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深圳星命名与特区天文事业起步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voyagerbb 发表于 2010-6-3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科学院网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深圳星命名与特区天文事业起步发展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13: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记者 金涌 王轲真 记录整理
2010629133117.jpg
2010年1月15日在红树林公园拍摄到的日偏食。 梅林 摄

2010629133144.jpg
梅林  (天体物理学硕士、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天文观测部工程师)

201062913326.jpg
2010年1月15日,红树林公园观测日偏食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2010629133229.jpg
“深圳星”命名大会现场。(资料图片)


年轻深圳缀上亘古太空

  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同8大行星一样自己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显得明亮,它比我们的地球小得多,沿着各自轨道绕日运行。1975年3月17日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人员用口径40厘米的双筒望远镜对准狮子星座进行小行星照相观测时,在曝光一小时的天文底片上,发现了一个新天体,并在连续跟踪观测后计算出其空间运行轨道。该星先后在7个不同年份里得到了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多个天文台的多次观测证实。

  1981年6月,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该星第2425号的永久编号,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命名权。1991年1月3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在国际《小行星通报》上发布一批新小行星的命名公报,其中第2425号小行星用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命名。从此,“深圳”这个美丽的名字被镶上了太空星辰,成为当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第7颗小行星。

  “深圳星”在发现时离地球2亿多公里,当我们从地球上观测它时,好比在深圳要寻找一个在北京被太阳光照亮的像苹果那么大的物体。“深圳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亿5千万公里,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远2倍,“深圳星”几乎以一个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行,其轨道面和地球轨道面的交角约为11度,该星绕太阳一周需要5.2年。

  人大代表提议建天文基地

  天文学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座天文台的建成,将对天文知识在深圳市民中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天文馆馆长、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委员朱进认为,深圳应建设用于天文观测的公共设施,拥有一个集科研、业务、科普、旅游、艺术欣赏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文基地。

  2003年1月,深圳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市”,鉴于天文观测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高起点建设一个天文基地,是落实 “文化立市”战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之一,将填补我市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空白。

  2004年4月25日,在深圳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肖幼美等11名代表提出“关于在莲花山建立天文观测站的建议”,引起市government重视并交由市气象局承办。

  随后,市气象局会同市财政局、团市委等单位与人大代表举行专题会议,认为建设天文观测站反映了市民的呼声,但是建议选址莲花山不甚合适,应与气象观测站点布局、城市旅游规划或郊野公园建设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接下来,市气象局首次特聘专家会议在南澳召开,8位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热心参与观测站选址的讨论。

  根据实地考察和专家分析,大鹏半岛的东角区域远离城区,没有工业区,夜间无城市灯光影响,是深圳目前受人为影响最小的区域之一。有关建议书提出,结合基地建设,以天文气象为主题开辟科技旅游景观,如天文区、日晷林、行星馆等,尤其日晷为中华民族科技文明的象征之一,必将受到青少年和市民的喜爱。

  2006年12月31日20时,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正式开始进行业务运行。2008年5月,总建筑面积2244平方米的深圳市天文观测基地破土动工建设,2010年4月27日,基地正式竣工移交。

  “追星族”孜孜不倦守望星空

  深圳民间蕴藏着极大的天文热情,拥有数以万计的“追星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原科普部主任葛永良在电话采访中认为,天文的普及必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定会培养出自己的天文学家。

  深圳的“追星族”手中的“武器”——天文望远镜价值昂贵,少则上万元,多则数十万,他们在节假日驱车千里,长夜里守望星空,观察升空天体的奇妙运行。从美国硅谷归国的天文学博士、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徐国洪,当了老总也不放弃对天文事业的执着追求;香港同胞、天体物理学博士陈建荣是深圳天文 “发烧友”团队一员,常为观测到一个天象夜不能寐;还有天文摄影人黄伟、潘伟科、伍树人……

  在深圳大学的天文俱乐部、深职院的天文学会,在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中小学校的天文科普组织,天文科普“发烧友”们是一道亮丽风景。曾任哈尔滨天文馆首任馆长的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石兰涛,手边就有一张“联络图”,登记在册的深圳天文爱好者逾百。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曾指导学生拿过全国天文奥赛一等奖的原宝安高级中学天文专职老师孙毓睿,带着学生赶往正好位于全食带中心线上的安徽铜陵观测,见食时间达到5分44秒。而这天,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观鸟长廊,“追星族”们早早架起了天文望远镜,向市民免费发放观测镜,提供观赏日偏食服务。

  2005年6月15日,深圳湾上空出现了一场没有落地的小龙卷风,仅3分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风势变化的细微过程,都被家住下沙的“追星族”符生用数码相机完整地抓拍下来,并第一时间送到了市气象局作为珍贵资料进行分析。为此,市气象局首次启动奖励报灾机制,向符生发放奖金500元。

  1991

  1991年6月29日,新华社报道: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2425号小行星被国际行星组织命名为“深圳星”,其直径为16公里,属于轨道稳定的主带小行星。这是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第7颗小行星。

  2425号小行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1975年3月17日发现的。当时,宇宙中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已有102颗,其中已被命名的有51颗。在 “深圳星”命名大会上,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和淇向深圳市表示祝贺,并希望这一中国最早设立的、驰名中外的经济特区的名字,伴随小行星光耀星河,与日月同辉。

  深圳星资料:

  发现时间:1975年3月17日

  发现单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命名时间:1991年1月30日

  天体直径:16公里

  距太阳平均距离:4亿5千万公里

  绕日一周所需时间:5.2年

  距离地球距离:逾2亿公里

  相关链接

  小行星的探索发现与研究,对于人类认识宇宙和未来的宇宙航行,以及宇宙资源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按照国际规定,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命名权,发现者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命名申报,经由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公布于世,此名字即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所以,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

原文出自:

http://tech.sina.com.cn/d/2010-06-29/13324364064.s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2 收起 理由
gohomeman1 + 1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我梦想有那么一天,能够像voyager-2一样,飞出地球, 飞出太阳系,飞向星空的深处,那儿才是我的归宿, 小小的地球容不下我,小小的太阳系也容不下我.
開信光電 发表于 2010-6-30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SOFA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vangelion0t 发表于 2010-6-3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
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苍穹旋律 发表于 2010-6-30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肥城市 联通
支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七月的风 发表于 2010-6-3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好事,希望以后深圳再发现几颗小行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三叶虫 发表于 2010-6-30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联通
看好深圳。天文真是只是在经济发达了才有可能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公爵M16 发表于 2010-7-1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行有常 发表于 2010-8-24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第三张相片拍到我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2 20:30 , Processed in 0.1231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