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书介绍:格尔达·霍内克、庄逢源《宇宙生物学》

[复制链接]
冥古宙 发表于 2010-8-1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冥古宙 于 2010-8-11 12:29 编辑

作者:(德国)格尔达·霍内克(Gerda Horneck) (中)庄逢源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
开本:大32
页数:210
定价:50.00

内容简介:
宇宙生物学是在宇宙进化的框架下研究生命起源进化及分布的新兴学科。《宇宙生物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宇宙生物学的论著,全书共分8章,第1章以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来研究所有生命的共同特点,以及形成生命的元素和生物分子在宇宙中的形成。第2章从化石记录和分子生物学记录来研究地球上生命的历史、第3章研究辐射与生命,宇宙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第4章研究对内太阳系特别是火星的生命探索、第5章研究对外太阳系和更遥远处,特别是土卫六和木卫二的生命探索、第6章讨论生命在太阳系内和太阳系外可能的自然传输、第7章讨论在空间探索中为避免去向污染和返回污染而制定的行星保护法、第8章研究载人航天对宇宙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影响,以及长期空间飞行对航天员健康的影响及其对抗措施。《宇宙生物学》可以作为宇宙生物学教科书,也可作为对空间探索有兴趣的广大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格尔达·霍内克(GerdaHorneck),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前德国航天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前辐射生物学部主任,现任欧洲宇宙生物学联盟主席。长期从事辐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工作,长期担任与空间科学相关的德国及国际组织的顾问。曾获得欧洲空间局(ESA)、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国航天局(DLR)的多个奖项及国际宇宙生物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多次奖励。
庄逢源,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系首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力学与空间生命科学。现任国际宇航科学院理事,国际宇航科学院出版与交流常设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地区秘书。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享受government特殊津贴。2009年获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科学奖。

目录
第1章 生命的历程
1.1 概述
1.2 宇宙生物学导论
1.3 生命形式的共同特点
1.4 在宇宙进化的框架下生命发展的历程
1.4.1 元素在宇宙中和生命体中的分布
1.4.2 生命元素的形成
1.4.3 生物分子的形成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球上的生命历史
2.1 概述
2.2 地球的最初10亿年
2.3 前生物有机分子的来源
2.3.1 前生物有机分子的外源性来源
2.3.2 前生物有机分子的內源性来源
2.3.3 重要生物分子的非生物合成
2.4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2.5 地球上生命历史的记录
2.5.1 生命历史的化石记录
2.5.2 生命历史的分子生物学记录
2.6 生命的物理化学极限
2.6.1 生命生长和新陈代谢的极限
2.6.2 生命存活的极限
参考文献

第3章 辐射与生命
3.1 概述
3.2 空间和行星上的辐射场
3.2.1 太阳宇宙辐射
3.2.2 银河宇宙辐射
3.2.3 俘获带辐射
3.2.4 地球表面的辐射
3.2.5 火星表面的辐射
3.2.6 木卫二表面的辐射
3.3 基础辐射生物学损伤机理
3.3.1 直接辐射损伤效应
3.3.2 间接辐射损伤效应
3.3.3 剂量学考量
3.3.4 DNA的修复途径
3.4 空间辐射实验
3.4.1 空间辐射剂量
3.4.2 银河宇宙辐射HZE粒子的生物学效应
参考文献

第4章 寻找生命:内太阳系的探索
4.1 概述
4.2 内太阳系
4.3 可居住性
4.3.1 可居住性的基本条件
4.3.2 太阳系中的可居住区
4.4 太阳系可居住区中的类地行星
4.4.1 金星
4.4.2 地球
4.4.3 火星
参考文献

第5章 在外太阳系和更遥远处探索生命
5.1 概述
5.2 外太阳系
5.3 环绕木星的可居住带
5.3.1 伽利略卫星
5.3.2 木卫二
5.4 土星系统的宇宙生物学
5.4.1 土卫六
5.4.2 土卫二
5.5 太阳系外的可居住区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太阳系内和太阳系外生命的自然传输
6.1 概述
6.2 有生原说
6.2.1 最早的有生原说假说
6.2.2 辐射有生原说的实验验证
6.3 陨石有生原说
6.3.1 火星陨石的发现
6.3.2 陨石物质对太阳紫外辐射的防护作用
6.3.3 陨石有生原说的不同阶段
6.4 陨石有生原说不同阶段的实验验证
6.4.1 逃逸过程
6.4.2 漫游过程
6.4.3 在行星上着陆
6.5 有生原说的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宇宙探索过程中的行星保护
7.1 概述
7.2 行星保护的历史和基本概念
7.2.1 去向污染的防止
7.2.2 返回污染的防止
7.2.3 联合国公约
7.3 行星保护指导方针
7.3.1 第一类任务和目标天体
7.3.2 第二类任务和目标天体
7.3.3 第三类任务和目标天体
7.3.4 第四类任务和目标天体
7.3.5 第五类任务和目标天体
7.4 行星保护指导方针
7.4.1 生物载荷测量
7.4.2 减少生物载荷
7.5 载人行星任务的保护
参考文献

第8章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宇宙生物学
8.1 概述
8.2 人类的探索历程
8.2.1 地球上的探索
8.2.2 对空间的探索
8.3 载人航天飞行对宇宙生物学的促进
8.3.1 空间探索的驱动者
8.3.2 载人空间探索对于发展宇宙生物学的有利因素
8.3.3 载人空间探索对于发展宇宙生物学的不利因素
8.4 载人航天面对的环境应激
8.4.1 微重力和人体健康
8.4.2 宇宙辐射和人体健康
8.4.3 载人火星探索涉及航天员健康的关键问题
8.5 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生命保障系统
8.6 人类空间探索路线图
参考文献
后记
20837331-1_o.jpg
做任何事情,不求达到专业的水平,但一定要具备专业的精神。
zhanghran 发表于 2010-8-12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大庆中基石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刚出版就买了,一直想学习Astrobiology,国内终于有教材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3 19:30 , Processed in 0.09217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