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椰风123 于 2014-12-2 14:12 编辑
70SA+6D这个组合的视场有接近6x4度,非常的大,和一般的寻星镜差不多。个人理解,这算是步入广域深空的领域了,因为用它来拍常见的单个目标,都是大大浪费它的视场,用来拍各种各样的天体组合最合适。虽然现在我最口水的也是ICX694这样高QE的CCD,但是拍广域深空,不得不说,还是全幅机合适。以前常听说APS画幅可以“赚”到1.6倍的焦距,其实真是天大的误解。APS画幅相对全幅机,只有损失,什么也赚不到。举两个栗子:
Ø 同样是85mm的镜头,无论装在全幅机还是残副机上,解析力,透视关系,背景虚化度等等指标,是一模一样,没有区别。唯一区别是残副机视场小了,全幅机要取得和残副机一样的视场,后期一截,毫无二致。残副机要取得全幅机一样的视场?不好意思,没门。 Ø 同样的视场,残副机用85mm的镜头,全幅机却可以用135mm的镜头。在解析力决定画面细腻程度,而焦距决定解析力的天文摄影领域,拍同样的目标,比如说巴纳德环,135焦距秒杀85焦距也是妥妥的。
我想这也是很多全副CCD,比如说STL-11000M,虽然QE不高,但是市场占有率不低的原因,这应该也是QHY还在推新的Q27/28/29的原因。
主镜:裕众70SA 成像:6D改机 + P2 赤道仪:AZEQ6 导星:iAstrohub + QHY5IIM 曝光:300s x 46, ISO 1000, Dark: 300s x 20 时间地点:梁化林场,2014-11-22/23 半成品,计划再累计些Ha的曝光,提高红色的信噪比。
觉得上面这画面一片红,似乎显得有点单调,让我们榨取亮星本来的颜色,顺便加点星晕,多点罗曼蒂克的味道。大家喜欢哪一个版本多点?
同样的视场,我这套组合算是廉价版的,土豪们都在用FSQ106 + 0.73减焦 + STL-11000M (16803)。这里介绍一个大师Rogelio Bernal Andreo,就是用这样的组合拍了无数巨片,频频上APOD。大师甚至动不动就20,30张地码,取得30度这样的大视场。这工程量,这样得到的片子,实在是丧心病狂,叹为观止,自叹弗如。链接:http://www.deepskycolor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