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牛反光轴调整的相关帖子,深感牛反光轴校准的重要性。对于牛反光轴的调整,自己也做了多次。但还是有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不是很清楚,因此把自己对牛反光轴校准原理的理解作一简述。真诚的希望各位同好对本文中的观点提出疑问、批评指正。只有发现问题,纠正理解的偏差,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最大的发挥器材的潜力。 关于牛反光轴校准的原理简单的说,即两个前提,一个光学中心点。(见下图) 第一个前提:主镜中心点A应位于镜筒中心轴(X轴)上。否则镜筒前端很有可能遮挡部分入射光线。通过望远镜的最小有效倍率以及目镜的表观视场,可以计算出望远镜的真实视场角度。例如信达小黑,其最小有效放大倍数为150/5约30倍,如果目镜的表观视场为50°,则真实视场角度为50°/30约1.67°。tan(1.67°/2)X630=9.2毫米(630毫米为主镜至镜筒最前端的距离)。这个距离小于主镜边缘至镜筒内壁的距离(如果在低倍率下采用广角目镜有可能产生遮挡,随着倍率的增高遮挡的问题逐渐消除)。所以主镜如果居中则镜筒前端不会遮挡入射光线。调整主镜的过程即为主镜中心轴与X轴重合的过程。 第二个前提:目镜调焦座中心轴(Y轴)垂直于镜筒中心轴(X轴)并相交于点B。关于这个前提产生的原因我更倾向于《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中的说法,即“尽管副镜不一定非要严格地将光线翻折90°(2个45°),但90°是最为高效的设计,因为这样所需的目镜调焦座和斜镜的尺寸最小”。如果Y轴仅仅垂直X轴但无交点,那么这台望远镜无法在充分发挥最大口径时获得光轴的准直。 一个光学中心点就是指副镜的光学中心点C。点C应为完全反射主镜汇集光柱体并与X轴成45°时副镜与X轴或Y轴的交点。其实光轴校准的过程就是X轴与Y轴的交点B与副镜的光学中心点C相重合的过程。由于信达小黑的副镜采用了偏移设计,因此C点并非副镜的中心点或形心点。采用偏移设计的好处是减小了副镜的尺寸,降低了遮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