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试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lin-j-k 发表于 2004-11-3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嘉兴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重点新闻  2004年11月24日
  本报记者 黄琦
  在试验卫星二号发射队驻地,两幅从楼顶垂下来的巨大条幅特别引人注目,左右两边分别写着:“生命因奋斗而精彩”,“使命因艰巨而光荣”。在发射基地,记者和队员们共同度过了八九天,目睹着他们默默地忙碌,由衷地感受到他们拼搏奉献的精神,正如条幅上所写的那样,发射队队员们的生命之花正在精彩地绽放着!
迎战第一道难关
  10月22日凌晨3点半,西昌。当凉山大地还沉浸在静谧的酣睡中时,试验卫星二号发射队的70多位队员悄悄地来到了发射基地。深秋的凉山有点凉,这给远道而来的卫星发射队队员们出了第一道难题:其中的30多人相继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连随队而来的医生也病倒了。但是,发射任务不等人,一切工作还得按照任务进度表,一步步地开展下去。如何调度人员、布置工作?当发射队的调度组组长邵庆军“狠心”地把工作布置下去时,他有两点担心:队员可能因为身体状况要休息;队员身体状态不好可能影响工作质量。但他的两点担心都“多余”了,因为不少队员打完吊针就都去发射现场参加复查、测试工作了,从后来的几次质量复查、几次总检查来看,队员们的工作质量让他很放心。
“风采录”记录生命风采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悠扬的旋律中,一张张精美动人的照片震撼了记者:眼前闪过的是一组连续的照片,在一张劳动竞赛的照片中,你能从队员的眼神里体会到他们专注、负责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之余,队员们登山攀高,从他们的笑容里,你又能感受到他们那股蓬勃的朝气……这些镜头来自发射队制作的Powerpoint《试验卫星二号发射队队员风采录》。
  怎么想到要制作《风采录》记录队员们工作、生活中的瞬间?卫星发射队临时党委副书记李俐娓娓道来:创作灵感来自感动她的两个“第一次”。当“神舟三号”蓄势待发时,她第一次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被西北大漠的凄美风光和枯死胡杨挺立不倒的精神,以及队员们兢兢业业的精神感动得“一塌糊涂”。当时没有完整地记录这些令人感动的瞬间令她遗憾不已。这次随试验卫星二号发射队,她第一次来到了西昌,走进凉山。那蔚蓝的天空、凉山深处那幽静的山谷中婉转嘹亮的鸟鸣以及发射队队员们忘我的工作状态,再次深深地吸引了她。不能再错过机会了!于是,她向随队的摄影师孙威昌要来一些照片,找到懂得制作“记录片”的同志一起制作了起来。结果《风采录》在食堂的投影布上播出后大受欢迎。看到自己身影出现在《风采录》上的队员们都感动地说,这是我们生命风采的记录。
为新手们“开灯”
  试验卫星二号在给年轻的队伍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发射队队员中,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21岁,80%都是年轻人。发射队临时党委书记代守仑才32岁,李明是第一次做型号总设计师,很多队员也都是第一次来到基地参加发射任务。如何团结这支70多人的队伍一起打“硬仗”?代守仑书记总结道,队伍不怕年轻,我们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老队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年轻队员无比的工作热情。
  老人带新人,把老一代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是航天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在试验卫星二号发射队里,不少老队员们更像是年轻人心中的“路灯”,为年轻人点亮前进的路。
  陈逢田,发射队里卫星系统的老技术骨干,卫星电性能测试系统的主要负责人。他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与卫星发射任务多达十几次,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这次与陈逢田同住一屋的江经善说:老陈善于在大局上搞策划、出主意。年轻队员请他去分析问题,他总是热心帮助。对此,陈逢田把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又道了出来:年轻队员第一次来到这里,就像是来到了一个黑洞洞的屋子里,不知道屋子里的电灯开关在哪里。而我常来,对屋里的情况非常熟悉,我只要顺手一摸就把灯开了,举手之劳就能让年轻队员们少走弯路。
  “在陈逢田等老专家的眼里,卫星好像是透明的。”在试验卫星二号总体主任设计师崔玉福碰到吃不透的问题时,他习惯于向这些老专家请教。刚30岁出头的崔玉福,在回顾自己工作以后的迅速成长时,他说,虽然自己在边学边干,但是,向有经验的老专家请教让他受益匪浅。他说,这招儿是捷径,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得到了老专家们一生的经验总结。
E-mail:lin-j-k@163.com
E-mail: jklina@sina.com
     QQ390096556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