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杨振宁:中国基础教育所打学生根底比国外扎实

[复制链接]
rjxie 发表于 2011-6-24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国外扎实。   

◎10年以后,希望我们能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直接抢人才。   

◎我知道自己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也知道哪个领域最能出成绩,钻进去就很容易成功。   

“10年后,如果你再来和我谈中国科学的发展,情况会比今天更进步。”   
初夏,清华大学科学馆里,坐在自己办公室的沙发上,戴着助听器的杨振宁,做了总结性评价。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物理学家,已届“望九之年”,却仍然心系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大学教育。   
6月22日,他应邀在宁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6月18日,他在南开大学报告了自己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89岁的他,依旧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甚至是30年前报纸上刊登的新闻,他都能“信口拈来”。回首中国科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他连称“极其成功”,但也坦承“科学发展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谈科学 起步晚,中国前沿科学相对落后不奇怪   

日前刚刚公布的本年度“邵逸夫奖”,授予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三大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7位外籍科学家。而自2002年至今,“邵逸夫奖”共有43位获奖者,其中仅有4位华人科学家。   

在评审会主席杨振宁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近代科学在西方有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却不过六七十年,中国前沿科学相对落后,不稀奇。   

但他反复强调,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中国科学的进步速度非常惊人。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简直是少而又少”,如今,从量上来说,已经有很大进步。而在质量方面,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年轻的华裔数学家——在中国长大并接受大学教育,最近10年在西方国家做研究。“他们在世界第一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是很受重视的。”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疑问:几十亿、几百亿撒到了各大研究所,为什么没有很快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对此,杨振宁认为:科学的发展需要时间、需要传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出来。   

他以中国体育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无地位”到现在的“金牌大国”,体育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迅猛发展。但是,“培养科学家比培养运动员复杂,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更长时间的训练,更长时间建立传统,是件急不来的事情。”   

“应该从整体发展的经验多着想,才能了解前途应该怎样规划。”杨振宁希望,中国对于科技发展的投入还要增加一些,更加强调合理分配。“合理的、有效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对科学发展有相当认识的决策人。”

谈大学 考古系和建筑系,可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的突破口   

上世纪90年代,杨振宁应邀参与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个以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样本的研究实体,意在加强清华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建成世界一流的理科。   

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17年的杨振宁回到了清华园,开始在这块“试验田”上倾注自己的心血。对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他显然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过去10年,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把国内杰出的年轻人引导到前途有发展的科学方向上,使他们出去以后能够很快地在一些专业上崭露头角;未来10年,我们再把这些已经在国际上风生水起的科学领头人,请回国内来。   

“这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现在很多在美国担任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他们已经逐渐引起世界的关注;再过10年,这些人很可能变成世界一流科学家,他们回国后一定能够带动中国科学的发展。”杨振宁对未来的科学家“归国热”信心满满。   

杨振宁说:“中国的经济形势看涨,很自然地会对人才形成吸引力。10年以后,我们希望能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直接抢人才。”   

如何建设国际一流大学?杨振宁认为,中国的发展过程与西方不一样,大学的设置并不独立。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不能简单地拿中国的情形和外国对比。“在这点上,必须要清楚。”   

“有选择地先把某些系打造成世界一流,”杨振宁说,“比如考古和建筑,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很占优势。”

谈人才 大师的职责,就是引领优秀人才进入最有前途的领域   

科学的发展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力。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核磁共振成像:把物体放置在一个稳定的磁场中,再加上一个不均匀的磁场,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物体,根据物体释放出的电磁波就绘制出内部图像。   

“这是无目的的研究,劳特布尔之前一般用平均磁场做核磁共振,而他却出人意料地加入了不平均磁场,竟然就成像了。”杨振宁说,科学研究往往是“忽然想出一个妙招,加些别人想不到的小窍门,就可能出大成果。”在他看来,这需要有广大对于现代科研器材有认识,又有聪明脑筋的人投身到不是预先有目的的、更多凭兴趣的科学研究中去。   

另一种科学研究则是有目的的,“比如,制造超短波长的激光,如果做出来,也很有可能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说。   

杨振宁表示,这两种情况在中国都有可能出现,但要尽快使得年轻人走到有可能有重大发展的领域中去,“我对未来发展很乐观”。   

他坚持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国外扎实。他说:“清华大学等一流大学的数学、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们,绝大多数非常优秀,比起美国类似大学的研究生来,并不差。   

但在国内大学,在“信息灵通”方面显然要比国外大学逊色。美国著名大学数学系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这些学校里的研究生,对于数学界最敏感、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知道得一清二楚。“中国大学的学生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谈起自己的“诺奖”经历,杨振宁坦陈:“我非常占便宜。”他在西南联合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本科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凭着厚实的底子,到了美国之后,他又拉近了自己和科学最前沿的距离,“我知道自己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也知道哪个领域最能出成绩,钻进去就很容易成功。”   

在杨振宁看来,大学和大师要做的,就是“带着最优秀的学生,挖科学的金矿,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最有前途的科学领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吾牵友肠人情暖,心系宇宙天地宽!QQ:22427993
MSN:xrj5@hotmail.com
Email:postmaster@astronomy.com.cn
愿结交天下朋友,欢迎随时联系我。
woshiwangqh 发表于 2011-6-24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移动
近两年,忽然有愤青将炮火对准了杨老。先是攻击其学术成果,继而鄙谈其美籍华人身份,最后甚至在其婚姻上做文章。本人很敬佩杨振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6-2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本帖最后由 家猫战斗力 于 2011-6-24 09:23 编辑

“清华大学等一流大学的数学、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们,绝大多数非常优秀,比起美国类似大学的研究生来,并不差。”   

丘成桐表示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国内名校很多博士论文不及美国一般大学硕士论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6-2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国内本科教育的扎实是很得到认同的,研究生教育就不好说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unpower2003 发表于 2011-6-2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2500 发表于 2011-6-2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灼 发表于 2011-6-2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国外扎实。”这话确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jy08 发表于 2011-6-24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电信
老杨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lwq 发表于 2011-6-2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对这个“底子”不认同。记得八十年代,中国和欧美的学术交流迅速发展,国外的学者看到到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学那么多东西,那么多的作业,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二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人才的强国!现在都快三十年了!汗!
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西南联大培养的,朱光亚、邓稼先、王希季、何其芳、郭永怀等建国初期的领军人物很多都是西南联大毕业的。那时的办学条件,和“底子”是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的。个人认为对人才起决定作用的应是学校内部的学术环境,是梅贻琦先生所倡导的办学理念所使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6-2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底子可能指的是类似这个

01.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faazzqq 发表于 2011-6-2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基础扎实的代价就是失掉创新力。想象力。
别吐我 水太深-。-
可悲的是中国人竟然好意思说基础扎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石 发表于 2011-6-2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有同感。我对杨老也很敬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ugang 发表于 2011-6-2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数据中心
近两年,忽然有愤青将炮火对准了杨老。先是攻击其学术成果,继而鄙谈其美籍华人身份,最后甚至在其婚姻上做 ...
woshiwangqh 发表于 2011-6-24 08:45



    同意!最近不仅仅攻击杨振宁,攻击李政道、丘成桐的也很多。如果我们民族的愤青把优秀的学者都攻击个遍,那根文革有什么区别?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ongyun 发表于 2011-6-2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回复 11# ffaazzqq
请问下,你在网上吐槽的同时为什么总是要求别人“别吐我”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陈彬 发表于 2011-6-2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回复 10# 家猫战斗力


    看来当初初中毕业就应该去英国读大学的,现在也不用为《高数》纠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灼 发表于 2011-6-2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个人认为:创造力的丧失不一定就是学习的科学知识多及深造成的。造成没有创造力(首先是承认中国学生是缺乏创造力的)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不一定能简单归于学习了过多的正确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深、多不一定是坏事,但未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是坏事。中国的学者或研究人员不及国外的这应该是事实,但不一定把这一切的不足都归于学生时代学的知识多、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1-6-24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回复 15# 陈彬


    那张图的真伪不清楚~
但看过GRE的数学题目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是白给分的

想搜GRE真题时,搜到一张帖子,仅供参考
http://tieba.baidu.com/f?z=843042364&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A%FD%D1%A7&pn=0

许多国内同学说,美国SAT和GRE考得那么简单,可见他们数学根本没难题,我们中国学生去了成绩肯定拔尖。这显然是一个误解。
每年,清华大学全系前3名的学生才能考入UC-Berkeley的研究院,他们在这里数学被虐到B甚至C是常事。美国真正的顶尖大学并不重视TOEFL和GRE那种语言类的东西,他们要你拿出来的是论文、GPA、学术背景、研究项目和科研经历。
今年一个北大数学系的高材生来UC-Berkeley修Multivariable Calculus,他们说MC在国内数学分析只是一章,但为什么美国要学厚厚一本书?结果第一次考试,全班平均43分,那位北大的同学考了41分。但有2个我们所谓“高中没学什么东西”的美国人考了100分。
还是那句话,数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即需要务实。我国过早地给中学生压力,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摧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到了高等教育这个最容易出科研成果的阶段又开始松懈,这是教育的扭曲。而美国高中重视培养能力和强力,有一技之长即可进入最理想的学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6-2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年年讲教育体制,这不行,那不行,可为什么不改不革呢,不想改?不愿改?没能力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6-2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再顶下11楼,很有道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faazzqq 发表于 2011-6-2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回复 14# longyun


    我对事不对人~~所以不希望别人对人不对事~好了 关闭话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13 10:53 , Processed in 0.0986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