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一种奇特的生物 叫“别人家的孩子”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22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11年02月25日 10:46   东方网-文汇报
 

 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

  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

  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

  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

  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钥钩叉,

  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

  他是团员、谠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

  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

  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块钱都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

  这就是感动中国2011
  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热帖在微博、论坛、新闻里处处可见,“别人家的孩子”猛然间红遍大江南北。跟着这些热帖的,却是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中的孩子们——

  “优秀的孩子们啊。请不要让我妈认识你们!!”

  “我生活中最近也有这种生物!人家月薪XXXX元,人家工作XXXX好,出国旅游还是公费!!我妈天天叨叨以上几句!”
 
   “可惜我爸妈已经认识了!我已经活在这些不明生物的阴影下10多年了!!!”

  “这种生物之外还有一种生物……他会在被他娘拽着耳朵骂成绩差的时候说‘后楼的谁谁比我还差’,而这个谁谁就是我,而这话是我娘叨叨过好多次的。”

  “真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免得我爹娘一看我就很闹心地要说,别人家的…如何了,别人家的…又如何了”

  “我特别不理解,别的还说得过去,‘别人家孩子长得好看,进了垄断国企’这两事儿还能拿来数落自己家孩子?孩子不数落你就不错了!”

  ……

  “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口中总是那么完美,即便他不是那么完美,他也总是拥有、而且总是恰好拥有你所没有的优点;最关键的是,他总是在你备受爸爸妈妈批评的时候适时地出现,种种“闪光点”让你在讨厌他的同时也顺带鄙视自己。

  “说别人家的孩子,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知耻而后勇,但真实的效果往往是别人家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知不足,而不敢前进了”——“别人家的孩子”折射出了家长如何正确评价孩子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评价要么缺斤少两,要么一两却能称出一斤——处处高估孩子,盲目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其实,和普通的秤不同,父母心中的秤时刻都应该调校,最重要的是不要时刻问“我的孩子真的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吗?”

  尊重差异,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孩子即时的、外显的行为没有优劣之分。最好的教育是,每个孩子在学校中无论开朗还是内向,无论动手能力强还是语言能力强,都有机会进行选择,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活动。

  但是,现在的中小学也许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差异和个性,因此家长请不要给孩子雪上加霜了,当自己最亲近的人也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的时候,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会受到永久的伤害。

  聪明的家长表扬孩子时,从不将其与另一个孩子作比较,而是和孩子的过去比。对于幼儿来说,他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的。而对于年长的孩子来说,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充满感激。

  赞美孩子不是越多越好

  表扬不是越多越好,孩子需要适度的肯定,一方面是语言适度: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语气来表扬。比如对低幼和害羞的孩子,语言可以夸张些,以增强激励性;对中小学生来说则可以用平和些的语气,随和的情感反馈更令孩子感激成人的赞扬;对好表现自己的孩子既要具体肯定,又不要过于夸张,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可帮助他调节情绪。另一方面是语态适度:特别是低幼年龄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举举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体语言,强化夸奖的效果;而对大年龄和性格腼腆的孩子,可以配合使用亲切的眼神,适当的手势。表扬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爱和欣赏,使孩子受到鼓舞不断进步,并且悦纳自己。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年幼的孩子,都应该蹲下来观察孩子,发现他独特的能力和特点,给予适宜的表扬和肯定,而且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和老师的赞美应该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需要真实的表扬

  真实的表扬意味着表扬孩子要具有指向性——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避免空泛、虚伪。事实上,结合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运用的智慧来夸奖效果最好,如“你真努力!”“你很会想办法!”这能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错误,遇到困难愿意自己尝试各种方法,把心思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用担心会受到批评。智慧的家长会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行为作出真实的评价,比如:“你这次确实比上次做得更好了”等。

  而对于低幼年龄的孩子,要避免使用“鼓励弱项的言语”,譬如“平常不爱说话的冬冬今天也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最爱说话的敏敏今天也能做个安静的小听众了”,看似表扬,其实会让孩子感到很恼火。

  对于孩子来说,终身受益的是Hexie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以诚相待,经常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这会孩子感受到“老师/爸爸妈妈是值得信赖的:老师/爸爸妈妈体谅我;老师/爸爸妈妈明白我的难为情;老师/爸爸妈妈发现了我的进步;老师/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曹宇)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22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别人家的孩子

热帖“别人家的孩子”网络“走红”,引发网友共鸣,热议被父母“比”着长大的成长经历。


别人家的孩子 - 简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您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最近,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学时,比的是成绩,毕业时,比的是证书,而工作后比的则是职业、收入。




别人家的孩子 - 微博热议




“别人家的孩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最近,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多数网友都表示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过,痛恨这个无处不在的攀比对象。



做我自己abc:大人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比如说“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干什么都比你干得好,再看看你”大人可知道孩子听了心里什么滋味吗?

Dr_Bruce: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家的孩子”。

八月堂:每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吴雨熹peter:“别人家的孩子”引发社会大讨论。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呢?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长对他/她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孩子进入12岁后的“身份认知模糊期”,他/她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家长又反复拿“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泛个性的优点集合体来指导他/她,孩子必然会迷失方向。

歇在树上的风_p23:与女儿一起读《别人家的孩子》,女儿慨叹:我怎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对她说:你一直都是别人的“别人家的孩子”。

学途: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或是把自己没有上好学的心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CrossCloud: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好而自己家的不好。那是因为有的家长虽然和自己家的孩子朝日相处,但确不懂如何客观评价孩子,更多地看到了缺点,而却非常愿意看到或听到其他孩子如何优秀云云,殊不知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

别人家的孩子 - 痛苦经历



“别人家的孩子” 无处不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也许还会延续到高中、大学。”现在读初三的小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小学开始,父母就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有时是具体的人,有时是他们虚构的,总之当我学习放松、退步,或者他们对我有什么新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适时地出现。”小恒说,一开始我的心态是很生气,觉得父母为什么老觉得别人的孩子比我强,认为他们不喜欢我,后来被说多了就觉得厌烦,对他们的这种所谓的“激励”的教育方式很厌恶。

别人家的孩子 - 家长经验



把自己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务员陈梅佳曾经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与女儿有过一段不开心的经历。那时女儿上初二,有一次她无意中在女儿面前说起同事的女儿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哪知女儿非常敏感,立马很委屈地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别人的好?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以前看到女儿类似的反应,陈梅佳都会认为女儿不够虚心,见不得她表扬别人。可是这次女儿竟然说出“你找别人的女儿做女儿好了”,她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



后来冷静下来一想,陈梅佳才意识到不该以这种方式来激将女儿,她的本意是想让女儿“知耻而后勇”,激发女儿学习的斗志,哪知倒让女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对自己失去信心。陈梅佳说:“我们总是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的长处置若罔闻。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后来,我和丈夫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别人家的孩子 - 专家建议



比别人不如比自己

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心理咨询室的黄老师表示,很多父母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父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例如拿孩子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比较,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来比较。此外,如果确实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学习的话,那么最好先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建议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心理会更容易接受。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2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不要拿我和“别人家的”比

日期:2011-03-04 作者:刘靖琳 来源:新民晚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你怎么就不行?”“看,别人家的老公多疼老婆,你多跟人家学学。”最近,“别人家现象”在网络迅速蹿红。针对别人家的种种,网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调侃热潮,别人家的男友、别人家的弟弟、别人家的老婆、别人家的女友等均未能幸免。
   
    “别人家”调侃系列,最早始于网友对家长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比较而产生的调侃和抱怨。有半数以上的网友表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来自“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巨大压力。而这股调侃热潮,也许是对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也许是对身边种种压力的一种释放……
   
人家的香些
   
    徐瑞娥(杂志编辑)
   
    以前单位有一位女同事,人到中年突然疯了。从此每天一大早背个黄书包上街“游行”,往返十公里以上,边走边骂一些不堪入耳的丑话。其中有一句喊的频率最高,那就是“人家的香些……”
   
    她疯了的原因,好像是怀疑老公与她一个朋友有染,她觉得那个朋友各方面比她强……最后,她便疯了。
   
    “人家的香些”其实是国人一种普遍的心态,其实外国人多少也有类似心理,他们叫“生活在别处”。
   
    “别人家的孩子都这么能干,你为啥什么都不会?”据说有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网友小时候都被这样类比过。这项调查让我舒坦了许多,原来我只是大多数中一个。家长们喜欢这样比,动机可以理解,无非是想激励孩子见贤思齐。可是比得多了,目标太多,孩子们根本无从追赶,最后除了搞坏情绪,什么收获都不会有。
   
    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别人家的孩子会做家务,别人家的孩子会画画……当这些“别人家的”一股脑儿扔给孩子,其实孩子内心里或许也有一串“别人家的”来应对你。别人家的爸爸是李嘉诚、李连杰、李刚……我爸爸为什么只是一个小职员?于是,老子怪儿女不上进,儿女怨爹妈没能力,这种双向抱怨,成为一道怪异的风景线。
   
    “别人家的”最大的副作用在于激发人的嫉妒心理。比如我小时候就很讨厌经常被提及的那几个别人家的孩子,而长大以后,我知道自己其实也曾经被周围好几个小伙伴嫉恨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嚷嚷了20年没有实现。嫉妒从娃娃时代就开始,这倒被“别人家的”逼得实现了。
   
    问题是,“别人家的”真那么好吗?多数时候,是注视了别人家最闪光的一面,拿自己的“下等马”去比别人的“上等马”,如此“田忌赛马”,焉能不比出一肚子羡慕嫉妒恨。不少人比着比着,心态越来越阴暗,经常被别人家的新车、新房、新娘刺激到了,更有甚者,就成了我那位同事那样的精神病,彻底杯具了。
   
    能不能有点自信,相信自己也有别人难及的闪光点?没必要去偷窥别人家,自己过得舒坦比什么都重要。
   
榜样的力量
   
    戈立(退休一级编剧)
   
    我是个年过古稀老头,对“别人家现象”,我也很有心得。
   
    上世纪50年代,我还在读中学,成绩平平:全班48人,期终考试排名次,我在25-30名之间。母亲很焦急,为我考大学担忧:“人家小惠学习成绩冒尖,你咋做不到?”小惠是我同班同学,住在对门,他聪明好学,每回考试名列前茅。我对母亲说:“人家头脑灵,我笨……”“笨,笨鸟先飞呀!”我点点头,遵循母训,“人一能之,己百能之”,果然奏效:高中毕业考,挤入前10名;继而考进大学,了却母亲的心愿。
   
    上世纪60年代毕业后,我被分配至外地文艺团体任编剧。工作不久成了家,继而有了孩子,工资不高,稿酬也不厚,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四口之家的生活。妻子主持家政,一旦手头紧便发牢骚:“都怪你抽烟、喝酒,降低了我们家生活水平!”妻的责备不无道理,由于我的不良嗜好,直接导致餐桌上的荤菜稀少。她接着说道:“人家大刘,不抽烟不喝酒,不是照样写出剧本吗?”大刘是我的同事,住在隔壁,烟酒不沾,夫妻和睦。为了维系家庭生活水平,为了不与妻子斗气,我下狠心,戒掉烟酒。上世纪末退休后,我叶落归根,回到上海定居。打打太极拳,做做广播操,颇为清闲。那时儿子参加工作不久,已到结婚年龄。一日,他以商量的口吻说:“爸!你的身体蛮好,能否寻个岗位,发挥余热,像楼上王伯伯那样……”王伯伯大我一岁,与我称兄道弟。他当了数十年钳工,技术高明。退休后被一家工厂聘为技术指导,每月除了退休金之外,又多挣一份丰厚的报酬。前几天,他购得一辆轿车,来我家串门时说,一是供儿子上下班使用,二是全家出行方便些。我儿子听后动了心,于是劝我“发挥余热”。发挥余热好啊,等于是延长有效生命,我点头应允。正巧,所在街道办事处筹办一份内刊,我去应聘被选中。从此有两份收入,月月有结余。2004年,我儿子买了一套两室一厅新房,我乐得像老王兄那样“掼派头”,取出存款,包揽了首付费用。
   
    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活到老,学到老。我虽一辈子无望做榜样,然而,从学习“别人”中,受益多多:增强基础知识,戒掉不良嗜好,还为小辈购房出一点力。如此好事,何乐不为。
   
鞭策孩子,下手别太重
   
    哈尼(策划)
   
    平心而论,我小的时候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符合大人们对乖小孩的各项标准:成绩好、爱看书、爱静不疯玩、兴趣丰富爱好广泛、会做家务、朴素不打扮、不乱花钱……可即便这样,爸妈还是有很多话可以唠叨。
   
    今天说,这个小孩从小拜师学国画,比我利用寒暑假在家里自学素描水彩有前途;明天说,那个小孩跟着老爸学弹琵琶,经济实惠又传承民族文化,哪像我背靠老爸这棵大树却愣是对民乐不感兴趣,拨弄几天二胡就嫌它土,反而看上了价格昂贵、可抵父母几年工资的西洋钢琴——“败家啊!”又说我性格太内向不善言辞,到长辈家里做客也不和人家说话,就知道坐在角落里抱着一本书闷头死啃;更不能像一些孩子那样八面玲珑,嘴巴甜得像是抹了蜜糖……总之,虽然出门做客,我也会从别人的父母口中收获很多夸奖,可一回到家关上门,却被从头到脚挑出很多缺点。
   
    整天被父母唠叨,你说我烦不烦?烦!肯定烦!
   
    每次他们一说东家好西家好,我心里总是暗暗反驳:兴趣爱好又不能强迫的咯,凭什么我不能喜欢西洋画、西洋琴,就一定得按照老一辈人的喜好喜欢传统艺术?再说,这个年纪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要八面玲珑做什么?我的职业是学生,又不是交际花!
   
    当然,年纪渐大后,我对父母的用心有了一些理解,他们当然有他们的道理。毕竟,走上社会之后,书本知识只是竞争所需的一小部分知识而已,性格或曰情商更能决定大半辈子的命运。更关键的是,他们会用心良苦地在周围并不很广的范围中仔细筛选,务求挑选出在某些方面略胜一筹的同龄人,作为给自己孩子设定的追赶目标,不断敲打,整日鞭策,以免孩子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不破不立。在某种程度上说,父母宁肯“破”了孩子的自信,也一定要“立”起足以激励孩子们奋起直追的危机感来。当然,在这过程中,难免有时会出手太重造成误伤。虽然我现在并不埋怨父母在我的少年时代多次“辣手摧花”,把我打击得无地自容,但我如今敲打自己孩子时,会学点心理学知识,适可而止。
   
有些听,有些不听
   
    芬芳(职员)
   
    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爱比较。这有积极的一面,就是所谓的上进心强,与强者比较将更强;但也有消极的一面,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一面,硬要比较是庸人自扰。
   
    小女子今年三十又二,小时候是乖乖女,读书成绩一极棒,经常被家长们作为“别人家”的成功典型教育小孩。我也听到过“别人家的”故事,如隔壁楼的小王只是初中毕业,跟着父母在菜场卖菜;弄堂里的小李书读得少,早早步入社会,一到法定年龄就匆忙结婚了。听到这样的例子,我淡然一笑,继续看书。也有亲戚开导我,“人家女孩子都出去玩,穿得多漂亮。你怎么像书呆子啊,浪费了花样年华。”我同样一笑而过,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他们的好意我心领,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大学7年时光飞逝,一路从本科读到硕士,有喜悦也有烦恼。比如妈妈就抱怨过:“如果你不读硕士早点毕业,就能在房价疯长前改善住房,你的小学同学沈某已经买好大房子了。”话说得不错,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我只能安慰妈妈:房子以后还可以买,但免试直升研究生的机会是一去不复返的。妈妈一想也是,女儿的学历叫得响,也是一种安慰。
   
    毕业时我快26岁了,也找了份稳定的工作,不料又经常听到“别人家的故事”——在这个剩女泛滥的时代,学历高、工作好、收入稳定,居然成为女孩子找对象的障碍!亲戚、朋友、老师,周围认识我的人,都劝我放下架子,降低要求,找个归宿最重要。小张只有大专学历,嫁了个好老公;小王相亲3次,就成功“出售”自己;小李在图书馆看书,偶遇未来的先生……
   
    对朋友们的关心与建议,我只有虚心接受,比如积极主动,尽量多给自己接触男生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谈恋爱能力。当然这些改进,必须在我心理承受能力许可的范围内。我仍然坚持一个原则:人品好的前提下,彼此要有感觉。我也曾尝试着接触别人眼中所谓的好人,但却未能拉近与好人“心”的距离。因此,我懂得了啥叫“适合你的才是好的”。
   
    我觉得,“别人家”故事多听听也不是坏事,但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分清哪些是前车之鉴,哪些是学习的榜样,哪些是没有可比性的个案,这样才能有所收益。
   
拿自己跟别人比
   
    月方(医务工作者)
   
    当初我在娘家做女儿时,从没被爸妈比过,进了婆家反倒被比来比去。第一次上门,老公一同学夫妻来访,人家一走,婆婆就捏着我们的薄衣单衫叹:“看人家小两口穿得多厚实,你们呢?简直要冻出人命!”这是爱的比较,我不好发作。
   
    结婚后,公婆的“爱比病”一天天露出端倪:“你看某家儿子媳妇真是能干,婚后买了几处几处房了,我真佩服他们!”“某人吃补品一月上千,全是他儿子掏钱。”当然有时候也说“某家媳妇懒”“某家媳妇凶”“某家儿子忤逆”……承受着他们或好或坏的“比较”,我的心忽喜忽悲、忽暗忽明。
   
    细细观察老公,发现他倒泰然自若,不禁佩服他的定力,大概从小被公婆比来比去,早已“医学脱敏”了。
   
    看到一个育儿帖如是说:“父母老拿孩子跟别家比,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为什么人家做了局长你却没有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我茅塞顿开,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公婆面前絮叨:“谁家老爹老娘天天烧给儿子媳妇吃,一点也无怨言”“谁家公婆买的基金翻了几倍”“谁家妈妈那才叫开明”等等。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说得大家都有些讪讪地,从此天下大安。公公再有碎言的时候,婆婆朝他使个眼色,他就把话说得相当缓和,我们也就当故事来听。
   
    老拿别人家的优点来戳自家人的痛处,那是自讨苦吃自毁幸福。想要出成果出效率,就该拿自己跟别人比。
   
    前两天我看某个高质量居家帖子,拿帖中的主妇跟自己比。比着比着,我干劲十足地把抽屉里的鸡零狗碎清理干净、把家里的角角落落规划妥当,屋子干净了心情舒畅了,生活质量前进了一大步。
   
    吾日三省吾身。
   
    本版整理  刘靖琳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22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盘点父母口头禅 “别人家的孩子”让人压力最大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3-09 04:28

核心提示: 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TA从我们出生那刻起就和我们如影随形,和我们一起上学、找工作、恋爱、结婚……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任何阶段都永远比我们优秀。最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新浪微博、人人网、19楼论坛、百度贴吧等网站上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TA从我们出生那刻起就和我们如影随形,和我们一起上学、找工作、恋爱、结婚……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任何阶段都永远比我们优秀。最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新浪微博、人人网、19楼论坛、百度贴吧等网站上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我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块钱都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这就是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

  热烈讨论是由这个《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引发的,帖中所述内容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仅新浪微博就有4万余网友参与此话题的讨论,还有多个网友为此专门开通了“别人家孩子”的微博。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别人家孩子”在不断发生变化。

  ■段思弦的假想宅:自我考上研后她消停了三年,最近又出来得瑟了,听说伊嫁得很好。

  ■发呆的小白:我身边这个最近买房了,还开上了私家车,都是自己挣钱买的,没花家里一分钱,还比我小。“这个孩子前三百年后三百年都没有人能够超越,你们懂的。”网友“小哥言无咎”说。没错,等自己和“别人家孩子”长大后,相应的“别人家的”一切就都陆续出现了,不断变化着角色,本质却是丝毫未变——“别人家的”永远都是最好。

  不少人长期生活在这个阴影下

  除了讲述自己遇到的“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很多网友还表示自己深受其害,网友“瞌睡猫_祥瑞御免”则将此种现象称为:“典型的‘邻家有子特优异自卑综合征’”。

  网友“发芽茶”坦承自己对这个“别人家孩子”特反感,网友“青芦之上”则“从小被这个人家的姑娘比得无地自容”。“别人家孩子千千万,而我们却是孤身一人孤军作战,敌人是强大滴,强大到积淀了数十年的怨念啊!”网友“许陌离”“每次听到这句总有点莫名的火”。网友“吕二妞儿”悲痛到“真想一下子撞死得了,这样的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生活在“别人家孩子”阴影里,不少孩子和父母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来看看他们都采取了哪些手段。

  ■小苏427:自从背井离乡,我就不用活在人家的姑娘的阴影下。哈哈。

  ■壁孔中的狼:我一般都回答:她是她,我是我,跟我有什么关系?

  别让孩子重复自己曾受过的打击

  网友“孟朝阳”是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的老师,同时也是5岁男孩的父亲。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发现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父母,“最爱这样讲了”。

  这是父母下意识中望子成龙心理的体现,本身没有错。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非常优秀,可遇到别的孩子的某一点有特殊才能,这种话还是不自觉地就出来了。他分析说,第一,是父母不自信的表现。要知道,其实你的孩子一直都是别人口中“别人家孩子”。第二,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关注孩子个体差异。第三,是父母自己的虚荣心造成的。

  “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但却让孩子感到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这是多么悲剧的相互误解。”西安心支点心理咨询公司的心理师贺罡认同孟朝阳的分析,他同时给出了应对措施。父母要懂得把孩子当做一个个体来对待,而不是当成自己的附属。70、80后做父母的,他们更愿意以鼓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曾经受过的打击。 主持人:晴晴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hbb 发表于 2011-3-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咸宁 电信
“别人家孩子”很可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earnoo1236 发表于 2011-3-2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faazzqq 发表于 2011-3-2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就这样 一代又一代的小孩 死在了别人家的孩子的手里。。。。。
万恶的中国教育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22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我以前在这里发的聚焦中国教育专题贴很受大家欢迎,不过最后貌似还是死在了“别人家的孩子”手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酷爱 发表于 2012-4-1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珠海 中移铁通
咳............四面楚歌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wototoo 发表于 2012-4-1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教育网/武汉大学梅园六舍
是我们家的孩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3 09:29 , Processed in 0.10547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