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际球状闪电与大气火球研究的最新进展[转帖]

[复制链接]
时空过客 发表于 2004-12-1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平顶山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国际球状闪电与大气火球研究的最新进展

大气火球的研究内容包括大气中各种奇异发光现象,最为典型的是球形闪电、地光火球以及各种成因不明的发光体——不明飞行物(UFO)。在我国不少人称这种大气火球为“电光球”。在国际学术界则沿用过去的习惯仍称“球状闪电”,以强调其为自然现象。其实“球状闪电”的意义已经延伸,它包括各种大气中的火球现象。1988年7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球状闪电(火球)学术会议”已明确了球状闪电的这个定义(即各种火球)。但1990年6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球状闪电学术会议”有些人提出异议,会议专门讨论了球状闪电的研究范围。中国、日本的全体代表以及美国、苏联、英国、挪威的部分代表都主张球状闪电研究应包括大气中各种发光球体及奇异发光现象。

球状闪电的研究历史,目前普遍认为以F.Arago于1838年首次发表的论文算起,至今约150年。其实大气火球现象的记载及研究探讨在我国的古书中,如《山海经》、《史记》等历代史书中都有记载。换句话说,从中国的古史记载看,大气火球的研究历史至少有2000年之久。这一客观事实正在等待国际球状闪电委员会的认可,更需要我国学者提出更准确可靠、更多更好的事实论据.第三届国际球状闪电会议将于1992年在美国召开,这一问题将得到讨论。

大气火球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个人自发的、分散的、以记录观察事实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到80年代中期,公开发表的经分析整理的火球观察资料不到2000例,论文有几百篇,专著仅2本。但是80年代后期球状闪电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它是以1988年7月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召开的首届球状闪电学术讨论会为标志的。会议上来自8个国家的26名科学家发表了20篇论文,早稻田大学大规义彦教授公布了日本2000例大气火球的分析结果及火球录相,其结果使人们大为震惊,89.7%的球状闪电发生在晴天、雷电天气下发生的球状闪电只占2.6%!匈牙利科学院G.艾格里公布了300多例案例的分析结果,奥地利塞斯堡大学的A·科尔公布了150例奥地利火球资料并进行了心理学的解释。最为详尽的资料分析是苏联亚诺斯拉弗大学的A.I.格里戈叶夫博士,他公布了苏联约3000例案例的性质:火球的形状有球状、椭球状、梨状、纺锤状、环状、带状、盘状、柱状及不规则状等;火球的颜色有白色、玫瑰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淡蓝绿色、蓝色、紫色及混合色。资料的总数,加上文献上业已公布的资料,已达6000例以上。资料呈现的性质与我国观测到的所谓“不明飞行物”的特性基本相似。

理论研究方面,美国密苏里大学P.H.汉多教授提出了微波放大——孤立子理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邹有所提出了旋转等离子体——孤立子理论并由此推出球状闪电产生与维持的三个条件。汉多与邹有所的观点不谋而合。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荷兰的G.C.戴杰候斯博士提出的超导——核聚变理论并很快赞成汉多和邹有所的观点。此外还有苏联科学院B.M.斯米诺夫教授与G.P.格拉底雪夫教授的物理化学——蜡烛灯理论、匈牙利的G.艾格里的相对论——多维空间理论、日本学者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理论。引人注目的另一议题是学者们大量讨论的不明飞行物问题——这个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甚至是荒谬的课题。应该称颂的是汉多教授,他公开大力提倡开展UFO研究,还应该感谢大规义彦教授的大胆创新,专门邀请了邹有所到会报告UFO的研究论文,会后他还计划率领日本球状闪电信息中心代表团赴北京与我国大气物理所共同召开一次“球状闪电与UFO学求讨论会”,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国际会议,首次将UFO作为大气火球研究的先例,无论是对于球状闪电还是对于UFO研究都是一个历史的里程碑。中国代表UFO论文发表后,日本的电视、广播及报刊都积极地进行采访、宣传。日本《每日新闻》1988年7月7日曾这样报道:“UFO——大气中的火球,这是在早稻田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球状闪电学术讨论会”上于7月6日提出的新说。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各国的数千例火球的特征与UFO的特征完全相似,因此昨日的会议主持人、美国的P.M.克劳克博士总结道:“大部分UFO都是大气中的火球。”

会议上还公布了火球的实验研究成果,播放了录相:美国的RD.戈尔卡先生展示了他的托斯拉高压放电装置及人工闪电录相;荷兰的G.C.戴杰候斯展示了利用潜艇电池放电,产生了一个直径20厘米、寿命达1.2秒的火球;汉多教授播放了人工产生绿色光盘的录相。此外大规义彦教授的放电装置也做出了寿命可达1秒的火球。不过这些火球比起自然界的火球,寿命太短、大简单,仅仅是初步的结果。

东京的“第一次球状闪电国际会议”总结了世界各国的球闪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火球的研究,会议之后苏联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分别在1989年及1990年成立了“球状闪电信息中心”,加上原先已成立的日本球闪信息中心及英国球状闪电与龙卷研究中心,共有4个研究组织。在美国、荷兰及瑞典则是私人公司从事火球研究。由于研究工作的迅速进展,急需总结与交流信息,于是“第二次国际球状闪电会议”便于1990年6月在匈牙利科学院中央物理研究所召开,有11个国家2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批准了酝酿2年的球状闪电国际组织。参加国各选出一名代表组成委员会(目前成员国已达15个)并从中又选出了7人组成执行委员会。他们是:该领域创始人,美国的S·辛格(主席)、日本的大规义彦(副主席)、苏联的B.M.斯米诺夫(副主席)、荷兰的G.C.戴杰候斯(秘书)及中国的邹有所和匈牙利的G·艾格里(委员),会后还补选了中国的王昂生(赞助人)为执行委员。

本次布达佩斯会议发表的文章及成果的质量比东京会议大为提高。苏联的观测资料巳积累到5000份,他们4位代表分别报告了各自的资料分析结果及理论;中国代表也宣布中国拥有的,近300O份资料并公布了200多例目击报告的分析结果(包括照片),它也表明火球90%发生在晴天,英国代表T·米登放了89年观察到的球状闪电录相及“奇异圆圈现象”的录相.并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理论解释。录相上的火球证实了它是一团旋转的等离子体。而对于“麦地里的圆圈现象”还没有很好的理论解释。匈牙利及挪威的代表则分别播放了一些UFO从地上和树上升起、飞行乃至消失的录相。挪威E·恩传德的多次UFO录相显示了在雷达、目击者及多种精密仪器监测下的UFO,具有突然加速,突然停止、漂浮、速度惊人的特点;它们形状各异,颜色各异,可分裂、合并,可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可作各种急速行动,然而却是从地下冒出来的火球。理论研究方面。突出的有:汉多教授大胆地公开发表了自己的UFO论文,发展了自己的微波放大——孤立子理论;邹有所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漩涡——孤立子谐振腔火球模型;西德老数学家K·尼克尔进一步完善上次会议他提出的流体力学模式;中国的吴汉明发表了磁流体力学理论的模式。

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的K.L.Corurm的研究公司在特斯拉超高频高压放电装置上成功地做出了各种长寿命的等离子体火球(即特斯拉火球),这是一个重大进展。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大规义彦也利用微波发生器、波导管、放电装置、成功地做出了可自由漂动的长寿命火球。这证明人类向火球的进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对这些实验结果的本身,至今还没有完美的理论解释。

总之,国际上的火球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收集到l万份以上的资料,提出了与实际接近的理沦,实验室也做出了一些火球。但是这些成就离解释、模仿自然界复杂的火球还远远不够。理论上还不完善,实验上还需进一步接受自然界的真实条件。国内有不少优秀同志长期作扎实艰苦的努力,十几年来已收集下近3000例火球资料。这批资料正急需整理公布,我国的古史中记载着大量的火球资料,也急需有人整理分析。我国的火球实验工作由于缺乏经费未能开展起来,但仍在积极筹备之中。毫无疑问,我国应该而且有能力在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优秀的成绩。国际球状闪电委员会对中国寄予很大期望,我们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工作。

----------------------------------------------
天星 发表于 2004-12-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球状闪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3 16:03 , Processed in 0.08180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