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长篇纪实传记:钱学森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6-1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钱学森故事(十一)

2011 年 5 月 3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十一、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

钱学森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做出的精辟结论令大家揪着的心一下子放松了,两点结论决定了这枚导弹的命运:打!

1971年9月10日,“东风—5号”导弹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根据试验的结果,1971年10月,总体设计部对洲际导弹的总体方案提出了10项较大的改动,进一步提高了其可靠性和作战使用性能。

虽然1975年11月26日钱学森坐镇指挥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三天后成功回收,卫星的防热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导弹的速度比卫星快,防热技术仍是个大难关。

钱学森召集116个参与“东风—5号”研制的单位和上千名科技人员在京西宾馆开“战略动员大会”,他洪亮有力的声音让全场人都听得热血澎湃:“我们要像打淮海战役那样打一场声势浩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一定要攻克‘弹头防热’这个难关!”

钱学森就是这场“淮海战役”的总司令,不仅亲自指挥而且下到各个战场。会后,他立刻展开全国视察,走遍了几乎所有“参战”单位,解决了上百个攻关和协作问题,终于攻克了难关。

1978年10月至1981年12月,“东风—5号”导弹进行了9次多种弹道与不同发射方式的飞行试验,全面考核了导弹的性能。我国第一个远洋测量船队经过多次成功试航也达到了工作状态。这样,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的全程试验即将进行了。

“东风—5号”洲际导弹全程发射试验要打到太平洋上,这就要求发射之前把发射的落区划定在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范围内,然后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在导弹试验期间禁止所有船只进入落区,以免发生危险。圈定导弹的落区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导弹落点存在误差,圈划大了,外国人会认为我们的导弹太不精确,划小了又怕打着别国的船,引起国际纷争。

技术人员谁也不敢定这个数据,钱学森再次出马,接手了难题,最后的数据由他拍板后才对外公告。

1980年5月18日,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的洲际导弹“东风—5号”,首次向预定海域进行全程发射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洲际导弹的试验成功,震动了全世界,不仅有着巨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而且为中国以后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钱学森又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均获得成功。多年以后,当人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众口一词地赞扬钱学森临危不乱,是具有大将风范的“科技帅才”。

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直到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钱学森对这些“官位”一点也不在意,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官”也不当。

许多人不明白,钱学森在五院的履历为什么是先任院长,后任副院长?他们认为这必是秘书粗心大意,在填表时搞错了。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1956年,他向中央建议,成立导弹研制机构,这就是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但随着导弹事业的发展,在仿制1059的同时,地空、岸舰等常规导弹型号的仿制工作也开展起来,钱学森是五院院长,各个型号的工作他都要兼顾。划拨到五院的老航空工厂在进行技术改造,工作区、生活区等各项基本建设在加紧进行。

到1960年,几千名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上万名大学生走进了五院的大门,大量的行政事务使钱学森不得分身,甚至连人员的住房分配,食堂和幼儿园的建设都要他这位院长亲自过问,但这些事务性工作并非钱学森之所长,与此同时,又有大量技术问题等待他去解决和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向领导提出,免去其院长职务。

1960年3月,国防部任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任五院院长,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秉璋任五院副院长,主持常务工作。后来,王秉璋又改任五院院长。从此,钱学森的行政职务只任副职,由五院副院长到七机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委副主任等,专司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钱学森对这种安排十分满意,他考虑的是科研工作,而不是自己因此会失去什么权力,降低什么待遇。这种精神贯穿在他的一切行动之中。钱学森晚年曾说,他出任五院院长时,不知道在中国当“一把手”会有这么多行政后勤事务。他在美国当过喷气推进中心主任,也当过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系主任,但他从不管行政事务,只管科研和教学工作。他要是知道在中国有这么多行政事务,一开始就不会答应当所长和院长了。

1981年,钱学森满70岁时,立即给张爱萍写报告,说自己年纪大了,比他年轻的人也都成长起来,恳请组织上免去他国防科委副主任的职务,并要求退休,还推荐了三位可以接班的人。

张爱萍接到钱老的报告后找他谈话,说国防科委很快要和国防工办合并,成立国防科工委。考虑到你的意见,可以不再任命你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但是我们的国防科技事业还需要你,你不能退休。将要成立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给科工委领导做科学技术的参谋,重大科研项目先由科技委的专家论证,提出方案,再报请科工委领导批准实施,所以还要请你在科技委继续工作。

这样,钱老又在科技委干了5年。1986年他满75岁,又主动给领导打报告,请求免去他科技委副主任的职务。到1987年他才被批准从国防科研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被聘为科技委高级顾问。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6-1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钱学森故事(十二)

2011 年 5 月 4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十二、两封不被批准的辞职信

钱学森从1986年至1991年担任中国科协第三届主席。

他出任中国科协第三届主席的经历也是曲折的。大家知道,科协是五年一届,而周培源从1980年至1986年担任了六年的主席。为什么周老干了六年?就是因为主席的人选达不成一致。大家一致推选钱学森为第三届主席,可是钱老坚决不干。

1985年,科协二届第五次全国委员会一致通过建议,由钱学森任第三届主席,他个人还是不同意。闭幕那天,在京西宾馆开闭幕大会,请钱老(他是副主席)致闭幕词。闭幕词的稿写好了,送给他审阅。他看了稿子后表示,这个稿我原则上同意,但最后要加一段话,让我向大家说明,我不能出任第三届主席的理由。如果你们同意加这段话,我就念这个稿子,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不念,请别人致闭幕词。

科协的同志只好表示:“钱老,您念完这个稿子,可以讲一段您个人的意见,但不要正式写进这份讲稿。”于是钱老同意致闭幕词。

涂元季参加了那天的大会,记得当钱老说明他不适合担任下届主席时,会场上连续地鼓掌,使他没法讲下去。有人站起来插话:“钱老,这个问题您个人就别讲了。”大家对这人的插话又热烈鼓掌。

后来方毅、杨尚昆、邓颖超都出面找钱学森谈话,劝他出任科协第三届主席。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钱老才答应担任一届科协主席。1991年,当他任期满了以后,在换届时,他坚决不同意连任,并推荐比他年轻的人担任下届科协主席。

钱学森把地位和权势看得如同浮云,他不仅坚辞五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科协第三届主席等职务,就是对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职务也是这样。

大家知道,钱老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当然,第六届他并不是换届时选进的,而是中间增补进去的。但钱老不算这个细账,他在七届任满时,就给当时政协的负责人写信,请求不要在八届政协安排他任何工作。但是,这个报告没有被批准,直到1998年全国政协八届换届时,钱老才从全国政协的位置上完全退下来。

第二件是关于“院士”的荣誉称号问题。目前在中国,从事科研工作的,都想争取一个荣誉称号:院士,或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甚至一些单位或个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争取评上“院士”。科学界也并不纯净,沽名钓誉者大有其人。

“院士”这个称号在1994年以前叫“学部委员”。确实,一提到某某院士,大家都会认为他是某方面的大专家、大科学家,由衷产生敬佩之情。

钱学森在1988年和1992年曾两次给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写信,请求免去他学部委员(即院士)的称号。

在一次学部大会执行主席会议上,周光召院长和严老(严济慈)一起做钱学森的工作。周光召说:“钱老,学部委员不是个官位,是大家选的,不是我任命的。我无权批准您的请辞报告。”严老说:“我们主席团讨论了,大家一致不同意您的请辞报告。”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发生了马岛之战,一枚法国制造的新型导弹“飞鱼”由阿根廷空军射向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驱逐舰当即冒起冲天大火,把海水都染红了,之后沉入海底。这一事件震惊了全球,激起各大国对“飞鱼”导弹的艳羡,纷纷投以重金期望早日研制成功。

而中国人在20多年前就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并投入了大量心血。两年后,国庆35周年大阅兵仪式上,最牛最神秘的武器悄悄亮相了,在装备行列中出现了一枚枚蓝色的导弹身影,它修长挺拔,傲视天空。观礼台上中外嘉宾一片惊叹:

那不是“飞鱼”导弹吗?中国什么时候也拥有了“飞鱼”?

法国驻华大使的脸沉了下来,这还了得,是谁把飞鱼的机密泄露给了中国人?他立刻报告法国当局紧急追查此事。

当然,查来查去也没有任何结果。法国人妄自尊大,以为中国人就不能自行研制出飞鱼,但事实反击了他们。

参加阅兵的导弹中国名字叫“鹰击一号”。我们的“鹰击一号”不仅是自行设计的,其性能还大大优于法国的“飞鱼”。

此事最早得上溯到1961年,原先列入武器计划的“飞鱼”研制工作在美国等一些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因技术问题久攻不破,便知难而退,停止了此项工程的研制。

“飞鱼”导弹是战术海防导弹,是一种超低空超音速飞行的导弹。这一技术是世界性难题,长期无人能突破。

中国最早对这种导弹产生兴趣的是钱学森创建老五院时最早的助手梁守槃,曾任五院发动机研究室主任兼三分院副院长。梁守槃认为,这种导弹不仅技术先进,而且非常适合我国国防战略需要,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科学家就应该有为了国家利益知难而上的精神。

但是,梁守槃提出的这个计划太大胆了,反对意见压倒了支持者。有人把反对的意见摆到了七机部部长王秉璋的案头。王部长觉得梁的精神值得鼓励,但反对者的质疑也有道理。他把这个难题交给了梁守槃自己解决。

王部长让人抄了一份同样内容的信,隐去了写信人的名字,交给梁,请他看看反对的意见有无道理。

梁守槃还是坚持己见,他觉得搞科学研究就得有突破、创新精神,不能随波逐流,知难而退。

然而,事情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梁守槃,反对的声浪越来越大,单靠梁自己,事情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

梁守槃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者,他想到了钱学森。钱学森是世界级的空气动力学及喷气技术的权威,是最先研制火箭、导弹的世界级先驱,他如果认为研制可行,那就无人会反对了。

梁守槃立刻给钱学森写了封信,钱学森认真细读了梁守槃的设想和技术方案,他被其中严密的逻辑、严格的论证和确凿的数据深深打动了。

钱学森当时任七机部副部长,梁守槃提出这个计划是直接交给王秉璋部长的,反对者的意见也是直接交给王部长的,按理说,钱学森可以不插手此事,何况梁守槃和反对者都是自己的下属,何必因此而得罪一些人呢?

但钱学森完全没有想这些,他只是在想梁守槃的建议可不可行,他想技术上的难点和突破点该怎么解决,这枚导弹对中国的海防是否具有重大意义,他又想到作为导弹研究院,勇敢迎接挑战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很快,钱学森在信上批了最简单的一行字:“同意梁守槃同志的意见。”

这简单的一行字简直就是一锤定音,因为没有人会质疑钱学森的科学判断。

钱学森不仅支持梁守槃的计划,而且亲自指点这一计划的技术方案,他很快请梁守槃到他的办公室来汇报,两人一起研究探讨,他在技术问题上给予梁很多指点。

得到钱学森的书面批语和当面指导,梁守槃觉得眼前云开雾散,因为反对者立刻缄口不语了,而他在技术上更有信心了。

几十年的攻关,梁守槃始终没有泄气,他经常想,有钱老的支持,这枚“飞鱼”一定能成功地飞出来。

此后,历经波折,在钱学森的大力支持下,27年的心血终于化蝶了,中国“飞鱼”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光彩,也让世界各国惊讶羡慕。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6-1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钱学森故事(十三)

2011 年 5 月 5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钱学森超前的预见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于是中国又一次出现了一个出国留学的高潮,有公派出国的,也有自费出国的。由于当时我们国家多方面的条件还比较落后,有的人学成以后不愿回来,暂时留在国外,于是许多人说这种人不热爱祖国,甚至说他们卖国。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全国政协开会,有记者问钱老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钱老说:“他们暂时不回来,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我们国家目前在多方面还比较落后,无法给每个人都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即使有些人回来,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他们要在国外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批评他们。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爱国的,等将来条件成熟以后,多数人还是会回来的。”他特别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说:“钱学森在美国待了20年,还不是回来了吗?今天的钱学森们都会回来的!我对他们有信心。”

钱学森这个谈话刊登出来后,在已出国和想出国留学的年轻人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他们说:“钱学森真不愧是一位大科学家,有气魄!”有人说:“钱老是一位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他看得比谁都远。”许多年轻人认为,钱老对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深受鼓舞,并立志要做新时代的钱学森。

然而,钱老这个谈话并没有在全社会产生多大反响,因为这个谈话精神与当时社会上的“正统观点”不一致,各大报也未刊登,只见诸一些“小报”。

有一天,钱老对涂秘书说:“我闯了个祸,给天上捅了个小窟窿。”涂秘书问:“什么事情这么严重呀?”钱老便把上海《文汇报》社编的一份《社会报》1986年4月29日上的一则消息拿出来,那上面刊登的就是钱老说的“钱学森不是回来了吗?我相信他们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是爱国的,他们总有一天会回来的。对于那些暂时不回来的人,不要去批评他们,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标题是:钱学森的气魄。

钱老说:“我今天遇见一位管教育的领导人,他说:‘钱老呀,我们今天的工作已经很困难了,您这么一说,我们就更难办了。’钱老叹口气说:“我这个人今后说话得谨慎一点,别说得太远,以免给眼前的工作造成困难。”

另一件事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段,即1986年9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召开“首届全军战役理论学术讨论会”,钱老应邀在会上发言,题目是《我国今后二三十年战役理论要考虑的几个宏观问题》。他的讲话后来收入由总参主编的会议文集并公开出版。他在这个发言中说了两个在当时十分“吓人”的观点:(一)他认为今后还可以再裁军50万,以便腾出更多的军费,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二)他认为养兵在精而不在多,特别是我军干部的军事和科学文化素养要大大提高。今后,师职干部应有硕士文化水平,军职干部应该有博士水平。

他的话一出口,便在会上引起了一点小小的骚动,会后涂秘书便听到反响。有人说:“刚刚裁军100万,可没说还要再裁50万!”有人说“硕士、博士能指挥打仗,真是无稽之谈。”总之,话说得都比较难听。

钱老虽未直接听到这些反映,但从会上的气氛也感受到些异样。回到办公室,他便对涂秘书说:“看来我今天是在天上又捅了一个窟窿。”涂秘书说:“钱老,我坐大轿车回来,听到人家对您的话有意见。”

钱老问:“什么意见,说来我听听。”

涂秘书说:“第一,军委领导没说再裁军50万,您怎么敢说?第二,干部部门对您说的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能当师长、军长的意见很大。他们对这些很不以为然。”

钱老说:“这是个学术讨论会,即便是军队的学术会也应该发扬学术民主嘛!至于硕士、博士当师长、军长的事,我又不是说的是眼前。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看到科学技术发展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今后现代化作战,光靠小米加步枪是不行了,要指挥现代化战争,不懂得现代化武器装备不行。我们得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及早培养将来合格的指挥人才。”

令钱老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这些大胆超前预见,当时虽然不被人理解,但后来都证明是正确的:(1)今天,在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的一些高素质留学人才都纷纷回国谋求发展。今天的祖国可以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他们的报国之志终能得到实现;(2)现在,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今后战争的需要,已再裁军50万;(3)就在钱老讲话以后不长的时间,军队已开始向国家申请博士点和硕士点,我军干部中的硕士、博士人才已在各级指挥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

钱学森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退休在家,但他的心一直系在国家和部队建设的事业上,得知海军官兵生活疾苦,他夜不能寐,给王寿云写了封信。

我在这两天读了《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海军驻南沙群岛官兵们的生活情况,很受感动和教育。我想我们科学技术工作者应该用科学技术为他们服务,减轻他们的负担。我想到的有:

1)海水淡化装置生产淡水;2)服用大剂量维生素以补新鲜蔬菜之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能否提出建议?请酌。

如今,钱老的建议已成为现实。高脚屋已被永久式礁堡所代替,室内不仅空调、电视机、DVD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可以上网,最重要的是7大类、48个品种的“南沙专用口粮”已经改变了南沙过去的面貌。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钱老就非常关心西北基地基层官兵的生活,退休之后,他那颗温暖的心一直牵挂着边防部队。他曾在1992年10月13日给国防科工委科技委的副主任聂力写了一封请示信。

近见许多报道讲我军有不少哨所雷达站,在高山,部队生活困难很多。地方上的林区防火观察站也在高寒地带,观察人员生活也很困难,这些问题是可以用自动化无人的岗站来解决的;此中技术比我前几天向您建议的自动化工厂简单得多,可能我们已有现成的技术可用,综合设计就可以了。这不是国防科工委可以干的一件好事吗?从信中可以看出,人民科学家对我军建设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高度关心,考虑得很远很远。

1997年9月,一位学习作战指挥的女硕士军人,被成都军区某集团军任命为某步兵团少校副团长,这个受到当时军委江主席接见的女硕士张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西方军事思想史概论》和《风暴秋收起义纪实》寄给了她最崇拜的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老在认真读了她的著作后,回了一封热情洋溢、饱含鼓励的信。

张可同志:

您8月1日来信及您的硕士论文和尊作两本(《西方军事思想史概论》、《风暴秋收起义纪实》)都收到,我十分感谢!

我不是搞军事科学的,只因为我在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现在的总装备部科技委,对21世纪的战争——陆、海、空、天、信息战部队的一体化战争、核威慑条件下的战争感到必须研究。见到《人民日报》对您的报道后,很受鼓舞,您是一位大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呀!

现在我读了您的著作,更加深了我对您的期望。我想中央领导和军委领导也对您这样看的,不然怎么会调您到成都军区当副团长呢?

我敬祝张可同志您成长为21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人才!一位在核威慑条件下,一体化战斗的指挥人才!

钱老鼓励的不仅仅是一位基层指挥官,他看到的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我军的战斗力! (完)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5 08:28 , Processed in 0.047272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