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要买光害滤镜,所以从国外网站上看了不少资料。虽然我的滤镜现在还在路上,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或者用过任何一个光害滤镜。我只希望这些纸上谈兵的资料和看法能够对于想购买光害滤镜的同好有些许帮助。更希望抛砖引玉,让用过光害滤镜的朋友都出来说一说使用感受。
现在很多的厂家生产光害滤镜,包括Celestron、Meade、Televue这些知名的厂商,Celestron甚至有一款内置光害滤镜的10X50双望,它有个旋扭,用滤镜的时候一旋就可以了,在美国只卖99美金,要知道99美金只够买一只光害滤镜啊。至于效果嘛,可就不好说了。Meade之类的厂商,他们算不上是专业生产滤镜的,在这个领域比较知名的品牌呢,有Lumicon,1000 Oaks,Orion这几家。最著名的,也是提到最多的是Lumicon,很多评论和文章都是在比较Lumicon不同规格的滤镜,可以看出Lumicon在这个领域是很有地位的。不过,有传言说Lumicon重组后,光害滤镜是代工生产的。1000 Oaks大概是国内同好中知道比较多的品牌,可是在国外的网站上鲜有评论,倒是看到的一条是说1000 Oaks的售后服务如何之差,让我对于这个品牌印象颇差。另外,有种德国的品牌Astronomik,据说很不错,光通率暴强,可惜不好买。
光害滤镜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宽带,窄带,OIII和H-Beta。H-Beta基本上没什么人买,有些国外同好其他三种滤镜都买了,也根本没考虑过要买H-Beta。基本上H-Beta应用范围十分十分地窄,只对于马头和加州星云等极个别的几个星云有用,所以除非你有特殊爱好或者需求,H-Beta是不在考虑之内的。
其实,光害滤镜还是叫星云滤镜更贴切一些,但是显然厂商们认为叫光害滤镜更能吸引人。我想即便是用光害滤镜,在光害极其严重的城市里,效果恐怕还是不太好,因为光害滤镜是无法完全除掉光害的,像车灯,属于广谱光源,你就拿它没辙。你可能还是需要跑到光害轻一点的地方,恐怕至少得3等以上吧。而光害滤镜在毫无人工光源的地方,也能发挥很大的功用(或许没有光害的地方才是使用光害滤镜的最佳地点?如果真是这样,可真是够讽刺的),因为即便是你跑到太平洋中间,一点人工光害都没有,还是存在自然光害的,那就是天空的辉光(skyglow)。光害滤镜能把这个自然光害除去,让你能看到一些很暗的星云的细节,并且能够加强对比度。有消费者说,用了窄带滤镜之后,M42足足大了一倍多。
宽带和窄带,顾名思意,是指通过光的频段,宽带比较宽,窄带自然是比较窄。这也决定了其用途的不同。所谓宽带就是指的是Lumicon Deep-Sky, the Meade Series 4000 Broadband, the Celestron LPR, the Thousand Oaks Type 1, the Orion SkyGlow等这些滤镜。所谓窄带呢,就是指的是Lumicon UHC, Meade Series 4000 Narrowband, Thousand Oaks Type 2, Orion Ultrablock等。
这里有一篇极为详尽的关于Lumicon四种滤镜的目视评测,虽然评测条件有点那个,不过还是十分有参考价值:
http://www.cloudynights.com/accessories/lumicon%20mulltiple.htm
宽带滤镜最主要是用在摄影上,因为光通量大,所以摄影曝光时间短,有文章称,使用宽带滤镜,曝光时间可以跟不使用时一样地短,而之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使用宽带滤镜的照片曝光时间通常比较长,那是因为摄影者想拍到更多的细节。相对而言,窄带滤镜用于摄影,就不是那么合适了,一方面光通量小,就意味着更长的曝光时间,另一方面,会损失一些细节和色彩,比方说某星云中间的位置有颗恒星,用了OIII,就有可能把这个细节给干掉了。比较有趣的是,宽带滤镜用做行星和月亮滤镜,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光害滤镜的工作原理并非使物体变亮,恰恰相反,它使所有的东西都变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星云基本不变暗而光害被大幅度削弱了。人眼是依靠对比度来工作的,光害少了,所以本来一些“看不到”的星云或细节就显现出来了。不幸的是,星团、星系和恒星也会被削弱,它们发出的光跟发射星云不同,光害滤镜无法把它们的光和光害完全区别开。虽然从理论上讲,如果用宽带滤镜的话,因为光害被削弱地多,而星团、星系被削弱地少,就像厂商们宣称的那样,似乎宽带滤镜对于星团、星系应该有增强效果。然而,从大多数消费者的评论来看,这种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最好不要抱有光害滤镜能增强星团和星系观测效果的期望。
宽带滤镜对于大星云也是有点增强效果,但是窄带滤镜对于星云会有更多更好的效果,所以如果你是打算目测而不摄影的话,那就应该买一个窄带滤镜。上面那篇很详细的评测也支持了一个被很多人重复的观点,那就是,如果你只买得起一个滤镜的话,那就买UHC(窄带滤镜)吧。窄带滤镜在81个评测目标里(都是星云),34个为最佳,39个接近最佳,也就是说对其中73个有良好效果。对某些很重要的大星云,像M42和北美,UHC比OIII还强。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口径,OIII也可以算是窄带滤镜的一种,只不过OIII比通常所说的窄带滤镜更窄。所以在光害严重的地方可能效果会更好,对比也更强烈。但是,同时由于光通量更小,也就是说物体会更暗,也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个更大口径的镜子。所以,有的厂商声明,不建议6寸(150mm)以下的镜子使用他们的OIII。OIII比较适合拥有大口径镜子,并且钱比较多的同好购买,可以同时购买UHC和OIII。
另外就是出瞳直径的问题。光害滤镜是靠滤掉一些光,提高对比度来工作的。所以如果视场太亮或者太暗使用效果都不会好,而衡量亮度的最好的指标就是出瞳直径。出瞳直径的算法是口径/倍数,如果你是选择目镜的话,就是目镜/焦比了。
我觉得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厂商说自己的滤镜在焦比为5的镜子上使用效果最佳(很幸运,我的就是5,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的焦比就不能用)。其实理论上,只要口径定了,只要你的目镜能跟得上,什么焦比都是一样的。但是问题就出在目镜上,因为目镜的种类有限,所以长焦的镜子在用光害滤镜时,可以选择的目镜就比短焦受限。举例来说,下面是Lumicon网站上列出的使用他们的滤镜建议的出瞳直径:
Deep Sky(宽带)UHC(窄带)OIII
有光害 0.5-2mm1-4mm2-5mm
无光害1-4mm2-6mm3-7mm
对于焦比为5的镜子来说,几乎所有的出瞳直径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目镜,并且10-20mm目镜几乎都用地上,而这个区域有型号繁多的目镜可以供你选择。而如果你的镜子焦比是11,那么你的选择余地就小地多。比方说,在无光害的地方想使用OIII,那么你几乎只能用40mm的目镜。
再就是使用,你的眼睛还是需要适应黑暗环境。另外,观测地点也要黑暗。这跟光害滤镜的特点有关,光害滤镜跟其他的滤镜不同,其他的滤镜是吸收无用的光线,光害滤镜是反射无用的光线,所以如果有亮光的话,会反光地厉害。再就是,如果你的镜子质量不好的话,特别是最里面的那一层没镀膜的话(很多便宜的镜子会省略掉这一步),最里面的镜面会把一小部分光害滤镜反射出去的光线反射回来,会有点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