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于行星汉字名来源及历史的探讨

[复制链接]
boneking 发表于 2011-12-3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省 中移铁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本帖最后由 boneking 于 2011-12-31 13:56 编辑

探讨到八大行星的名字,大家都能讲出其希腊名来源及大量的神话。昨天突然想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样的汉字名,以五行为来源,但究竟有何历史?起源于何时?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些名字就不必说了,本是近代为了对应其希腊神话名的。

网络上搜索古时我们对这五大行星的称谓,得到的回答大都是:
金星:太白 晨星叫启明(早晨),昏星叫长庚(黄昏) 主兵
木星:岁星  主福德
水星:辰星  杀伐之气
火星:荧惑  主乱
土星:镇星或填星   主安
此为五曜

有人指出,这些名字乃是星象名,我们古代就是把它们叫做金木水火土。对此表示同意。

记得上大学去山西永乐宫看壁画,元代壁画朝元图中有各位星宿(局部):

4dd2d843h6c2301e696d8.jpg

五星由于有各自不同来历,形象各有所本。画家几乎是按道经轨范刻画的。土星作老人形,杖锡持印;水星作女人状,头戴猿冠,手持纸笔;金星形如女人,头戴西冠,白练衣,抱琵琶;火星头戴驴冠,手持弓剑;木星形若卿相,着青衣,戴亥冠,手执华果。”  摘自白度百科芮城县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29974.htm
网上图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很全,将来有时间把他们一一整理出来。
当时最喜欢的是水星,画过临摹,因此现在能认出来:

水星.jpg

各种资料并不称呼这些星宿的星象名。

同时注意到日文汉字里也使用金木水火土的名字(当然的),因此这种称呼应该至少早至唐代(瞎猜)

下边这一篇资料比较有说服力:(摘自yahoo香港 isotl2002网友的帖子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81503492

有關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名稱,應該是產生於中國。
中國人很早就發現金木水火土這五顆行星,但最初的命名卻不是金木水火土。
古代好以陰陽五行解釋天象,故此五星分別被配上五行。據《漢書.天文志》,木星「歲星曰東方,春,木」,火星「熒惑曰南方,夏,火」,金星「太白曰西方,秋,金」,水星「辰星曰北方,冬,水」,土星「填星曰中央,季,夏,土」。這就是後來此五星演變成現今叫法的原因。
最初出現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叫法的時間,已不可考。據唐代杜牧的《自撰墓誌銘》說:「餘生於角星昴畢,於角為第八宮,曰疾厄宮,亦曰八殺宮,土星在焉,火星繼木星土。」可知最遲在晚唐,已經有火星、木星及土星的叫法。相信那時金星、水星的叫法亦已出現。
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臘神話的天神烏拉諾斯。海王星的命名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王神涅普頓。冥王星的命名是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魯托。
由於烏拉諾斯、涅普頓、普魯托分別是天王、海王、冥王,中文譯名時取後者較簡易的叫法。



我想,汉文化古代对于天空也有自己的解释、神话、命名,虽然现代天文学的起端是希腊文化,但也希望不要忘记了这些神仙
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请大家批评!下边再放几张永乐宫壁画中星宿及诸神的图,请欣赏:


34e44356cc9ccf8754bca2d43162371f_orig.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牧夫币 +6 威望 +1 收起 理由
人与自然 + 1 赞一个!
钻山豹 + 5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民兵l 发表于 2011-12-31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省晋城市 联通
学习.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ee 发表于 2011-12-3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联通
哇哦~~太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3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电信
这五颗行星的名称,与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显然是相关的。

在中国上古开始,到了春秋以后,《易》以及对应的阴阳学说以及非常流行,是当时的主流观点。然后再演化出五行,所以这种名称是水到渠成的。
木星最初确实称为“岁星”,虽然木星的公转周期或从地球看的运行周期并非严格的12年。

哪位给出确实的证据,有分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2-1-2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不过从现在的系外行星的公布数据来看,好像离心率很低的行星不是占据优势,像太阳系这种基本共面,离心率较低的恒星行星系统不是主流,太阳系里距离母星最近的水星的偏心率较高,超过了0.2,其他都在0.1以下(冥王星已经被开除出大行星的序列不讨论它了),可是其他多数系外行星的偏心率都超过0.1,甚至还有非常极端的,看到教材上报道有达到0.7的扁长轨道的极端环境的行星,这种现象一定有其固有的支配规律,随着研究系外行星的深入和样本的增多相信这个规律会被人类所掌握和搞清楚。不过我悲观的认为人类很可能没有机会跨上宇宙间旅行的快车了,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点评

你这些内容与本文毫无关系  发表于 2012-1-2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2-1-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中山市 电信
这个课题如果再详细一点,是可以加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再起时 发表于 2012-1-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是啊,我也一直想搞明白,那些诸如南河三、天津四的星星名字是怎么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lyjdx 发表于 2012-1-3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移动
长知识了,木星是不是就是太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ositron 发表于 2012-1-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华数
改天有空了研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boneking 发表于 2012-1-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省 中移铁通
本帖最后由 boneking 于 2012-1-3 23:38 编辑

根据资料,木星似乎对于占星及季节划分、农业时令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木星早期的名字确实为岁星。在《中国上古史揭秘——天文考古学研究》([美]班大为教授)中,有一个章节具体讨论了周人占星术中木星的角色,曾引用《晋书·天文志》(约646)中的叙述:“岁星盈缩,以期舍命国……主司天下诸侯人君之过,主岁五谷”,并提出公元前4世纪的《计倪子》中将木星的12周期称为大年等等,出现的位置对于农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等。

前1059年的五星聚.jpg
此书从五星聚开始展开论述,主要研究了五大行星与古代占星历法、星象与历史事件相关的问题。

关于版主提出的木星作为岁星与12年周期不符的问题,我此书中找到了较为确切的描述:
引用 《中国上古史揭秘——天文考古学研究》 29页

    我们从石申《星经》中记载的周代中期的习俗知道,木星在合日之后的偕出(即在日出之前的黎明出现在东方)正是定义木星在下一个12月的可见期的位置标尺。马王堆锦书《五行占》中保存的木星在公元前246-177年间的真实位置证实了这是晚周的占星家实际采用的方法。现在知道木星的会合周期(即连续两次与太阳相合的时间间隔)是398.884日。其中在木星与太阳会合前后的约33天时间里,木星实际上在太阳光芒中是看不到的。这意味着在其从第一次晨见东方到期在黄昏中伏没于西方之间约365天多一点。很可能古代将木星称为“岁星”就是由于这种巧合。木星的十二次中每一次所对应的十二辰中的一辰(例如,鹑火与午,即五月)在实际上指示着那一岁中木星与日相合之月。在鹑火这个例子中,就是夏至月。因为木星的会合周期比太阳年长一个月多一点,并且木星平均每天行0.08°,所以木星在连续的两年中的出现推迟一个月,越向前32°,即进入下一辰中。因为木星的恒星周期是11.86年而非恰好的12年,所以木星“钟”较太阳钟太阳钟快约1.2%。木星每一周天(按地心观点来看)就多出来约4.25°,造成相对“静止”的二十八宿向东飘移一段可清楚察觉的距离,而二十八宿又规定了木星之次。
    直到刘歆时代人们才清楚地知道这种“超辰”现象,刘歆引入了144年超一辰的方法来作为补偿。实际上正确的值是83年。在周代和后来的历法科学中木星的作用只是徒有其名,这无疑是超辰问题的结果。


文章在此段最后说,木星是一个威力巨大的主宰——但是它的反复无常可以作为神的规则而显示,它的运动是一种让人崇拜的神的运动。(引自 Pacing the Void,216页)

关于岁星及其看不见的相应者,与岁星相应旋转的太岁,这些问题可在《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刘祖 北京 1957 25-26页)找到资料。

关于木星名字的考证,看来《汉书·天文志》中:「岁星曰東方,春,木」这种定性是木星名字的来源还是靠谱的,请大家指正。

其他星,随后
找。

加个前面发过的永乐宫壁画大图欣赏,这应该是二十八星宿和十一曜部分的图,不是很确定。似乎脑袋上有光环的就是星宿们了吧,呵呵
ecafd4d33d5061d55284a5948754e35e_orig.jpg
在里面又找到了金星和木星
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layer_axe 发表于 2012-1-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slayer_axe 于 2012-1-4 12:25 编辑

《尔雅·释天》有以下文字: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岁阳。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又有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名
因此这里是指天干地支纪年,《史记·天官书》:“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我认为阏逢、旃蒙...及摄提格,单阏等等都是原始的天官名,(这点没找到证据),用岁星在天官的位置来纪年。资治通鉴每一节的开头都是将本节记录的是那些年头的内容,如卷1为“【周纪一】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这里就是起于戊寅年,尽于壬子年,但是岁星周期不是正好12年,慢慢的偏差越来越大,后来也就没有用岁星纪年了。

点评

好,清晰准确的资料!  发表于 2012-1-4 14: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