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转帖。关于7X50的。
“被”神话了的7x50----论述手持观星双望的首要指标 2011-04-03 11:55:28| 分类: 望远镜杂谈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如何选择手持观星双筒望远镜,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指标?这是一个困扰了我很久很久的问题,时而清晰,时而淡漠,但一直也没有深刻探究,仅仅是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观看感觉选择适合自己的望远镜,如此而已。
来到牧父之后,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大家都在选择大口径的7x50做为观星专用设备。而我自己呢,尽管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收集了5具大保罗的7x50,以及2具直筒型的7x50双筒镜,但是我从来不带它们去看星空(除非为了做比较试验)。
如果专门去看星空,我会带上Zeiss 7x42 FL,驾车出游,登高而望。如果在居家附近,社区公园等处,我常常随手拎上Nikon 8x30 EⅡ,或者干脆在上衣兜里揣上一个Hinode5x20就出门了。随便看上几眼,然后去小一家小商场补充点啤酒.......
看到牧夫里很多朋友在热谈7x50,回想起自己的望远镜发烧历程,心中有些感想,在这里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吧。
先来回忆一下自己的发烧历程中的一个片断,如下。这篇文章数年前曾发表在某个望远镜论坛,后来(大约两年前)转到自己的博客的。
《适应天文观测双望的新思考》
http://forrest143.blog.163.com/blog/static/34424406200952503338270/
以上是我数年前的一种探索,并不是很成熟。
最近,经过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跟一些老牌发烧友们的探讨。我发现我们有几个共同的感觉:
①7x50被神话了!
②口径也并不是所谓的“王道”。
③网络上流传的所谓天文指数之说并不适合手持低倍观星镜。
之前,我仅仅是跟着感觉走,选择自己喜欢的镜子来看星空,别人喜欢选择什么,自己也没有深刻地去思考。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手持观星双望最关键的指标呢?怎么样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望远镜的能力?让那些昏暗的极小的亮点稳定地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呢?最关键的指标是什么?经过思索,探究以及实际的观看,最终我觉得应该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望远镜的出瞳直径!
首先,我们谈谈有关人类的眼睛瞳孔的话题。一般来说,20岁成年人类眼睛瞳孔直径是多少呢?
①在有阳光照射的环境:2.5mm
②在有照明的室内:4mm
③在完全黑暗的环境:7mm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瞳孔在黑暗环境的可扩张性能也会逐渐减弱。据说到了中年以后,我们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瞳孔最大也就只能扩张到5,6毫米而已了。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完全黑暗的环境,那种伸手难见五指,用脚探索着地面而行的环境。如果是观星条件在一般的场合,比如说在稍稍离开城市的郊区,或者在有月光的山顶,我们可以大概的辨别数十米远树冠轮廓的地方,可能瞳孔直径也就只有5毫米了。这种环境下,就算是年刚20的年轻人,瞳孔也大概就是6毫米而已。
我拥有的第一具双望,就是一款7x50大保罗(请参看《Vixen 7x50 防水双目调-----我的第一具双筒望远镜》)。
http://forrest143.blog.163.com/blog/static/3442440620110313918363/
虽然它让我看到了很多肉眼无法识别的星点,但是并没有事先想象的那么神奇,反而用10x42或者10x50看到了更多的星点以及细节。说到这里,我想引出一个名词,一个比较少有朋友在论坛提及的名词------实质口径!(它跟你实际测量到的望远镜的真实的物镜口径不是一个概念,那个叫实际通光口径。)它的定义是:我们在使用望远镜的时候,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所能享受到的实质上的口径数值。它的内涵意义就是,在观看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到的理论亮度值。所以我给它了一个别名-----亮度口径。
其计算方法如下:
H=物镜口径x观看者眼睛瞳径÷望远镜出瞳直径
上面是原理推算出的公式,实际上更简便的计算公式为:
H=倍率x观看者眼睛瞳径 (多谢网友aitian的友情建议)
注意:
①如果这个数值稍稍大于物镜的实际数值,则采用物镜实际口径值。
②如果这个数值远远大于物镜的实际数值,比如说超过50%以上,则该数值没有意义,同时表明该款望远镜不适合观看星空等黑暗目标。
比如说我,赏月观星在一个很普通的观星环境下,瞳孔直径只能扩大到5毫米,这时,如果我使用的是一款7x50双筒的话,我实际上享受到的实质口径是多大呢?
50x5÷7=35mm
7x5=35mm
也就是说,当我使用这款大口径的7x50观看星空的时候,实际上有大约50%的入射光没有进入到我的眼睛瞳孔,完全是资源浪费,另外还承受着无端的重量。而在相同的观星条件下,10x42以及10x50让我享受到的实质口径是多大呢?
①42x5÷4.2=50(大于实际物镜口径值)=42mm 10x5=50?=42mm
②50x5÷5=50mm 10x5=50mm
我曾经在网络上读到过关于所谓天文指数的说法。等于物镜口径数值的平方根乘上倍率,并说数值越高就越适合观看星空。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计算方法并不能适应小口径低倍率的手持双望,而用在大口径高倍率的望远镜上才比较靠谱(比如说口径60mm以上,倍率15倍以上的大型双筒)。另外,这个数值也不适用于挑选倍率更高的单筒天文望远镜,因为倍率过高会使得像面昏暗,结果适得其反,希望大家注意。
好了,我来计算几道题,就本人的情况,在一般的观星环境下,下面这些镜子的实质口径是多少?
一、
A:Hinode 5x20 H=20x5÷4=25(大于实际口径)=20mm 5x5=25?=20mm
B:Leica 8x20 H=20x5÷2.5=40(远远大于实际口径,该款镜子不适合观看星空) 8x5=40mm
分析:A的口径虽小,但是实质口径和实际口径相当,望远镜提供的光束,绝大部分被眼睛的瞳孔有效吸收,意外地可以用于观看原来比较昏暗的目标。特别是在观看条件比较一般,有少少光害的场合,反而适合观看。在观星条件绝好的非常昏暗的地方,这样的小镜子的价值就不大了。而B则就完全不适合观看星空,视场非常昏暗。
二、
A:Nikon 7x50 SP H=50x5÷7=35mm 7x5=35mm
B:Nikon 8x30 EⅡ H=30x5÷3.75=40mm(大于实际口径)=30mm 8x5=40?=30mm
分析:首先,A和B的口径相差悬殊,但是实际观看星空的感觉并没有产生想象中的差别。7x50的效果稍好(特别是在星点的色彩表现上,更加鲜亮),但是50口径的威力远远没有发生,整体的观感上跟口径要小的多的EⅡ完全没有拉开想象中的距离,反而要我额外承担它的重量,很是不爽!如果Nikon 7x50 SP观看星点亮丽表现度是95分的话,Nikon 8x30 EⅡ则可评分90分上下。
三、
A:Zeiss 8x56 FL H=56x5÷7=40mm 8x5=40mm
B:Vixen 7x36 APEX H=36x5÷5.14=35mm 7x5=35mm
分析:大体上的感觉同上。如果使用Zeiss 8x56 FL观看的星点亮丽度为97分的话,Vixen 7x36 APEX就可以评分93吧。稍有不同的是由于Zeiss FL超高的通透感拉而开了一定距离的感觉,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就会知道这个实际上并不大的效果差别,也不完全是由于口径的差别造成的。也就是说,如果Vixen 7x36 APEX拥有跟Zeiss FL系列相同的通透率的话,它在观星方面的得分会更高,可能95分。
然后,我们通过计算的方法,来看看我为什么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了Zeiss 7x42 FL来作为自己目前观星首选的镜子呢?当然,除了它出类拔萃的制作水准之外的原因。
①在市郊等地观看,有一些微光的场合:H=42x5÷6=35mm 7x5=35mm
②如果去远离城市的山顶,没有月光等光害的场合:H=42x6÷6=42mm 7x6=42mm
最后,我们来谈谈选择专门用来观看星空的双望的注意事项。
1》首先根据年龄了解自己的眼睛的瞳孔最大可能扩张的直径。20岁的年轻人可以认为是7毫米,30以上的就有可能只有6毫米,而超过50岁的朋友有可能只有5毫米了。
2》自己常常可以到达的观星地点的光害情况怎么样?是伸手难见五指还是可以确认数十米外树冠黑影轮廓?或者仅仅是在都市的阳台上仰望天空?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瞳孔扩张情况。建议居住在城市而且没有汽车的朋友要慎重考虑这一点。
3》要根据自身以及观看场地的各项条件综合考虑,望远镜的各项指标都要仔细计算,不推荐太高的倍率(星点抖动激烈,减少观看乐趣),但是如果倍率过低会不会造成口径的浪费?这一点也需要仔细确认。口径很重要,大口径意味更大的集光力,但是实质口径是多少?有没有无端的浪费?有没有毫无意义地增加了重量?
4》上述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我推荐视场角度宽广的镜子。手持双望观星,不是观看天体的细节的。想仔细观看月球表面,行星细节,或者星云,那么请选择大口径的大型双筒(20x80以上的大型产品),或者单筒的天文专用望远镜。手持双望是用来流览星空的,沿着银河慢慢散步而去,确认一些比较明亮的M天体的存在,品位不同星体的不同颜色,遥想宇宙的伟大和神奇......所以,适当宽广的视场角也绝对是必要的。
5》适合我个人使用的观星用手持双筒的规格,大概是10x50,7x42,6x32以及5x20等等规格吧。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居住在农村,或者虽然居住在都市,但是拥有自己的汽车可以随时驾车去郊外山顶观星,那么7x50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否则请慎重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