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大将对“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进行会商引争议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1-3-31 22:57 编辑

2011-03-25 03:26:15 来源: 西安日报(西安) 跟贴 3279 条


核心提示:去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元培学院开始对十类学生试点会商制度。这十类学生含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等。


这项制度预计今年5月份将在全校推广。对此,有舆论认为,北大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涉嫌“禁锢北大学生思想”。



3.jpg



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

从去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会商的“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

据了解,目前元培学院和医学部的试点已接近尾声。预计5月份之后,会商制度将在北大全校推广。

记者发现,对“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记者最早在某社交网站一名北大学生的网页上看到这一消息,该学生自嘲“已符合十类重点学生中的三项特点”。

也有北大学生表示支持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认为“有些学生太嚣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诋毁北大,应该将他们送到疯人院去。”但更多学生认为不应将“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一名元培学院的大三学生告诉记者,元培学院的学生大多是以各省市前三名成绩入校的“天之骄子”,许多学生的言谈、思想都个性十足,因此很难界定谁属于“思想偏激”。“错误的会商很容易埋没这些学生的个性。”这名学生说。来自法学院的研究生小杨则认为,北大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容易

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

对此,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表示,会商工作以关注学业困难、多次挂科的学生为主,主要是了解他们学业困难的原因。同时会商工作也会关注一些思想偏激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据《北京晚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北大思想偏激?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与使命背道而驰


2011-03-26来源:北大思想偏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北京晚报》报道,从今年5月起, 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所谓“重点学生”,包括了从经济贫困到北大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校方将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在舆论引起强烈反响。从2010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和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预计5月份之后,会商制度将在北大全校推广。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有北大学生表示支持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认为“有些学生太嚣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诋毁北大,应该将他们送到疯人院去。”但更多学生认为不应将“北大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


一名元培学院的大三学生告诉记者,元培学院的学生大多是以各省市前三名成绩入校的“天之骄子”,许多学生的言谈、思想都个性十足,因此很难界定谁属于“北大思想偏激学生”。“错误的会商很容易埋没这些学生的个性。”这名学生说。来自法学院的研究生小杨则认为,北大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会商“北大思想偏激学生”很容易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

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的思索

节选:北大为何容不下“思想偏激”的学生?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123248.shtml

所谓会商制度,指的是相关院系先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进行帮扶。
其中,学生因经济贫困、罹患疾病等原因从校方得到关注无可厚非,但“思想偏激”一项,则引起舆论强烈质疑。由于定性模糊,这一标准很容易与北大赖以骄傲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相冲突。

《北京晚报》引述北大学工部副部长的言论称,“思想偏激”的具体例子是,“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这一会商制度的具体成效尚待观察,据称,对于是否有因为思想偏激被“会商”的学生,北大学工部没有予以证实。但是这一制度已经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北京晚报》承认,多数学生认为不应将“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有些学生表示担心,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容易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更有网络舆论激烈地表示,北大将成为收罗全国顶尖考生再改造成温顺绵羊的生产基地,所谓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的北大精神不过将成为被阉割后的一块遮羞布。


放任思想自由,大师多若群星



在中国教育界,或者说中国高校,如果让人来评价哪个学校最有包容精神,哪个学校最容得下个性人物的发展,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北大。因为这所学校早在上世纪初,就奉行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感召下,一时间,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华人才俊,纷给投其门下,谱就了中国大学和学术的一段佳话。也是在这一思想理念的指导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锺书,金岳霖,辜鸿铭,季羡林,包括后来的毛泽东等,中国近现现代史上灿若群星的名字,都齐聚在了未名湖畔!


这是北大的精神法宝,这也是北大最大的骄傲!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样一个以“兼容并包”为特点的大学近期却要推出一个拒绝学生“思想偏激”的措施,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让人不由得不大跌眼镜!
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校方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要“会商”那些爱批评学校工作的同学。也就是说,那些爱批评学校工作的同学就是“思想偏激”!就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什么理由?这就是倡导“思想自由”的北大?这就是“兼容并包”的北大?说实话,看到这样的理由,再想想北大的办学理念,真是有夫复何言之感。


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荒谬!与使命背道而驰

首先从管理和组织原则来看,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学校连饭菜问题都不允许学生评价,这是违背了最基本的管理原则,这是不符合组织原则的啊!“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正确的对待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这应当是我们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对待批评最基本的态度,何以在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的五四运动的诞生地北京大学发生拒绝最简单的批评呢? #

再就是从北大的使命来看,这里可是从全国各地招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当然是指现行考试制度下的最优秀),既然是最优秀,他们哪一个不是智力超群,个性独立,思想敏锐(部分非竞争性考试进来的除外)?北大肩负的使命是把他们培养成全国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和各行业的矫矫者。而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激活他们的潜能,从而成长为真正的创造性的人才。但是,我们的制度不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是禁止批评,严防异端,对于不同意见者以“思想偏激”的大帽子框之,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噤声,搞自已说了算,搞教霸,学霸,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以听话教育为目标,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大师,怎么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其三是从人才成长的环境来看,任何杰出人才的成长,都与环境有关,这个环境就是自由,只有有了宽松的环境,才能万类竞发。历史不可能重复,但是历史可以镜鉴。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回顾北大那段辉煌的历史,当时的那些大师,哪一个不是“思想偏激”的学生或老师,他们的成长成才,甚至后来成名,可以说完全得意于当时北大宽松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没有偏激的思想,只会有浅薄的思想!没有偏激的头脑,只有平庸的头脑!   

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教育制度何去何从?

关系民族的未来

在那次事件之后,我写下了如下的言论,我以为这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北大对“偏激学生”的“会商”。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框架,应该说是一个有着严重问题的教育模式,挂的是素质教育之名,行的是应试教育之实,无论是施教者的老师,还是受教者的学生,还是管理教育的校长,都陷入巨大的茫然和痛苦之中。社会反应非常强烈。不久前去世的科学泰斗钱学森还发出了“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大师”的“世纪之叹”。当前,教育部和国家有关方面正在思考如何改进。

北大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不仅没有检讨现行教育的缺失,以求改进的良方,而且还举起所谓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牌子,从制度上摒弃所谓的“偏才”“怪才”,否定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培养某一方面杰出人物的作法。这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想紧跟时代潮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没有认清现在教育制度的巨大缺陷,以一个有重大缺陷的制度来“匡正”我们的“偏才”“怪才”,否定人的差异性,片面追求所谓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违背教育规律,也违背人才特别是“天才”的成长规律。


我以为,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越来越去个性化的举动,轻则害学生个人,害北大自己,会让北大更加出不了学术大师,重则害中国教育,大而全的教育,不偏不倚的教育,听话式的教育将会导致学生个性精神的泯灭,导致社会创新精神的泯灭!


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被会商”结束语

北大,何时变成了一个冷笑话? ?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批评学校就是“思想偏激”?

2011/3/26 11:21:49  红网

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3月25日《西安日报》)
  
  到底北大是如何认定“思想偏激”的呢?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给出了一个例子:“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这也算思想偏激?我想对一些细微漏洞夸大批评的人,无非是想更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时候是不把小问题看成是问题的。这怎么在一些人看来,就是“思想偏激”呢?我倒是觉得因为学生批评了学校,就简单定义人家是“思想偏激”的人思想是很偏激的。
  
  我觉得,高校本来应该去提倡批评精神,因为绝大多的批评声音都是使人进步的,而很多事物也都是在批评中得到改进。学校应该去教会学生理清事物再去批评,怎样批评才得理,绝不能因为事小,就叫人家放弃批评。而现在北大倒好,不去提倡批评精神,却对批评学校的人认定是“思想偏激”,然后对其进行会商,这真是北大的耻辱。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时,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进行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也从此日新月异。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也因此成为了北大的名片。而现在北大却将批评学校的人定义为“思想偏激”,就要去矫正他们的思想,这让人情何以堪?如此的北大,还是我们印象中的北大吗?
  
  简简单单的将批评学校的人定义为“思想偏激”,无疑是很错误的,就像接爱采访的那位同学说的那样:“错误的会商很容易埋没这些学生的个性。”而埋没学生个性的学校,那和猪栏又有何区别呢?那些因被错误会商而失去个性的学生,我想他出校门的那天,也是被社会主宰的开始。如果结局是这样的,还真是这个国家的不幸,也是这个社会的不幸。学校不是猪栏,理应接受各种批评,教育部门应该去管一管这种向教育里放“瘦肉精”的人了。

[稿源:红网]
[作者:冯永略]
[编辑:方天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jy08 发表于 2011-3-3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电信
北大已死,有事烧纸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北大会商学生,我们会商北大

2011年03月26日 02:10来源:华商报


“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北大。的确,曾经有太多思想光泽,让北大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符号。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令人内心激荡的北大传统,现在已经笼罩上沉厚的暗影,让这片天地原本充满自由与个性的空气越发稀薄。

这样的空洞与压抑,现在就聚焦于“北大将对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这件事上。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表示,主要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会商”透露的“调整、统一、控制”意味不言自明。

“北大,已经不是以往的北大。”这是网友发出的沉痛叹息。其实,这些年有关北大传统沦陷、精神不断矮化的事情层出不断,也一次次激起有关北大精神坍塌的讨论。特别是一次次高居大学排行榜之首,让北大越发傲慢与偏见,离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越来越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北大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也就根本不值得奇怪了。尽管北大此举引发巨大争议,多数学生并不认同,但也有北大学生如此表示支持——— “有些学生太嚣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诋毁北大,应该将他们送到疯人院去。”如果北大从上至下真的都走到不能接受批评意见的地步,毫不讳言地说,北大传统必将彻底坍塌。

关于北大传统,蔡元培、胡适、蒋梦麟、傅斯年这些北大校长们曾经做过太多表述。“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仅仅以蔡元培这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就把自由主义是北大传统说清透了。不过,我更喜欢的还是同为北大校长胡适对学生发出的那句激情吁请———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吾人若视教育为增进文明之方法,则当自尊重个人始。”这是北大校长蒋梦麟说过的话。他还描述过北大当年的情形,“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教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面对这样生动的场景,真的不知道现在北大那些要把偏激学生 “送到疯人院”的干部与学生,会不会一脸羞惭。

北大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会商,说到底,就是扼杀个性自由,戕害独立人格。在北大学工部那位副部长看来,“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就可以被界定为“思想偏激”。这一次,我真的被这种官场思维与数字逻辑震惊了,难道说“两毛”就属于偏激,到“五毛”就属于不偏激吗?呜呼,我实在无话可说。这里我只想向北大师生,特别是那些表示要把思想偏激的同学“送到疯人院”的学生推荐两部老电影———《飞越疯人院》与《肖申克的救赎》。

宽泛地讲,这两部电影里都是在说逃离挣脱去追求自由人性的故事。不论是被飞越的疯人院,还是肖申克逃脱的监狱,都曾被赋予太多体制秩序的隐喻。《时代》周刊对《飞越疯人院》的评价是“是向体面阶级社会的陈规以及支持这些陈规的看不见的统治者发出的愤怒抗议”;而《肖申克的救赎》里被错判入狱的安迪没有去像狱友那样“适应”看似绝望的生活,他相信“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


北大会商学生,我们会商北大。如果现在北大还要会商,不妨就去会商一下自己如何“飞越疯人院”吧。就像电影《飞越疯人院》的主题歌唱的那样:“你是否需要力量抵抗这疯人院/和我一起飞越这疯人院……”学者刘军宁曾说,“没有自由的时候,北大的使命是争取自由;有了自由的时候,北大的使命是捍卫自由。”悲哀的是,曾经为别人争取自由的北大,现在竟然沦落到要别人为它争取自由了。 (单士兵 时事评论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jy08 发表于 2011-3-3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电信
一流的奴才,二流的学问,三流的见识,不入流的品格        
作者:九歌119 回复日期:2011-03-25 12:34:0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张千帆:批评学校是学生的权利

2011年03月29日 18:42 来源:南方网 作者:张千帆

据近日报道,北京大学将从5月起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的“学业会商”制度(《西安日报》2011年3月25日)。“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北大学工部副部长表示,会商主要是了解多次挂科的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但同时也会关注一些“思想偏激”的学生,因为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如果这些“细微漏洞”确实只是鸡毛蒜皮,那么学生对鸡毛蒜皮的批评——— 无论如何“夸大”——— 本身也只能是鸡毛蒜皮,但是一所被公认为倡导“兼容并包”的大学不仅将此升格为“思想偏激”,而且给予特殊的“会商”待遇,却绝不是鸡毛蒜皮,也不只是一种讽刺或黑色幽默,因为批评学校本来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北大是一所国家建立和维持的公立学校,因而它和政 府一样带有公权力性质。一般人可能认为“公”字头或“国”字头的机构都很“牛”,但是在《宪法》眼里它们其实是“弱势”的,因为恰恰是“公”性质使它们和纯粹私人机构不同,它们直接承担尊重宪法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义务。

不过从北大会商制度的出台可以看出,有关部门似乎不理解一个常识:就和“批评一个人是对那个人好,批评一个国家是对那个国家好”一样,批评北大也是对北大好,而无论批评本身是否在理,也无论批评者是谁。事实上,北大经常受到外界批评。有人批评,至少表明有人在乎;用俗话说,就是别人看得起你才说你几句。有人批评北大,表明北大可能做错了什么,固然不算什么好事;但是如果这样能促使北大反躬自省、改正错误,则未尝不能把坏事变为好事。因此,我一直以感恩之心看待外界对北大的批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所在的学校变得更好。

有人或许会说,外界批评得对,固然是对我好,但批评错了难道也是对我好吗?是的,批评错了也是对你好。古今中外,我们没有看到吐沫星儿淹死过人的,但是讳疾忌医确实会死人。这个道理不需要在此多说了。错误的批评甚至流言蜚语真有那么可怕吗?一个流行的说法是“那样会损害北大的声誉”,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北大的声望如何受损。更何况北大不是哑巴,对于不实的说法完全可以辟谣。只要保证言论自由、舆论公开,北大永远享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损害言论自由的环境,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北大自己。一旦形成压制言论的习惯,那么遭到堵塞的不仅是错误或鸡毛蒜皮的批评,而且也包括那些正确乃至意义重大的批评;北大的管理将变得流弊丛生,而失去自我修复与革新的能力。即便拿声誉说事,我看损害北大声誉的也不是各式各样的批评,而恰恰是这个禁止自己学生批评的会商制度。

这个道理北大应该能明白,但“北大”是谁呀?是历史上的那个北大?是校长和院长们管理下的那个北大?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北大?还是学生们的北大?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至少面对外界的批评,学校领导和决策者们应该会感触更深,因而自然会下意识地运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来保护“北大”。这可不,外人批评北大,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但是本校学生在自己的“管理”掌控之下,于是就出了这么一个“会商”制度。但是有关部门忘记了,本校学生和外人一样是权利受到宪法保护的公民。事实上,他们是大学管理的直接体验者,比一般外人更了解有关措施的效果与合理性,因而也更有发言权。再说既然已经承认工作存在“细微漏洞”,学校有什么权利不让他们批评呢?有什么权利认定什么思想中庸、什么思想“偏激”?又有什么权利自己界定“细微漏洞”和重大失误呢?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对于在学校食堂吃饭的领薪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来自农村的家庭贫困学生来说,却很可能不是小事,他们评论几句不也很正常吗?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自我保护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本能,但是压制在校学生言论的规定却对北大显然有害。

在这个意义上,思想与言论自由不只是一条宪法规定,而是北大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一贯倡导的理念,也是历史积淀形成的象征北大精神的核心“品牌”。损害这个“品牌”才是对北大的致命伤害。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1-3-31 23:14 编辑

闾丘露薇:北大如何与学生“会商”?

2011年03月29日 07: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闾丘露薇

看到北京大学要与学生进行会商的新闻,说实话,一直不明白会商的定义,直到在北大新闻网上找到对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的采访。原来,会商“就是在学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困难,甚至连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也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由学院组织相关方面,如教学、教务、心理咨询、后勤服务等部门的老师,甚至邀请校外专家,对这些同学的学业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帮扶支持计划。”会商的对象,主要面对学业困难学生,同时也兼顾其他需要关爱和帮助的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

一些北大学生想不通,这样的举措,为何会成为新闻。为何媒体也好,舆论也好,看不到帮助学业困难的学生这个重点,而是把焦点放在了思想偏激上?其实,之所以会产生争议,是因为北大承担着很多人对于中国大学的期望。北大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令学人向往,不仅培养出一大批有用之材,更是新思想迸发的地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也因为这样,思想偏激四个字格外令人侧目。偏激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标准?比如,在一些学工部老师及北大学生看来,对学校食堂涨价几角钱大肆抨击,就属于思想偏激。可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不是涨多少的问题,而是涨价的程序问题,程序正确、理由充分,那么,涨两元钱也要比涨二角钱来得正当。如果忽略了学生提出批评的出发点和焦点,只看批评的结果,就把学生归为“思想偏激”,是不是会扼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表达的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校拿出马家爵作例子,是想说明,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如果缺乏及时帮助会酿成悲剧。这是事实。不过,马家爵的故事,首先是一个极端;其次,如果马家爵的大学教育有所缺失的话,那就是同伴对他的接纳,以及对其穷困的同情。学生需要学校帮助的时候,能够找到相应的机构和人,这是学校应尽的责任。而针对目标学生提供强制性的“帮助”,学生如果没有拒绝的自由的话,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北大同学说,想不通为何清华发生过硫酸泼熊,铊中毒这样的事件,却没有出现在媒体的风口浪尖上。这位同学没有分清楚,个体行为和建立一个强制性制度的分别,而用毕业生的官衔来联想危机公关,不自觉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一切从利益出发以及功利性。如果这代表了一批大学生的想法,只能说大学确实成为社会的一个缩影。

大家对于北大的关注和焦虑,是因为还有期待。一名学生给我发信说:我最大的困惑是,有想法让这个国家做出改变的学生聚不到一起。而且,由于教育资源垄断,现在的北大已经极少有农村进来的学生了。他眼中的大学,一边是夜夜笙歌,一边是要被“会商”的同学。而那些快乐的学生,缺乏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同伴的同情。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事。

归根到底,大学是培养学生人格和世界观的地方。承担此责任的,当然还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1-3-31 23:18 编辑

沈彬:容不得“偏激者”的北大是谁人天下

2011年03月29日 18:44
来源:红网 作者:沈彬

有个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在图书馆里写了一个“重口味”的故事:儿子跟后妈乱伦,同母异父的兄妹之间乱伦……。你说这学生是不是“思想偏激”?

这个学生叫曹禺,那个故事叫《雷雨》。他挺幸运,没有活到如今的北大校园,不然,他将因为“思想偏激”受到校方“学业会商”,可能得交待一下:他哪来这么多龌龊的思想?为什么他这么仇富?他有没有下一步行动?

原来,据《西安晚报》报道,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对十类“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这十类学生是指: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的学生。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特别表示:除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需要会商,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也要成为会商对象。

偌大一个北大,连食堂涨价都批评不得了。校方表示:会商制度是主要针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那么何以要“搂草打兔子”,把“思想偏激”的学生一并作为管治对象?更有意思的是,“生活独立”也是一项罪名。难道北大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生活不能独立?表面上是针对“生活独立”,实际的靶子是“思想独立”吧?这叫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蔡元培校长情何以堪?他只能默然含泪,说一句:学工部强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创新,没有对所谓“偏激”的宽容,就不可能有自由的思想。为“少数派”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能为全世界带来创新的惊喜;但如果桎梏之,阉割之,扭曲之,只会把天才弄成庸才。如今全球最牛的社交网站Facebook,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大学里做这个网站的初衷,只是想搞一个泡妞的平台,方便宿舍之间联系。扎同学如果在中国大学里搞Facebook,如此低级庸俗,铁定“非死不可”。

再举个北大的例子。北大里与季羡林先生并称为国学大师的张中行,做大学生时就和17岁的北漂杨沫——也就是后来《青春之歌》的作者——同居了,并生下女儿。张大师的学问成就,未必与当年的少年不羁有关;但一个不许学生抱怨两句“食堂又涨价”的大学,铁定培养不出大师。古诗有云:“斧斤所赦今参天”,今日北大校方的“会商”不知会砍掉多少本该参天的大树。

其次,这次北大的“偏激门”,突显了大学的衙门化。这次的“会商制度”直接管到学生的“思想”上,伤及北大自由办学的灵魂,却是校内的衙门——学工部提出来的。可见,教授治校、学术独立神马的,都是浮云,学工部才是王道。

大学的行政化、衙门化,让大学里的“官员”变成风险规避者,说白了:学生有多大创新成就,不是他们的功劳,但出了事就是他们的过错。所以,如今虽然十个大学里九个半把“创新求实”什么的作为校训,可没几个大学的“官员”希望学生整出“妖蛾子”,给自己惹麻烦。以后不要说有什么行动,就是仅仅在思想上“偏激”,也要被校方“会商”一下。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在一个不宽容、没有异端的权利、整齐划一的时代里,只能产生金字塔、兵马俑,唯独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以及独立的人格。

容不得“偏激者”的北大,还是那个国人共同景仰的思想家园吗?试问今日之北大,竟是谁人之天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王石川:“学业会商”宜有所区分

2011年03月26日 09:52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王石川

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3月25日《西安日报》)

平心而论,对北大的学业会商制度,不宜添加先入为主的偏见。一方面应该看到,学业会商的对象不仅仅是思想偏激的学生,还包括学业困难、心理脆弱、经济贫困、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多类学生,独独将思想偏激抽出来,然后将其放大,无疑有标题party之嫌疑。

另一方面,即便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也并无不可。众所周知的马加爵事件,三天之内连杀四名同窗,尽管有多重因素,但与其思想偏激分不开,如果其辅导员或者相关老师,对其多一些关爱以及进行基本的心理救济,悲剧或可避免。令人痛彻入骨的是,马加爵之后,不少思想偏激的大学生依然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他们要么自戕要么伤人,药家鑫事件无疑是新的佐证———这名自幼学习音乐的高材生,在其同学眼里“极端的自私和狭隘”。

其实,“思想偏激”有两种,一种是激进、个性张扬、有强烈的权利意识;一种是偏执、极端、自私、固执、钻牛角尖。前者与性格无关,多是年轻人所应有的朝气蓬勃,后者则与性格有关,是一种心理扭曲的极致反应。若是前者,北大不仅不应该会商,反而应该鼓励和倡导;若是后者,北大多进行一些会商,并无不可。但把“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的学生纳入偏激范畴,未免令人错愕。

北京大学曾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名满天下,在蔡元培时代,既有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陈独秀,也有不无“偏激”的鲁迅,这些人倡导新文化运动;还有思想保守的辜鸿铭、刘师培。于此而言,学生思想活跃一点不是坏事,怕就怕一脸暮气、毫无个性,因为大学本来就多元、开放、宽容、民主。

一言以蔽之,会商制度的前提是弄清楚何为“偏激”?是个性张扬、有权利意识?还是偏执、极端、自私?当然无论怎么会商,都要让学生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熊丙奇:学校和学生可否进行双向“会商”?

2011年03月29日 08:04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熊丙奇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出台规定:3月20日之后,学生不得在教学区楼道里停放自行车,否则将被视为“无主车辆”拖走;5月3日之后,禁止携带任何车辆进门。这一禁令遭到众多学生质疑和反对。该院院长称,学校自行车过多,造成校区道路拥挤,同时,自行车堵塞消防通道,形成安全隐患,“禁骑”是出于对学校整体氛围的考虑。(3月26日《扬子晚报》)

几乎同时,北京大学也出台一项制度——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 “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被纳入会商范围,引发争议。 (3月25日《长江日报》)

这两校规定、制度的出台,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事先并没有就禁止的事项、会商的要求,与禁止和会商的主体——全校学生进行沟通、讨论,而是由学校行政机构单方面提出实施。而在规定、制度出台之后,还有一个共同点,即规定、制度遭到学生的质疑,引起争议。可是似乎看不到校方根据学生意见重新讨论规定、措施的合理性,进而取消或者修订规定、制度的迹象;只见有关负责人对舆论做解释。依照这类事件在大学里的“发展规律”,很有可能的局面是,纵有学生反对、质疑,但学校照样执行。

学校以拥挤、堵塞消防通道、造成学校整体环境差等为由,而这些其实都不能成为“禁骑”的理由。解决以上问题,学校可设置专门的停车棚并由后勤员工管理,或者在校园里开行班车,方便学生在校园行动。这种做法在很多大学都采用,由于有规范的停车管理以及班车服务 (有的学生就选择不骑车而坐班车),校园秩序得到很好的维护,而学生的“骑车权”也未被侵犯。简单粗暴的“禁骑”,其实是学校不想承担管理成本,却想把环境“治理好”,于是想出限制学生权益的招数。

会商 “思想偏激”学生的制度,或许在校方看来,这是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各种校内外问题,然而,不管学校的“初衷”有多好,这一做法是与“自由思想,独立人格”格格不入的。思想没有标准答案,校方更不是思想标准的制定者,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是大学该有的作为。学校“会商”的实质是让学生听话,减少学生的批评、质疑给自己的管理“制造”麻烦。

校方想减少管理成本、让学生“好管理”,站在行政立场,并不难理解,甚至可以说,学校行政在管理中,少不了这方面的冲动。对此,“教育”学校行政机构和人员尊重学生权益、遵守大学之道,往往效果不佳。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大学的管理中,建立制约行政权力的制度。从现代大学的管理看,确保一项措施不侵犯学生权益、不违背基本教育规律,一般应有两项制度:一是规定学校行政机构出台事关学生的规定,有必要事先举行听证会、征求学生意见;二是学校单方面出台某些规制,学生会组织可提出不同意见,乃至要求校方改正。打个比方,如果“借鉴”北大的“思路”,学生(学生组织)有权对学校不尊重学生权益的做法,与学校有关方面进行合理的“会商”,那我国大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有机会形成。

当然,学生们的这种权利还需要教育管理制度的支撑,具体包括自由申请入学制度、自由转学制度、学生可施行主体权利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学校想的就不会是怎样限制学生,而是怎样服务学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张鸣:大学的“超衙门”风格

2011年03月29日 18:50 来源:南方网 作者:张鸣

大学像衙门,相信身在其中的人,只要不怀有一颗特别的偏心,都会承认这个事实。但是,向衙门看齐的大学,学衙门风格学久了,也有可能赶超过去,比衙门还衙门。比如说,大学里开会发言,即使是学术性的会议,也得官大的先说,然后才轮到教授,至于真正有研究的小讲师,就得排到最后。分配办公室,不是按照实际需要,也不按学术贡献,官阶大,房间就大,一个院长,办公室能比一个资深教授大上一倍不止,至于校长副校长,房间大得像篮球场,进去空荡荡的。不用说,这样的事情,官场也是如此,一点不新鲜。但是,如果一栋大楼,中下部都是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最上面是学校领导的办公区,居然大楼正面的两部电梯,一部直达上面,中间一律不停,成为领导的专用梯,这样的事,好像即使是官场也没有。但是,在我服务的人民大学,明德主楼的正面,就存在这样一部电梯,不,官梯。

同样超衙门风格的事情,是北大的会商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官场里当然容不得思想偏激之人,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多半会想办法给请出去。但是,大概没有衙门会制定一个制度,明白说要帮扶这样的人。但是,有着兼容并包传统,而且据说也不反对这样的传统的北大,对于思想偏激的学生,就是明令规定要这样帮扶一下,帮得不好,后续会有什么措施,还真说不好。

但凡一种什么事情,一旦形成为一种风格,一种文化,就比较可怕。就像沙漠里的风一样,往往越刮越猛。说大学像衙门,但大学其实并不是衙门。领导们虽然有行政级别,但并不是正经八百的政 府官员。大学里的衙门风格,往往是学习的产物。学习是一种可怕的行为,很难把握分寸,尤其是学不怎样的东西,一学,就学得过了头。就像模仿秀一样,往往学得比本人还像本人,把某些特征给夸张了。同时,由于大学不是地方政 府,管的人,管的事都比较少,资源也缺乏,所以,官威官派也抖不大,赶上领导要是偏偏好这一口,底下的人操作起来,就往往比较过分,于是,超衙门的风格就这样出来了。

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招牌,原本也没挂在门上。向衙门方向一滑,当然就会像官场。只是,十几年下来,能滑到什么程度,早先我还真就想不出来。现在事实告诉我,已经滑过了头,比官场还像官场了。今后即使矫正,也得先矫正到官场的样子。中学物理有一个概念,叫做重力加速度,凡是物体下坠,都受这个加速度的支配,越坠,速度越快。大学再不改革,再过几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虎 发表于 2011-3-3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电信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为知本,此为知之至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学生“思想偏激”还是管理者“思想偏激”?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3月30日11:52

北大日前宣布,将在今年5月之后推行对十类“重点学生”实施“思想会商”的制度,其中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等。

  应该说,对学生情况进行综合会商,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加强和改进学生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帮助与关心,是无可非议的工作方法。但是,素以思想解放著称的北京大学,却在会商工作中排查“思想偏激”的学生,则是十分雷人。

  当代文明社会是思想开放的多元化社会,所谓“思想偏激”,无非是他人想法和大家不同。实际上,思想本来是没有偏激的问题,偏激是人为贴的标签。现在,北大给学生贴上思想偏激的标签,似乎“偏激”有罪,所以引起极大争议。

  历史往往在“偏激”中前进。陈胜、吴广揭杆而起,是一种偏激。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农民搞承包也是一种偏激。一些科学家不顾别人的反对坚决自己的方向也是偏激。一些人不顾别人坚决反对而追求幸福婚姻还是一种偏激。历史有时候不按多数人的思维前进,即使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也追求与众不同的偏激。所以,即使是偏激也不一定有罪。

  偏激往往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环境中是偏激思想,而在另外条件下和环境中却是正常的思维方式。思想原本就是见仁见智的,在彼曰“偏激”,在此或言“平和”。思想没有罪。你可以持平和周正的中庸之道,也可以偏左、偏右,你更可以将这种或“偏激”、或“不偏激”的思想拿到台面上,和别人讨论、碰撞、争辩,批评别人也被别人批评。思想“偏激”可能为部分人所看不惯,如果既不违法,也没犯罪,则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可以说,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正是在无数“偏激”、“不偏激”思想的碰撞、融合与妥协中才逐渐形成的。

  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学府,“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一直是北大引以为自豪的学术风气。自蔡元培时代以来,历届北大校方都能秉承、尊重这八字传统,有意识地选用、包容思想倾向和个人风格迥异,但学术专长突出、教学作风端正的师资。教授、老师是学校雇员,尚有在言行上与学校风格保持一致的需要和义务,学生尚处于学习、成长和思想成熟阶段,更应“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学术成熟、见解进步的前提和保证。现在,北大要拿“偏激”开刀,对此要兴师动众去“思想会商”,说明现在的管理者已经背离北京精神。将学生分为“思想偏激”与“思想不偏激”,本身就是一种“偏激”。

  据媒体报道,北大学工部副部长就需要“思想会商”的“偏激思想”举例,说“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这个“偏激” 的定义就显得颇“偏激”食堂饭菜如果“动不动涨两毛钱”,学生凭什么就不能“批评学校”?如果这个为了食堂饭菜涨两毛钱批评“动不动批评学校”的学生,正是所谓“经济贫困”、“罹患重大疾病”的“重点学生”,这种在校方看来的小事,足以让其境遇雪上加霜,甚至影响其学业、生活,他又如何不能“批评学校”?将这类本来是正常、合理的批评、意见当做“思想偏激”,要去搞“思想会商”,是不是本身就有点“偏激”?

  学校是培养独立思考个性、崇尚思想和学生自由的学术场所,思想不是行为,“偏激”也不是过错,对“思想偏激”的“重点学生”大惊小怪,要实施“思想会商”是不妥的,这种试图强行“规整思想”的念头和作为,本身倒似有“偏激”之嫌。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3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偏激”的不一定是思想

2011年03月31日 14:52 来源:第一财经

北大学业会商引起疑似“压制思想”的批评,舆论齐声质疑,一边倒的舆论却似乎难免有上纲上线之嫌。

以目前的信息不足以得出结论:学业会商是旨在压制“异端”思想或客观上起此作用的一个制度。

舆论此次声讨,抓住的关键一点是,北大学工部归纳的需要会商的十类情况,包括“思想偏激”。

这里的“思想偏激”是什么意思?许多批评者似乎认为,这里所谓“偏激”的思想八成就是具有“独立性”而为校方所不容的思想。一些报道和评论从北大学工部查晶老师的访谈里挑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这句话,从而提出“批评食堂涨价两毛就是‘思想偏激’?”的质疑。

闾丘露薇女士的评论更进一步:“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不是涨多少的问题,而是涨价的程序问题,程序正确、理由充分,那么,涨两元钱也要比涨二角钱来得正当。如果忽略了学生提出批评的出发点和焦点,只看批评的结果,就把学生归为‘思想偏激’,是不是会扼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表达的空间?”

这样一来,不但“把思想偏激学生列入会商范围”就是“压制对学校的批评、压制独立思想”的推测被突出了,而且让人感觉“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可能是具有独立思想、积极投身公益运动的学生活动家。

但这一切都只是推测和想象而已。

同样不能排除的一种推测是,这里所谓“思想偏激”,可能是指一些学生习惯性地抱有不满情绪,经常表现为情绪化的语言和行为。毕竟,学工部老师归纳出的十类情况只是为了方便工作,用词并不一定经过深思熟虑。同列入十类中的另一种情况是“生活独立”。“生活独立”一般理解是好事,为什么也成了会商备选对象?这恰恰说明所谓十类情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得到具体说明前,不能简单从字面上揣测。

回到常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习惯性地感到不满。这往往不是由于他们有“独立思想”,而是由于生活中有面对具体困扰或者某些(有时是不切实际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于是表现为“偏激”的言行。如果这种情况是长期的经常的,的确疑似存在心理问题。毋庸讳言,这样的现象在大学生人群中也是存在的。

正如查晶老师说的:“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少数同学不能理性地、多角度地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思想上有些偏激,性格上有些偏执,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上存在困难,甚至对学业也产生不良影响。”

从这些表述看,北大试点的学业会商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学生心理干预,之所以要引入学生工作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来“会商”,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因贫困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学生,也许需要学校经费管理部门配合帮助;受社会不良习气熏染的学生,则可能需要社区甚至警署的帮助等等。

学校能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根源可能在于一些“实际问题”,不单单是进行思想教育,而是采取更细致的方式加以帮助,这应该说是一种开明的举措,对学生、学生的家庭和社会,都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想,北大学业会商制度的初衷和实践,可能更接近于此吧。

即便退一步说,校方误把具有“独立思想”的学生当成了问题学生,学业会商也未见得是一种“压制”,关键要看是怎么会商的。

只有滥用权力对思想进行强制,才谈得上压制。如果北大仅以“思想偏激”为由开除某个学生,或者对其施加不合理的处分或歧视性的对待,那无疑是欠妥的。但学业会商与这些情况似还有相当差异。

当然,北大校方也应提高会商对象遴选和会商开展过程的透明度与程序合规性,以杜绝该制度被滥用的风险。

有论者认为学业会商应先理清思想偏激的标准,其实倒不妨为“压制思想”的担忧和反抗行动设一条底线:如果校方滥用开除、处分、警告等权力,做出压制学生思想、侵害学生权利的具体行为,那时再展开舆论批评或者法律介入,是不是比声讨“思想偏激”列入“会商备选范围”更有实际意义?毕竟行为比较容易认定,也容易纠偏。

还有论者认为,北大此举违背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老北大精神。但此“思想”是不是彼“思想”呢?

学术语境下的“思想”,应该是指以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扎实的知识和具有想象力的创新演绎出来的思想,是一种高品质的精神活动,而不是任何情绪、想法、念头就能与之比拟的。如果说认为人的某些想法是心理困扰的表征,就是违背思想自由的宗旨,那似乎是把老北大的“思想自由”泛化了。

细审舆论此番热议,不难感觉到背后是对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一种热切珍惜,如此良苦用心值得理解;但新闻界和舆论界应当从事实和常识出发,即便对北大此举有异议,也当凭调查说话,不应推测定罪。

在传播过程中,整个事件被简单化、片面化,得到突出的只剩“思想偏激”、“批评食堂涨价两毛”、思想偏激等于“马加爵”等几个关键词,再演变成网友群情激愤声讨北大,哀叹北大精神没落——眼球传播时代容易产生一边倒的众议。

一边倒的舆论也可能是对思想自由的一种伤害,不论它是倒向哪边。

(作者系本报编辑)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ian 发表于 2011-4-1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联通
从开始,闹事的都是北大挑的头。
弱问一下:啥叫会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4-1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北大“思想偏激”学生成为重点防范对象

中国 -  发表日期 2011年 3月 25日 - 更新日期 2011年 3月 25日


Université de Pékin.jpg

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网路图片)



作者 凯文
据《北京晚报》报道,从今年5月起, 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所谓“重点学生”,包括了从经济贫困到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校方将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此举在舆论引起强烈反响。

据该报介绍,从2010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和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预计5月份之后,会商制度将在北大全校推广。

所谓会商制度,指的是相关院系先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进行帮扶。

其中,学生因经济贫困、罹患疾病等原因从校方得到关注无可厚非,但“思想偏激”一项,则引起舆论强烈质疑。由于定性模糊,这一标准很容易与北大赖以骄傲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相冲突。

《北京晚报》引述北大学工部副部长的言论称,“思想偏激”的具体例子是,“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这一会商制度的具体成效尚待观察,据称,对于是否有因为思想偏激被“会商”的学生,北大学工部没有予以证实。但是这一制度已经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北京晚报》承认,多数学生认为不应将“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有些学生表示担心,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容易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更有网络舆论激烈地表示,北大将成为收罗全国顶尖考生再改造成温顺绵羊的生产基地,所谓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的北大精神不过将成为被阉割后的一块遮羞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4-1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不便上网 家猫在怀柔用手机发来贺电 养猪致富奔小康 预祝北大科学养猪实验早日成功 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oweru235 发表于 2011-4-1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李敖来的时候那个主任什么的人物 就互赠奖品的时候冲着摄像机乐 全程都绷紧了嘴.....我还记得李敖还说了句 X主任,您不笑,害得我很紧张哈.... 思想偏激 会商 都是些余地很大的词儿~ 这个教育制度 怎么就不能脱离开政治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1734 发表于 2011-4-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我来烧纸,,,,,,,,,,,,,,,,,,,,,,,,,,,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3 11:27 , Processed in 0.28687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