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研究称小恒星会产生大耀斑危及生命

  [复制链接]
太空迷 发表于 2011-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江门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gohomeman1 于 2011-8-13 15:57 编辑

原先标题中有“地球生命”,本文事实上与地球毫不相干,所以我修改了标题——G版注
========================================================================================

链接:http://tech.sina.com.cn/d/2011-02-06/10495157609.shtm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幅示意图,显示一颗红矮星正发生一次耀斑现象,前景中是一颗假想的行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6日消息,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很清楚,恒星的“童年”是狂暴的。它们会产生巨大的耀斑。不过最终,当它们进入“成年”——主序星阶段后,便会安静下来,不再那么具破坏性。对此,我们应当心怀感激,因为若不是那样,强烈的耀斑活动将对地球上的生物圈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有些恒星永远都不会改掉狂躁的个性,个头最小的恒星却往往具有最大的破坏性。
  此项研究采用了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执行的“人马天窗凌星系外行星搜索”(SWEEPS)计划的数据。这项研究的设计方案是:在2006年的连续7天时间内对20万颗恒星进行重复成像,从而找到可能由行星掩星造成的恒星亮度变化。然而,由于这项计划中观测了太多的红矮星,以至于该项目的负责人,来自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的拉切尔·奥斯登(Rachel Osten)得以运用这些数据推算出这种小光度恒星表面的耀斑发生频率。
  研究小组最终筛选出了100次恒星耀斑,其中一些使恒星的整体亮度上升了10%。观测到的耀斑现象大都转瞬即逝,平均持续约15分钟。有部分恒星多次发生耀斑事件。这些耀斑事件并非集中于年轻恒星的身上,处于演化阶段后期的恒星同样如此,其中包括几颗变星,它们似乎显示更多的耀斑现象。
  “我们发现变星表面出现耀斑的概率要比一般恒星大1000倍,”亚当·科瓦尔斯基(Adam Kowalski)说。“变星自转通常很快,这可能说明它可能位于快速绕转的双星系统之中。如果一颗恒星表面有某种‘斑点’,也就是表面的暗区,当恒星自转时,我们就能察觉由它引起的轻微亮度变化。这种暗区其实就是大片的黑子区域,其成因和磁场活动有关。磁力线穿出恒星表面,构成一个磁隔离区,从而阻止热量对流的产生,因此黑子区域的温度要比周围表面低一些。而黑子区域磁场能量的瞬间释放,会造成耀斑现象的发生。因此,如果我们发现某颗恒星表面有‘暗区’,就说明它表面存在大型黑子活动区,正是在这部分恒星表面,我们观测到了较多的耀斑事件。”
  矮星会发生较多的耀斑事件,部分原因可能是它们拥有深层对流区。这一点可以从其化学成分中缺乏锂元素得到验证。深层对流将锂元素带至恒星内部深处,那里的高温足以将其破坏。这种大规模的带电粒子流会造成巨大的磁场。随着自转,磁力线将互相缠绕,当达到一定的紧绷度时,磁力线冲出恒星表面,形成黑子现象。最后两个半球的极性相反的黑子群相互抵消,从而回归最初的低能态,进入新的黑子周期。这种抵消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加热恒星外层大气,产生紫外线、X射线甚至伽马射线辐射,并形成带电高能粒子抛射。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磁力线不会简单的突出恒星表面,而是向外抛射,同时带出大量的恒星大气物质,形成“日冕物质抛射”(CME)现象。
  这中恒星更强的磁场意味着更多、更大的黑子。奥斯登说:“太阳黑子覆盖的太阳表面积仅占太阳总面积的不到1%,而在红矮星上,这一比例可以高达50%。”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9 收起 理由
gohomeman1 + 9 新春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2-6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这消息好慢啊,我翻译都这么久了: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58041-1-1.html

另外,楼主第N次忘了给出链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2-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5个太阳质量的红矮星,理论上认为是完全对流的。而且它们的体积比较小,核心密度倒是比太阳还大,所以这种核心的超热等离子体到达表面时,很可能某次比较多而产生超级耀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太空迷 发表于 2011-2-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江门 电信
这消息好慢啊,我翻译都这么久了:


另外,楼主第N次忘了给出链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2-6 23:55



    没注意看~!
    不好意思,几天没发帖又忘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ndazui 发表于 2011-2-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这个发现使得智慧生命产生的条件变得更为苛刻,以前还有理论认为红矮星寿命很长,有更多的机会孕育出智慧生命,现在恒星太大和太小都不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复 5# wandazui

所以,类太阳恒星是先决条件,更严格些,就是0.8~1.3个太阳质量的主序星。

其实,红矮星由于光度小,其宜居带一般在水星轨道内,这样的行星必然是潮汐锁定的,这也是对生命很不利的。我们不知道,昼夜交替是不是生命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反正由于距离原因,一次大规模的耀斑暴发,可能会把半个行星都变成火球,甚至造成大气层的严重流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1-2-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回复 6# gohomeman1


    我很赞同

    补充一句,潮汐锁定的行星要有较厚的大气层才能稳定全球气温,但是这样会造成巨大的风速,使得低密度的物体无法在表面固定。

    所以指望潮汐锁定的行星产生类地球生命也是一个悖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inter06 发表于 2011-2-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联通
再次证明我们的幸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iegengsheng 发表于 2011-2-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宜春 电信
天文上很多事不是脑袋里想的那么简单。
正如大质量恒星寿命反而很短;小恒星反而耀斑活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osmosEX 发表于 2011-2-8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电信
K、M的,恒星发电机比太阳的更高效,磁活动也就剧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2-8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回复 6# gohomeman1


    如果大气层比较厚的话,整颗行星的气温分布应该也会比较均匀吧,即使在潮汐锁定的情况下.
PS:如果温室效应很强的话,行星也许可以离红矮星更远,可以避免潮汐锁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2-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复 11# gliese581

这种猜测没有什么意义。你再多了解些相关知识就知道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志义 发表于 2011-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平凉 电信
所以,类太阳恒星是先决条件,更严格些,就是0.8~1.3个太阳质量的主序星。

其实,红矮星由于光度小,其宜居带一般在水星轨道内,这样的行星必然是潮汐锁定的,这也是对生命很不利的。我们不知道,昼夜交替是不是生命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反正由于距离原因,一次大规模的耀斑暴发,可能会把半个行星都变成火球,甚至造成大气层的严重流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4-3 17:11 , Processed in 0.10888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