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小试了一下光害滤镜

[复制链接]
dingye 发表于 2004-7-21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终于晴天了,一个多月了,快郁闷死了。
坐车杀到城市北面一个小山包,跟另一同好小试了一下光害滤镜。我的光害滤镜是Lumicon的UHC。
看到了M8(?有点疑问,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真的是挺暗淡的,但是大体形状和方位挺像)这位说了,M8不是很难啊。那是你们那里,观测地点南边那片天空糟透了,肉眼只能看到心宿二,还得仔细点看,不借助滤镜这个星云根本就不可能看到。
看到了M27。真奇怪了,7.3等的星云为什么会那么明显,比M8都明显,当然M27也比较高,那块天空也好一些,M27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跟小蔡说的一样,像个指甲盖。同样,不用滤镜的话也是没戏。
北美星云果然是不容易看到,弥散范围太大,反正今天是没看着。

似乎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光害滤镜的威力
1)眼睛没有完全适应黑暗,因为那里不太黑,俺也有心理准备,连手电都没带。
2)因为不够黑,所以看的时候要用手捂着效果才好,否则有反光。但是寻找目标的时候,双手又没法捂着--下回找一黑布蒙上。
3)找目标多少有点难度。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我的三脚架云台,垂直和水平方向有刻度线(每10度一个刻度),于是我就贴了一些小纸,把刻度标了出来。用的时候,先打到0度,移动脚架,对准北极星的方向。然后事先每20分钟一个时间段,抄了一些方位角和高度数据,然后按照方位角和高度角垂直和水平方向一对。
不过精度真是不怎么样,首先是北极星暗淡,时间有限,对北极星也就大约那么一对。另外,每10度一个刻度,20分钟一个时间段,精度能高到哪里去。所以按方位角和高度角对完之后,总是要调整调整的。所以有的时候就调整不出来了。
4)目镜只用了一个20mm广角目镜,出瞳是4mm,在这么强的光污染下,4mm可能有点大了,以后用用15mm和10mm目镜试一试
lymex 发表于 2004-7-21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不错的经历,很中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4-7-21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东京都 KDDI通信公司
>>看到了M27。真奇怪了,7.3等的星云为什么会那么明显,
---------------------
  因为M27正好适合你的滤镜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最初由 小蔡 发表
[B]>>看到了M27。真奇怪了,7.3等的星云为什么会那么明显,
---------------------
  因为M27正好适合你的滤镜啊。


M8和北美也应该适合啊。打分都是5分。

M8 LAGOON NEBULA (diffuse Nebula in Sagittarius).
DEEP-SKY: (3) Some increase in contrast, with a bit more nebulosity visible than without a filter.
UHC: (5) Large boost in contrast and visiblity of outer nebulosity. Nebula appears much larger (nearly a degree wide) with some detail enhancement, especially in the outer regions.
OIII: (5) Slightly fainter than in the UHC, but shows slightly more contrast and dark detail than UHC does. Some of the outermost nebulosity fades, but detail in inner regions is remarkable. Faint red color can be noted in the brighter areas. May be the better filter under light polluted conditions. H-BETA: (2) Dims the nebula considerably, with only the circular ball of haze around the Hourglass nebula and the external arc being easy to see.
RECOMMENDATION FOR M8: UHC/OIII

M27 DUMBELL NEBULA (planetary nebula in Vulpecula) DEEP-SKY: (3) Some improvement in visibility of outer haze off the sides of the dumbell, but the object is also slightly fainter.
UHC: (5) Large improvement in contrast and outer detail, with large "wings" of light off the Dumbell's sides becoming easy to see. Interior seems brighter and bigger, with interesting greenish glow.
OIII: (4) Dimmer than with UHC, but interior shows more dark detail and contrast. "Wings" off the sides remain fairly easy to see.
H-BETA: (1) Nebula is dimmed greatly by the filter, extinguishing the fine outer detail and only showing the inner dumbell-shape.
RECOMMENDATIONS FOR M27: UHC (OIII also useful in showing some inner detail, but H-BETA is NOT recommended).

NORTH AMERICAN NEBULA NGC 7000 (diffuse nebula in Cygnus). DEEP-SKY: (2) Nebular overall form is easier to see than without a filter, but only slightly.
UHC: (5) Very noticable improvement in contrast over the DEEP-SKY filter, with both "Florida" and "Mexico" now quite easy to see.
OIII: (4) Some improvement in contrast and detail, with brighter "spine" on east side of "Mexico" and some faint dark detail being easy to see, but nebula is somewhat fainter than in UHC.
H-BETA: (3) Detail is similar to OIII, but nebulosity is fainter than OIII. RECOMMENDATIONS FOR NGC 7000: UHC/OIII but both H-BETA/Deep-Sky are useful on the object (UHC was brighter, but OIII shows more contrast).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4-7-2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dingye
   所以实践出真知,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有条件的,我小时候的天空,肉然还能看见M42,现在恐怕用双筒也不容易看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M8可能是因为那片天空不好,观测地点远处工厂不少,低空受粉尘影响严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黄药师 发表于 2004-7-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联通

楼主在放毒……

看来深空滤镜真是个好东西
以后有条件了也要上个,呵呵。em05.gif em05.gif em05.gif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4-7-2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现在这个年头,如果还想在城市里看见星云,只有靠OIII,UHC这些滤镜了,那些所谓的广域光害镜子都不管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4-7-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dinyeye
   你楼上贴的E文,我看了,其实在城市里OIII和UHC的打分应该倒过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4-7-21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dingeye

    有人说lumicon的UHC和OIII会让位于边缘星体呈现出红色的偏色,你看看是不是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最初由 小蔡 发表
[B]dingeye

    有人说lumicon的UHC和OIII会让位于边缘星体呈现出红色的偏色,你看看是不是啊?


恩,是有点。星点偏出两种颜色,红色和绿色。不过看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最初由 小蔡 发表
[B]dinyeye
   你楼上贴的E文,我看了,其实在城市里OIII和UHC的打分应该倒过来。


也可能吧。不过我总是担心对于小口径镜子来讲,OIII通过的光太少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4-7-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最初由 dingye 发表
[B]

也可能吧。不过我总是担心对于小口径镜子来讲,OIII通过的光太少了。


   小口径镜子,如果不是去观测条件特别好的地方,否则也只能以看到为标准了。
    我看过UHC和OIII,两者通光亮差不多,但OIII的反差更大,更加适合城市,所以一般来说OIII是城市观看的首选。

    而UHC呢,要去光害不那么厉害的地方,配合大口径的镜子才能发挥出自然而又明显的感觉。

    最好就是UHC和OIII都买一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蔡 发表于 2004-7-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另外有人和我说,买这种镜子就要买2寸的,加在天顶的前方,这样据说可以容易观看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冷看星空2 发表于 2004-7-2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红鑫网吧(兰州交通大学东方公寓正门南50米)
在哪里能够买到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上海斯塔应该有卖,我是直接从美国邮购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23号跑到郊区一座山上观星。按照波特尔黑暗天空分类法:
http://bolide.lamost.org/translat/trans14.htm
这里也就算是第6级的样子,银河还是能看到一些的。山上雾气还特别重,整个南方低空都笼罩在雾中,即便如此,还是看了一下M8和M17,效果令人满意,星云大了不少,在运用了averted vision之后,看到的情景跟Starry Night Pro 4.5上的照片上相比,除了没颜色之外,其它的基本一样。M20看到的效果不如M8,能够看到星云,但是跟照片上相比是很不一样的。
后来,雾太大了,就只好收了天望,用双望看。
唉,上哪里能够找到一个好地方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ufo 发表于 2004-7-2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龙岗区 电信
M20能看到裂痕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看不到。M8能很清楚地看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ngye 发表于 2004-7-2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M8和M20的效果跟这张比较像:
http://www.astron.sh.cn/non-cgi/usr/3/3_3940_107.jpg
当然颜色是没有,M8好象还能略大,另外细节更丰富,中间的“裂缝”很清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2-2 10:55 , Processed in 0.0874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