电一样全身发酥的“深深的一个吻”。好多妻子告诉我,她们最希望得到的结婚纪念礼物是一束鲜花、深深的一个吻和一句“我爱你”。要求一点儿也不高,可却非常难得到。

当然,我并不是要男人处处迁就女人。男人也有很多需要女人理解的地方。比如说,很多男人不是不爱交流,而是女人即便还没想好,开口就能说。男人不行。女人是“意识流”,男人是“推理小说”。其实,只要男人肯多倾听,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女人别给男人太大压力,让他知道,你不是要让他解决一个大问题,只是交流交流而已。

另外,别看男人总是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其实,“强者”中的最大群体是“纸老虎”。男人的“自我”比女人要脆弱得多。女人有时会说出比较过分的“气话”。这本身没什么,但要注意尽量不说或少说伤男人自尊心的“气话”。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0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三)

2010 年 1 月 10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爱好是最可靠的“终身伴侣”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婚姻中有共同的爱好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是因为有共同爱好的人们会有更多机会共享美好时光。理想上,配偶应该是终身伴侣。但其实,我们一生中最可靠的终身伴侣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的爱好。

“终身伴侣”式的爱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它必须是健康的。

第二,它必须是自己的选择;它必须源于爱,是能够独立于“目标”的爱。我见到太多被人强加的“爱好”。

第三,爱好必须具有发展性。有的爱好由于特殊的要求,比如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有的爱好则有几乎无限的可提高空间,这种爱好的最大好处在于:你永远不会厌倦。它使你永远在提高。

爱好的好处并不局限于“心理作用”,有些爱好还是很好的体育运动。除了体育项目,很多爱好对身体健康的直接正面作用也非常明显。比如,唱歌、唱戏可以锻炼肺活量,这是因为歌唱需要运气、深呼吸。最新的科学实验表明,深呼吸不仅仅锻炼肺活量,同时,对人的淋巴系统、免疫系统也有很明显的作用,更是减轻压力的最佳良药,甚至几分钟的歌唱就有立竿见影的成效。所以,一大早到皇城根儿吊两嗓子并不只是和票友们一起过把瘾,它包括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肺活量,提高淋巴系统、免疫系统活力。如果在唱、念之外再加上点儿简单的做、打,简直就是最理想的低强度锻炼。其实,演奏乐器也是如此。笛子、单簧管等管乐乐器比较明显,而演奏二胡、钢琴、琵琶、小提琴的人也会告诉你,演奏时的呼吸绝对和你坐在沙发上看连续剧时不一样。还有,投入地听音乐时(尤其是“艺术音乐”或“严肃音乐”,包括戏剧)和平时的呼吸也不同。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不少,诸如下棋、读书、书法、绘画等,更属于脑力活动。别看这些爱好看似和身体健康关系不大,而在快乐又平静的状态下保持大脑的活跃不仅是心理健康,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时,爱好的力量会超越它本身。

沃尔比是个有名的女指挥家,也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十年前,她到一家中学上 “古典音乐欣赏”课。开始之前,老师提醒她:“如果你要提问,无论如何不要点后排的劳尔回答问题。他总爱抢着答问题,就是从来没答对过。”

开场白之后,沃尔比为同学们放了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一个弦乐演奏的主旋律。放完后,她说:“这个主题就相当于贝多芬在这个交响曲中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说完以后,贝多芬觉得分量不够。他还想再强调一下,可是,又不想原样重复。同学们帮贝多芬想想办法——他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有的学生皱着眉头思考,有的交头接耳,也有的发呆,只有后排的劳尔把手举得高高的。

“后排的劳尔!”坐在旁边的老师还没来得及制止,沃尔比已经点了劳尔的名。

“我会向贝多芬建议,就再重复一遍,但这次不用弓子拉琴,改用手指头拨弦。”

“你还以为小提琴是吉他哪?”一个男生喊了一句,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等同学们的哄笑声平静下来,沃尔比从讲台上走下来,一直走到最后一排。她拍着劳尔的肩膀,微笑着说:“你猜怎么着?你的想法和伟大的贝多芬一模一样!”习惯于被羞辱的劳尔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孩子。但此时此刻,多年来第一次答对问题的他眼睛湿润了。

当天晚上,劳尔全家人计划去餐馆吃饭。劳尔说:“妈妈,我在家吃点面包就行了。您用我省下来的那份钱给我买一盘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好吗?”

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沃尔比散步时遇到了劳尔。他说,几年前的那堂课给了他信心,也给了他启示。虽然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但是,有些方面却可能比一般人有灵气。很快,他发现自己对汽车很感兴趣。现在,他在一家很大的修车行当了个技术员,是当地首屈一指的修车专家。

“你还爱贝多芬吗?”

“何止是贝多芬哪!音乐是我的最爱。尤其是《英雄交响曲》,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英雄交响曲》。它给我信心,给我力量,给我安慰,给我面对新的一天所需要的一切。为此,我必须感谢您!是您给了我新的生命!”“别感谢我。感谢音乐!它是你最可靠的‘终身伴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2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四)

2010 年 1 月 11 日  星期 一 今晚报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有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从小就教育男孩子勇敢、坚强。

有一个在灾难中失去双亲的男孩,出院前,医院安排了一位心理专家和他谈了几次。心理专家的结论是:“这孩子非常坚强,在父母去世后,一次也没有哭,一滴眼泪也没有流,甚至没有过什么特殊的表情。可见,他的承受能力非常强,很成熟,很勇敢,将来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医生、护士们也都对这个孩子的坚强赞不绝口。

我听说了这件事后,马上设法找到了这个孩子。经过交谈,知道他其实很伤心,对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有很多抱怨,他会在没有人时一个人痛哭。但他尽力把这一切压下去,不表露出来,因为他是个男孩子,他要坚强。这种强迫的坚强是很痛苦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告诉自己:我是个男孩,没有了父母,我必须提前成为一个男人,男人不哭。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别人也希望看到他表现出坚强的一面,虽然他几乎没有能力再这样坚强下去了。

我曾经有一位导师,叫高德博格(Dr.HerbGoldberg)。这位老教授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上世纪70年代出版过一本全美最畅销的书,而且是三十年来一直没有绝版的常销书,现在还能买到。也许您听说过,这本书名为:《当男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书中指出,多年来,虽然男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社会的要求以及男人本身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为这所谓的男人特权地位付出的心理和生理代价极高。高德博格教授把男人的问题统称为“超人综合征”。高德博格教授甚至认为,男人之所以比女人平均少活数年,主要原因就是“超人综合征”(需要注明:“超人综合征”只是说明这些问题时用的一个名词,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病症”名词)。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男女平等观念的加强,我们在更多意识到男女平等迫切性的同时,忽略了做男人之难。什么是“超人综合征”呢?就是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太多了,男人出于社会的要求和自尊心的需要,对自己的要求也太苛刻。而且,绝大多数要求不仅不合乎情理,而且往往是自相矛盾、互相冲突的。

比如,我们不允许男人表现出软弱的一面。男人不仅不可以哭,不可以怕,不可以喊痛,还不可以随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而事实上,男人也有软弱的一面,有伤痛、恐惧、担心、不知所措的时候。但他要强迫自己不去表露,伤心也不能哭,恐惧也不能怵,担心也装得若无其事,不知所措也装得胸有成竹,明明病了也不去医院,明明有问题也要说“没事儿”。他不仅要坚强,而且要显得什么都懂,什么都能。有问题也不问,不懂也得装懂,打肿脸也得充胖子,没能耐也得逞能,因为面子、自尊心是男人最脆弱的地方。这一切带来的往往是很沉重的、超出自己负荷能力的压力。

当我要求朋友们写出自己经常出现的情绪时,男人写出的通常还不到女人的一半。这恐怕是因为男人总在压制自己,不允许自己出现某些情绪,就是出现了也不允许自己表达,或者拒绝承认自己有过这些情绪。这导致很多男人对自己的了解非常肤浅。

男人的宣泄渠道也比较少,而且,由于在问题早期是以视而不见和压制为主,所以,一旦压制不住时,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健全,类似打老婆孩子之类的暴力发泄已经不再为社会所接受,而酗酒等发泄方式更是一种自我伤害,给男人剩下的“传统”发泄方式的确不多了。很多男人缺乏正当发泄的渠道和能力。

男人不是不能哭,也不是不能承认自己的软弱面。但男人是个死要面子的群体,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允许自己不永远扮演强者。在这个安全的环境里,他可以多愁善感,可以犹豫,可以茫然,可以软弱,甚至可以哭,而不用担心遭到非议,遭到嘲笑,不用担心形象。提供这个环境的可能是配偶,可能是知心朋友,可能是家庭,也可能是其他的小团体。拥有这样一个环境可以帮助男人缓解压力,对男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男人要想长寿,要想心理健康,就必须拥有这样一个安全环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五)

2010 年 1 月 12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代沟不是鸿沟

在和自己的晚辈交往时,我们这些长辈,尤其是父母,总爱以高人一等的长者自居。虽然我们在很多方面的确比孩子们强,但是,首先要和他们做朋友。我们的很多经验很有价值,但这不过是以前经验的积累,而孩子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现在,还有未来。

我父母教育孩子关键的一点就是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在原则问题上把好关,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在此之外,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一个掌握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孩子,一个有好习惯的孩子,是有自信心的,将来即便遇到些挫折、走了点儿弯道,也是永远让您放心的。相反,那些在每一个细节处都要干预的父母,永远不会放心。

我父母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对孩子的期望永远低于孩子的能力。有的老师说:必须要求孩子“跳起来摘桃子”。可是,如果他没能摘到桃子,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而如果你的期望是他站着就能摘到桃子,一个有好习惯、自信心的孩子,会自己跳起来去摘桃子的。而且,是为了自己的自豪感。

我有一位朋友,对孩子干预得特别多,要求也特别高,但在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方面,做得极差。当孩子帮助同学时,她批评孩子 “多管闲事儿”;当孩子主动报名参加公益活动,她责备孩子“牺牲学习时间”,孩子伤心地哭了好几次。而在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时,又以“具体行为期望”为主,比如,过年时要给老人磕头。孩子不想磕头,就说孩子不孝;生日时父母祝孩子一杯酒,孩子说她想做一个永远不沾酒的人,所以不想喝酒,她就又说孩子不孝。其实,重要的是孩子接受并掌握了观念本身。如果,像这个孩子一样,她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助人为乐、热衷公益事业、不喝酒),父母应该高兴。  

我们中华民族有孝敬老人的传统。多数人孝敬老人的方法是让老人少操心,多享福。但是,很多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不止这些。比如说,很多老年人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没用了、“多余”了。如果您身边的老人是这种类型的,不妨为他们张罗点儿事。

这里必须提醒大家注意三点:

第一,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老人是否真的有这种需要。

第二,一切必须在老人精力和身体健康允许的条件下。

第三,要注意分量。有一定重要性的事才让人感觉充实、满足、有成就感,否则就好像是在打杂;而太重要或难度较大的事,一方面,做不好为你添乱;另一方面,做不好对老人本身也是打击。

有人试图通过把老人带入“现代社会”。郑总为自己孤单一人的父亲买了台电脑。可是,老人家开不了窍,似乎加快了衰老的速度。这使我想起了二十年前哈佛大学兰格教授做的一个实验。

兰格教授把波士顿远郊的一个小镇子改了个模样,一切回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样子:冰柜里是老式玻璃瓶的可口可乐,晶体管收音机里放的是寒克威廉姆斯和金奥特里的乡村音乐,黑白电视里放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电视剧和新闻。兰格教授在波士顿找到了几十名老人,给他们做了体检。然后,把他们带到这个小镇子。老人们就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几个星期后,兰格教授又为老人们做了体检。让人吃惊的是,所有老人的各项身体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肺活量,甚至骨密度,都发生了明显的改进!实验结束,老人们回到波士顿。几个星期后,兰格教授又为他们做了一次体检,发现,所有身体指标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

这是为什么呢?可以说,这就是心理暗示效应。对很多老人来说,跟上时代的步伐有一定难度。所以,根据具体情况,不一定非要把老人拉着扯着进入“现代社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1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六)

2010 年 1 月 13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给予也是心理需要

爱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也许都同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但我觉得,世上还有一种更单纯的爱,那就是一个陌生人给予另外一个陌生人的爱。因为这种爱没有任何回报可言。正因为它如此单纯,如此无条件,所以最有感染力。物质和金钱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很多人也给不起,就是给得起,“剩余资源”也会越来越少。而爱心则是无限的,而且越给越多,因为它能感染更多的人付出爱心。你只需要从最小的小事做起,不要以为需要爱心的人们有多大的奢求。他们需要的非常简单:一个笑容,一声谢谢,一句关心的话,让他知道,这世上还有关怀、爱心、理解。而这样做首先得益的是自己。你会有一种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感觉。对清洁工说一句“辛苦了”,对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说一句“谢谢”,对节假日还在工作的警察、保卫人员说一句感激的话,为烈日下修路的民工买一根冰棍,都是很容易做到的。看上去是小事,而它的效果之好,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名叫Dr. Leo Buscaglia。我们都亲切地叫他里奥。他因为在南加大开了一门别开生面的课程而风云一时。那门课就叫《爱》。开学那天,教室里记者比学生都多。开始,大家还以为这门课纯粹是胡闹,可是,每一个上过课的学生都说,这是他们上过的最有收益的课程。《爱》的名声一下传出去了,很多学生为了这门课纷纷转学到南加大。可惜我没上过这门课,但我和里奥见过一面,他的所有书我也都读过。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能在国内某个学校教授关于“爱”的课程。

爱和奉献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五年前,我在南加州参与组织了一个为根治乳腺癌研究工作捐款的五公里长跑活动。每一个参加者的报名费是五十美元,五十美元以上算是额外捐款。除了参与各项组织工作之外,我还有一个具体的工作,那就是动员更多的中国人参与。我做了很多工作,可是,我总是听到类似“参加跑步还要花钱哪?”“赢了有什么奖啊?”之类的声音。在这个华人人口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的社区,参加活动的三万多人中,中国人只有不到二十人。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在这个社区里,中国人的经济地位起码是中等。而经济地位比中国人低很多、人口比例也低很多的黑人,则有上千人参加!他们中很多是由全家凑出五十美元,然后派出一个家庭成员参加。

虽然我们筹到了三百多万美元,但我却有一种失落感。我当时有一个黑人女朋友,就住在洛杉矶的“贫民窟”。她告诉我,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从小就培养了奉献的习惯。慷慨的奉献精神必须要在自己还“给不起”的时候开始培养。她兄弟姐妹十几人,小时候每人每周也就有几块钱的零花钱,但他们都会把买东西找回的硬币存起来。每到圣诞节前夕,每个孩子都要物色一个自己最欣赏的社会公益机构,把硬币捐献出去。她说:“不至于饿肚子的人都给得起,只是舍不得给而已。一个穷的时候吝啬的人发了财只会更吝啬。所以,必须要在自己还不富裕的时候就养成奉献的习惯,养成有爱心的生活方式。奉献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爱心。”

给予爱心和得到爱心都是人的心理需要。举一个两性关系的例子,比如,你给对方买很多很多东西,但是,不让她给你买东西。你也许觉得自己很伟大,而她却不一定舒服,因为你剥夺了她给予爱心的机会,也剥夺了她所需要的心理满足。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如果你总是帮别人,而从来都是拒绝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感觉“欠”你。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既有给予,又有得到,这样才平衡。否则,你的伟大有时反而成为一种自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20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七)

2010 年 1 月 14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事业要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服务

说了你可能不信,但是,在我的咨询工作中见到的最不快乐的就是有钱人,是事业成功的人。一个普通人如果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还真不会愿意跟他们交换位置。

就拿张总来说吧,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做职员。成天受气,感觉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别人控制。他当时就想:我将来一定要事业成功,当个大老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现在他成功了,更不自由了。整天要应酬,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不是他最想干的事情,不是他真正想见的人。为了成功,他失去了他原本最想要的东西——自由。

再看看李总。李总家世贫寒,看到最爱的家人得不到那些有钱人得到的东西,他发誓一定要发财。现在他发财了,他给家人都买了别墅、汽车,也雇了保姆、司机,但被生意缠得一刻都无法脱身。他没有时间去看望父母,没有时间和妻子共享浪漫时光,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他原本是为了让家人幸福才想发财的,可是为了发财,他失去了他原本最想要的东西——家庭。

我不是说事业、钱不重要,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钱、要事业成功。我们不能牺牲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来换取那些。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得到快乐。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平衡呢?首先,要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预先腾出时间和精力。我太太在一所私营学校工作。在学生高中毕业典礼的那一天,因为工作脱不开身,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父母参加了毕业典礼!在美国,如果孩子的毕业典礼和工作有冲突,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会去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毕竟,一生只有一次。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不可替代的。他们会为这些事情预先腾出时间。

有人会天真地想:如果有一天,生活中再也没有问题了,那该多好啊!问题永远不会消失,它只会越来越多。成功的标志不是问题数量的减少,而是问题档次的提高。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他原来很穷。那时,他的问题只有一个:怎样才能挣到足够的钱养家糊口?十几年后,他发了财,生活中的问题可就多了。比如,孩子上哪家私立幼儿园?是在海边买别墅还是在山里买别墅?公司需要雇一名总经理,谁最合适?公司准备国际化,是先进入美国市场还是先进入欧洲市场?你看,生活中的问题一下变得很多,可是,每个问题的档次都比以前那个“如何养家糊口”高多了。所以,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可是,很多看似成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档次却越来越低。比如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亲人在一起。情人来得容易,而真心的爱却不容易得到。因为共同利益连在一起的“朋友”一大堆,可以推心置腹的却没有。吹捧和拍马屁的大有人在,而自己却空前的孤独。不少正当年的成功人士还由于劳累、压力而英年早逝。这就是问题档次的降低。

在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时,要注意自己面对问题的档次是在提高还是在降低。如果问题的档次降低了,那么,你的发展很可能失去了平衡。当问题越来越多时,首先,要把问题的性质看清。很多人容易把问题夸大。比如说,出国谈一笔生意,到了机场才发现,护照忘带了,结果没走成。懊恼之下说:“完了!全完了!”是全完了吗?首先,虽然这笔生意很重要,没有了它,你的生意并没有“完”。第二,你的生活有多个方面,生意只是其中之一。这个道理说出来谁都明白,但是,不让某一方面的问题影响其他方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把事业看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使自己成为事业的俘虏,你面对问题的档次必然降低。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找到最重要的东西,然后,让事业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服务。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得到快乐幸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1-20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气象台路纵横网吧
好心态=好生活(三十八)

2010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快乐地去成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目标。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是,渴望成功的代价是空前的压力。大家不要小看“压力”这个东西。它不是“心理”的、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能直接导致心脏病、胃病、失眠等生理问题,也会导致不少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个人有远大目标是好事,可也有问题。“等我怎样怎样的时候,我就快乐幸福了”,换句话说就是,“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我拒绝快乐幸福”。为什么非要把快乐幸福延期呢?就拿婚姻来说吧,“结了婚就快乐幸福了”,恋爱多好啊!再拿学业来说,自己每一天的成长难道不是很开心的事吗?

对很多事业成功的人来说,生活中最可怕的东西就是成功。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功以后的失落。当你真正达到目标时,高兴片刻之后,你会发现,达到目标本身并没有带来想象的快乐幸福。我认识的一些最不快乐的人是达到了很多伟大目标的人。他们既有钱,又有名,但是烦恼比谁都多。

几年前,美国的心理学家们搞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赢得100万美金以上的“乐透”奖的几百人中,几乎没有人在十年后认为他们赢奖后比赢奖前快乐幸福。这结果有点儿让人不可思议,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那些赢奖后很快乐的人在赢奖前就很快乐。那些赢奖前不快乐,指望着钱为自己带来快乐的人最终并没有快乐。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快乐。他们以为快乐是由自身以外的东西控制的,而不知道其实是由自己的人生态度决定的。当这些自身以外的东西到来,但又没有带来长久的快乐时,他们非常失望。

我知道,你可能觉得我有点儿太“理想主义”了,其实不是。我不是说追求物质和功利不好。我只是在提醒大家:要先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不要期望成功换来快乐。用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说,就是:不要期望成功换来快乐,而是要快乐地去成功。

每一个人都要有目标。但设置目标是有技巧的。

远大目标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距离太远;二、在达到目标前尝不到什么甜头,或者说,在成功之前无法获得成就感;三、一旦目标达到了,问题就更大了。首先,不知道还该往什么方向奔了。再者,达到目标后,尤其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总会发现达到目标后的感觉与事先预计的有相当的误差。所以,目标设置要有层次。有远大目标的同时,也要有时常可以达到的目标,使自己经常获得达到目标的快感,得到激励,又在每达到一个目标后,还有努力的方向和精神寄托。如果长期没有获得达到目标的快感,多数人会灰心的。而且,即便达到了目标,也就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获得的也不是快感。

所以,我经常建议朋友们要设四种目标:一、远大目标;二、中期目标;三、近期目标;四、持续目标。

近期目标可以是当天就能达到的小目标,也可以是一两个月内能达到的小目标。这样,你会常有达到目标的成就感。中期目标可以是一两年内,也可以是三五年内可望达到的。

但最重要的是“持续目标”。持续目标包括:身体健康,心态平衡,家庭和睦,这些和事业、工作、金钱没有关系。这是因为,你如果在持续目标上失败了,其他目标完成得再完美,意义也不大;而如果你在持续目标方面很成功,即便其他目标上有了一些挫折,你还有身体资本,还有精神寄托,生活还是完整的。(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3 07:53 , Processed in 0.074343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